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司马相如列传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2:58:26 字数作文
司马相如列传阅读答案字数作文

篇一:司马相如列传翻译

司马相如列传

【翻译】: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正赶上粱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临邛县令佯装恭敬,天天都来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他就谎称有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然而,王吉却更加谨慎恭敬。临邛县里富人多,象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说:"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请他。"一并把县令也请来。当县令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请司马长卿,长卿却推托有病,不肯前来。临邛令见相如没来,不敢进食,还亲自前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强来到卓家,满座的客人无不惊羡他的风采。酒兴正浓时,临邛县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说:"我听说长卿特别喜欢弹琴,希望聆听一曲,以助欢乐。"相如辞谢一番,便弹奏了一两支曲子。这时,卓王孙有个女儿叫文君,刚守寡不久,很喜欢音乐,所以相如佯装与县令相互敬重,而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相如来临邛时,车马跟随其后,仪表堂堂,文静典雅,甚为大方。待到卓王孙家喝酒、弹奏琴曲时,卓文君从门缝里偷偷看他,心中高兴,特别喜欢他,又怕他不了解自己的心情。宴会完毕,相如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转达倾慕之情。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赶回成都。进家所见,空无一物,只有四面墙壁立在那里。卓王孙得知女儿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儿极不成材,我不忍心伤害她,但也不分给她一个钱。"有的人劝说卓王孙,但他始终不肯听。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文君感到不快乐,说:"长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临邛,向兄弟们借贷也完全可以维持生活,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样子!"相如就同文君来到临邛,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并且让文君亲自主持垆前的酌酒应对顾客之事,而自己穿起犊鼻裤,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很耻辱,因此闭门不出。有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卓王孙,说:"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钱财。如今,文君已经成了司马长卿的妻子,长卿本来也已厌倦了离家奔波的生涯,虽然贫穷,但他确实是个人才,完全可以依靠。况且他又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偏偏这样轻视他呢!"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文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屋,成为富有的人家。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事奉汉武帝。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杨得意说:"我的同乡人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很惊喜,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

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

相如出使完毕,回京向汉武帝汇报。唐蒙已掠取并开通了夜郎,趁机要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征发巴、蜀、广汉的士卒,参加筑路的有数万人。修路二年,没有修成,士卒多死亡,耗费的钱财要用亿来计算。蜀地民众和汉朝当权者多有反对者。这时,邛、筰的君长听说南夷已与汉朝交往,得到很多赏赐,因而多半都想做汉朝的臣仆,希望比照南夷的待遇,请求汉朝委任他们以官职。皇上向相如询问此事,相如说:"邛(qióng,琼)筰(zuó,昨)、冉、駹(máng,忙)等都离蜀很近,道路容易开通。秦朝时就已设置郡县,到汉朝建国时才废除。如今真要重新开通,设置为郡县,其价值超过南夷。"皇上以为相如说得对,就任命相如为中郎将,令持节出使。副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等,乘坐四匹马驾驭的传车向前奔驰,凭借巴、蜀的官吏和财物去拢络西南夷。相如等到达蜀郡,蜀郡太守及其属官都到郊界上迎接相如,县令背负着弓箭在前面开路,蜀人都以此为荣。于是卓王孙、临邛诸位父老都凭借关系来到相如门下,献上牛和酒,与相如畅叙欢乐之情。卓王孙喟然感叹,自以为把女儿嫁给司马相如的时间太晚,便把一份丰厚的财物给了文君,使与儿子所分均等。司马相如就便平定了西南夷。邛、筰、冉、駹、斯榆的君长都请求成为汉王朝的臣子。于是拆除了旧有的关隘,使边关扩大,西边到达沫水和若水,南边到达牂(zāng,脏)柯,以此为边界,开通了灵关道,在孙水上建桥,直通邛、筰。相如还京报告皇上,皇上特别高兴。

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他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

从那以后,有人上书告相如出使时接受了别人的贿赂,因而,他失掉了官职。他在家呆了一年多,又被召到朝廷当了郎官。

相如口吃,但却善于写文章。他经常患糖尿病。他同卓文君结婚后,很有钱。他担任官职,不曾愿意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而借病在家闲呆着,不追慕官爵。他曾经跟随皇上到长杨宫去打猎。这时,天子正喜欢亲自击杀熊和猪,驰马追逐野兽,相如上疏加以劝谏……

相如被授官为汉文帝的陵园令。武帝既赞美子虚之事,相如又看出皇上喜爱仙道,趁机说:"上林之事算不得最美好,还有更美丽的。臣曾经写过《大人赋》,未完稿,请允许我写完后献给皇上。"相如认为传说中的众仙人居住在山林沼泽间,形体容貌特别清瘦,这不是帝王心意中的仙人,于是就写成《大人赋》……

相如既已献上《大人之颂》,天子特别高兴,飘飘然有凌驾云天的气概,心情好似遨游天地之间那样爽快。

相如已因病免官,家住茂陵。天子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经死去,家中没有书。询问相如之妻,她回答说:"长卿本来不曾有书。他时时写书,别人就时时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再没有别的书了。"他留下来的书上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进献给所忠。所忠把书再进献给天子,天子惊异其书……

司马相如已死五年,天子才开始祭祀土地神。他死后八年,天子终于首先祭祀中岳嵩山,然后又封泰山,再到粱父山,禅肃然山。

相如其他著作,如《遗(wèi,魏)平陵侯书》、《与五公子相难》、《草木书》篇没有收录,收录了他在公卿中尤其著名的作品。

叔向贺贫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说:"我空有晋卿的虚名,却没有它的财产,没有什么可以和卿大夫们交往的,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人的田产,他掌管祭祀,家里却连祭祀的器具都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美德,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自身被陈尸在朝堂上,他的宗族也在绛邑被灭绝。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虑道德的不曾建树,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要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不但我本人蒙受你的教诲,就是先祖桓叔以后的子孙,都会感激你的恩德。"

《勾践灭吴》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

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哪有什么晚的事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动身出使吴国。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住在水上的人习惯于住在水上。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嚭,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太宰嚭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让文种离开了。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

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来,亲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认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就补做。然后恭卑地服事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支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还下令孤儿、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厉义理。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油脂。越国出游的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

篇二:参考答案(1)

参考答案

1.D(A.渐jiān。B.熨yù。C.扼è。) 2.A

3.D(D.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副词,表语气,还是/指示代词,那。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C./

4.B(A.反,通“返”。C.倍,通“背”。D.

5.A(①⑤省略句。③⑥宾语前置句。②④被动句。)

6.A(“记录的历史”很难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因为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此外还与史学家在选择文献、记载历史时难免受到 7.D

8.C

(大多数人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的,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录的

9.D(子

:

10.A(A.介词,趁机。B.动词,去,往/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介词,到/介词,对。D.动词,以为/

11.C(①索要鱼,是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以检验孟尝君,是智慧的表现。②这样做实则是为孟尝君扬名,是智慧的表现。③记叙事件发生的过程,不能视作有才智的表现。④“仁义”

换来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是他最为精明有才智的表现。⑤孟尝君赞颂其有功,从侧面表现其智谋。

12.C

13.(1)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

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

[前两个“于”表被动,后两个“于”分别是“在”和“对”的意思。愦

(2)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趁机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仁义呀。(矫:假传。责:通“债”,债款。因,趁机。市:买。“??也”

,判断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希望在他那里当一名食客。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说:“我没有爱好。”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才干吗?”他说:“我也没有才干。”孟尝君笑了笑同意接纳他,说:“好的。

”孟尝君身边的人以为孟尝君轻视冯谖,就拿

过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左右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吩咐说:“让他吃鱼吧,给他和中等门客相同的待遇。”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左右的人都嘲笑他,把这件事又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替他配上车,给他和坐车的门客相同的待遇。”于是冯谖驾车带剑,拜访他的朋友并夸耀:“孟尝君尊我为上客。”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又弹其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没什么来养家。”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孟尝君派人资助他的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在文告上署上名字说:“我能。”孟尝君看了很诧异,问(左右随从):“这是谁呀?”人们答道:“就是那个唱长剑呀,咱们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于是请他来相见,道歉说:“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好在先生不以我之怠慢为辱,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愿效微劳。

”于是孟尝君和他约好日子,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

冯谖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验对债券。全部验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

冯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齐国,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很奇怪他回来得这么快,穿好衣服接见他说:“收完债了吗?何以回来得这般快捷?”冯谖答道:“都收完了。”“先生替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冯谖说:“您曾言‘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我暗想,您府中珠宝堆积,犬马满厩,美女成行。您家中所缺少的唯有仁义了!因此我自作主张为您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说:“你怎么买仁义的?”冯谖答道:“现在,您只有小小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抚薛地子民,视民如子女,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

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趁机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

一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说:“寡人是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的。”孟尝君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

,今天方才看

14.(1

)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

(2)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

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这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

15.(1)风萧萧兮易水寒 不耻下问 (2)春蚕到死丝方尽 醉翁之意不在酒 (3)衔远山

16.(1)

(2)

17.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

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

18.

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

19.“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如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两弹一星的元勋们;条件艰苦却坚持创作人类精神食粮的季羡林、钱钟书们;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爆发出最大的吼声的田汉们;田边认真工作、努力科研的袁隆平们;用自己的歌声为孩子们带来欢乐和希望的丛飞们;扎根甘南藏族自治州40年的“大脚医生”王万青们;烤羊肉串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的阿里木们;那些无名的农民工们;

那些为了国家荣誉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儿时的

20.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田蛙的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的夏,

错过了稻禾沾

21.

(示例)菊花那多情的花蕊、那撩人的形态、那四溢的芬芳,还留在昨日的记忆里,今天竟已枯黄。

22.

漂荡的船呵,乐观些吧,只有你默默地承载了归思。(仿写的时候一要把握住拟人修辞,二要注意句式特点,三是仿写内容要贴切生动。)

23.思路点拨:写赞颂老师的文章,首先要确定中心,就是说这个老师是谁,他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其次,要选好材料,这样,才能透过一件事或多件事看到老师的品质和特点。再次,要选好记叙的角度,只有选好记叙的角度,才有利于感情的充分抒发。因此写作本文,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也可以选取第三人称的记叙角度。要重点写出老师的个性,你的老师的个性 在外人看来可能“很怪”,但你却能透过外在表象,发现其中美好的东西。你只有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充分地挖掘出来,才能给读者树立一个鲜明的形象,而且只有这样的形象才是完整、真实、感人的

夏夜,月光静静地泻在校园里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上。在毕业的周年聚会上,同学们欢聚在老师的

身旁,争着给老师留下珍贵的礼物:有相片,有画册??可我该呈上什么呢?我手捧《采花酿蜜集》

开学后第一个清凉的早晨,我正翻着油墨芳香的语文课本,门口进来一个人——年近六旬,中等个子,穿一身半新的灰色中山装。他步履稳健地走上了讲台,戴着老花镜,

那眼镜趴在鼻梁上似乎显

第一堂语文课开始了,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个颇大的“季”字,说:“我姓季。”接着就讲课,

季老师声音洪亮,朗读富有感情,课讲得很细,讲完课就提问。他上课没半句废话,也不开玩笑,有

倒霉的事来了。第二天,他叫我到办公室,指着我的作业簿上面的“自由体”说:“这样潦草的字,是给谁看的呀?”说完叫我重做。我边做边想:这“老夫子”真厉害。等我做完了拿给他看时,他说:

“你的语文基础不够好,一开学就要抓紧。像蜜蜂一样辛勤地采花粉,才能酿得出甘醇的蜜来

一次,我从书上读到一句话,有“他们俩个”的说法。我想起电影《她俩和他俩》,就去问季老师,季老师正在吃午饭,见了我,搁下碗,兴致勃勃地讲起来:“‘俩’字,就是两个,后面不用‘个’字或其他量词,所以‘他俩’是对的,‘他们俩个’是错的。还有‘仨’字,也同样。”季老师说我看书细致,善于思考,鼓励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这些知识一点点积累起来。

”我心里美滋滋

在《童年趣事》的作文中,我写了孩提时要当解放军,缠着妈买军装,盯着爸做手枪,生了病都瞒着大人,怕人家说我生病不能当解放军的趣事。季老师说我写得生动,有感情,但又说我错别字太多,要我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础。他又特地送我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在封面上题了“采花酿蜜集”五个大字

在学习语文经验交流会上,季老师举着我的《采花酿蜜集》,对大家说:“日积月累辛勤采撷,终于酿出了知识的琼浆,大家都应这样,争做知识的富户啊!”老师有点激动,低低地趴在鼻梁上的眼

镜突然滑了下来,正好落在那集子上。大家笑了,季老师也笑了。就这样,我的写作有了进步,好几

高中升学考前那个星期天的夜晚,季老师累得旧病复发。半夜,老师们把他送进了医院。第二天,

同学们都悄悄地去医院看望他。我去的时候,季老师正在打点滴。可是,下午,季老师又出现在了讲

我手捧《采花酿蜜集》走近季老师,思绪的溪水从远方流了回来。“季老师”,我深情地喊着老师并把本子捧给老师。季老师接过本子,仔细翻阅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像是闻到了蜜汁的郁郁芳香似

点评:本文选取了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来赞颂老师,季老师教书不苟言笑,颇有些“夫子味”;季老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积极引导;季老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循循善诱,育人有方。这些都是通过人物的个性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我”对季老师由“怕”到“深深地爱”这一感情变化过程,写得自然、真实、可信,作者把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篇三:古代汉语练习题(有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编)2005 年 8 月 30 日修订 目录一、具书...............(1) ............... 二、词 汇............... ..............(5) 三、 字............... 文 .............. (14) 四、 法............... 语 .............. (19) 五、修辞............... ..............(29) 六、音韵............... ..............(31) 七、古书注解............. ............(34) 八、古书的句读............ ...........(36) 九、诗词格律............. ............(44) 十、参考答案............. ............(56)1 工 具 书[练习一]一、古汉语工具书一般可分为字书、辞书、韵书、目录书、类书、 图录谱表和其他几类。其中: 1. 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__编著的 《________》 , 宋代徐铉等校定。全文分为____篇。加目录和自叙共______篇,共 _____卷,分为_____部首,共收______单字;重文字______个。 2. 《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 19 篇,其中前三篇分 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 _______的《_____________》 : 4.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______著的《________》 ,而现存最古的 韵书是宋陈彭年、 邱雍等编的 《_____》它的全名叫 , 《__________》 , 大致反映了_________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5.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_________》 ,其后, 较为完善的有《___________》 ; 6. 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 纪昀等人奉诏编 撰的《_________》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四部目次; 7. 《____________》是叶圣陶编的关于索引类的工具书 8.我国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时命令王象、刘邵编纂的 《 _________ 》 其 后 影 响 较 大 的 有 隋 末 唐 初 虞 世 南 编 辑 的 , 《________》 ,唐欧阳询等编的《____ ___》 ,唐______编的《初学 记》 、唐白居易编辑,宋孔传续辑的《_____ 的《_____ ___》 、宋王钦若、杨亿等编的《___2__》 ,宋李昉等编 ___》 ,明朝解 缙等编写的《_______》 ; __》 、9. “三通”指的是唐杜佑的《通典》 、宋郑樵的

《____ 又陆续加以编纂,合称为“___ 《_______》等。 _____” ;元马端临的《文献_______》 ,遇到历史上的疑难问题可资查询,后人 10.政书会要之类影响较大的有《春秋会要》《西汉会要》和 、 二、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________、 1. 音序检字法、 ___________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2.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其中________较为科学。 3.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主要有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和王筠的《________》《_________》 、 ; 4.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代表作有王引之的《_____》 、刘淇的 《_______》 、杨树达的《_______》和今人裴学海的《___ 庸等编的《 》 ; 》 ; 》 。 ___》 ; 5. 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 臧 6.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辞书是刘熙的《 7.专门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扬雄的《[练习二]一、 略述许慎 《说文解字》 一书在汉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得失。 二、举例说明《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及释字体例。 三、略述《辞源》和《辞海》这两部工具书的主要性质。 四、略述《广韵》一书在编排体例和在汉语音韵学研究方面的重 要意义以及陈澧研究《广韵》的主要方法。 五、 《广韵》时代的四声是怎样发展成为普通话的声调的? 六、举例说明我国古代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法。(各举三例)3 词汇练习[练习一] 一、说明下列成语中加点词的意义: 1.运斤成风—— . 2.不刊之论—— . 3.口诛笔伐—— . 4.家给人足—— . 5.苟且偷安—— . 6.不足为训—— . 7.洞若观火—— . 8.尾大不掉—— . 9.日薄西山—— . 10.比肩继踵—— . 二、说明下列双音词中加点的词素的意义 1.楷模—— . 2.逗留—— . 3.讽诵—— . 4.树艺—— . 5.功伐—— . 6.劝勉—— . 7.字孕—— . 8.法则—— .4 9.容止—— . 10、丰登——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根据同义联合的构词方式另 造一个含有其字的双音词。 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孟子·公孙丑上》) . 2.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 . 3.以防止水,以沟荡水。(《周礼·地官·稻人》) . 4.文繁而义诡,意局而辞野。(《晋书·潘岳传》) . 5.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韩非子·内储说下)) .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 7.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 8.、郭林宗至汝南造奉高。(《世说新语·德行》) . 9.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论语·雍也》) . 10.马逸不能止。(《左传·

成公二年》) .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 . 2、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孟子·梁惠王上》) . . 3、 假令韩信学道廉让, . 不伐己功, . 不矜其能, 则庶几哉( 史记· 《 淮 阴侯列传》)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 ... 传》) 5、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史记魏公子 . . 列传》) 廉蔺列5 6、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 7、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孟子·梁惠王 . 上》) 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 ( .. 传》 ) 9、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 大抵率寓言也。《史记· ( 老子韩非列传》 ) . 10、将为胠箧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庄子·胠箧》) .[练习二]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部分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并说明其理 由: 1.以君之灵,累百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左 .. 传·成公三年》) 2.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 食者死人之事。(《史记·淮阴侯列传》) .. 3.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韩非子·五蠹》) .. 4、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 5、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史记·项羽本记》) .. 6.数犯主之颜色。(《史记·汲黯列传》) .. 7.安贫乐潜,味道守真。(《后汉书·申屠蟠传》) .. 8. 卫将军张世安荐武明习故事, ( 苏武传》 ) .. 奉使不辱命。《汉书· 9.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三国专·吴书·周瑜传》) .. 10.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杜甫《北征》) .. 二、说明下列各词的句中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6 [信]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 2.子皙信美矣。(《左传·昭公元年》) 3.故明主任计不信怒,暗主信怒不任计。(《荀子·哀公》) 4.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5.(马)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三国志·魏书·武 帝纪》) [徒] 1.舍车而徒。(《周易·贲封》) 2、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倒戟以御公徒。(《左传·宣公二年》) 4、是鲁孔丘之徒与?(《论语·微子》) 5.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6、齐师徒归。(《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 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史记·廉 蔺列传》) [卒] 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

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 家》) 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蔺列传》) 3、鲁肃闻刘表卒。(司马光《赤壁之战》)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燕策三》) 5、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汉乐府《焦仲卿妻》) [谢] 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赵策》) 2.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史记·吕7 太后本纪》) 3.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李白《留别金陵崔侍御》) 4.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否?”(古乐府《陌上桑》) 5.安世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 [间]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言》) 2、则丑美有间矣。(《淮南子·俶真训》)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史记·项羽本记》)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5.(汉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分析偏义复词。 1.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虞氏春秋》 。(《史记·平君虞卿列 传》) 2.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史记·高 祖功臣侯者年表》) 3.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史记·乐书》) 4. 动静有常,大小殊矣。(《史记·乐书》) 5.且擅兵而别,多佗利害,未可知也,徒自损耳。(《史记·吴 王濞列传》) 6.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史记·袁盎晃错列 传》) 7. 游于后园,览于有无。(《史记·司马相如传》) 8.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城,月亏则退兵。(《史记·匈奴 列传》) 9.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系辞》) 10.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王藻》) 四、通过查阅工具书,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联绵词的意义。并说明8 其音节的类型。 1.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诗·谷风》) 2. 荒忽兮远望。(《楚辞·湘夫人》) 3.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诗·七月》) 4.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楚辞·橘颂》) 5. 观流水兮潺湲。(《楚辞·湘夫人》)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 马迁《报任安书》 》 7. 罔薜荔兮为帷。(《楚辞·湘夫人》) 8.聊逍遥兮容与。(《楚辞·湘夫人》)[练习三]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义词的差别: (一)观一见一视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 2.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韩非传》) . 3. 目不能两视而明。(《荀子·劝学》) . (二)行一步一趋一走一奔 1. 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司马光《李朔雪夜入蔡州》) . 2.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战国策·赵策 . 四》) . 3、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 5. 及下廷尉诏狱, 平原吏人奔走诸阙讼之。《后汉书· ( 史弼传》 ) . (三)牙一齿9 1.女子七月齿生,七岁齿龀,三七肾气平而真牙生。(《本草纲 . 目》) 2.唇亡则齿寒。(《韩非子·存韩》) . (四)哭一泣一啼一号 1.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礼记·檀弓下》) . 2.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四》) . 3.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礼记·丧大记》 ( ) . 4.冬暖而儿号寒。(《韩愈《进学解》 》 . (五)伐一侵一袭 1.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 2.夏,郑人侵许。(《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 3.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 (六)女一妇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 (七)畏一恐一惧 1.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庄子·渔夫》) .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 3.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 ) . (八)诛一戮一弑一杀 1.周公相武王诛纣。(《孟子·滕文公下》) . 2.及夫李斯受戮,神气黯然。(李古《拟古恨赋》) . 3、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史记·高祖本纪》 ( .10 4.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墨子·公输》)[练习四]一、根据字形分析,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并说明是 本义还是引申义? 1.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易·屯》) . 2.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愚公移山》) .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 4.黄河如带,泰山若厉。(《汉书·功臣表第四》) . 5.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史记·李斯列传》) . 6.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7.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 8.塞向墐户。(《诗·幽风·七月》) . 9.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庄子·让王》 . 二、解释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 是引申义? [间]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2.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 列传》) 3.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 赵之战》) 4.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千万卷。(汪琬《传是楼记》) 5.至曰: “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左传·成公十六年》) 6.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11 [发] 1.发使使燕。《史记·韩信

篇四:《史记研究》期中作业答案

《史记研究》期中作业答案

四、标点题

1.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载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与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为之久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褌,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2.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3.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4.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令雎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戮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 “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 “可矣。”范雎得出。

5.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垢,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

6.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五、简答、简析题

1.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试作简要叙述。

汉初,由于秦末以来长期的战乱,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严重凋敝。面对这一社会现实,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正确对策。采取这一政策最为著名的汉丞相是萧何与曹参。正是由于汉初至文景时期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恢复与发展。到武帝即位后,汉王朝的经济力量已十分雄厚,为汉武帝内外经营政

策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简述汉武帝内外经营政策的主要方面及其成就。

在汉初七十余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上,汉武帝进用英俊,内外经营。他镇压了阴谋叛乱的宗室藩王;平定了割据东南沿海的东瓯、闽越等地;凿山通道,控制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出击匈奴,通西域,伐大宛。汉武帝正是以汉民族雄强的物质实力,完成了一系列著名的军事远征,这不但消除了外族入侵的威胁,而且大大扩展了帝国的疆土,确立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基本上保持原状的中华版图。

3.汉武盛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正确对策,社会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恢复与发展。到武帝即位后,汉王朝的经济力量已十分雄厚,为汉武盛世的出现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二,汉初七十余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上,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进用英俊,内外经营,促成了汉武盛世的形成。

4.以汉大赋与茂陵石刻为例,说明大汉气象的基本特征。

司马相如《上林赋》以“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精神魄力,以前所未有的体制、规模、领域和范围,充分反映了汉武时期的历史风貌与昂扬奋进的时代气象,表现了当时汉民族以大为美的社会理想和审美风尚。茂陵石刻对巨石略加雕凿、勾勒,刻削出人、马及其他动物的大体形,透射出雄强的生命力量。汉大赋、茂陵石刻堪称为大汉帝国雄强生命的真实写照。

5.司马迁二十岁壮游中国,主要到了哪些地方?你能谈谈司马迁壮游中国的精神价值吗?

司马迁二十岁壮游中国,主要到了湖南长沙及汩罗江,凭吊了屈原投水处;到了浙江会稽,参观了会稽山上的禹穴;到了韩信的故乡淮阴,了解到韩信早年的经历;到了山东曲阜,参观了孔子故里;到了秦楚、楚汉战争的战场彭城,访问遗老,查看地形,探访汉初功臣的遗闻轶事。这次壮游的意义不只是对中国山川、风土人情、历史故事的熟悉,更在于他在这一过程中领略到了一种无限的时空、一种不羁的自由、一种精神的存在。这是一次对自我精神的检阅,是一次生命意识的胜利凯旋。它显示了司马迁天马骏足般的豪迈,显示了司马迁胸怀天下的人格本质。

6.司马迁的著史理想是什么?请你对司马迁的著史理想作出一番阐释。

司马迁的著史理想是: “述往事,思来者。??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由此看来,他不只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他之所以深入历史,是为了沟通古今,打开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是为了从中传达出丰富而复杂的精神内涵。无疑,这是一种着眼于历史而又超越历史的深远眼光。

7.司马迁是怎样重视史料的积累与论证工作的?请对此加以论述。

司马迁所做的第一步是要详尽地占有史料,使“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在完成这一艰苦的资料收集工作后,司马迁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记载并重、文献记载之间相互考核的原则,对材料的真伪作了异常细致的鉴别。

8.在《伯夷列传》、《货殖列传》中,司马迁表现出什么样的历史观?

司马迁置伯夷、叔齐两人于七十列传第一,高踞于其他列传之上。“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这样,司马迁通过弘扬一种高士品格,强调了精神价值在历史中的深远影响。同时,司马迁又首创商人列传即《货殖列传》,充分肯定人逐利求富的天性,高度评价商人的卓越才干,一再强调经济的发展“上则富国,下则富家”。《伯夷列传》与《货殖列传》在七十列传中首尾呼应,表现了司马迁义利并重的历史观。

9.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认为优秀的商人具有哪些非凡的才干与品质?

在司马迁看来,那些优秀的商人与政治家、军事家相比毫不逊色,在他们身上同样集结着常人所没有的智、勇、仁、强,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虽没有王侯的封号,但势同王侯,足以称之为“素王”。

10.对于汉高祖刘邦,司马迁在《史记》中作了怎样的实录?试举例说明之。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有过重大作用的政治家。对于这样一个重使中国复归一统的历史人物,司马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与此同时,司马迁又以史笔大胆实录,揭示出刘邦的一些丑行。如《项羽本纪》中描写刘邦在危急之际为了活命,根本不念骨肉至情,屡屡强蹶子女下车。在《史记》的其它相关篇目中,司马迁还真实描写了好酒及色、赊酒赖账、游手好闲的无赖品行,脱去了刘邦是“真龙天子”的神圣外衣。此外,在《萧相国世家》中写出了他猜忌功臣的心理;在《淮阴侯列传》中则暴露了他诛杀功臣的劣迹。通观《史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种种恶习的真实的刘邦形象。

11.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在《史记》中有哪些具体的表现?你对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作怎样的评价?

在司马迁的笔下,无论是开国皇帝,还是当今天子;无论是最高统治阶层,还是一般中小官吏;无论是他所痛恨的贪暴之徒,还是他所赞美的英雄豪杰,他都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对他们的种种恶行、缺点予以揭露,最大程度地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其中对汉高祖的无赖个性,吕后毒杀戚夫人的残暴,汉武帝任用酷吏的政治黑暗,司马迁都敢于大胆实录,充分显示出司马迁勇气的丰足。

司马迁实录的勇气根源于史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根源于史家的历史正义感。可以说,勇气是史家的铮铮铁骨,是史家的拳拳良心。只有当史家的识见与史家的勇气两相兼备,才会有真实的历史、真实的生命。

12.对于项羽的自杀,李清照赞同,杜牧反对。你能将杜牧与李清照的那首诗默写出来吗?

杜牧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清照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司马相如列传阅读答案)

13.你能举出司马迁重视历史“情境”再现的具体例证吗?

在司马迁笔下,有《司马相如列传》中男女私情的“情境”再现,有《魏公子列传》中“知己之情”的“情境”再现,有《外戚世家》中姐弟重逢的“情境”再现,有《项羽本纪》中英雄美人生离死别的“情境”再现。

14.王闿运《湘绮楼日记》中云:“偶读司马长卿、卓文君事,念司马良史而载奔女,何以垂教?此乃史公欲为古今女子开一奇局,使皆能自拔耳。”你能对这段话的含义加以解释吗?

在中国漫漫封建社会中,缺乏的是对男女私情的关怀。因有《司马相如列传》中对男女私情的描写,后来有不少痴情男女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私奔故事中获得了一种能够“自拔”的爱的体验与启示,并由此产生了追求爱情幸福的强大动力。由此看来,这一男女私情实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而这,正是司马迁开此“奇局”的历史意义。

15.根据《刺客列传》,请你对荆轲刺秦王未中的原因作出分析。

根据《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未中的原因有二:其一,荆轲没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他深知燕太子丹秦舞阳徒有勇士之名,为完成刺杀秦王的大业,他一再焦急等待着能共担重任的朋友的到来。无奈,太子丹一再催促他上路。于是,他只好高歌一曲,奔向秦庭。其二,荆轲之所以没有刺中秦王,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剑术不精。倘若他早期能向剑客盖聂等虚心求学,也不至于功败垂成,千载遗恨。

16.在《史记》中,司马迁“多爱不忍”的恻隐之心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你对此有何评价?

在《史记》中,无论是伯夷、叔齐、屈原、贾谊这类高洁之士,还是历史中其他各类生命,司马迁都表现出一种“多爱不忍”的恻隐之心。这里既有放荡不羁的闾巷之侠,也有近于倡优的滑稽人物,更有薄情少恩的刻薄之徒??各类人物大相径庭,有些人的行为、品行还深为司马迁所嫉恨。然而,司马迁对他们的处境与遭遇,对他们的苦难与死亡都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韩愈曰:“博爱之谓仁。”司马迁所表现的正是一种博大的恻隐之心,它超越了一己之好恶,而广被于历史时空中的芸芸众生。“多爱不忍”,可以显示司马迁深广的历史情怀。

17.依据《报任安书》,司马迁是怎样为李陵辩护的?

其一,司马迁观察李陵平时孝、信、廉、义等具体表现,认定这是一个奇伟的丈夫。其二,李陵挺身而出,赴国家之难,难能可贵。其三,李陵深入匈奴,以五千步卒对抗八万骑兵,杀敌万人,作战英勇。其四,李陵的投降,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投降。只要一有机会,就会重新报效汉朝。总之,司马迁不是机械地就事论人,而是知人论事,透过事情的表象思考他人的行为,并推知将来的可能。这里充满了对人的深刻理解,同时更勃发出对官场小人的愤激情绪。而无畏的勇气、豪放的气质又使他把这种深切的感受全部道出。

18.以你的理解,谈谈“李陵之祸”的本质。

从表面上看,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汉武帝认为他“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而本质上,司马迁的辩护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迸绝网罗的异端思想。司马迁并未对武帝有任何行动上的触犯,只是因为“口语”而导致大祸,这种“口语”之罪说穿了就是思想罪。可以说,“李陵之祸”即为一代哲人与专制政治潜在冲突的总爆发。

19.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为自己的不死作了辩护。请问,司马迁不死的理由有哪几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那一条?

理由一:“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理由二:如果自杀,“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理由三:“人不能蚤自财绳墨之外,已稍陵夷,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理由四:“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

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在以上四条不死的辩护词中,最为重要的是第四条。

20.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赞语中这样说道:“知死必勇,非死者难,处死者难。”请你结合司马迁在“李陵之祸”中的具体表现,对这十三个字作出一番解释。

在司马迁看来,对死亡有彻底认识的人,必定是一位勇者,这并不表示死有多么的困难,难的是如何面对死亡。司马迁就是一个“知死”的勇者。如果说屈原敢于自杀。那么司马迁则敢于不死。他们虽然采取的方式不同,但都对死亡有真实而深切的体验。正是这种对死亡真实而深切的体验,使司马迁深深感到他已无路可走,只有背水一战,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得到真正的表现。

21.在你看来,《报任安书》的写作缘由是什么?

关于任安来信的时间和内容,许多人认为任安是在下狱后向司马迁写这封信的,写信的内容是请求司马迁出面援救他。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清人包世臣。在我们看来,任安是在益州刺史任上写信给司马迁的。其时,司马迁正担任中书令,掌文书及推选人才诸事。因此,任安在他的来信中诚恳要求司马迁在官尽职,推贤进士。而司马迁则由于事务繁重,一时无暇与任安谈心,直到任安下狱后判处死刑之时,才赶紧给任安写了封回信。

22.《报任安书》中有言:“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请你对这句话作出一番解释,并以此推想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的处世行为。

李善注曰:“知善不行者谓之狂,知恶不改者谓之惑。‘狂’与‘惑’,圣人之戒也。”由此看来,“狂惑”实为“混世”的同义词。以狂惑的形式确保自己在现实中的生存;而确保自己在现实中的生存,是为了《史记》一书的完成。

23.在《陈涉世家》中,司马迁是怎样描写陈胜敢于面对死亡、精心谋划起义过程的?

面对“失期,法皆斩”的死亡绝境,芸芸众生早已魂飞魄散。然而陈胜、吴广却显得异常的冷静:“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从陈胜、吴广口中,连连迸发出四个“死”字,表现出他们面对死亡的无畏勇气。不惟如此,陈胜在对时事的分析中又直表现出他眼光的犀利。他深以为:“天下苦秦久矣”,而扶苏、项燕乃民心所向,只要打着他们的旗号,登高一呼,天下必云集响应。由于陈胜胸有天下大势,他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以一种大智大勇的精神,向世界举起了他反秦的双手,发出了他生命的最强音:“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事实果如其所料,陈胜起义后即掀起了时代的风暴,形成了一股摧枯拉朽的反秦力量。

24.“巨鹿之战”一节,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巨鹿之战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以战前杀宋义开始、战后章邯投降结束,表现了项羽能在关键时刻纵观大局、果断行事的豪迈气概。写法上一开始先声夺人地叙述了项羽的出场,后再写其破釜沉舟的决心。战争结束,项羽余威仍使诸侯军“人人惴恐”。此战在太史公笔下显得层次分明,惊心动魄。从描写的艺术看,有直接描写,有简接描写,有强烈的对比,也有夸张渲染。另外,司马迁不注重描写战争的具体过程,而是大刀阔斧、粗线条的勾勒,这样就有力地突出了战争的惊心动魄,突出了项羽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

25.对于项羽的自杀,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请你对这两种不同观点作出说明。

杜牧对项羽的自杀,深表惋惜:“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他认为,项羽不应自杀而死,应该包羞忍耻,依据江东以求东山再起。但在李清照看来,项羽的舍生赴死,表现出了一种刚烈的慷慨之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6.为什么说荆轲“智深而勇沉”?

从平常表现看,荆轲看似怯懦,与剑客盖聂、鲁勾践交游,一有冲突,便逃之夭夭。但在燕国面临亡国威胁时,荆轲则勇敢地承担起劫杀秦王的使命。而当秦舞阳在秦廷上胆战心惊时,荆轲却显得异常的镇定,以“顾笑舞阳”的从容举动化险为夷。以上表现,说明了荆轲的“勇沉”。

为了能接近秦王这一深居宫殿的雄主,荆轲处心积虑,仔细思考着行动方案。经过反复思考,荆轲向太子丹要求获得樊于期首级和燕督亢地图。樊于期原为秦将,因得罪秦王而避难于燕。督亢是燕最富庶的地带。可以想见,如果带上樊于期首级和燕督亢地图,秦王必大喜而召见荆轲。但太子丹不忍斩杀樊于期。在这种情况下,荆轲私见樊于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樊于期慷慨自刎。以上表现,说明了荆轲的“智深”。

27.司马迁为何说伍子胥是“烈丈夫”? 司马迁在叙述伍子胥故事时,寄托了他本人怎样的个人情感?

为了报杀父、杀兄之仇,伍子胥坚毅地选择了出逃。在一种不可摧毁的坚强意志支持下,伍子胥处落魄之境,以其“刚戾忍垢”的精神忍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最后引吴兵破郢报仇,痛雪了杀父兄之耻,实现了“我必覆楚”

的誓言。故此,司马迁称颂他“烈丈夫”。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而就刑,生不如死。但为了《史记》一书的完成,司马迁坚强地活了下来。因有与伍子胥两相仿佛的个人经历,司马迁在叙述伍子胥这一故事时,寄托了他本人意欲隐忍苟活以就功名的个人情感。

28.后人认为《越王勾践世家》“以忍为主”。你能对“忍”的人生意义作出分析吗?

“忍”实为人生的一大主题。古往今来,大凡有所作为的人们,总是能忍他人之所不能忍,奋发有为,自强不息,最终是现了自我人生价值。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可以这样说,苦难是对人的考验仪式。如果你不能通过这一考验,你必将被苦难所吞噬;如果你勇敢地面对苦难,苦难自能磨练意志,激发生机,使你获得一个灿烂的人生。

29.对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意义作出分析。

面对胯下之辱这种无以复加的耻辱,韩信内心自有一种深深的痛苦。作为一个伟丈夫,韩信何尝不想拔剑而起?但他想到自己功业未就,就坚毅而坦然地接受了奇耻大辱。“孰视之”这三个字,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志士的坚忍沉雄。正因为韩信早年能忍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终于以自己的绝世之才成为历史中的风云人物。由此看来,韩信当年的忍辱苟活,不是软弱,而是勇敢。

30.孙膑退兵减灶,以示我怯的做法,蕴藏着孙膑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膑退兵减灶,以示我怯的做法,不惟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略,而且也蕴藏着孙膑的人生体验。在庞涓的迫害下,他“屈体受辱”,只能以“怯”掩盖他伺机逃脱的企图。到了齐国后,他依然沉雄不露。当齐威王要任命他为大将时,孙膑却坚辞道:“刑余之人不可。”就在这种“怯懦”与谦让中,孙膑胸中自有甲兵千万。在与仇敌庞涓交战时,他依然保持着往昔之“怯”,让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庞涓果不其然,自言“我固知齐军怯”,结果误入孙膑的天罗地网,终至兵败身亡。由此看来,孙膑孙膑退兵减灶,以示我怯的做法,蕴藏着孙膑“屈体受辱”的人生经历。

31.在司马迁看来,范雎走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范雎的成功说明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在司马迁看来,范雎今日的成功实根源于他当年的苦难。正是那种深深的耻辱,强烈刺激着他,使他立志要为自我尊严而战。而达到这一目的,他就必须取得比他仇人——魏相魏齐更大的优势,必须创造出一个比他现时生命更强大的生命。这自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也正是在这条道路上,范雎赋予了自身存在的更大意义。由此,范雎极大地开发着自我潜力,表现出惊人的胆识。他纵观全局,深知只有在秦国可供他发挥才能;也只有取得秦国的相位,他方可以对魏齐实施报复。结果,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如果没有遭受那样一种奇耻大辱,范雎断断不能创造出如此显赫的人生。不因受困而丧志,反因忍辱而激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范雎的成功正说明了这样的人生道理。

32.为什么说《史记》不仅是政治的历史,同时也是文化的历史?

在《史记》,司马迁在政治、军事之外更弘扬一种文化的意义、精神的意义。他自称上学孔子之《春秋》,说明他的《史记》寄寓着精神大义,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他置伯夷、叔齐两人于七十列传第一,高踞于其他列传之上,这样就通过弘扬一种高士品格,强调了精神价值在历史中的深远影响。在《史记》中,他还设立了《孔子世家》、《孟子荀卿列传》等一系列文化名人的传记,并把孔子奉为“至圣”、“素王”,由此一来,在政治势力之上又多了一种文化的势力、精神的势力。故此,《史记》不仅是政治的历史,同时也是文化的历史。

33.在《赵世家》中,是哪两位义士冒死抗奸救孤?元人纪君祥在《赵世家》基础上创作出的著名悲剧叫什么?法国思想启蒙家伏尔泰又将纪君祥的作品改编成法文,你能说出伏尔泰改编作品的名称吗?

在《赵世家》中,是程婴与公孙杵臼两位义士冒死抗奸救孤。后来,元人纪君祥在《史记·赵世家》的基础上创作出著名悲剧《赵氏孤儿》。法国思想启蒙家伏尔泰改编改编作品的名称叫《中国孤儿》。

六、论述题

1.《货殖列传》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司马迁首创商人列传即《货殖列传》,并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理论。首先,司马迁对一针见血地批判了以穷为乐的酸腐论调,指出统治者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以满足人民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切不可逆流而动。接着,司马迁主张农、工、商、虞四者并重,认为这样才能保证人民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他深以为,商品流通是在人欲的驱动下自然形成的,它完全可以独立于行政命令之外。在物质社会中,人人都凭恃着各自的才能,竭尽全力去实现各自的欲望。所以物价贱时,人人争相购买,结果就会导致物价的上涨;物价贵时,人们不去购买,结果就会导致

篇五:《史记》全译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四)

《史记》全译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四) 古代文化

0215 1211

《史记》全译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四) “于是乎游戏懈怠,置酒乎昊天之台①,张乐乎轇之宇②;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钜③;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④,听葛天氏之歌⑤。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巴俞宋蔡⑥,淮南于遮⑦,文成颠歌⑧。族举递奏⑨,金鼓迭起,铿鎗铛,洞心骇耳(11)。荆、吴、郑、卫之声,《韶》、《濩》、《武》、《象》之乐(12),阴淫案衍之音(13),鄢郢缤纷(14),《激楚》结风(15),俳优侏儒(16),犹鞮之倡(17),所以娱耳目而乐心意者,丽靡烂漫于前(18),靡曼美色于后

(15)。

若夫青琴宓妃之徒(20),绝殊离俗,姣冶娴都(21)。靓妆刻饬(22),便嬛绰约(23),柔桡嬛嬛(24),娬媚姌嫋(25);抴独茧之褕袘(26),眇阎易戌削(27),媥姺徶(28),与世殊服;芬香沤郁(29),酷烈淑郁

(30);皓齿粲烂,宜笑的(31);长眉连娟(32),微睇绵藐(33);色授魂与(34),心愉于侧。

①昊天之台:高台名。②张乐:犹言奏乐。轇:广阔辽远的样子。宇:寰宇。③石: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钜:《文选·上林赋》、《汉书·司马相如传》作“虡”,挂钟的木架。④陶唐氏:即尧。相传尧初居于陶,后封于唐,故称其为陶唐氏。⑤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吕氏春秋·古乐》记载道: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本文的“葛天氏之歌”即指“葛天氏之乐”。⑥巴俞:舞名。宋、蔡:古国名,此指宋、蔡的音乐。⑦淮南:国名,此指该国的音乐。于遮:曲名。⑧文成:县名,其地之人善歌。颠:同“滇”,指今之云南,此指该地之歌曲。⑨族举:众乐同时演奏。族,聚集的意思。递奏:轮番演奏。⑩铛:鼓声。洞心:犹言“彻心”,心灵受到震动。骇耳:震耳。韶:舜乐。濩:汤乐。武:周武王之乐。象:周公之乐。以上之乐皆为所谓庙堂之乐,与前言荆吴郑卫的民间音乐不同。(13)阴淫案衍:淫靡放纵。淫,放滥。衍,溢。(14)鄢、郢:皆楚国地名,此指二地的乐舞。缤纷:舞姿飘逸的样子。(15)激楚:楚国舞乐名,其声高亢激越。结风:形容歌舞激昂急切,可以掀起回风。(16)俳优:杂戏演员。侏儒:身材矮小的杂技艺人。(17)狄鞮:西方的种族名,即西戎。倡:通“*”,古代乐*。(18)丽靡烂漫:形容音乐之声美妙动听。

(18)靡曼:形容女子的皮肤细嫩润泽。(20)青琴、宓妃:皆古代神女名。

(21)绝殊:与众绝然不同。姣冶:美丽。娴都:高雅美丽。(22)靓妆:以白粉墨黛妆饰容貌。刻饬:同“刻饰”,用胶刷鬓发,使其整齐熨贴。(23)便嬛(piánxuān,骈宣):形容女子姿态轻盈美妙的样子。绰约:形容女子体态柔优美丽的样子。(24)柔桡:女子身材苗条柔弱的样子。嬛嬛:当依《汉书·司马相如传》作“嬽嬽”,即“娟娟”,形容女子身材美好。

(25)娬媚:同“妩媚”。姌嫋(rǎnniǎo,冉鸟):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细弱。(26)抴(ya,夜):拖。独茧:指一个茧所抽出的丝,形容色泽纯正。褕:罩在外边的直襟单衣。袘(yi,义):衣袖。(27)眇:细微的样子。阎易:衣服长大的样子。(28)媥姺(piānxiān,偏先):轻盈飘舞的样子。徶(bi?xia,别谢):衣服飘动的样子。(29)沤郁:香气浓郁。(30)淑郁:香气清美浓厚。(31)宜笑:即笑”,露齿微笑。的(dìlì,地利):明亮的样子。(32)连娟:眉毛弯曲细长的样子。

(33)睇:斜视。绵藐:远视的样子。(34)色授:指女子向别人显露其表情和眼神。魂与:心灵与人相接触。

“于是酒中乐酣①,天子芒然而思②,似若有亡。曰:‘嗟乎,此泰奢侈③!朕以览听余间④,无事弃日⑤,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于此⑥,恐后世靡丽⑦,遂往而不反⑧,非所以为继嗣创业垂统也。’于是乃解酒罢猎⑨,而命有司曰:‘地可以垦辟,悉为农郊⑩,以赡萌隶(11);隤墙填堑(12),使山泽之民得至焉(13)。实陂池而勿禁(14),虚宫观而勿仞(15)。发仓廪以振贫穷,补不足,恤鳏寡,存孤独。出德号(16),省刑罚,改制度,易服色

(17),更正朔(18)与天下为始。’

①酒中:饮酒至半酣状态。②芒然:怅惘。③泰:通“太”。④览听:指处理政事。余间:闲暇。⑤弃日:虚度时光。⑥此:指上林苑。⑦靡丽:奢侈。⑧遂往:沿着奢侈之路走去。遂,循,沿。反,同“返”。⑨解酒:撤除酒乐。⑩悉:全。农郊:郊外的农田。(11)赡:供养。萌隶:通“氓隶”,指平民百姓。(12)隤(tuí,颓)墙:同“颓墙”,推倒围墙。堑:壕沟。(13)山泽之人:犹言乡野之民。焉:于此(指上林苑)。(14)实:满。(15)勿仞:不住不用,令其废弃。仞,满。(16)德号:有恩德的号令。(17)易:改变。服色:古代每个王朝所规定的宫室车马祭牲等的颜色。(18)更:改。正朔:指历法。按:“正”指岁首的正月。“朔”指每月初一。

“于是历吉日以齐戒①,袭朝衣②,乘法驾③,建华旗,鸣玉鸾,游乎《六艺》之囿④,骛乎仁义之涂⑤,览观《春秋》之林,射《貍首》⑥,兼《驺虞》⑦,弋玄鹤,建干戚,载云⑧,掩群《雅》⑨,悲《伐檀》,乐《乐胥》⑩,修容乎《礼》园(11),翱翔乎《书》圃,述《易》道,放怪兽,登明堂

(12),坐清庙(13),恣群臣,奏得失,四海之内,靡不受获。于斯之时,天下大说,向风而听,随流而化,喟然兴道而迁义(14),刑错而不用

(15)。德隆乎三皇(16),功羡于五帝(17)。若此,故猎乃可喜也。

①历:选择。齐(zhāi,斋)戒:《汉书·司马相如传》、《文选》皆作“斋戒”。古人行祭祀之前,为表示虔敬之意,则沐浴更衣,不食荤,不喝酒,称为斋戒。②袭:穿。朝服:君臣朝会时穿的礼服。③法驾:指天子的车驾。④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囿:苑囿。此指书的园地。⑤骛:奔驰。⑥《貍首》:古佚诗篇名。天子行射礼时,奏《貍首》乐章以为节。此与下句实写天子讲求礼法。⑦兼:连带。《驺虞》:《诗经·召南》中的诗篇名。天子行射礼时演奏此乐章。⑧云(hǎn,罕):本是张设于云天的捕鸟之网,此处指天子出行时所执的一种旗

帜。⑨掩:掩捕。群《雅》:指《诗经》中《大雅》与《小雅》诸诗。这句当是喻君广求贤才。⑩《乐胥》:指《诗经·小雅·桑扈》,其诗中有“君子乐胥,受天之祜”的诗句。汉代郑玄释“胥”为“有才智之名”,“王者乐臣下有才智,知文章,则贤人在位,庶官不旷,政和而民安”(见《毛诗传笺》)。(11)修容:修饰容仪。《礼》园:遵行古礼的园地,此句言以《礼》行事,不越规矩。(12)明堂:古代天子接见诸侯、宣明政教、举行各种大典的地方。(13)清庙:宗庙。(14)喟然:《汉书·司马相如传》作“芔然”,是。芔通“歘”,“歘然”犹“勃然”。(15)错:放置不同。

(16)隆:高。三皇:传说中的上古部落酋长,具体所指不一,一般指伏羲、神农、黄帝。(17)羡:超越。五帝:传说中的五位上古帝王,具体所指不一,一说即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若夫终日暴露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①,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②,忘国家之政,而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由也。从此观之,齐、楚之事,岂不哀哉!地方不过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木不得垦辟,而民无所食也。夫以诸侯之细,而乐万乘之所侈,仆恐怕百姓之被其尤也③。”

于是二子愀然改容④,超若自失⑤,逡巡避席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日见教,谨闻命矣。”

赋奏,天子以为郎。无是公言天子上林广大,山谷水泉万物,及子虚言楚云梦所有甚众,侈靡过其实,且非义理所尚,故删取其要,归正道而论之。

①罢:通“疲”。抏:损耗。精:精力。②众庶:广大的老百姓。③被:遭受。尤:通“訧”,过错,此指祸害。④愀然:脸色变动的样子。⑤超若:犹“超然”,惆怅失意的样子。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①,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②,用兴法诛其渠师③,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④。檄曰⑤: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⑥,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陛下即位⑦,存抚天下⑧,辑安中国⑨。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⑩,诎膝请和(11)。康居西域(12),重译请朝(13),稽首来享

(14)。移师东指,闽越相诛(15)。右吊番禺(16),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17),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

(18),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19),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中郎将往宾之(20),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币帛,卫使者不然(21),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今闻其乃发军兴制,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

(22),亦非人臣之节也。

①会:正逢。唐蒙:汉武帝时的番阳令,曾上书开通夜郎,并被任命郎中将,于建元六年(前135),前往夜郎,使夜郎侯多同归汉,其地改设犍为郡,辟道二千余里。略:经略。通:开通。夜郎:古代国名。僰(b?,薄):古代部族名。②发:征发。转:车运粮食曰转。漕:水运粮食曰漕。③用兴法:《汉

书·司马相如传》作“用军兴法”,即战时的法令制度。渠帅:大帅。④喻:通“谕”,晓谕。非上意:并非皇上的本意。⑤檄:古代的一种文体。⑥蛮夷:古代中夏人对四方少数民族的通称。自擅:自专其事,自作主张,不服朝廷之命。讨:征伐。⑦陛下:指汉武帝。⑧存抚:慰问、安抚。⑨辑安:和睦安定。⑩交臂受事:犹言拱手称臣。(11)诎:通“屈”。(12)康居:古代西域国名。在汉宣帝、汉元帝时始与中国交往,司马相如写此《喻巴蜀檄》时,康居尚未来朝中国,言其来朝,乃夸大其词,以张声威。(13)重译:言西域诸国来汉朝,需穿越许多国家,要辗转翻译,方能通话相交往。(14)来享:前来向汉朝进贡。(15)闽越:我国古代东南地区的种族名,也是战国后期的国名。汉高祖五年(前190),封驺无诸为闽越王,自此以后九十二年间,三代相传,六王执政,其中无诸长子袭位不久被其弟甲所杀,甲又被弟郢所杀,郢被弟余善所杀,内部斗争激烈,残杀相仍,故曰“闽越相诛”。但这些诛杀背后,都有汉王朝与闽越间的政治背景,如汉武帝建元六年(前

135),闽越王乘南越王赵佗去世之机,发兵相攻。武帝应南越王胡之请,派王恢与韩安国夹击闽越,闽越王郢之弟余善乘机杀郢降汉,故曰“移师东指、闽越相诛。”详见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参见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

(16)吊:至。番禺:古地名,为南越的都城,故这里的番禺就是南越的代称。据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记载,闽越袭击南越被汉王朝阻止后,汉王朝派庄助谕意南越王胡,胡派太子婴齐至长安“入宿卫”。这里的“太子入朝”当指此事。(17)效:呈献。贡职:当贡献的赋税。(18)喁(y?ng,阳平“拥”)喁: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归义:附归于仁义者、即归附汉王朝。(19)自致:亲自表示其心意。(20)中郎将:此指唐蒙。宾之:以礼相待,使其安然归附。(21)卫使者:保护唐蒙。不然:犹“不虞”。意外的事情。(22)当行者:指应当被征发的人。或:有的人。自贼杀:自相残杀。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①,皆摄弓而驰②,荷兵而走③,流汗相属④,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⑤,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⑥,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⑦,析珪而爵⑧,位为通侯⑨,居列东第⑩。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居位甚安佚(11),名声施于无穷(12),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币役至南夷(13),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14),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的度量相越(15),岂不远哉!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16)。其被刑戮(17),不亦宜乎!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18),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19),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20),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

(21)。方今田时,重烦百姓(22),已亲见近县,恐远所谿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23),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24)。

①烽举燧(suì,岁)燔(fán,凡):烽烟点燃起来。烽燧为古代边防的警报设备,边塞遇到敌人侵扰,则在高台上烧柴以示警,夜晚点燃的火称“燧”,白天称“烽”。《索引》引韦昭曰:“烽,东草置之长木之端,如絜皋,见致则烧举之。燧者,积薪,有难则焚之。烽主昼,燧主夜。”从敦煌等

地古烽火台遗地所发现的实物,可证韦说是。②摄弓:张弓待射。③荷兵:扛着兵器。走:奔跑。此指冲向战场。④属:连。⑤旋踵:旋转脚跟,意谓向后逃跑。⑥编列之民:名字编入户籍之民。⑦剖符之封:指重大的封赏。符本是信物,一剖为二。古代分封功臣,朝廷与被封者各执其半,以为凭证。⑧析珪:即“析圭”,分颁玉珪,赏赐爵位(见王先谦《汉书补注》)。按:圭本是古代长条玉器名,诸侯所执,当做守邑的信物。⑨通侯:即列侯,汉代爵位之一。⑩东第:即甲第,最好的住宅。因在京城之东,故曰东第。(11)佚:通“逸”。(12)施(yì,义):延续,传续。(13)役:徭役。(14)抵:至于。(15)越:远离。(16)长厚:淳厚。(17)被:遭。(18)悼:哀伤。遣:派。信使:使者。按:古代也称使者为信。(20)因:趁机。数(shǔ,蜀):数落,指责。(21)让:责备。三老:古代乡间负责教化的长官。孝弟:古代乡间负责教化的官员。(22)重烦:一再烦扰。(23)亟:急。道:居有蛮夷的县称道。(24)忽:忘。

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广汉卒,数万人①,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②,费以巨万计③。蜀民及汉用事者多言其不便④。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⑤,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⑥,请吏⑦,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冉、駹者近蜀⑧,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⑨。副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驰四乘之传⑩,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11),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12)。除边关,关益斥(13),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14),通零关道(15),桥孙水以通邛、都(16)。还报天子,天子大说。

①:参加劳动的人。②物故:死亡。③巨万:万万,即一亿。④用事者:当权者,实指公孙弘。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孙弘向汉武帝陈说通西南夷“不便”之事。⑤邛:古代部族名、国名。筰:古代部族名、国名。通:交往。⑥内:国内,指汉朝。⑦请吏:由汉朝派官吏管辖。⑧冉、駹:皆古代部族名、国名。⑨建节:犹言“立节”。节:符节,古代使者的信物。(11)传:传车,古代驿站的专车。(11)尚:配。(12)斯榆:一作“斯臾”,或作“斯都”,小国名。(13)斥:拓广。(14)沫:河名,即今四川境内的大渡河。若水:即今雅砻江。牂柯:河水名,即今贵州境内的北盘江或说为今之都江、乌江、濛江等)。徼:边塞、边界。(15)零关:即“灵关”,在今四川峨边县南。(16)孙水:若水的支流,即今之安宁河。都:《汉书·司马相如传》作“筰”,是。

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唯大臣亦以为然①。相如欲谏,业已建之②,不敢,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已诘难之,以风天子③,且因宣其使指④,令百姓知天子之意。其辞曰: 汉兴七十有八载,德茂存乎六世⑤,威武纷纭⑥,湛恩汪,群生澍濡⑧,洋溢乎方外⑨。于是乃命使西征⑩,随流而攘(11),风之所被(12),罔不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