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学生作文空洞的对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6 05:24:12 作文素材
学生作文空洞的对策作文素材

篇一:农村小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原因及策略

农村小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原因及策略 作者:王粉玲

来源:《教师·下》2014年第03期

小学生习作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积累、生活经验和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自主表达”“创造性地表达”……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部分学生习作往往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甚至习惯于“记流水账”。二十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使我有了一些思考。

一、小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原因

1.课外阅读量太小

一个人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他的阅读史。大多数农村小学生除了教科书之外,很少读课外书籍,即使读也就是几本作文书,家长也很少主动给孩子买书。在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情况的前提下,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让学生做作业,留给孩子们读书的时间也很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资料缺乏的境况下,孩子们的习作水平就可想而知,他们的习作内容空洞,语言贫乏,除了仿写之外,就是生活中的小猫小狗、帮助敬老院搞卫生、扶老大爷过马路……胡编乱造,更有甚者是直接抄袭,甚至考试前有的学生背作文……以上种种原因致使学生提起作文就发愁,拿起笔来就语塞。

2.学生教育生活单调

由于安全、分数等种种因素,特别是农村学生受环境限制,加上家长的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学生在家的时间除了看电视、上网之外,就是在一起嬉戏玩耍,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在校期间,每天除了上课、下课、做作业等,教学生活也很单调,互相追逐打闹,也没有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参加。缺少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会有更多的话题、体验、感受。

二、解决小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策略

1.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教育是一种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

为了让新教育的春风吹进校园,学校开设了晨诵(用诗歌开启黎明,与黎明共舞),希望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午读(用美丽童书滋

润童年)把营造书香校园,让师生在学习型校园里快乐成长作为办学宗旨。通过推进师生阅读,与伟大的智慧对话,让教师和孩子们的精神丰富起来。暮省(学会反思生活:学生写日记,教师写博文或教育随笔)的新教育儿童课程。并且开放了图书室,同时购置了20多万册适合孩子们和教师阅读的课外书,每期班主任负责借适合自己班学生读的书,发放给孩子们,孩子们读完之后在班内进行传阅,隔几周,同年级班级进行传阅。

现在,学生在口语交际或习作时,总是提及读过的书、看过的故事,或者由此而展开丰富的想象,近期《草房子》《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成了他们口头常说的话题。

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推进,我们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班级文化、游艺运动会、课间拔河、诵读比赛、手语操、集体跳绳和花样跳绳等活动。孩子们的生活丰富了,有事可写了。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语言也优美了,写得越来越好了。在一次习作训练中,一个孩子写了一首诗——《爸爸的手》:爸爸的手就像厨师的手,他为我做了一份大餐;爸爸的手就像工人的手,他为妹妹在心里筑起了高楼;爸爸的手就像工匠的手,他为我做了一把椅子;爸爸的手就像园丁的手,他为姐姐种了一朵茉莉花;爸爸的手就像秋千,他让妹妹在上面荡来荡去;爸爸的手是那样的粗大,但摸在我们头上,却是那么的舒服,让我们充满了安全感!

在一次课间年级组教师拔河比赛后,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为了给我们老师喊加油,我的嗓子都喊哑了,第二节上课都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了。”

家长会上,我让家长和孩子们互相拥抱,互相说声“我爱你!”,当天几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这是自己“长大后”第一次被爸爸妈妈抱,当自己和爸爸妈妈彼此说“我爱你”时,自己感动得流泪了,也看到了爸爸妈妈眼中的泪花,真想让爸爸妈妈经常这样抱抱自己,那该多好啊!在家长会上,刘朝文朗读自己写的一篇《读〈慈母情深〉有感》,几次被家长们热烈的掌声打断。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孩子们又找到了童真,读书让孩子们从书中找到了快乐,汲取了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课外知识越来越丰富, 在孩子们的带动下,家长们也开始加入了阅读的行列,开始给孩子们买大量的课外书,陪他们一起暮省。读书不但提高了孩子们的作文水平,也在悄悄地改变着家长。

海量的阅读、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改变了孩子们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习作已经不再是令孩子们头痛的事了,每周的星期三习作课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作者单位:甘肃省宁县早胜小学)

篇二:避免初中生作文空洞教学策略

避免初中生作文空洞的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目的:针对初中生生活经验积累很少的情况,探讨避免初中生作文空洞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初中三个年级共200人对语文作文写作的喜恶情况及可能原因。结果:统计表明, 200名初中生中有191人表示不太喜欢或非常不喜欢作文,比例占95.5%。而学生不喜欢的原因中材料方面占82.2%。结论:鉴于此类普遍现象,笔者从引导学生如何积累材料入手,并从多方面进行了尝试、探讨与研究,其中对于“迁移材料可以避免作文空洞”这个话题的探讨实操性最强、最有价值,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讨,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 作文 材料 教学

作文难教是语文界公认的事实。张志公先生曾经感叹道:“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本文针对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从引导学生如何积累材料入手,着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简述如下。

一、问卷调查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的喜恶情况及原因

(一)初中生对语文作文写作的喜恶情况

本文调查分析我校番禺区市桥星海中学初中三个年级学生总数共200人对语文作文的喜恶情况。结果发现,200名学生中有191人表示不太喜欢或非常不喜欢作文,比例占95.5%(见表1)。

(二)初中生不喜欢语文写作的可能原因分析

本研究对191例不太喜欢和非常不喜欢的两类学生进行了原因调查。结果发现,不喜欢的原因中以材料方面的原因比例最高,达82.2%,其他原因如语言方面、结构方面和文面方面分别占14.7%、

3.1%和0%(见表2)。

二、初中生语文写作的现状

本研究结果分明地显示出:现阶段初中生害怕写作的主要原因是“没材料可写”。但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地位重要。单以考试分数而言,中考作文的分数占据了总分的40%。在中考作文中,有一大堆的“低等级”作文,这一点是每个从中考作文阅卷归来的教师的最深刻感受,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学生作文材料组织方面材料空洞。

三、提高学生写作兴趣,避免初中生作文空洞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最基础的材料组织入手,引导学生讲真话、抒真情,用真实的材料表达内心的情感,从而避免作文空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在本文中,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实践中,即从“如何迁移材料”这一角度进行探讨。刘颖等认为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关键前提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以“迁移材料”作为本文探讨的重点,这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考试使学生的生活空间逼仄,学生普遍缺乏鲜活的生活体验,导致写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近乎封闭的环境里,学生缺少社会阅历,缺乏对生活深刻的认知与感悟,很少积累生活中的素

材,所以“迁移材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同行和学生都一致认为:迁移材料可以避免作文空洞,使作文更有情感,并且收效快。这尤其适合初三年级的学生。如何迁移材料呢?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我再根据自己两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探讨如下。

(一)整理材料,形成自己的素材库

很少有生活积累,不等于没有。初中生一般都有十二岁的年纪了,在这十几个年头里总有几件较为难忘的事情烙在脑海里,而这些事情往往也是自己特有的。教师应让学生在这屈指可数的生活素材中选择最深刻的、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都记录下来。而考虑到初中生生活积累甚少,为了更好地写身边事,抒真切情,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亲历所感进行归类、整理,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素材库。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速、更有效地把材料迁移到不同的作文中去。

(二)据题目联想材料的契合点

如果找不到契合点,就好像一个大汉的拳头打在了一团棉花上,有劲无处使。找到了契合点,也就找到了材料与题目的相似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把材料迁移到不同的题目中。如何找准材料与题目的契合点呢?关键是要善于联想。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就好像鸟之双翼,是作文之基础。联想,简单点讲,就是由当前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或是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思维过程。

(三)据题目确定材料的重点

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者同一材料,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看法。正如面对秋之枫叶时:杜牧感受到一种欢悦:“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白居易感受到的是一种萧条:“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张生感到的是忧伤:“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他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获得截然不同的感受。

(四)据题目加工材料的亮点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加工材料的亮点,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把小材料放到大社会中去,从而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如莫怀戚的《散步》、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杏林子的《生命,生命》都是写日常生活的小事,但由于作者抓住了这些小事的亮点,并且让亮点发光、发热,所以收到非常好的艺术效果。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是实现有效教学理念的应然路径,是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切入点,因此,教师应多项开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

(五)据题目增减材料的细节

在迁移材料之前,学生应根据作文题目的需要通盘考虑,确定哪些内容该详写,哪些内容该略写。学生应先截取与题目有关的部分,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材料要表达的中心,对无关的内容则要大胆舍弃。只有围绕题目所表达的中心对某些细节进行适当

的增减,才能使迁移后的材料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六)据题目变更材料的始末

材料的始末对作文中心的表达常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要打造好材料的开头与结尾。迁移材料时,如果能够迅速地把材料的开头与结尾迁移到要表达的中心上,那么材料的中间部分就能够很好地被我们驾驭了。同时,我们要预防材料偏离中心,从而保障迁移后的材料与中心一致。

总之,作文教学至今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教法,毫不夸张地说,作文教学犹如世人对哈姆雷特的解读:有一千名语文教师,就有一千种作文教法。而本文从“迁移材料”这个角度来探讨,并付诸实践,效果也不错。而这里的材料迁移方法主要是针对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目睹的材料而言的。在人生的十几个春秋里,学生肯定会有一些让他们挥之不去的人或事或物,这些都将会是他们写作文时非常宝贵的材料。只要学生善于迁移,那么自己的材料就可以一当十,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学生翻来覆去还是想不到写什么内容的时候,材料迁移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了。 参考文献:

[1]谈海生.“贫乏说”与中小学作文教学[j].广东教育学院院报,2002(4).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建议汇总报告[j].语文建设,2003(1).

[3]倪文锦.问题与对策: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

篇三:小学生作文问题与对策

小学生作文问题与对策

现阶段的乡村小学生,十之八九对作文存在缺乏自信、害怕写作,兴趣不浓、不愿练笔,基于此种现状,特提出相应对策,以帮助学生找回写作自信,激发写作兴趣,张扬写作个性。

一 、存在问题

在我看来,当前乡村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生对习作缺乏自信,害怕写作。形成这种心理弱势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在于

学生作文空洞的对策

我们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存在问题。教师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激情洋溢的评价,犹如是作文教学的催化剂,能促使学生感情迸发、充满自信的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间解。然而,我们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指导方式单一,学生的写作热情、自信不足。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侧重于命题,侧重于范文,侧重于指导,使学生的写在冲动被满黑板的刚要、方法、窍门所阻挡。文章原本是学生自身生活的再现,虽然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成熟,但却闪烁着可贵的童心、童趣,任何高明的教师也不能替代他们的想法和生活,满黑板的刚要、方法、窍门,或许只会导致人文分离,挫伤学生对写作的自信。

其次,教师的评价过低更是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学生的作文是一篇篇文章的“初胚”,虽不美观,却也是他们辛辛苦苦才完成的,融入了学生自己丰富的观察、想象和情感,经历了他们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师若以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眼中的世界,横条鼻子竖挑眼,学生的成功感得不到满足,自信心被挫伤,那还有写作的热情、修改的冲动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恐惧而害怕卸作了。 再次,作文的承载超过了孩子的背负。许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一切成果最终都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对学生的作文寄予的期望过高,让学生的作文承载得太多,以至于许多孩子一开始就对作文敬畏三分,甚至怕得要命。再加上作文的评分历来要求偏高,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的作文,就是写得再好,也只能得到90多分,总有那么几分被无情地扣除或否定。于是,孩子对自己作文的自信被无情的抹杀,习作的热情也就在无声中慢慢地消逝了。

第二,学生习作的兴趣不浓,不愿自觉练笔。对于这一点,其原因,大多与上述内容有关,在此就不再多叙。但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那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居高临下的判官地位,使得学生在习作中始终处于心理弱势的状态。在他们看来,习作的每一句“白纸黑字”都要面临着教师的审视与评价。在这种心理弱势的状态下,学生总害怕自己的习作被老师同学们挑出各种毛病而笑话或指责。于是,他们便采取自我防卫,关闭内心世界而不想练笔了。

第三,学生的作文往往只注重拷贝,而缺乏个性化的情感或见解,也就是个性弱化。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乡村小学生)作文中,往往存在题材单一、内容空洞、缺乏主见、语言贫乏等个性弱化现象。有的学生为了交差而闭门造车、东拼西凑;有的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故作粉饰、言不由衷……那么,到底是谁泯灭了学生的作文的个性风采呢?究其原因又有以下几点:

其一,时空狭窄,缺乏个性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

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竭。”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获得个性体验的可能。然而,审视当今乡村小学生的生活现状,却让人忧虑重重。让我们来看看当今乡村小学生的生活吧:上午起床后到校上课,中午返家吃饭后再到学校上课,如此反复,他们的生活竟是这般单调。而其余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也被无数的家庭作业和家务劳动占得满满的。如此还怎样谈学生课余生活之丰富多彩呢? 其二,教师的指导、评价方式欠佳,个性化见解、情感匮乏。对于这一点,前文中已说到。

其三,学生因缺乏安全感而封闭自我,抑制个性。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尽管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把握还不够充分,但他们的内心里却有着和成人完全不同的色彩,那是另一种艺术,另一种精彩,只要释放出来,便会以它眩目的美丽令人惊叹,以?我口舒我心,我手书我请?展露心灵。”然而,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幸运的找到坦露内心的途径,他们写作的时候,不是考虑我想写什么、表达什么,而是考虑我应该说什么、怎么说。他们往往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关在内心深处,吧真情实感封存中心底。这样一来,作文中的个性化见解和情感体验自然就无从寻觅了。

二 、实施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怎样寻找一条改变这些不如人意的现状的道路呢?我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第一,想办法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使其爱上写作。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创作动机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外在的动机是为了完成任务或得到好评而激起的动机;内在的动机则是因为喜欢、爱好而激起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自信。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促成他们内外动机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对学生给予赏识,营造宽松的气氛。教师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赏识孩子的习作,绝不会显得该教师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实际上恰恰体现了他的教育智慧:他们毕竟是孩子,语言的发展还没有成熟,怎能用一个成人的水平去衡量呢?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对孩子的作文评头论足,多一份赏识、多一份理解,孩子就多一份自信。在宽松的气氛中,孩子创作的内外动机都会被激活,也就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从而展现出更有情趣、更精致的文字。孩子的作文,大多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提出来呢?我想,我们应该对孩子作文中的问题进行适度的“视而不见”,特别是在表达技巧方面。我们要重视的,应是他们作文中的独特见解、真实情感、创新、想象和思考。对孩子的作文我们要用放大镜艺术地放大其优点,并给予溢美的言辞。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就会被找回,文中的优点也就会想爬山虎一样满山遍野的疯长起来。到这时,还用担心学生不爱写作吗?

第二,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其乐于练笔。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是兴趣和热爱。”在我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度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的愿望,不热爱写作,没兴趣写作,那么,习作的目的就很难达成。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手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据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注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树立自信,从而激发其创作的兴趣,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上述目标,如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我们可以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赞扬其中的长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与充分肯定的评价中,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写作的

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能行,写作的兴趣也就被激活了。这里我们要注重的是表扬其优点、肯定成果。对于其不足之处则不能加以训斥,而应在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加以美化,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进行修改,使学生明白作为修改的重要性。对于修改后的佳作,可以在板报、壁报中展示或上送进行发表,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写作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因有了成功感而爱上写作有兴趣自觉练笔。当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欲望,教师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得不尽人意,也不能责备。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3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试想,当学生与自己信任喜爱的老师在一起,在一个即使出了差错也不用担心会被训斥和埋怨的氛围中学习和写作时,心情该是何等的轻松快乐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难道还用担心学生不打开自己心灵的大门,展开情感与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自觉地去进行写作吗?

第三,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文舒我情”,促使学生的作文个性飞扬。要实现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首先要解放学生,还个性给学生。率先解放学生,把活动还给学生,让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增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探究活动、体验活动、体育活动等,不是可有可无的装点,而是丰盈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的必需天地。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时间,不要用作业和家务填满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让他们有可能在闲情逸致中自由地交谈,敢说想说的话、能做想做的事、可读爱读的书。其次,要创设语言交流平台,使读写结合。“听说”能力是作文的依托,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激情高涨、真情流露时,便可适度安排小练笔,并作出评比。所写内容可长可短,但应要求言之有物、内容真实、流露真情。再次,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在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亲近、了解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努力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从而让学生毫无顾忌、敢想敢写,个性飞扬。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真诚、接受、理解、尊重、鼓励、肯定”去面对学生的习作,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获得兴趣、飞扬个性,从而开创出乡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篇四: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裴健

来源:《教师·上》2013年第09期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手艺再好,没有“米”是做不成饭的,然而,即使有“米”,没有好手艺,也是做不出好饭菜来的。写作文亦是如此,既要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又要充分准备好素材。但是,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时常感受到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太难”的无奈与痛苦,学生对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导致了他们长期不喜欢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在每一次作文教学时, 他们的作文基本都是应付“交差”。因而在教师批阅作文时,都会发现学生们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这里以“记事”写实作文为例, 浅谈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最为普遍的问题是思路不清, 内容不具体和语言表达单一。

(1)思路不清。小学生作文中的思路不清主要表现为层次混乱,过渡不自然,无主题或主题不突出,不能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详略处理不当, 开头结尾不能为主要内容服务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缺失或不够熟练,不能很好地从整体去构思。

(2)内容不具体。绝大多数学生常犯的毛病就是作文只有空洞的概念,没有具体的事实; 只有事情的轮廓,没有细致的情节。不少学生的作文对事情发展过程交代不完整,或者缺失某些要素, 或者只用三言两语把重点场面与事情经过带过; 忽略事件中人物的活动,对人物的行动变化也只是一笔带过,不做具体的变化描述; 无真实情感, 矫揉造作, 硬“喊”出来的大道理。

(3)语言表达单一。不难发现, 学生的作文往往通篇都是“口水语”, 好像是他们在说作文,而不是写作文。 没有正确的书面用语, 语病连篇,更谈不上巧妙灵活的修辞和优美准确的修饰语了。

二、采取的对策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写好作文,必须要在掌握技巧、留心生活、积累语言等方面下工夫,这是开启作文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1.学习、拓展与应用相结合,熟练掌握写作技巧

(1)在教材书本中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注重音、字、词、句、段的教学,还应该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给小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写作文技巧的空间。我这里所强调的,不是每个文本都不放过,而是充分挖掘文本的优势,做到有的放矢。作为教师,应积极地发掘,有意识地指导;作为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文技巧。

(2)在优秀范文中拓展。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资源是有限的,制约了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无限性。因此, 学生应该阅读更广泛的课外优秀习作,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 从中不断探索、总结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写作技巧,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文技巧更加丰富。

(3)在习作训练中运用。学习技巧是基础,运用技巧是关键。因而, 学生要在实际的习作中大胆地运用, 反复地运用, 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从而“熟能生巧”,写出有创新、有个性的作文。

2.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日记的方式积累素材

在写作文时,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写出的文章不具体,没有深度,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活的积累与感悟,生活处处皆作文,写不出作文或写不好作文的症结在于学生没有走近生活、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更没有整理记录。

(1)做生活的有心人。虽然学生们每天都在与生活打交道,但有多少时间真正地与生活进行过心与心的对话呢?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有与生活走得更近,才会有丰富多彩的题材;生活是变化多端的, 只有充分地观察生活, 才能把握其变化过程与微妙之处;生活是蕴含着情趣与哲理的,只有用心与情去与生活进行交流,才会碰撞出悟性的火花。

(2)日记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活每天都随着时间的转瞬即逝而被赋予新的内容,昨天的生活成就了今天的记忆, 而学生的记忆是有限的,而且记忆还会被时间模糊和被新记忆掩盖。因而, 学生们应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把具体的事实与细致的情节及时整理记录下来, 变成可查的永久的记忆。

3.多读优秀课外读物,用笔记的方式积累语言

一篇文章成功与否,除了构思是不是巧妙、选材是不是恰当外,关键还在于能否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述与修饰。平实也罢, 优美也罢, 只是语言运用形式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效果。要解决写作时语言匮乏与语言运用单一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语言的积累。

小学生要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应该养成多读课外读物,勤写语言笔记的良好习惯。多读课外读物,尤其要多读中外著名或优秀的作品,从中学习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学习语言的表达与运用等;勤写语言笔记就是将自己读到的好的词语、句子、语段等及时整理、归类并记下来,以便写作文时更方便地查找和运用。

总之,小学生要克服“写作文”的畏惧心理与“写不好作文”的自卑心理,在平时多学习写作技巧,多积累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只要用心去做,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定会爱上写作文,并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来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花园小学)

篇五:小学生作文问题与对策

小学生作文问题与对策

现阶段的乡村小学生,十之八九对作文存在缺乏自信、害怕写作,兴趣不浓、不愿练笔,基于此种现状,特提出相应对策,以帮助学生找回写作自信,激发写作兴趣,张扬写作个性。

一 、存在问题

在我看来,当前乡村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生对习作缺乏自信,害怕写作。形成这种心理弱势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在于我们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存在问题。教师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激情洋溢的评价,犹如是作文教学的催化剂,能促使学生感情迸发、充满自信的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间解。然而,我们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指导方式单一,学生的写作热情、自信不足。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侧重于命题,侧重于范文,侧重于指导,使学生的写在冲动被满黑板的刚要、方法、窍门所阻挡。文章原本是学生自身生活的再现,虽然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成熟,但却闪烁着可贵的童心、童趣,任何高明的教师也不能替代他们的想法和生活,满黑板的刚要、方法、窍门,或许只会导致人文分离,挫伤学生对写作的自信。

其次,教师的评价过低更是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学生的作文是一篇篇文章的“初胚”,虽不美观,却也是他们辛辛苦苦才完成的,融入了学生自己丰富的观察、想象和情感,经历了他们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师若以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眼中的世界,横条鼻子竖挑眼,学生的成功感得不到满足,自信心被挫伤,那还有写作的热情、修改的冲动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恐惧而害怕卸作了。 再次,作文的承载超过了孩子的背负。许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一切成果最终都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对学生的作文寄予的期望过高,让学生的作文承载得太多,以至于许多孩子一开始就对作文敬畏三分,甚至怕得要命。再加上作文的评分历来要求偏高,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的作文,就是写得再好,也只能得到90多分,总有那么几分被无情地扣除或否定。于是,孩子对自己作文的自信被无情的抹杀,习作的热情也就在无声中慢慢地消逝了。

第二,学生习作的兴趣不浓,不愿自觉练笔。对于这一点,其原因,大多与上述内容有关,在此就不再多叙。但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那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居高临下的判官地位,使得学生在习作中始终处于心理弱势的状态。在他们看来,习作的每一句“白纸黑字”都要面临着教师的审视与评价。在这种心理弱势的状态下,学生总害怕自己的习作被老师同学们挑出各种毛病而笑话或指责。于是,他们便采取自我防卫,关闭内心世界而不想练笔了。

第三,学生的作文往往只注重拷贝,而缺乏个性化的情感或见解,也就是个性弱化。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乡村小学生)作文中,往往存在题材单一、内容空洞、缺乏主见、语言贫乏等个性弱化现象。有的学生为了交差而闭门造车、东拼西凑;有的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故作粉饰、言不由衷……那么,到底是谁泯灭了学生的作文的个性风采呢?究其原因又有以下几点:

其一,时空狭窄,缺乏个性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竭。”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获得个性体验的可能。然而,审视当今乡村小学生的生活现状,却让人忧虑重重。让我们来看看当今乡村小学生的生活吧:上午起床后到校上课,中午返家吃饭后再到学校上课,如此反复,他们的生活竟是这般单调。而其余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也被无数的家庭作业和家务劳动占得满满的。如此还怎样谈学生课余生活之丰富多彩呢? 其二,教师的指导、评价方式欠佳,个性化见解、情感匮乏。对于这一点,前文中已说到。

其三,学生因缺乏安全感而封闭自我,抑制个性。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尽管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把握还不够充分,但他们的内心里却有着和成人完全不同的色彩,那是另一种艺术,另一种精彩,只要释放出来,便会以它眩目的美丽令人惊叹,以?我口舒我心,我手书我请?展露心灵。”然而,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幸运的找到坦露内心的途径,他们写作的时候,不是考虑我想写什么、表达什么,而是考虑我应该说什么、怎么说。他们往往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关在内心深处,吧真情实感封存中心底。这样一来,作文中的个性化见解和情感体验自然就无从寻觅了。

二 、实施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怎样寻找一条改变这些不如人意的现状的道路呢?我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第一,想办法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使其爱上写作。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创作动机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外在的动机是为了完成任务或得到好评而激起的动机;内在的动机则是因为喜欢、爱好而激起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自信。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促成他们内外动机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对学生给予赏识,营造宽松的气氛。教师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赏识孩子的习作,绝不会显得该教师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实际上恰恰体现了他的教育智慧:他们毕竟是孩子,语言的发展还没有成熟,怎能用一个成人的水平去衡量呢?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对孩子的作文评头论足,多一份赏识、多一份理解,孩子就多一份自信。在宽松的气氛中,孩子创作的内外动机都会被激活,也就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从而展现出更有情趣、更精致的文字。孩子的作文,大多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提出来呢?我想,我们应该对孩子作文中的问题进行适度的“视而不见”,特别是在表达技巧方面。我们要重视的,应是他们作文中的独特见解、真实情感、创新、想象和思考。对孩子的作文我们要用放大镜艺术地放大其优点,并给予溢美的言辞。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就会被找回,文中的优点也就会想爬山虎一样满山遍野的疯长起来。到这时,还用担心学生不爱写作吗?

第二,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其乐于练笔。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是兴趣和热爱。”在我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度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的愿望,不热爱写作,没兴趣写作,那么,习作的目的就很难达成。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手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据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注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树立自信,从而激发其创作的兴趣,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上述目标,如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我们可以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赞扬其中的长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与充分肯定的评价中,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能行,写作的兴趣也就被激活了。这里我们要注重的是表扬其优点、肯定成果。对于其不足之处则不能加以训斥,而应在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加以美化,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进行修改,使学生明白作为修改的重要性。对于修改后的佳作,可以在板报、壁报中展示或上送进行发表,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写作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因有了成功感而爱上写作有兴趣自觉练笔。当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欲望,教师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得不尽人意,也不能责备。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3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试想,当学生与自己信任喜爱的老师在一起,在一个即使出了差错也不用担心会被训斥和埋怨的氛围中学习和写作时,心情该是何等的轻松快乐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难道还用担心学生不打开自己心灵的大门,展开情感与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自觉地去进行写作吗?

第三,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文舒我情”,促使学生的作文个性飞扬。要实现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首先要解放学生,还个性给学生。率先解放学生,把活动还给学生,让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增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探究活动、体验活动、体育活动等,不是可有可无的装点,而是丰盈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的必需天地。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时间,不要用作业和家务填满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让他们有可能在闲情逸致中自由地交谈,敢说想说的话、能做想做的事、可读爱读的书。其次,要创设语言交流平台,使读写结合。“听说”能力是作文的依托,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激情高涨、真情流露时,便可适度安排小练笔,并作出评比。所写内容可长可短,但应要求言之有物、内容真实、流露真情。再次,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在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亲近、了解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努力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从而让学生毫无顾忌、敢想敢写,个性飞扬。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真诚、接受、理解、尊重、鼓励、肯定”去面对学生的习作,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获得兴趣、飞扬个性,从而开创出乡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