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增江跨越新城大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7:02:57 字数作文
篇一:《增城市中心城区市政专项规划》批前公示
《增城市中心城区市政专项规划》批前公示
类型:批前公示
项目名称:增城市中心城区市政专项规划 审查单位:增城市城乡规划局 公示时间:20天
公示日期:2009年12月3日至2009年12月22日 公告方式和地点:
网上公告:增城规划在线(
(3)信件寄往:增城市荔城街荔兴路7号增城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邮编:511300,联系电话:82667612-807。
《增城市中心城区市政专项规划》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二、规划范围
包括荔城街道办、增江街道办、朱村街道办,总面积313.96平方公里。
三、道路工程专项规划
1、规划目标
建立与增城市中心城区相适应的功能结构清晰、布局科学合理、服务水平优良、快速高效的道路网系统;合理组织过境交通,减少过境车辆对镇区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处理好中心城区内外交通的衔接,以适应中心城区建设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和城区长远发展的要求。
2、道路网规划设计
1)对外联系道路
增城市对外的道路交通主要有广惠高速、广深高速、广汕公路、荔新公路等几条公路。其他的公路由于等级及通达性等原因,车流量相对较少。而荔城大道作为交通性干道穿越中心城区生活密集区,对城区的交通、环境造成较大的干扰,同时也降低了自身的通行能力。
考虑城市整体效益,尽量减少对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干扰,为城区内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参照总体规划路网布局,规划对外联系道路如下:
(1)高速公路:规划北三环高速公路,从中心城区西面,朱村组团东面通过。规划增从(北四环)高速公路,从中心城区东面通过。
(2)国道:广汕公路中心城区段道路红线控制130米。拟建广汕公路外移快速线,从其南部通过,道路红线控制130米,城区的外环路南段作为其辅道设置。
(3)省道:荔新公路道路红线控制130米;增派公路道路改建为一级公路,道路红线控制90米;增正公路道路改建为一级公路,道路红线控制90米。
2)道路网优化
本次市政专项规划针对总规路网的部分路段进行了设计调整,现详细说明如下:
(1)二环路有部分路段进行了设计调整,调整区域位于二环路西南段,调整范围从增城大道以南到增滩路以西路段。本次调整的目的是使道路尽量避开水体,减少由于道路跨越水体必须修建的桥梁等造价较高的结构物的长度,从而达到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
(2)金竹新城片区路网中有部分道路路段进行了设计调整,调整区域位于府前路以南约430m处的金星中路和新城环路,金星中路调整的路段长度约720m,新城环路调整的路段长度约260m。
(3)岗尾工业园片区路网中有部分道路路段进行了设计调整,调整区域位于广汕公路外移线东南部,调整的路段总长度约1831m。本次调整的目的是使道路的走向沿山谷和征地线,以便减少工程挖方量,降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难度,并达到节省投资的目的,同时有利于道路征地的顺利实施。
(4)外环路进行了设计调整,本次调整的目的是使道路尽量避开水体,减少由于道路跨越水体必须修建的桥梁等造价较高的结构物的长度,从而达到节省工程造价、减少项目投资的目的。
(5)二环路东区工业园路段由于需要穿越山体,且山顶高度较大,山体须予以保留,因此本次规划提出以下方案建议:第一方案:建议修改线形以避开山
体,此方案在经济方面投资最省,施工难度最小,为推荐方案。第二方案:建议此路段修建穿山隧道,此方案在经济方面投资较大,施工存在一定难度,但道路长度最短,行使车辆能方便快捷的通过该路段。第三方案:建议修建盘山公路,此方案在经济方面投资中等,施工难度中等,但道路长度较大,线形较复杂,不利于车辆行使,与二环路的功能定位也不匹配。
(6)竹园路由于需要穿越山体,且山顶高度较大,山体须予以保留,因此本次规划提出以下方案建议:第一方案:建议修改线形以避开山体,此方案在经济方面投资最省,施工难度最小,为推荐方案。第二方案:建议此路段修建穿山隧道,此方案在经济方面投资较大,施工存在一定难度,但道路长度最短,行使车辆能方便快捷的通过该路段。第三方案:建议修建盘山公路,此方案在经济方面投资中等,施工难度中等,但道路长度较大,线形较复杂,不利于车辆行使,与二环路的功能定位也不匹配。第四方案:建议取消该段道路。
3)道路网布局结构与等级结构
增城市中心区分荔城组团、增江组团和朱村组团三大城市组团。
荔城组团和增江组团道路网规划形成“两环”、“四纵”、“四横”环状方格网的格局。
“两环”——(1)城市外环:由二环路组成中心区的外环路,也是中心区的交通性环路,从外围联系两个组团;(2)城市内环:由爱民路——增城大道——荔星大道——荔城大道——新桥路——东山路——爱民路,从城区内部有机联系中心区各功能组团。
“四纵”——(1)西部的荔星大道;(2)城区中部的荔景大道;(3)城区中部的西园路——增滩大道;(4)城区东部的爱民路——纺织路——东山路。
“四横”——(1)中部的荔城大道——新桥路——东山路——竹园路;(2)中部的光明路;(3)中部的增城大道;(4)爱民路的南段。
朱村组团道路网规划形成“四纵”、“四横”环状方格网的格局。
“四纵”——(1)西部的荔朱西路;(2)中部的朱村大道;(3)中部的广大路;(4)东部的东升路。
“四横”——(1)荔华路;(2)广汕公路;(3)南大路;(4)广汕公路外延线。
3、非机动车与步行系统规划
1)非机动车道路系统规划
为了避免非机动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过多冲突,基本上采用了机动车交
通、非机动车交通及行人交通三大系统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的规划方式。主要表现为:
(1)在机动车交通量很大的主干道上,将非机动车系统分离出去,减少机动车交通与非机动车的干扰及冲突。
(2)在机动车交通量不大的主、次干道上,利用分隔带将非机动车系统与机动车系统分离,减少机动车交通与非机动车的干扰及冲突。
(3)在机动车交通量小的次干道和支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根据双方高峰小时的不同,双方可以互相借用车道,提高道路使用率。
2)步行系统规划
(1)为建设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安全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均应设置盲道,和缘石坡道以满足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使用助行器者的通行和使用要求。
(2)城市道路交叉口处应设置人行横道以供行人过街之用,主干道与主干道交叉口处须在中央分隔带及侧分隔带上设置行人安全岛。
(3)城市滨河步道及林荫道设置在增江两岸,以供游人或市民旅游休闲之用。建议在步道上设置一定数量的石亭和石椅供人休憩。
4、停车场规划
1)配建停车指标
根据当地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特提出建筑配建停车指标,详见下表11:
表 1. 建筑配建停车指标
篇二:增江大桥方案设计比选
增江大桥方案设计比选
周月明
(广州市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广州
510500)
摘 要: 简要的介绍了增江大桥的方案设计, 并详 细介绍 了该桥 的拱桥、连续 刚构桥、V 型连续 刚构桥 等三个 方案设计, 并进行比选。
关键词: 方案设计; 拱桥; 连续刚构桥; 比选
中图分类号: U 442. 5+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 6052( 2009) 03- 0116- 04
1 概述
1. 1 基本情况
广州增城市石滩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 是广 州的中心城镇。石滩大道为规划中的景观大道, 增 江大桥是石滩大道上跨越增江主河道的一座大桥, 桥梁总长约 450m。 1. 2 主要技术指标
( 1)道路级别: 城市 I级主干道 (景观大道 ); ( 2)计算行车速度: 60km / h; ( 3)车道数: 双向 6车道; ( 4)设计荷载: 城市 - A 级; 6. 743m (黄海高程 );
( 6)通航标准: V - ( 2)级, 通航净高 8m, 单向通 航孔净宽 35m, 双向通航孔净宽 70m。 2 项目建设的自然条件
拟建的 增江 大 桥, 桥位 跨 越 增 江, 水 面宽 约 280m。受上游水库影响, 河水位变化较小。地面标 高在 - 5. 5~ 5. 5m 之间。桥位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 土层孔隙水, 上部地层中的砂性土及卵土层富水性 极强, 为主要的含水层。此外, 基岩上部的强风化带 裂隙稍发育, 含裂隙水, 富水性极差。桥位跨越河 流, 地下水补给来源丰富, 其水位变化受河水位及大 气降水影响。 3 桥型方案设计 3. 1 方案设计总体布置
增江大桥垂直跨越了增江, 纵断面需要满足增 江主航道的要求, 最大坡度为 4% 设计最高通航洪 水频率: 1 /10; 设计 水位标高 6. 743m (黄海高程 ) , 通航净高 8m。 ( 1)跨度布置
增江为 V( 2)级通航要求。航道净宽 70m, 净高 8m, 设一或者两个航道孔。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条 件及通航要求, 方案一选定了主桥跨度为 128m。
( 2)桥型选择
桥型选择应综合考虑结构合理, 便于施工, 选型 优美。根据这一思路, 增江大桥比较了中承式系杆 拱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V型连续刚构桥等 三个方案。
( 3)基础形式
桥址区域 通航要求不高, 水不深, 基岩覆 盖层 桩, 桩尖进入微风化粉砂岩 3~ 6m。
( 4)引桥上部结构
方案采用经济跨度: 等跨的 25m 预应力混凝土 预制小箱梁。 3. 3 方案组合
3. 3. 1 方案一 (推荐方案 ) : 中承式系杆拱桥
主桥采用跨径组合为: 36m + 128m + 36m, 中承 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 设 1 个通航孔 (桥型见图 1)。桥宽 30. 8m, 两肋中距为 25. 8m, 两肋间为双向 六车道, 两肋外侧各悬挑 1. 6m 作为人行道用 (断面 见图 2)。
( 1)主桥拱肋、吊杆及水平系杆
钢管拱肋跨径为 128m, 矢跨比约为 1 /10, 拱轴 线采用抛物线, 每片拱肋由 2 根钢管焊接成 "哑铃 " 型。由 2–1200 @ 14mm 组成, 截面高度为 2. 8m (拱 肋断面见图 3)。两片拱肋间设横向 K 撑, 有效增强 桥梁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拱肋安装采用单片整体吊 装就位, 待空拱肋合拢焊好后采用泵送顶升灌注肋 ( 5)设 计最 高通 航洪 水频 率: 10 年 一遇 水位 浅, 基岩强度不太高, 其理想的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
均采用 L JJLZM 7 - 85 镀锌钢丝挤包 双护层扭绞型 成品索, 吊杆上端采用 L JJLZM 85L - 7 型冷铸镦头 锚锚于拱肋上管内锚板上, 吊杆下端采用镦头锚锚 于横梁内。吊杆在拱肋下管出口位置及桥面相交位
置均应在上、下导管与吊杆间设置减震器以防吊杆 疲劳 破 坏。 系杆 亦 采 用 带 PE 护 套 的 12–15. 24 ( 7–5)的成品索, 并置于系杆箱盒中, 以利防护。
(单位: cm )
图 1 方案一拱桥主桥桥型图
改善柔性桥面系的抗裂性能。
主桥下部结构采用实体矮墩身, 承台厚 3m。两 端拱脚设置刚性基础, 为整座桥梁主要支撑点, 刚性 基础的结构刚度大, 有利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基 础采用 2 @ 6根 5 2m 钻孔灌注桩, 桩尖进入微风化 层以下。
3. 3. 2 方案二: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主桥采用跨径组合 为 40m + 2 @ 60m + 40m 四 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共设 2 个通航孔 (桥 型见图 4)。桥梁全宽为 32m, 平面布置为左、右两 幅, 单幅桥面宽 为 15m, 左右幅 之间留 有 2. 0m 间 隙。单面路幅布置为 3m (人行道 ) + 0. 5m (路缘带 ) + ( 2 @ 3. 75m + 3. 5m ) (行车道 ) + 0. 5m (路缘带 ) + 0. 5m (防撞栏杆 )。桥面设置 2% 的横坡, 人行道 设置为 1% 的横坡。
主梁断面为单箱单室断面, 梁高从跨中的 1. 6m 渐变至根部的 3. 1m, 箱梁的两侧翼悬板长 4. 0m, 顶 至 0. 8m, 腹板由 0. 4m 变至 0. 6m。主梁采用挂篮悬 臂浇筑法施工, 各单 / T 0箱梁分为若干对梁段, 对称
板宽 15m, 厚 0. 25m, 底板宽 7m, 厚度由 0. 25m 渐变
( 2)主桥桥面系构造
主桥桥面系由型钢横梁、型钢纵梁、钢筋混凝土
平衡悬臂逐段浇筑施工。箱梁纵向、横向配有预应 力钢绞线, 竖向配 预应力粗钢筋, 为三向预 应力构 件。主桥纵向预应力采用 5 15. 24的钢绞线。纵向
预应力钢束在箱梁横断面应保持对称张拉, 纵向钢 束张拉时两端应保持同步。主桥箱梁顶板横向预应 力采用 5 15. 24钢绞 线, 以 75cm 的间距布设。主 j
j
槽形板等组成。上、下游对应吊杆共吊一根横梁, 槽 形板肋间混凝土与型钢横梁后浇混凝土同时浇注以 形成枢格网结构, 桥面铺装则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以
筋, 竖向预应力筋以 50cm 间距布置, 按双排布设。 全桥每施工阶段三向预应力张拉顺序应按: 纵向预 应力 y 横向初应力 y 竖向初应力的原则进行。张拉 完成后先不进行压浆, 待全桥合拢, 所有纵、横向预 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 再对所有竖向预应力钢筋进 行补强张拉, 然后压浆。
主桥下 部结 构采 用箱形 薄壁 墩身, 宽 7m, 厚 2. 5m, 壁厚 0. 6m, 承台厚 3m。基础采用 4根 5 2m 钻孔灌注桩, 桩尖进入微风化层以下。
3. 3. 3 方案三: 预应力混凝土 V 型连续刚构桥
主桥采用跨径组合为: 35m + 2 @ 65m + 35m 四 32m, 共设 2个通航孔 (桥型见图 5)。上部结构断 面尺寸与方案二断面尺寸基本相同, 施工工序与工 艺基本与方案二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主桥下部结构采用了 V 型薄壁 墩身, 单幅 桥横向 并排两 片宽 3m 薄壁, 中间 间距 1m, 薄壁厚 1. 5~ 2m, 承台厚 3m。
跨预应 力 混凝 土 V 型 连 续 刚 构 桥, 桥 梁 全 宽 为
4 结构验算分析
在方案设计中, 采用专用的桥梁结构计算软件 对方案一 (推荐方案, 中承式系杆拱桥 )进行了初步 的结构分析。
横梁为桥面结构的主梁, 横梁通过系杆吊在两 片拱肋上, 系杆按间距 5m 均匀布置, 纵梁仅为起到 一定纵向刚度作用的构造梁。整个桥面重量 (桥面 梁格体系 )主要由连接在型钢横梁上的吊杆传递到 拱肋上, 整体传力较为明确, 计算模型选定的依据即 建立在此基础上。在 两片拱顶处设 有横向水平支 撑, , 对于结构的侧向
稳定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拱、边拱、桥面纵横 梁等组成一超静定的组合体系, 主要受力构件整体 刚度大, 空间整体稳定性及单个构件平面内、外稳定 性均有较为可靠的保证, 结构体系应当是可行的。
根据本项目的结构特点并结合类似工程计算经 验, 结构体系单元选取上以空间梁单元为主。对各 结构构件进行单元形式选择和划分, 以保证所建计 算模型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整个结构共设置有两 种材料属性, 两种单元类型, 再拟定了各种结构的截 面形式。通过计算, 验证了该桥的结构方案设计是 合理的、可行的, 为方案设计
第 3期
据。限于篇幅具体计算就不再详例。 5 方案比较
周月明: 增江大桥方案设计比选
# 119#
的 25m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 故本比较表除造 价外, 仅仅只对主桥部分进行比较 (见表 1)。
表 1 方案综合比较表
方案一 (推荐方案 )
跨径组合
36m + 128m + 36m
方案二 (比较方案 ) 40m + 2 @ 60m + 40m 预应力连续刚构
分离式双 幅桥, 总宽 32m, 单幅 15m, 中 间间隙 2m, 双向六车道
单幅桥 采用单箱单室箱梁, 梁体为三向 预应力结构 箱形薄壁墩身 挂篮悬臂法现浇施工
方案三 (比较方案 ) 35m + 2 @ 65m + 35m V 型连续刚构
分离式双幅桥, 总宽 32m, 单 幅 15m, 中 间间隙 2m, 双向六车道
单幅桥采用单箱单室 箱梁, 梁体 为三向 预应力结构 V 薄壁墩身
挂篮悬臂法现浇施工
因三个方案引桥设计都采用了经济跨径: 等跨
主桥桥型 带悬臂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结构 桥幅布置 单幅桥, 总宽 30. 8m, 双向六车道 上部结构
型钢横梁、型钢 纵梁、钢筋混 凝土 槽形 板形 成枢格网结构
下部结构 矮墩、承台一体化 施工工艺
预制钢管, 现场合拢灌注混凝土、安装吊杆及 系杆 23个月
跨度大、水中基础少、阻水面积小、主桥承台
优点
施工方便; 结构高度小、外形轻盈 美观; 桥梁 纵坡相对小
缺点 造价
设计、施工技术含量高, 工程投资 略大, 后期 需维护 6500 万元
工期
22个月
设计、施工技术成熟; 变形 小, 结构刚度 好, 行车平顺舒服, 养护简 易, 抗风抗震 能力强; 工程造价相对低; 桥型普通简单 结 构高度 相对高, 桥梁纵 坡大, 外形一 般, 与下游增广深高速桥型重合 4800万元
23个月
设计、施工技术 成熟; 变形小, 结 构刚度 好, 行车平顺舒 服, 养护简易, 抗 风抗震 能力强; 工程造价相对低; 桥型略有亮点
结构高度相对高, 桥梁纵坡大 5100万元
设计的三个方案, 各有特点, 也各有不足, 方案 一 (中承式系杆拱桥 ) , 外形美观, 结构轻盈, 技术含 量较高, 投资略大, 方案二、三 (连续刚构方案 ), 外 形较普通, 技术含量低, 造价相对较低。由于地方为 了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交通状况的需 要, 并为了把本桥建设为颇具观赏性的一座现代化 桥梁, 成为地方的标志性人文景观, 经综合比较, 最 后专家、业主、设计三方一致通过了方案一 (中承式 系杆拱桥 )作为项目的推荐方案。
本方案设计中, 充分采用了以桥梁建筑物为中 心景观效果的思想, 主桥跨径组合为: 36m + 128m + 36m 中承式系杆拱桥, 较大的跨径, 避免了在江中设 置笨重的桥墩, 轻盈动感的桥跨结构物与河流等自 然风光相互协调、和谐, 造就了超越自然、震撼人心
的特殊景观, 使得原本就秀丽的景观更显优美而动 人。
推荐方案 (中承式系杆拱桥 ), 结构较 为复杂, 工程投资略高。要克服这些不足之处, 在后续的设 计中就需要充分发挥桥梁设计师的智慧, 借鉴同类 型桥梁的先进经验, 对推荐方案进行深层次的优化, 尽量做到成桥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造型美观、 施工方便可行、使用安全耐久。
参考文献
[ 1] JT J023- 85, 公 路 钢 筋混 凝 土 及预 应 力 混凝 土 桥涵 设 计 规范
[ S] .
[ 2] JT J024- 85, 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 [ S] . [ 3] JT J041- 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 S ] .
D es ign P lans for Zeng jiang B ridge and C omparative Selection o f Them
Abstract T he paper briefly in troduces design plans of Z eng jiang B rid ge and m inute ly introduces 3 plans o f arch bridge, cont inuous rig id fram e br idge and V - type rig id fram e brid ge fo r present bridge m oreover m akes com- parative selection o f them.
K ey w ords D esign plans; Arch br idge; Continuous rig id fram e brid ge; Comparative selection
篇三:增城将通4条地铁线 规划7年人口增7成(图)
增城将通4条地铁线 规划7年人口增7成(图) ? 广州资讯
2013年10月15日
来源:大粤网2 ? ?
【导语】:广州增城新规划通过,计划将通4条地铁线(13号、21号、16号、6号线),要在七年人口增七成,另外增城副中心还规划了10条新型有轨电车线路,里程175.5公里、182个站点。
增城新规划通过,六成面积为限建区
广州规划四条地铁通增城 七年人口增七成
昨日,广州市规划局公布了规划会审议通过的《广州市增城副中心规划》。规划中,除了城际轨道、三条国家铁路、四条地铁(13号、21号、16号、6号线)之外,增城副中心还规划了10条新型有轨电车线路,里程175.5公里、182个站点。规划中,增城1364平方公里的面积限建区占了60%,广州市市长陈建华
提出,要对限建区作出一些规定性的要求,避免限建区变成可建区,少量的建筑变成大量的建筑。(2015年广州地铁线路图(规划版) )
围绕挂绿新城建公共建筑群
广州实施“123”功能布局,将增城定位为广州城市副中心,全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到2020年达235万人,比现状增加七成,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136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达242平方公里(现状服务人口137.5万人,建设用地202平方公里)。
近日获规委会审议通过的《广州市增城副中心规划》拟将增城建设成“生态水城”、“四季花城”、“田园绿城”。未来,增城将按照“一核三区”的空间布局发力建设,具体指的是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北部生态区、科教生活区、东江新区。
增城城市副中心核心区规划范围包括荔城、增江和石滩2街1镇,行政面积376平方公里。核心区的重点发展平台为挂绿新城。据规划,挂绿新城北至广汕公路,南至广惠高速,西到规划荔新路外环线,东邻增江,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生态用地4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规划服务人口23万。挂绿新城将70%左右的土地用作生态涵养,不改变土地的用途和性质,其中30%用来开发的土地中,主要建设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发展生态产业和居住。
未来将建的公建包括万达商业综合体、增城大球场、中央广场、文化会议中心、岭南精品酒店、行政办公中心、增城广场、中央水系、公共设施、增城少年宫、增城大剧院、市民广场、挂绿湖水利工程等。
三条铁路四条地铁穿过
交通方面,增城将有一条城际轨道(穗莞深城际轨道)、两座枢纽中心(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增城广场交通枢纽中心)、三条国家铁路(广深铁路、广汕铁路、广州东北货运专用线)、四条地铁(13号、21号、16号、6号线)。此外,增城还将在行政区域范围内建新型有轨电车(10条线路、里程175.5公里、182个站点),近期规划建设2条线(1号和2号线),总长度18.8公里,设站24座。 为实现与广州中心城区的高速直达,增城将推进凤凰山隧道建设,并规划建设贯穿南中北的新派高速公路,推动形成与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各功能区间15分钟通勤。高速公路拟在现有基础上再规划建设43公里新派高速;花莞高速(增城段26公里);北三环二期(增城段29公里),另有在建从莞高速(南段),增
城段4.5公里。现有交通网络也将按照低碳、生态、便捷的要求进行优化调整,具体包括:优化3条主干道——北三环二期、广汕公路、荔新公路;下沉3条市政路——增滩公路、爱民路、大球场路。
讨论现场
陈建华提出要对限建区作出规定性要求
“避免限建区变成可建区”
新快报讯 有规委会委员提出,增城面积1364平方公里,限建区为821平方公里,占了60%。但限制建设不是禁止建设,建设的强度要进行限制,比如建筑高度、建设力度等。另外,增城副中心中心区和西部的一个中心镇组团,按照规划是要隔离开的,但是限建区却又把它们连在一起了。希望组团分割能更清晰一些。
对此,陈建华表示,在下一步的控详规,增城副中心始终要坚持生态优先,尤其是对限建区要作出一些规定性的要求,避免限建区变成可建区,少量的建筑变成了大量的建筑。“我建议在规划里面可以引入绿带,有些限建区规划成绿带,不让随便建设,这样既让组团界限清晰,又可以形成很好的物理分割。”
陈建华总结发言时还表示,增城副中心规划范围很大,面积基本上跟香港及内地深圳、东莞、中山等城市的面积相当。这个规划去年初启动以来进行了国际招标,做了多项的专项规划,再加上增城的自然条件比较好,经过多轮的修改,已经获得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增城规划比较超前,涉及了很多实际问题,可以作为从化、花都,包括山水新城以及番禺、南沙、海珠等地区的借鉴和参考。 产业发展方面,增城也要跟上面提到香港、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区学习,要在下一步功能性规划,包括控详规中,为未来的产业发展留出足够空间。“东莞只比增城大三四百公里,但其经济总量却是增城的五六倍。说明增城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要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知多D
什么是限建区?
根据《城乡规划法》,限建区(限制建设区)指生态重点保护地区、根据生态、安全、资源环境等需要控制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尽量避让,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应做出相应的生态评价,提出补偿措施。或做出可行性、必要性研究,在不影响安全、破坏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占用,但是程序严格。
篇四:2013-4增城市挂绿湖誓做穗湖泊老大的背后
增城市挂绿湖誓做穗湖泊老大的背后
广州市已建、在建、将建的人工湖中,哪个面积最大?半年前,媒体说是规划中的萝岗九龙湖,它将拥有5-6平方公里的湖面,比杭州西湖都要大。然而,记者昨日获悉,九龙湖的“老大”地位将被增城挂绿湖取代。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昨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增城挂绿湖3平方公里的水面已基本建成.
2014年年底建成8平方公里水面,两三年后建成挂绿湖主景区65平方公里(相当于大半个黄埔区面积)、综合保护区110平方公里,“挂绿湖面积不仅在广州市是最大的,在全国城市中心区湖泊中也算是很大的。”据了解,即便以挂绿湖目前3平方公里的水面计算,它的面积也是广州现有“第二大湖”白云湖的近3倍。以挂绿湖水利工程为生态地标的增城生态文明建设,总投资为94.09亿元,比传言中的萝岗九龙湖建湖投入60亿元多出30多亿元。
目标比杭州西湖更大更美
记者昨天在施工现场所见,已辟出的3平方公里挂绿湖水面四周,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偌大工地。据了解,每天光是出现在这一工地上的泥土车就有500-700辆,现场各类施工车辆正在平整山头、淘挖湖底,一片繁忙景象。从工地挖出的土方,被泥土车运往附近西福河水利工程工地,用以加固堤岸。而扩容后的挂绿湖的水源,将有一部分来自西福河。
曹鉴燎介绍说,挂绿湖水利工程兼具五大功能:首先是水利功能,起到防洪防涝的作用;二是湿地功能,它像一个人的肾,可过滤水质、保持生物多样性;三是气候调节功能;四是增城的备用水源,增江不是增城的母亲河,它的源头在惠州龙门,存在大量的污染,当增江上游水源出现问题时,增城可立即启用挂绿湖作为饮用水,能确保增城市民饮用三个月;最后才是生态景观功能。
曹鉴燎言之凿凿地表示:建成后的挂绿湖不光比杭州西湖大,还要比西湖漂亮。现在的西湖周边可谓车水马龙,而挂绿湖的周边将按照欧洲湖泊的标准,不允许有高架桥和高速路,因为这里是饮用水的储备区。过境的马路能外挪的外挪,不能外挪的要下穿。现有的沿湖道路增滩路下穿工程、荔新路外挪工程2013年底动工。“工程完工后,挂绿湖景区周边将达到‘人在上面走,车在下面跑’的目标,那就非常安静了。要做湖,就要有国际视野。”曹鉴燎说。
底气靠土地融资惠及农民
可以这么说,建设挂绿湖水利工程是当前增城市的一号工程。对于一个县级市而言,启动这样的“大手笔”工程,为政者的底气从何而来?面对质疑,曹鉴燎表示:增城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不把生态优势发挥好,就是最大的浪费。增城的未来,要向日本、欧美等一些生态优
美的城市看齐,不比拼高楼大厦和人口规模,而是朝着生态休闲、智慧幸福的方向发展。
他认为,做生态是为了筑巢引凤,发展经济、引进大项目;更是为了惠及农民。“政府的开发到不了某地,那里的土地就升不了值。土地升不了值,农民的财富就集聚不了。光靠种地,农民很难致富。正是靠土地融资,环挂绿湖的土地价格飞涨,由2012年年初的100万元/亩,涨到现在的400万元/亩。环湖商品房的价格,也由5000元/平方米,涨到1万元/平方米。”
按照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标准,两三年后拆迁户都将被安置在环湖周边,每户都会分到两三套湖景房。“我很肯定地说,挂绿湖景区建好后,周边一线湖景的房子价格会达到3万至5万元/平方米,如同现在珠江新城的猎德村。那时,每户拆迁户的房产价值都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这将不是梦想!”曹鉴燎坚定地说。
拆迁力争于年底基本完成
前景尽管很美妙,但现实往往很“骨感”,建设如此庞大的挂绿湖主景区,最难啃的是征地拆迁。据介绍,按规划,挂绿湖主景区6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全部村庄都将拆迁,涉及8000多户、3万多人。3月6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增城开现场会时说:“如果把65平方公里主景区的土地全部拿下来,那就是造福增城千秋万代的事!”
曹鉴燎坦言,这是非常大、非常艰巨的战役,但他表示:“全部征地拆迁任务必须在2013年年底基本完成。再拖下去,对农民、对政府都没有好处。”记者在增城采访所见,该市几乎每名公务员都领有征地、拆迁包户的硬性任务,全市干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年底基本完成全部拆迁任务,再拖下去,一是会导致总工期顺延,失信于百姓;二是对政府也不利,现在政府每月要向每名已拆迁的安置对象支付1600元的临迁补贴,用于他们租房暂住。仅此一项,政府就要掏大笔临迁费。往后拖一天,就要支付多一天的费用。从这个角度而言,谁敢拖延?”该市一名不愿具名的公务员对记者说。
据介绍,2012年年底,增城在环湖旁的明星村先期拆掉了500栋老房子,农民第一次靠政府支付的临迁费租房子,“这是历史上的突破”。明星村青年谭格乐家的旧宅就是2012年年底拆掉的,全家8口人,现在每月从政府手上领到1.28万元的临迁补助。他对记者说:“我不怕政府拖下去,因为每拖一个月,政府就要往我银行卡里打进1.28万元的真金白银,这让我觉得很牢靠。”
广州三大人工湖面积比较
1.湖名:挂绿湖 所在区市:增城市 水面面积:8平方公里 湖区面积:65平方公里
2.湖名:九龙湖 所在区市:萝岗区 水面面积:
规划5-6平方公里 湖区面积:9平方公里
3.湖名:白云湖 所在区市:白云区
水面面积:1.06平方公里 湖区面积:2.07平方公里
篇五:增城市低碳发展规划纲要
增城市低碳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
一、规划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低碳发展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是精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促进城市发展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增城作为广州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重要卫星城,将成为接收中心城区功能外溢的主要载体,为配合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实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增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严峻挑战,推进增城市低碳发展,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广州增城市发展改革和物价局组织编制了《增城市低碳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作为指导全市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意义
1、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增城的生产制造业处于产业链底端,资源依赖型和高耗能的产业比重较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推进低碳发展,有利于促进增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速推进新经济、新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来的发展制高点。并促进城市发展模式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
高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低碳发展是增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增城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求。
2、推动公园战略,打造“生态增城”的城市品牌
增城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覆盖率较高,是广州东北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增城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是最重要的城市发展资源和资本。推动低碳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意识,深化公园化战略实施,努力将增城建设成为珠三角的生态大花园和优质生态生活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树立良好的低碳、生态、环保城市形象,有助于打造“生态增城”的城市品牌,在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中突围而出,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城市发展软实力。
3、发挥后发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增城目前主要以传统生产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和现代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未来以低碳经济为基础、低碳经营为核心,构建高效、低耗的 “精明增长”发展模式,以低碳经营、创新发展为手段,融合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知识经济,提升本地区人才集聚能力、财富创造动力、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城市开发经营层次,形成资源低消耗经济高增长的发展目标,实现增城经济、社会全面的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低碳导向社会为目标,围绕低碳发展这条主线,以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空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生态环境、降低碳排放强度为核心,以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基础,以技术、制度创新为动力,从生产、生活和制度建设三个层面推进增城低碳发展建设,努力形成节约资源的低碳产业结构、城市增长方式和日常消费模式,走出具有增城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
(二)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以“建设低碳城区、实现绿色发展”为总体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低碳化、城市建设绿色化、低碳生活全民化、高效发展制度化。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50%1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能下降至0.52吨标煤/万元,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5%,低碳城市发展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国低碳发展的典范城区。
2、阶段目标
近期发展目标(2012年—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1、 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考虑增城争取国家级低碳示范区,减排要求应高于国家目标。
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3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能下降至0.62吨标煤/万元,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建立,低碳发展模式初步建立,争取成为国家级低碳示范城区,为增城低碳转型奠定基础。
远期发展目标(2016年—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5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能下降至0.52吨标煤/万元,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5%,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低碳发展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特征,成为国内低碳发展的典范城区。
三、低碳城市发展 优势与问题
(一) 发展优势
1、产业结构调整顺利,现代服务也发展迅速
随着增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总值由2006年的105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149亿元,年均增长率14%。其中,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以现代商贸、物流、连锁经营等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得到推广应用,旅游、文化、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到2010年现代服务业总值14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1.33%,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以及就业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2、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夯实
目前,增城开发区及周边集聚了以广汽本田、日本电装等300多
家汽车零配件企业,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为主的广汽本田新能源汽车、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项目,已经开展项目相关前期工作。2011年,“广东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园”正式落户增城,广州通用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太阳能光伏项目已经正式签约。未来,增城将凭借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成为广州乃至广东省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3、节能降耗成果显著,能源效率持续提升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产能淘汰、实施工业生产节能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耗能为0.7243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21.57%。积极淘汰落后产能,限制落后技术,截止2011年底关停167家水泥厂、54家线路板厂、18家电镀厂、97家洗漂印染厂、97家粘土砖瓦陶瓷企业和200多家采石采矿场。积极组织18家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实现节能量8656.1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广州市下达的节能指标(7415.2吨标准煤)。
4、生态优势明显,碳汇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以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为目标,开展全面植树绿化活动,增江画廊、荔新公路、增派公路、新新公路、荔三公路、广惠高速公路(增城段)、广深铁路(增城段)等主要河流和主干道建设景观林带,率先在广东建成了257.91公里绿道,城乡绿化水平不断提高,森林资源总量逐年增加。截止2011年底,全市林地面积达118.4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56.02万亩,占林地面积49.68%,林地面积占广州市林地总面积的27%。森林覆盖率为53.5%,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