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闭关锁国的积极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13:24 作文素材
闭关锁国的积极影响作文素材

篇一:闭关锁国的影响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A 课题名称 闭关锁国的影响

主导课程 历史 相关课程 政治

课题组成员 ?? ?? ??

课题组组长 ?? 班级 ????班

指导老师 ??

开题时间 ??月??日 结题时间 ??月??日

B 内容摘要 本文从社会制度{即封建专制统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

环境、愚民政策四方面分析了这种政策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语 闭关锁国;贸易逆差;鸦片战争

C 研究目的 ①通过了解和认识“闭关锁国”的历史作用,学会对历史事件的

正确分析和评价,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的能力;

②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收集资料,形成书面报告等一系列

探究方式进一步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逐步形成学习和运用历史的良好方法。

D研究步骤 ①确立课题研究内容,小组人员分工调查,形成明确的研究项目和

负责事务,分类收集、调查、整理、审阅;

②翻阅查询相关课题的历史书籍、报刊资料,查找相关的研究性学

习课题论文的内容;

③进行社会访谈调查,查证收集相关资料,拟撰研究草稿; ④小组成员进行研讨商议,达成一致的观念和结论;

⑤上交研究性学习材料,请历史老师帮助审阅,指正完善; ⑥形成细致、全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书面报告及列表;

⑦对本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总结评价,互相分享此次研究活动

感受和收获,并进行个人小结。

E 研究报告 关键词:闭关锁国;贸易逆差;鸦片战争

十四世纪西方现代文明开始发展起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新航线的开通,现代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的距离。

古老的东方,特别是充满神秘感的中国,西方各国早就想打开闭关锁国的古老中国大门。但是长期与世界隔绝的清政府并不想急于同世界来往,在他们眼中,中国仍然是一个“天朝大国”,其国内无所不有,不需要借助于外国,相反地由于民众与外界的接触,还会造成反对清王朝势力的增长,清朝政府反对打开国门。一六八四年康熙一度下令开放广州、宁波、云台山(今江苏连云港)四个口岸与外国通商,广州则是当时对外贸易的集中地;而到了一七五七年乾隆帝索性只开放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

上述的通商制度和通商情况构成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政府的这种闭关锁国之策,有百害无一利。它一方面限制中国的商品出口,限制中国民众与西方的贸易,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中国民众对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的学习。正是由于清政府继续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了后来“鸦片战争”的更大灾难。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究其主要原因有:

一、封建专制统治的存在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展中,中国社会遗留下来的以家长为中心,以嫡长子继承为原则的宗法制度,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君主的家族统治,家国合为一体,以血缘宗法纽带维系,家族中的家长制扩大到国家,也就是以后中国封建制与专制的“朕即国家”的“皇权天下”的高度集权的君主国家。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力,从上到下建立了一种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高度集权的社会制度,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不仅封建与专制时期的时间长,而且又较为稳固,二千年来没有任何变化;而在欧洲众多的民族从来就没有统一在一个中央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内,大部分国家都处在一种分散的范围相对较小的君主专制的国家里。这些原因造成中国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集权体制强大,能延续较长的时间。

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十八、十九世纪时期的欧洲,由于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上的革命,使得欧洲的经济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工业和商业开始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而在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与专制社会里,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则主要就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自然经济形态。中国古代社会的小农生产者,不仅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活日用品和手工产品,这些产品基本都是自用,与商品经济无缘。因此中国历来是“以农业立国”,表现在人们的观念上:经济观念保守,缺少商品市场意识,无法接受一些先进科学与技术;而反映在当时清王朝的统治者的观念中,则把外国先进技术视为“妖术异技”,反对民众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三、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祖先自古生活在东亚大陆上,中国的西南面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高原上绵延着高耸的雪山,西北是陡峭的天山山脉。北部是内蒙古高原,东北部是白雪皑皑的大小兴安岭,冰雪、险峰和森林形成了一道天然阻隔,东南则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古代如此简陋的工具,是无法打通外部的联系,也就不可能更多的了解外部世界的情况。

四、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压抑民智

以康熙皇帝来说:他明明知道西方在大力发展科技,日后必然发达对中国构成威胁,但他仍然主张闭关锁国,愚民政策。他不支持传教士向中国的学者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不鼓励中国学人参与中西文化交流。英国使节斯当东说:“据说中国有几位君主从外国传教士方面学习外国丰富的数学知识。但中国政府的政策不使这门学问普及到群众中去。他们怕算术知识普及后,本国人能算出日蚀、月蚀,能制出历本来,皇帝在老百姓中的威信就要降低了。” 闭关锁国造成了与世隔绝。但英国从十六世纪开始,女王伊丽莎白两次致书中国皇帝,要求建立关系,都没有成功。法国在一六六零年,成立了中国公司,从一六八八年法王路易十四一直到拿破仑,法国曾多次派传教士商船到中国。美国是一个后起的经济强国,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开始,先后有大批美国商人到中国经商。美国算是后来者居上,在以后的发展中,美国以自己技术,资源,资金等雄厚的力量,逐步取代一些老牌的西方强国。

西方各国特别是英国,在与中国的相互贸易中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到了十八世纪后期,英国的一些商人开始发现鸦片这种东西能谋取高额利润,又能够在中国找到销路,并且可以扭转英国在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于是,鸦片就成为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敲门砖”。 鸦片的大量输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祸害。在经济方面,鸦片走私打破了中国对

外贸易方面的长期优势,中国一向出口的茶叶、生丝、布匹、药材等货物,不够抵偿鸦片烟价,每年还要流出大量的白银。白银的外流使中国发生了银贵钱贱的危机。

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也有很大的危害。

一、它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中国政治落后。

二、助长了排外心理,也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使进人中国的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失去了

通道。中国完全封闭起来了,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对外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一点也不了解,就这样无形中注定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必然落后于西方。

三、是造成中国社会落后挨打的总根源。清朝政府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 与世界的联系,妨碍了我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吸收,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这种政策的长期推行,进一步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也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大大落伍于世界。

摘要:乾隆二十二年(1757),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解除广州一地处,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这一命令,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两百多年,乾隆的这道圣旨一直被视为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祸根。

所谓“闭关锁国”政策就是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外来华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化夷交往等作出限制。然而,实行这一政策,归根到底,还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因为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结构,不需要外来商品而可以自给自足。所以,封建的自然经济是使统治者形成固步自封,虚骄自大,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近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由最初的开放4个对外通商口岸后减少至只开放广州一个;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关键词:原因 主要措施 影响 评价

(一)清政府制定“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从客观角度。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种封闭状态。纵观中国历史,我国的历代统治者已经在尽力扩张我国的领土,而且打败及消灭许多威胁我们安全的割据势力。当时,我国的东部、南部已经包括了很长的海岸线及其许多岛屿,西部已包括西藏高原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北部已经包括了极为辽阔的沙漠地区。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周围基本上是穷山尽水,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统治者不愿意再向更广的方向发展,闭关锁国了事。其次,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俄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为了御防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锁国政策。最后,由于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各地的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起彼伏。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在外

的反清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因此,统治者希望通过“闭关”来限制内陆与台湾联系。

2.从主观角度。一方面,统治者治国理念的腐朽。首先,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统治者固步自封、虚骄自大。如乾隆帝给英王的手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嘉庆的上谕中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等小国些微货物哉?”其次,统治者认为自己会永远强大,没有意识到整个世界都在发展。其实,发展的速度不同,地处偏远的贫弱小国也会有机会发展壮大。而且,统治者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采用闭关锁国的政策,有意封闭国内外信息的交流,扼杀国内知识分子的活跃思想,只给他们一条死记硬背的出路,学一脑子之乎者也,作一个目光短浅的愚忠之臣。最后,统治者害怕军人反叛。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军队造反的事情经常发生。除非是强有力的统治者,否则,面对本国强大的军队,统治者自己反而会感到害怕。因此,许多统治者总是想方设法控制,限制本国军队实力的发展。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可以最大限度地约束军队的活动,使他们无法向境外发展。另一方面,郑和远航带回了错误的信息。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他去了很远的地方,拜访了许多国家,发现到处都比中国落后。当他把自己在海外的所见所闻带回国后,使许多人形成了极为错误的观念,看不起外国人,盲目的妄自尊大。这种错误观念影响了国人几百年,他也影响到了统治者的对外政策,他们认为闭关锁国可以维护自己国家的地位。直到有一天,外国侵略者把我们打得头破血流,我们才清醒过来。

(二)“闭关锁国”的主要措施

1.限定一口通商。当乾隆朝开始开放海禁之初,并未限制通商口岸。外国商船虽然大多集中在广州,但也有驶往厦门、宁波等地进行贸易。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人洪任辉几次带船到宁波贸易,并向清廷要求开放宁波,而乾隆帝说:“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若不立法杜绝,恐将来浙者众,宁波又一洋船市集之所,内地海域,关系要紧。”通商口岸严格限制在广州一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先后派遣马葛尔尼和阿美士得两个外交使团到北京,却把开放通商口岸和自由贸易作为主要的要求,但清政府坚持不准。

2.对进口货物的限制。开放海禁之初,只禁止炮械、军器、火药、硝磺的贸易,但以后范围扩大,禁止出口货物的单子越来越长。大米、麦豆、杂粮、铁器、废铁、生丝、绸缎、马匹、书籍都在禁止之列,这就严重的妨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后规定:装载生丝出口,外国船只每艘不得超过一万斤,中国船只每艘不得超过二千斤。

3.对外国商人的防范。1759年(乾隆二十年),两广总督李侍规定了《防夷五事》,所谓“防夷”,就是重点防止外商和中国人发生接触;1809年(嘉庆十四年),两广总督百龄又规定《交易章程》六条;1831年(道光十一年)两广总督李鸿宾规定八条章程;1835年(道光十五年)两广总督卢坤又续定八条章程。规定越来越烦琐,限制越来越严格。

(三)“闭关锁国”的影响

1.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和较长一段时间里有效地防止了外部侵入,赢得了内部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长期的和平环境使经济得到发展,最终出现了“康乾盛世”,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达到颠峰。中国的人口在这一时期迅速增长,为后来列强的瓜分中国舍下了障碍——这麽大的疆域,这麽多的人口是无法消化的。为中国人的持久战取得独立提供了基础。

2.消极影响:首先,闭关,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工商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得不到发展。中国一直呆在中古时代,不爱出来。其次,助长了统治阶级妄自尊大的心理,自诩天朝上国,盲目排外,不思进取,保守愚昧。最后,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无法传入我国。中国当时的教育还是以科举为核心的,视西方科技的“奇技淫巧”,导致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

(四)“闭关锁国”的评价

1.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航海业的衰落。在明代以前,中国的航海业居于世界的先列。此后,欧洲殖民主义势力达到远东,世界航海事业突飞猛进;而中国政府却闭关自守,千方百计限制航海业,清政府规定:出海商船不得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等。中国的航海业受到种种束缚,无法赶上外国。昔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上的大型中国船队遂告绝迹。

2.闭关政策也严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商人和华侨.中国的商人和华侨很早就在东南亚各地活动,对当地和中国的经济交流作出了贡献。清政府不但不给以支持、鼓励,反而多方阻扰他们出国贸易。

3.中国一直是对外贸易的出超国,有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到广州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贸易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清政府禁令森严,中国的大商人都视远洋贸易为畏途,只有一些小商小贩零星地贩运货物出洋,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高额利润长期由外国商人所垄断。当时也有个别商人,积攒了资本自造了船只,具有与外商竞争的雄心和一定实力,但在清政府的打击下不能开展业务,反而家破人亡。

4.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危害极大。如嘉庆年间,有人请求准许福建茶叶在厦门出口,清廷“传旨申饬”,说是“明系由奸商怂恿,冒昧陈请”,顽固地坚持长途运输茶叶的旧政策,说什麽,“虔受约束,为法甚善,必应永远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闭关政策也妨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十七和十八世纪,西欧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牢笼,文化思想和自然科学迅速发展,放出光辉异彩。而中国知识界闭目塞聪,沉溺于理学、八股、考据、词章之中,踏步不前。清政府十分害怕中外文化的交流,把外国的文化科学视为离经叛道的邪说,限制外国书籍、文字的流传。中国被紧密地封闭着,知识界不但不可能向外学习,也根本不了解中国以外的情况。资本主义的欧美诸国日新月异,而封建的中国停滞不前,依然故我,越来越落后下去。

闭关锁国政策既不能影响和改变外国资本主义的本性,也不能妨碍它们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发展,反而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发展,窒息了中国的生机和进取精神,造成了沉闷、闭塞、停滞、倒退。它是徒劳无益而且十分有害的政策。

F 研究结论

原因——清朝是17世纪建立的,那时欧洲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严重,他们无法从正面打败正处壮年的清朝,于是在海上以海盗和走私的方式骚扰清朝,加之日本倭寇长期不绝,清朝决定锁国。

Ⅰ政策——清朝实施闭关政策的要点是海禁,对沿海商家进行严格限制,严禁出海经商。 对外来贸易的国家进行管制,要求只有向清朝称臣才能和清朝通商。

篇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1金融2班

32011110100

何潇

“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

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直到近代它

的阴魂还未彻底消散,有时还会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前进所以,因此,研究弄清这一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经过、后果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经济影响 闭关缩国,清朝,教训

一 前言

恩格斯说:当国家权力沿着经济发展的相反方向起作用的时候,“能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同时,马克思曾说过,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欧洲资产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曾是四大发明古国之一,拥有数千年的光辉历史,四大发明的问世所引起的轰动至今仍不绝于耳.我们仍然可以想象由于四大发明的出现给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好处.而随后,“丝绸之路”更为打通我国与世界贸易往来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我国生产的丝绸曾远销西域,为当时的汉代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

但在清代,东西方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以前,中国无论在发明还是经济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此以后,却逐步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处于落后的状态。其由先进到落后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清政府执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直到近代它的阴魂还未彻底消散,有时还会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前进。所以,研究弄清这一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经过、后果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闭关锁国的积极影响)

二、闭关政策的社会历史根源

“闭关”一词的含义是指关闭城门,闭关政策指的就是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交通、贸易的政策。其实,这种政策不仅限制了对外贸易和外交领域,而且在经济、文化上都带有与世隔绝和盲目排外的倾向。而清政府实行此政策的原因,也值得探究。

1清政府依然遵循重农抑商政策。

唐朝时期,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时期。那时,中国对到唐朝的外国商人以优惠条件进行贸易往来,丰富了自己的经济文化,促进了盛唐文化的发展。只可惜后人没能继承这一点。明朝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政府却长期实行“海禁”。清朝统治中国以后,康熙曾亲绘“耕织图”,雍正一再颁布“劝农诏,重申古代重农抑末之意,

可以说,闭关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对外的自然延续,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封建经济。但是,清政府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它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清统治者妄图隔绝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以利于专制统治。

清朝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止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清廷曾严令在南洋一带的华侨,限三年回国,否则将“不得复归故土”。如果而华侨回来了,就会被歧视。一个从海外归国的商人很可能被逮捕审讯,甚至说他私通外番而被判为汉奸,杀掉脑袋。对在国内居住的人民特别是汉族人民,则严禁他们与外国人有所接触,甚至对略通外语的人也要横加迫害。如此不可理喻的规定要是促使经济落后发展的主要原因。

3 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十六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远道而来,进入东方领地,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它们在中国沿海一带烧杀抢劫,侵犯领土和主权,犯下了大量的侵略罪行。此后,它们之间为了争夺在华利益,又不断发生纠纷,对我国东南沿海的秩序更是一种扰乱。中国澳门、台湾相继被占,北部黑龙江流域多次被犯。因此,为了防止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清政府不得不采取防卫措施。闭关锁国政策由此而来。

三、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过程

1海禁政策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并下令在福建、广东、浙江、江南、山东、北直隶六省实行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迁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以防居民出海。

2四口通商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统一台湾后,开始开放海禁,允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并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但规定禁止炮械、军器、火药、硝磺的贸易。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因为担心本国商人到南洋勾结海寇进行反清活动,除东洋贸易外,严禁中国商人至南洋贸易,只许外商来华贸易。雍正五年(1727年)解除这项禁令,至乾隆十二年(1747年)又复行禁止。

3一口通商

后来,因发现到宁波的英国商船数量不断增加,并带有大量武器,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遂以“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云台山等港口的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并规定外商不得直接与官府交往,由“广州十三行”办理一切有关外商的交涉事宜。对出口货物的品种也加以限制,除原先规定的不许军火出口外,粮食、五金、书籍也严禁出口,丝茶的出口品种和数量也有一定限制。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又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会馆中,并不许在广州过冬,中国商人不得向外国商人借款或受雇于外商,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

四、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一,闭关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和技术的发展。清朝闭关政策还严重地阻碍及其他主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中国出口货物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茶叶,主要产于福建、安徽等地,清政府不准就近从海上出口,必须经陆地运往广州再出口,经长途运输不仅时间长,茶叶容易变质,而且被沿途的关卡层层敲诈勒索,又增加成本,这对茶叶生产的发展显然是个障碍。

第二,闭关政策也妨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人类的科学文化,总是在互相渗透、互相交流中前进的,清政府对西方国家,却是闭目塞听,不愿意学习,不愿意了解,甚至舍其所

篇三: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影响

指导老师:吴洪水 组员:蒋子彬、邹静、潘琴、林玲、董娜娜、周美钦

当旭日从东方升起,照耀着这一片富饶的土地—中国,唐朝曾使这里成为世界的中心,一个文明开放的国度,而元朝时这里更是欧洲人想往的黄金天堂,郑和七下西洋,彰显的是中国强盛的国力和发达的科技,但到了明朝中后期,中国仿佛从世界的舞台消失了,到了清朝末期更是被英国人的尖船利炮轰开国门,这时我们问个为什么?为什么一强大的帝国会沦落至此,答案就是闭关锁国政策,我们小组以这为课题了进行了探究。

一、闭关锁国的原因

1.中国封建王朝重农抑商的延续. 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

2.中国封建统治着妄自尊大的心理.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向来具有“天朝上国”“四方皆蛮夷”“我天朝无所不有,焉用外求”的传统自大思想,这就导致了他们无视西方的存在,认为闭关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我天朝毫无损伤。

3.隔绝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以利于专制统治. 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满清统治者便企图通过“闭关”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汉人形成反清力量。

4.同时,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也是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

5.当时许多明朝残留的抗清力量如郑成功等,大都被赶到海上去了,为了维护满清的统治地位,断绝郑氏集团和大陆的经济联系.顺康年间,清政府施行了野蛮的禁海迁界政策

二、闭关锁国的内容

1. 海禁。明代出于抗倭、防扰需要实行海禁政策。清顺治时,郑成功在厦门一带抗清。为了切断郑成功与大陆的联系,顺治十二年(1655年)实行海禁,宣布寸板不得下海,违者处死,货物全部没收,以后又多次下达“片板不准入海”的命令。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海禁失去了意义,壬次年撤销。后来废而又禁。海禁还对船的大小、船队规模加以限制。如康熙年间规定,出洋贸易的海船可用双桅,但梁头不得超过一丈八尺,舵工水手不得超过28人,载重不得超过500石;不得租用、出租或与外国人买卖船只。对西方商船也作了严格限制,只许驶进澳门,在澳门停泊贸易。

2. 限制通商口岸。1685年清朝统一台湾后宣布开放对外贸易,设置四个港口:广州、漳州、宁波与云台山(连云港),准许外商来华贸易;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以“民俗易嚣,洋行错处,必致滋事”为由把四口减为广州一口。

3. 实行“行商制度”。行商一般称“十三行”,实际不限于十三家。清政府授予这些行商对外贸易垄断权,后又授权行商代理政府向外商征税,负责管理外商及与外商交涉事宜。外商不能与政府官员和其他人民直接交往,甚至海关官员也不行。

4. 限制出口货物种类和数量。粮食、五金、军火(硝磺)、书籍(史书、地图等)等商品严禁出口,并规定了丝、茶、大黄等商品的出口限额。还规定广东行商与外国人交易不能用银,只能进行物物交换。

5. 限制外国人在广州的活动。其中有些限制是合理的,如禁止外商偷运枪炮进入广州,禁止走私漏税、贩运鸦片等。但也有很多不近情理的规定,如只准外国人住在行商所设的馆舍中,并且只能在农历初八、十八、二十八日在附近之花园、寺庙散?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淮危蛔荚谕庾⌒疲坏迷谠凉勾夤俗」莸取?/p>

三、闭关锁国的不利影响

1. 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政策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更大的影响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茧自缚”,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的封建统治,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且很快失败;外国资本主义设备的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 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经常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

2.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了清朝的对外贸易往来,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清朝的闭关锁国,严重地阻碍了其他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的落后导致军事力量的落后。清朝处于封建社会的衰弱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已经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先进的制度难以进入。

四、闭关锁国的反思

过去的已经是历史,闭关锁国的不利影响已经无法改变,中国落后于西方已经是事实,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而不是做着曾经天朝上国的梦,闭关锁国封闭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国门,封闭的更是我们的思想,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同样需要中国,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引进来,做出去的思想,更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屹立在世界舞台,永远赶上历史的潮流。

参考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1 人民版 主编:马世力

篇四: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闭关锁国政策始于明朝后期的“海禁”,而明清时期又正是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更替的阶段,也是中国自此以后逐步淡出历史上的舞台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政策给我们中华民族造成巨大的灾难。所以这一阶段的闭关锁国政策具有很深的研究意义,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也有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

一、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第一、从主观因素看:

1、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必然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人。

2、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因循守旧、骄傲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第二、从客观因素看:

1、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

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

2、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伏彼起。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这也是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一个客观原因。

二、 闭关锁国的内容

1.限定一口通商。当乾隆朝开始开放海禁之初,并未限制通商口岸。外国商船虽然大多集中在广州,但也有驶往厦门、宁波等地进行贸易。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人洪任辉几次带船到宁波贸易,并向清廷要求开放宁波,而乾隆帝说:“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若不立法杜绝,恐将来浙者众,宁波又一洋船市集之所,内地海域,关系要紧。”通商口岸严格限制在广州一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先后派遣马葛尔尼和阿美士得两个外交使团到北京,却把开放通商口岸和自由贸易作为主要的要求,但清政府坚持不准。

2.对进口货物的限制。开放海禁之初,只禁止炮械、军器、火药、硝磺的贸易,但以后范围扩大,禁止出口货物的单子越来越长。大米、麦豆、杂粮、铁器、废铁、生丝、绸缎、马匹、书籍都在禁止之列,这就严重的妨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后规定:装载生丝出口,外国船只每艘不得超过一万斤,中国船只每艘不得超过二千斤。

3.对外国商人的防范。1759年(乾隆二十年),两广总督李侍规定了《防夷五事》,所谓“防夷”,就是重点防止外商和中国人发生接触;1809年(嘉庆十四年),两广总督百龄又规定《交易章程》六条;1831年(道光十一年)两广总督李鸿宾规定八条章程;1835年(道光十五年)两广总督卢坤又续定八条章程。规定越来越烦琐,限制越来越严格。 三,闭关锁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闭关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和技术的发展。清朝闭关政策还严重地阻碍及其他主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中国出口货物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茶叶,主要产于福建、安徽等地,清政府不准就近从海上出口,必须经陆地运往广州再出口,经长途运输不仅时间长,茶叶容易变质,而且被沿途的关卡层层敲诈勒索,又增加成本,这对茶叶生产的发展显然是个障碍。

第二,闭关政策也妨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人类的科学文化,总是在互相渗透、互相交流中前进的,清政府对西方国家,却是闭目塞听,不愿意学习,不愿意了解,甚至舍其所长而取其所短。

第三,闭关政策还严重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生成。我国自明朝中叶后就闭关了,至清朝更为严重,死死地限制了对外贸易,限制造船出海,资本的原始积累,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第四,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闭关政策对外国人的侵略者的活动,具有一定自卫作用,但这些规定不是长久的,更不是防止侵略的有效办法。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要侵略别国,中国能不能抵抗住外来侵略,而决不能依靠这种政策来改变侵略者的本性,更无法阻碍侵略国家力量的增长,只能作茧自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扼杀中国的生机和进取精神。

四、 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 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措施,是无法阻挡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的进攻的,相反却妨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止和倒退,最终在西方国家的侵略、奴役和压迫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都告诉我们没有交流无以发展,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应广泛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拓宽与我国贸易往来的国家范围,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相原则,将我国的经济推向世界的舞台,使得我国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屹立不倒。

篇五:清朝闭关锁国对我国的影响

清朝闭关锁国对我国的影响

如果追述到清朝康乾盛世其间,当时中国国力世界第一,在贸易上也对欧洲是全面出超,如果那时候可以向欧洲开放,中国早就可以成为世界超级强国。

但我从小就怀疑,我们的教材一边把中国的落后归结为闭关锁国,另一方面又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已经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明显是自相矛盾。

实际上,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今天这160年里,只有在60-70年代与苏联交闹反后到与美国建交前这不到20年的时间是真正意义上的封闭,而且在这段时间,中国依然从香港这个唯一的开放港口获得来自外界的事物。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段时期尽管经济困难、政局动荡,仍然堪称中国这160年间科技发展最快的时期,从两弹一星、核潜艇到杂交水稻、人工结晶牛胰岛素都研制成功,更是中国人最接近诺贝尔奖的时代。

而早在清末,中国已经开始洋务运动,不仅大量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也大量学习西方的技术,这是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同期进行的。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民国末年,中国到处是洋人的租界地,到处是洋人的通商口岸,我要问,中国在这段时期哪来的闭关锁国?但这时期,中国强大了吗?而在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进入了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由苏联大量向中国提供技术的时代,这时期也不算封闭。到改革开放之后,更不用说了。看看今天,留学热、出国热、英语热、招商引资,还是封闭吗?

这种思想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在甲午战争开始,虽然中国建立了号称世界第六大舰队,但几乎没有几艘是自己生产的,主力全部是进口货,同期日本的造船工业却已经发展起来,结果不言而喻;而在民国时期,虽然有所谓经济发展黄金十年,但中国的民族工业基础几乎原地踏步,国民党政府似乎压根儿没想过如何靠自己去对抗日本的威胁,一方面只知道向洋人买武器,另一方面甚至把国家的生死存亡寄望于国联的干预。

在改革开放25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其实不让日本和韩国在二战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但它们都成为发达国家了,我们似乎还很遥远,为什么?就是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索尼、丰田、松下、三星、LG、现代这些民族自主产业的发展上,它们现在出口的是技术;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上的,对自主产业的发展荒废,那结果是什么?GDP增长了,工人工资涨不了,涨了洋人就不来投资,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也就卖不出去,经济就没发展了。现在贫富悬殊,很大程度就是这样造成的。有人说,中国科技落后,不引进技术不行。首先我压根儿就不认为中国科技真正是落后的。像载人航

天,全球只有三国能造;核潜艇的反应堆,全球只有国能造,新的093用的反应堆更是美俄都没有;能有自主研发新一代战斗机的能力也已经屈指可数;中四国去年的制造出来的“汇童”机器人,除中国只有日本能造……那些被中国认为是发达国家的欧洲国家,有多少个能像中国掌握如此多尖端技术?还有的是,中国现在的科技水平,还是在这20多年来,中国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围绕这种重视对外引进不重视本国自主的思想下进行的,比如给外资企业税收优惠而给民族企业征重税,教育体系重视学英语讨好洋人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实,像中国的汽车工业,跟日本同时起步,比韩国早十年,而且有庞大的市场支撑和廉价成本优势,怎么会不靠洋人就搞不好呢?现在奇瑞吉利不是还发展得很不错吗?吉利才用了五年时间,已经实现各种设备自主生产,同排量的发动机还比本田的有更大功率,车也摆上欧美车展了。如果这些工作由财大气粗的大型汽车厂去搞,中国早就是汽车大国了。像中国的运十,有人说这种飞机不会有市场而不应该搞。其实,美国现在到处举起制裁大棒,很多国家的市场都这样白送给中国,如朝鲜、古巴、伊朗、叙利亚、缅甸。像伊朗去年发生空难,已经反映了伊朗由于制裁民航飞机大量老化。如果剪十能发展下去,不知能从伊朗换回多少桶石油。而且,民航飞机造不了,作为预警机的平台,为发展大型运输机和轰炸机打基础也是可以的。日本最近有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而民族工业走向衰落,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不是主张要封闭,但希望大家牢记,邓小平除了提出改革开放,还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总是被人遗忘。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A.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B.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中国学习、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C.由于落伍,中国从此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必须吸取闭关锁国的惨痛教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