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功补过的历史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2:28:49 字数作文
篇一:将功补过
成语:将功补过
拼音:jiāng gōng bǔ guò 简拼:jgbg
典故: 用功劳来补偿过错。
出处: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
例子: 诸君或世受国恩,或为今上所识拔,均应同心戮力,~,以报陛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成语[戴罪立功]的解释,成语[戴罪立功]相关出处典故
成语:戴罪立功
拼音:dài zuì lì gōng 简拼:dzlg
典故: 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
出处: 明·王守仁《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其覃恒等所统军,就仰高伟管领,戴罪杀贼立功自赎。”
管仲相齐的故事
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并差点一箭射死小白。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最终辅佐齐桓公,建立了霸业。
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
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两人成为历史上进谏与纳谏的明君贤臣的代表。
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周处改过的故事。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乡亲们认为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侵犯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浮沉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上了岸。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自己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提高修养。可又担心自己年岁太大,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圣贤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并且人就害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显露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名忠臣。
谢谢主席,大家好!
先来看看您方的逻辑,您方一直强调只要有那么一个功可以补过,您方观点就是成立的,而我方却要列举出所有的不可能,一个都不能少,说不全就是不成立。这公平吗?
既然如此,我们姑且退一步,就勉为其难,来一个一个地看。首先,此时的功不可以补彼时的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严刑峻法、骄奢淫逸,致使民不聊生,然而他在前半生兴三军、灭六国,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乱;书同文、车同轨,使封建社会走向和谐;修长城、抗匈奴,使天下百姓共享太平;可谓创千秋之业,立百代之功,如果功可以补过,是不是他说其实不是一个暴君呢? 再退一步说,我们不看这些无法代替的过好不好,就看在同一件事上的过,就可以补了吗?什么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什么叫做只是当时已惘然呢?马家爵入狱之后,何尝没有痛苦流涕,何尝不想痛改前非,然而即使他做再大的补救,死者的亡灵如何告慰,家属的悲怆如何抚平,社会的恐慌如何消减,而他自己的罪行如何得到免除,他的良心又如何得到安宁呢?
我们再来退一步好不好,不看这些无法挽回的过,就看可以挽回的过,这个过就可以用功来补了吗?我们承认,有些过是可以弥补的,但是弥补这个过的是叫做补救行为呢,还是叫做功呢?我打破了邻居家的花瓶,是不是我陪了应该陪的花瓶,就算是好人好事,邻居还要给我发奖状呢?肇事司机把伤员送到医院,是不是他救了自己撞的人,就算是见义勇为,受害者还要给他送锦旗呢?
可见,功是功,补救行为是补救行为,根本就是两回事。一个人有功,值得肯定,但是有了过,当然还得去施行补救行为才能补过。而如果没有补救行为,即使立再大的功,也是于事无补啊。相反的,任何一个有是非之心、羞耻之念的人,都会在犯了错误之后去补救,这本是份内之事,怎么能说是功呢?如果把立功当作是补过,是不是叫做是非不分!如果把补过当作是立功,是不是叫做善恶不明!
以上我方已经清楚地论证只有补救行为才能补过,而您方的立论充其量只是证明有些过是可以补的,至于功与补过的关系却闭口不谈。我方已经一退再退,退无可退,到底功可不可以补过,相信在座各位自有公论
正方一辩开篇立论:
首先,我要澄清几个概念。以下的解释全部源于《新版现代汉语大词典》,补过就是用好的表现来减轻过所带来的损失。过在前,功在后。具体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可以通过立功来补救已犯的过错。二是在功大于过时,功占据矛
盾的主要方面,可以压倒过。另一组概念是关于“可以”和“一定”。可以就是或许可能的意思。而一定就是固定如此。不可以就是不可能。也就是说对方辩友否定了功可以补过。必须说明所有的功都“不能”“不可以”补过。而我方则是对功补过的部分肯定。只要辩出某种功可以补过即可。
其次,功与过是客观存在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处于一个统一整体中。那么功与过也就不可分割。无功则无过。无过即无功。离开功,过就不复存在。而且,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即功与过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互相转化。
再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误并不要紧,关键在于对待过的态度,若能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将过的损失减到最小,降到最低。不是很好吗?正如毛泽东所说,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
亡羊补牢,常用来比喻发生错误以后,及时补救还不算晚,无功即是过。纠正错误不是过那当然是功了。如此看来。功可以补过,一个人有了过,不能永远不给他翻身的机会,从头再来,会比原来更出色
反方一辩开篇立论:
我们说功不可以补过,一是儒学提倡“仁”,但仁也有其精华和糟粕。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功可以补过就是其中的糟粕。它不仅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束缚思想,而且会阻碍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成为一块绊脚石。假设你在前进的途中遇到一块绊脚石,你是抱着它走呢?还是扔掉呢?
二是“仁”有许多外观手段,但功可以补过却会使我们犯妇人之仁。会使我们事非不分,功过不明。如果功可以补过,岂不是林彪、胡长青之流可以无罪释放了吗?只要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可以随心所欲,那这个世界岂不成了一团糟。所以我们应该功过分明,客观看待功与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是功再大,过再小。都难以改变过存在的事实。前功也好,后功也好,也都无法否认过的存在。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成为中国第一个皇帝,他多么伟大,可历史仍把他称为暴君。
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他非常伟大,可历史仍称他是功大于过的。 在现实生活中,你的言语曾伤害过你的朋友,虽然你道歉了,他也表示原谅了,但你伤害过他,这个事实仍然存在,仍会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
四是改“过”有很多方式。清醒地认识“过”,从根本上避免“过”的重犯,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但这决不是对“过”的补偿。“改”决不是“补”。如果“改”是“补”,那么犯人的劳改为什么不叫劳补呢。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的四点错误。第一,功过都是客观存在,尽管功大于过,但功仍然无法补过呀。如果功可以补过的话,那我就不明白了。是否说,陈希同、胡长青之流可因巨大贡献而无视公正公法呢?那我们为什么不把他们无罪释放呢?第二点则是对方辩友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对方辩友指出碌碌无为是过,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功可以补过,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强调碌碌无为呢?所以我方再次明确指出功不可以补过。
功可以补过是儒家思想。但是社会事物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作为当代人的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生搬硬套。在现在法制社会中,功是不可以补过的。
对于一个立过大功的人来说,如果功可以补过,是否可以置法律的理念于不顾呢?如果功可以补过,是否“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百年佳话在顷刻间灰飞烟灭了呢?想必答案众所周知,功不可以补过。
功不可以补过主要表现在功过分明这个方面。
只有功过分明,才会让群众的眼睛变得雪亮。只有功过分明,才能使百年佳话永传不朽。只有功过分明,才能更好地规范我们这个法制社会。所以,功不可以补过这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功是功,过是过。我们不能颠倒黑白,我们从来没说功是过,过是功。我们只是动员一切犯有过失的人做出成绩来补救过失。这难道不对吗!我们说是的补是补救的意思。胡长青、陈希同不能无罪释放是因为他们功不足以抵过呀。 下面我进一步论证我方的观点。
刚才我方一辩已经说了。补过就是用好的表现来减轻过失。孔子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以功补过人所提倡,毛主席说,“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
毛主席的功是领导我们亿万人民建立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老人家也有过。如果功不能补过,那当今社会为什么还要颂扬毛主席。可见功大于过时,功能补过,尽管他晚年的过未来得及补,但他是通过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补了呀。
篇二: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一画: 人物 朝代 一字千金 ( 吕不韦 * 战国 ) 一字之师 ( 郑谷 * 唐代 ) 一箭双雕 ( 长孙晟shèng * 北朝 ) 一饭千金 ( 韩信 * 汉代 ) 一鸣惊人 ( 齐威王 * 战国 ) 一目十行 ( 萧纲 * 南朝 ) 一马当先 ( 黄忠 * 三国 ) 一诺千金 ( 季布 * 汉代 ) 一言九鼎 ( 毛遂 * 汉代 ) 一去不返 ( 荆轲kē * 战国 )
二画: 人物 朝代 入木三分 ( 王羲之 * 晋代 ) 入幕之宾 ( 谢安 * 晋代 ) 人中之龙 ( 宋纤 * 晋代 ) 七步之才 ( 曹植 * 三国 ) 七擒七纵 ( 诸葛亮 * 三国 ) 力不从心 ( 班超 * 汉代 ) 人面桃花 ( 崔护 * 唐代 ) 九世之仇 ( 齐襄xiāng公 * 春秋 )
三画: 人物 朝代 三顾茅庐 ( 刘备 * 三国 ) 三过其门而不入 ( 大禹 * ) 大器晚成 ( 崔林 * 汉代 ) 才高八斗 ( 曹植 * 三国 ) 大事不糊涂 ( 吕端 * 宋代 ) 口若悬河 ( 郭象 * 晋代 ) 千金买笑 ( 周幽王 * 西周 )
四画: 人物 朝代 毛遂自荐 ( 毛遂 * 战国 ) 木入石心 ( 夏统 * 晋代 ) 风声鹤唳lì ( 苻fú坚 * 晋代 ) 韦编三绝 ( 孔丘 * 春秋 ) 匹夫有责 ( 顾炎武 * 明代 ) 开诚布公 ( 诸葛亮 * 三国 ) 犬马之诚 ( 曹植 * 三国 ) 天作之合 ( 周文王 * 西周 ) 不耻下问 ( 孔圉 yǔ * 春秋 ) 手不释卷 ( 吕蒙 * 三国 ) 斗酒学士 ( 王绩 * 唐代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吕尚 * 西周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 * 汉代 )
五画: 人物 朝代 四面楚歌 ( 项羽 * 秦末 ) 乐不思蜀shǔ ( 刘禅chán * 三国 ) 对牛弹琴 ( 公明仪 * 战国 ) 用兵如神 ( 诸葛亮 * 三国 ) 东山再起 ( 谢安 * 晋代 ) 对症下药 ( 华佗 * 三国 ) 出将入相 ( 李靖 * 唐代 ) 东窗事发 (秦桧huì* 宋代 ) 目不窥园 ( 董仲舒 * 汉代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元景安 *北朝 ) 出奇制胜 ( 田单 * 战国 ) 半途而废 ( 乐羊子 * 汉代 )
六画: 人物 朝代 负荆请罪 ( 廉颇 * 战国 ) 老马识途 ( 管仲 * 春秋 ) 讳疾忌医 ( 蔡桓公 * 战国 ) 老妪yǔ能解 ( 白居易 * 唐代 ) 老当益壮 ( 马援yuán * 汉代 ) 多多益善 ( 韩信 * 汉代 )
因势利导 ( 孙膑bìn * 战国 ) 如坐针毡 ( 杜锡 * 晋代 ) 百步穿杨 ( 养由基 * 春秋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萧何 * 汉代 ) 多行不义必自毙( 共叔段 * 春秋 )
七画: 人物 朝代 完璧归赵 ( 蔺lìn相如 * 战国 ) 鸡鸣狗盗 ( 孟尝君 * 战国 ) 围魏救赵 ( 孙膑 * 战国 ) 纸上谈兵 ( 赵括 * 战国 ) 投笔从戎 ( 班超 * 汉代 ) 运筹帷幄 ( 张良 * 汉代 ) 弄假成真 ( 孙权 * 三国 ) 赤膊上阵 (许褚chǔ *三国 ) 初出茅庐 ( 诸葛亮 * 三国 ) 抛砖引玉 ( 常建(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将功补过的历史典故) * 唐代 ) 两袖清风 ( 于谦qiān *明代 )
八画: 人物 朝代 图穷匕见 (荆轲 * 战国 ) 卧薪尝胆 ( 勾践 * 春秋 ) 单刀赴会 ( 关羽 * 三国 ) 刮目相看 ( 吕蒙 * 三国 )
拔山扛鼎 ( 项羽 * 秦末 ) 金屋藏娇 ( 刘彻 * 汉代 ) 画龙点睛 ( 张僧繇yáo * 南朝 ) 枕戈待旦 ( 刘琨 * 晋代 ) 瓮中捉鳖 ( 李逵kuí * 宋代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刘邦 * 汉代 ) 其貌不扬 ( 然明 * 春秋 )
九画: 人物 朝代 退避三舍 ( 重耳 * 春秋 ) 怒发冲冠 ( 蔺相如 * 战国 ) 指鹿为马 ( 赵高 * 秦代 ) 背水一战 ( 韩信 * 汉代 ) 将功折罪 ( 凌统 * 三国 ) 草船借箭 ( 诸葛亮 * 三国 ) 将计就计 ( 曹操 * 三国 ) 洛阳纸贵 ( 左思 * 晋代 ) 草木皆兵 ( 苻坚 * 晋代 ) 闻鸡起舞 ( 祖逖tì * 晋代 ) 赴汤蹈火 ( 晁cháo错 * 汉代 ) 南柯一梦 ( 淳于棼 * 唐代 ) 前度刘郎 ( 刘禹锡 * 唐代 ) 按图索骥 ( 孙阳 * 春秋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 * 汉代 )
十画: 人物 朝代 高山流水 ( 俞伯牙 * 春秋 ) 起死回生 ( 扁鹊 * 战国 ) 破釜沉舟 ( 晋景公 * 春秋 ) 胯下之辱 ( 韩信 * 汉代 ) 破镜重圆 ( 徐德言 * 南朝 ) 病入膏盲 ( 晋景公 * 春秋 ) 请君入瓮 ( 来俊臣 * 唐代 ) 胸有成竹 ( 文与可 * 宋代 )
十一画以上: 人物 朝代 孺子可教 ( 张良 * 汉代 )
悬梁刺股 ( 孙敬/汉代 * 苏秦/战国 ) 焚书坑儒 ( 嬴政yíng * 秦代 ) 梁上君子 ( 陈寔shí * 汉代) 得陇望蜀 ( 刘秀 * 汉代 ) 望梅止渴 ( 曹操 * 三国 ) 凿壁偷光 ( 匡衡 * 汉代 ) 数典忘祖 ( 籍谈 * 春秋 ) 梦笔生花 ( 李白 * 唐代 ) 磨杵chǔ成针 ( 李白 * 唐代 ) 程门立雪 ( 杨时 * 宋代 ) 精忠报国 (岳飞 * 宋代 )
赔了夫人又折兵 ( 周瑜 * 三国)
篇三:大集结历史典故的成语2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一画: 人物 朝代 一字千金 ( 吕不韦 * 战国 ) 一字之师 ( 郑谷 * 唐代 ) 一箭双雕 ( 长孙晟shèng * 北朝 ) 一饭千金 ( 韩信 * 汉代 ) 一鸣惊人 ( 齐威王 * 战国 ) 一目十行 ( 萧纲 * 南朝 ) 一马当先 ( 黄忠 * 三国 ) 一诺千金 ( 季布 * 汉代 ) 一言九鼎 ( 毛遂 * 汉代 ) 一去不返 ( 荆轲kē * 战国 )
二画: 人物 朝代 入木三分 ( 王羲之 * 晋代 ) 入幕之宾 ( 谢安 * 晋代 ) 人中之龙 ( 宋纤 * 晋代 ) 七步之才 ( 曹植 * 三国 ) 七擒七纵 ( 诸葛亮 * 三国 ) 力不从心 ( 班超 * 汉代 ) 人面桃花 ( 崔护 * 唐代 ) 九世之仇 ( 齐襄xiāng公 * 春秋 )
三画: 人物 朝代 三顾茅庐 ( 刘备 * 三国 ) 三过其门而不入 ( 大禹 * ) 大器晚成 ( 崔林 * 汉代 ) 才高八斗 ( 曹植 * 三国 ) 大事不糊涂 ( 吕端 * 宋代 ) 口若悬河 ( 郭象 * 晋代 ) 千金买笑 ( 周幽王 * 西周 )
四画: 人物 朝代 毛遂自荐 ( 毛遂 * 战国 ) 木入石心 ( 夏统 * 晋代 ) 风声鹤唳lì ( 苻fú坚 * 晋代 ) 韦编三绝 ( 孔丘 * 春秋 ) 匹夫有责 ( 顾炎武 * 明代 ) 开诚布公 ( 诸葛亮 * 三国 ) 犬马之诚 ( 曹植 * 三国 ) 天作之合 ( 周文王 * 西周 ) 不耻下问 ( 孔圉 yǔ * 春秋 ) 手不释卷 ( 吕蒙 * 三国 ) 斗酒学士 ( 王绩 * 唐代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吕尚 * 西周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 * 汉代 )
五画: 人物 朝代 四面楚歌 ( 项羽 * 秦末 ) 因势利导 ( 孙膑bìn * 战国 ) 如坐针毡 ( 杜锡 * 晋代 ) 百步穿杨 ( 养由基 * 春秋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萧何 * 汉代 ) 多行不义必自毙( 共叔段 * 春秋 ) 乐不思蜀shǔ ( 刘禅chán * 三国 ) 对牛弹琴 ( 公明仪 * 战国 ) 用兵如神 ( 诸葛亮 * 三国 ) 东山再起 ( 谢安 * 晋代 ) 对症下药 ( 华佗 * 三国 ) 出将入相 ( 李靖 * 唐代 ) 东窗事发 (秦桧huì* 宋代 ) 目不窥园 ( 董仲舒 * 汉代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元景安 *北朝 ) 出奇制胜 ( 田单 * 战国 ) 半途而废 ( 乐羊子 * 汉代 )
六画: 人物 朝代 负荆请罪 ( 廉颇 * 战国 ) 老马识途 ( 管仲 * 春秋 ) 讳疾忌医 ( 蔡桓公 * 战国 ) 老妪yǔ能解 ( 白居易 * 唐代 ) 老当益壮 ( 马援yuán * 汉代 ) 多多益善 ( 韩信 * 汉代 )
七画: 人物 朝代 完璧归赵 ( 蔺lìn相如 * 战国 鸡鸣狗盗 ( 孟尝君 * 战国 ) 围魏救赵 ( 孙膑 * 战国 ) 纸上谈兵 ( 赵括 * 战国 ) 投笔从戎 ( 班超 * 汉代 ) 运筹帷幄 ( 张良 * 汉代 ) 弄假成真 ( 孙权 * 三国 ) 赤膊上阵 (许褚chǔ *三国 ) 初出茅庐 ( 诸葛亮 * 三国 ) 抛砖引玉 ( 常建 * 唐代 ) 两袖清风 ( 于谦qiān *明代 )
八画: 人物 朝代 图穷匕见 (荆轲 * 战国 ) 卧薪尝胆 ( 勾践 * 春秋 ) 单刀赴会 ( 关羽 * 三国 ) 刮目相看 ( 吕蒙 * 三国 )
)
拔山扛鼎 ( 项羽 * 秦末 ) 金屋藏娇 ( 刘彻 * 汉代 ) 画龙点睛 ( 张僧繇yáo * 南朝 ) 枕戈待旦 ( 刘琨 * 晋代 ) 瓮中捉鳖 ( 李逵kuí * 宋代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刘邦 * 汉代 ) 其貌不扬 ( 然明 * 春秋 )
九画: 人物 朝代 退避三舍 ( 重耳 * 春秋 ) 怒发冲冠 ( 蔺相如 * 战国 ) 指鹿为马 ( 赵高 * 秦代 ) 背水一战 ( 韩信 * 汉代 ) 将功折罪 ( 凌统 * 三国 ) 草船借箭 ( 诸葛亮 * 三国 ) 将计就计 ( 曹操 * 三国 ) 洛阳纸贵 ( 左思 * 晋代 ) 草木皆兵 ( 苻坚 * 晋代 ) 闻鸡起舞 ( 祖逖tì * 晋代 ) 赴汤蹈火 ( 晁cháo错 * 汉代 ) 南柯一梦 ( 淳于棼 * 唐代 ) 前度刘郎 ( 刘禹锡 * 唐代 ) 按图索骥 ( 孙阳 * 春秋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 * 汉代 )
十画: 人物 朝代 高山流水 ( 俞伯牙 * 春秋 ) 起死回生 ( 扁鹊 * 战国 ) 破釜沉舟 ( 晋景公 * 春秋 ) 胯下之辱 ( 韩信 * 汉代 ) 破镜重圆 ( 徐德言 * 南朝 ) 病入膏盲 ( 晋景公 * 春秋 ) 请君入瓮 ( 来俊臣 * 唐代 ) 胸有成竹 ( 文与可 * 宋代 )
十一画以上: 人物 朝代 孺子可教 ( 张良 * 汉代 )
悬梁刺股 ( 孙敬/汉代 * 苏秦/战国 ) 焚书坑儒 ( 嬴政yíng * 秦代 ) 梁上君子 ( 陈寔shí * 汉代) 得陇望蜀 ( 刘秀 * 汉代 ) 望梅止渴 ( 曹操 * 三国 ) 凿壁偷光 ( 匡衡 * 汉代 ) 数典忘祖 ( 籍谈 * 春秋 ) 梦笔生花 ( 李白 * 唐代 ) 磨杵chǔ成针 ( 李白 * 唐代 ) 程门立雪 ( 杨时 * 宋代 ) 精忠报国 (岳飞 * 宋代 )
赔了夫人又折兵 ( 周瑜 * 三国)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一画: 人物 朝代 一字千金( * 一字之师( * 一箭双雕( * 一饭千金( * 一鸣惊人( * 一目十行( * 一马当先( * 一诺千金( * 一言九鼎( * 一去不返( *
二画: 人物 朝代入木三分( * 入幕之宾( * 人中之龙( * ) ) ) ) ) ) ) ) ) ) ) ) )
七步之才( * ) 七擒七纵( * ) 力不从心( * ) 人面桃花( * ) 九世之仇( * )
三画: 人物 朝代 三顾茅庐 ( * 三过其门而不入( * 大器晚成 ( * 才高八斗 ( * 大事不糊涂 ( * 口若悬河 ( * 千金买笑 ( *
四画: 人物 朝代 毛遂自荐 ( * ) 木入石心 ( * ) 风声鹤唳 ( * ) 韦编三绝 ( * ) 匹夫有责 ( * ) 开诚布公 ( * ) 犬马之诚 ( * ) 天作之合 ( * )
) ) ) ) ) ) )
不耻下问 ( * ) 手不释卷 ( * ) 斗酒学士 ( * ) 太
公
钓
鱼
,愿
者
上
钩
老马识途( * ) 讳疾忌医( * ) 老妪能解( * ) 老当益壮( * ) 多多益善( * )
( * ) 不
入
虎
穴
,焉
得
虎
子
因势利导( * ) ( * 五画: 人物 四面楚歌( 乐不思蜀( 对牛弹琴( 用兵如神( 东山再起( 对症下药( 出将入相( 东窗事发( 目不窥园( 宁
为
玉
碎
( * 出奇制胜( 半途而废(
六画: 人物 负荆请罪( ) 朝代 * * * * * * * * * 不
为
) * * 朝代 * ) ) ) ) ) ) ) ) ) 瓦
全
) ) )
如坐针毡( 百步穿杨( 成
也
萧
何
( * 多
行
不
( *
七画: 人物 完璧归赵( 鸡鸣狗盗(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投笔从戎( 运筹帷幄( 弄假成真( 赤膊上阵( 初出茅庐( 抛砖引玉( * ) * ) ,
败
也
萧
) 义
必
自
) 朝代 * ) * ) * ) * ) * ) * ) * ) * ) * ) * )
何毙
,
篇四: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一画 一字千金 ( 吕不韦 * 战国 ) 一字之师 ( 郑谷 * 唐代 ) 一箭双雕 ( 长孙晟shèng * 北朝 ) 一饭千金 ( 韩信 * 汉代 ) 一鸣惊人 ( 齐威王 * 战国 ) 一目十行 ( 萧纲 * 南朝 ) 一马当先 ( 黄忠 * 三国 ) 一诺千金 ( 季布 * 汉代 ) 一言九鼎 ( 毛遂 * 汉代 ) 一去不返 ( 荆轲kē * 战国 )
二画: 入木三分 ( 王羲之 * 晋代 ) 入幕之宾 ( 谢安 * 晋代 ) 人中之龙 ( 宋纤 * 晋代 ) 七步之才 ( 曹植 * 三国 ) 七擒七纵 ( 诸葛亮 * 三国 ) 力不从心 ( 班超 * 汉代 ) 人面桃花 ( 崔护 * 唐代 ) 九世之仇 ( 齐襄xiāng公 * 春秋 )
三画: 三顾茅庐 ( 刘备 * 三国 ) 三过其门而不入 ( 大禹 * ) 大器晚成 ( 崔林 * 汉代 ) 才高八斗 ( 曹植 * 三国 ) 大事不糊涂 ( 吕端 * 宋代 ) 口若悬河 ( 郭象 * 晋代 ) 千金买笑 ( 周幽王 * 西周 )
四画: 毛遂自荐 ( 毛遂 * 战国 ) 木入石心 ( 夏统 * 晋代 ) 风声鹤唳lì ( 苻fú坚 * 晋代 ) 韦编三绝 ( 孔丘 * 春秋 ) 匹夫有责 ( 顾炎武 * 明代 ) 开诚布公 ( 诸葛亮 * 三国 ) 犬马之诚 ( 曹植 * 三国 ) 天作之合 ( 周文王 * 西周 ) 不耻下问 ( 孔圉 yǔ * 春秋 ) 手不释卷 ( 吕蒙 * 三国 ) 斗酒学士 ( 王绩 * 唐代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吕尚 * 西周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 * 汉代 )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晋代) 五画: 四面楚歌 ( 项羽 * 秦末 ) 乐不思蜀shǔ ( 刘禅chán * 三国 ) 对牛弹琴 ( 公明仪 * 战国 ) 用兵如神 ( 诸葛亮 * 三国 ) 东山再起 ( 谢安 * 晋代 ) 对症下药 ( 华佗 * 三国 ) 出将入相 ( 李靖 * 唐代 ) 东窗事发 (秦桧huì* 宋代 ) 目不窥园 ( 董仲舒 * 汉代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元景安 *北朝 ) 出奇制胜 ( 田单 * 战国 ) 半途而废 ( 乐羊子 * 汉代 )
六画: 负荆请罪 ( 廉颇 * 战国 ) 老马识途 ( 管仲 * 春秋 ) 讳疾忌医 ( 蔡桓公 * 战国 ) 老妪yǔ能解 ( 白居易 * 唐代 ) 老当益壮 ( 马援yuán * 汉代 ) 多多益善 ( 韩信 * 汉代 )
因势利导 ( 孙膑bìn * 战国 ) 如坐针毡 ( 杜锡 * 晋代 ) 百步穿杨 ( 养由基 * 春秋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萧何 * 汉代 ) 多行不义必自毙( 共叔段 * 春秋 ) 七画: 完璧归赵 ( 蔺lìn相如 * 战国 ) 鸡鸣狗盗 ( 孟尝君 * 战国 ) 围魏救赵 ( 孙膑 * 战国 ) 纸上谈兵 ( 赵括 * 战国 ) 投笔从戎 ( 班超 * 汉代 ) 运筹帷幄 ( 张良 * 汉代 ) 弄假成真 ( 孙权 * 三国 ) 赤膊上阵 (许褚chǔ *三国 ) 初出茅庐 ( 诸葛亮 * 三国 ) 抛砖引玉 ( 常建 * 唐代 ) 两袖清风 ( 于谦qiān *明代 )
八画: 图穷匕见 (荆轲 * 战国 ) 卧薪尝胆 ( 勾践 * 春秋 ) 单刀赴会 ( 关羽 * 三国 ) 刮目相看 ( 吕蒙 * 三国 ) 拔山扛鼎 ( 项羽 * 秦末 ) 金屋藏娇 ( 刘彻 * 汉代 ) 画龙点睛 ( 张僧繇yáo * 南朝 ) 枕戈待旦 ( 刘琨 * 晋代 ) 瓮中捉鳖 ( 李逵kuí * 宋代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刘邦 * 汉代 ) 其貌不扬 ( 然明 * 春秋 )
九画: 退避三舍 ( 重耳 * 春秋 ) 怒发冲冠 ( 蔺相如 * 战国 ) 指鹿为马 ( 赵高 * 秦代 ) 背水一战 ( 韩信 * 汉代 ) 将功折罪 ( 凌统 * 三国 ) 草船借箭 ( 诸葛亮 * 三国 ) 将计就计 ( 曹操 * 三国 ) 洛阳纸贵 ( 左思 * 晋代 ) 草木皆兵 ( 苻坚 * 晋代 ) 闻鸡起舞 ( 祖逖tì * 晋代 ) 赴汤蹈火 ( 晁cháo错 * 汉代 ) 南柯一梦 ( 淳于棼 * 唐代 ) 前度刘郎 ( 刘禹锡 * 唐代 ) 按图索骥 ( 孙阳 * 春秋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 * 汉代 )
十画: 高山流水 ( 俞伯牙 * 春秋 ) 起死回生 ( 扁鹊 * 战国 ) 破釜沉舟 ( 晋景公 * 春秋 ) 胯下之辱 ( 韩信 * 汉代 ) 破镜重圆 ( 徐德言 * 南朝 ) 病入膏盲 ( 晋景公 * 春
1
秋 ) 请君入瓮 ( 来俊臣 * 唐代 ) 胸有成竹 ( 文与可 * 宋代 ) 十一画以上:
孺子可教 ( 张良 * 汉代 ) 悬梁刺股 ( 孙敬/汉代 * 苏秦/战国 ) 焚书坑儒 ( 嬴政yíng * 秦代 ) 梁上君子 ( 陈寔shí * 汉代) 得陇望蜀 ( 刘秀 * 汉代 ) 望梅止渴 ( 曹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操 * 三国 ) 凿壁偷光 ( 匡衡 * 汉代 ) 数典忘祖 ( 籍谈 * 春秋 ) 梦笔生花 ( 李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白 * 唐代 ) 磨杵chǔ成针 ( 李白 * 唐代 ) 程门立雪 ( 杨时 * 宋代 ) 精忠报国 (岳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飞 * 宋代 ) 赔了夫人又折兵 ( 周瑜 * 三国)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21、瞎子点灯--------白费蜡 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成语归类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1)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女娲补天 夸父追日 鹏程万里 开天辟地 精卫填海 八仙过海 天衣无缝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火眼金睛 牛郎织女 补天浴日 后羿射日 鸡犬升天 点石成金 含沙射影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2)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坐井观天 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纪昌学射 班门弄斧 刻舟求剑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邯郸学步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画龙点睛 郑人买履 惊弓之鸟 鹬蚌相争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狐假虎威 黔驴技穷 杞人忧天 买椟还珠 塞翁失马 愚公移山 朝三暮四 叶公好龙
39、八仙聚会--------神聊 歇后语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2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6、老虎拉车--------谁敢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2、背鼓上门--------讨打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3、聋子耳朵——摆设 115、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17、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3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11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16、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118、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120、飞机上点灯——高明
篇五:中考成语典故
1、草木皆兵
【解释】: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草木皆兵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
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2、将功折罪
解释:拿功劳补偿过失。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元·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去来。” 3、 闻鸡起舞
【解释】: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4、 南柯一梦 【释义】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记载: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
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5、按图索骥
解 释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他把自己识马的经验写成书,名为《相马经》。这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所以人们把孙阳叫“伯乐”。孙阳的儿子熟读了这本书后,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好马。一天,他在路便看见一只癞蛤蟆,前额和《相马经》上好马的特征相符,就以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马上跑去告诉父亲:“和你书上画的好马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孙阳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这马太爱跳了,不好驾驭。”骥:好马。这个成语比喻机械地照书本上的知识,不求事物的本质。
6、 病入膏肓
【释义】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缓来到晋国,见到晋景公,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果然,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7、 高山流水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弹琴为一绝。一日,他坐在高山之上弹奏,路过的樵夫钟子期驻足倾听。俞伯牙原本内心对其有些许不屑,心想着一个樵夫怎么会懂得我的琴声。结果,钟子期很容易就猜出了他的心思:“琴声慷慨激昂,先生志在高山”;“琴声清澈婉转,先生志在流水”。俞伯牙万分惊讶,于是与钟子期成为知心好友。后人也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据说后来钟子期过世,俞伯牙愤而摔琴,说:“子期一死,还弹给谁听呢?!”
8、 请君入瓮
解 释: 瓮:口小腹大的大坛子。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
叫 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 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 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 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 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 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 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 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 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 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 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 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9、破釜沉舟
【释读】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10、破镜重圆
【解释】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破镜重圆这个成语故事是由华阴人、隋越国公杨素的一段成人之美的佳话而来的。
杨素,字处道,在辅佐隋文帝杨坚结束割据,统一天下,建立隋朝江山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足智多谋,才华横溢,而且文武双全,风流倜傥。在朝野上下都声势显赫,颇著声名。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杨素与文帝杨坚的两个儿子陈后主叔宝的嫔妃、亲戚,其中有陈叔宝的妹妹枣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也就是陈国的乐昌公主。
由于杨素破陈有功,加之乐昌公主才色绝代,隋文帝就乱点鸳鸯,将乐昌公主送进杨素中,赐为杨素小妾。杨素既仰慕乐昌公主的才华,又贪图乐昌公主的美色,因此就更加宠爱,还为乐昌公主专门营造了宅院。然而乐昌公主却终日郁郁寡欢,默无一语。
原来,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备言两心相知,情义深厚。陈国将亡之际,徐德言曾流着泪对妻子说:“国已危如累卵,家安岂能保全,你我分离已成必然。以你这般容貌与才华,国亡后必然会被掠入豪宅之家,我们夫妻长久离散,名居一方,唯有日夜相思,梦中神会。倘若老天有眼,不割断我们今世的这段情缘,你我今后定会有相见之日。所以我们应当有个信物,以求日后相认重逢。”说完,徐德言把一枚铜镜一劈两半,夫妻二人各藏半边。徐德言又说:“如果你真的被掠进富豪人家,就在明年正月十五那天,将你的半片铜镜拿到街市去卖,假若我也幸存人世,那一天就一定会赶到都市,通过铜镜去打问你的消息。”
一对恩爱夫妻,在国家山河破碎之时,虽然劫后余生,却受尽了离散之苦。好容易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经过千辛万苦,颠沛流离,终于赶到都市大街,果然看见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而且价钱昂贵,令人不敢问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铜镜,知妻子已有下落,禁不住涕泪俱下。他不敢怠慢,忙按老者要的价给了钱,又立即把老者领到自己的住处。吃喝已罢,徐德言向老者讲述一年前破镜的故事,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颤索索两半铜镜还未吻合,徐德言早已泣不成声??卖镜老人被他们的夫妻深情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答应徐德言,一定要在他们之间传递消息,让他们夫妻早日团圆。徐德言就着月光题诗一首,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诗这样写道:
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 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题诗,想到与丈夫咫尺天涯,难以相见,更是大放悲声,终日容颜凄苦,水米不
进。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动。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夫妻二人团聚。府中上下都为徐陈二人破镜重圆和越国公杨素的宽宏大度、成人之美而感叹不已。在欢庆的感激之情。宴罢,夫妻二人携手同归江南故里。这段佳话被四处传扬,所以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11、 胸有成竹
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 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12、孺子可教
【释义】: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张良面前,直接把一只鞋子丢到鞋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
张良很惊讶,想揍那老头。但看到老人年纪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桥把鞋捡了起来,然后又恭敬地跪着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脚穿好鞋,然后笑着转身就走了。
张良更吃惊了,盯着老人离开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却迟到,怎么回事啊?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又迟到,怎么回事啊?五天后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有大成就。十三年后,小子你将再见到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啦” 然后老人就离开不见了。第二天早晨,张良看那本书,乃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于是常常用功专研此书。
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13、望梅止渴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14、悬梁刺股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是说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的事。该故事已见“引锥刺股”条,此不详述。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15、 数典忘祖
【解释】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鲁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安葬穆后,籍谈作为副使。安葬完毕,除去丧服。周天子和荀跞饮宴,把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周天子说:“伯父,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为什么?”荀跞向籍谈行礼请他来回答。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接受了王室赏赐的宝器,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晋献给天子。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而远离王室。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谢戎狄还来不及,怎么能进献彝器呢?”周天子说:“叔父,你忘了吗?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得到赏赐吗?密须的名鼓和它的大辂车,是文王所用来检阅军队的。阙巩的铠甲,是武王用来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把它们放置在晋国的土地上,境内有着戎人和狄人。这以后襄王所赐的大辂、戎辂之车,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阳的土田,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得到的赏赐还是什么?有了功勋而不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在书策上,用土田来奉养他,用彝器来安抚他,用车服来表彰他,用旌旗来显耀他,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福。这种福不给予叔父,还给谁呢?而且从前你的高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参与国家大政,所以称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于是就有了称作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氏,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客人退出去以后,周天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