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中印章有红筋萝卜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37:58 字数作文
篇一:做萝卜印章
做萝卜印章
今天我和爸爸去菜场买了二个胡萝卜,准备做印章,到了家,我就拿起准备好的美工刀,把萝卜的根切掉,开始雕刻我想好的小花。
刚开始做的时候,我拿美工刀的手微微抖起来,刻下去的线条也变得弯弯扭扭的,时间一长,我的手稳了起来,小刀在我的手心变得听话了,我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刻好了一朵小花。我把它蘸上墨汁,印在纸上,虽然是一朵难看的小花,但它是我第一次刻章的劳动成果。
爸爸说:“在萝卜上刻一朵小花很难,在石头上刻字那就更难了。”我觉得刻印章真不简单啊!那些刻印章的人一定化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才学会这门手艺。
篇二:刻制印章所用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类
刻制印章所用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类、矿物类、陶瓷类、骨质类、竹木类、化学类几种类别。
金属类材料包括金、纯银、铜、铁等。过去皇家使用的所谓金、银印章,其实也不是纯金、纯银的,因为纯金银质软,只有掺铜以后才能成为印材。也有铜胎鎏金的。古代铜印呈黑色的,是铜与铅银合金。呈黄色的,是铜与金合金。但一般铜印,大部分是红铜与锡或铅的合金,色呈青灰色,质地坚硬,具有持久的光泽,且有着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因此大批出土和传世的古代铜印章,虽然经过数千年的风化水蚀,其中不少仍然能够保持明亮的光泽。
铁最容易氧化生锈,因此铁印比较少。除了烙马印是用铁制的以外,明代御史大夫也用铁印,表示“铁面无私”的意思。
金属材料制成的印章,大都是用铸印法,也有用凿印法的,主要是军用印章。
矿物类材料有玉石、玛瑙、翡翠、水晶、蜜蜡、珊瑚、叶蜡石等。古人多用玉印,以取“君子佩玉”、“君子美如玉”的意思。秦汉时期的玉印,只有帝王才能享用。以后历代帝王也多用玉印。
在上述这些矿物类制印材料中,除叶蜡石以外,质地都太坚硬,虽然材料珍贵,但镌刻困难。用这类材料制作印章,都用碾印(也叫磋印)的方法,与琢刻玉器的方法近似。在磋制的过程中,由于碾砣不能转动自如,磋出来的字,缺少笔意,因此文字的韵味很难表现出来。
陶瓷类印材包括陶、瓷、瓦、泥。唐宋时期的私印有陶瓷的。瓷印质地类似玉而较松粗,印文却有一种浑厚古朴的感觉,所以说陶瓷类印材质地虽松,但印文效果别有情趣,颇可玩味。
骨质类印材包括象牙、兽骨、犀角、牛角等。唐宋时期的官印有用象牙制作的,经元明清至今,仍有喜欢用象牙章的,象牙质轻,便于携带。
骨质类作印材也不易入刀,篆刻家多不使用它。
竹木类印材有黄杨木、竹节、竹根、果核、瓜蒂等。这类印材虽质软易刻,但字迹无神,不过偶尔用之,刻些闲章收藏玩味。
化学类材料有假象牙、有机玻璃、橡皮等。这类材料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橡皮章主要用于单位公章,假象牙和有机玻璃多是私人日常用章,称不上艺术品。
用石料制印,是元代著名画家王冕(公元1287—1359年)开始采用的,当时他所用的是青田花乳石,由于石料的质地软硬适度,易于刀刻,最能表现文字及刀法的神韵,从此便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了。传世的大量名家篆刻作品,大部分都是用石料刻制的。
中国产的石料,可用来刻章的很多,但明、清以来至今,人们所用的章料,主要是寿山石、青田石和昌化石。近年来开采的巴林石,也是一种适合制印的好材料。这些石料同属叶
蜡石,是按产地命名的。其中,寿山石中的“田黄”、“田白”,昌化石中的“鸡血”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印章石料。
(1)寿山石
寿山石,或称壶石、塔石,出产在距离福州市北面40公里的寿山乡。这里是一个山峦叠嶂、流水潺潺的优美山村。寿山石的开采始于唐宋,1965年,在福州北郊二凤山工地上发掘的南朝墓葬中,发现有出土的寿山石雕,它说明了早在1500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寿山石雕刻工艺品了。
寿山石是次生矿石,是镁硅酸盐蚀变形成的,由微细鲜片组成的致密状集合体。常见的石色有微黄、褐色、绿色。呈蜡状光泽,硬度为摩氏1—2度。质地纯净,用碳钢刀刊刻,既受力又不黏刀,是适应性较强的印材。
寿山石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类,共有100多个品种。其中以田坑所产的田黄、田白石料最为珍贵,其次为杜陵石。
田坑石田坑石(或称田石)零散埋藏于环绕寿山乡约数里长的溪流两旁水田底古砂层中。田坑出产的石料,历来有“石中之王”的称号。田石因产地不同,分为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其中中坂所产的石料最贵重。田石以色分,有黄、白、红、黑四种,黄色的最普遍。
黄田,俗称“田黄石”,举世闻名,号称“一两田黄一两金”,质量好的,或可易金数倍。田黄石主要产自中坂田,肌理隐现萝卜纹或红筋,石色有黄金黄、桂花黄、熟栗黄、枇杷黄等种类,以“黄金黄”最佳。其中特别透亮的,又叫“田黄冻”。还有一种,外面是白色,里面是纯黄色的,称为“银裹金”。
白田,俗称“田白石”,产自上、中坂,其颜色白中略带淡黄或蛋青色,它和田黄石一样,纹理细腻,质地晶莹温润,肌理也有萝卜纹。还有一种,外层黄色,内为白色的,称为“金裹银”。
黑田产自下坂。有黑皮、纯黑、灰黑三种。黑皮又称“乌鸦皮”、“蛤蟆皮”,外表挂黑色皮层,肌理仍为黄色。纯黑是通体黑中带赭。灰黑呈淡灰色,又称灰田。
红田色如橘皮,又称“橘皮红田”,这种石料并不多见。
田坑石既然珍贵,必是统治者掠夺的对象,也是商贾的牟利品。福州地方官吏,更是把这一特产作为巴结朝廷的贡品,清代皇室,就收藏有很多田石精品,其中有乾隆皇帝的三颗田黄石印,由三条田黄石链条连结在一起,雕工极为精美。
水坑石水坑石产于距离寿山乡约1.5公里的坑头,即寿山乡溪坑头支流之源。由于这里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在这里。
水坑石主要分为坑头石、水晶冻、鱼脑冻、冻油石、黄冻、鳝草冻、牛角冻、天蓝冻、桃花冻、玛瑙冻和环冻等类别。这其中,水晶冻石质透明莹澈如水晶;鱼脑冻肌理形状像煮
熟的鱼脑;冻油石微透明似结冻的油蜡;天蓝冻色蔚蓝若雨后晴空……水坑石每一块石头都是一首诗、一幅画,观之令人赏心悦目,耐人寻味。它的身价不亚于田坑石。
山坑石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乡方圆十几公里的岩石中,它的名目多达数十种。
高山石:高山石产自寿山主峰,高山诸洞。它的产量和种类最多,有红、黄、白、紫、黑、灰、赭等多种颜色,各色中浓淡深浅,变化万千。名称多以颜色定,如红高山、黄高山、白高山等。各色中又以征象命名,如“红高山”中,又有荔枝红、桃花红、肉红、美人红、瓜瓤红等多种。又如白如目鱼骨的,称为“目鱼骨白”。高山石常有各色交杂,或由浅渐深,或色层分明,这种石料习惯上称之为“巧色高山”。
都成坑:此坑又名杜陵坑、都灵、都丞,皆以音同。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开始大量开采。石色以黄、红、白三色最为常见。也有各色交杂的,称为“五彩都成”。石质较田黄石坚硬,质纯的,也有萝卜纹及红筋,仅次于田黄。有些都成坑石质含石英细沙较多,不易施刀。
芦荫:又名“芦音”。因产坑头东北面溪旁芦苇之荫而得名,石质温润如“都成坑”。好的芦荫石也有萝卜纹或红筋,石色以黄为主,也有红、蓝、灰、白等色。
迷翠寮:又名“美醉寮”。产在都成坑顶,石性也属都成坑。色黄的似田黄,也有红、白、灰等色,质多不纯。
虎岗石:又名“老虎艮”、“虎头岗”。产寿山内洋虎岗山。石质脆而微坚,有斑纹似虎皮。石色以黄为主,称为“老虎黄”。青灰色的,称为“老虎青。”
鹿目格:产自“都成坑”山坳砂土中。石质细润,外表有黄色或白色石皮,肌理为黄、红或暗赭色。黄色石似“田黄”,但无萝卜纹;红色带赭,形状如鸽眼的,称为“鸽眼砂”。
月尾石:又名“牛尾”。产自“都成坑”北面月尾溪旁山中。有紫、绿二色,称为“月尾紫”和“月尾绿”。有一种深紫如新鲜的猪肝色,称为“猪肝紫”,此为月尾石中佳品。
吊笕〔jian捡〕石:又名“豆耿”、“吊肯”。产自高山东北面的吊笕山。最常见的是黑色,也有灰、白、蓝等色,但多搀杂于黑色之中。其中苍蓝色质地好的,称为“吊笕冻”,肌理有黑色条痕。另有一种黄褐色有灰白或黑色虎皮斑纹,称为“虎皮冻”。
吊笕石中偶尔有出现红色环带状花纹的,更是别有情趣。
连江黄:产自高山东北接近连江县的金山顶。石色多为藤黄,故称“连江黄”。这种石质硬脆,有裂纹,肌理有隐条纹,似萝卜纹,因此有人将连江黄冒充“田黄”出售,这种石质拿到北方,会很快出现裂纹。
老岭石:又名“柳岭”。产自高山北面约4公里的老岭山中。石质坚脆,微透明,有亮度。石色主要是青翠、赭黄两种。称为“老岭青”、“老岭黄”。
“老岭石”产自虎嘴岩的,石面有如虎嘴的花纹,称为“虎嘴老岭”。
豆叶青:又名“豆叶绿”。也是“老岭石”的一种。因石色如豆叶而得名。肌理间有红色筋络。
圭贝石:又名“鸡背石”。与“豆叶青”属同一石性。石色绿如浙江青田所产的“风门青”。
芙蓉石:产自月洋乡西北面的芙蓉山。芙蓉石以白色最典型,其他也有黄、红等色。白色的称为“白芙蓉”或“白寿山”,有白玉白、猪油白、藕尖白。此外还有黄芙蓉、红芙蓉、芙蓉青。
芙蓉石有“将军洞”、“上洞”、“半山”几个矿洞,其中“将军洞”的质地最纯。
山坑石在寿山石中的产量最多,除上述介绍的矿洞以外,还有三界黄、寺坪石、牛蛋黄、鸡角岭、柳坪石、猴柴磹、金狮峰等数十个矿洞。
市上出售的章料,以寿山石量最大,但我国著名篆刻家,尤其是文人篆刻,他们所用的石料,并非都是精品,多是一般的白寿山、红寿山、黑寿山或花寿山,其中花寿山数量最大。
(2)青田石
青田石产自浙江省青田县南约10多公里的方山、山口一带。有图书山、白羊山、风门山、麻坑山等矿,统称“青田石”。
青田石结构、硬度与寿山石近似。但产石山岩多顽石,可用于雕刻的石料体积都不大。宋代始开采制作小型工艺雕刻器皿。元末画家王冕创以花乳石刻印,明代画家文彭受此启发选用青田产灯光冻石刻印,因便于操刀得以推广,成为石印材主要品种。青田石质地细润,微透明,富有光泽。石色有白、黄、红、绿、青、灰、酱、黑各色,以浅绿色产量最多。青田石中质量好的,其价值之高,也可易黄金数倍。据载,在清光绪年间,青田石雕就已经远销印度、南洋群岛和法国等地。青田石与寿山石齐名,是我国最著名的石雕材料。它的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种。
灯光冻:又名“灯明”。色黄绿,石质纯洁细润,灯光映照之下,通体透明,为青田石中上品。
鱼脑冻:色青白,半透明,肌理花纹似煮熟的鱼脑。但与寿山之鱼脑冻石质密度有别。
白果冻:又称:“白果青田”。色蜡白,不透明,石质细腻如羊脂。
酱油冻:又称“酱油青田”。色褐黄,或深黄带灰,又称“牛角冻”。
紫檀冻:色紫中微带黄,半透明者为佳。
风门青:因产自风门山而得名。色青绿,半透明。有石质细润的上品,也有肌理含钉的,
质粗不易刻。
艾叶青田:色墨绿中微带黄。
豆瓣青田:色浅绿中微带黄。
(3)昌化石
昌化石产于浙江省昌化县。有水坑和旱坑之别,水坑产的石料质地温润;旱坑石质干顽,且有砂钉,雕刻时难于受刀。昌化石属含辰砂的镁硅酸盐结构,石色有白、黑、黄、灰各色并泛有红色斑块或丝絮纹络。被称为“鸡血红”。昌化石以“鸡血红”闻名中外。品评昌化石以红斑色鲜、聚集面积大成块或连片、有一定厚度的为佳。红斑色鲜的称“活血”,全石通红的称“大红袍”,红斑巧做于印章顶端的称“鹤顶红”,红斑绺与黄黑底或黄白底互渗的号称“刘关张”,都是罕见的珍品。品评昌化石还注重石的质地,以青灰色的豆青地、淡灰色的藕粉地为佳。最优者为几近透明的玻璃地或质色如玉的白玉地(又称羊脂地)。常见的为称洋灰地的深灰色石,含有杂质,不易受刀。
(4)巴林石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巴林右旗的亚马图山(蒙语:黄羊山);是1973年以来,北方开采的一种新型的叶蜡石。巴林石多是半透明的各种“冻料”,经抛光之后,有玻璃光泽。石色丰富,质地细润,石质比寿山石和青田石软。巴林石中也有名贵的“鸡血石”,称为“巴林鸡血”。目前在我国南方寿山石等石料开采量日渐减少的情况下,南方一些雕刻厂家已来北方大量购买巴林石,全国也有数十个厂家使用巴林石。巴林石的石性适于雕刻,近年来开采量较大。
篇三:有关印章的知识介绍
有关印章的知识介绍
中国印章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一般研究者认为大致在春秋战国之交。这种说法过于保守,从目前存世的大量战国时期古印章来看,其制作、使用已经相当成熟。若以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一方饕餮纹铜玺为现今所能证实的经考古发掘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印章的话,那么,中国印章的历史应在商以前。
与印章自身的发展相比,印章与书画的联姻则相对要
晚得多,而这也影响到今日书画家用印的实践。纸张发明之前,人们以竹、木简为书写材料。印章施用的载体为封泥——盖有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时期。约在公元3世纪到4世纪,随着造纸技术的改善和推广,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封泥的使用习惯也就不再流行。印章的施用,也逐渐由钤于封泥转换为蘸朱红印泥钤于纸上。纸张的普遍应用,不仅改变了印章的使用方式,也为印章与书画艺术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就目前所知,唐代书画家尚未见有把自己的印章用在作品上以取信的做法。据《十国春秋》记载,前蜀茂州刺史许承杰“每修书题印,微有浸渍,辄命改换,书佐苦之”,这里“题印”即盖印、钤印,与“题款”意义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前蜀时期已有人在书信来往中开始钤印了。正是私印介入信函和公文,才使书画款印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融合发展——宋元
有宋一代重文轻武,在经济、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堪称整个封建时代的最高峰。由于宋徽宗、宋高宗等皇帝兼书画家的提倡,鉴藏印在文人士大夫中风靡一时,书画款印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北宋时期使用书画款印,目前可见最早的实物是欧阳修的《致端明侍读书》,这件尺牍上钤押“六一居士”印。欧阳修平时所用的“修”字印和“醉翁子孙其永保之”都是兼具收藏意义的印。《尚恩帖》中也有欧阳修的“六一居士”印。宋徽宗设立画院,其本人也是诗书画的践行者,在自己的画作和古书画的签名题记上都可见到其“御书”长方形印和葫芦形印等款印。南宋吴琚的自书二帖中有白文“云壑道人”印,《四清图》卷上有杨无咎的朱文“草玄之裔”、“逃禅”,白文“杨无咎印”等。通过书画家们的艺术实践和推动,在北宋后期,印章已经成为书画作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书画作品上署款钤印的格式,也已被当时文人们广泛接受。但真正在书画作品上大量使用款印,并且所用印章名目繁多的,当以米芾为先驱。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在政治上实行野蛮落后的等级制度,使得许多文人绝心仕途,转而寻找新的心理寄托。而社会上“政统易于上,而道统则仍存于下”,于道如此,于艺亦然。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有助于艺术传统的一脉相承,诗书画印的融合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首推赵孟頫、王冕。 赵孟頫在诗书画印多方面颇具才华,所使用的印章从篆写文字到章法布局皆出于自己的创作。其开创的圆朱文印章,以小篆入印,将优美清逸、线条婉转而富于弹性的“玉箸篆”用于篆刻之中,因而印面神韵俱全,具有一种流动鲜活的文人印气息,与其书画作品相得益彰。赵孟頫对书画用印的推广应用,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与米芾一
样,关于赵孟頫能否自己刻印之事,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材料能够证实。
中国使用石质印章的历史久远,早在印章的创制时期就有,从已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历代都有。仅长沙一地,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就发掘出土西汉时期滑石印44枚,还有少量的战国时期的石质官私印。但是这些滑石印的用途都是陪葬所用。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汉新莽时期的石质两面印“洽平马丞印”和“巩县徒丞印”是作为铸印母范用的,这是石印的另一用途。但宋元之后文人参与刻治石质印章的性质就不同了。今天,我们可以从宋元有关文献和文人篆刻家的史料中得到证实,宋代文人亲自篆刻石质印章已是很普遍的事了。然而,以石入印、自篆自刻,有确切记载并可见到印痕施之于画面流传至今的,元代的画家王冕是第一个。自宋元开始,石章在文人中成为普遍乐于采用的篆刻材料,使文人们不再处在篆刻的门槛之外,而是登堂入室,使文人篆刻集书篆、设计、奏刀镌刻
篇四:图章石
图章石
寿山石
寿山石主要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寿山,日溪,宦溪乡镇的山村之间,其矿床分布于北起墩洋、南至月洋、西至汶洋、冬至连江隔岸,近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一、寿山石的矿物组成
1.矿物组成
寿山石的主要矿物为地开石、叶腊石、高岭石、伊利石、珍珠陶土,次要矿物有石英、黄铁矿、硬水铝石、红柱石、绿帘石、绢云母等。
寿山石的质地与其矿物成分有密切的关系:
当寿山石完全由地开石组成时,为无色或白色,质地细腻,硬度适中。
当寿山石完全由叶腊石组成时,为白色、淡青色或浅米色、质地温润、蜡质感很强。 当寿山石完全由伊利石组成时,石性不稳定,易碎裂,工艺价值变低。
当寿山石中有微晶石英时,硬度增高,光泽增强;若含有变余石英斑晶、黄铁矿或红柱石颗粒时,硬度远高于粘土矿物的硬度,不利于雕琢,工艺上称之为“砂钉”,“砂钉”含量越多,工艺价值越低。
二、寿山石的宝石学性质
颜色:颜色丰富,可为白、红、黄、绿、褐、灰、紫和无色等,其颜色主要取决于矿物组成和色素离子(如铁离子等),一些次生成因的寿山石还受有机质影响,如乌鸦皮田黄的表皮就是受有机质浸染而成灰黑色。
光泽:由于寿山石硬度小,折射率低,原料为土状光泽,抛光面为蜡状光泽;若含有一定量的微晶石英时,其抛光呈玻璃光泽。
透明度:多呈不透明到微透明。
折射率:地开石类寿山石点测1.56
发光性:寿山石在长波紫外光照射下,发弱的乳白色荧光或无荧光。
密度:寿山石密度2.57-2.84g/cm3,其中以高岭石族矿物(地开石、高岭石和珍珠陶石)为主的寿山石密度为2.57-2.67;以伊利石类为主的寿山石密度为2.7-2.8之间,以叶腊石为主的寿山石密度为2.8-2.84。
硬度:寿山石莫氏硬度为2-3
韧度:寿山石具有致密的结构,其韧度较高。
断口:寿山石多呈贝壳状断口,断面较为光滑。
放大观察:寿山石主要呈隐晶质结构、细粒结构、纤维鳞片变晶结构等。田黄和某些水坑,山坑石可具有特殊的“萝卜纹”状构造。
三、寿山石的分类
A.历史分类:三坑分类法
1.田坑石,又称“田黄石”,产于寿山村总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的寿山溪底及溪旁水田至岩面约10余米厚的冲击泥沙层中。
2.水坑石,产于寿山溪上游的溪旁,因矿脉所处的位置水源丰富,或浸入溪涧中,或呈独立块状散落在坑头溪涧及周边沙土层中。
3.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等方圆一百多平方千米的各矿区,除田坑石,水坑石,之外所产出的寿山石。
B.宝石学分类法:根据其主要矿物成分分类的方法
1.高山系,主要组成为高岭石族矿物,密度<2.7g/m3.其中以地开石为主的品种主要包括各类
高山石、都城坑石、二号坑石、房栊石等,其物理性质较稳定,一般透明度较高,光泽较强,颜色丰富,白黄色、红色、黑色、灰色、均有;而以高岭石为主的品种主要有旗降石、善伯洞石,含有的“花生糕”是其主要特征。
2.月洋系,以叶腊石为主,密度>2.8g/m3,包括各类芙蓉石、月尾石、峨眉石、山秀园石、颜色为白色、红色、黄色、浅绿色、黑色、紫红色等,硬度较低,透明度一般较差,蜡质感较强。
3.连江黄系,以伊利石为主,密度2.7g/m3~2.8g/m3,主要包括连江黄石、山仔濑石、颜色为白色、黄色、浅红色、透明度较差,硬度较大,易裂、多裂纹是连江黄系寿山石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寿山石与相似玉石的鉴别
1.与青田石的区别:青田石以原生矿为主,无石皮;青田石中的冻石与寿山石中的高山石很类似,唯不含萝卜纹。
2.与鸡血石的区别:鸡血石为基本原生矿,无石皮,一般也无萝卜纹,红格等。
3.与滑石的区别:滑石的结晶颗粒较粗,为细粒至粗粒结构,光泽多呈油脂光泽至珍珠光泽;滑石的硬度较低,仅为1.5~2.5,滑石较松脆,滑感较寿山石强。
4.与仿田黄的区别
五、寿山石优化处理
A.烟处理
1.“煨乌”黑田石
处理过程:在胚石表面涂油或不涂-置于燃烧稻糠壳的炉火中加热,将其熏成黑色-退火后,再将该石放在阴暗潮湿的泥土地上越1~2小时-进行“修光”处理
鉴定特征:
2.“熏烟”寿山石
处理过程:将寿山石成品放在燃烧着的稻糠壳或竹芯线香之上,让稻糠壳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均匀地熏染石头表面,并用毛刷轻摸其表面使烟油分布均匀。
鉴定特征:
B.染色处理
1.“煅红”寿山石
处理过程:将黄、橙、红色或白色及其他浅色寿山石石雕的细坯浸泡于硝酸亚铁溶液中-干燥后,置于电热箱中,恒温300度左右约12~30小时,使二价铁变为三价铁-退火后还要进行“回湿”和“修光”处理。
鉴定特征:
2.“罩染”寿山石
处理过程:将寿山石成品置于高锰酸钾溶液中染色处理,以仿造田黄石。
鉴定特征:“罩染”仿古寿山石的颜色较深且均匀,不自然,主要呈古铜色、枣红、墨绿、暗红和紫檀色;而真古寿山石的颜色深浅均有,各色俱全,颜色分布并不十分均匀,并可含色点、色斑、色块或色团,且自然柔和。“罩染”寿山石的裂隙和棱角处颜色深。
A.做皮处理
1.蒸煮法染色做皮
处理过程:将色黄质佳的高山石、都成坑石和连江黄等山坑石,打磨成卵圆形,然后置于杏子水等颜料中蒸煮,取出冷却后,外表再涂一层黄色石皮,主要仿制“田黄”原石。
处理过程:将黄色寿山石如连江黄、黄高山石、黄都成坑石等山坑石,打磨成卵圆形,将黄色石粉与环氧树脂混合调匀,涂染于表面,待干燥后再进行工艺处理,制成假石皮,冒充“田黄”
鉴定特征:
A.拼合寿山石
处理过程:品和处理有拼接和镶嵌两种方法。“拼接”是指将具有相同质地的若干小块寿山石特别是田黄碎片粘合连接成大块,在接合部位进行工艺处理,以掩饰拼接痕迹;“镶嵌”是指将寿山石,特别是田黄中质粗或杂质剔除,再用质优的寿山石或田黄镶嵌粘补,来冒充好的寿山石或田黄。
鉴定特征:
结合部分特征:对于寿山石摆件、雕件或大块毛石,若其转折处有低洼或凹陷存在,则可能是拼合件;用热针接触低洼或凹陷部位,出现黏胶熔融或冒白烟说明是拼合石。
红格纹特征:在强光照射下,若一部分肌里的红格纹发育,连绵不断,而另一部分肌里没有红格纹,或两种红格纹特征相差很大,则说明是拼合的。
萝卜纹特征:在强光照射下,真寿山石肌里的萝卜纹粗细一致,分布较均匀,错落有致,连续不断;而拼合石的萝卜纹粗细相差很悬殊,分布不均匀,且萝卜纹有断开现象。
六、寿山石的质量评价
寿山石矿床所产的矿石由于色彩鲜艳,质软细腻,通常被作为一种良好的雕刻石。评价寿山石的宝石学价值,主要大致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质地:质优的寿山石具备六个要素,即细、结、润、腻、温、凝。
颜色:寿山石通常分为单色和杂色两大类。而以单色为佳。就田坑石而言,红田黄、白田黄的产量远小于普遍的黄田黄,而黑田黄石多粗劣,因此满足颜色鲜艳、纯正的红田黄、白田黄、黑田黄最为珍奇。
净度:净度是指寿山石所含瑕疵的程度。瑕疵有裂隙和杂质两类。所含瑕疵越少,其净度越高,质量也越好。
块度:寿山石的块度越大越好,一般要求能雕刻一方印章即可。
雕工:作为一种雕刻类的宝玉石,雕工给予寿山石极大的艺术价值。
青田石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境内而得名,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印章和玉雕材料之一,至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青田石质地温润,色彩斑斓,花纹奇特,硬度适中,是中国篆刻艺术应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印材之一。
*青田石与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石”。
狭义的青田石:指产在青田县南郊约十几千米的方山、山口一带、主要是矿点有山口、方山、塘古、山炮、白岩、岭头、季山、周村、封门山、下堡等地,所产图章统称“青田石”。 广义的青田石:指分布于浙江全省,与青田石雕所用叶腊石材料类似的其他玉石材料。
一、青田石的组成
矿物组成: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腊石、地开石、高岭石以及伊利石和绢云母等,次要矿物有石英、高岭石、蒙脱石、红柱石、矽线石、刚玉等。
化学成分:青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及SiO2,含有少量K、Mn、Ti、Fe2+、Fe3+等元素,为多种矿物集合体,微量元素影响青田石的颜色,如含氧化铁、黄铁矿呈黄、棕黄色;含赤铁矿呈红、红褐色;含钛元素呈淡红色;含锰元素呈紫色。
二、青田石的结构构造
结构:具纤维鳞片变晶结构、团粒结构、放射球粒结构、不规则的放射纤维状结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地开石呈假六方板状或它形粒状,结晶颗粒细小,结构致密,为鳞片状集合体;红柱石、刚玉、蓝线石、磷灰石、石英等矿物颗粒分布于叶腊石或地开石基质中。 构造:青田石主要呈板状、条纹状、条带状、球状等构造。
三、青田石的宝石学性质
颜色:主要有清白、浅绿、浅黄、黄绿、淡黄、紫蓝、深蓝、灰蓝、粉红、灰白、灰、白等颜色。青田石的颜色与所含的微量元素有关,如氧化铁、黄铁矿呈黄、棕黄色。赤铁矿呈红、红褐色。钛元素呈淡红色,锰元素呈紫色,有机碳质呈褐色、深黑色,绿泥石混入呈绿色等。青田石的花纹是在矿床侵蚀过程中受外力的挤压、聚集、沉淀、侵入,而使各种色素相互浸
篇五:中国四大印章石
中国四大印章石福建寿山石 寿山石产自福建省福州市北郊 40 公里有一个名叫“寿山”的小山村, 寿山石矿脉分布在小村四周的群山溪野间,明朝以后,寿山石开始应用于 印章材料。寿山石的特点是,其质洁净如玉,柔而易攻,备受篆刻家们的 赏识。 寿山石矿床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村周围群峦、溪野之间, 西自 旗山,东至连江县隔界,北起墩洋,南达月洋,约有十几公里方圆。 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腊石矿床,根据地质研究,距今 1.4 亿万年的侏罗纪,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其后,在 火 山喷发的间隙或喷发结束之后, 伴有大量的酸性气、 热液活动, 交代分解 围 岩中的长石类矿物,将 K、Na、Ca、Mg 和 Fe 等杂质淋失,而残留下来的较 稳 定的 Al、Si 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或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 中溶脱 出来的 Al、 质溶胶体, Si 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矿。 矿 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腊石为主,其次为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少量黄铁矿。 寿山石,有“石帝”“石后”之称,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 凝”之六德,其石质、石色、石形,石纹丰富多彩,晶莹滋润,储藏品种 丰富,硬度为摩尔 2.5 - 2.7 之间,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贵石而贱玉” 之说。福州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已将它打磨成石珠、石镞了。 目前已出土发现寿山石雕刻品距今已 1500 年了。南宋时,寿山石矿已规 模开采。经元、明、清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寿山石雕产业。 寿山石雕刻艺 术品精巧绝伦、巧夺天工。明、清时期,寿山石雕的印钮技法已达到极高 的境界,明、清后期,对寿山石印章情有独钟,康熙等皇帝用寿山制宝玺, 寿山石印章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寿山石特别是田黄石身价也随之倍增, 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有圆雕、 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 等。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寿山石雕刻艺术广纳 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它的社会影响 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之艺术魅 力,深受国内外鉴赏收藏家们好评,寿山石在中国玉石传统文化中占有突 出地位,其工艺品常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寿 山石雕刻工艺品,特别是寿山石印章更是受到世人们亲睐。寿山石工艺品 已经成为中国玉石雕刻品中“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 象征,“以石会友”、“以石
增缘”、“以石增情”成为寿山石文化艺术 的一大特色。 黄宝庆、林国清在《寿山石》中写道:“寿山石的品种繁多,由其质 地、颜色、形象和所产地点、矿洞等因素决定,并分为:田坑石 亦称田石,主要品种是田黄石、田黄冻石、多裹银田石等等。有人将 所有田坑石统称为田黄石。田坑石无根无脉,呈自然形态,无明显棱角, 沉积于一两米深的田地下层。多有外表,红格成筋,肌理有萝卜纹。质地 细柔,温润若脂,以黄色最为珍贵。田黄石按产地不同可分上坂、中坂、 下坂和碓下坂。 水坑石 有十几个品种,如水晶冻石、牛角冻石、鱼脑冻石等。产自寿山村东 南 2 公里的坑头点山,山麓溪流发源地有一矿脉,东西走向,长期受地下 水浸渍,矿石质地晶莹通透,色柔纯净,但一般块度较小。其以水晶冻石、 牛角冻石和掘性坑头石最为典型。 山坑石 指山地岩石中的寿山石原生矿,呈脉状产出。由于所处地势较高,没 有太多地下水浸灌,石质稍逊水坑石。山坑石分布范围广,产量也很大。 由于产地内外环境不同,品种有高山石、都成坑石、善伯洞石等,其中以 仅次于田黄的加良山石中的芙蓉石最为珍贵。 浙江青田石 据夏法起《青田石》介绍,青田石主要产于浙江山口、方山一带的封 门、旦洪、尧士等地。众多的品名又依外观颜色分为 10 大类,如青色的灯 光冻、鱼冻、封门青,黄色的黄金耀、秋葵,棕色的酱油冻等等。在 100 多个品类的青田石中,也有类似田黄的东西,只是叫了别的名称。当然也 有叫朱砂青田的“鸡血石”。 浙江昌化石 据钱高潮《昌化鸡血石》介绍,昌化鸡血石是按照物质成分、透明度、 光泽、硬度等因素划分成冻地、软地、刚地、硬地四大类。鸡血石的品质 首先按血色的多少、形态、鲜艳程度的不同加以区分,一般以血多、色鲜、 形美的为最佳,血质以深沉有厚重感,血有集结或斑布均匀更佳。血量少 于 10%为一般,30%以上为中、高档,大于 50%为珍品,70%以上者十分难得。 根据鸡血石的质地和血色又可分为:大红袍、玻璃冻、田黄冻、羊脂冻等 等。长期以来,人们对昌化石的认识只偏重了鸡血石,其实,昌化还盛产 名目繁多的无血石,仍可依据色彩、花纹、质地评价优劣。如常见的品种 有:玻璃冻、田黄石、红花冻、绿昌石、鱼脑冻、鱼子冻等。 内蒙古巴林石 据朱星白等《巴林石》所述,主要依据颜色、质地、纹理和结构,将 巴林石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和图案石五大类。 鸡血石 巴林鸡血石指含有红色辰砂的巴林石,质地多为透明、半透明;血色 有鲜红、朱红、暗红、橘红等
。血形呈片状、块状、条带状、星点状等。 各品种均以各种“红”命名,如夕阳红、彩霞红、牡丹红、金橘红。 福黄石 凡主体呈黄色且透明半透明者均属此类.还可按色调及纹理细分若干 品种,如鸡油黄、密蜡黄、流沙黄等。其中金橘黄可与田黄媲美。 冻石 凡透明半透明、无血又以黄色为地的巴林石均为冻石,是巴林石品种 最多的一类。按其主体特征因素命名,有水晶、芙蓉冻、羊脂冻等。 彩石 凡无血非黄非冻的巴林石均为此类,最明显的特征是质地不透明而色 彩丰富,因而品种命名也就丰富多彩,如红花石、黄花石、咖啡石、木纹 石等。 图案石 指巴林石中带有各种天然景物图案并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一类,可凭借 主题而命名。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