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菱,稻,荷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9:42:06 字数作文
篇一:满分作文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的确是一首好诗,它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上游大河里的水环绕着放下来,形成千万条小溪,滋润了下游万千家,给菱角稻子荷花创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让它们活出自己的姿彩。
这首富含哲理的诗歌,又让我联想到国家和人民的关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科技飞速发展,经济突飞猛进,国家这条大河里蓄满了水,并且往下放,滋润富人、百姓、穷人,这本是好事,可大河里的来水并没有平均分配到“菱角”、“稻子”和“荷花”的头上,从而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55倍以上,这让稻子失去水分逐渐干枯,而菱角则拥有大片的水域,并且实力越来越大,越长越茂盛,就连处在不深不浅出的“荷花”也借着“菱角”的光,扩大了自己的地盘。
古语有云:“不患贫而患不均”。国富民强,人民乃安。大河有水小河满,人民乃定。当下,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缩小贫富差距,让城市和乡村的二元化逐渐谢幕,让教育、医疗等优势资源全民共享,让“菱角”、“荷花”和“稻子都活的滋润也是这首诗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读了这首诗,更为最近国家出重拳调控楼市叫好,重拳砸向肆意扩大地盘的“菱角”,挤出“菱角”滚雪球一样投机炒房赚取暴利的行为,同时附带着把“荷花”炒房一族也给打压了,让
火箭一般的房价逐渐回归理性,挤压出房地产泡沫给中国经济埋下的祸患,让房地产健康有序地发展,让老百姓心理拔凉地仰望居高不下的房价发慌的心不再颤栗。房屋最大的属性是居住,如果偏离了这个属性就是不正常的。房地产发展既要盖别墅给隶属“菱角”的一群富人,满足他们奢华享受的需求,又要盖更多的普通商品房让“荷花”一族提高生活质量,更要建造大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让更多买不起房的“稻子”有屋可住,有家可归。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借鉴下新加坡和香港的经验。新加坡的组屋,只有5%是商品房,拿到市场上出售,满足有钱人的需要,剩下的95%都是保障房和廉租房;香港的情况和新加坡差不多,用于出售的商品房占开发建造房屋的总量也只在5%左右,其他均为保障房,这样就确保了绝大部分人都有房可住。“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让民生、正义和公平的河水,在阳光普照之下,沿着光明的小溪流下去,滋润千家万户,让每个坑里的萝卜都找到自己安居的窝,让“菱角”、“荷花”和“稻谷”都能有尊严地活着,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进步。
2010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了,考生们也怀着各式各样的心情进入了漫长的暑假。高考的作文都是我们每年相当关注的话题,高考的满分作文我们就懒得去看了,千篇一律,歌舞升平,和了个谐啊!重点我们来看看那些零分作文吧,牛人绝非偶然,高中就已经锋芒毕露了,祖国的花朵中还有那么多牛人,我很欣慰啊。
篇二:高三年级作文 不深不浅种荷花
2015届沭阳如东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考场佳作汇编 2015-04-13
【原题回放】
19.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佳 作】
大地上的事情 高三(1)班 明岩
三月莺飞草长,冬小麦已经从冻土中苏醒,农人们开始其在大地上的劳作。
“爷爷,这一小块地怎么空着?”我坐在田塍上,双脚还不敢伸进尚有凉意的水里。爷爷直直腰,停下薅草的活,“还没到它的时辰哩!”小小的我满腹狐疑地盯着麦田里的爷爷,心惊这土地上还有多少神奇的事情我不知道啊!
春雨如油,农人总不忍荒废这万物生长的好时光。爷爷戴着斗笠,披着蓑衣。门前菜地上撒下一行行菜籽;河岸上,溜下几沟红薯;屋子东北角点几眼青椒,接下来几个月都有吃不完的青椒??
“爷爷,土地这么厚道,你种起东西来怎么还东挑西拣,非得不同地方种不同菜蔬哩?”我歪着脑袋,和刚秧下的蒜苗对望。爷爷把土拍了拍实,“小脑袋,这大地上有多少事你还不知道哟!”
慢慢地,慢慢地,我了解到红薯不害虫,种到河岸上正省得打理;屋后林子底下只能种些喜阴的小作物;门前地洼,积水多,种了喜干的作物准没好收成。
六月,草木葱茏于夏。爷爷捎上我:“走,到西边河滩上点几眼黄豆去。”走在稍有起伏的土坡上,爷爷耐心地给我讲解:“这坡上束不了土也束不了泥,不能大片种水稻。空着又可惜,泥土跟咱农民亲热着呢,随便撂几粒豆子,来年磨了豆浆,也够调和你这小馋嘴了!”
夏夜,繁星满天。我时常伏在爷爷膝头,在阵阵蒲扇的凉风下,听他讲他与大地的友情,“我呢,跟脚下这块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泥土最厚道,只要你懂它,顺着它的脾性来,绝对亏不了你!”爷爷顿了顿,“这该种什么,啥时种,种什么地方,可都不是胡来的。你是没经历过,爷爷年轻时,大跃进那会,嘿,听说水稻也要种到最北的地方去。瞎闹,这不明白摆着颗粒无收嘛!”
“其实人也是一样,处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事,你个小脑袋记住喽!”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个作者一定是与大地有深厚友情的诗人。大地上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不过,万物不说出的道理,人也得好好听听。
不深不浅种荷花 高三(1)班 赵敏敏
清代阮元有“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之语。
是啊,因地制宜的绝妙想法造就了和谐韵致的自然美景,在悠远的时光长河中散发着亘古不变的清雅芳馥。
“深处种菱”的做法迎合了菱角喜湿润环境的需求,清凉的的水孕育着饱满丰腴的生命,可谓与自然和谐统一也;“浅种稻”之举恰如其分地给予水稻生长的温床,如此才有抽花扬穗时的蓬勃与果实累累的
喜人收获,这也是人类的匠心独运;“不深不浅种荷花”更加清晰地彰显了人类的宏大智慧,“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绝妙佳句也归功于这美丽尤物的创造者——善于因地制宜的人类。
苏州园林中的假石形态各异,与其所居之处的房屋树木构成了一幅幅和谐雅致的剪影,这全靠园林匠人拿捏的一个“度”,何为“度”?乃精妙的审美意识是也。他们在构建园林、布局陈设之时,往往能凭借自身的审美情致以及捕捉美的超凡能力,做出“缘地形而设石,依背景而构宇”的明智之举。那每一石、每一木都是那么自然,不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了。
“水墨胜处色无功”,这是李可染先生一句发人深省之语。李先生的画作往往色彩淡雅而不饰浓墨重彩的大肆铺就,他笔下的山水灵动秀丽,意境深远,睇视良久后竟然使人生成飘渺离思之感,仿佛整个人都融于那云淡协调的山川湖泊之中了。没有高调夺目的炫目色彩,那恰到好处的简笔勾勒、浅墨渲染带给观画者美的盛宴。
“不深不浅”的哲思道理不仅体现在自然景色中,现实社会里对人才的选拔任用同样也要遵循“陈力就列、各尽其职”的规则,如此方可推动社会齿轮不断前行。古代贤明君主慧眼识才、善用人才,到今日各部门领导不被金钱权力诱惑而能唯才是用,这也是炎黄子孙对先人遗志的一种传承罢。诸如此类,身居繁华都市的我们仍需秉持“不深不浅种荷花”的信条,为天地再添一份和谐之美。
因地制宜,陈力就列,如此,方可与不深不浅的潭水中盛放一簇气韵和谐并于周遭景物融合的淡雅荷花来。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高三(1)张昶旭
阮元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无疑,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一生洒脱不羁的柳永当初被皇帝一纸诏令遣回填词时,怀有的便是这样一种心态。官场乌烟瘴气,毕竟不适合我,也罢。回家填词又怎样?受万千人追捧,落得逍遥自在,这才是适合我的人生。
找准人生定位,不仅可以让人摆脱现代社会中无休止的对名利的纷争,更能洒扫心灵的庭除,还心灵一片净土。既能免去喧扰,又能在适合自己的土地上开出美丽的人生之花,何乐而不为呢?
何必苛求自己一定要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政治领袖、商界翘楚?在我看来,眼下的幸福生活似乎意味着更多。当一个农民又怎样,农民也可以过得幸福快乐。正如《星际穿越》中的那个男孩,当他被老师告知他以后只能和他的父亲一样做一个农民时,小男孩脸上并未露出一丝沮丧,反而高兴地接受了自己的前途。小男孩的坦然值得我们深思,然而现代很少有人能做到这样。
有位哲学家曾做了一个实验,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和一座山,然后让一群年轻人用笔标出自己喜欢的点。结果可想而知,大多数人将点标在圆心和山顶,这也恰恰反应当今社会人人追逐名利,只争第一的心理。我并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告诫人们不要去追求第一,不要去追逐理想。然而事实情况是有些人明知自己能力不足,却强挑超过自己承受力的重担。这样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自己深陷沮丧和自责之中。
因此,不必对自己苛求,山顶固然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凌云,俯瞰四方的豪情。但山脚那鲜美的芳草,缤纷的落英,未尝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不妨想想那浅处的稻苗,深处的菱角。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迸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最终结成一颗颗硕大鲜美的果实。
人亦如此,满腹经纶,才高八斗,我自是可以风流敢拍古人肩,平平淡淡也同样可以安享柴米油盐酱醋茶。
毕竟,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十亩方塘种荷花 高三(2)班 莫庆伊
夏天将至未至,小荷就迫不及待了。
初初钻出池塘面,卷着荷叶俏着,红的,一场夏雨,不一会儿,绿了。
这十亩荷塘是三叔种的。三叔是村里最早一批考上大学的,毕业后在外省工作,三年没回家过中秋,连大年夜也不见踪影。这如今返乡,就不走了,还种上了荷花。村里老妇短不了嚼舌根,说三叔外头惹了事,欠了债了,回来避风头。我渐渐地,也不拿正眼瞧他了。
再见到三叔是在他的方塘里打水漂。我怎么也不能“双漂”,沮丧得很。蹲在塘边,一抬眼,望见三叔。呵,整个地脱胎换骨,斜刘海绞成了精神板寸,新西服换上了棉衫短裤;白白净净的一张脸硬晒成了包拯他二哥??“妮子啊,不兴在这里玩水漂,荷花没长成,容易折,下回三叔带你去后湖打,包你炮炮双响!”三叔拾掇起皮衣裤,抬脚下了池塘。巡视荷花长势,才惊觉,天气慢慢闷热起了,过两天罢,这十亩方塘定将热闹起来了。荷花打苞了。
不其然,放学回家路就闻着香味了。我暗暗想,这是白荷花。为什么呢?白荷花长藕,花香甜润,红荷花才结莲子,好像莲心的苦涩都承袭于花香。清苦,跟妖艳红衣当真绝配。世间哪位佳人不妖娆?哪份妖娆不清高?午饭没吃,奔到荷塘,白荷!三叔顶着正午的阳光,颧骨晒得黑红黑红发亮,见我一来“扑通”下了水,摘下一朵白荷,擎着,笑着。那一片荷花呀!羊脂玉的纯净,萦绕的恬静就是把《说文解字》里所有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过来,都写不出那份温润。“啪”,祖父不知何时站在我身后,“放学回家不吃饭,跑来闹你三叔,回家等你爸收拾你。”我捂着晕昏昏的脑袋,接过三叔递来的荷花,欢欢喜喜地坐一旁数花瓣去了。
祖父抬眼打量了一眼:“三小子,你今年年成不错了呀。”三叔红着脸,搓着手:“大伯见笑了,小时候皮上天,钻到荷花荡不出来,淤泥深浅摸得门儿清,如今派上用场了。”
再后来,我就听不大懂了。原话大概是说城里水深,三叔这农村娃扎不了根,只有这十亩方塘才是最适合他的天地。荷花种得深了,荷叶都钻不出水面,更别说开花结藕了。我盘腿坐着,晃晃悠悠地,闻荷花香气闻醉了。我被祖父像小鸡子一样拎起来,卷起几片荷叶。“回家做粉蒸肉。”这是村里的传统。粉蒸肉下先垫荷叶后垫藕,最不济的垫芋头。
我被扛在祖父肩头,向三叔挥着手里的荷花,想着家里去年一罐桂花蜜,等着三叔塘里十亩白荷藕。
把模子打破 高三(2)班 王红梅
丰子恺先生曾把当今教育比作模子捏泥人。但真正有才之人必是与模子格格不入的。
教育兴国的时代,我们务必要将模子打破。
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书中痛批台湾教育从不因“人”制宜,将每个学生都变成呆板、死滞的学习机器,并称之为教育里的极权统治。这种极权统治不仅在学生外貌、衣着语言上展现了无限的“权威”,甚至连学生的思想也不得不屈服于它。它训练过的一个又一个板寸头、齐耳发步入社会,多则被社会的变化惊呆以至吞没,少则自怨自艾,躲在没有人的小圈子里,惶惶不可终日。
教育就是为了如此的结果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辛苦十几年的教育却培养了一个又一个无法适应社会的人呢?原因就在于“模子”。“模子”顾名思义,由它“生产”出的东西一模一样,这势必导致个性的缺失,而个性便意味着创造,没有创造,又何来适应能力呢?
相反,教育应强调个性发展,因“人”制宜。正如阮元所说,教育者应是位精明的农夫,“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相比于“模子”这种教育要求我们对待不同学生有不同方式方法。就像驯马,有的马生性温柔,自然吴言侬语便好,不要用鞭子再惊吓它。而有些烈马则必要鞭打刺锥,方能驯服。你若非要拿着你极具魅力的男中音去感染它,或许会收到一记马蹄印以做学费。不同学生,不同脾气,不同资质,它需要老师去发掘,就像农夫决定种什么之前,先要拿根竹竿试试水深一样。按照不同基础教育不同学生,一定可以收获一池菱角,一季新稻,满塘荷花,不是吗?
反观当下,有的教育者不仅在用“模子”,而且是“陈年佳酿”的模子。美其名曰经验丰富,实则老套陈旧。你看那八股文还曾辉煌明清呢,还不是要被批成是禁锢人思想的牢笼吗?事物出现必然有出现的理由,但事物不是一出现就是完美地。时代在飞奔你却在原地绕圈,那便只能在洪流中,被湮没,或更惨一点,被遗臭万年了。
不妨将模子打破,用不同泥土,捏出不同的小人,这样才能真正以教育换来国家的栋梁。否则,即使青丝变白发,也还只是误人子弟啊。
远处,稻浪翻涌,白荷飘香,菱角在水里摇晃着青青的小脑袋。
不深不浅种荷花 高三(4)班 张晨
曾看过一张照片:赫鲁晓夫站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乐呵呵地举着他心爱的玉米。现在想想,我们大部分人不也和他一样吗?不注重客观实际,不因地制宜,最终落得如此不堪。
欣赏“深处种菱浅种稻”的智慧,那一亩有限的池塘竟能得到高度的利用价值,不是“因地制宜”的功劳吗?
有时候,变通便是一种最妙的因地制宜。
人生如水,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前冲,就无法达到生命的海洋,这是,也许只是一个转弯,一个变通,生命就会展现不同的风采。
还记得美丽天使奥黛丽·赫本吗?我们尽知她在电影上的深厚成就,殊不知她最初的梦想是当一个首席舞者,但当她得知体轻的自己胜任不了这个职位时,她毅然调转人生航向,驶进了电影业。如若不是她适时的变通,我们又怎能欣赏《罗马假日》里的甜美笑容呢?不难发现变通造就了她。
或许有些人执着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一味地莽撞向前冲,能不受伤吗?那么何不认清实际,“因地制宜”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呢?
“不深不浅种荷花”便是“因地制宜”的最佳应用了吧?红艳的荷花在夏风中摇曳生姿,浅处的稻苗散发着醉人的稻香,想象一下这一美丽的场景吧?也许这就是你因地制宜而获得的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我每天按时起床,写作,去看那美丽的日出??”福楼拜在心中如是写道,正是因为顺应了自己的日常的生活规律,福拜楼才会享受到生活的惬意。
有时我们注定要遵循那特有的规律,不然“为名忙,为利忙,劳心苦,劳力苦”,忙得如此焦头烂额,我们还有多余的气力去享受所得的吗?顺应规律,“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桃花”便也轻而易举了??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应是草原上随风起舞的旋律,顺应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地去做每一件事,这是,你便是那一篇最美妙的乐章。
不深不浅种荷花 高三(5)班 吴少虹
水墨莲香,溢满了谁的心房?我愿在一方不深不浅的水塘中,留下一池芬芳。
世间万物都有其生长的自然规律,“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物既如此,我们是否知道?——适合我们自己的环境是什么?
“不深不浅种荷花”是一种智慧一种哲理。是对自身立于尘世的思考,亦是一种对红尘俗世的彻悟。穿越时空的迷雾,依稀可以看到官场压制下一群诗人闲云野鹤般散淡自由。他们或者采菊种豆,或把酒对月,或笑看流云清风,或坐弹高山流水,他们从不汲汲于富贵,而是追求心灵的富足与丰盈,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淡然的生活才适合自己,自己也更享受纯洁宁静的时光。
《圣经》中曾言:“我们指望平安,却得不到好处,指望痊愈的时候,不料受了惊惶。”世间是如此纷繁,当我们明白了自己所适合的环境,懂得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总会因自己的退缩或他人“劝告”而受到许多不期而至的惊惶。当哦我们举措不安时,想想林徽因“选择云淡风轻而与惊世骇俗的决裂”;当我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关于菱,稻,荷的作文)们遭受至亲之人的不解和阻挠,念及三毛的流浪,在无垠的沙漠中寻找一片爱的绿洲。
人生于世,若只是为了适应别人而请求,终是不愉快的,不如寻求改变,追随我心,追随心中最原始的愿望,让自己的内心带领你前进。不管不顾旁人的目的,收获的将士最大的满足。
当然,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的同时,我们应尊重其他人的选择,“不深不浅种荷花”绝对不只是满足于个人的要求,更是一种大同意蕴,莲花香,一人嗅及是位美;而若众人嗅及则为善,
反观现在的社会,都市的脚步踏碎了细腻的梦。多少人在钢筋水泥中迷失了自我?一味追求高端大气的浮华生活,却不懂得扪心自问:“这适合我吗?我真正想要这样的生活吗?”社会如霓虹般浓墨重彩,不知是人感染了社会,还是社会渐染了人?
我想挽留一个漫步便可到达的距离,保留一串舒缓的不可磨灭的足迹,只因我更适合于这般,心境。
缘心而行 高三(6)班 张佳赛
同一片临水之地,适宜种稻、菱、荷,你若问人该怎么种,我想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理由,但无论什么样的选择,一定都是缘心而择。
有的人在浅处种水稻,他们看重了实用价值,有的人在深处种菱角,他们是想去享用美味的果实,还有些人植一两株荷花,让那沁人心脾的芬芳氤氲着自己的灵魂。
同样如此,一片心灵之地,我们该如何栽培自己的作物呢?我想缘心而行,植两株青松腊梅,种一篱菊花,犁一片禾粟,如此而已。
我可以耕作田亩,让辛勤的汗水洒到土壤里化为甘霖,滋润每一个即将成长的人生目标,孕育它们的破土而出,直面苦难的勇气。我可以“带月荷锄”、“小扣柴扉”,也可以卧听风雨,看窗外被狂风袭击却顽强抗争的禾苗,听它们诉说着奋斗历程中的艰辛,而这必定不是懦弱者的抱怨,应是强者应对一切险阻的嘲笑。
我既可以到白居易的田园里,看星星点点的禾苗在晨光中露着微笑,也可以看那野火烧不尽的枯草,与它共待来年春风。
我的步履匆匆,但匆匆不是目的,闲时可摘几朵雏菊,煮上一壶闲酒,“眄庭柯以怡颜”看无心出岫的云朵,听他们讲述如何守得寂寞天空,静待月明。学习他们的在疾风呼啸中放慢脚步,在霓虹闪烁中隐匿自己,保持一份俗世中的清纯。
我可以透过酒看见倒映其中的李清照那比黄花瘦的面庞,听她戚戚的诉说,看眉间的纯真因生活的辗转流离而渐渐褪去,转变为坚定的神情和无尽的哀伤。
我卧听雨打梧桐,三两滴,一夜难眠,人生有太多悲欢离合,而我更愿做一个淡然离散吟啸徐行的流浪者,“想哭便哭,想笑就笑,”忘掉愁苦,随缘自适。
在冬去春来之际,想那梅林定是笑靥妩媚前去欣赏它那傲雪绽放,与这白雪相衬,雪须输梅一段香吧!生当如梅,天寒地冻,傲骨铮铮,将根须扎入三尺深,将这整个冬季的凌辱全都化为笑谈,一笑逊色了整个春天。
缘着心行,我用汗水浇灌果实,我用一杯浊酒看透人生,我更想一路梅香相随不求轰轰烈烈一生,但求昂着头颅傲视这一世浮生。
“合适”乃为最佳 高三(7)班 张静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吟出了多少事物的本质,道出了多少成功的真谛。一诗遍天下,合适乃最佳。
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因时因地制宜的背囊抛了,散到地上,成了撒旦的魔杖。
一间小店,三四平方,报纸杂志,精神食粮,充电充值,问路闲侃,清晨迎客,星夜收摊??无数的
篇三: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艺体生”在很多学校被影射为“双差生”,其实每一个学生都
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面对“艺体生”,如何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应成为“艺体教育”关注的重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应成为“艺体教育”关注的重点。
点。
语文教育是任何学科教育的基础,借助于它,可以使学生获得
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的陶冶,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种坚韧
意志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师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显
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艺体班”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哪些个人魅力,才能
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呢?
一、公平公正、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道德品质的传播
者,教师必须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自觉不
自觉地对老师产生一种信赖感,自觉接受其教育,从而提高教学效
果;反之,如果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但在课外却是一位在利益面
前斤斤计较、在领导面前卑躬屈膝……道德品质低下、表里不一的
人,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位教师失去信任,从而产生厌恶情绪,影响
教学效果。
特别是“艺体生”,他们往往由于各种原因缺乏学习和奋斗的
目标与动力,对老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并且爱憎分明,
最易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为自己的厌学寻找原因。因此,对待他们
更应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公平公正、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吸引他
们,感染他们。
二、慷慨激昂、爱国爱民的思想魅力
从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交谈中发现,由于信息相对闭塞,中小
学教育相对单一、片面,学生的爱国思想往往只停留于老师教的、
课本上写的、电视宣传的内容上,而在他们的意识中仅仅是因为
觉得“有理、正确、应该”所以要爱,具体到“是什么”和“怎么做”时,
言词就显得空洞、茫然。在他们的心目中,读书、学习更多的是和以
后找什么样的工作、挣多少钱挂钩。而近年来,由于有许多大学生
也困于找不到工作,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恐慌,更对学
习产生了困惑和排斥,因而厌学、弃学。
针对学生这一思想现状,我找来大量报纸杂志,列举大量事例
让他们明白爱国爱民的思想。我还结合时事,如“钓鱼岛事件”,提
取有用信息,进行爱国宣传,将爱国体现到行动上来以增强学生的
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学习体会鲁迅的《拿来主义》时有了
更深刻的理解,对自我存在的价值也有了反思和新的认识。
三、情绪饱满、乐观向上的性格魅力
语文教材中的一系列观点、思想和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是塑造
学生性格的主体内容,而这些内容的传授与教师的性格又密不可
分。可以这样说,学生从教材中得到的养成因素处处烙上教师性格
的印迹。例如,《我与地坛》一文的教学:在讲授前,为了充分调动学
生的思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精神,我引导他们设想:如果在风华
正茂的年龄因为不可知的意外而残废了,自己会选择如何度过以
后的生命。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但大都是想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
方式生存下去,也有一部分因家庭原因性格内向的孩子回答的是
结束自己的生命。面对这些令人心颤的答案,我不失时机地列举自
己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与他们共同分享我走过失败的经历与心
路历程,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在这一刻发生了变化,从他们眼中
高高在上的老师变成了和他们一样会犯错、一样会遭遇失败的朋友。
这样一来,他们更乐意与我一起从文章里寻找作者史铁生遭遇挫
折后生活的乐趣与动力,探讨应该如何面对自己人生道路中的困
难与挫折。
当我在课堂上情绪饱满,热情高涨,当我的言辞、表情中洋溢
着乐观、开朗自信时,我总能找到学生眼里的光彩。
四、幽默风趣、抑扬顿挫的语言魅力
教学语言是教师智慧与个性的综合体现。学生能否积极来参
与教学,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魅力密不可分。由于“艺体生”知识
基础和意志力较差,上课时容易分心,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语言力量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歌学中,教师要能够或慷慨陈词、真情独白(如,毛泽东的
《沁圆春·长沙》),或低回委婉、真情流露(如,徐志摩的《再别康
桥》),给学生欣赏朗诵的享受,带领学生融入诗人所创造的氛围和
意境;在遇到需要分析比较的句子时,利用语气、语调增强表达效
果(如,将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与“你放着
罢,祥林嫂!”两句进行比较分析)。
五、功底深厚、宽厚诚恳的修养魅力
学无止境,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
必然捉襟见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学术修养,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
游刃有余、高屋建瓴。
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艺体生”“层次”太低,有的知识讲了也
不懂。其实,对待这类学生更应以自身的文化修养来吸引他们,只
有教师自身的学识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才会心甘情愿接受你的
教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我会先范背;在授课
过程中讲到要求学生学习的艺术表现手法时,我会即兴口头作文举例,促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理解。此时的学生不得不佩服教师
的文学功底,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此外,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知识、增长见识,还
应提高自身修养。“艺体生”之所以被看做“双差生”,是因为他们往
往不仅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也差,整体素质较低。这就
需要教师面对他们的错误时能有好的语言修养和性格修养,宽以
对待,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指责、训斥;同时也要求教师在面对自己 的错误时能诚恳地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有坦然面对自己过失 的修养。这样通过教师以身作则、宽厚诚恳的言传身教,其教育引 导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进而收到成效。
六、广闻博记、孜孜以求的兴趣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兴趣时,学起来才 会专心致志,干劲十足,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艺体生”大多思维活跃,在课堂中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书 本。所以“体艺班”的语文教学中更要求教师把自己变成一个“杂 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广闻博记,才能轻车熟路地驾驭课堂教学。 例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启发学生回忆初
中知识,回顾苏轼生平、作品,有的学生就在下面唱起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还有学生趁机起哄,对此我并没有简单地呵斥,而是 即兴让学音乐的同学起头,全班合唱,我也一起唱,与学生在歌声 中找到了共鸣。借着学生的兴头,歌声一停,我就启发学生体会歌 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成功地从对《明月几时有》的欣赏中引入对 《赤壁怀古》的学习上来,一堂课下来,学生还颇有意犹未尽之感。 课余,我也和学生聊曼联、聊 NBA、聊新闻、聊时事……各谈 观点,畅所欲言。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还从聊天中让学生了解到 广博的见识。新颖的观点来源与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懂得 对生活的热爱和细心观察是密不可分的。此外,我还在聊天中注意 尊重学生的观点,对新颖、正确的观点加以肯定和赞扬,增强学生
篇四:材料作文精选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练习(教师版)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你看到那儿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后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太阳对风说:“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
【提示】写作时要注间以下几点:
第一,准确领会材料精神。不仅要诠释“友善”的重要性,还要拿它与“愤怒”“暴力”作比较。
第二,可以小处着笔,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可以大处着眼,谈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友善相待,不要战争,不要恐怖等等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立意: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治标不如治本、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3.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立意角度:
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
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
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
4.阅读寓言《虹和桥》,然后按要求作文。
当虹看到弧形的石桥时,对它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的。”
提示:
虹和桥各有优点,它们优点是:赞美别人不夸耀自己,表现了可贵的谦虚美德。这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根据要求,按照“总分结构”、“对比论证”,可以设以下几个论段:①谦虚的人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②骄傲的人往往躺在自己的成绩簿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③谦受益,满招损。
5.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除诗歌外不限。不少于800字。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
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 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
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6.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切合题意
1).露珠在枫叶上呈现红色,在荷花上呈现白色——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 环境改变人生(包括写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人生(际遇),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
2).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从反面立意)
3).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4).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从露珠这个侧面考虑)
5).寻找合适的位置
6).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7.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锁”比喻为问题、矛盾;“钥匙”和“铁棒”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钥匙——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说明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②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所以,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
8.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其人自护其短”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
9.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10.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11. (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12.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等到黄昏时,他又把席子挪到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按月光和树影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淋湿衣服,结果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
13.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当我们想嘲笑别人的时候最好先检讨自己。
做人要学会自己反省或自我反省很重要。
要懂得擦拭心灵的窗户
14. 印度有一个著名的寓言:说的是父子俩在街上买了一头毛驴牵着回家。路上遇见了一个跛子,跛子说:“有了驴不骑,买毛驴干什么?”于是老人叫儿子骑了上去,自己跟着走。不久,被一个老头子看见了,便说:“年少的骑驴,让年老的跟着走,太不像话!”老人听了就叫儿子下去,自己骑上去。走着走着,被一个抱小孩的妇女看见了,便说:“做父亲的骑毛驴,倒叫儿子跟着走,心里怎么过得去?”于是老人就把儿子拉上驴背,一同骑着走。这时候被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看见了,便说:“小小的一头毛驴,哪儿能经得住两个人压呢?真是太狠心了!”父子俩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只好抬着毛驴走。过一座桥时,毛驴因为不舒服,挣扎起来,结果掉进河里淹死了。
15.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了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走了好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式污蔑他。后来,禅师转身开口问那个人:“若有一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谁呢?”那人回答:“那还用说,属于原本送礼的人。”禅师笑着说:“没错,那我拒绝接受你的谩骂,那就等于你在骂自己!”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16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老鼠饿得眼冒金花,意外地掉进一口盛有米的半满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确定没有什么危险之后,接着就是一通猛吃,吃完后倒头就睡。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流逝。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米缸去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底,才突然意识到了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临死之前,还幻想:“主人!你再来半缸大
篇五: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龙源期刊网 .cn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作者:杨怀峰
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文》2012年第05期
清代阮元在《吴兴杂诗》中写道:“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诗人启发我们写作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拒绝生搬硬套,在适宜自己发展的地方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采,或是收获金灿灿的稻谷,或是收获沉甸甸的菱角。你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尝试过在入格基础上的“出格”写作,有没有着力寻求过自己的写作个性,有没有在不断尝试突出个性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到写作带给你的快乐?请看下面两位同学的尝试——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