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唐诗三百首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17:38 作文素材
唐诗三百首书作文素材

篇一: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对中华文明的独特影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韦伯就曾说“作为中国版图和文化的真正奠基人,唐王朝彪炳千古。”

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现出雄浑、典雅、洗炼、自然、含蓄、豪放、飘逸等多姿多态的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唐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初唐的诗作弥漫着梁陈余叹,大都以建功立业为多,诗中充满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其中尤以"初唐四杰"的作品为最。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就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生起了团团的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明媚的阳光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流露出豪迈之情。

以王维、孟浩然代表的田园派和以高适、岑参代表的边塞诗派,推动这个时代诗歌到另一高峰。山水田园诗,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盛唐边塞诗则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诗史”杜甫,在他飘泊四川时,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感人的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意为白日里纵情高歌,还须开怀畅饮。这里“白日”也有唐王朝收复“蓟北”安史叛军的老巢而转危为安的象征。杜甫经历了唐朝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故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在《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花鸟拟人,移情于物,足见诗含蕴之丰富。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通过李龟年前后的遭遇,抒写世事沧桑之感,感情深藏不露,语及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江南,原应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之处,如今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使我们感受到那场浩劫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中唐时期面对安史之乱后的现实,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了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这个时候诗歌的主流是现实主义。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的优秀诗篇,他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寒食》是韩愈作得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这首诗首二句写仲春之色,后二句暗含讽喻之情。通过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达到讽喻目的,含隐巧妙,入木三分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

晚唐正是大唐帝国日落西山之时,诗坛更多的诗歌显示了余晖之绚烂。“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的这首诗中,“夕阳”明显地含有国事日非的忧虑,语浅意深。在这种自然物的变化中,传出了一种无奈的心境和惋惜的情绪。他就是以象征性意象传达出沉重的悲剧感受。“小李杜”之一的杜牧想到自己空怀很大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施展,想到友人张祜与自己一样怀才不遇,因而同病相怜,吟出“尘世难道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这样的诗句。

诗歌,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感悟。唐诗作品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对我们研究唐诗,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我通过对唐诗三百首的学习,我感受到了诗歌语言、文化的魅力,使我受益匪浅。

篇二:唐诗三百首 读书报告

《唐诗三百首》 读书笔记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三百首唐诗,就能具备基本的写诗能力,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优秀的诗人像群星灿烂,众多的体裁、风格、流派则又如众芳斗艳。唐诗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在评述唐诗时,一般都按唐诗发展的情况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才逐步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风格也由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在诗的体式上,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于契丹攻陷营州之时,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不被允许,还被降为军曹。因此此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给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他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村之夜,如诗如画。

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恬静的农舍,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在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从军行》、《出塞》。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

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己经腐败不堪。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一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人化。像《春望》《春夜喜雨》《登高》等诗,都是例子。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一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一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诗都是咏史佳作。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杜甫由写实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一个高峰。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别开天地,又是一个高峰。诗发展至此,大有山穷水尽之势。李商隐出来以后,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一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善于表现心灵历程的诗人,感情浓烈而细腻。他的爱情诗深情绵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他的不少诗(特别是无题诗)情思流动是跳跃式的,意象组合是非逻辑的,意旨朦胧而情思可感,往往可作多种解释。他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极大地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最后的贡献。晚唐后期的诗人们,有的走向华丽,有的走向淡泊,而成就不大,已经无法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了。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

篇三: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前言:唐诗的发展走过了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一.初唐诗 风神初振:初唐时期,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泪下。

背景: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赏析: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总结: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他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感情真挚强烈,格调慷慨悲壮,充分体现了风神初振的特点。

二.盛唐诗 声律风骨兼备: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名句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此时”,“我” 在翘首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而伊人“此时”也在翘首望月,思念着“我” 吧。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

桃,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桃花潭水就算深达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别“我”的深切情意,李白用了夸张和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汪伦友人“踏歌送行”以及先前友人陪自己畅饮美酒的感激和依依惜别之情。李白游安徽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用美洒来招待他,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临别时,李白写了《赠汪伦》一诗以谢汪伦。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背景: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赏析: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三.中唐诗 创新求变: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四.晚唐诗 诗国余辉:晚唐的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但却决非一片荒芜,不可救药的颓废,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商隐有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如果说晚唐是唐王朝的黄昏,那么,晚唐诗歌也仍有它落日前的

余晖、晚霞,所辉映出的美丽。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篇四:唐诗三百首(全集)

唐诗三百首全集

《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听弹琴》唐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唐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唐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唐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终南别业》唐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凉州词》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凉州词》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鹤楼》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江畔独步寻花》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题都城南庄》唐 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剃下。

《悯农二》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古郎月行》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金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碧云端。

《山中送别》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马诗》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蒙学诗》 佚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越女词》唐 李白

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

《夜宿山寺》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池上》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唐诗三百首书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明日歌》唐 (文嘉)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江南逢李龟年》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赠汪伦》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天门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客中行》唐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军行》唐

李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篇五: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韦伯说:“作为中国版图和文化的真正奠基人,唐王朝彪炳千古。”而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则为唐诗。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这一联写孟浩然闲居无事,日以饮酒赏花为乐,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流连忘返,于繁花丛中,刻画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而醉酒迷花,亦是李白乐为之事,愈益显出二人的灵犀相通。诗中用典自然,不着斧凿痕迹。“中圣”为醉酒之意,巧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而在语言上,它以一种舒坦的唱叹语调来表达,依感情的自然流转结撰成篇,因此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他的诗以抒情为主,不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传达出一股飘逸之气,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喝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反而见了堕泪惊心。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体现了唐朝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称为“诗圣”。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此诗好处在于感情深藏不露,语及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通过李龟年前后的遭遇,抒写世事沧桑之感。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自己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而在“落花时节”这四个字上头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能感受到那场浩劫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是作者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渐欲”用的很准确,有渐开渐盛之意。“没马蹄”既写出了草浅,也侧面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这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描绘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给人以清新之感。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及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章精切,作品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近人,贴切流畅,老妪能解。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这首诗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特,抒情婉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艺术性极高。诗的前半句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

富贵无常的感慨。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岁”“年”二字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是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全诗表现得感情虽然是悲伤的,但也体现出诗人在眷恋和憧憬着生活中的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

刘希夷(约651-678?),字延之,汝州(今河南临汝)人。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愈《寒食》)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讽刺宦者的得宠。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喻讽喻之情。诗人不直接讽刺,而至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并且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韩愈,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年进士,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这是“小李杜”的现实情;“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是王维的山水情;“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王昌龄、岑参的边塞情??唐朝的诗,不仅是一朝情,更是一代文学之骄。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