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山谷里的回音广场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2:24 体裁作文
山谷里的回音广场舞体裁作文

篇一:山谷回声真好听

音乐“三段式”教学设计

篇二:《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设计

《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让学生能用强弱对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根据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的音乐创编歌词、

动作,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

2、根据歌曲音乐创编歌词。

教学难点:能用强弱对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听《幸福拍手歌》律动进教室。

2、师生以音乐形式问好。

二、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看,这是一个什么地方?让我们仔细地听这里有什么样的有趣的自然现象?

师:回音是发生在山谷中一种自然现象,当我们向山谷发出声音时,声音传到山谷中的物体上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了回音。

师:你知道回声和我们的发出的原声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生:原音声音大、回音声音小。

师:在音乐中声音的大小,我们一般称为“强”“弱”,f表示强,p表示弱。 师:那你们现在最想对大山说点什么?

师:现在,有谁愿意对着山谷说话,谁来当回音?

生:喂,你好吗?(强)————喂,你好吗?(弱)

生:喂,大山,你好吗?(强)————喂,大山,你好吗?(弱)

师与学生讨论,哪组学生表演得好,为什么?

生:回音应该比原声要弱一些。

师:同学们观察生活非常仔细,现在由老师来当原声,同学们扮演回声。 师:(呼喊状)喂,你好吗?

生:(弱)喂,你好吗?

师:注意,现在老师的原声有变化了!(播放课件)

师:12 34 │ 5─ │

生:12 34 │ 5─ │

师:i6 i6 │ 5─ │

生:i6 i6 │ 5─ │

师:那现在老师的原声又有变化了! 再仔细听是什么?

师:12 34 │ 5─ │

生:12 34 │ 5─ │

师:i6 i6 │ 5─ │

生:i6 i6 │ 5─ │

二、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在山谷里发出的声音真好听,那么,大山山谷回音的音乐也特别美,请听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

1.听一听

(1)师范唱

师:同学们,在山谷中唱歌你们的心情如何?

生:很高兴!

师:老师把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唱一遍,以表达此时的心情。

(2)听范唱

师:你们听,对面的孩子也高兴的唱起歌来了。

好听吗?

生:好听!

师:想和他们比赛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出示歌谱)

2.学唱

(1)对口型

师:刚才我们已经聆听了两遍歌曲。那现在我们来做对口型的游戏,就是只张嘴不出声,比一比谁对的歌词最准确。

生:对口型。

(2)轻声唱

师:刚才通过老师的观察,我发现大家对的都非常好。你们想不想唱出声来呢?

生:想。

师:那现在请跟着钢琴伴奏一起轻声的唱一唱吧!

生:轻声唱

(3)放声唱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听,所以这一遍老师想听的更清楚一些,请你们大声的演唱歌曲好吗?

生:回答并放声唱。

(4)分析歌曲

1第一、二乐句

师:请同学们看歌谱并结合歌谱,谁来说一说前两个乐句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完全一样的吗?

生:回答。(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前两小结一样,后两个小结不一样)

师:大家仔细看歌谱,最后的三个音是有变化的。是不是?

范唱345-与321-(加手势)

第一句与第二句实际上是变化重复。

2中间乐句

师:请同学们看歌谱,中间乐句是原音与回音。

中间的这句是一种扩展的乐句。标有f、p,一定要用声音表现出来。

3最后一乐句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最后一乐句跟第一句和第二句,哪一句是完全相同的?

生:最后一句和第二句完全一样。

师:最后一句与第二句相同,在音乐中叫完全重复。

(5)完整唱

(4)歌曲处理

师:我们再来完整的唱一遍,要把声音唱得更有情感,更好听。这个山谷的回音真好听呀!(示范:第一句渐强的感觉,就是声音一点点的变强。好像推着走一样。下一句,有回音推一下。啊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唱白了,不要唱成??这个声音好听吗?不好听。要竖起来。最后一句怎么唱?山谷回音真是太好听了这种感觉,哪一个字要突出?听出来了吗?

生:“真”字。

(5)全体完整齐唱

(6)学生和老师接龙唱。

3.表演唱

(1)分组唱

(2)男女生唱

(3)个别唱

4.评价

三、创编歌曲

师:(课件操作)同学们,我们除了在山谷里能听到回音,还能在哪里听到回音呢?

山谷里的回音广场舞

生:天坛回音壁。

生:话筒回音。

师:那你们能把你们说得唱一唱吗?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同学们可以先 分组讨论你们组所选的主题。

师:同学们,讨论完了吗?现在,就请三组同学讨论一下内容,说说歌词吧。 DO:话筒话筒真稀奇,着稀奇,唱歌跳舞有回音,有回音,喂喂喂喂喂,啊啊啊啊啊,话筒回音真好听,真好听。

RE:天坛天坛回音壁,真稀奇,唱歌讲话有回音,有回音,啦啦啦啦啦,哇哇哇哇哇,

回音回音真好听,真好听。呜呜呜呜

MI:山洞山洞真美丽,真稀奇,唱歌讲话有回音,有回音,呜呜呜呜呜,哒哒哒哒哒,山洞回音真好听,真好听。

师:同学们创编的歌词真有新意。我们跟着音乐试着把三段歌词唱一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唱了一首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还编了很有新意的歌词。同学们,你们难道不想亲自再去山谷里听一听回音吗?可惜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不得不对着山谷说:“再见了!”同学们向你们的山谷再见,向你们的回音再见。

篇三:山谷回音真好听

《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曙光学校于淼

一、教材分析

《山谷回音真好听》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歌曲。它通过声音的强弱对比,提示了山谷中奇妙的回音,表现了少年儿童探求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歌曲为C大调,2/4拍,是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开始是两个变化重复的乐句,采用规整的节奏型,平进和大跳的旋律进行,叙述了山谷有回音这一奇妙现象。接着是两个乐节性的扩充乐句,以上、下行的旋律进行,强弱的力度对比,配以衬腔“啊”,形象地描绘了山谷美妙的回音。结束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乐意得以完满结束。

二、设计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中心,把本课所学歌曲音乐贯穿整个课堂,然后学习歌曲,最后综合表现歌曲内容。

2、创设意境,采用情境教学,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乐于参与表演活动,积极与他人合作。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亲自尝试填唱歌词。学唱歌曲时,重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再跟琴模唱,分析视唱化难为易。

3、采用小组合作法。发挥其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达到共同提高。

三、学情分析:一类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作品,并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二类学生能随音乐跟唱歌曲;三类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韵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作品,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用器乐演(伴)奏、优美的歌声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认识力度记号,并能准确应用。能够听辩出声音的强弱,并能在打击乐器上奏出强弱音。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充分地在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并表现声音的强弱。。

2、教学难点:较准确地用歌声表现回声的强弱效果。

六、教学准备:打击乐器(铃鼓、碰钟、三角铁响板等)、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瞧,这是什么?

(课件:大山美丽的景色)

师:大山不仅美丽,而且还很神奇呢,你们听。

(课件:播放山谷回音情景。)

师: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师:是呀,多美的山谷回音呀,有位音乐家把这美妙的山谷回音写成一首歌,想听吗?

二、聆听歌曲,明确学习重点

(课件:播放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第一遍,并配上山谷里小鸟、小溪、花草树唱歌的美丽画面。生欣赏歌曲)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着书,认真地听一遍歌曲,了解一下歌词。

(课件:播放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第二遍,生整体感知歌曲)

师:学习每一首歌曲,都会有难的地方,下面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歌曲,你觉得哪句最难,把它找出来。

(课件播放《山谷回声真好听》歌曲第三遍,课件出现歌谱,生明确整体目标)

生找出自己觉得难学的句子

(课件:(f)12 34 ︱ 5 —︱ (p) 12 34 ︱ 5 — 啊 啊

(f)16 16 ︱ 5 — ︱ (p) 16 16 ︱ 5 — ︱)啊 啊

师:老师也觉得这句难,这两句学好了,这首歌曲就能学好了。同学们听听,这两句有什么特点?

(课件:两句“啊”的音乐)

师:多美的山谷回音呀,怎样唱出回声的强弱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学习的地方。

三、表现声音的强弱,唱出回声的强弱

师:老师要让同学们听两种声音

(课件:响起了打雷声和下雨声)

师:你们刚才听到雷声和雨声,雷声大,雨声小;雷声重,雨声轻?

雷声大,我们用实心圆表示(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强的标志—实心圆,圆上标有f的记号)雨声小,我们用空心圆表示(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弱的标志—空心圆,圆上标有p的记号)在音乐上我们把它叫做强和弱。

师:同学们学过《雨铃铛》这篇课文,课文里两个表示雨声的词,谁知道? 生:“沙沙响” 、“丁零当啷”??

师:这两个词哪个强,哪个弱?

生用强的声音读出“丁零当啷”,用弱的声音读出“沙沙响”。

师:真聪明!能用不同强弱的力度表现雨声。老师想请你当小老师带领全班的同学说一说。

生带领全班同学读(从个体向群体)

师: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有的声音是强的,有的声音是弱的?比一比,看谁发现得最多,能把各种各样的声音表现出来。

(课件提示: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声音的强和弱:1、可以用你的身体发出声音;2、可以敲击东西发出声音;3、可以用打击乐器发出声音;4、可以用你的嘴巴模仿各种声音。)

生发言,师结合生的活动展开问题(强弱音的特点就是同一物体能发出不同力度的声音)并让个体的学生展示转向群体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能表现出这么多的强弱声音,老师也想参加可以吗?我这里有一件宝贝,看(教师出示鼓),我们一起听听声音,(敲鼓)

现在我把粉笔头放在上面看看我敲鼓的时候它有什么表现?(师用强弱两种力度敲鼓)

生:鼓声强,粉笔头跳得高,鼓声弱,粉笔头跳得低。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一起来做粉笔头,玩一玩,看看谁的表现最好,好吗? (游戏:把教室作为一面鼓,学生作为粉笔头,教师用不同力度敲鼓,学生根据鼓声做出相应的反应。鼓声强,跳得高,鼓声弱,跳得低。有如音乐喷泉)

师:小朋友真是聪明,已经懂得掌握声音的强和弱了,山谷的喊声和回声就是一个强,一个弱。让我们和大山说说话,好吗?你们说,老师来当大山的回音,好吗?

生说喊声,师说回声

师:山谷为什么会有回声?

师:简单解释什么是回声?

师:现在老师来当大山,你们当回音好,注意原声强,回音弱,好吗? 生:好(师说生答)

师:(f) 你好吗? 生:(p) 你好吗?

师:(f) 你真美! 生:(p) 你真美!

师:(f) 12 34 ︱ 5 — ︱

生:(p) 12 34 ︱ 5 — ︱

反复练习:1、师唱喊声,生唱回声

2、生唱喊声,师唱回声

3、生生对唱

师:(f) 16 16 ︱ 5 — ︱

生:(p) 16 16 ︱ 5 — ︱

反复练习 1、师唱喊声,生唱回声

2、生唱喊声,师唱回声

3、生生对唱

(“啊”多喊几次,以突破难点)

师:现在老师要看看谁最厉害,能把两句合起来唱 。

1、个别生唱

2、生唱喊声,师唱回声

3、男同学唱喊声,女同学唱回声

四、表现与创作

1、学唱歌

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能唱出回声的感觉了。老师真想听听你们美妙的歌声,可是我们不着急,现在听音乐,在心里跟着音乐唱

再一次聆听歌曲(课件:播放歌曲,并出现歌谱)

⑴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轻柔的“啦”声来唱歌曲 ⑵师:让我们用说悄悄话的声音把歌词唱出来

⑶师:现在我们用轻快的声音把歌曲唱出来

⑷师:同学们来到大山的怀抱里,心情是快乐的,现在让我们用快乐的心情把歌曲唱出来

⑸师:老师唱歌词,请男同学唱喊声,女同学唱回声

⑹师:谁来代替老师唱,老师来当回声

(一部分同学唱词,另一部分唱喊声,师唱回声)

⑺师:你们的歌声真动听,老师很想再听你们唱,行吗?

2、编一编

师:大山妈妈有许多的孩子们,有小鸟、小溪??他们唱的歌可好听了,你们知道吗?谁的歌声最好听?

生:小鸟(喳喳喳)、小溪(哗啦啦)、山泉(叮叮咚)、山风(呼啦啦)、 师:说得真好,你来唱给山谷妈妈听,好吗?

生唱自编的歌词(课件:编歌词的格式)

方式:自编自唱;同桌互唱;展示互唱;推荐表演唱

(实现把个体学习成果转化为共同体的学习体验)。大家唱,创编者自听、自评,体验成就感。

篇四:《山谷回音真好听》教案设计

《山谷回音真好听》教案设计

音乐备课组 刘丽娜主备 二年级 2015.3.14

一、教材分析:

《山谷回音真好听》是一首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曲短小精炼,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旋律简单、明快、流畅,生动的描绘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二、学情分析: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并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重点)

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难点)

四、教学目标:

1.能聆听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响,辨别出声音的强弱。(过程与方法目标)

2.能学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并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知识与技能目标)

3.了解“回音”这一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部分:

(一)激趣导入 感知体验

导入:小朋友,你们一定喜欢看动画片吧?(喜欢)那好,老师先考考你们是不是个细心的孩子,你的耳朵灵不灵呢?让我们一同到那奇妙的“声音屋”去做客吧。(播放课件片断一)

1.听一听

提出问题:

(1)小朋友,刚才你们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

(2)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知道些什么声音呢?(发挥想象)

2.敲一敲

出示打击乐---大鼓,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去尝试敲一敲,辨别用力敲击时和轻轻敲击时声音的变化。

从中得出:在音乐中大的、重的声音叫强,小的、轻的声音叫弱。

3.做一做(“吹泡泡”游戏)

游戏玩法:教师扮演吹泡人敲鼓,小朋友们分两组牵手围成圈圈,当鼓声敲得大时,圆圈就随着增大,(大圆圈表示强)当鼓声敲得小时,圆圈就随着增小。(小圆圈表示弱)

再重复一次时,让学生来敲击强弱不同的鼓声,教师与小朋友们一起动起来……。(师生合作互动)

【设计意图:通过听、敲、做等活动,让学生感知、想象、实践获得愉悦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积极性,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声音的强弱(知识点),也为新歌学习作好铺垫。】(二)引领探究 实践表现

1.情境引入:“听回音”

(1)观看动画片(初步感受——回音)

导入:大家表现的真棒,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动画片《小兔陶陶的故事》的片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片断二)

提出问题:

动画片把我们带到了哪儿呀?(大森林、大山 、山谷)片中出现了一个什么自然现象呢?(回音)

(2)视听回放(仔细听辨——喊声与回音的强弱对比)

提问:小兔陶陶喊声和山谷回音两个声音比较,谁的更强、谁的更弱呢?(课件片断三)

【设计意图:通过看 “动画片”作为切入口,引出“回音”现象,探究辨别喊声与回音表现的强弱力度不同。】

2.游戏进入:“学回音”

游戏实践活动:

导入:请小朋友们和山谷一起来做老师的回音好吗?(全体学生起立作为山谷,老师说一句,学生应一句,进行师生互动练习)

师:你好 生:你好

f p f p

1 2 3 4︱ 5 -︱ 1 2 3 4 ︱5 - ︱ i 6 i 6 ︱5 - ︱ i 6 i 6 ︱5 - ︱师:啊 生:啊 师:啊 生:啊 游戏特色:①利用现场学生人数(如:老师做原音,学生做回音人数分别可为20、15、10、5人等)多种形式变换,进行原音与回音强弱对比。②巧用新歌中难点乐句,作为游戏内容,进行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学“回音”游戏活动,让学生从模仿、探究、实践中体验原音强、回音弱,突破歌曲难点。】

3.学习新歌:“唱回音”

(1)听录音范唱曲、老师弹唱(感受歌曲情绪)

导入:小朋友们模仿地真好,想知道刚才小兔陶陶对着山谷唱了一首什么歌吗?一起来听听。(出示歌片,并播放《山谷回声真好听》范唱曲)

想听听老师唱吗?来点支持的掌声吧。(弹唱形式进行范唱) (老师范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有表情地歌唱和歌曲乐句“啊”的不同力度表现的原声与回音的对比效果。)

(2)学习歌词

采用跟读、齐读、按节奏读的方式进行。注重“啊”的强、弱练习。

(3)学唱歌曲

采用:听唱法、模唱法、轻声唱 师生接龙唱等形式学唱歌曲。并引领学生进行一、二、五乐句的异同比较和三、四乐句的强、弱处理。

(老师指导示范,学生反复领会练习,突破重、难点。)

(4)巩固歌曲

采用随琴齐唱、听录音伴奏唱 、男女生分组唱(女生做回音或男生做回音)、师生接龙唱(学生或老师做回音)表演唱等形式巩固歌曲(用声音强弱变化不同力度表现回音效果,再次突破歌曲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唱“回音”环节 ,学会歌曲,从“感受---实践----表现---巩固”中感悟歌曲音乐形象,提高音乐审美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启发想象 鼓励创造

1.启发创编

导入:小朋友,想想看,除了山谷里有回音,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有回音呢?相互讨论一下,看谁最细心观察了。

自由发言:话筒 、隧道里 、大桥底下、山洞里 、天坛的回音壁里有回音……

对话:我想请大家根据刚才学过的歌曲,重新给它编一编歌词。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2.结合旋律唱新词(播放课件歌片)

根据新词自由唱一唱练习(教师参与引导)

《话筒回音真好听》-----小小话筒真稀奇,唱歌讲话真好听,喂---喂,喂---喂,话筒回音真好听。

3.合作表现

把学习内容与拓展创作内容相融合,再有表情地表现歌曲。 (师生合作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编创活动,让学生在歌曲音乐中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达情感、表现音乐,进而增强创造意识和合作意识。并在表现中渗透评价意识】

(四)课外延伸 课业结束

1.课后延伸 课堂小结

导入:唱得真不错,今天,小朋友们来到山谷开心吗?山谷的回音怎么样?(真好听),“回音”只是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自然界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2.师生律动 课堂结束

音乐再见歌下课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了解“回音” 现象。鼓励探索,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集体备课讨论达成的共识:合作表现——把学习内容与拓展创作内容相融合,再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师生合作表现歌曲)

根据我们班的学情,我自己的意见是:1.情境引入:“听回音”(1)观看动画片(初步感受——回音)导入:大家表现的真棒,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动画片《小兔陶陶的故事》的片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片断二)提出问题:动画片把我们带到了哪儿呀?(大森林、大山 、山谷)片中出现了一个什么自然现象呢?(回音)(个人意见)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旅游线为主线,让学生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景,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回音效果,通过回音模仿、聆听歌曲、演唱、创编舞蹈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发现美、寻找美、创造美,从而使学生明白美妙的音乐并不遥远,我们只要认真观察,随时可以发现。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篇五:对于广场舞的调查及研究

对于广场舞的调查及研究 摘要:

“社会对广场舞所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我们根据网友的建议和自身的看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那么在真正的生活当中,大部分人对广场舞的看法又是怎样的,人们又为什么喜欢或者讨厌广场舞。”

“通过我们对广场舞的研究,我们对广场舞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理解。” 关键词:

广场舞 优点 弊端 调查结果 采取措施 正文:

现如今在中国掀起的广场舞热,不仅创造了“大妈一族”的崛起,而且也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针对现在的广场舞现象,我们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和表格统计等方式对此做了系统的分析和调查。

“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因为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群体的不同所以广场舞的舞蹈形势也是不相同的。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系统。广场舞是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的欢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的,在公共场所多人参与的,以娱乐身心和身体为艺术表演活动。”(摘自百度,关于“广场舞的概念”)从广场舞的定义上来看,广场舞应是人民艺术的一种。在现实的生活中,大多数参与广场舞活动的是老

年人。其本来的目的就是锻炼身体。不可置疑的是,在广场舞进行的过程当中,大部分的老年人的确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排解了由于儿女忙碌而得不到照顾与关爱的寂寞。然而在如今,支持广场舞的人有不少,而反对广场舞的人也有很多。广场舞三个字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在下面的几则摘要中,就充分的体现了社会对广场舞所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1.

法国《欧洲时报》呼吁以平常心看待广场舞大妈,不要将她们看作另类群体,把广场舞做为中国社区文化中的一个元素。接纳、包容并规范广场舞,也是社会的责任。

2.“音乐声吵死了,我孙子前段时间要参加中考,在家吵得都不能学习。”家住湘银小区一居民的诉苦声引得其周围数人连连点头。由于小区唯一的小广场四面环楼,广场舞音乐往上飘,易形成回音,为此该广场附近的业主深受其害,一些情绪激动的居民为了阻止跳舞行为,有常在窗口高呼“吵死了”以示愤怒的,也有偷偷剪掉电源线的,甚至在该小区还发生过居民将饮料瓶装满水扔向跳舞人群的事件,所幸没有砸伤人。

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广场舞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那么在真正的生活当中,大部分人对广场舞的看法又是怎样的,人们又为什么喜欢或者讨厌广场舞。对于广场舞,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为了对此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组对泉城广场中

的路人做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一百四十六份,回收有效问卷共计一百份。数据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对广场舞并没有排斥心理,而广场舞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反响的原因,主要就是其扰民问题难以解决。此外,场地的乱占,占用公共用地的现象也激起了居民的不满。对此,我们根据网友的建议和自身的看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在各小区划定广场范围,有关居委会或物业有义务为大妈留出专用的广场舞场地。 2.

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小区内音量的大小问题进行严格的规范,防止扰民现象的发生。

3. 在社会舆论上为广场舞大妈提供公正而合理的社会环境,并对老人的行为采取尊敬的态度。

诚然,广场舞在为老人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确实在社会生活中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我们对广场舞的研究,我们对广场舞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理解。也希望广场舞能够改掉其弊端,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标志。

2015.01.06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