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假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3:14:50 字数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假字字数作文

篇一:课内通假字(答案)

1-6册课内通假字整理

1. 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必”同“毕”,尽。 2. 知者乐水 “知”同“智”,智慧。 3. 源泉混混 “混混”同“滚滚”。 4. 是之取尔 “尔”同“耳”,罢了。 5. 正善治 “正”同“政”,为政。 6. 明主不厌人 “厌”同“餍”,满足

7.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通“搢”。插,指插笏于带。)

8.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

都,作副词。)

9.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

侮)

10. 层见错出(见,通“现”,出现) 11. 道中手自钞录(同“抄”,抄写) 12. 展转四明天台(同“辗”)

13. 夙遭闵凶 闵,通“悯” 14. 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15. 臣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16. 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 17. 手裁举 通“才” 18. 昂其直 通“值” 19. 两股间脓血流离 通“淋漓” 20. 而高其直 通“值”

21. 翼日进宰 通“翌” 次于当天、当年 22. 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23. 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梳妆匣子) 24. 吾今且报府 (“报”通“赴”) 25. 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 26. 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 27. 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28. 奄奄黄昏后 (“奄奄”通“晻晻”,暗沉沉的) 29. 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30. 孝公既没:没,同“殁”,死。 31. 合从缔交:从,通“纵”。 32. 约从离衡:从,衡,通“纵”、通“横”。

33.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同“敝”,困乏,疲惫。

34.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 35. 而倔起阡陌之中:倔,同“崛”,突起。 36.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37. 百有余年矣:有,通“又”,再加上。

38.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

把守。 内,通“纳”,使。。。进入 39.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40.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弃 41.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同“早”

42.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43.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4.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45. 列缺霹雳 列:通“裂”

46. 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通“需” 47. 举酒属客 (属—嘱 劝酒)

48.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凭 凭借) 49. 山川相缪 (缪—缭 盘绕) 50. 举匏樽以相属 (属—嘱 劝酒)

51.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 (辟,通“避”,躲避) 52. 以间敝邑 (间,通“闲”,使??得到休息) 53.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厌,通“餍”,满足) 54. 堕军实而长寇雠 (堕,通“隳”,毁弃) 55. 乡师而哭 (乡,通“向”,对着) 56. 不以累臣衅鼓 (累,通“缧”,绳索,此处用作

动词,捆绑) 57.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58.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59. 拘于虚也。(“虚”通“墟”,处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假字

所。) 60.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通“毫”,毫毛。) 6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 62.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 6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64.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65.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66. 句读之不知:读,通“逗”。

67. 或不焉:不,通“否”。

68. 至莫夜月明 莫,通“暮”,晚上 69. 南声函胡 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 70. 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

71.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通“拷”,敲打 72. 鼓瑟希,铿尔 (希,同“稀”,稀疏) 73. 唯求则非邦也与 (与,同“欤”,相当于“吗”) 74. 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同“暮”) 75. 毋吾以也 (以,同“已”,止) 76.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77.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78.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79. 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80. 且单于信女 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81. 头县北阙 县:通“悬”,挂。 82. 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83. 驰召毉 毉:同“医”,医生。 84.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反”,同返,返回 85.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86. 蚤实以蕃(“蚤”通“早”) 87.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 88. 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89.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 古代的刑具。 90.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91.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92. 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93. 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

人,也指赞礼的人。

94. 秦自缪公以来 “缪”通“穆”。 95.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96. 故患有所不辟也 避,通“避”,躲避 97. 嘑尔而与之 通“呼”, 呼喊

98.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辨“,辨别 99.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

100. 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01. 无若宋人然 通“毋”,不要

102.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通“悯”,担心 103. 操吴戈兮被犀甲 通“披”,穿着

104.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通“疲”。疲惫 105. 游士危于战陈 通“阵”,阵列 106. 所伏必众 通“服”,信服 107. 共其乏困 通“供”,供应 108. 曲中收拨当心画 通“划”

109.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通“花”,花白 110.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通“旋”,掉头 111. 秦王还柱而走 通“环”,环绕 112. 甚矣,汝之不惠 通“慧”,聪慧

113. “离骚”者,犹离忧也 通“罹”,遭受 114. 霾两轮兮絷四马 通“埋”,埋没 115. 今殴民而归之农 通“驱”,驱使

116.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通“剂”,药剂 117.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通“屈”,弯曲 118. 逝将去女 通“誓”,发誓

119. 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

120.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通“烫”,用热水

烫某物

121. 故其畜积足恃 通“蓄”,积累 122. 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伸张 123. 顷之,烟炎张天 通“焰”,火焰

124. 皆阳应曰:“诺。” 通“佯”,假装 125.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通“猝”,突然 126. 督责益急 通“债”,债务

127.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 128. 趣舍万殊:通“趋”,趋向

篇二:中考语文复习之通假字记忆

中考语文复习之通假字记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4、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5、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6、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7、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9、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0、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2、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3、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4、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17、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18、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19、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2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2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22、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23、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24、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2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26、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27、??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8、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30、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3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4、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5、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6、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37、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8、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9、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40、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4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42、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3、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5、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6、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8、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9、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 塞,这里指不顺。

50、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熟记古文中的成语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

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篇三:通假字举例

通假字举例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悦倒澹贼浯洹#ā堵蜩怪椤罚┘和ā凹保骸?/p>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古文通假字百例

“案”通“按”。例如: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炎”通“焰”。例如:

倾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芸”通“耘”。例如:

植其杖而芸。(《荷 丈人》)

“ ”通“纤”。例如:

古之治天下,至 至悉也。(《论积贮疏》)

“淬”通“ ”。例如:

使工以药淬之。(《荆轲刺秦王》)

“函胡”通“含糊”。例如:

北音清越,南音函胡。(《石钟山记》)

“板”通“版”。例如: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火”通“伙”。例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木兰辞》)

“不(fǒu)”通“否”。例如: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雷”通“擂”。例如:

“得”通“德”。例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殴”通“驱”。例如: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振”通“震”。例如: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荆轲刺秦王》)

“ ”通“ ”。例如:

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亡” 通“无”。例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帖”通“贴”。例如:

对镜帖花黄。(《木兰辞》)

“缪”通“穆”。例如: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识”通“帜”。例如: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记王忠肃公翱事》)

“与”通“欤”。例如:

曰:“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

“廪”通“懔”。例如: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还”通“环”。例如:

秦王还柱而走,卒惶急不知所为。(《荆轲刺秦王》)

“陵”通“凌”。例如:

贾家庄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厝”通“措”。例如: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趣”通“促”。例如:

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

“庭”通“廷”。例如: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识”通“志”。例如:

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向”通“响”。例如:

砉然向然,奏刀 然。(《庖丁解牛》)

“直”通“值”。例如: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离”通“罹”。例如: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 ”通“隙”。例如:

令将军与臣有 。(《鸿门宴》)

“齐”通“剂”。例如: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 ”通“谪”。例如:

发闾左 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邪”通“耶”。例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通“现”。例如: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盖”通“盍”。例如: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而”通“尔”。例如: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反”通“返”。例如:

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

“灌”通“盥”。例如: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戒”通“诫”。例如:

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熙”通“嬉”。例如:

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

“质”通“ ”。例如: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通“又”。例如: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劝学》)

“决”通“诀”。例如:

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信陵君窃符救赵》) “裁”通“才”。例如: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指”通“旨”。例如: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

“菁”通“精”。例如: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具”通“俱”。例如: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兵阳楼记》)

“生”通“性”。例如: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乡”通“向”。例如: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翼”通 “翌”。例如: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促织》)

“濯”通“浊”。例如:

自疏濯污泥之中。(《屈原列传》)

“干”通“岸”。例如:

置之河之干兮。(《伐檀》)

“属”通“嘱”。例如:

属予作文以记文。(《兵阳楼记》)

“止”通“只”。例如: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距”通“拒”。例如:

距关,毋内诸候。(《鸿门宴》)

“支”通“肢”。例如: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唱”通“倡”。例如: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绌”通“黜”。例如: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 ”通“ ”。例如:

篇四:高中常见通假字

高中常见通假字

1“诎”同“屈”,弯曲。例:“诎右臂支船。”

2. “要”同“邀”,邀请。例:①“便要还家。” ②“张良出,要项伯。

3. “还”同“旋”,回转。例:“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 “见”同“现”,①表现。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露出,显露。例:①“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欲隐勿见。”

5. “徧”同“遍”,普遍。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 “反”同“返”,①回到。例:“及反,市罢。” ②往返。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归来。例:“出不入兮往不反。”

7. “惠”同“慧”,聪明。例:“甚矣,汝之不惠。”

8. “亡”同“无”,没有。例:“河曲智叟亡以应。”

9. “厝”同“措”,放置。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0. “陇”同“垄”,垄断,山岗高地。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 “齐”同“剂”,药剂。例:“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12. “坐”同“座”,座客。例:“满坐寂然。”

13. “说”同“悦”,高兴。例:“秦王不说。”

14. “错”同“措”,放。例:“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15. “与”同“欤”,吗。例:“轻寡人与?”

16. “尔”同“耳”,罢了。例:“无他,但手熟尔。”

17. “苍”同“仓”,例:“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18. “具”同“俱”,①都,全。例:“百废具兴。” ②详细地。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 “属”同“嘱”,嘱托。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20. “曾”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

21. “衡”同“横”,阻塞,梗塞。例:“困于心,衡于虑。”

22. “拂”同“弼”,辅弼。例:“入则无法家拂士。”

23. “女”同“汝”,你,你们。例:“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24. “卒”同“猝”,仓促,立即。例:“五万兵难卒合。”

25. “不”同“否”,表示发问。例:“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与不?”

26. “干”同“岸”,岸边。例:“置之河之干兮。”

27. “内”同“纳”,接纳。例:“毋内诸侯。”

28. “上”同“尚”,提倡。例:“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29. “生”同“性”,天赋。例:“君子生非异也。”

30. “宾”同“傧”,迎宾,礼赞官。例:“乃设九宾礼于廷。”

31. “被”同“披”,披挂。例:“将军身被坚执锐。”

32. “火”同“伙”,同伴。例:“出门看火伴。”

33. “钞”同“抄”,抄写。例:“道中手自钞录。”

34. “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 例:“自董卓已来。”

35. “厌”同“餍”,满足。例:“暴秦之欲无厌。”

36. “指”同“旨”,意图。例:“卜者,知其指意。”

37. “有”同“又”,再。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8. “支”同“肢”,手和脚。例:“四支僵劲不能动。”

39. “无”同“毋”,不要。例:“苟富贵,无相忘。”

40. “材”同“才”,才干,本领。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41. “画”同“划”,谋划。例:“助画方略。”

42. “雷”同“擂”,敲打。例:“雷鼓大辱,北军大坏。”

43. “畔”同“判”,背叛。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44. “矢”同“屎”,粪便。例:“矢溺皆闭其中。”

45. “案”同“按”,察看。例:“召有司案图。”

46. “罢”同“疲”,疲惫。例:“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47. “帖”同“贴”,粘贴。例:“对镜帖花黄。”

48. “而”同“尔”,你。例:“而翁归,自归汝复算耳。”

49. “简”同“拣”,选。例:“是以先帝简拨以遗陛下。”

50. “裁”同“才”,方才。例:“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51. “陵”同“凌”,欺侮,凌辱。例:“贾家庄为巡徼所陵迫死。”

52. “倍”同“背”,背叛,忘记。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3. “阙”同“缺”,缺陷。例:“裨补阙漏。”

54. “亏”同“诡”,差异。例:“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55. “廛”同“缠”,束。例:“胡取禾三百廛兮。”

56. “得”同“德”,感激,恩德。例:“所识穷乏者德我。”

57. “缪”同“穆”,庙宇。例:“秦自缪公以来。”

58. “麾”同“挥”,指挥。例:“麾众拥豪民马前。”

59. “信”同“伸”,伸张。例:“欲信大义于天下。”

60. “距”同“拒”,①抗拒。例:“子墨子九距之。” ②坚守。例:“距关,毋内诸侯。”

61. “逝”同“誓”,发誓。例:“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62. “贾”同“价”,价钱。例:“有者半贾而卖。”

63. “欧”同“驱”,使令。例:“欧民而归之农。”

64. “钜”同“巨”,大。例:“山高风钜。”

65. “善”同“缮”,整理。例:“善刀而藏之。”

66. “竦”同“耸”,高耸。例:“山岛竦峙。”

67. “莫”同“暮”,傍晚。例:“至莫夜月明。”

68. “禽”同“擒”,捉拿。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69. “暴”同“曝”,曝晒。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70. “霾”同“埋”,深埋。例:“霾两轮兮絷四马。”

71. “县”同“悬”,悬挂。例:“胡瞻尔庭有县貆。”

72. “庭”同“廷”,朝廷。例:“拜送书于庭。”

73. “适”同“谪”,调发。例:“发闾左适戍淦阳九百人。”

74. “乡”同“向”,朝向。例:“侯生果北乡自到。”

75. “亿”同“繶”,束。例:“胡取禾三百亿兮。”

76. “熙”同“嬉”,开玩笑。例:“圣人非所与熙。”

77. “翼”同“翌”,第二天。例:“翼日进宰。”

78. “向”同“响”,声响。例:“膝之所踦,砉然向然。”

79. “炎”同“焰”,火焰。例:“顷之,烟炎张天。”

80. “识”同“志”,记住。例:“汝识之乎?”

81. “政”同“征”,征收赋税。例:“急政暴虐,赋使用不时。”

82. “畜”同“蓄”,积蓄。例:“则畜积定而人乐其所矣。”

83. “知”同“智”,聪明。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4. “责”同“债”,债。例:“矫命以责赐诸民。”

85. “景”同“影”,像影子。例:“赢粮而景从。”

86. “夷”同“怡”,愉快。例:“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87. “繇”同“徭”,徭役。例:“给徭役。”

88. “直”同“值”,价值;价钱。例:“昂其直,居为奇货。”

89. “卻”同“隙”,①隔阂。例:“令将军与臣隙。” ②缝隙。例:“批大卻,导大窾。”

90. “转”同“啭”,声音曲折,回饶。例:“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1. “大”同“太”,最大,最先。例:“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

92“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93.“说”通“悦”,心服,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94.“知”通“智”,聪明,如“失其所与,不知”。

9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9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9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9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9. 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0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0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0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0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0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0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0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0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11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11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11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11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11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1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1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11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11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11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1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12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12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12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2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12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125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丁。

126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127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将死人入棺,如: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

128冥通溟,海,如:北冥有鱼。

129辩通变,分别,如:此小大之辩也。

130阖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131直通值,价值,如:昂其值,居为奇货。

132裁通才,时间副词,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133翼通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

134飨通享,如: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135已通以,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136以通已,止,如:无以,则王乎?

137说通悦,高兴,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138枝通肢,肢体,如:为长者折枝。

139刑通型,做榜样,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140盖通盍,相当于“何不”,如:盖亦反其本矣。

141涂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142塑通诉,告诉,申诉,如皆欲赴塑于王。

143已通矣,语气助词,表确定语气,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44罔通网,罗网,如: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145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146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147由通犹,表示比况,相当于“就像”,如: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148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样子,如:施从良人之所之。

149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无或乎王之不智。

150为通谓,认为,如:为是其智弗若也。

151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152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153徇通殉,献身,如: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154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155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156摩通磨,灭,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157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158责通债,债务,下狱受腐刑,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159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160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161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书于庭。

162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163宾通傧,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如:设九宾礼于廷。

164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165孰通熟,仔细,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66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167濯通浊,混浊,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168质通贽,见面礼,如:厚币委质事楚。

169决通抉,如:辞决而行。

170乡通向,如:北乡自刭。

171衡通横,与“纵”相对,如:外连衡而斗诸侯。

172 没通殁,死,鄙陋没世。

173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174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175少通稍,稍微,太后之色少解。

176禽通擒,捕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177舒通抒,抒发,如:退而论书册,以舒其愤。

178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179生通性,资质,如:君子生非异也。

180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181识通志,记住,如:汝识之乎。

182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183“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篇五:通假字举例

通假字举例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

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古文通假字百例

“案”通“按”。例如: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炎”通“焰”。例如:

倾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芸”通“耘”。例如:

植其杖而芸。(《荷 丈人》)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