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国石拱桥作文6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24:41 体裁作文
中国石拱桥作文600体裁作文

篇一:《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五.阅读“卢沟桥”一段

1.朗读,正音,解释词语:

惟妙惟肖xiào: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特别;肖,相似。

2.指出卢沟桥的下述情况:

①位置:位于永定河上。

②修建年代:公元1189——1192年。

③结构特征: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3.写卢沟桥的修建年代是为了说明它“历史悠久”的特点。

4.写卢沟桥柱头上的狮子是为了说明它“形式优美”的特点。

5.这段采用了什么顺序?

答案:逻辑顺序。

6.这段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答案: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列数字,摹状貌。

7.写“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是什么意图?

答案:通过作比较说明卢沟桥的坚固。

8.这一段运用“描写” 的句子是:

答案: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9.说明文中运用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使文章生动、形象。

10.卢沟桥与赵州桥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卢沟桥是联拱石桥,而赵州桥是独拱石桥。

11.写马可·波罗十分推崇卢沟桥,是什么意图?写“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是什么意图?

答案:说明“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说明它“美丽”,是“惊人的杰作”。

12.赵州桥柱头上的狮子欣赏

12.再次朗读品味本段。

六.阅读结尾两段

1.我国石拱桥有这样光辉成就的原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

答案:由主到次。

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2.举福建漳州的江东桥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什么?

答案: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说明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

3.概括这两段段意。

答案: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发展。

4.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

答案:由主到次。

5.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发展分为哪几方面?

答案:数量增多;跨度加大;由石拱桥发展为钢筋混凝土拱桥;创造了“双曲拱桥”。

七.归纳积累

1.读一读,写一写

雄跨 雄姿 残损 古朴 推崇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还有需要积累的词语吗?还有容易读错写错恶字词吗?

拱桥 洨河 和谐 张鷟 郦道元 匀称 涨水 河堤 地处

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打比方)

②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举例子、引资料)

③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打比方、作诠释)

④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体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作诠释)

⑤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列数字)

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作比较)

⑦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打比方)

⑧ 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举例子、列数字)

3.比较思维训练:本文写赵州桥和卢沟桥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是作为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都有下列内容:地理位置,修建年代,长度,宽度,拱数,拱的长度,著名人物的评价等。都采用逻辑顺序,都采用列数字、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不同点:前者介绍了设计者,后者无;后者介绍了革命历史意义,前者无。说明方法上前者用了打比方,后者无;后者用了作比较,作诠释,前者无。??

4.阅读《辞海》上关于卢沟桥的介绍,与课文相比,多了哪些内容?你是否觉得课文对卢沟桥的说明不够全面?(课后练习三)

答案:

多出“卢沟晓月”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桥旁的新桥等内容。

课文通过卢沟桥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如果像《辞海》那样面面俱到,势必模糊了写作目的。

5.《夜宿卢沟》主要写的是什么?它与课文对卢沟桥的介绍相比,写法有什么不同?(课后练习三)

答案:

夜宿卢沟

中国石拱桥

记叙文

说明文

写观赏“卢沟晓月”的情景,重点写月光和桥下流水,最后才写到卢沟桥

用平实的方法说明卢沟桥的特点

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

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八.探究 实践

1.语言训练:关于赵州桥的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下列表述正确吗?

① 大拱的两边有两个小拱

② 大拱的上边有两个小拱

③ 大拱的两边的上边有两个小拱

④ 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

2.写作广告 展示才华

河北赵县(赵州)要发展赵州桥旅游事业,请你依据本文,为他们写一篇介绍赵州桥的广告,要求不超过50字。——培养现代人的才干。

指导:

要抓住特点,而且要抓住赵州桥最具吸引力的特点,而不能只抓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等一般化特点。例如:

①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历经1400多个春秋。

②石拱长度创世界记录,且保持1400多年。

③拱肩加小拱的设计,世界首创。

④施工技术巧妙绝伦,至今未知。

语言要有文采。例如:站在这座桥上,你会产生“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慨。(张翰)

3.多媒体作文(二选一)

①中国还有那些著名石拱桥?

②什么是斜拉桥?什么是悬索桥?它们有什么特点?请搜集相关资料,任选一种进行介绍。

提示:仅供优秀生、特长生、有兴趣者完成。若能配上图片,搞成“多媒体作文”,则更说明你具有现代人的观念和能力。

3.你对本文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见解?你认为本文有不足吗?

附:同学们的问题举例

问:什么是“双曲拱桥”? “双曲拱桥”有什么优点?

答:纵向由拱肋,横向由一个或多个拱波组成的拱桥。其外形在纵、横两个方向均呈拱形。例如:自行车的挡泥瓦就是“双曲拱”。

“双曲拱桥”的优点,老师不直接回答,请你自己探究:

① 拿自行车挡泥瓦和同样厚度、面积,但不“双曲拱”的铁板做对比,自然会理解。 ② 至于原理,可请教物理老师。

③ 还可上网查询。

附2:同学们的见解举例

1、结尾“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我觉得是蛇足,而且也不合理。若按这个逻辑,赵州桥、卢沟桥成就那么高,是不是表明我国封建主

义制度也“无比优越”?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比我们更发达,他们有更多的发明创造,我们在数理化课本中学到的定理、定律等等绝大多数是外国人发明的,那么介绍这些知识时是不是也应该说明,这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也“无比优越”?

师:这是当时写文章的俗套,那时不论写什么文章都要歌颂毛泽东,歌颂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否则就会被认为政治上“反动”。文章选人课本时,为了保持原貌,没有加以修改。

2、课文写“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我觉得“在当时”三字用得特别准确,它从时间上加以限定,说明“在当时”是最长的石拱,但现在就不是了。

3、还有“可算”一词表示估计,使文章更准确。我猜想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既有资料作依据,但又有资料掌握不全的顾虑,所以必须留有余地。“可算”用在这里,表示对所下结论不作绝对肯定,这表明了茅以升作为科学家的严谨。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中国石拱桥作文600)

4、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可算”二字应该删除。因为这是世界桥梁史公认的结论,没有争议的事实。这两个字是多余的。

师:我赞同删除,因为这一世界记录一直保持了1300多年,直到20世纪才被打破。有“在当时”三字就已经表明这个判断的准确了。

5、作者说:“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我觉得“工匠”一词用得不好,李春应该是桥梁专家,起码也得是桥梁工程师啊,怎么能说成是“工匠”呢?

师:我赞同“桥梁专家”的说法,而且认为他还不是一般的专家,如果是在今天,李春肯定该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今是院士中,有能将记录领先1300多年的吗?但作者说他是“工匠”也是有原因的。当时“低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毛泽东语),那时“工人阶级”是领导一切的,地位很高。而知识分子、专家是“臭老九”,甚至是“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对他们要“打翻在地,再踩上一只脚”??茅以升说李春是“工匠”,在当时是“高抬”他呢!这是本文时代的局限。

九.放松片刻:欣赏古代著名石拱桥(图)

① 卢沟桥西侧迎水面:桥墩平面呈船形,迎水一面砌成分水尖。尖端安装着一根边长约26厘米的锐角朝外的三角铁柱,这是为了保护桥墩,抵御洪水和冰块对桥身的撞击。

② 北京 颐和园17孔桥

③ 北京 颐和园玉带桥

④ 扬州 瘦西湖五亭桥

⑤ 扬州 瘦西湖玉板桥

⑥ 苏州 吴门桥

⑦ 苏州 宝带桥

⑧ 无锡 锡惠公园虹桥

⑨ 云南建水 双龙桥

篇二:作文2

篇三:谈到作文

作文提高之本

简历:姓名:龙涛 性别:男 职称:中教二级 学历:大专 单位:潘老中学 电话:13638098204

通讯地址:黔东南州黎平县中潮镇潘老中学 邮编:557301

美国作家美爱默生曾说:“ 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

坏的主人。”固然,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

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程度差异极度

明显,但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些同学的

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

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

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有

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

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

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关键词:习惯 提高 创作

谈到作文,当代的中学生都会为之皱起眉头,认为写作是件头疼

的事,面对一次次的绞尽脑汁,面对一次次的搜肠刮肚,创造出来的

作品不是缺心少肺,就是肝胆移位,不尽人意。俗话说:“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好的文章能给人以美感;给人以享受;给人以启迪。但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呢,就我个人而言,我浅要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以说练写

在平时,应强调说,尽管说话不同于写文章,但说话有助于活跃人的思维,恰当选用句式和词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在作文创作中选项用句式和词语奠定了基础。要想写好文章 ,就应当敢于说话,恰当说话。要练好说话,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去练习。

在初中课本里,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名篇,里面有记叙文,散文,小说,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篇幅。不妨从中选项取,采用复述的形式练习说话,在复述中,我们还可以适当的采用人称互换进行复述,如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进行复述,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进行复述,加强自己转述的说话能力,同时又应该理解,复述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于背诵,在复述中还可采用选择加工法,有重要的原话可以照搬出来,有的就概括说大意,再把它们合理的链接起来。先从说做起,在说的过程中,还可以改变一下顺序,把结尾提出来放在开头,变成倒叙,或把某处抽出来插到某一段中,变为插叙,同时,在复述中还可插入自己的一些看法.评价,这样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说话和组织语言的能力,通过这种创造性的,整合以后的复述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

<二>、用诵读与摘抄,强化文章的影响力

首先,诵读好的文章,摘抄好文章中的重点语句段落来强化文章对我们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听很多同学都谈起这样的体验,写

作能力的提高,除了读课文,课外的好文章也读了不少,且那些作品也曾影响了我。但这里我们应该明确,课内与课外是不同的,对于课内,我们应精读,因为这些文章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精选名篇,既是通往知识海洋的窗口,又是当前学生学习的重点,因而课外只能是泛读,在泛读的基础上向精读靠拢,借用这样一种手段。好的文章,朗朗上口,在读的过程中有好的词语.语句,段落抄下来,一边抄一边琢磨 ——“ 词语用得好,语句优美,顺序有道理??。”尽量去模拟优秀的,把这些写作的范本进行强化,理解,变成自己的,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养成对我们至关重要。有的人到了成年参加工作,都一直保持着这种习惯,因此,他的写作能力是在不断提高,俗话说:“好文章诉诸于口,其优点是好用显露得更清楚:有山有水,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当然,光看是不行的,理解的读出来更是妙不可言,同时摘抄也极其重要,它犹如“慢镜头回放”。一笔一画,文章的精华年看得更真切。也许有的人会说,好的文章网上多的是,我查阅收集一下就可以了。但是,这异同于一笔一画的写,借助一笔一画的写能加强体会,犹如细嚼慢咽完全汲取营养。有句话说得好:“笨功夫有时它锻炼人,”学习方法有时更是笨中见巧。运用这种方法并持之以恒,对于提高作文的能力是极其有利的。 〈三〉、培养动笔习惯,从记实入手

〈1〉、很多同学说到动笔就头疼,对老师给出的题目没什么感悟,找不到切入点,没有材料,不知如何构思,并且一大堆的文体知识

限制了动笔的自由。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一下,动笔不一定就是写大文章,搞创作,主要是培养动笔的主动性,记实性,记录我们的所见所闻。但在记录中应发扬一种精神,个人归纳为“三不要”变苦为乐。

1、不怕文短,有内容就是文,没有废话就是好文。有些短文之所以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内容丰富,内涵深邃,思想精深,情感真挚。有的人总认为写一百多字的文算什么,几十个字的文算什么。只要它有价值,就是好文,有内容就是好文,没废话就是好文。如在一次中考的考卷中有个这样一个例子,作文命题要求不少于600字。有个考生写完后,文章都已经结尾了,且写得不错,但后面又写了一段话:“阅卷老师,我做完作文数了数,还差35个字才到600字,下面我再补35个字。”这一补就画蛇添足了。通过这里说明我们的思想受局限,所以说,作文还要注意“有话说精炼,无话不要说”。

2、不要受文体限制,表达为我所需

随着现代考试的改革,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很多作文命题都不再受限制,因为我们不能用形式来束缚内容,思想。但是,形式不拘,并不表明我们的文章不能没有文体,如我们大作家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他最初可能也不一定就是想写一篇说明文,并还要介绍其发展史及特点,且有些段落还很灵活。因此,写作应放开思绪;放飞心灵;放胆写文。选择我所需。

3、不要在遣词造句上过多费力气,有话直说。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

先生也曾说过,写作要“平正的状写,条畅的阐明。”不要总是想,我使用几个形容词;用几个排比句;双重否定是否更好。如果这样去想,反倒影响了内容的投入,影响了作文的价值。

〈2〉、通过学习生活的札记,社会见闻记录,三言五语的日记等来记实。如鲁迅先生的日记里<<一件小事>>。“车夫衣蔽,予一元。”短短几字,却把这件重要的事记录了下来。那么,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生活,应该都有些见闻吧,这些都是我们抓得着的材料。当然,愿意用电脑也是很好的,在上面写个什么专栏,做个个人博客,每天写一点,定期修改,整理,积累下来。但我们应该更提倡传统的抒写工具,这更利于我们对好东西消化、吸收。

总之,不管写出来的记实是什么文体,只要把我们的真实感受写下来,有真情实感,有事实,有可读价值的就行,这样去练笔效果一定事半功倍。

<四>善于收集材料

1、记录每天感觉新鲜的事

每天在我们生活的校园里,班级中,无不时该发生着一些感动,启发着我们的新鲜事件;走出校园,会听到街头巷尾正在议论各种锁事;会看到临园干道拆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只要感觉新鲜,我们都可以一一记录下来放入我们成长的日记里。

2、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体会深的事记录下来。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在学习中,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和感悟。有突然间一份灵感酝酿出的喜悦;有霎那间一次争执产生的痛

篇四: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 凝固的艺术

11 中国石拱桥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并排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是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今天,请大家随着我走进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

3.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

4.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5.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增进民族自豪感。

第一课时 了解说明的文体

一、新课导入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的生字词。

弧形(hú) 拱桥(gǒng) 洨河(xiáo) 陡坡(dǒu) 和谐(xi?) 饮涧(jiàn) ......

桥墩(dūn) 郦道元(lì) 张鷟(zhuó) 匀称(yún chan) 惟妙惟肖(xiào) ......

2.理解下面的词语。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

就地取材:就在原地选用需要的材料。

推崇: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尊重。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雕刻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3.了解作者。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4.了解文体。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叫做事物说明文;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2)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①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物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

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石拱桥有什么特征?

【交流点拨】桥洞为弧形、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2.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特征?

【交流点拨】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美观、分布广、许多惊人的杰作。

3.作者又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

【交流点拨】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例子使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具体化,形象化,增强说服力。

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说明顺序,抓住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三个特征进行说明,有条不紊。

(二)文本研读

1.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点?

【交流点拨】

2.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交流点拨】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

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这种说明事物的方法称为举例子。)

3.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交流点拨】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四、板书设计 中国的赵州桥

石拱桥—→—→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石拱桥卢沟桥

一般 —————————————→ 特殊(逻辑顺序)

五、拓展延伸

桥的歇后语

(1)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2)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

(3)笨驴子过桥——步步难

(4)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

(5)船到桥头——不顺也得顺

(6)独木桥上踩车——别拐弯

(7)独木桥上睡觉——翻不了身

(8)扶着醉汉过破桥——上晃下摇

(9)近视眼过独木桥——放不开步子

(10)天上架桥——想到办不到

(11)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第二课时 品味说明的语言

一、新课导入

本文最早发表于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一下平实的语言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对于桥,我们首先应该注重它的实际功能。课文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先说外观,再说功能,是不是主次颠倒?

【交流点拨】甲生:不是主次颠倒。因为石拱桥的形式和结构是依附在桥的“身上”体现出来的,二者相互依存,并列存在,是一种并列关系,不存在主和次。

乙生:形式,是桥所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不但”“而且”这两个关联词,不但不可省略,而且要使用它们来确定它们的递进关系。

丙生:桥的形式优美是桥的外在特点,这一点还不能表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加上结构坚固,更能体现其非同一般。所以这样写并不是主次颠倒。

2.在下列句中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桥名。

(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探究说明方法

说说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交流点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其形状,突出其形式优美的特点。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交流点拨】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卢沟桥“非常雄伟”的特点。

3.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

【交流点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河堤与卢沟桥作比较,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

4.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交流点拨】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充分地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这一特点。

5.每个柱子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状万态,惟妙惟肖。

【交流点拨】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将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描绘的非常形象逼真,极具动态感,也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

(二)品析说明语言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

【交流点拨】为了准确地说明情况,没有绝对地说是“最早”出现。这样表达,程度较轻。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

拱桥了。

【交流点拨】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表示根据现有材料推测,这样说防止了绝对化,语言严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

【交流点拨】 “几乎”只是强调石拱桥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存在没有石拱桥的地方。

4.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

【交流点拨】 “左右”是估计的时间,并不确定。

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

【交流点拨】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经过限定的结论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四、板书设计 概括说明

独拱——37.4米(当时最长)

具体说

明(举例)联拱——265米

石狮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具有反帝斗争的纪念意义

五、拓展延伸

1.口头作文:要求:根据学到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和自己仔细观察,以“笔”为题进行口头作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本地的桥梁,简单记下观察到的各桥的特点,准备下节课发言。

篇五:中国石拱桥-杨邦俊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及评点----杨邦俊老师

授课班级:湖北省宜都市枝城中学初二(五)班。

教学构想: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渗透学生的课外生活,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写事物的特征这一训练重点,切实训练学生的说明能力。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实地观察枝城长江大桥、白水桥(石拱桥)以及自己身边形形色色的桥。仔细回忆自己见过的各种桥。

2.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桥的特点并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课堂实录

师: 前面我们布置大家观察了桥, (教师板书,加点词为板书内容,下同)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见过哪些类型的桥。

生:独木桥、水泥预制桥、钢梁桥、石拱桥、铁索桥??

生:江河大桥、立交桥、过街天桥。

[评点: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说明对象。]

师:大家见过的桥确实不少,那么你们能否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桥的特征? 生:架在河面上,用水泥钢筋作材料的建筑物,如枝城长江大桥。

生:不对,有的桥也用木材作材料,如独木桥。

生:还有,有的桥不是架在河面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如立交桥。

[评点:引导学生把直觉形式转换成言语形式,为训练张本,对于学习中的分歧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澄清是非。]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看来要把握事物的特征,还必须找到同类事物的共同点。下面大家想想,哪些才是形形色色的桥所共同具有的特点?可以查词典,看看词典是怎样说的。

生(查词典):架在河面上连接两岸的建筑物。

师:根据我们前面的讨论,大家想想这样概括桥的特点是否准确?

生:不够准确。前面已经说过,立交桥就不是架在河面上的。

师:看来时代在发展,词的含义也在发展,大家修改修改。

生: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抓事物特征的方法。事实上桥用什么做材料,千差万别,不是共有的特点,桥的作用——架在水面上或者空中连接两地供通行才是共同具有的。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评点:引导学生从直接经验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是“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重要特点,能力训练即从此始。)

师: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缩小,局限于石拱桥。按照上述抓特征的方法找找石拱桥的特征,看看石拱桥有什么共同点。

生: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桥身全由石料构成。

[评点: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训练开始,把一般的方法变成学生的经验。]

师:说得较好,不过同学们所看到的还只是桥的外部特点,事实上我们在分析事物特征时,并不像这样显而易见,需要我们仔细。

研究。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再缩小来研究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征,可能难度就会增大。请同学翻开课文《中国石拱桥》,先看课文写到石拱桥的哪些特点。

(学生浏览课文,找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中国石拱桥》有哪些共同点。

生:形式优美。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最好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生: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生:作者在写赵州桥的时候这样写“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生:卢沟桥也是一样,“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评点;训练由浅入深,让学生技能的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师:说得不错,中国石拱桥除了形式优美以外,还有没有更重要的特点?

生:有,那就是结构坚固。

师:(板书“结构坚固”)何以见得?

生:书中说这种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生:书中还说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卢沟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师:回答得很好,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课文中看到中国石拱桥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历史悠久。

师:(板书“历史悠久”)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1)形式优美;(2)结构坚固;(3)历史悠久。那么怎样说明才能把这些特点说清楚呢?通常的作法是精选例子,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如何选择例子来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课文重点写了哪两个例子。

[评点:通过总结巧妙地过渡,从一个训练重点转移到另一个训练重点,保持训练过程的清畅。]

生: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师: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说清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吗? 生: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历史悠久,前者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后者修建于1189—1192年间。这两座桥都形式优美,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这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在它们那里都非常突出,所以选择这两座桥作例子,就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评点:引导学生深刻地感知说明文选例子的方法,为后面总结规律做铺垫。]

师: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只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是更简洁吗?

生:简是简洁,但是那样就不够全面。

师:此话怎讲?

生: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既选单拱的例子,又选联拱的例子,就能较全面的反映中国石拱桥的面貌。

[评点:欲擒故纵,让学生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道出秘诀。]

师:看来选例子除了典型以外,还要全面,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保证主要方面有代表。选例子很重要,选准了例子把例子写好,通过它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更重要。下面我们看课文是如何写例子的。请大家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段落。 生:4、5段写赵州桥,6—8段写卢沟桥。

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4、5段,读后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赵州桥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先总写桥的外形和使用情况,给人以总体印象,再详细地写这座桥的四个方面的特点,给人以具体的形象。

[评点:训练的层次仍在递进,紧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

师:我仔细阅读了课文,作者写赵州桥用了这样一些字眼“横跨在汶河上”“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非常雄伟”,(示图)就书上的插图来看,赵州桥只不过跟我们的白水桥差不多,但比起枝城长江大桥来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作者说它“雄伟”准确吗? 生(笑):赵州桥是不及枝城长江大桥高大,但我们说一个物体雄伟主要不看它的体积如何如何大。

师:那看什么?

生:主要看它的气魄和声势。比如我们说雄伟的天安门,并不是说天安门就有几十层上百层楼那样高,我们从电视上见过天安门还没有我们的教学楼高,但是它造型很有气势,见过天安门的人没有一个怀疑“雄伟的天安门”,“雄伟”一词能说用得不准确?(众生笑)说赵州桥“非常雄伟”也是如此。

师:看来作者在说明事物特征的时候用词是非常讲究的。

[评点: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验在教学中直接运用。]

下面我们再看卢沟桥的情况,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6~8段,其余同学们思考作者写卢沟桥与写赵州桥有什么异同。

(学生朗读)

生:相同点是也说明了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不同点是侧重说明它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笔法上多采用生动说明,如柱头上的石狮,作者说它们“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师:请稍等,你能不能说说这里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生:当然是描写。

师(笑问):你是否意识到这种描写与一般记叙文中的描写的作用有所不同。(生默然)其他同学呢?(也默然)不要紧,我们先来研究几个问题。这些石刻狮子能“母子相抱”、“交头接耳”、“倾听水声”吗?

生:狮子是石刻的,当然不能。

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很像是母子相抱,很像是在交头接耳,很像是在倾听水声。

师:也就是说作者把那些石刻狮子的样子写出来了。

生:没有!

师:你脑海中有了那些石刻狮子的形象吗?

生,有了,而且非常清晰。

师:这正是说明文中描写的特点,说明文中的描写重在摹写事物的样子——摹状貌,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更清晰、更准确、更形象的了解。与一般记叙文中的描写有所区别,请同学们体会。

[评点:引导学生品味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体验法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好,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去,作者写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确实同中有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生:这样处理于大同中存小异使行文富于变化,文章更有魅力。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的内容。请大家参照黑板上的板书思考:写作说明文应该怎样抓特征?怎样写特征?

生: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而写特征一般要精选例子来说明,所选例子一要典型,二要全面。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按照上述方法来操练这种技能。

(出示笔)笔,大家都不陌生吧!你们见过哪些种类的笔?

生: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彩笔、蜡笔、铁笔??

师:谁能说说笔的共同点?

生:尽管笔的结构千差万别,但不管什么笔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作用不外两个:一是用来写字;二是用来作图画画。它是写字画图的用具。

师: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笔的用途,按照上述分析,少不了选例子来说明,如果选例子应该选哪些例子。

生:钢笔

生:毛笔

师:为什么?

生:钢笔在硬笔中使用最广泛,最有代表性。毛笔不但是软笔中的一绝,而且和古老的书法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说笔自然少不了毛笔。

[评点:让学生在课文中学到方法,参与后续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师:好,我们就来讨论钢笔和钢笔书法有哪些具体特点。从形象方面,从使用方法方面,从书写效果方面着眼,发挥大家的创造性,看谁说得准确生动。

生:只有上了墨水,才能写出字来。

生:能写小而好看、笔画整齐的字。

生:墨水吞进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吐,早晚随身带,最易作记录。 生:胸中墨万点,下笔成千言。

生:吃人墨水吐出字,钢的笔尖胶的肚。

[评点:以上为技能的操练阶段,它是技能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色之一。]

师:大家说得很形象、很生动,本节课就练习到这里,课外请大家采用同样的方法写写“毛笔”,然后再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说说中国的笔”吧。

[评点:让技能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发展自己的能力。]

[总评:本教例较好地体现了“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说明特点这一训练主线有效地进行。有感知,有体验,有操练,线条非常清晰,由于训练做到了有层次、有纵深的推进,所以训练比较到位,不时引进学生鲜活的生活,增加了训练情趣,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也落到实处。课文学习成为了能力训练的有效形式,语文教学走出了肢解课文的狭隘圈子。]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