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满月酒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36:45 作文素材
满月酒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喝满月酒

喝满月酒

五 小瑛瑛

星期六早上,我睡眼惺松的看了一眼钟,天哪!09:30了,我以闪电般的速度,翻身起床,三下五除的把衣服往身上胡乱地“裹”好,冲进洗手间里,一阵叮当乱响后,我来到餐桌旁,又胡乱的扒了几口饭,就当是早餐了。大家一定会问我要去哪里“打仗”,嘿嘿!不卖关子了!今天我要和妈妈一起去自助餐厅“华侨豪生”喝严可唯小宝宝的满月酒。

我和妈妈一起“飞”往酒店,在路上,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办满月酒呢?妈妈告诉我:旧社会婴儿成活率低,特是在一月内夭折的较多,加上产妇在生子一月内为身体恢复期。满一个月后,母子健康进入稳定期,人们用过满月的形式表示庆贺。在满月那天母亲还要为婴儿佩带银锁、银元、银链等。主人家要设盛宴款待。至今,做满月仍然盛行。说着说着,就到了餐厅。

一到餐厅,咦?奇怪,宝宝怎么不在,大人说宝宝的妈妈还在停车!哈哈,可可“隆重登场”只见她头上戴着粉色的帽子,穿着粉色连体的衣服,外面是镶着金边的大红色小兔子“披风”。大人们轮番抢着来看可可,祝福可可茁壮成长。我也挤到可可身边,仔细察看小主角,只见可可小鼻子、红嘴巴,正闭着眼睛嘟着嘴睡大觉,我摸了摸她的小脸蛋,软软的,嫩嫩的,像刚出炉的大麦面包,我真想扑上去咬一口,看香不香,好不好吃!

可可很乖,不哭不闹,只睡觉,人越吵她睡的越香。有时,我逗逗她,捏了捏她的小鼻子,刚开始,还没有反应,后来就皱着眉头,一脸的不悦,还摇了摇头,嘴巴成圆形!我扒开她的袖子,看了看她的小手,只有4个指头,咦!大拇指呢?哦,原来躲在层层的衣服里了。我用我的手和她的小手一比,天哪!太小了,太好玩了!我想,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吧!

经过肚子几次的排山倒海般的强烈抗议后,我开始上餐桌了!我往桌上一看:妈妈已经搬了一大盆东西,真是应有尽有,让我眼花缭乱。我便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狼吞虎咽,完全不顾个人形象,大吃特吃,大喝特喝!

待“汤足饭饱”后,告别了可可,我和妈妈便打道回府了!

篇二:关于“满月”的优美语句

关于“满月”的优美语句

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明净似的圆月,已经被远方蓝蓝的高山托上天空。 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 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 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 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 月亮是那么明亮,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树木、房屋、街道都像镀上了一层水银似的。 门外西边的林梢,挂着的上弦月已经变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条弯弯的眉毛。 清晨,残月像一块失去了光泽的鹅卵石,抛在天边。

篇三:2014年高考6篇优秀作文

广东省考试院公布2014年高考6篇优秀作文

第一篇:用心观察与记录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

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自主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腿色的记忆。

点评:

标题清楚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能够迅速透过所提供的材料的表象发现照片的本质,即“照片不过是回忆的引子”,它的功能在于记忆和记录。文章以辩证的眼光,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技术并不重要,量多量少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拍摄者应“用心体验”和“用心记录”生活,这才是拍照的真正目的。只要用心观察和记录,就能够“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文章内容完全符合题意,而且立意颇为深刻。作者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举了一正一反两个生动事例,来印证自己对拍照“真正目的”的领悟过程。文中多次出现“用心”一词,紧扣标题。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并有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文面整洁。

第二篇: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

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点评

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择现代技术对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侵蚀”为观察角度,论述新电子技术时代带来的“美好”的“稀释”和传统的遗失。作者列举了数码技术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变迁的种种表现,认为这表明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与现今“冰冷而没有生命”的数码照片相比,母亲相册中那泛黄的老照片却保存了“一抹动人的微笑”。文章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相似联想,同时,相关古典诗句、现代作家的言论信手拈来,从而使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反映出作者平时对现实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且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融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在文字表达方面,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文章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尤其是对“风光无两”、“雄霸天下”、“令人咋舌”、“悲欢离合”、“冷酷无情”、“黯然离场”、“备受冷落”、“方兴未艾”、“大行其道”、“势如破竹”、“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如泣如诉”、“浑然不知”等成语和四字短语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令全文文采斐然。

第三篇: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

有人曾指出,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以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诚如钱钟书在其《围城》中写道:“围墙里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想进来。”我们处在黑白胶片时代时,总是抱着“胶片贵而少,照片拍不够”的遗憾;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技术出现了,照片任意拍,却又萌发“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感慨。但是,数码技术的时代,人生的可贵记忆不会被稀释,反而会加固、加深。

数码时代更能够唤起珍贵的记忆的原因,是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柴静在其《看见》中抒发过这样的感慨:“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的。”但是,假如用黑白胶片时代的技术来记录下一个生命完成的历程,未免太过单薄,缺乏厚实感。而数码技术

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个缺陷。让人随意地照相,不受时空之限制,唯需一台数码相机而已。人们记录下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从出生的满月酒到幼儿学步,从幼儿园取得“好孩子”称号到中学获得荣誉时的留影纪念,数码时代下更能保留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人生变得更加厚实,更加充满韵味。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又一重要原因,便是它与网络的双向性,它能随时将照片上传至网络与人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情感的充盈,获得愉悦的享受。当我们把自己满意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与朋友分享时,我们可能会收获他人的赞美,让自己倍感有所成就;抑或将我们至亲的人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我们可能会收获别人的祝福,让我们倍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样,我们的记忆也会随着幸福感而铭记在心,更容易保留彼此之间美好的印象与感觉,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之中的情谊,收获亲情、友情之美好。

或许由于数码时代的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照片能够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以致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了,怀念起黑白胶片时代。但是,由于数码技术具有黑白胶片技术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更能够摄影、保存、分享等,而且永不泛黄,永不模糊,因而它更能唤起人们珍贵的记忆。

数码技术的时代,同样能够唤起人们永不褪色的记忆。让我们用手中的数码相机,记录下生活中值得珍惜的点滴。

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讲述材料和一些人看法的基础上,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即:“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记忆”。围绕这个观点,文章从两个方面,一是数码技术便于细致记录生活的过程,二是网络的双向性,便于人们分享和加深交流,阐述了数码技术比黑白技术时代的照片更能唤起和加深人们的情感和交流。由于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具体的描述,增强了对读者的说服力。全文值得肯定的是,观点鲜明,论述较有力,思路较清楚,语言较流畅。不足之处在于倒数第二段论证不够,全文中个别语言还欠推敲如第四段……“收获情感的充盈……”。

第四篇: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奶奶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颗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

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的冲刷与销蚀早已催毁了那张黑白的胶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之花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静静盛放在那泛黄的纸片上。 那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爷爷已经不在,只剩下奶奶忠诚地守护着这份曾经美好的记忆。是这张泛黄了的纸张,给了奶奶情感的寄托与依靠,而不至于觉得空

虚、寂寞甚至是害怕。一张小小的纸张,即使是泛黄,也可以给灵魂一个温暖的安身之处。

紫藤花的香气逐渐变淡。花开之后,一切的馥郁终归隐去,只留下一丝微微的痕迹。可记忆却是愈来愈加浓厚。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奶奶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短发。“奶奶,想爷爷了吗?”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奶奶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回到里屋,拾起桌面上那些光彩亮丽的数码相片,回忆起相片上定格的那些美妙时光,幸福之花亦心底悄悄开放。我终于明白,其实什么照片并不重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真诚地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贯穿你的一生,给你的心灵带来贴心的温暖与快乐。

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

点评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全文紧扣材料,记叙了奶奶和一张照片的故事:岁月流逝,照片泛黄,但奶奶记忆犹在,对爷爷深情依旧,从而赞颂了(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满月酒作文)人世间永恒的真情。文章如果到此为止,也许已经不错了,但未免还流于一般,其值得称道之处在于作者还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进而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深化了主题。文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且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结构方面,从紫藤花起笔,紧接着描写了奶奶看照片的特写镜头,然后穿插进了奶奶对美好的往昔的回忆,再写到了“我”的观察,“我”的感悟,并于文末点题,线索清晰,行文流畅,构思巧妙。文中多次出现了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的紫藤花,它贯穿始终,寄托了绵长的思念,象征了美好的感情,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映衬作用。同时,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既有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又有发自内心的抒情,还有画龙点睛的议论,文体特色鲜明。语言表达有文采,有意蕴。虽然,文章还显稚嫩,有些地方还有瑕疵,但是,作为考场作文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第五篇:阿锦的黑白记忆

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 阿锦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认知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世界挤满了黑与白的单调色彩,黑白的电视,有常年晃动的“雪花”;笨重的黑色收音机,吱吱送出美妙的音乐;还有就是父亲最珍视的全家福黑白照片,被镶嵌在精致的镜框里,挂在墙上。父亲吃力地抱着微胖的自己,欢悦地指着照片的人儿给自己辨认,阿锦眨巴着自己水汪汪的大眼睛,摇摇头,转向一旁的毛绒玩具,父亲微微嗔怒,却也无可奈何。阿锦还小,无法将家的概念一针一线的纳入她的心底,这时刻的阿锦对于黑白照的第一抹印象,尚未在她的心里撩拢出动人的涟漪,她哪里会晓得,一张小

篇四:作文

走遍校园的四季

五井镇九杰小学四年级 刘明涛

我们的校园里到处草木繁盛,景色宜人,伴我走过四季,走向成熟。

春天来到了,小草坚强地从僵硬的土地里探出小脑袋。校园里,野花开了一地,红的,黄的,橙的,粉红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柳树也长出了嫩芽。春风吹来,柳姑娘好像在打扮自己长而漂亮的头发。每天早上,树上喜鹊悦耳动听的歌声和我们的朗朗读书声应和着,像一篇完美的乐章。这些景物,歌声和读书声把我们的校园点缀得更加美丽。

夏天,天气炎热,树木茂盛,小草翠绿,花儿鲜艳,那景色真美丽,偶尔会下场雷雨,将树啊,花啊,草啊,洗涮一新。风一吹,草香混合着泥土的浓香扑鼻而来,让我们神清气爽,更好地学习。下课了,同学们在树下,有的玩游戏,有的看书,还有的在欣赏风景呢!这是多么快乐的景象呀!

秋天,树叶落了,像蝴蝶在空中飞舞。满地的落叶和变黄了的小草混合在一起成了土黄色的地毯,踩在上面像踩着天上的云朵。花儿都凋谢了,只有菊花伴着秋风倔强地盛开着,是那么顽强,似乎在教导我们不要畏惧逆境和挫折。

冬天,雪花飘进了校园,同学们不知有多高兴。下课了,大家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滑冰,只要你在那人群里稍不留心,就会坐在地上。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恋恋不舍地跑回教室。雪地里记载了我们快乐的痕迹。

我们校园里的一年四季是不是非常美丽?欢迎大家来参观我们学校——城关小学。

也说“中秋节”

五井镇九杰小学四年级 张家旗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与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一样,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傍晚,吃完晚饭,我就和爸爸妈妈一块去阳台准备赏月。 金灿灿的晚霞好迷人呀!真像一只也来赏月的小兔子。 “爸爸,爸爸,农历八月十五为什么称为中秋节呀?”我双手抓住爸爸的手臂问道,于是爸爸娓娓向我讲起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中国的农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倍分,因而中秋也称为“仲秋”。但由于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关于中秋的传说,众说纷纭异常丰富。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时,我期待已久的月亮升了起来。瞧,一轮洁白无瑕的明月悬挂在点点闪烁的夜空!看!那月光多轻柔,犹如轻纱般撒向人间;那月亮多可爱,犹如白玉让我们欣赏;那夜空多漂亮,在月亮的衬托下,犹如人间仙境。

你看!在那月亮灰暗的影子里,不正是传说中的吴刚在

桂花树下乘凉吗?不远处,美若天仙的嫦娥姐姐,怀里抱着的,不正是那只惹人喜爱的小玉兔吗?

对着皎洁的月光,我和爸爸妈妈喝着茶,吃着月饼,我不由自主的吟了一句描写月亮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爸爸马上接上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妈妈也饶有兴趣的接上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看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又吟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爸爸也毫不示弱的又接上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妈妈不甘落后,很快就接上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瞧,我们一家三口在阳台上玩起了吟诗比赛。

吃着香甜的月饼,赏着醉人的圆月,想着诱人的传说,吟着优美的诗句,我心里有股说不出的喜悦??

爱与心灵

五井镇九杰小学四年级 房信昱

爱,是早晨出门时一句关心的叮咛;爱,是回家时一顿丰盛的晚餐;爱,是跌倒时一双有力的大手;爱,是做错事时宽容的微笑。

从我记事起,奶奶一直在细心地照顾我,在我心里觉得这种是自然而又平常的事。直到有一天爸爸妈妈因为生意上的事去了重庆,因为要上学所以把我和奶奶留在了上海,接送我上学的事一下子就落在了奶奶身上。

有一天,下雨天奶奶去学校接我回家,雨下得很大,奶奶一直把我拥在怀里。就在下坡的时候奶奶滑了一下,把腰给扭伤了。我扶着奶奶,问奶奶怎么样了,奶奶笑着说:“没事的,回家贴张药膏就会好的”。我扶着奶奶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回了家。

一回到家,奶奶又忙着给我做饭。我说:“奶奶你先休息一下吧。”我知道奶奶这时候腰肯定会很痛。可是,奶奶却说:“不要紧的,我先给你做饭吃,要不然你会饿的。”看着奶奶吃力一步一步地往厨房走去,我终于忍不住哭了。我在心里默默想着我以后长大一定要对奶奶好,让奶奶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篇五:优秀文章选

家乡的米酒

无酒不成礼仪。家乡的喜庆节日、婚丧嫁娶、来人到客,不拿酒来招待是绝对不可能的。小时候,经济不发达,家乡是典型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我们称酿酒为“放酒”,一般人家一年要放一锅酒;少数人家人多亲戚多,要放两到三锅;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两家合放一锅:总之,家家户户都得放。

放酒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春节前,比做印粑早一点。农民只有这个时候才有空闲,粮食进了仓,该准备年货。放酒要请师傅,我们两个大队只有一个师傅,姓涂,个子高大,壮年时有力气,人也和善,字不大清楚,因有个侄女嫁在我们村,当面大家就称他为“家公”,背后就直呼“酒佬”。上次回家喝亲戚的喜酒时问起,才知道前几年已经去世。

酿酒前要先煮糟饭,这是最有技术含量的工序。一锅酒大概需要四十多斤大米,大米要煮成熟饭,夹生饭不行;然后把饭倒在晒篮(晒谷子用的大型篾具)里,均匀铺开;再将酒麯撒到饭上拌匀,上面盖上饭布巾;饭凉后倒进一口大缸里,盖好缸盖。待到一周左右米饭在酒麯的作用下发酵,即成了糟饭,才可通知师傅来“放”。酒麯需到师傅家去拿,是他用挖来的草药和面粉做成的小圆丸。这是秘方。糟饭可吃,当然吃多了也会醉人,经常会听到家犬吃了糟饭而醉倒的趣闻。时间再放长点,糟饭慢慢酿成水状,这应该是最原始的酒。糟饭酿成的酒主要是淀粉和水,酒精含量不高,爱酒的人可以大量饮用。“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三碗不过冈”,也就不足为奇了。现在还有一种水酒,烧热了喝,就是用糟饭直接兑水弄成的。

放酒需要特殊的锅,跟家里烧饭的大锅差不多,锡铸而成,圆锥形。酒糟放在烧饭的锅里,上面倒扣上锡锅,灶里用硬柴火烧,火要旺。沸腾后的酒糟水变成水蒸气往上冲,沾在锡锅顶上,顺着特制的凹槽往外流,这就是酒。开始流出来的最酽,嗜酒的人会特别装一瓶,俗称“滴个滴”的酒,只有特别尊贵的客人来了才会拿出品尝。师傅不时地提醒要把握火候,不断地往锅里加水。这里需要技术,水加过了量,沸腾的糟水会直接冲到锡锅的凹槽里往外流出,放出来的酒就很浑浊,呈米糊状。这可能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和“莫笑农家腊酒浑”中所谓的“浊酒”与浑酒吧。水加少了,又会粘锅底,糟饭被烧焦,放出来的酒就会有烧粑味。师傅也有失手的时候,不过他会诚恳地道歉,人们也就一笑了之。“好(喜欢)酒不论酸涩”,只要过瘾就行。一锅酒放多少全凭东家决定,一般是三四十斤之间;再要多放,酒精度数就很低,成了名副其实的薄酒。

家乡人从出生开始就与酒结下不解之缘。出生三天喝“洗三”酒,一个月喝满月酒,一岁喝 “歇周”酒,九周岁开始逢九做生日(生日做九不做十),都是必办酒席、宴请亲戚的。至于结婚酒、出嫁酒、做屋上梁酒,甚至“老人”(老人去世)酒,还有近年来兴起的孩子考取大学酒,则更是大宴宾客。后来,商店里的酒品种越来越多,家乡人招待来客就买瓶装酒。先是“三花”“太白”,后是“牛头”“老窖”,觉得米酒太土,招待客人拿不出手,就留着自己喝。不过,近来听说商店里假酒太多,而且再名贵的酒也大都是用食用酒精勾兑而成,家乡人还是请人放米酒,觉得喝得放心;连城里人也时兴喝原生态的米酒,米酒倒是成了稀罕物。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