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轰动全国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11:01 体裁作文
篇一: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
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
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一)
泱泱华夏,浩浩九州。你可还记得70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战争?你可还能回想起70年前那段烽烟血泪史?你可还能记起南京城下那场举世震惊的大屠杀?你可否忆得9月3日这个日期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
古城挽不得烽烟的肆虐;历史遮不住曾经的沧桑。
我游历台儿古城,目光一瞥,一扫。极目可见处,尽是郁郁苍苍,繁茂旺盛;用脚步去丈量,一触足,一落脚,都是青砖红瓦,仿佛斜映着昨日的帝都辉煌。
但你仔细读读,那伫立在老巷口边的,除了辉煌,还有些什么。还有废墟,还有往日的衰败和无助。当那些野蛮的会移动的装甲动物越过那尸横遍野、哀鸿漫天的街道时;当那些昔日平平静静的生活的波纹霎时间被搅得天翻地覆时;当烽火照亮了一片瓦砾和废墟时;当早已不再宁静的睡狮被摇得歪歪倒倒,像个颓唐的老人时;当屠杀的讯号像伸展的绳子一样在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头顶上游荡,伸展时;你想说些什么?
当殷红的血泊像潮水一样弥漫着曾经的文明,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芳华绝代,曾经的汉唐气象;当蜿蜒的长城爆裂开来,像是在接受着恐怖的屠戮;当万千个中国人民在挣扎,在眺望,在仇恨;当那古井的水溢得不再平静,不再安谧,而像个疯狂的狮子,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怒吼;当松花江上响起绝望的长笛。你会想到什么?
现在呢?历史的长河遗失了曾经的沧桑,曾饱受疮痍的土地泛起了新的浪花;红彤彤的中国探着头,呼喊着小康,呼唤着繁荣;远古的巨龙抬起了头,巨龙的人民们活蹦乱跳,你又会作何感想?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
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二)
因为有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中国才得到解放,从抗日战争到今年已经有了七十周年的大型数字。
据华夏时报报道:截至3月31日上午,全球华人签名活动的参与人数已达2200万之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全球华人如此齐心呼应,当能载入史册。并且针对日本的行为已经有所扩散,随着日本一些大型企业赞助右翼教科书新闻的爆发,对日民间情绪更加高涨。
在日方无视历史真相,颠倒黑白,推卸责任的诸多举动下,所有这次民间对日情绪的发生都无可指责。因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对七十年前中日战争的正义与邪恶都会有一个公正的判断,更改教科书的内容并不能抹掉历史的真相。对日批评、谴责甚至反对是必须的,我们必须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是愤怒情绪的表达必须有理性思维作为导航,“逢日即反”的心态必须要时刻警惕。理性面对现实,不仅仅是一个有涵养的人的基本品质,在中国日益崛起的今天也是大国国民的必备素质。所有情绪的表达和表达方式最终应该有利于国家的根本利益。毕竟,这是我们表达情感的初衷。正如我国外交部所言:“中日经贸合作和经贸往来在过去数十年间有了很快的发展,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希望经贸问题不要被政治化。”
纪念抗战七十周年,还要纪念伟大人物。
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三)
历史,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国难当头,全民
奋起。在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中,中华民族觉醒了。从那时起开始的抗日战争,鲜明地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和民族奉献精神。正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誓死抗争,直至夺取抗战的辉煌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纪念九一八事变,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把抗日战争给予我们的丰富经验和重要启示,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实际行动。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坚定不移地巩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九一八事变是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策划和制造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四)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日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日子。到现在已经70年了,也就是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了,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7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力抗日战争,终于的在一九四五年打败坏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中国人民付出牺牲三千五百万人的代价,仅在长达三个月的松沪之战,中国方面共投入七十多万兵力,死伤二十多万人。
为什么?为什么外国侵略者任意侵袭?中国人民为什么会被别人宰割?我们可爱的祖国母亲为什么被人咬下一块又一块的肌肉,变得血淋淋的?后来我才知道,政治腐败,国家落后。“落后是要挨打的!”当时,日本工业生产量为六十亿美元,而中国工业生产量为十六亿美元。日本生产钢铁五百八十吨,而中国生产钢铁不到四万吨。这样悬殊才给别人欺负,这是血的教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牢牢地记在心里。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城内进行了杀光、抢光、烧光“三光”政策,对成千上万个手无寸铁的老百性进行残忍地大屠杀。在日本侵略者屠杀下,南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那滔滔的江水也被血染得红通通,中国人民被日本鬼子集体枪杀和活埋的多达十九万人,被红十字会等收埋的就有十万多人,至于被江水冲走不计其数。这些悲惨的事实,中国人民怎能忘记呢?
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日战争,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者。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国家主席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宣布解放,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告别了战争时期。
随着祖国不断发展,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了,一直发展到了今天,有许多家庭过上了小康水平。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了,这是怎么得来的呢?这是用许许多多人的生命换来的,要不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的胜利,我们会有现在的日子过?如果我当时生活在那抗日战争年代,我也会马上参加共产党,拿着枪去抗日前线打日本鬼子,像王二小、张戛、雨来??那样当个小英雄。
现在我们的祖国虽然已经很强大,如果我们现在再不好好学习的话,我们的祖国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别人欺负的!这是血的教训啊!今天有辛勤的汗水,明天就会有丰硕的果实。为了明天,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建设祖国的本领,我们的祖国母亲永远美丽、富强。为此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二:2007-2014年全国卷【散文汇编】
【07全国卷】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7题。总想为你唱支歌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虞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输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日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日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躜躜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14.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用意:突出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和人的顽强意志。
15.(1)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得坚强。
(2)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练意志。
16.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
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
17.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与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
【08年全国】五、(22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
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
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
答: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五、(22分)
14、(4分)
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 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 ③王维《渭城曲》中对古阳关的咏叹 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15、(6分)
(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诗情。
16、(6分)
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17、(6分)
第一问:
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第二问:
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09年全国】五、(2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油田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经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公路。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60℃~70℃。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
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着,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篇三:小学生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作文
小学生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作文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日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日子。到现在已经70年了,也就是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了,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7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力抗日战争,终于的在一九四五年打败坏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中国人民付出牺牲三千五百万人的代价,仅在长达三个月的松沪之战,中国方面共投入七十多万兵力,死伤二十多万人。
为什么?为什么外国侵略者任意侵袭?中国人民为什么会被别人宰割?我们可爱的祖国母亲为什么被人咬下一块又一块的肌肉,变得血淋淋的?后来我才知道,政治腐败,国家落后。“落后是要挨打的!”当时,日本工业生产量为六十亿美元,而中国工业生产量为十六亿美元。日本生产钢铁五百八十吨,而中国生产钢铁不到四万吨。这样悬殊才给别人欺负,这是血的教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牢牢地记在心里。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城内进行了杀光、抢光、烧光“三光”政策,对成千上万个手无寸铁的老百性进行残忍地大屠杀。在日本侵略者屠杀下,南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那滔滔的江水也被血染得红通通,
中国人民被日本鬼子集体枪杀和活埋的多达十九万人,被红十字会等收埋的就有十万多人,至于被江水冲走不计其数。这些悲惨的事实,中国人民怎能忘记呢?
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日战争,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者。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国家主席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宣布解放,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告别了战争时期。
随着祖国不断发展,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了,一直发展到了今天,有许多家庭过上了小康水平。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了,这是怎么得来的呢?这是用许许多多人的生命换来的,要不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的胜利,我们会有现在的日子过?如果我当时生活在那抗日战争年代,我也会马上参加共产党,拿着枪去抗日前线打日本鬼子,像王二小、张戛、雨来??那样当个小英雄。
现在我们的祖国虽然已经很强大,如果我们现在再不好好学习的话,我们的祖国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别人欺负的!这是血的教训啊!今天有辛勤的汗水,明天就会有丰硕的果实。为了明天,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建设祖国的本领,我们的祖国母亲永远美丽、富强。为此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四:解读70年前的《新闻记者》
解读70年前的《新闻记者》
段勃 陈娟
【本文提要】民国时期的《新闻记者》深受当时青年记者和学生的喜爱,对当时及以后的新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会的会刊,其刊登的文章除了当时的重要新闻和“青记”会务发展情况及一部分转载的新闻评论之外,大部分都是在研究新闻学术问题。同时,《新闻记者》还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新闻人才。
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出版的新闻学术期刊《新闻记者》是当今中国久负盛名的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很受读者欢迎,很多学者以及新闻专业的老师学生更是对该刊情有独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民国时期也出现过《新闻记者》,也很受当时青年记者和学生的喜爱,并且对当时及以后的新闻界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新闻记者》是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以下简称“青记”)总会的会刊。“青记”是中国记协的前身,它是民国时期一个重要社团,成立于1937年11月8日,是上海一些进步的青年记者为了能更好地宣传抗日、推进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自发成立的新闻记者团体组织。由于抗战形势的需要,“青记”成立后很快迁到了武汉,在武汉创办了《新闻记者》。1938年4月1日《新闻记者》在武汉创刊,由“青记”学术组主编,国民党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写刊名。
《新闻记者》原定每月一期,因为战争情况复杂多变,后来成了不定期刊物,其刊登的文章除当时的重要新闻和“青记”会务发展情况以及一部分转载的新闻评论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在研究新闻学术问题,范长江、邹韬奋、恽逸群等都曾为该刊撰稿。《新闻记者》原由范长江负责编辑,从第二期开始由朱楚辛负责,冯英子审稿,该刊在汉口共出版7期。到1938年10月,武汉即将失守,“青记”总会撤到长沙,在长沙大火前三日又赶出了第八期。长沙大火后“青记”迁往桂林,在桂林出版第九、十期合刊。以上10期为第一卷。第二卷的第一期、第二期出版日期、地点不详,到第三、四、五期合刊的时候已经是“民国二十八年十月一日”,此时“青记”总会已迁至重庆。当前见到的最后一期是第二卷第九期,出版日期是“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一日”,此后两个多月“青记”总会就被查封了。
从现在查阅的文献史料来看,《新闻记者》出版了两卷共19期。但是因为年代久远,现在能见到的只有6本8期:第一卷的第二、三、五期,第二卷的第三、四、五期合刊、第六期和第九期。第一卷的三期封面都是彩印,第二卷的封面都是黑白的,而且第一卷第二、三期的封面刊头以红色字体醒目地写着“拥护抗战建国的宣传组织和训练的先锋”,之后各期的封面便不见了这些字眼,且刊物出版时间间隔也越来越长,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当时政治形势之严峻。通过对现存8期《新闻记者》的分析,可将其刊登的文章分为:新闻报道、新闻业务、新闻宣传、新闻事业和新闻政策五类。
一、新闻报道
《新闻记者》所刊登的新闻报道,如《敌机二十一架葬身武汉》《上海报贩焚毁日寇宣传品》以及“欢迎世界学生代表团特辑”等,在当时的抗战形势下都发挥了鼓舞士气和号召战斗的作用。
《新闻记者》所刊登的另一类新闻报道就是“青记”的会务发展情况,这是它作为“青记”总会的会刊所必须承担的职责。其中长沙分会、成都分会、第五战区分会、重庆分会、上海分会、武汉分会等分会成立时,《新闻记者》都以较大的篇幅给予了较为隆重的宣传报道。
二、新闻业务研究
对新闻业务的研究在《新闻记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经营等几个方面。
1.新闻采写
《新闻记者》关于新闻采写方面的文章很多,并且许多观点放到现在依然适用。
在《怎样写空战报道》"一文中,作者依据自己采访空战的经历,针对当时的空战报道存在的热情有余而技巧不足、报道的力度不够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在尝试的基础上作者对怎样写好空战报道给出一些建议。他认为采访空战报道不能仅仅盯着战斗这一环节,还要对于空军作战的工具“飞行器”有“普遍广泛的常识”。同时,作者认为,由于空战的特殊性及其瞬息万变性,记者要“能够把握一个战斗的具体态势”,这就要求“他(记者)对于战略战术的基础知识要彻底地了解才行。”作者实际上就是要求记者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不仅要了解采访对象,还要了解跟采访对象相关的重要物件,同时对其所处环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情形也要有很好的把握,这样才能将报道做得深入、生动。同时,文章最后还提到对于空战相关的机密性要有很好的把握,否则就可能有泄漏机密的危险,这对于今天采写工业、农业和科技新闻的记者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另一篇文章《我随军采访报道的经验》#中提到呆在“长官司令部”等到的消息虽然可以把握战争的整体态势,但是比较迟,而且简略、不够生动,只有把三分之二的时间花在前线士兵当中,写出的战地报道才生动、有故事性。
署名丁一译的文章《论新闻采访与报道》$,提到了我们今天常用的“新闻鼻”这个概念。
除了关于新闻采写的文章以外,“青记”学术部还经常组织学术讨论,并将讨论大纲在《新闻记者》上公布:第二卷第三、四、五合期公布的讨论大纲是“怎样写特写稿”,第二卷第六期的讨论大纲是“关于写通讯,包括通讯稿的作用及其地位,通讯稿的分类与写作方法”。
2.新闻编辑
《新闻记者》中对于新闻编辑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当时报刊编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抗战爆发后,因形势的发展和人们了解战争信息的需要,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地方报纸,随之而产生的是这些地方性报纸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等问题。《新闻记者》针对这一现象发表了《地方日报期刊编辑要点商榷》,文章提到“我觉得,编辑地方性刊物最中心的原则自然就是?反映全国现实,发掘地方特点?这几个字”%。这个原则放到今天的地方党报、都市报以及其他地方性报刊中依然适用,对我们今天时常讨论的党报如何办出特色依然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还有针对当时的报刊编辑工作进行宏观把握和思考的文章,如《抗战建国现阶段中谈谈报纸的编辑方针》&等。
3.报刊经营
报刊经营问题是新闻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抗战时期对于这方面的探讨非常少。但是《新闻记者》对这个问题也有所涉及,体现了其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眼光。陈子玉写的《战时新闻纸的几个重要问题》谈到了新闻经营的一些方面,如对于当时地方报刊由于经营出现问题,出现了“大约广告地位占50%至60%,其余是新闻地位”"的现象。文章指出:“在报纸经营上说,我们不能非议这种办法,但在战时新闻纸的特性上说,却有改进的必要”(。最后文章说“在经营新闻纸的本身上说,应该保留各自的特性,更应该自动地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调整起来”)。
文章反映的现象和现在的某些报纸广告满天飞,尤其是在过节期间,报上广告大肆泛滥、新闻几乎无处容身的现象非常相似,文章给出的建议对当前报刊经营也有参考作用。
4.记者作风修养
抗战时期各种利益群体混杂,自然也会波及到新闻界,因此记者所受的诱惑也比较多,所以对记者作风修养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而“青记”又是一个致力于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组织,因此对记者的作风问题尤其强调。
《做一个报纸刊物作者的起码条件》一文,作者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论述了新闻记者的立场问题,认为记者总是要有并且表明一定的政治立场,而“只有代表人类大众的要求,促进历史文化发展的新闻记者才会有远大的前途。所以我们说代表人类大众的要求和利益,促进历史文化发展的立场是一个有为的新闻记者的起码条件之一”*。
范长江写的《建立新闻记者的正确作风》则谈到了抗战时期新闻记者的人格问题,文章说:“似乎很神秘的新闻记者职业,还是把最平凡的人格问题,做成了根本的第一信条,有
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谈到其他各种技术的问题……如果在人格上有了根本的缺陷,就不能算作是新闻记者。”+同时他引用陈博生先生的话来告诫新闻记者:“新闻记者责己要格外严,律己要格外密,丝毫不苟、丝毫不乱,才配做新闻记者。”,范长江的这篇文章虽然是写于70多年前,但是放在今天看,依然有其重大的意义。在前几年的南丹矿难中,记者若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就不会出现让新闻界蒙羞的“南丹事件”。由此看来,不仅仅战时新闻记者受到的诱惑多而需要健全人格,即便是在当今和平时期同样要求记者要有良好的作风修养来抵制金钱、利益等诱惑,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三、新闻宣传
《新闻记者》中关于宣传方针的文章主要有舒宗侨的《一年来战时宣传政策与工作的检讨》和署名寒的《略谈国际宣传方针》。
其中《一年来战时宣传工作的政策与工作检讨》一文,谈了国内宣传和国际宣传两个方面。文章认为,在国内宣传策略中,要积极发动民众,不但要首先保证民众的知情权,“随时把抗战的整个形势及每一场战争的意义普告民众……唯有他们深刻认识了这一点,才能积极来支持这个运动”-,还要求不要避讳自己的缺点和弱势,要“巧妙地加以揭发与纠正”。在谈到国际宣传时,文章指出在国际宣传中要采用积极的宣传策略,还要“把握住宣传机会”。同时“宣传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信用”等等。文章还同时谈到了宣传工具如何应用的问题。
在《略谈国际宣传方针》中,作者除了提出要采用积极的宣传方针,还十分强调要有“具体的事实”.。这和我们现在的宣传方针也是十分相符的。
四、新闻事业
《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业的介绍尤其多,是各类文章中最多的一类,其中涉及国外新闻事业和国内新闻事业的介绍。
《新闻记者》对国外新闻事业的介绍主要集中在苏联、欧洲和日本,如《日本报人的悲哀》《严密统治下的日本新闻事业》《苏联的新闻事业》等,还有一些是介绍国外办报纸的经验,如《苏联的报纸及其工作人员》和《编辑部的组织工作(真理报的经验)》等;还有的文章是将我国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如《从欧美的新闻事业说到中国的新闻事业》《中美日报简史》等。这些文章为当时国内新闻界和民众了解国外报业的发展状况,汲取先进经验,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新闻记者》介绍我国新闻事业的文章非常之多,计有:《港澳的新闻事业》《华北的新闻事业》《堤岸的新闻事业》《西康的新闻事业》《西南的新闻事业》《广西的新闻事业》《皖豫鄂边的新闻事业》等,还有一些文章介绍更小范围的情况,如《北战场的新闻动态》《华北的几种汉奸报纸》《失陷后平津的新闻界》《孤军奋斗的十二个月上海新闻界的战绩》等,
另外一些文章则开始思考中国新闻事业的未来,如《中国新闻事业今后的展望》。这些文章组合起来就是当时中国新闻事业的总体面貌,也是中国抗战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对当时的人们了解全国各地的新闻事业状况以及如今的学者研究当时中国新闻事业的状况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五、新闻政策
《新闻记者》对于新闻政策的讨论也很多。第一卷第三期《怎样实施战时新闻政策》《书报查禁问题》和《论书报查禁问题》三篇文章,对当时国民党的书报查禁政策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批判,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战地报纸的政策问题等进行讨论,呼吁对生存艰难的战地报纸予以保护。
总之,“青记”的会刊对当时的新闻业务研究非常全面,涉及到几乎所有新闻业务的方方面面。鉴于此,它不但是“青记”会员自我学习的教材,也是“青记”在桂林举办“暑期新闻讲座”所用的教材,同时是《太岳日报》所办的“太岳新闻训练班”的培训教材。《新闻记者》刊登的部分文章经整理后,被收录进《战时新闻工作入门》一书,于1939年由生活书店出版。
正当《新闻记者》发展势头迅猛之时,1941年2月,随着“青记”总会被国民党非法查封,总会的会刊《新闻记者》也随之消失。
在《新闻记者》存在的不足三年的时间里,很多人经由《新闻记者》走上记者的工作岗位——“青记”会员一度达到2000多人,当时活跃在前线的记者大多是“青记”的会员。很多在《新闻记者》工作过的人后来为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范长江、孟秋江、徐迈进、恽逸群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闻记者》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新闻人才。■
(作者分别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丁不夫:《怎样写空战报道》,《新闻记者》第一卷第五期,1938年
刘尊棋:《我随军采访报道的经验》,《新闻记者》第一卷第五期,1938年
丁一译:《论新闻采访与报道》,《新闻记者》第二卷第九期,1940年
柳湜:《地方日报期刊编辑要点商榷》,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编,《新闻记者》第一卷第二期,1938年
篇五:70年前日本输掉战争 70年后不应再输掉良知
王毅:70年前日本输掉战争 70年后不应再输掉
良知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15-03-08 作者: 辛闻 责任编辑: 唐佳蕾 +|-
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问 中国网 董宁/摄
中国网3月8日讯 今日(8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 以下是记者会文字实录: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记者会主持人何绍仁]: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第七场记者会。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外交部部长王毅先生来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有请王外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 王毅]: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王毅]:今天是三八妇女节,首先我要向女记者们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外交的女同胞们致以诚挚的祝福。
提马航:搜寻仍将继续
[王毅]:记得去年也是今天,马航370航班失联。一年过去了,飞机还没有找到,但搜寻仍将继续。对于马航370航班的乘客家属,今天是艰难的一天,我们的心和大家在一起。马航已经启动了理赔的工作,我们愿意为每一位家属提供一切需要的服务,帮助大家维护好正当和合法的权益。现在我愿回答大家的问题。
[人民日报记者]:王外长您好,很高兴我第一个提问。您曾经说过2014年是中国外交全面推进的丰收之年,请问这个丰收之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另外,2015年的中国外交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点和关键词?谢谢。
[王毅]:2014年的中国外交确实是丰收之年,同时也是开拓之年、创新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成功举办上海亚信峰会和北京APEC两大主场外交,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在国际和地区事务当中发挥了中国作用。
我们大力拓展对外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着眼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对外交
往新路。到去年年底,我们已经同70多个国家和诸多的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形成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越来越多。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