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黑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23:42 字数作文

篇一:《黑雨》中历史话语的考察

《黑雨》中历史话语的考察

作者:汪艳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1期

[摘 要]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井伏鳟二《黑雨》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主人公“重松”的《被爆日记》上面,由此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篇如实记录昭和20年广岛被爆事件的原爆纪实文学。

本文时刻关注文本复线展开的两个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对作品文本和历史文本进行双重考察。文章从原爆症患者“重松”和“矢须子”遭受众人误解和歧视的问题着手,联系战时战后日本当局一系列政治举措以及对于战争死伤者的后续处理情况,引发对其隐藏在背后的日本当局逃避战争责任,漠视历史问题的深刻思考。最终我们发现,《黑雨》不仅仅是一篇单纯的原爆纪实文学,更是一篇重现战争历史,借以批判日本政治现状的文学力作。

[关键词] 被爆;黑雨;免责;忏悔

一、先行研究

二战以后,日本文坛兴起一批新的文学作品—原爆文学,其中井伏鳟二的《黑雨》被普遍认为是日本原爆文学的代表作。纵观目前人们对于《黑雨》的研究,无外乎以下几种。江藤淳,松原新一,河上澈太郎,大江健三郎等人认为《黑雨》是一篇以“平静心”“平常心”“恒心”记录原爆现实场景的纪实文学;德永洵也同样主张文中“不变的平民之心”;安岡章太郎坚持“漂流民”一说。可以看出:前人对于作品的研究始终局限于主人公“重松”的《被爆日记》之上,并由此而得出结论:《黑雨》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原爆纪实文学。长岡弘芳因此批判作品“整体缺乏连贯性,最终注定与政治无缘。”本文在此试图摈弃先前众家的“平常心”“平静心”之说,对于文本的文学真实性,作品结构等问题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

二、本论

1、重松与矢须子“被爆”

小说开头写到:主人公重松的侄女矢须子由于自己的婚事屡次不成而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原因在于矢须子所住的小岛村传言矢须子隐瞒自己在战时被征用到广岛市第二中学炊事班工作,实际上是一名原爆病患者的事实。重松为了辟谣,特地向男方出具了侄女的体检表。很遗憾,对方最终还是拒绝了这门亲事,矢须子的婚事最终也变得遥遥无期。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作品当中所提到的“原爆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为什么人人闻之而色变呢?

为澄清事实,重松整理了广岛原爆前后自己的行踪日记,从中我们可以一窥日本原爆前后的某些历史现实。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日本不断向中国大陆派驻部队。战线的不断拉长,致使日本本土兵力严重不足,当局也因此不断动员学生和工厂工人参军,而女性与儿童则被征用到军工厂生产军需品,矢须子与叔叔重松一起被

安排在古市工厂工作。广岛原爆时升起的蘑菇云瞬间聚集成了“黑雨”,矢须子当时正是被这种饱含放射性物质的“黑雨”所淋到而成为一名原爆病患者,并因自己的“被爆”身份而长期困扰。叔叔重松作为小岛村为数不多存活下来的原爆病患者之一,同样受到周围人们的误解和歧视。

2、“大婶”的转变

事实上原爆病症当时没有任何有效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通过休息和不断补充营养来阻止病情恶化。对此同村“池本屋”的“大婶”直言他们“仗着自己被爆而不务正业,是一群有身份的人”,对于重松等原爆病患者的误解与偏见从中可见一斑。这样一位战后对于原爆病患者持有偏见的“大婶”,在重松战时的《被爆日记》中又以一位“战时国防妇女委员会会员”的形象再次登场。这是一位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普通妇女,她不辞劳苦地照顾原爆伤病员,为伤口化脓生蛆的伤病员清理包扎,陪着他们一起面对濒死前的孤独,无助与恐惧,很多人最后都死在“大婶“的臂弯之中。

然而仅仅时隔四年,“大婶”就已经忘了原爆时的焦土连天,尸横遍野,忘了当初自己对于原爆患者的同情和眼泪。在“大婶”眼中,现在他们是一群“整天无所事事,仗着自己的被爆身份而不务正业,吃白饭”的人,这种看法的转变实在让人痛心。

3、“被掩藏”的历史记忆

事实上,“大婶”对于原爆病人看法的转变,绝不是个例。从矢须子的“婚事难”问题上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战后日本社会民众对于原爆患者的误解与歧视是如何之深。短短几年之间,日本民众已经完全失去了原爆的历史记忆,对于“被爆”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的理解与同情,有的只是谈“原爆”而色变,敬而远之。那么到底是什么促成了日本民众如此快的集体失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一九四五年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其中关于战争死伤人员这样写到:朕每念那些战死沙场,以身殉职的帝国臣工而五内俱焚,对在战争中失去家园的死伤民众深感痛心。为告慰这些为“帝国和平安宁”而以身殉职的“国之英灵”,战后他们被永久供奉在靖国神社,享受后世的香火和顶礼膜拜。然而这场由日本政府单方面所挑起的侵略战争最终该由谁来负责?在八月二十六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时任首相东久邇对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做出了如下解释:一是日本国内战斗力的急速衰退;二是原子弹的出现和苏联的退出;三是日本国内不适用的政治体制;四是国民道德的低下。因此而提出:日本全国人民应该进行深刻的反省并为之而忏悔,即所谓的“一亿总忏悔”。在这份“全民忏悔录”中,东久邇提出:全体日本民众都要为自己在战争中的素质低下,道德败坏的不良表现而忏悔,为天皇不得已做出“停战圣断”所造成的困扰忏悔,为以身殉职,为国捐躯的无数英灵而忏悔。毋庸置疑,东久邇的这种“全民忏悔”理论,完全漠视甚至刻意回避了日本政府在这场侵略战中的主体加害责任,无形中在全国民众与天皇之间构筑了一种共犯关系,结果是日本政府的这场侵略战争责任最终已经完全被转嫁到了普通民众身上。事实上,早在日本接受“波兹坦公告”进行磋商协谈之初,日本政府就明确提出“无条件投降”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保留日本现行的天皇制度,“天皇”作为“现人神”被永久神格化。当然,日本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天皇”只是整个日本统治阶层的形象代言人,将天皇神格化的用意就在于战后为自己的终极权益保留一席话语权。得益于此,战后日本

政府在世界人民申讨反法西斯战争的舆论声中仍然可以成功逃避自己的战争责任,以神话天皇之名,而行免除自己战争责任之实。毫无疑问,日本政府的这种“全民忏悔”理论对于本国人民的愚化教育是很成功的。普通民众对于自己在战争中存活下来深感自责,而像“重松”这样“不能自食其力,整天无所事事”的原爆病患者的存活简直就是不可原谅的,结果矢须子的悲剧就成为一种必然。在长期背负“苟活”的心理压力之下,矢须子被身边众人所误解与歧视,最终病情复发了。

小说最后写到矢须子的病情复发,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日本本土的战争虽然结束了,然而原爆后遗症仍在继续。二是战后日本政界“黑雨”风暴的再次回旋。一九五五年广岛召开了“禁止原爆世界大会”,大会成立了日本禁爆协会。遗憾的是,这项原爆反对运动,最终由于党派之争而解散,使得日本国内右翼分子极力拥护的核试验活动变得更加有恃无恐。矢须子的病情复发,正是昭示着日本政坛新一轮“黑雨”的再次降落。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在解读小说文本的过程当中,除了了解到原爆投下的各种即时惨状之外,更是可以清楚地发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即战后日本政府的集体免责行径造成了所有原爆症患者的悲剧。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黑雨》并不仅仅是一篇如实记录广岛被爆场景的纪实文学作品,更是一篇对于战后日本政府集体免责行径的强烈申讨力作。从上世纪的日本教科书问题,到今天愈演愈烈的靖国参拜,再到近年来日本与东亚诸国的领土争端,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战后日本当局对于某些历史问题的集体漠视,逃避,造成了今天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重新抬头。不把有关历史认识的“毒瘤”彻底剜除,根植于日本民众中的“帝国臣民”意识将永远得不到清除。联系今天中日两国之间的“钓鱼岛问题”之争,可以说,对于小说《黑雨》的研究,直至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畿贝英夫《井伏鳟二研究》[M],溪水社,1984年.

[2]石原千秋,小森阳一《解读理论》[M],世織书房,1999年.

[3]河上澈太郎《〈黑雨〉解说》[M],新潮文库,1970年.

[4]小森阳一《天皇的玉音放送》[M],五月书房,2003年.

作者简介:汪艳(1983—),女,硕士,安徽省合肥市,助教,现就职于广州私立华联大学,东语系日语教师。

篇二:黑雨

黑雨

待咸丰帝驾崩之后,幼主登基。同治帝年幼,宫内大小事务就交给了八位顾命大臣和两宫太后——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慈禧贪图权势,权倾朝野。她先联合恭亲王废除了八位顾命大臣,继而又罢免了了威胁她权益的摄政王——恭亲王的大权。曾国藩的朝廷靠山没有了,他更加感觉到了自己自身的不利局面,于是加快了裁撤湘军的速度。不出一个月,湘军就由原来的15万裁撤到了3万。留在江宁休整的湘军,在整治了一顿军纪之后,开始趋于安稳了。这个时候,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开始着眼于治理两江了。他在江宁城恢复贡院,终于又有了江南乡试,造福了地方的文人。他任命修复书院、亭楼、庙宇,建立金陵书局,又将大量军费用于重修满城。历经了十多年的军旅生涯,驰骋疆场,意气风发的曾涤生,如今已经老了。现在的他,精神大不如从前了。渐渐有退出官场,隐居山林的想法,苦于朝廷的不准许。于是他又把目标放在了整饬两江,将自己的才学用于治理地区上来。中间因为捻军作乱,僧格林沁被杀。他临危任命,统帅湘淮军前去围剿,后败,再返回了江宁……

本想在打下金陵之后就急流勇退,保全一世英名的曾国藩,却在因为捻战失败,三辞江督不成,又接管了天津教案,致使一生清白扫地,还被人骂作卖国贼当汉奸的耻辱。已经步入晚年的曾国藩,深切的感受到了岁月不饶人的痛楚,体力不支,处理军事政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深深的感觉到了时日无多了,尽管现在的他不过是花甲之年,但是精神憔悴,就连谈话也不能多说,说多了,就得不停地喝水。

他终于可以过上一些平静、空闲的日子了。他这个时候也开始深思自己这些年的功与过,当然想的最多的就是自己过去的过失与为人的失败之处。自己投笔从戎,一手带起的湘军给他留下了太多的足迹,前期治理,实战,亏得那些人才。那些创办湘军的将领未能等到湘军崛起,威震朝野的时候,使他感到自己能活下来而庆幸。可是后来打下金陵之后的湘军,已经被过多的财富与权力给冲昏了头脑,穷奢极欲,到处花天酒地,军纪混乱,还出现了哥友会这样的不法团体。种种迹象严重的威胁着湘军的名誉及曾国藩的清白,这是使他最为不安心的。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技及军械制造,并促成了中国向国外派遣孩童留学生的先例,第一批中就有近代著名的设计师詹天佑。他为子孙留下了大量的家书,并在最后临终的时候,留下了四条修身处世的心得体会交予子孙……

有大德无大才的曾国藩,这个相面大师,理学大师,中兴之臣,感叹着一身的奔波与劳累,痛恨着自己这个拼死保全的清朝江山为何如此的腐败与无用,他恨自己没有命去看看,今后自己国家的发展与崛起,到时候不被外寇所欺诈与侵占。

可惜曾国藩没有长寿的命,里里外外安排好身后之事,他最终是一病不起了,于同治十一年的春天,伴随着一阵突然而降的滂沱黑雨,离开了风雨交际的清朝!!!

篇三:黑雨的惆怅

黑雨的惆怅

夕阳将坠,一堆乌云掩住了它临行前的身影。我的思念也被隐没在了乌云中。

遥远的地平线传来了一声怒吼,乌云滚动着,我的心也跟着翻滚。一天条黄色的苍龙穿梭在黑云之间。与之翻滚,澎湃,奔腾着。狂风骤至,迎面扑来,豆大的雨点和着怒风,打在我的脸上。哇!我终于又一次这么近的接近大自然了。我感觉到鱼水里包含的喜悦,希望,欢乐以及数不清的茹苦。着饱含了辛酸了的泪水,淌进我的心田。如夏日一片清新的荷田,突然受到甘露的滋润。莲叶抽出新的花骨多朵,竟辗转开放了起来!荷花在我心里开放,一阵忧郁的香飘入我的脑海

雨停了,最后一滴泪落到我的脸上,抚摸着我。夕阳也书随着我的思念住坠落了,带走了,它最后一丝的温暖。拌随我的,仍是挥之不去的满怀的惆怅和充斥着天空的阴云

篇四:曾国藩《黑雨》读后感

曾国藩《野焚》读后感 这是一个系列,血祭、野焚、黑雨,一路读下来就会对曾国藩有更多的认识,他的人生轨迹代表了整个清王朝末期的命运,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的丌仅仅是为人处世的方法还有对子女的教育,他严于律己却对外圆滑,他可以给予最大恩惠于手下官员但对于自己的孩子却是严格约束。读懂曾国藩,就读懂了中国的士大夫阶级。

在《野焚》中最让我敬佩的是曾国藩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丌断迚取。他曾困惑于自己为人处世的作风,自己明明是一身正气,以身作则,树典型,清邪气,为何仌旧得丌到大家的支持,在官场之中处处碰壁,遭人排挤,随之而来的戓事丌利更是让他苦闷丌已。然而之后,他听取朋友的建议,正视自己的问题,在家中潜心研究黄老之学,得出“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的结论,在和自己民事军旅中的体验对比之后,他终于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而自己之前一直崇尚的申韩法家之说主张以强治强过于霸道,而老庄的以柔克刚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在之后的军旅生涯中曾国藩注意恩威并用,且事事以退为迚,先后解决了自己和湖南官场,已经左宗棠的矛盾,丌仅重新获得了湖南官员的支持,也和左宗棠重修旧好。 在另一方面,曾国藩非常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尽管戓事紧张,但他还是将儿子曾纨泽带在身边,方便随时检查他的学习情况。对于后代人的教育曾国藩可谓是严厉苛刻。他并丌因为自己官居高位就溺爱纵容自己的孩子,吃穿度用一切仍简,对孩子要求则是好好读书,明事理即可,并丌要求一定入仕途,。而曾国藩对待子女的态度在今天看来更是具有借鉴意义。

而曾国藩另一个独到之处就是他识人认人,湘军几乎有着左右当时清王朝政局的

力量,随着湘军的强势崛起,湘军中的将领戒是不曾国藩有关系的幕僚以及朋友也随之得势而建功立业,其中尤以左宗棠以及李鸿章为甚。左宗棠建立了楚军,李鸿章则建立了淮军。而曾国藩最让后人铭记的当是他接起了魏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大旗”,成立了安庆内军械所,发明制造了开花跑等现代武器,曾国藩相信中国人有能力赶赸洋人的技术,并且能够自强,而这一系列的丼动则简介促成了之后的洋务运动。曾国藩所重用的徐寿、华蘅芳等人也成为了随后洋务运动的先锋。

就曾国藩再出山重掌湘军并攻克天京的这一过程,可以看出他在人生路上又迈出一大步,丌仅是在思想上有一转变,在对自己手中的权势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功高盖主历来为人君所丌忍,在这方面,他也慎重考虑。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必有大的帮助,读书则读其深意,领其要旨。期待着《黑雨》

篇五:黑雨-出兵朝鲜纪实之三

第一章 入朝后,志愿军总部几次迁移都是由北向南,这次却是由南向北

一九五一年三月底四月初的那些日子,在三八线以南漫长数百里的战线上,联合国军继续向北推进,但已成强弩之末。在我志愿军邓华集团、韩先楚集团和朝鲜人民军金雄集团的顽强阻击下,敌军的攻进越来越滞缓,加之我第二番参战部队十九兵团和九兵团部队相继投入防御,终于使战线稳定下来。

与敌方缓慢的推进相比,我方则进入了大规模进攻战役前的紧张准备。连日来,新入朝的志愿军三兵团所属之十二军、十五军、六十军正日夜兼程向三八线开进。我九兵团和十九兵团主力也加速调往预定出击地域。

入夜,在三八线以北各条公路上,我方的部队和运送辎重的汽车、大车以及炮兵部队的火炮络绎不绝地由北向南开进。敌机在照明弹照射下,一批又一批地俯冲、投弹、扫射,企图将我运输线切断??

在朝鲜战场,没有前方和后方——血与火的较量无处不在。

而且,战役与战役之间也没有真正的间歇。你要休整,敌方要进攻,不让你休整;而敌方的攻势疲惫了,我方的攻势早已在筹划之中。战争在按照它自身的规律进行。

一场大规模的残酷厮杀即将来临。这就是中朝一方酝酿已久的春季决战,也是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大的一次较量。

四月六日早晨,在金化东北方向几公里处的上甘岭,四野静悄悄的。山坡上,沟谷里,那些几经战火后残留下来的树木和灌丛已悄然蒙上一层淡淡的新绿。春日的和风轻轻拂过那些鱼鳞般遍布山野的炸弹坑和村庄的废墟,一如翩翩而来的天使,在用她那纤柔的手指和飘舞的裙裾抚弄着大地女儿躯体上的创伤??

一九五一年的春天真是姗姗来迟呵??

然而,这种宁静的早晨毕竟是短暂的,随着最初一批敌机穿越云层而来的轰鸣声,爆炸声又接续而起;而在金化以南,敌军攻进的炮火声已越来越近了。

——就在这几乎是接敌前线的上甘岭,在一座宽敞的金矿洞里,彭德怀正在主持召开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部署即将发起的第五次战役。

各路将领汇聚一堂: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还有绝大部分志愿军参战部队的军长、政委们。

洞壁上方张挂着巨幅作战地图,那些经参谋人员标示在图上的红色圆圈、箭头和锯齿线,将我军各部的配置地域和攻进线路准确地显示出来。会场气氛十分活跃,新入朝的各路将领们都急欲在朝鲜战场一显身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彭德怀环视着与会的几十位高级将领们。这些人有些他很熟悉,但也有些不太相熟抑或是比较陌生。从红军初创时期开始,经过历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二十多年来,在南北征战的各个战场上,我军成长起一大批智勇双全、身经百战的高级将领,这些人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传奇故事,而所有这些传奇故事相加,便构成了我们的革命战争历史。然而,由于彭德怀身居高位,且部队一再改编、合并、调迁,何况是在战事频繁的年代,将领们的擢升、调离亦很频繁,那种若干年前,还是彭德怀属下一个不知名的连长、营长的人,忽然已成为某个野战军的纵队司令员的事并不少见。所以,彭德怀对新入朝的一些部队将领并不相熟是很自然的。不过,不论这些面孔他是否熟悉,他却知道,一查“家谱”,这些将领们准和他有着这时或那时的隶属渊源。简单地说,彭德怀可能不认识与会的一些将领,而这些将领们却没有人不认识彭德怀的??现在,彭德怀环视着与会的几十位指挥员.从众人凝望着他的尊敬与信赖的目光里,同样生出一种亲切和信赖之情。

是呵,这些在座的诸位将领,便是我志愿军备个部队的灵魂、首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眼前猛将如云,战局的改观已可预见。

但是,彭德怀司令员此刻丝毫没有轻松之感。

自一月二十五日,敌人突然发动反攻以来,我方主动权逐步丧失。虽经横城反击一战,追敌停止进攻十几天,但砥平里受挫,汉江南岸我三十八军和五十军亦受重创,我军不得不采取运动防御,逐步撤向三八线以北。让彭德怀感到欣慰的是,我第一番参战部队各部逐山逐水英勇阻击敌人,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了第二番部队进入朝鲜,开上三八线附近,为春季决战创造了条件。

但时间非常紧迫,第五次战役迫在眉睫,按毛泽东和军委原作战方针,春季决战拟定于四月初旬或中旬。后彭德怀考虑三兵团和九兵团不可能按时到达集结位置;十九兵团虽可到位,但因补入新兵多,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战前训练;加之战役必须之物资难以运抵,因此彭德怀经请示毛泽东主席,决定将战役发起时间推到五月上旬。然而,战争是两种活的力量的冲突和较量。在考虑我方进攻发起时间时,必须相应考虑敌方的作战企图。目前,敌海军大大加强了对我元山、新浦和清津诸港的炮击,封锁和对沿海岛屿的侦察、袭扰活动。同时,敌人正在增调援兵,拟将两个国民警卫师调赴日本,准备增援朝鲜战场,南朝鲜至少有两个师约三万余人在日本加紧训练,装备美械。种种迹象表明,敌人在加紧登陆准备。登陆地点极有可能在东海岸的通州、元山地区,以配合其陆军的正面进攻??如此,我军的战役进攻发起时间宜早不宜迟,应抢在敌军登陆之前,破坏敌人的战略企图。

彭德怀决心将第五次战役发起时间提前到四月二十日左右,并且,他对这一部署的正确性毫不怀疑。

早在三月初,彭德怀由朝鲜战场亲自回北京向毛泽东主席述职后,中央便根据朝鲜战局的发展,制定了坚持长期作战、轮番作战的方针。毛泽东亲口对彭德怀说: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那么,究竟能不能速胜呢?中央对此并无明确意见。

按中央的战略方针:“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那就是说,中央认为,朝鲜战争并非没有短期解决的可能。基于此点认识,毛泽东主席向志愿军提出如下任务:“??我们计划在第二番部队到达后,在四月十五日至六月底两个半月内,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消灭美军及李承晚建制部队数万人,然后再向汉江以南推进,最为有利。”现在,我第二番参战部队正在开上三八线,而敌军历经两个多月的进攻已很疲劳,伤亡还未补充,部队不甚充实,且后备部队尚未来到,抓紧这个时机向立足未稳之敌大举出击,消,灭敌人几个师的建制,以加速朝鲜问题的尽快解决??不然,我军动作慢了,坐失良机,等敌人援军开上来,加之海上两栖登陆,势必逼迫我军两面作战,让我处于不利境地。

——彭德怀的想法自有其道理,然而后来战局发展的结果证明,在敌人陆海空现代化装备的优势

黑雨

面前,我军过分乐观于敌军怕死、缺乏近战、夜战能力的弱点,而对我军的弱点研究重视不够,致使战事并未按照我方的预想发展。其实,在当时的条件下,我军尚不具备对敌人进行大规模歼灭战的能力。遗憾的是,这一正确认识却是在我军付出了惨重的血的代价之后得出的,而不是在这之前。

现在——四月六日上午,在上甘岭志司驻地的金矿洞里,彭德怀面对各路高级将领一张张急切求战的脸孔,重重地咳了一声,用他那浓重而略带沙哑的湖南口音敲响了这次重要会议的开场锣鼓:

“大家安静喽,会议开始。这是我们志愿军第五次党委舍。这次增加了不少新入朝的同志——三兵团的,十九兵团的。但有些同志因故未到会,比如陈赓在大连养病,还有六十军和三十八军的同志??到目前为止,我们四个野战军都有部队开上来了,各路人马来到,有一好比,比思想,比作风,比完成作战任务。大家知道,美帝搞了些仆从国来侵略朝鲜,号称联合国军。其实,我们志愿军才是真正的联合军,我们一个兵团驻的地区比它们中的一些国家地盘都要大。大家是从各地区汇集起来的,来之前,我们中不少同志是不认识的,各部队的作战特点也不一样。为了抗美援朝,我们走到一起,那就要真正地联合,不仅是形式上的联合,重要是思想上要联合,作战中要密切配合,协同一致??

“这次会议主要研究作战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解决一些其它问题,如后勤运输问题,三八线以南有三百里无粮区,这是一个大问题。还有敌后如何配合作战问题一一不是战略的配合,而是战役的配合??志愿军入朝已经五个月了,五个月以来,我们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了四个战役??”

彭德怀司令员回顾了前四个战役的情况,并分析了敌情,得出结论:

“??目前敌已全部进到三八线,如继续大进,对我最有利;如小进主力不进,对我现在有利;如敌停止不进,准备半月二十天,我们就要严密注意。依我看,敌人如七至十天不大进,我各兵团集结好了,就比较好打??要打嘛最好现在打,因敌很疲劳,后备军还未增上,但我方恐准备不及,事实上做不到。十五日不超过二十日打比较好,再迟就不太好喽??打法上准备分两步:

第一步,由四十军抗击金化北五圣山线,以三十九军隔开东线敌向西的增援。九兵团二十军和二十七军从金化突击伪六师、英二十七旅,其次攻击土耳其旅和美二十四师。三兵团

从朔宁向美三师突击,并钳制美二卡五师。十九兵团从现集结地出议政府、加平,最好歼灭伪一师和英二十九旅,如西线消灭敌两个师,东线敌可能退却。第二步,再以九兵团出横城、春川,以三兵团出利浦长湖院里,以十九兵团及人民军一军团出议政府、汉城??三兵团目前正在开进途中,一定要争取在一个星期之内集结完毕。怎么样王近山?能不能保证按时集结到位?”

“放心吧彭总,”王近山叫道,“十三号以前,保证集结完!”

“那好!”彭德怀又转对宋时轮和杨得志询问,“你们看,二十号左右发起攻击行不行?”

“三兵团都没问题,我们早入朝两个月,更没有问题!”杨得志回答。

“我们也没有问题,”宋时轮站起来,“二十号以前保证做好攻击准备!”

“好,那我们就这样决定了!”彭德怀大手一挥,“这次我们一定要胜利,要准备五万人的伤亡,消灭它几个师!一定要执行纪律,严格执行命令,负责干部必须严肃认真,不能马马虎虎,要上下一致,讲真话。我们之间感情的基础,就是你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做得不好,感情不好!??下面,大家对这个仗的打法上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谈谈。要利用时间对部队进行战术教育——这个问题请解方参谋长说说;物资的准备,如何克服三百里无粮区,请后勤周纯全部长说说;各兵团的作战准备情况,也请大家扼要讲一下;还有人民军五军团的准备情况,请金雄和朴一禹讲讲,让志愿军同志知道一下。大家可以畅叙己见,讲真话??”

会议结束时,已是黄昏时分。各兵团和各军的领导同志匆匆吃了点饭,之后星夜兼程赶回各自的部队。

傍晚时分,彭德怀登上了驻地一处高坡向南眺望。那时候,敌军已逼近金化以南十几公里处。前方炮声隆隆可闻,而敌军的探照灯那巨大的光柱,已射到上甘岭上空。

“他娘的,攻了两个多月还是这么张狂,气势汹汹呦!”彭德怀皱着眉头骂道:“有狗日的好看的!”

“彭总!彭总!”作战处长丁甘如气喘吁吁地赶来,“敌人逼近金化南边了,邓副司令他们让你快撤离??”

“急么子!”彭德怀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让他们先走!”

“彭总,你若不走,他们都不肯走,”丁甘如劝道,“你老总是总司令,他们都担心你的安全,敌人的飞机太凶哟!”

”怕什么!哼,美国飞行员又不认识我彭德怀??”彭德怀继续向南眺望,“我倒是要亲眼见识见识联合国军的攻势??”

“唉,彭总,指挥部向后移,也不影响指挥嘛??”丁甘如有些为难。

“机关都转移了吗?”

“都转移了。”丁甘如回答,“政治部和报社前天就开始向空寺洞转移,司令部机关今天也转移了??就剩你们几个主要领导了——司令员、副司令员不赶去指挥,机关也不好开展工作呀,这边电台都转移啦??”

“那好,我们走!”彭德怀答应着,但就是不动脚步,两眼依然向南观察着。

“彭总,这条沟北边无公路,公路要过中下甘岭两个村子,从南沟口出去,再迟了,敌人一过金化,南沟口就被堵了??北沟口无法通车,那样,车辆辎重就会要丢掉了!”丁甘如焦急地说道,恨不得上前拉住彭德怀,将他拖走。

“我知道这些,”彭德怀叹了一声,“我是想,从去年入朝以后,我们志愿军总部搬了几次家,先是在大榆洞,后来又到德川以南的玉泉,接着又移到君子里,又从君子里前移到上甘岭??

几次搬家,都是由北向南前进,就是这一回搬家,是由南向北喽??”

“唉,没有北就没有南,”丁甘如说,“这次向北,下次再向南??”

“那就要看我们下一仗打得怎么样了??”彭德怀道,“这次新入朝的部队求战心切,但也有的人对敌人估计过低,想着一筒牙膏用不完就可以回国,太轻敌??好,我们走,去伊川以北的空寺洞。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

——当夜,志愿军司令部领导同志全部撤离上甘岭。为了防止一旦发生意外同时牺牲,总部领导分批转移。

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是最后一批离开上甘岭的。那时已过子夜,寒气逼人,当他的吉普车驶过南沟口而调头折向西北的时候,他又透过车窗玻璃,向金化方向眺了最后一眼。

南边夜空已静寂下来,只偶尔响起一两声冷枪;只是那巨大的探照灯光束依然扫来扫去。邓华回身在车上坐稳,将披着的大衣裹紧。车身的颠簸更加重了他的疲劳,他眯合着双眼仰靠在座位上,试图休息一下连日来紧张过份的神经。

刚刚结束的志愿军党委会议应当说是开得很有实效的。第一番参战部队和刚刚开上来的第二番参战部队的高级将领们,在彭德怀司令员的主持下,回顾了前四个战役我军对敌作战的经验和教训,相互交流了情况,讨论并明确了下一战役的作战部署和战役企图,规定了各自的任务,并就完成任务的各种准备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大家摩拳擦掌,斗志高昂,试图在未来的大战中一显身手??

然而,邓华心中还是感到不踏实,一种感觉时时袭上他的心头,而他却搞不清这感觉究竟从何而来。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