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锅巴救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20:20 体裁作文
锅巴救命体裁作文

篇一:初二文言文阅读技巧及习题练习

初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

一、 考点、热点回顾

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

(一)、阅读理解知识归纳

1、知识归纳

(1)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通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

一厝.朔东 厝通措 无陇.段焉 陇通垄

所以动心忍.性 忍通韧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衡.于虑 衡通横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

(2)特殊句式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省略主语“二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主语“愚公”)

始龀,跳往助之(省略主语“遗男”)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介词“于”)

其如土石何(“如??何”文言固定句式,意思是把??怎么样)

(3)词类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作动,用尽。险:形作名)

聚.室而谋 (使动用法:把??召集起来)

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痛苦。形容词使动用法。

所以动.心忍性 动:使??惊动。使动用法。

人恒过. 过:犯错误。名词动用。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入:里面。出:外面。均为动词用作名词。

北.饮大泽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4)一词多义

(5)古今异义

(二)、考查目标

(1)考点知识

①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②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课文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

③字词的掌握和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

④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⑤理解必学文言课文以及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中的重要句段的含义,恰当地评析其思想内容。

(2)试题特点

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情况,考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不应把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7—9年级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应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范围应以《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荐篇目为基础。

这部分考查内容涉及到利用工具书或注释读懂文言文。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理解语句在文段中的意思以及整个文段的内容。也有的试题要求在阅读文言文过程中,联系社会生活,结合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采用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等形式。

文言文的篇(段)数为l或2篇(段)。阅读材料的字数在94—377字之间。以200字左右居多。题量在3—8道之间,所给分在7—18分之间。

选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绝大多数的阅读材料选自教材。少数阅读材料选自课外,出自《吕氏春秋》、《战国策》、《三国志》、《世说新语》,并加了相应注释。注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感和对文言词句的理解。文言文试题比较注重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力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此外,还有一些试题运用划线断句的方式考查学生语感,用翻译或说出原文意思的方式考查对句段的理解。

二、 典型例题

(一)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 .

濯清涟而不妖( ) .

不蔓不枝( ) .

香远益清( ) .

解析:这四道题比较全面地表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命题采用主观题型。第1题考查对重点实词的理解,课文中对这四个词都作了注释,难度不大。

答案:多;洗涤;长蔓(牵牵连连);更加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解析:第2题翻译两个句子,翻译时要对重点词语准确译出。翻译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答案: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

解析:第3题第①小题考查文章的理解,第②小题考查表现手法的掌握,第③小题考查行文的思路,领会文章构思的巧妙。

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衬托莲花的高洁

(3)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4题是课内外结合的开放性题,就文章观点让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解答时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联系现实生活。

答案: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

(2)河曲智叟亡以应 .

(3)惧其不已也 .

(4)无陇断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亡: 已: 断:

(1)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1)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2)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3)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4)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4、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试题答案】

(一)

1、(1)草木 (2)亡,通“无” (3)停止 (4)隔绝

2、(1)你太不聪明了。 (2)愁什么挖不平?

3、(1)在长江南岸; (2)在洛河北岸; (3)在衡山南面; (4)在华山北面

4、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恒: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1)奋起,指有所作为 (2)经常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3、(1)内有法家拂士 (2)外有敌国外患

4、(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三、习题练习:

(一)

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母好食铛底焦饭 .

(2)恒装一囊 .

(3)战于沪渎 .

(4)逃走山泽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二:锅巴救命

锅巴救命

原文: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①食铛②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③,恒④装一囊,每煮食,辄⑤伫录⑥焦饭,归以遗⑦母。后值⑧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⑨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译文:吴郡人陈某,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某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

注释:】。①好::喜欢、爱好。 ②铛:铁锅。 ③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④恒:经常、常常。 ⑤辄:就。 ⑥伫录:贮藏。 ⑦遗:赠送。 ⑧值:时值。 ⑨未展:来不及。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两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1,辄○2以水沃○3面;食不给,啖○4粥而读。既或夜昏怠○

5受贬,由参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

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任务,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昏怠;昏沉困倦。○2辄:往往,每每。○3沃:浇。这里当 注释:○

4啖:吃。 “洗”讲。○

廉颇思赵

原文: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①廉颇②,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③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4矣。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译文: 赵国的军队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起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王任用.赵王派使者去看廉颇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使者很多的钱,叫他说廉颇的坏话.廉颇见到使者,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披上铠甲跨上战马,来显示出自己能够任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老年,还能多吃饭;然而同我坐在一起,一会儿大便三次."赵王认为廉颇老年无用,就不再召见他.

1复得:再起用。○2廉颇:赵国的大将。○3毁:诽谤,说注释:○

4矢:通“屎”坏话。○。

点石成金

原文:一人贫苦特甚,生平虔奉吕祖,吕祖乃吕洞宾也,相传为道教之祖也。吕祖感其诚,一日忽降至其家,见其家徒四壁,不

1。胜悯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俄顷,粲然化为黄金,曰:

2曰:“不欲也。” 吕祖大喜,谓:“子“汝欲之乎?” 其人再拜○

3。” 其人曰:“不然,吾欲诚能如此,无私心也,可授以大道○

汝之指头也。”吕祖倏不见。

译文:一个人特别贫穷,一生虔诚地供奉吕祖,吕祖就是吕洞宾,是道教的先祖。吕洞宾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一天忽然从天上降到他家,看见他家十分贫穷,不禁怜悯他,于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立刻,变化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说:“你想要他吗?” 那个人拜了两次(拜了拜)回答道:“不想要。”吕洞宾非常高兴,说:“你如果能这样,没有私心,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 那个人说:“不是这样的,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 吕洞宾忽然不见了。

1磐石;厚重的石头。○2:再拜:拜了两次。○3大道:成注释: ○

仙的道理。

篇三:初三语文第一次月月清试卷

初三语文第一次月月清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府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

B.夏日的水果摊头,西瓜啊、凤梨啊、水蜜桃啊,各种时新水果无不泛着诱人的光泽。

C.友善待人,表明人的胸怀宽广;精神境界纯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D.“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做学问之第二境界。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

A.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一面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B.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信心。

C.读书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D.弟弟的成绩是班上最好的十名同学之一。

4.根据提示默写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④题每题1分,⑤——⑥每题2分) ① ,鸡犬相闻。 ② ,并怡然自乐。

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⑤《浣溪沙》(一曲新词)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的句子是: , 。

⑥《岳阳楼记》中“ , ”表达了作者阔大的胸怀, “ , ”表明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宏伟抱负。

二、阅读理解(共74分)

(一)阅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完成第5题(6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1)应用你的知识体验,说说前两句诗歌蕴涵了怎样的自然现象。(2分)

(2) 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述表达效果。(4分)

(二)阅读《阮裕焚车》,完成后面的思考题。(14分)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 ) A.在台湾归属问题上,根据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日本政府表示将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

②剡:地名,在浙江嵊县。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意欲借而不敢言 ( ) ⑵借者无不皆给 ( ) ..

⑶阮后闻之 ( ) . ⑷遂焚之( ) .

7.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遂焚之

A.醉翁之意不在酒

C.辍耕之垄上 B.属予作文以记之 D.永之人争奔走焉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一处)(1分)

意欲借而不敢言

9.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译文: 。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译文: 。 10.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3分)

(三)阅读文言文《锅巴救命》,回答问题。(14分)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母好食铛底焦饭 ( ) (2)恒装一囊 ( ..

(3)战于沪渎 ( .

例句:归以遗母

) ) (4)逃走山泽 ( ) .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扶苏以数谏故

C.不以物喜 B.得而腊之以为饵 D.以尽吾齿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一处)(1分)

战于沪渎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5.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3分)

(四)说明文阅读(14分)

最糟糕的发明

①不久前,英国《卫报》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塑料袋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透气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食料或废留在野外的塑料,会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英国《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处不在,直到有一天, 我们都已离去,这些东西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②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经常有许多海洋动物如海豚、海豹、海龟等由于误食了海洋中的漂浮的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如今,这事在中国也发生了。西安市动物园近两年来5只鹿、1只美洲驼不明不白地死去,经专家解剖尸体后证实,“凶手”竟是司空见惯的塑料袋,这些动物误食了游人乱丢的塑料袋而命丧黄泉。无独有偶,北京麋鹿园自1995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十几起麋鹿误食塑料袋而致死的事,科研人员在一头麋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③塑料袋的发明虽然只有100多年,但是它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显而易见了,它所堵塞的也不仅仅是动物的消化道了。重庆市1998年8月就由于嘉陵江、长江上 取水口,致使好几家自来水厂停产减产,害得重庆市民守着两条大江没水喝。

④据悉,爱尔兰现在已经开始征集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13美分的税。这个方法级为有效,爱尔兰塑料袋的使用率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在挪威,居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因为商店虽然提供塑料袋,但需付费。我国这几年有不少环保组织都搞了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倡导人们少用塑料袋。但是也没见多少人用环保布袋购物。关键在于塑料袋是白给的,用不用与人们的经济利益无关,看来,要抵制“白色垃圾”,除了宣传、号召之外,还需要采用经济手段。

⑤塑料袋的问世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都不能做往自家水井里吐痰的傻事。这种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的发明还是少点为好。

(王娅《糟糕的发明》《中国环境报》2003年1月6日有增删)

1.为什么说塑料袋的发明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3分)

答: 。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好在哪里?(3分)

科研人员在一头麋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

答: 。

3.第④段的中心是 。(2分)

4.细读第④段,说说国内外抵制“白色污染”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两条。(4分) 答:

5.2008年6月1日起国家的“限塑令”开始在全国实施,市场使用塑料袋将有所限制。你班开展以“限塑”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请你根据这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条标语。(2分) 答: 。

(五)议论文阅读(10分)

痛苦也是一种精神财富

①弗洛伊德有句名言: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不过全然没有痛苦的人生,似乎还没有出现过。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只要是人,都会有痛苦。

②怎样对待痛苦?我说,应把痛苦视作一种精神财富。这难道是阿Q式的自慰?不是。 ③古人孟子有言:哀莫大于心死。其实,真正“心死”、无所期冀的人,如同行尸,是体味不到痛苦的。而没有痛苦的。而没有痛苦,或许正是人生的最大的悲哀。痛苦,作为一种感情体验与反应,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它伴随着幸福的追求而生,又为幸福的获得铺垫着通衢。有过事业挫折的人,倍觉成功喜悦;经过情场失意的人,愈感爱情之可贵。这里用得上尼采的一句话:“一切痛苦之中都孕育着快乐。”没有痛苦的台阶,快乐,尤其是使人激动不已的快乐,或许永远是天国之物。要不然,中国女排在获得三连冠、四连冠、五连冠时,又怎么会以泪告慰“江东父老”呢?

④痛苦之中不仅孕育着快乐,而且孕育着创造。我国有句古语“蚌病成珠”。价值昂贵的珍珠,恰是牡蛎体内病痛的产物。德国诗人海涅曾经发问:诗之于人是否如同珠子之于牡蛎?法国作家福楼拜则用更明确的语言发挥了类似的见解。他说:珠子是牡蛎生病所结成,作者的文笔却是更深沉的痛苦的流露。失恋的痛苦曾催生了歌德的千古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玛丽?居里告别故乡,远走他国,愤发攻读,矢志成才。没有当初世俗观念对玛丽纯真爱情的夭折,或许就没有后来的居里夫人了。我国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适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也是一样的证明。

⑤人的脱胎而问世伴随着母体的痛苦。痛苦诞生了一个新生命。人的成熟则离不开自身这样那样的痛苦经历。曲折,加速着人的意志的成熟;挫折,培育着人的性格的成熟;坎坷,锤炼着人格的成熟。喜剧家莫里哀这样评价失恋的痛苦,说它“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其实岂止是失恋?人生历程中的一切痛苦,难道不都应该扮演同样的角色?

⑥痛苦可以分解,可以变通,可以战胜,但这一切的前提, 是我们必须具有战胜痛苦的信心,勇气和毅力。“摧伤虽多意越厉,直与天地争春回。”把痛苦看做是一种精神财富,痛苦带给我们的必将是成功和快乐。

⒈第①段引用弗洛伊德的名言作用是什么? (3分)

答: ⒉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⒊第④段首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3分) ⒋第⑥段给全文作结论的句子是 。(2分)

(六)散文阅读。(16分)

行板①如歌

①柴可夫斯基②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②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作品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比如《花的圆舞曲》,比如《天鹅湖》,家喻户晓,浑然天成。它们令人愉悦光明、热爱生命。他是一个赋予生命以优荚的旋律与节奏的作曲家。没有他,人生将减少多少色彩与快乐!

③他的另一些更加令我倾倒的作品,则多了一层无奈的忧郁,美丽的痛苦,深邃的感叹。他的伤感,多情,潇洒,无与伦比。我总觉得,他的沉重的叹息之中有一种特别的妩媚与舒展,这种风格像是——我只找到了——苏东坡。他的乐曲——例如第六交响曲《悲怆》,开初使我想起李商隐,苍茫而又缠绵,绮丽而又幽深,温柔而又风流??再听下去,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

④艺术就是永远的悲怆的解释,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对于一个绝对的艺术家来说,悲怆成全着荚,荚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悲与美共生,悲与荚冲撞,悲与荚互补。人生苦短,人生苦苦。然而有美,有无法人为地寻找和制造的永恒的艺术普照人间。于是软弱的人也感到了骄傲,至少是感到了安慰,感到了怡然。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

⑤在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既有同样的荚丽的痛苦,又有一种才华的赤诚与迷醉,我觉得缔造着这样的音乐世界,呼吸着这样的乐曲,他也是满脸泪痕而又得意洋洋,烂漫天真而又矜持饱满。他缔造的世界悲从中来而又圆满无缺。你好像刚刚迎接到了黎明,重新看到了罪恶而又清爽、漫无边际而又栩栩如生的人世。

⑥这就是才华。它是上苍给人类的,首先是给这个俄罗斯人的最珍贵的礼物。是上苍给匆匆来去的男女的慰安。拥有了这样的礼物,人们理应更加感激和平安。柴可夫斯基给人的是珍惜,珍惜生命,珍惜艺术,珍惜才华,珍惜美丽,珍惜光明。珍惜的人才

篇四:初二文言文阅读技巧及习题练习

初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

一、 考点、热点回顾

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

(一)、阅读理解知识归纳

1、知识归纳

(1)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通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

一厝.朔东 厝通措 无陇.段焉 陇通垄

所以动心忍.性 忍通韧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衡.于虑 衡通横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

(2)特殊句式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省略主语“二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主语“愚公”)

始龀,跳往助之(省略主语“遗男”)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介词“于”)

其如土石何(“如??何”文言固定句式,意思是把??怎么样)

(3)词类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作动,用尽。险:形作名)

聚.室而谋 (使动用法:把??召集起来)

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痛苦。形容词使动用法。

所以动.心忍性 动:使??惊动。使动用法。

人恒过. 过:犯错误。名词动用。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入:里面。出:外面。均为动词用作名词。

北.饮大泽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4)一词多义

(5)古今异义

(二)、考查目标

(1)考点知识

①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②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课文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

③字词的掌握和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

④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⑤理解必学文言课文以及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中的重要句段的含义,恰当地评析其思想内容。

(2)试题特点

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情况,考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不应把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7—9年级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应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范围应以《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荐篇目为基础。

这部分考查内容涉及到利用工具书或注释读懂文言文。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理解语句在文段中的意思以及整个文段的内容。也有的试题要求在阅读文言文过程中,联系社会生活,结合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采用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等形式。

文言文的篇(段)数为l或2篇(段)。阅读材料的字数在94—377字之间。以200字左右居多。题量在3—8道之间,所给分在7—18分之间。

选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绝大多数的阅读材料选自教材。少数阅读材料选自课外,出自《吕氏春秋》、《战国策》、《三国志》、《世说新语》,并加了相应注释。注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感和对文言词句的理解。文言文试题比较注重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力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此外,还有一些试题运用划线断句的方式考查学生语感,用翻译或说出原文意思的方式考查对句段的理解。

二、 典型例题

(一)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 .

濯清涟而不妖( ) .

不蔓不枝( ) .

香远益清( ) .

解析:这四道题比较全面地表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命题采用主观题型。第1题考查对重点实词的理解,课文中对这四个词都作了注释,难度不大。

答案:多;洗涤;长蔓(牵牵连连);更加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解析:第2题翻译两个句子,翻译时要对重点词语准确译出。翻译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答案: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

解析:第3题第①小题考查文章的理解,第②小题考查表现手法的掌握,第③小题考查行文的思路,领会文章构思的巧妙。

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衬托莲花的高洁

(3)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4题是课内外结合的开放性题,就文章观点让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解答时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联系现实生活。

答案: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2)河曲智叟亡以应 .

(3)惧其不已也 .

(4)无陇断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毛: 亡: 已: 断:

(1)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1)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2)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3)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4)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4、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试题答案】

(一)

1、(1)草木 (2)亡,通“无” (3)停止 (4)隔绝

2、(1)你太不聪明了。 (2)愁什么挖不平?

3、(1)在长江南岸; (2)在洛河北岸; (3)在衡山南面;

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作: 恒: (4)在华山北面 4、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1)奋起,指有所作为

3、(1)内有法家拂士 (2)经常 (2)外有敌国外患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4、(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三、习题练习:

(一)

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母好食铛底焦饭 .

(2)恒装一囊 .

(3)战于沪渎 .

(4)逃走山泽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五: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使用者:卢鸿宇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士人善画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画一轴,献诸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察看,见轴在地而猫蹲其旁。及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他猫,莫不然也。于是始知其

画为逼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一士人善画 善:( ) (2)旦而过之 旦:(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以试他猫,莫不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作者没有正面描绘老鼠,而是通过猫"逐之''来反映鼠画的逼真,这种写法叫__ ________

阮裕焚车

阮裕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

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注释 :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àn):地

名,今在浙江新昌。③何??为:干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意欲借而不敢言( ) (2)借者无不皆给( )

(3)阮后闻之( ) (4)遂焚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这个故事体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①食铛②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③,恒④装一囊,每煮食,辄⑤伫录

⑥焦饭,归以遗⑦母。后值⑧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⑨归

家,遂带以从军。战于⑩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⑾山泽,皆⑿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好::喜欢、喜爱。 ②铛:铁锅。 ③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④恒:

经常、常常。 ⑤辄:就。 ⑥伫录:贮藏。 ⑦遗:赠送。 ⑧值:时值。 ⑨未展:来不及。 ⑩于:在。

⑾走:跑。 ⑿皆:都。

身 无 长 物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jiàn,草垫)。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以“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

穷。

【注释】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

尊称⑥长(cháng):多余、剩余

1、“丈人不悉恭”中“悉”的解释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3、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中看,他的意思是 ; 从文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 的品德。

范仲淹二岁而孤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

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③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④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每以天下为己任 任:( ) (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 ) ...

2、下列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的翻译。

4.范仲淹幼年时人生经历的主要特点是:

5.文中写范仲淹读书刻苦的句子是:

6.范仲淹“被馋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

越人学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輗:读音ní,车杠(辕)和衡相固着

的销子),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相属:接连不断)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绐:读音dài,欺骗),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注释:①信:听信 ②固:本来 ③效:效仿 ④及:等到 ⑤御:抵御 ⑥绐(dai):欺骗 ⑦

輗(ni):置于车辕前端与车衡相接处穿孔中的关键 8患:担心

1、(1)下列与“效而为之者相属”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非独书为然 ..

C.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道皆砌石为磴 ..

(2)“及寇兵侵其境”中的“及”在文中的意思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3、“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

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

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 乙文: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使用者:卢鸿宇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小儿不畏虎

【原文】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

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 1、虎熟视久之 熟: 仔细。 2、至以首抵触 首: 头。 3、虎亦卒去 卒: 最终。 4、

仓皇:匆忙而慌张。 5、浣衣:洗衣服。 6、寻:不久。 7、被:施加,给??加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虎亦寻卒去 寻:( ) (2)意虎之食人 食:( ) ..

(3)威亦无所施欤 施:(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小朋友没有逃走是因为不知道老虎来了。

B.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

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C.文章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了主人公“妇人”的形象。

4、文中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楚人养狙

——明·刘基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

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①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

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俟②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③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1、狙:猴子。2、部分:部署分配。3.之:到。4.求:寻找。此指采摘。5、征收。6、棰:

鞭打。7.患苦之:对(这种生活)感到很苦。8、树:动词,种。9.与:同“欤”,吗。10.假:依靠。

11、为之役:被他奴役。12.既:完。13、相与:一起。14.卒:终于。15.馁:饥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求草木之实 实:( ) .

(2)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 其:( ) .

张溥嗜学

【原文】 张溥(pǔ)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

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名词做动词,命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名气)高一时。

【注释】 01已:停止 02 钞:抄写 03 汤:热水 04 沃:洗 05名:题名 06嗜:特别喜

欢 07幼:年幼的时候 08即:就09焚:烧 10如是:像这样 11皲(jūn):因受冻而开裂 12俄顷:一会儿 13以故:因为这个原因 14征索:讨要 15日:每天 16始:才17名:名气 18草:草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如是者六七始已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锅巴救命) 已:( ) .

(2)以故名高一时 名:( ) .

2、用现代汉语法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

3、张溥成名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邴原泣学

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④相教,不求资也。”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⑤《论语》。 ——(明代)李贽《初潭集》

[注释] ①邴(bǐng)原:字根矩,东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人。汉代饱学之士,从学者数百,

很受人敬仰。②恻:怜悯。③苟:如果。④徒:白白地。⑤《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邴原少孤 少:( ) ②中心感伤 中:(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文中一个“ ”字表现出邴原强烈的求学愿望。

4. 邴原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 。 司马光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

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退为家人讲 退:( ) (2)同列语之曰 语:( )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1)群儿戏于庭(在) (2)闻讲《左氏春秋》,爱之(指代家人) ..

(3)众皆弃去(全、都) (4)乃簪一枝(于是,就)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4.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王安石待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