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参观中国古动物馆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28:06 字数作文
参观中国古动物馆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参观古动物馆有感

化石印象

——参观古动物馆有感

中国古动物馆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动物博物馆,它主要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对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以及进化论知识进行专题性展出。在这个展览馆里有600多块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都是近50年来在我国各地陆续发现的。

在这次参观中,展览中的各种化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化石承载万年的风雨,静悄悄的埋在土地的深处,随斗转星移,看沧海桑田。当考古工作者将它们从大地的深处发掘出来,它们站在世人面前,为我们讲述一个时代辉煌的时代,向我们展示那个古老时代的全貌,甚至是那个时代的一草一木,都一一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眼前。

古动物馆里化石标本的陈列按动物的进化过程排列,从泥盆纪的鱼类到两栖动物的出现,从爬行动物到大型哺乳动物,应有尽有。有不少化石标本是无价之宝,为世界所独有。

镇馆之宝——许氏禄丰龙化石

进入展厅,马上就被一个巨大的恐龙骨架吸引。这个大恐龙基本上有三层楼那么高,有很长的脖子很尾巴。它被称为“中国第一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恐龙之一,生活在2亿年前的云南,1939年出土于云南省禄丰县沙湾东山坡,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将之定名为许氏禄丰龙。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第一龙”,是因为许氏禄丰龙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

第一条恐龙,它对中国古脊椎动物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一种古脚类恐龙。禄丰龙的前肢并不很短小,不像典型的两足行走类恐龙,它可能具有有限的四足行走能力。禄丰龙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的湖泊岸边或沼泽地区,是一种杂食性的恐龙,主要吃湖岸和沼泽周围森林里的各种植物,也可能还吃一点水里的螺蛳或蚌壳类小动物。 鸟类的祖先——辽阳鸟化石

辽阳鸟化石是1994年古生物学上的最大发现,它比到目前为止被认为是鸟类祖先的德国始祖鸟还要早。1861年德国发现的第一块始祖鸟标本公诸于世之后,鸟类的起源就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极大关注。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块鸟

化石在甘肃发现,之后又陆续在我国辽宁朝阳等地发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鸟类化石,我国鸟化石研究工作有了迅速发展。现在,我国已成为拥有早期鸟类化石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研究早期鸟类起源和演化的中心。

此外展览馆中的古鸟类展区,展出了各地质时期的各种鸟类化石,其中包括世界上已知最早有喙的鸟、除始祖鸟以外最著名的化石鸟类——孔子鸟等著名的古鸟类化石。

活化石——拉蒂迈鱼

在动物馆的古鱼类化石展区中,我们到各地质时期,各个演化阶段的鱼化石,其中有带盔披甲的无颌类、原始的盾皮鱼类、高等鱼类化石等。

被称为活化石的拉蒂迈鱼也在本馆内展出,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拉蒂迈鱼。这条拉蒂迈鱼非常引人注目,它大约有一米长,在福尔马林溶液中被保存的完好无损。这种鱼在4亿年前的地层中就有发掘,有八个肉质的鳍,胸鳍和下侧的第二对鳍特别发达,而且能做出各种姿势,有时还出现陆生四足动物的动作。拉蒂迈鱼的发现,为陆地上的生物是从水里进化的理论提供了活的佐证。

之所以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他的同族早已灭绝,惟有它幸存至今,是世界上仍存活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对研究生物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有之称。正因为有这样重要的意义,这种现生生物才有此殊荣,被摆在古动物馆里。

在鱼类的进化历程中隐含着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两次重大的革命:颌的出现与登陆的发生。古生代海洋中笨重的游泳者里发展出了两个大的分支,一个进一步适应于水中的生活,并最后进化为今天的各种鱼类,成为地球水域的彻底征服者;另一个则离开了水域,向生活环境更多样化,更富于挑战的陆地发展,成为今天的四足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浅谈化石

在这次参观中,各种各样的化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对化石有了更好的学习和认识。

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 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

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科研工作者们从而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

在古动物馆的参观中,我留意到,许多鱼类化石被保存的比较完整,后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查阅得知,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化石为我们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把存留在岩石中,我们对化石的研究与发现化让我们了解生物的演化过程,并帮助我们确定了地层的年代。 每一个化石比一本史书还要厚重,为我们淋漓尽致讲述那些古老而久远生物的演化过程。

篇二:中国古动物馆

参观古生物馆有感

13级计科一班王硕朋

中国古动物馆(英文简称PMC)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创建的,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动物博物馆。它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1995年12月,中国古动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恐龙研究,中国人落后了许多年。直到1941年,云南禄丰龙的标本的制作,才有了进展。早就听说过许氏禄丰龙是号称中国第一龙,这回见到了骨架标本。为什么叫许氏,发现人姓许?原来真相是这样的:许氏禄丰龙于1939年出土于云南省禄丰县沙湾东山坡,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将之定名为许氏禄丰龙。许氏禄丰龙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被称为“中国第一龙”。1938年7月,杨钟健担任了中央地质调查所昆明办事处的主任,开展了对云南地区的地质和古生物化石的调查工作。当年冬天,地质学家卞美年和王存义在昆明西北方的禄丰盆地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一年后,杨钟健与卞美年等人再次赴禄丰考察,又发现了新的化石地点。他们随即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发掘工作,获得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和丰富的野外地质资料。所发现的化石动物群被称为禄丰龙动物群,其中包括属虚骨龙类的芦沟龙、属肉食龙类的中国龙、属古脚类的兀龙、云南龙、巨型禄丰龙、许氏禄丰龙以及属似

哺乳爬行类的卞氏兽等珍贵化石。其中,材料最为完整的就是许氏禄丰龙。许氏禄丰龙的研究论文发表于1941年,它的种名献给杨钟健院士在德国的导师许耐教授。禄丰龙属于古脚亚目板龙科。它长约6米,站立起来身高超过2米。它的头小,嘴部尖尖,鼻孔呈正三角形,眼眶挺大。生长牙齿的齿骨又细又弱,上牙大约有27颗,下牙有20颗,呈扁平的叶子形状,前后边缘还都有锯齿。许氏禄丰龙的脖子挺长

参观中国古动物馆作文

,有10个颈椎(脖子部位的脊椎骨)。它的背椎(背部的脊椎骨)有14个,荐椎(腰部的脊椎骨)有3个,尾椎(尾巴上的脊椎骨)有45个。它的颈椎和背椎都相当粗壮。许氏禄丰龙前肢短,后肢长而且粗壮;前后足都有5个指(趾)头,后足的趾骨比前足的指骨强壮;前后足的第一爪都发达。由此推测,它活着的时候可以用后足站立和行走,尾巴拖在地上起平衡作用。在觅食或休息的时候,它也可以前肢着地。许氏禄丰龙生活在大约2亿年前,是侏罗纪早期的素食恐龙,也因此成为最早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恐龙之一。它经常游荡在湖泊或沼泽岸边,以茂密的细枝嫩叶为食,不过,它也很可能偶尔吞食一些能够容易捉到的小昆虫。

在参观古动物馆中,展览中的各种化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化石承载万年的风雨,静悄悄的埋在土地的深处,随斗转星移,看沧海桑田。当考古工作者将它们从大地的深处发掘出来,它们站在世人面前,为我们讲述一个时代辉煌的时代,向我们展示那个古老时代的全貌,甚至是那个时代的一草一木,都一一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眼前。

古动物馆里化石标本的陈列按动物的进化过程排列,从泥盆纪的鱼类到两栖动物的出现,从爬行动物到大型哺乳动物,应有尽有。有不少化石标本是无价之宝,为世界所独有。

鸟类的祖先——辽阳鸟化石

辽阳鸟化石是1994年古生物学上的最大发现,它比到目前为止被认为是鸟类祖先的德国始祖鸟还要早。1861年德国发现的第一块始祖鸟标本公诸于世之后,鸟类的起源就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极大关注。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块鸟化石在甘肃发现,之后又陆续在我国辽宁朝阳等地发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鸟类化石,我国鸟化石研究工作有了迅速发展。现在,我国已成为拥有早期鸟类化石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研究早期鸟类起源和演化的中心。

此外展览馆中的古鸟类展区,展出了各地质时期的各种鸟类化石,其中包括世界上已知最早有喙的鸟、除始祖鸟以外最著名的化石鸟类——孔子鸟等著名的古鸟类化石。

在这次参观中,各种各样的化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对化石有了更好的学习和认识。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科研工作者们从而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

篇三:参观国家博物馆作文

参观国家博物馆

孙静怡

今天我们组织参观了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那里,我们首先观看了3D影片:国脉。影片不长,却让我对于我们中国的文化与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也知道了中国博物馆是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在观影后,我们来到了我们要参观的展厅;青花瓷展厅。一路上经过了引导员懂得细心负责的讲解,让我对于青花瓷有了很大的了解。事实上,最早出现的是青瓷,而青釉历史悠久。并且白瓷历史悠久,宋代的五大名窑:定,汝,官,歌,钧。在这其中,汝窑青釉瓷十分少,到底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在北宋产生,只有20多年,年数少,所以现在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另外一个有意思的是钧窑,其中融入铅,即可在颜色方面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那就是颜色与之前计划好的不同,会出现惊人的效果,而且非常自然,。

其实听讲解员讲到这里,我就已经十分佩服古人的思想和艺术的体现了。这对于我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一次实践。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随后我们见识了很多珍藏品,比如说:青花玉龙纹罐、青花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青花凤穿花纹玉壶春瓶等等,无不使我叹为观止。

这次的旅行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还让我见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使我在心灵上受到了熏陶,我很感谢学校为我们组织了这样一次有意义的参观活动。

篇四:参观博物馆有感 1000字作文高中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趁着放假,我和妈妈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加了解了我们祖国成长的历史。进了博物馆,我们先看到了一个叫古代中国的展厅,我对此很感兴趣,就怀着好奇心开始了参观。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很简陋,主要工具就是石头,用石头来打猎、防御,吃的是生肉,很容易生病,而且一生病就必死无疑,还有被野兽咬死的、吃野果子毒死的不计其数,当时的生活条件真是太差了,人们可真可怜。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才有了改善,他们学会了耕田、种地,驯服动物作家禽,那时的石器也比旧石器时代的更薄、更锋利,打起猎来也更容易,后来还做出了弓箭,他们还会用火来烤家禽吃。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土地,人们组成了许多部落,并开始打仗,战争就是这样开始的。慢慢的,有些人的土地、粮食、家禽比别人多,有些人则一无所有,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得不为有钱人打工,却得到极少的报酬,穷人就成了奴隶,富人就成了地主,后来,有了政权,就有了朝代,就有了国家。

中国最早的朝代是夏,目前能证明夏的青铜器只有一个青铜爵。后面就是商,商朝的青铜器做得很笨重,上面的飞翎也很小,商王武丁的妻子是妇好,妇好很能打仗,是个女将军,在妇好墓里,我们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的奇形怪状的青铜器。从周朝开始,周王就给诸侯封地建国(诸侯国)。夏商周的时候就有了早期的青铜器,就代表我们用了冶炼的技术,一开始青铜器是用来当武器和日常用品的,但是,普通老百姓可用不了这些东西,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到了周朝,普通老百姓也能用上青铜器了。

因为有了周朝的封地建国,许多诸侯国强大起来,开始争夺土地,春秋战国,大思想家孔子、老子等人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这时候,秦国变得强大起来,灭了其他小国家,秦王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全国、统一钱币、统一文字,为我们的汉字打下基础。但是秦朝没统治多久,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开始了斗争,最终刘邦获得胜利,建立了汉。

汉后面就是三国,魏灭了蜀国和吴国后,又被司马家族夺了皇位,唉,三国一个都没得到好处。司马家族统治的朝代叫两晋,后面是南北朝和五代十国。

李世明打进京城,建立了唐朝,唐朝的时候,国家很繁荣,社会安定,老百姓的日子很好过,大家都安居乐业,唐朝的人都很胖,还讲究时尚,但是,没有可以永远统治全国的朝代,还是被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夺取了皇位。到了宋朝,瓷器就到了高峰期,因为宋朝的瓷器很清秀,宋朝的瓷器做得很好,但是在抵御外敌方面上做得不怎么好,被蒙古铁骑忽必烈赶下皇位。蒙古人,就是元军很能打仗,打到了欧洲,不过,再能打仗的朝代也有灭亡的时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灭掉元朝的人,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朱棣迁都北京、建造故宫,编了永乐大典,这比伦敦的一本类似的百科全书早几百年编好。当李自成率领起义军造反时,明朝大将吴三桂在嘉峪关放满人入关,抵抗起义军,满人的首领皇太极压住了起义军后,顺便推翻明朝,自己当

皇帝,就是清朝。清朝的工艺品是很精细的,颜色很繁多,线条优美,十分好看。最后,民国推翻皇帝,共产党打败国民党,解放了中国,一直到现在。

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看完古代中国展厅,我觉得一个朝代再怎么繁荣,但总是有衰落的时候。朝代的更迭,物事的变迁,连缀成漫长的历史之河,在这历史长河里,出现了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孕育了生死无畏的英雄豪杰,诞生了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一直为人传颂,直到今天。

这次参观博物馆,让我彻底地了解到中国上下五千年惊心动魄的历史和绚烂的艺术文化,收获颇深。

篇五:1 中国古动物馆新讲解词

中国古动物馆讲解词(一)

其中黄色突出显示的是重点展品

1、【前言展区】Preface

[站在古脊椎动物馆的前言展区]首先欢迎大家参观中国古动物馆!中国古动物馆包括古脊椎动物馆、对面的树华古人类馆,以及东厅的大型特展厅(目前是赵闯的古生物画展)。我们还有一个“达尔文实验站”、一个“3D科普影片放映厅”和一个“礼品部”,都在一层。

根据脊椎动物的演化,我们把古脊椎动物馆划分为三个大的展区:一层是古鱼类和古两栖类展区,二层是古爬行类(包括恐龙和翼龙)以及古鸟类,三层是古哺乳动物。 这里是古脊椎动物馆的前言展区,这里会告诉大家: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都有哪些种不同的类型?什么是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是怎样的?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岩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这张图版显示了一具恐龙化石形成的过程。

【下面内容可视情况讲解】化石的形成和发现非常不容易:很多生物还没来得及形成化石,就腐烂掉了。要在死亡后快速地埋藏在地下才可能形成化石。化石在地下形成之后,要经过地壳运动,把含化石的地层抬升到地表,然后是岩石的风化、剥蚀,把化石暴露出来才有可能被人发现。发现者要在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地点才能见到化石,如果去早了,化石还没有暴露出来,如果去晚了,化石也随着岩石被风化破坏、雨水冲走了。发现化石后,要送到研究所,经过科学家的研究才能解答出它生存、演化的秘密,最后才会送到博物馆对公众进行展示。 动物身体中的哪些部分容易形成化石呢?在动物身体中,比较硬的部位才容易形成化石,比如这里展示的蝙蝠的骨骼、鹿类的头骨和牙齿、骨质的角等。这些都会形成遗体化石。

粪便和蛋化石属于遗物化石。比如,这些是鬣狗的粪便化石,为什么鬣狗的粪便会形成化石?因为鬣狗吃很多的骨头,连肉带骨头一起吃的,那些骨头消化不完全,剩下的碎渣很硬,就能形成化石。食草类的粪便就很难形成化石。这两个是恐龙蛋化石,是恐龙遗留下的一种遗物化石。

遗迹化石非常宝贵,像这件羽毛的化石,就是羽毛的印痕,非常清晰。这只有在特别的埋葬环境下才能形成。这几件羽毛印痕化石就是火山灰的埋葬环境下,当时附近的火山突然喷发,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灰,一下把动物给掩埋了,因为火山灰的颗粒非常细,所以它不会破坏羽毛的结构。还有一类很典型的遗迹化石,就是恐龙足迹化石,大家在二楼会看到。

[下面内容视情况讲解]这张展板显示的是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什么是脊椎动物?大家摸摸自己的后背,是不是有一条硬硬的脊柱?它是由很多块脊椎骨构成的。简单地说,脊椎动物就是长了脊椎的动物。我们人类是脊椎动物的一个成员。我们这个古脊椎动物馆讲述的就是脊椎动物演化的历史。最早的脊椎动物是无颌鱼类,在5亿多年前的海洋中首次出现;大约4亿多年前,出现了有颌脊椎动物,大约3.6亿年前从肉鳍鱼类演化出了两栖类;大约3亿多年前从两栖类演化出了爬行类(大家熟悉的恐龙是爬行类的成员);大

约2.3亿年前从爬行类中演化出了鸟类和哺乳类。我们人类是哺乳类的一员,出现得很晚,大约600多万年前最先出现在非洲。

2、【澄江生物群展区】TheChengjiang Biota

从这里开始,是正式的展区。

我们馆的展区,是按照生物的分类和重要时期的生物群划分的。古脊椎动物馆一共划分出了31个展区,一层有10个(含前言和龙池),二层11个(含恐龙走廊),三层10个(含1个临时展区)。澄江生物群展区是一个“重要时期动物群”的展区。

从这个灯箱上的复原图【手指着澄江生物群生态复原图】,我们可以看看5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的情景。这是在我国云南昆明附近发现的澄江化石群,它们生活在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记录了寒武纪海洋中“生命大爆发”的一幕。在较短的时间内,海洋中出现了很多种生物,而且它们属于不同的生物大门类,已经研究报道的有200多种海洋生物,其中节肢动物种类最多,约占物种的40%,比如这些三叶虫,就属于节肢动物;另外还有藻类、多孔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水母)、曳鳃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10多个主要生物门类。澄江生物群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见证,也是世界已知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早寒武世生物群。澄江生物群的研究硕果累累,曾获得2003年的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在澄江生物群中,有一种特别的生物,叫海口鱼【指着海口鱼的复原图】。它是世界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脊椎动物的代表。海口鱼可能已经出现了原始的脊椎,是内在的支撑的骨骼,不像三叶虫的骨骼是外骨骼。内骨骼既坚固,又灵活,所以这种动物是很有前途的——从海口鱼一步步演化,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脊椎动物,包括恐龙和我们人类。

在这个展柜中,大家就能看到海口鱼化石的真实面貌,就是中间的这两件化石。大家可以看到,海口鱼化石只有几厘米长,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它是脊椎动物的起始,是脊椎动物的希望之光!

请大家记住,脊椎动物最早诞生在海洋,它们的代表——海口鱼化石发现在我国云南5亿多年前的地层中。

【下面内容可视情况讲解】在每个展区的起始位置,我们都有一个综述性的展板,介绍整个展区的主要内容,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把一个地球演化的时间表放在这个综述展板上,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一直到现在【为什么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因为从这时开始,出现了最早的脊椎动物。当然地球整个演化的时间很长,已知有46亿年了】。每个展区的生物所生存的时代会在这个时间表上标识出来。比如澄江生物群,是生活在5亿2千5百万年前的一个生物群,就标在寒武纪的早期这里。每一个展区都是这样,可以让观众一下能够理解,我现在看到的这些生物大约生活在什么时代。

【下面内容可视情况讲解】每个展区起始的地方,都有一个圆形的灯箱,我们叫它“古生物畅想”灯箱。这是科普作家根据科学家的指导下撰写出来的,用抒情诗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整个展区的内容。小朋友们可以读一读,是不是朗朗上口?这可以让观众很容易就理解这个展区的整体内容。大家一会儿会注意到,我们这个馆有三层楼,每层楼的“古生物畅想灯箱”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一层都是蓝色,代表远古的海洋。二层是橘红色,代表中生代炎热干旱的陆地。三层是绿色,代表新生代的森林,也是人类保护自然,守护绿色地球的希望。

【下面内容可视情况讲解】我们馆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展陈改造,目前大家看到的是改造后效果。这次改造有一个特点,是强调国际性,从两个地

方可以看出来:新增了英文注解,所有展区文字都是中英文双语的。另外,增加了很多国外的珍贵化石标本和模型,把国外重要的古生物也介绍给公众。

【脊椎动物演化的重要事件(之一):脊椎的出现】

【下面内容可视情况讲解】【手指“脊椎的出现”灯箱】。请大家看这个灯箱。脊椎动物的演化有5亿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发生了很多重要的演化事件,改变了脊椎动物演化的方向,它们都是一些关键的演化节点。我们馆的一个特色,就是把这些点给串联起来,还原脊椎动物演化的总体过程,这是其他博物馆看不到的。我们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一共划分出了九大事件:即“脊椎动物演化九大事件”,最后一个事件大家也许能猜到:就是“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出现在脊椎动物演化中是很特别的,虽然人类是动物界的一员,但他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创造新世界的能力太强了(他们可以制造出核弹,一下把整个地球全毁灭掉)。所以人类的出现当之无愧是脊椎动物演化中的第九个重要事件。第一个事件是什么呢?就是“脊椎的出现”,刚才说到的海口鱼是最早的、最原始的脊椎动物的特征。就是这个重要事件中的生物代表。脊椎的出现使这些动物更加坚强和灵活。

[恐龙五宝] Five Chinese Dinosaur Celebrities 每个参观我们博物馆的观众,都特别关注古生物中的明星:恐龙。这两个立柱上,你会看到“中国恐龙五宝”的介绍。这是我们博物馆选出的有代表性的产自中国的五种恐龙。是为了让小朋友更好的认识那些来自中国的恐龙。

我经常会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恐龙吗?”他们说“我知道啊,霸王龙,梁龙、三角龙、腕龙”,小朋友们说的这些全是外国发现的恐龙。为什么呢?因为国外的恐龙科普做得非常好,比如美国有《侏罗纪公园》这样的电影,介绍了很多他们那里发现的恐龙。我国的恐龙科普做得还很不够,所以我们中国古动物馆,有责任把中国的恐龙,以及中国的恐龙知识介绍给公众。中国的恐龙种类是世界最多的,已知有250多种。我希望下次再问小朋友,你知道中国有什么恐龙吗?他能马上说出那些中国恐龙的名字,比如禄丰龙(是产自云南侏罗纪早期的恐龙,也是中国时代最早的恐龙之一,第一只在中国装架的恐龙骨架)、马门溪龙(是产自四川的侏罗纪晚期的大型素食恐龙,也是亚洲最大的恐龙,以及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青岛龙(是产自山东白垩纪晚期的大型鸟臀类恐龙,也是我国的恐龙大使,曾经出访过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很多国家)、小盗龙(是产自辽宁白垩纪早期的,小巧灵活的,具有四个翅膀的带羽毛的恐龙,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恐龙之一)、单嵴龙(是产自新疆侏罗纪中期的肉食性恐龙,头上有一条骨质的嵴)等等。这五种恐龙是我们特别挑选出来的“中国恐龙五宝”,发现在中国的不同地方、产自不同的时代;有吃肉的,也有吃植物的;有大型的,也有小巧的;而且都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还赋予这些恐龙可爱的昵称、不同的性别,以及不同的性格特点。我们希望用“恐龙五宝”的生动形式,向大家推广中国的恐龙。小朋友们如果能说出这些中国恐龙的名字,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而且这些恐龙都在我们馆里可以发现,大家去找找吧!

在二楼还有恐龙魔方,让小朋友们玩的,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些“中国恐龙五宝”的知识。

3、【无颌类展区】Agnathans (Jawless Fishes)

这里是无颌类展区,无颌类是脊椎动物中一类非常原始的动物,刚才看到的海口鱼就属于无颌类。这些动物的嘴里,是没有上下颌的。没有上下颌的嘴长什么样子呢?大家可以看看这张展板,这个就是无颌类的嘴,像一个圆盘,里面有很多小牙齿。它们嘴像一个吸盘,可以吸附在其他动物身上,吸食血液和肌肉,所以有“水中吸血鬼”的恶名。另外,也

有一些种类用这个圆盘状的嘴,在水底过滤泥沙中的细小生物。

大家可以想象,这种没有上下颌的嘴,还是不够灵活的,取食的能力也不够强。这里展示的是各种远古的无颌类的化石,它们大多身披厚重的骨质的“甲胄”(所以又称“甲胄鱼”,比如这是畅游憨鱼的头甲),已经有几亿年的历史了。它们大多已经灭绝了,但从它们当中,演化出了具有上下颌的鱼类。

4、【盾皮鱼展区】Placoderms

中生代的陆地上有恐龙,古生代的海洋里有恐鱼。恐鱼是盾皮鱼的一种。盾皮鱼类是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以身披厚重的骨板为特征。你们看到的就是一个恐鱼头部的原尺寸复原模型。这条恐鱼还算是一个小的个体(估计有5米长)。最大的恐鱼能达到十米长,所以它是当时海洋里的霸主。和它同时期生活的鲨鱼,就是三亿六千万年前的鲨鱼,只有两米长,所以恐鱼可以拿鲨鱼当点心。

盾皮鱼类只生活在四亿多年前到3.6亿年前左右。盾皮鱼都灭绝了,现在已经见不到它们了,只能通过化石了解它们。这是恐鱼的下颌骨模型,是我在美国克利夫兰参加古脊椎动物学年会的时候,在当地博物馆购买的,那里是恐鱼化石的一个原产地。这件化石(岳氏江油鱼)是中国的恐鱼化石,它是真化石,是恐鱼后背上的一块骨板。

【脊椎动物演化的重要事件(之二):颌的出现】

【手指“颌的出现”灯箱】请大家看这个灯箱。刚才提到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第一个重要事件是“脊椎的出现”,这里是第二个:“颌的出现”。

脊椎动物刚出现的时候,嘴的部位是没有上下颌的,因为没有上下颌,所以叫无颌类。它们有一个圆盘状的嘴,只能依附在别的动物身上,或者在水底过滤食物。从盾皮鱼开始,脊椎动物的嘴部出现了上下颌,它们的取食能力立刻就加强了,比如恐鱼的大嘴巴。这种主动取食能力的加强实际上是一个重大的改变,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中的一次重要革命。“自从有了颌,脊椎动物的世界完全变了样”。

[回到盾皮鱼展区]

恐鱼有大有小,这条恐鱼叫粒骨鱼,是一种小型恐鱼,来自苏格兰。

【下面内容视情况讲解】这件标本很特别,化石完全埋在岩石中。你们会问:谁能想到这个石头里,埋了这么一件精美的化石呢?【蹲下身子】你应该这么看,蹲下身子,你会看到,在岩石表面上面露了一点点化石——当时这块石板被发现时,上面就露了那一点点,然后石板被送到实验室,由技师一点点修理,才把完整的鱼化石展现出来。这可是3亿多年前的石板,化石保存得这么完整,正是因为没有完全暴露出来的缘故——因为全露出来就给剥蚀掉了,化石就不完整了。所以这件完整的鱼化石非常珍贵。

这件是全颌鱼的化石,是我们所的朱敏研究员研究的,2013年发表在英国的《自然》杂志。这张图是全颌鱼的生态复原。全颌鱼产自我国云南4.2亿年前的古老的地层中。它是一条盾皮鱼,却长着一张硬骨鱼类才有的嘴巴,展现了硬骨鱼类的颌骨的结构。全颌鱼是最早拥有现代颌骨构造的生物。若从进化角度而言,人类的颌骨构造,可追溯到这位“鱼类老祖宗”。

【下面内容视情况讲解】这个咖啡色的石板,是一个大的模型,上面有上百条盾皮鱼的化石,它是原产自澳大利亚的泥盆纪地层中的鱼板。我们把它叫做“盾皮鱼墓地”,上面全是盾皮鱼的化石,但中间有一个特别的鱼,这是一条是肉鳍鱼,你看中间那个,长条的

那个是肉鳍鱼的化石,这条肉鳍鱼是当时海洋里最进步的鱼。

5、【棘鱼与软骨鱼展区】Spiny sharks and cartilaginous fishes

这里是棘鱼和软骨鱼展区。它们从盾皮鱼中演化而来。我们熟悉的鲨鱼就是软骨鱼的一类。因为身体是软骨的,它们很难保存为化石,只有身体中坚硬的部分,比如鱼鳍中的棘刺、牙齿等才能保存为化石。这个棘刺是棘鱼的,来自英国。这个是俄罗斯的旋齿鲨的牙齿,旋齿鲨是一种远古的鲨鱼,它的牙齿长得很奇怪,关于它的牙齿生长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解读。现在认为上图这个画法可能代表真实情况。这件俄罗斯的旋齿鲨牙齿是个模型。下面展示的是中国珠穆朗玛峰上发现的西藏旋齿鲨的化石。

6、【辐鳍鱼展区】Ray-finned Fishes

从这里开始就是硬骨鱼的展区。硬骨鱼同棘鱼和软骨鱼一样,也是从盾皮鱼类中演化出来的。硬骨鱼分成两个主要支系,一个就是这里的辐鳍鱼类。辐鳍鱼现在有29000多种这个鱼类,也是多样性最多的。我们现在见到的鱼,绝大多数都属于这个类群。 我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标本,这也是一个最新的研究成果——世界最早的会飞的鱼。这是2012年刚刚发表的,叫做飞翼鱼,发现在贵州,大概2亿3千万年前的中生代早期。那个时候贵州是一片海洋,这个鱼最特别的地方是它会飞,和现在的那些飞鱼是一样的生态习性。它用它的尾部的鱼鳍打水,尾鳍的下鳍长,上鳍短,它用尾鳍的下叶在这儿快速打水,就这么一打鱼就飞起来了。现在的飞鱼能飞一百米,很难想象,我们推测飞翼鱼也可能飞到很远,它代表世界上最早会飞的鱼。它飞出水面,很可能是为了躲避敌害。

下面再讲一条特别的辐鳍鱼:献文鱼。看看这条鱼,它很特别,你看它的骨头有多粗。为什么会有这么粗的骨头呢?原来这条鱼生活在370万年前的青海柴达木盆地,那时柴达木盆地随着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隆起,湖水也逐渐蒸发干涸。这条鱼整天喝高盐碱度的水,所以它的骨头里的钙质成分特别多,结果骨头长得异常粗大。实际上这也是它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是我们研究所的老所长张弥曼院士研究的。可以说,这是一条见证了青藏高原隆起的古鱼化石。生活在300多万年前。

7、【肉鳍鱼展区】Lobe-finned Fishes

刚才讲到硬骨鱼类有两大分支,一个是辐鳍鱼类,一个就是肉鳍鱼类。

【手指拉蒂迈鱼】大家面前的,就是一条著名的肉鳍鱼——拉蒂迈鱼。它也被称为“活化石”。为什么呢?我们馆展出的标本,绝大多数是真的化石,但也有一些是现生的,也就是现在还在地球上生活着的,比如这种鱼,现在还生活在印度洋里。它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你看这里【手指鱼鳍】,它的鱼鳍是肉质的。我们大家都有吃鱼的经验,遇到鱼鳍都不吃,为什么?因为没肉。但如果你吃的是拉蒂迈鱼的鱼鳍,你就得啃一会儿了,它有很多肉,而且里面还有骨头,好像鸡翅一样。为什么呢?它前面的鱼鳍叫胸鳍,是成对的,以后会演化成为四足动物的胳膊;后面的这对鱼鳍叫腹鳍,会演化为腿。所以拉蒂迈鱼是一个重要的过渡类型的鱼,它显示了从鱼类向四足动物演化的一个过渡环节。因为它的祖先从三四亿年前出现以后,整体的形态就没有太大的改变,你看见它,好像看见了它的化石祖先一样,所以管拉蒂迈鱼叫“活化石”。

【下面内容视情况讲解】

这件拉蒂迈鱼标本是科摩罗政府赠送给我们的,非常很珍贵,全世界也没有几条。为什么叫拉蒂迈鱼?我给大家讲讲它的故事。1938年的12月,南非的一个渔港,一条奇怪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