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父母的心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7:17:23 字数作文
父母的心ppt字数作文

篇一:成功《父母的心》说课稿

《父母的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课与《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这四篇文章组成一组课文,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中的最后一篇课文,编者建议把它定为学生自读课文。这样的安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前面几篇课文获得的知识来理解分析本文,从而巩固提升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进一步使学生至爱亲情的情感得到熏陶。

第二点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我努力做到“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并根据前面对教材特点的分析,因此,结合课文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

2.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方法。

3.体会至爱亲情,并珍视亲情。

本文作者主要通过对父母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展现了父母在送换孩子时复杂痛苦的内心。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领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理解文中父母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二、学情分析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说教法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我将采用“读、想、写、说”相结合教学法,以采用多媒体增强视觉效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文本得以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学法

我们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本课教学着重指导学生以下的学习方法:

(1)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让学生细读、品读、精读,深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思想情感。

(2)教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方法,通过让学生思考问题,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计划用时2分钟)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有这么一颗心,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

用这样的导入,从感性上唤醒学生在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从而架起课文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梳理情节(计划用时10分钟)

1.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2.父母本来想把孩子送走,后来又不送了,原因是什么?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体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从而获得整体感知,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仔细阅读课文,感悟文中父母的真情(计划用时15分钟)

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语言、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表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回答这一题,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1)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父母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2)送走长子时呢?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呢?

(4)用小女孩换回次子时呢?

(5)要回小女孩时呢?

以上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反复揣摩文中父母在送每一个孩子时的语言、神态、

动作来理解他们复杂痛苦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创设情境,续写结尾(计划用时15分钟)

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文中的故事结尾似乎并未结束,这一家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续写一个结尾。想象一下他们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写完之后,大家相互传阅。 让学生续写故事结尾,不仅让学生练了笔,拓展了思维,巩固了知识,而且在相互阅读中,又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给了学生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

(五)小结(计划用时3分钟)

我是这样设计的:

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时时刻刻都系在子女身上,希望孩子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又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担心给孩子带来痛苦和伤害。但这就是父母的心,它是矛盾的,但更是伟大的!

设计这样的小结,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文中主题的理解,并且提醒学生要懂得体谅父母、感恩父母。

六、说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首先送大儿子眼含热泪,

用二儿子换大儿子无精打采

用三岁的女儿换二儿子失魂落魄

最后请求归还女儿痛哭失声

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把贫穷夫妻“三送、三要”孩子的决定、表情简单板出,体现了小说的深刻主题和情节特点,及父母复杂曲折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直观形象,突出重难点。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篇二:《父母的心》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设计课题:

版本学段:苏教版初中

作者姓名:张红霞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南城中学

联系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南城中学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教案设计 父母的心》 222062 18961365961 txx3681cn@126.com

1 《

2

3

4

5

篇三:父母的心 说课稿

父母的心 说课稿

梁庄一中 王晓芳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中的第五篇课文。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我爱我家,我爱亲人。这单元选了《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这些课文都是某个人物对另一人物的爱,惟有这篇是介绍整个家庭浓浓的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情感较完整。作者川端康成的坎坷经历也造就了这篇致力追求的美好亲情,这篇小小说情节短小但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父母的形象也在其中得以升华。

2、学生分析:现在的学生对父母的爱已经熟视无睹,视为当然,不知感恩,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教学目标:

1、感受父母浓浓的爱

2、理解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

3、感受小说“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难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练习法

学法:研读法等,在老师问题的引导和设置的情境中,利用老师准备的和自我原有的资源有效学习。

课前准备:

1、搜集川端康成的有关资料;

2、收集古今中外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收集有关亲情类的歌曲,如《让爱住我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语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小说——《父母的心》,让我们感受一下父母这颗伟大、博爱的心。

二、品读课文

1、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语言简明

(2)内容完整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请大家把你的内容概括写在课文题目处。

依照要求请大家对刚才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学生点评)

总结:由此,我们明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说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

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是这么概括的(投影:本文讲了一对父母因贫穷想送孩子最终没送出去的故事)

3、三读课文,感恩父母心

过渡语: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感恩节将至,江苏电视台“情感天下”栏目有幸邀请到这三位孩子,他们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经历,节目结束前,主持人请三位嘉宾各说一小段话,他们会说什么呢?请你以其中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一段话。

总结: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精彩,你们都能体会父母的这颗心,看来,平常你们的父母没白疼你们,你们都是父母的好孩子。

4、再读课文,评价父母心

过渡语: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告诫自己:遇事要理智点,不要感情用事。于是有人说:本文中父母的似乎没有理智地处理问题,而是用感情代替了理智,因为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富人家,孩子的生活就会好些,而留在自己家中,或许一辈子都将生活在贫困中,那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学生发言

师生评价

总结:老师曾经看过这么一篇报道:有一个叫黄留平的人,自幼流落到河南洛阳,等到他成家立业后,一直都有一个心愿,到常州来寻找双亲。他说:亲生父母啊,我和你们血脉相连,一生牵挂。无论当年你们是什么原因放我一条生路,我都不会怪你们,我只是想见见你们,你们在哪里啊?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知道亲人的爱不是靠生活条件的好坏来衡量的,亲情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弥补的,所谓“亲情无价”。

过渡语: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

最后,我想改用艾青的诗句来结束这节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父母爱得深沉!”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同学们,将感恩进行到底吧,心动不如行动,今天我们的作业就是回家拟一条感恩父母短信。(音乐《让爱住我家》)

作业:

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结合名言名句)

篇四:《父母的心》

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生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事。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3)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作者以神态描写间接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3、过程和方法:比较阅读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三、教材分析:

日本现当代作家川端康成所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纤细笔触和哀怨的情调,记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一个感人肺腑的至亲至爱的故事。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以传神的神态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其充满矛盾冲突而又细腻丰富的心理,深刻地表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爱

心这一作品主题。

1、教学重点:以分析文中描写人物的神态语句,体会人物心理,了解穷父母无论是送走孩子还是要回孩子都是出于一颗崇高的爱心。

2、教学难点: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方法。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学生课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在百度中搜索《父母的心》课件,对其选择整理,制作新课件用于教学。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迁移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请看一份专家对日本、美国和中国三个国家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出示:调查内容:请你对“英雄、明星、父母”三种类型的人进行主次排列。)

调查结果: http://wenku.baidu.com/view/6e5d28a7f524ccbff1218443.html

你发现了什么?中国学生把父母放在第三位,你能联系自己的父母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2、当你放学回家,看到餐桌上已准备好的饭菜;当你熬夜学习,看到母亲悄悄送来的一杯牛奶;当你偶感风寒,父亲背着你挂号拿药??这一切的一切都能使你感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吗?请学会感悟吧,因为可怜天下父母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感受父母:张燕的良苦用心。

3、走进作家

①要求学生通过“百度”这一搜索引擎,查找作者的生平经历、文风特点。(出示课件) http://wenku.baidu.com/view/cb11c02e0066f5335a8121cf.html 作家部分

②讨论交流,分享资料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情节

1、现在,请大家带着你们那颗善解人意的子女的心,用自己心聆听课文阅读,从中体会父母的另一颗心,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出示课件) /xiazai/xiazaixin.asp?softid=30968

(要求:初读课文,理情节 1、圈点出小说中易读错、写错或比较重要的字词,画出拨动你心弦的句子。2、用

一句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读后交流

2、同学们初读课文后,觉得文中的这对父母怎样呢?他们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商品一样卖掉,你们有什么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交流:让同学们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师做恰当引导)

看来,同学们比老师还厉害,在初读课文时,就理清了小说的故事情节。

3、引导学生分析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学生交流: http://wenku.baidu.com/view/cb11c02e0066f5335a8121cf.html情节部分。

人物:穷父母、四个孩子、贵妇人和她的女佣; 环境:航行在海上的轮船;

情节:

开端,贵妇人想要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发展,穷父母三次换送子女给贵妇人;

高潮,穷父母要回自己的女儿;

结局,穷人一家六口又团员团聚了。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

过渡语:小说情节的一步步发展就是为了展示人物

形象,下面我们来看看小说中人物 (出示课件)

1、找出课文中对财主夫人和穷人夫妇衣着的描写,体会其作用。

明确:财主夫人是个“风度极佳,引人注目,年纪四十左右的贵夫人”,穷人是个“四十上下的男人,他衣衫褴褛,一副寒酸相”,他的孩子虽“聪明可爱,但是身上的衣服却相当破旧”。作者在小说开头,采用素描勾勒财主夫人和穷人一家完全不同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为下文矛盾冲突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2、在文中找出穷父母每次做出决定的理由,体会这些语言描写的本质

送的理由:对方条件优越。

换的理由:大儿子是我们家的接班人。

二儿子和过世的婆婆一模一样。

要的理由:女儿太小,舍不得。

明确:穷人夫妇几次三番地找借口换孩子,其本质就是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这种爱是任何优越条件都不能收买的。

3、找出穷人夫妇调换孩子时神态变化的变化,体会其复杂的心理状态。 /p-34943332.html心理活动部分

篇五:父母的心

父母的心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浓浓爱心中隐含淡淡的哀愁的写作特色。 2、体会文中父母对于子女深沉的爱,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父母对于子女深沉的爱,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浓浓爱心中隐含淡淡的哀愁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生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谈话走进课文的学习。出示课题《父母的心》。

导入设计:同学们,你们可曾记得:是谁第一次牵着我们的小手蹒跚学步,是谁第一次为我们背上小书包;是谁在我们高兴时与我们一起欢呼雀跃,是谁在我们悲伤时偷偷的递上白手绢儿;是谁在我们成功时为我们悄悄落泪,是谁在我们失败时为我们鼓劲加油。可曾几何时我们开始讨厌这种关心,开始远离这种亲情。我们时常会想父母怎么这么烦?父母们也不时感叹,这孩子们都怎么了,简直不了解父母的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父母的心》去体会一下天下的父母心吧! 出示课题:父母的心 二、介绍作者生平。

川端康成:日本著名现代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两岁时父母双亡,一直与祖父母生活,从小没享受到我们看似平常的父母的关爱。 三、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字词:

2、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明确本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送——不送

五、学生自学课文,引导学生朗读体验本文“浓浓的爱心中隐含淡淡哀愁”的写作特色。 思考:

1、 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和富太太的表现及心理变化的句子。

2、 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

3、 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老师完成下列板书:

父母的决定 父母的表现 富太太的表现及心理变化 送大儿子 送二儿子 送三女儿 决定不送

明确:送与不送都是基于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小结: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六、总结本文主题。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拒绝优越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七、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并谈谈你最喜欢的一句是什么? 同学交流,明确。

请同学们用手中智慧的笔,以你喜欢的文学样式,学学古人,写一段话,来颂扬这种淳朴美丽的情感。

学生先自写,然后小组交流,按组推荐一至二篇,上台读出来,并说出推荐的理由,然后请同学点评。 八、老师总结

同学们写得非常有真情实感。都把对父母的爱纷纷诉诸于笔端。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文中的主人公因为有父母的浓浓爱心,相信他们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健康幸福地生活着。同时也衷心祝愿我们每位师生的家庭和睦,亲情芬芳。 九、布置作业。

1、把自己课上的习作精心修改后,誊抄在作文本上。

2、根据文末,发挥想象,补写一个结尾,他们一家六口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初备:张海香 审核: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2、诵读全文,体会作者情感

3、按照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 简介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合称《永州八记》。他的山水游记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三、整体感知。

1、听朗诵录音或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小组交流(四人),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出示小黑板(或点击多媒体),给加点字注音,指名学生朗读。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俶尔( ) 翕忽( ) ..寂寥( ) 悄怆( ) ...

佁然( ) .

差互( ) .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父母的心ppt)

幽邃( ) .

4、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再次读错的字音和停顿 5、学生置疑: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师生共同解答。 老师检查: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青树翠蔓(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

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 ...⑤明灭可见( )( ) ⑥乃记之而去( )( ) ....

⑦斗折蛇行( )(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往来翕忽。 ⑤佁然不动。 ⑥凄神寒骨。 (3)学生四人一组,翻译全文:

从小丘再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茂密的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是玉佩和玉环相互撞击而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听了令人心中很是快乐。于是砍开竹子开辟道路,下面有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底是一整块大石头,靠近岸边,他又向上翻圈上来露出水面,高低不平,形态各异:有的成了小石礁、小岛屿,有的成了小石垒、小石岩。岸边的树木青葱,树上葱绿的藤互相连结着、缠绕着、覆盖着,参差不齐,随风飘扬。

潭中鱼儿大约有一百多条,大大小小,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水一样。日光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底上,呆呆的一动不动;突然间,又向远处游开,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友人开玩笑。

向潭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弯弯曲曲,溪水像蛇爬过一样。两岸的地势,就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根本就看不到溪水的尽头。

坐在石潭上,四周都是竹子、树木,静悄悄的没有人声,整个气氛使人感到孤寂、凄凉,寒气透骨,心里忧伤。这环境实在过于冷清,不能久留,于是我记下景色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玩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的还有两个崔姓的青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四、老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合作探究,寻找、发现、品味小石潭优美的景致与作者的情是怎样融为一体? 预备思考问题:

(1)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2)作者抒 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4)写作本文,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中明确:

(1)围绕小石潭周边,作者描写了篁竹、青树、藤蔓;围绕小石潭本身,作者描写了水声、潭水、游鱼、溪身、气氛。第1段描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人迹罕至,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这一段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第2段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潭水的特点是清澈见底,游鱼的特

点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整段话无一处写水,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就像在空中浮游,写出了水的清;阳光下,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更显出了水的清,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作者先写鱼儿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这是静态描写;忽然,鱼飞快地窜往远处,非常活跃,好像跟游人逗乐,这是动态描写。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渗透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感到快乐。

第3段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写小溪,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态;溪水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动态。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小溪曲折延伸,望过去,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亮光闪闪,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精确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

(2)第4段描写了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3)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与作者对政治改革满腔热情却遭贬很相似;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4)思路: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潭中景物(特写镜头)→小潭源流(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交代同游者 三、情感迁移: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高兴或悲伤时的情景体验。 四、总结全文: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以写景取胜。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

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文章先写所见景物,再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后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被贬谪后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的,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小石潭气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往往寥寥几笔,神形兼备,各尽其妙。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