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东莞春节活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24:22 体裁作文
东莞春节活动体裁作文

篇一:东莞市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文化活动安排表

东莞市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文化活动安排

篇二:东莞市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文化活动安排表

篇三:东莞过年民俗

东莞过年民俗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龙门茶话之东莞王婆节目,我是主持人乐乐,两位嘉宾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十一老师和海容老师。我们知道,过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主要的,特别是以汉族为代表性的节日。如今新年将近,我们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龙马精神,幸福美满。这个农历新年的习俗,比方说除夕、放鞭炮烟花、吃饺子、给小孩贺岁钱,我们都耳熟能详了。比方说,除夕放鞭炮吧,传统上就是说,年是一个怪兽,专门在除夕晚上跑出来吃人。一次,“年”闯入某村,巧遇穿红衣,燃竹竿取暖者,“噼拍”爆炸有声,红光闪耀,“年”惊窜奔逃。于是人们认识“年”性,每逢“年”出时,家家户户闭门家居,贴红联,燃爆竹以驱“年”。“年”果不再来。人们庆幸过了“年关”,敲锣打鼓,互称“恭喜”。从此有了“过年”之说。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东莞这个地方过年的习俗,十一老师来讲,然后海容老师和我再拿咱们北方民俗比较比较,找点乐子。

郑:东莞人把 “过年”叫做“做年”。这与东莞人过其他节日时叫做“做时做节”是一样的,也许是因为每到过节的时候,总有很多风俗事项要做的缘故吧。那好,先说点普通一点的吧。比如说,广东这地方从年二八就要搞卫生大扫除,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清扫一遍。这个称谓“年二八,洗邋遢”。

徐(乐):

郑:跟着就是贴春联贴年画门神,代表着主人家对新一年美好的祈望。挥春一般都用金粉字写在大红帖子上面。广东习惯用七字联,比如说“炮竹一声辞旧岁,锣鼓喧天报平安”; “万事如意步步高,一帆风顺年年好”等,虽俗但喜庆;而横幅则是四字,点出家居的主题,比方说家门口一般贴上“五福临门”“出入平安”;贴在花园门口的,要贴合春天的主题,横额是“满园春色”;贴在厨房门上的,少不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的字眼;贴在后门的横额,通常是“后来居上”“后面临福”等。

徐(乐):

郑:下面说说吃的。东莞这里有几个过年必备的食品,第一个就是炒米饼。把新米放到铁锅里炒成金黄色,舂成米粉,拌上红蔗糖,掺入炒花生仁,放在木制的模型里,用小木槌敲实,印出各种吉祥的花纹,做成一个个米饼,用炭火烘干。这就是硬饼(炒米饼)。第二个是油角,在过年前十天半月时做的,用面粉拌上鸡蛋、猪油做成皮,用砂糖、花生仁做成数(也就是馅,可能出自“心中有数”),包好后用拇指捏出一列整齐的纹,再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色。第三个是碌堆,把粉团捏成一个杯状,再轻轻地把杯口收拢,往里头吹气,把它吹胀,在平铺的芝麻堆里转上几下,放到油锅里炸成一个圆球,这就是碌堆,印证“煎堆碌碌,黄金满屋”。

徐(乐):

郑:跟着说到年夜饭。晚饭菜肴丰盛,俗称吃“团年饭”。凡外出者,甚至远在香港、南洋的亲 人有意回乡度节的,必历尽艰辛,在这一天赶回来吃团年饭。团

年饭一年中最隆重的家宴。年夜饭的菜大概有鸡、鹅、肉等,还有一些带有意义的菜,如芹菜代表勤奋好学,鱿鱼表示年年有余,牡蛎代表好事连连,肘子寓意就手发财。晚饭的主食是咸汤丸,取团圆之意。晚饭后时间是家里小孩的“卖懒”时间,一人分一个红鸡蛋,大人小孩都有,但小孩拿到那个不能自己吃完,要分给其他人一些,以示将身上懒的习气去掉。小孩子总是会提着红灯笼出街去卖懒。一边走,一边说: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小孩子卖懒是有个典故的。传说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面,有一条大懒虫,它经常卷缩在蟠桃园里面,春天吸蟠桃蜜,秋天吃果实。有一个秋天,蟠桃大丰收,它又想去偷吃,王母娘娘知道以后,大发雷霆,把大懒虫打下了凡间。话说这条懒虫下到凡间,就钻进了小孩子的鼻子里面,变成鼻涕虫。在小孩子晚上睡着的时候,它就爬到被子上,变成一条大懒虫。所以小孩子早上经常赖床。所以在年三十的时候,小孩子就要出去卖懒,以求在新的一年里面勤勤奋奋,不断进取。

过咗年就大个仔 唔好再学懒啰

静静话你知 努力读书掂会迟

发奋图强怀大志 八十都未迟

徐(乐):

郑:广东人过年一个很显著的传统就是爱逛花市,特别是在农历年整点到来之前,花市都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迎春花市最早出现在广州,随后珠三角各个城镇也开始举办。春节前夕,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题街道上搭起彩楼,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广东人过年喜欢在家摆上几种特别的花卉,比方说桃花、水仙、金桔等,都有各自的含义。桃花代表好运气,特别是桃花运;水仙代表富贵;而金桔象征大吉大利。

徐(乐):

郑:除夕之夜,全家人需要用橘皮和柚子叶浸泡过的水洗澡,据说可以却邪、防病,舒筋活络。新年12点来到之际,也就是烟花爆竹燃放之时。燃放的爆竹烟花响彻新年的夜空,家家户户沉浸在喜气洋洋之中。烟花爆竹燃放后的纸屑要保留到过完十五,一是让喜庆的气氛得以保留,二是这些东西象征着财富,扫掉了你的新一年就没有财运了。

徐(乐):

郑:新年第一天最忙的就是主妇了,这天她们要做很多供奉和祭祀工作,主要就是所谓的迎神。当然,最高兴的就是小孩子们了,可以得到贺岁钱,广东这边叫做“利是”,小孩子们向大人讨要贺岁钱称为“逗利是”。在珠三角一带,利是发放主要有两个原则:长辈给晚辈;同辈中结婚的给没结婚的。非常有趣的是,只要你没结婚,哪怕你六十岁了,都可以从同辈的人那里逗利是,而换句话说,只要你结过婚了,哪怕你再年轻,辈分再小,也失去了向别人逗利是的权利。 徐(乐):

郑:年初二是开年,所谓开年,就是新的一年开始了,这天人们结束了在家中守年的做法,开始串门走亲戚了。回外家是年初二这天女儿女婿必须做的事情,抓上一只大扇鸡,揣上一大叠利是,带上儿女给外公外婆拜年去。有小孩的人家还需要在年初二这天到河里放生一条鲤鱼,鲤鱼还必须是奉过神的。这缘于佛教的放生积功德。这一天,醒狮队,麒麟队也开始走街串巷为人们卖艺,一般来说,在东莞这个地方,本土广府人多兴舞狮子,而客属地区多舞麒麟。狮舞、麒麟舞寄托着带来吉祥如意,驱除妖魔邪恶的愿望。在东坑镇,每逢农历年初二, 徐(乐):

郑:年初三又称辞神,过去通常假期为三天,过完三天,一切工作又要转入正常。所以,又“有三朝香一过又做完年了”之说。初三的傍晚,主妇们会虔诚地烧香祈祷一番后,把供桌上的茶、酒濑完(称濑钱),再反过来盖在供桌上,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再用。所以,这三天概括为初一迎神、初二开年、初三辞神。

徐(乐):

郑:终于讲到年十五元宵节了,古代又称为上元节,花灯节。除了传统的吃元宵和赏灯活动之外,在新年前添了男丁的家庭要举行点灯仪式,又称为开灯,一般在宗祠举办。男丁家人在进行敬酒和敬茶的时候,祈求祖先庇护其子孙,族人丁财两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篇四:东莞过年习俗

题目:东莞过年习俗

副标题:导师姓名:

学科:化学

内容提要:研究目标:研究东莞人过年的各种方式及其习惯

研究方法:随机取样,实地走访

研究结果:东莞过年各镇各村的人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方式,展示

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

关键词:过年,由来,习俗,东莞,传承

引言:研究主题:东莞过年习俗

准备过程: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交流讨论 前人研究:东莞过节主要活动有:

1、年末买年货;

2、买年花年桔,挂利是插年花;

3、做糕点炸油角,贴对联;

4、年三十凌晨去附近的庙宇(如,黄旗山)上头柱香;

5、年初几成家外出寺庙烧香拜佛兼郊游;

6、放爆竹烟花迎新年。

…………

研究假设:东莞过年年年创新,形式多变。

时间2月1日——2月5日 地点:东莞 技术:网络,电视,老师 研究成果: 东莞过年习俗

一炸油角

到过年时,油角就是广东人民间串门送礼、招待客人必备的过年食品.

制炸油角先将面粉加上鸡蛋、猪油(加猪油就可以做成象千层酥脆的皮,也有人不加猪油的,不加的皮就会很脆)制成角皮,把和好的面团碾成薄片,用圆型玻璃茶杯或用铁皮用成的角仔皮模具,做成一片片圆型角仔皮。馅料用米酒玻璃瓶碾碎炒熟的花生米,加入白炒糖、炒熟的芝麻,再加入椰丝,掺匀作为馅子。逐片放进馅子包成半月型角子,圆边捏紧并扭上花纹,最后放进油镬炸成金黄色。 油角的含义,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没有一些油器年宵在家,到了新春正月头,别的人家孩子新衣服口袋里都装满油角蛋散,而自家的却两袋空空,那就未免寒酸了。因此,不管富家还是穷人,到了岁晚,总要开油镬、炸煎堆。油角有大有小预示一家平安

二舞狮

春节期间,舞狮子是东莞春节的一大娱乐,民间传统活动之一。

舞狮,是以武术功法为基础,又以舞”为形式的独特民间艺术舞狮。由两人合作,首尾配合,舞动一头四不像“狮子”,前有“大头佛”逗引,配以象征狮吼和风雷之声的大鼓、厚锣、响钹,随着乐声起伏,把“狮子”从酣睡到奋起的神态举止、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每逢佳节喜

庆、迎春赛会、开张庆典,人们必敲锣打鼓,舞狮助兴。若遇“狮子”临门,视为“驱除邪恶、光耀门庭、大吉大利”之事,纷以彩礼答谢。

三食年糕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年年高升、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的口味百变、多种多样,成了新年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而新的一年大家欢聚一堂,自然不少了寓意步步高升的年糕助兴。

对于广东人来说,炊年糕是过年一件大事,因此在炊年糕期间,一家大小都不能讲错话或讲不吉利的话,而且炊糕还要“择吉日”。一般选在过年前吉日的凌晨,各家各户的主妇在装香拜神后便开始做糕。年糕蒸好后,要说上几句好话,并恭恭敬敬地供放在厅堂上,然后再放上红枣等吉祥物,直至过了年后才开糕。

四糖环

《东莞县志》记载,糖环是古代人们中原南迁时带来的小食,有着很长的历史。糖环到达东莞后,就由原来面粉制品变成了糯米粉制品,为了喜庆,一些人们还在糖环上加花米染成红色,传统的糖环,不用饼印,只搓成长条,捏成环形,吃时很硬,糖环形状,由大环套住小环,环环相扣,寓意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过年习俗的由来

1、春节拜年的由来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 上 , 它 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 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2.春节守岁的由来

守岁,即除夕之夜人们通宵不寐,打牌、聊天、放鞭炮、包饺子 … …

守岁习俗始于南北朝,梁朝的庾肩吾、徐君倩,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3.鞭 炮 的 由 来

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以至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爆破之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丹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

4.年夜饭各种吃食的由来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亭宴会。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等。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饯有了长面、短面,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讨个吉利的口采。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当然,现在的年夜饭品种就更加丰富了,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大约一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摆上了餐桌。

5.舞狮子的由来

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我国民间都盛行舞狮。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几个大狮子欢腾跳跃,平添了许多节日的喜庆、热闹气氛。舞狮子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有关狮子舞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礼乐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国时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至迟三国时已有狮子舞了。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狮子舞。

到了唐朝,狮子舞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狮子舞”。当时的狮子舞,还流传到了日本。日本的一幅“信西古乐图”中,就画有古代的日本奏乐舞的场面,与唐代的相似,只是规模小得多。唐代以后,狮子舞在民间广为流传。宋代的《东京梦录》

记载说,有的佛寺在节日开狮子会,僧人坐在狮子上做法事、讲经以招来游人。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介绍了浙江灯节时,大街小巷,锣鼓声声,处处有人围簇观看狮子舞的盛况。

反思与体会:春节源于殷商时期岁末年初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如今,人们摒弃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方式,让过年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丧失,而是传统的更新。借助现代化的手段,不但不会削弱春节传统习俗,还会对传统节日进行完善,使传统与现代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2/14/content_7603631.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5478881.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2066320.html

篇五:东莞市春节习俗

东莞市春节习俗

【本义】

《金蛇狂舞》是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乐曲配以激越的锣鼓,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聂耳将其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强向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引申义】

春节搞卫生,你千万不要想像成在屋子里乱倒腾。事实上,为了这最重要的节日,全家人一起动起来干活,不热闹才怪。

【坊谈】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做清洁还是很有乐趣的,看着自己打扫、收拾好的家,特别有成就感,不管多累都觉得舒心。而且,在清洁的同时,你还可以整理一些陈年的旧物,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清理掉一些不用的东西,再添置一些新的,有时候只是一些小装饰,就会让整个家焕然一新。而这些事情,钟点工是做不来的,他们只能帮你“清”却不能为你“理”。

其实很多家务都是举手之劳,以前我一两个月也请不上一回钟点工,洗洗晒晒、擦窗户拖地板,几乎什么都自己做。在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所以,对有没有必要请钟点工做清洁,我的观点是,能不请就不请,但是,问题总有两面。一到年底,工作格外忙,眼看家里脏乱起来,又没时间打扫,这时候就会觉得大扫除是一种负担了。过年前的大扫除与往常不同,平时可以做表面工作,过年了,中国人的习俗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洁,还真不得不请钟点工帮忙。可不是这样嘛!要不节前的钟点工市场怎么这么火爆呢!

春节将至,辞旧迎新,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粉饰一新。春节前打扫卫生的习俗,在民间有些地方叫“掸尘”或者“采屋”,据称意在洗去一年的纤尘,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气象。

民间风俗素来“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传承相习而时相变,南北有别又东西各殊。东莞“掸尘”的习俗又是怎样呢?日前,记者就此专程采访了东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张铁文先生。张先生退休前在东莞市文化局工作,对东莞民俗颇有研究。

腊月十六开始大扫除

“旧时东莞,一般从农历腊月十六开始,就可以打扫卫生准备过年了。”张铁文告诉记者,腊月十六这天要吃未玛(未牙),未玛是指拜神用的祭祀品,如牛肉羊肉等,吃未玛之后,大户人家就给长工放假,这样大家才有时间打扫家里的卫生。

据悉,东莞人年前打扫卫生一般从打扫天花开始,然后是墙壁,打扫工具一般用青竹枝叶捆成的大扫帚,主要是清扫屋顶、屋檐及墙壁上堆积的灰尘、蛛网等脏物。还要清洗家具、衣被、打扫庭院卫生等,一般要忙到小年,即腊月廿三。

“腊月廿三就开始要祭灶了。”张铁文表示,祭灶其实也是搞清洁,按照民间传统,文官一般在腊月廿三祭灶,武官和百姓在腊月廿四,疍家在腊月廿五。

祭灶必须有男人完成,祭灶就是祭灶君(灶王爷)的像,像贴在灶口上方,男人要在灶君像的嘴上涂上麦芽糖,用麻骨做天梯,用甘蔗拜,好让灶君“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张铁文表示,之所以说祭灶也是搞卫生,是因为祭完灶后要换上一张新的灶君像,灶君像可以在街上买到,是木刻版印刷在纸上的。据说有些人怕灶君走时勾走自己的老婆,在换灶君像时还要在旁边杜撰上一张灶君婆的画像。

而一些比较难洗的零碎物品一般在腊月廿八这一天清洗。张铁文表示,东莞有句俗语,叫“年廿八,洗邋遢”,在东莞话里,烂塔是指一些小的零碎的东西,这些东西一般不经常清洗,比较脏。

女人洗头,男人剃头

打扫完屋内的卫生,就该搞个人卫生了。据介绍,在腊月十六之后,女人就可以洗头了。

“女人洗头很麻烦,也相当讲究。”张铁文表示,在他的记忆里,女人洗头一般要放在屋子都打扫完之后,否则,打扫屋子又会把头发弄脏。

据称,由于以前没有洗发水之类的东西,女人洗头一般都用茶夫粉,茶夫是做茶油剩下的渣,是有毒的,可以毒昏塘虱,像豆腐渣一样,洗涤效果很好。洗完头发后,没有结婚的少女就梳成两个羊角辫,结了婚的女子要把发髻编好,发髻有蝴蝶结、飞天、蟠龙、螺等造型,编起来比较繁琐。

相对于女人,男人则要简单很多。张铁文告诉记者,男人一般在腊月廿八之前一定要剃头,因为正月里是不能剃头的,否则,是会死舅舅的。

对于死舅这个说法,张铁文表示是有典故的。据悉,清政府要求汉人剃头,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而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张铁文称,大人洗澡一般在年廿八,而小孩洗澡则在卖懒之前。卖懒是让小孩拿着一个鸭蛋(广州一般用鸡蛋),插上线香到村外跑三圈,小孩嘴里还要唱卖懒歌:“卖懒仔、卖懒儿,卖俾广西王大姨。今日齐齐来卖懒,醒(明)朝清早过新年。”据说只要小孩子能把这个鸭蛋卖了就表示卖掉了一身懒惰,但是很多小孩都偷偷自己把鸭蛋吃了,回来告诉大人说已经卖掉了。

“卖懒在年三十,这一天一大早父母就会把孩子叫醒来,让孩子起来洗澡换衣服,然后去卖懒,而换下来的衣服,在这天洗过后,来年就给弟弟

东莞春节活动

妹妹穿了。”张铁文说。

厕所不但要扫还要拜

据张铁文先生回忆,一般在年廿八还要刮锅底的烟灰。而神龛之类的,则是在未玛之后,一般都是由男人来打扫。“厕所神是个特例,厕所一般在除夕晚上打扫。”张铁文告诉记者,民间敬的厕所神叫紫姑,一般在年三十晚上打扫完厕所后,要在厕所插上蜡烛,上香拜厕所神。

对于那些养有家禽家畜的人家,打扫牛圈鸡窝,则在腊月之前。张铁文说,大年初一是不能打扫卫生的,水都不能泼出去,扫把也要藏起来,不能让外人看到。

一、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二、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年夜饭(团年饭)

三。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四。祭祖

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五、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六,迎春

根据华人的计时方法,新的一年及生肖是晚上11点钟开始,因此传统的迎春时间多 在晚上11时正。不过,现代大多数人是在午夜12时正迎春。

七。红包(压岁钱)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八。新年赠橘

在我国的广东地区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这个风俗是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的。在民间,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小小的橘子也就成了人们的护身符。

九。新年放爆竹

十。拜年

十一。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一一一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十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庖宀煌U庀八祝鄙?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