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22:22 字数作文
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字数作文

篇一:吕氏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吕氏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1.庄子行于山中,见木甚美,长大,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弗取,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矣。”出于山,及邑,舍故人之家。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鴈飨之。竖子请曰:“其一鴈能鸣,一鴈不能鸣,请奚杀?”主人之公曰:“杀其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昔者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天年,主人之鴈以不材死,先生将何以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于材、不材之间。材、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道德则不然:无讶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禾为量,而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此神农、黄帝之所法。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成则毁,大则衰,廉则剉,尊则亏,直则骫,合则离,爱则隳,多智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吕氏春秋·必己》)

【译文】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取它。庄子问他们这是什么缘故,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怎么可以偏执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2.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于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宛,国人说之。无忌又欲杀之,谓令尹]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左尹宛曰:『我贱人]宛曰:『令尹欲饮酒于子之家。』]宛欲饮令尹酒。』又谓]子常曰:『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来辱,我且何以给待之?』无忌曰:『令尹好甲兵,子出而寘之门,令尹至,必观之,已,因以为酬。』及飨日,惟门左右而寘甲兵焉。无忌因谓令尹曰:宛,杀之。国人大]宛将杀令尹,甲在门矣。』令尹使人视之,信,遂攻]『吾几祸令尹。怨,动作者莫不非令尹。沈尹戍谓令尹曰:『夫无忌,荆之谗人也,亡夫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今令尹又用之,杀众不辜,以兴大谤,患几及令尹。』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图。』乃杀费无忌,尽灭其族,以说其国。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吕氏春秋·慎行》)

【译文】

楚平王有个大臣叫费无忌,嫉恨太子建,还想除掉太子。平王从秦国给太子建娶了个妻子,长得很美,费无忌劝平王把她夺过来,平王就照他说的做了,从而疏远了太子。费无忌劝平王说:“晋王之所以称霸,是因为距各诸侯国近,而我们楚国太偏僻,不能够与晋国争霸。不如扩大城父城,将太子安置在那里,以谋取北方的宋、郑、鲁、卫,大王您收取南方的吴越,这样就可以得天下了。”平王很高兴地同意了,让太子住在城父城里。太子在那里才一年,费无忌就诬陷他说:“太子建与连尹①将要在方城②外发动叛乱。”楚平王说:“他已经是我的太子了,还想要怎样?”费无忌应对说:“因为他妻子的事结了怨,而且他自以为如同宋国一样,有齐国、晋国的帮助就可以加害于我国了,他们已经谋划好了。”平王相信了他,派人逮捕了连尹,太子建跑掉了。左尹③郄宛,楚国人都很爱戴他,费无忌又想杀他,就对令尹④子常说:“郄宛想请令尹您喝酒。”又去对郄宛说:“令尹想来你家喝酒。”郄宛说:“我地位低贱,不足让令尹有辱身份到我这里喝酒,如果他一定要来,我该如何招待他呢?”费无忌说:“令尹喜欢兵甲,你将兵甲布置在门口,令尹到了,看过后一定会酬劳你的。”到了请客的那天,左尹郄宛便在门两侧布置了兵甲。费无忌就去对令尹说:“我差一点害了令尹,郄宛想要杀您,已在门口布置了兵甲。”令尹派人去察看,果然如此,于是出兵攻击郄宛并杀了他。民众对这事非常愤怒,没有不说令尹的不是的。沈尹戍对令尹说:“费无忌这个人,是楚国专说别人坏话的人,他使太子建逃奔他国,杀害了连尹伍奢,堵塞了国王的视听。现在令尹又听了他的话,杀死了这么多无辜,老百姓指责您的过错的人不少,祸患险些要降到您头上了。”于是令尹杀了费无忌,连他同族的人也都杀尽了,想用这种办法取悦群众。做事情不讲道义,只知道害别人而不知道这也是在害自己,最终招致自己家族的毁灭,着难道说的不是费无忌吗?

【注释】

楚国官名,这里指伍奢,即伍子胥的父亲。

楚国城名,处在要塞位置。

楚国官名。

楚国官名,是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职。

3.倕,至巧也。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有之利故也。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己一苍璧小玑,有之利故也。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达乎性命之情也。不达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是师者之爱子也,不免乎枕之以糠;是聋者之养婴儿也,方雷而窥之于堂;有殊弗知慎者。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别也。未始有别者,其所谓是未尝是,其所谓非未尝非,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若此人者,天之所祸也。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国,必残必亡。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寿长至常亦然。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则其至不可禁矣。此论不可不熟。(《吕氏春秋·重己》)

【译文】

倕是最手巧的人了。可是人们不爱护倕的手指,而是爱护自己的手指,这是因为自己的手指对自己有所帮助的缘故;人们不爱护昆山的宝玉、江汉的明珠,却爱护自己的一块成色不高的宝石、一颗形状不圆的小珠子,这是因为自己的东西才对自己有用的缘故。现在,我的生命归我所有,给我(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吕氏春秋阅读答案)带来的好处也很多。从贵贱方面来说,即使地位高到做天子,也不能

够和它相比;从轻重方面来说,即使富裕到拥有天下,也不能和它交换;从安危方面来说,一旦有一天失去了它,就一生再也不能得到。这三个方面,是有道行的人小心的地方。有虽然小心但反而损害了他的人,这是没有领悟人性与生命的情理。不领悟人性、生命的情理,小心它又有什么用?这就像盲人虽然疼爱儿子,但却免不了让他枕在谷糠上;这就像聋子养育婴儿,正在打雷的时候却让他在堂屋里向外观望。这比起不知道小心的人又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知道小心的人,对生死存亡、可以不可以,从来没有辨别清楚。没辨别清楚的人,他们所说的正确不一定是正确的,他们所谓的错误也未必是错误的。这就叫非常糊涂。像这样的人是上天降祸的对象。用这种态度修身,必定死亡,必定遭祸;用这种态度治理国家,必定衰败,必定灭亡。这种死亡、衰败和灭亡不是自动找上门来的,而是糊涂招来的。长寿也常常是这样。所以有道行的人,不察看导致的结果,而察看引起它的原因,那么达到结果就是不可遏制的了。这个道理不能不彻底理解。

4.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帝尧师子州支父,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贽,汤师小臣,文王、武王师吕望、周公旦,齐桓公师管夷吾,晋文公师咎犯、随会,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枝,楚庄王师孙叔敖、沈尹巫,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句践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吕氏春秋·尊师》)

【译文】

神农拜悉诸为师,黄帝拜大挠为师,帝颛顼拜伯夷父为师,帝喾拜伯招为师,帝尧拜子州支父为师,帝舜拜许由为师,禹拜大成贽为师,汤拜小臣为师,文王、武王拜吕望、周公旦为师,齐桓公拜管夷吾为师,晋文公拜咎犯、随会为师,秦穆公拜百里奚、公孙枝为师,楚庄王拜孙叔敖、沈尹巫为师,吴王阖闾拜伍子胥、文之仪为师,越王勾践拜范蠡、大夫位种为师。这十个圣人、六个贤人,没有不尊重老师的。现在的人,尊贵没有达到帝的地位,智慧没有达到圣人的水平,却要不尊重老师,怎么能达到帝、圣的境界呢?这正是五帝绝迹、三代不再现的原因。

5.不能学者: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从师浅而欲学之深也。草木鸡狗牛马,不可谯诟遇之,谯诟遇之,则亦谯诟报人,又况乎达师与道术之言乎?故不能学者:遇师则不中,用心则不专,好之则不深,就业则不疾,辩论则不审,教人则不精;于师愠,怀于俗,羁神于世;矜势好尤,故湛于巧智,昏于小利,惑于嗜欲;问事则前后相悖,以章则有异心,以简则有相反;离则不能合,合则弗能离,事至则不能受。此不能学者之患也。(《吕氏春秋·诬徒》)

【译文】

不善于学习的人,跟老师学习态度不认真,却想学得很精;跟老师学习不求甚解,却想学得很深。草木、鸡狗、牛马不能用粗暴的行为对待它们,粗暴地对待它们,它们也会粗暴地报复人,又何况是精通教学的老师和道术的讲授呢?所以,不善于学习的人,对待老师不忠实,用心不专一,爱好不深入,学习不努力,辩论起来分不清是非,教育人不精深。对老师怨恨,安于世俗,在眼前杂事上花费精力;依仗权势为非作歹,因此沉迷于耍弄奸巧计谋,迷恋微小的利益;在嗜欲上惑乱,处理事情前后矛盾;作文章观点杂乱不一致,即使简单也会有相反之处。分散的东西不能综合起来,综合的东西不能分析,重大的事来临却不能承受,

这是不善于学习的人的毛病。

6.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吕氏春秋·异宝》)

【译文】

伍员出逃,楚国急忙缉拿他。他登上了太行山望着郑国说:“大概这个国家,地势险恶而人民多有智慧;它的君主,却是个平庸的君主,不足以谋事。”他离开郑国到了许国,见到许公而请教该到哪里去。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向唾了一口。伍员再拜受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地方了。”因此前往吴国。路过楚国,到达长江岸边,想要过河,看见一个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渔,走近前去请求帮助,老人摆渡他,过了江。询问他的姓名,不肯相告,伍员解下他的佩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愿意把它献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人,赐予执圭的爵位,给予万担的俸禄,赏给千镒的黄金。过去伍子胥过江,我尚且不捉取他领赏,现在我要您的千金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寻找老人,无法找到了。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告老人,祝辞说:“江上的老人!”天地大到了极点,万物多到了极点,将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既已做了好事,却无所求报。名字不可得知,身影不可看见,这只有江上老人能做得到啊!

7.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今之世当之矣。故当今之世,求有道之士,则于四海之内、山谷之中、僻远幽闲之所,若此则幸于得之矣。得之则何欲而不得?何为而不成?太公钓于滋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文王,千乘也;纣,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之与不知也。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礼而令。若夫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后其智能可尽。解在乎胜书之说周公,可谓能听矣;齐桓公之见小臣稷、魏文侯之见田子方也,皆可谓能礼士矣。(《吕氏春秋·谨听》)

【译文】

君主贤明,世道太平,那么贤德之人就处在上位;君主不贤明,世道混乱,那么贤德之人就处在下位。现在,周王室已经灭亡,天子已经断绝。世道混乱没有比无天子更严重的了。没有天子,那么势力强的就会压倒势力弱的,人多的就会欺凌人少的,他们出动军队互相残杀,人民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当今的社会正是这样的情形。所以,当今之世,要寻找有道之人,就要到四海边、山谷中和偏远幽静的地方,这样或许还能找到他们。有了这样的人,那么想要什么不能得到?想做什么不能成功?姜太公在滋泉钓鱼,是因为遇到了纣当天子的时代。周文王得到了他因而能称王天下。文王是诸侯,而纣是天子。天子失去了姜太公,而诸侯却得到了姜太公。这是因为一个知道求贤,一个不知道求贤。对于一般的平民百姓,不待了解他们,就可使用他们;不用以礼相待,就可命令他们。对待有道之人,则一定要有礼

貌,一定要知遇他们,然后,他们才肯尽其聪明才智来辅佐你。这个道理体现在胜书劝说周公这件事上①。周公可以说是能倾听别人意见的人了。这个道理还体现在齐桓公去见小臣稷②、魏文侯去见段干木上③。这些君主都可以说是能礼贤下士的了。

【注释】

胜书说周公事见《精谕》篇。

齐桓公见小臣稷事见《下贤》篇。

魏文侯见段干木事见《下贤》篇。

8.季子曰:『燕雀争善处于一屋之下,子母相哺也,姁姁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为人臣免于燕雀之智者寡矣。夫为人臣者,进其爵禄富贵,父子兄弟相与比周于一国,姁姁焉相乐也,以危其社稷,其为灶突近也,而终不知也,其与燕雀之智不异矣。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此之谓也。故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小大贵贱,交相为恃,然后皆得其乐。(《吕氏春秋·谕大》)

【译文】

季子说:“燕子和麻雀在房檐下争夺好地方筑巢,母鸟哺育着幼鸟,都欢乐自得,以为平安无事了。灶上的烟囱裂了,火苗窜了出来,向上烧着了屋梁,可是燕子和麻雀却安然自若,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不知道灾祸将要降到自己身上啊。”做臣子的能够避免燕子麻雀那样见识的人太少了。做臣子的,只顾增加自己的爵禄富贵,父子兄弟在一个国家里结党营私,欢乐自得,从而危害自己的国家。他们离灶上的烟囱很近,可是却始终不知道,他们与燕子麻雀的见识有什么不同呢?所以说:“天下大乱,就不会有一个安定的国家;整个国家都乱了,就不会有一个安定的家;全家都乱了,就不会有一个安定的个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小的要获得安定必须依赖大的,大的要获得安定必须依赖小的。大和小,贵和贱,彼此互相依赖,然后才能都得到安乐。

9.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吕氏春秋·首时》)

【译文】

墨家有个叫田鸠的,想进见秦惠王,在秦国呆了三年都没能够见到。有个门客把这情况告诉了楚王,他就去见楚王。楚王很喜欢他,给了他将军的符节让他到秦国去。他到了秦国,才以此见到了惠王。他告诉别人说:“到秦国来见惠王的途径,竟然是要先到楚国去啊!”事情本来就有想走近路,结果反而远了,走了远路,结果反而近了的情况。时机也是这样。有商汤、武王那样的贤德而没有夏桀、商纣无道那样的时机,就不可能成就王业;有夏桀、商

篇二:吕氏春秋含答案

《吕氏春秋》两则

【引婴投江】

有 过 于 江 上 者,见人 方 引婴儿而 欲 投 之江中, ........

(经过、路过)(从)(......的人)(正在、正要)(牵、拉)(想要)(扔)(他,代婴儿) 有个从江边经过的人,看见有人正在牵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扔到江里去,

婴儿啼。 人问 其 故。曰:“此 其父 善游。” .......

(哭)(那人,指从江边经过的人)(这样)(原因) (这)(他的,代孩子)(善于、擅长) 小孩大哭,路人问这样做的原因,(那个人)说:“这孩子的父亲善于游泳。” 其父虽善游,其子 岂 遽善游 哉?以 此 任物,亦必 悖 矣。 ...........

(即使) (孩子)(难道)(就、遂)(吗)(用)(这)(处理)(也)(荒谬)(了)

孩子的父亲即使善于游泳,他的孩子难道就善于游泳了吗?用这样(的方法)处理事情,也是很荒谬的了。 道理:情况发生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不能主观臆断。 讽刺了: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课内: 《郑人买履》

课外: 《刘羽冲死读书》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 自舟中坠 于水,遽 契 其舟, ........

(渡) (他的)(从) (落)(到)(急忙,快)(用刀刻)(这)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落到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这船上刻下(记号),

曰:“是吾剑之 所从 坠。”舟 止,从 其 所契者入水 求 之。 ........

(这)(的)(地方)(落)(停止)(他)(用刀刻记号的地方)(寻找、寻求)(它,代剑) 说:“这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了,(他)从用刀刻了记号的地方跳入水中去寻找剑。 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 若 此,不亦 惑 ......

(行驶)(但) (寻找、寻求)(像)(这样) (糊涂)(不也是......吗)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但剑没有(向前)行驶,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糊涂的吗? 道理:情况发生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不能主观臆断。 讽刺了: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篇三:六年级语文下册 《吕氏春秋两则》学案及答案1 沪教版

《〈吕氏春秋〉两则》学习参考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这两个故事。

2.理解“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故事的哲理。 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认识要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学习提示】

1.寓言故事的作用,是通过生动的人物和情节,把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

2.原文《察今》一共有三个寓言故事。我们把三个故事联系起来,可以看出作者的目的:“引婴投江”者“悖”;“刻舟求剑”者“惑”。

【正音正字】

遽jù 悖bèi 契qì

(一)引婴投江

【课文翻译】

原文: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翻译:有个人从江边经过,看见有人正牵着一个小孩要把他扔到江里。

原文: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翻译:小孩大哭。有人问这个原因,那人回答说:“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原文: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翻译: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难道他的孩子就擅长游泳吗?

原文: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翻译: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一定是荒谬的。

【课文分析】

这则故事,后人称之为“引婴投江”。游泳不是先天遗传的技能。家庭对孩子的成长确有影响,但只能为其成长创造某种可能性,最终还要看孩子自己。而引婴投江者却不明此理,依着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逻辑,主观地将这种可能视作必然,差点溺杀了小生命。 这则故事,说明“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将开酿成大错。这就叫“因人制宜”,或“因人而异”。

【思维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引(拉着) 任物(处理事物) 遽(就,引申为一定) 悖(荒谬)

过(经过) 方 (正要 ) 投(掷 ) 岂??哉(难道??吗) 2.写出下列各字的拼音:遽( jù ) 悖( bèi )

3.补充下列句子的主语:

①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过江者 );

②曰:“此其父善游。” (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者)。

4.请你围绕本文的内容,写三百字议论性文字。

5.搜集出自寓言的成语。

(二)刻舟求剑

【课文提示】

1.题解。刻舟求剑:“刻舟”在船上刻记号;“求剑”寻找剑。

2.《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我国第一部理论散文总集。

【补充词释】

其:他,楚人。 所从坠: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 行:走。 不亦?乎:不也是?吗?

【课堂训练】

写出“和”的各个读音,并且分别组成词语:

我和你一起去 (hé ) 他附和大家 (hè ) 和面做馒头 (huó ) 和药 (huò ) 这副牌我和了 (hú )

【串讲课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翻译 楚地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里。

原文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翻译 急忙在这只船上刻(记号),说:“这里(就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 原文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翻译 船停了,他从自己刻的地方跳入水中寻找剑。

原文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船已经走了,但是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不也是糊涂吗?

【课文分析】

楚国人乘船渡江,不小心把剑掉入水中,他不是马上潜水寻剑,而是在船帮上刻个记号,

等船停后才去寻找。剑却沉到江底,而船已向前行驶,这怎么能寻着剑的踪影?

这则故事,后人称之为“刻舟求剑”。作者通过故事,说明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开失败。这就叫“因地制宜”。

【思维训练】

1.本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墨守成规、死抱教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2.课文分几个层次?

课文分两个层次:

一是写刻舟求剑的故事。这个层次,又有三层意思:

①先写事情的起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再写事情的经过: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后写事情的结果: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是写作者的议论,指出此人的糊涂可笑。这是未能找到剑的关键: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最后的一个反问:“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引人深思,给人启示。

3.刻舟求剑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要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因地制宜,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篇四: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

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A【解析】从“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得出A项正确。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战国时期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故C项错误,D项中阻碍了错误。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可得出B项正确。执政大臣也包括宰相,故A项错误,C项不是背景,故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

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D【解析】从“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可得出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27.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答案】B【解析】从表1信息可知宋明清时期江苏的状元不断超过河南,这是经济发

展的影响,理学影响应是相同的,故A项错误,C 、D项不符合史实。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

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答案】B【解析】从用“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可知B项正确。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

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答案】D【解析】从“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可得出D项正确。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

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B【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要塞建设的区域不符,D项与史实不符,从要塞修建时间可知B项符合题意。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图5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答案】A【解析】从图5中国工业发展快速并结合一五计划相关史实可知A项正确。

B、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急躁冒进的左倾政策时间不符。

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

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

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答案】C【解析】法官审案应依据法律,故A项错误;B项不能体现证据和公平,故排除;D项过于绝对,故错误。双眼蒙布表明法官应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故C项正确。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

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A【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国王拥有媾和与开战的权力,并有权拒绝议会参加,但没有冒险实行,据此可知A项正确。B、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保留某些名义权力”与题意不符。

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

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B【解析】从题干“养老金”可知B项相符。

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图6

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答案】A【解析】根据世界银行贷款的规定可知,贷款总额增加与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有关,故A项正确。B项与贸易有关,故排除,C项与世界银行无关,故排除,D项表述错误,当时是关贸总协定,故排除。

篇五:2015年全国文综卷1(有答案)

2015年全国文综卷Ⅰ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实力强大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27、

表1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0、1933年—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赛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B.冷战之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英美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32

、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

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

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

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

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射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

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

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略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铸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实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市场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视读成“开元通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中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这种,远远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一下的重量单位,伺候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例,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推动了衡法向十进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行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基础。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与实践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

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中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五、关于党派合作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

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引自《政府与中共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中共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6分) 抗战时期,各党派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抗战胜利后,各党派在宪政原则下地位一律平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9 分) 原因:抗战胜利,国共两党军事、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多数政党和国内和平民主力量的推动;美、苏等国际关系的制约。

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民主力量,推进了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以后构建多党合作奠定基础。

47.(15分)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

材料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她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同盟国在非洲和欧洲的战场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44年6月,法兰西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的帮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兰西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将军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抗战的理由。(7分) 自由法国的时也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8分)

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