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小失大文言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21:04 小学作文
篇一: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一)孟子语录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只好)舍弃鲜鱼而选择熊掌。生命,原本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原本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二)女娲补天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焱(y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释 1. 女娲:女神名,传说是我国古代化育万物的创世神,有“抟黄土做人”的故事流传
2. 四极废: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毁坏,此指折断。
3. 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
4. 爁炎: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
1
5. 颛:纯朴善良。
6. 狡虫:凶猛的禽兽 译文
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三)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2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四)滥竽充数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3)使:命令。
(4)必:一定,必须,总是。
(5)南郭:复姓。
(6)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7)请:请求,要求。
3
(8)为:给,替。
(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10)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廪:粮食。食:供养。(有争议,因为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供养他)
(11)以:用,拿。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14)逃:逃跑。
(15)立:继承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五)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注释
耕:耕田的人。
耕者:指农民。
4
株:露在地面上树木的根和茎。
触:撞到。
走:跑。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为:被,表被动。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身:自己。
为:被。
政:政策。
治:管理。
以:用。
欲:想要。
身:自己。
者:??的人。
几个“而”的意思:
第一个“而”:折颈而死:表示承接。
第二个“而”:因释其耒而守株:表示因果关系。 第三个“而”:表示转折。
译文
5
篇二:七下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下期末复习练习(课外文言文)参考答案
(一)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1)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2)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3)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4)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选自《涑sù水纪闻》)
【注】(1)亟:急切的 (2)诘:责问 (3)徐:缓缓地 (4)讼: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 (5)书:写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其所奏乃常事耳( ) ②臣以尚急于弹雀( ) ..
③然自当有史官书之( ) ④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翻译】 。 ②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
【翻译】 。
3.“群臣”为什么要“称有急事请见”?(2分)
【答】 。
4.根据文意,说说故事中的宋太宗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 。
【答案】
1.①是②认为③可是④高兴
2.①宋太祖曾经在皇宫的后园打鸟玩。
②太祖骂道:“你把牙齿揣在怀里是想告我的状吗?”
3.担心太祖因贪图安逸享乐而误国。
4. 宋太祖显然有些专制霸道,让忠耿的谏官付出了两颗牙齿的惨痛代价;然而他终能分辨忠奸而及时止怒,一旦明白过来就反躬自省、以赏代罚,这种过而能改的胸怀与气度,仍不失为“明君”风范,让人敬佩。
(二)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①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②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人曰:“老师之言不谬③,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既出,顾同谒者曰:“高帽
已送去一顶矣。”
【注】①谒:ya,拜见。 ②直道:善良风气 ③谬:miù,错误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老师谓( ) ②尝有门生两人( ) ..
③既出( ) ④顾同谒者曰(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
【翻译】 。 ②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
【翻译】 。
3.从“老师大喜”这一细节中,你能读出老师怎样的心理?(2分)
【答】 。
4.根据文意,说说你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2分)
【答】 。
【答案】
1.①说②曾经③已经、??以后④看
2.①世人把奉承人称为戴高帽子。
②现在的社会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有几人呢!
3.惟其是喜,所以高帽一戴,浑身舒泰,无形之中漏出了自己反对吹拍不正之风的天机:原来他反对给别人戴高帽子,不反对给自己戴高帽子。
4.不管赞美还是恭维,我们必须必须谨慎对待,随时反省、检视自己是否符合该赞美之词,谦虚谨慎,自我克制,才能避免犯下如文中老师一样的错误:得意忘形而落入自相矛盾的困境。
(三)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尝与诸小儿游( ) ②诸儿竞走取之( ) ..
③诸儿竞走取之( ) ④唯戎不动(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翻译】 。
②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翻译】 。
3.王戎是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2分)
【答】 。
4.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答】 。
【答案】
1.①游玩,玩耍②争着③跑④只,仅
2.①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②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
3.根据路边的李子多判断出来的:如果李子不苦, 则人们都会抢着去吃。
4.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
(四)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常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闻讲《左氏春秋》( ) ②即了其大指( ) ..
③群儿戏于庭( ) ④众皆弃去(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翻译】 。 ②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翻译】 。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记述的有关司马光几件事。(2分)
【答】 。
4.根据文意,说说故事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 。
【答案】
1.①听②同“旨”,主要意思③嬉戏、玩耍④离开、跑开。
2.①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
②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缸,(缸里的)水涌出,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3.酷爱学习(读书)、砸缸救人(童)
4.从酷爱学习(读书)可见其聪明又勤奋刻苦、从砸缸救人(童)可见其机智果敢。
(四)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④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⑥若不见。安阳韩性⑦闻而异⑧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①窃:偷偷地,暗中,私下。②亡:丢失。③曷:何,怎么。④潜:偷偷地。⑤执策:策通“册”,指书册;执:拿;这里指拿书。⑥恬(tián):心神安逸。⑦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⑧异:对??感到奇怪。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听已,辄默记( ) ②已而复如初( ) ...
③依僧寺以居( ) ④学遂为通儒(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翻译】 。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
【翻译】 。
3.简要分析划线句的作用。(2分)
【答】 。
4.根据文意,说说王冕“遂为通儒”的原因。(2分)
【答】 。
【答案】
1.①就②不久③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④终于
2.①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
②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将他收作学生。
3.以父亲的行为侧面衬托王冕对学习的痴迷。
4.王冕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
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五)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③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①盍:何不,为什么不。②若:你。③病:这里有“害处”的意思。④若之何:为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赵人患鼠( ) ②吾将饥寒焉( ) ...
③弗食鸡则已耳( ) ④去饥寒犹远(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是非若所知也
【翻译】 。 ②若之何去夫猫也?
【翻译】 。
3.赵人父子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 。
4.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 。
【答案】
1.①忧虑;担心②挨饿受冻③吃④距;距离
2.①这不是你所想(觉得)的那样。
②像这样为何要赶走那只猫呢?
3.赵人乞来的猫,“鼠尽而其鸡亦尽”,文中儿子要“去”它,父亲却要留它,因为有猫利大而害小,去猫利小害大。
4.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见坏的而忽视了好的。只有学会取舍才能得到更多。同样,想要达到目标,就有事情需要牺牲。生活中万物莫不是如此。有舍才有得。做事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有得必有失,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
(五)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①之。朗曰:“幸尚宽,
篇三:课外文言文大全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十九?
课外文言文
1.(2010·武汉市,9-11,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斥逐之 追赶
B.富人病且死 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多么
D.不复有故态 原来的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以战
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以塞忠谏之路
11.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答案】 9.A 10.C 11. A
2.(2010·江苏省南京市,9—12,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
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
“渐入佳境。”
①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②③
1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
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蔽
【答案】 9.(4分)(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A
11.(4分)(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
12.(2分)画绝 痴绝(每点1分)
3. (2010·山东省聊城市,8-10,6分)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8.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宋人或得宝 或遇其叱咄 B.献诸子罕 投诸渤海之尾
C.故敢献之 温故而知新 D.玉人以为宝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9.翻泽下面的句子。(2 分)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0.谈谈你时“宝”的认识。(2 分)
【答案】
4. (2010·四川省乐山市,6-8,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 选自《东坡志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初似儿戏,然或有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 殆未易致诘也 思而不学则殆
C.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 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 医问其得疾之由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答案】 6.A 7.B 8.B
5. (2010·四川省眉山市B卷,23-24,5分)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23、24题(5分)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⑥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
23.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假道于虞而伐虢 ②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① ②
2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答案】23.①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②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采分点为“假”“伐”“反”,译为“借”“攻打”“返回”,各1分;其它文从字顺得1分)
24.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1分)
示例一 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
示例二 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示例三 假途灭虢。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
6. (2010·浙江省杭州市,19-23,15分)请认真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9~23题。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选自《唐语林》)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B.万夫敛手(收)
C.陛下废万机(废除) D.诚非所宜(应当)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遂笑而释之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 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淫 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 骈死于槽枥之间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22.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4分)
【答案】 19、C
20、BD
21、(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22、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7. (2010·浙江省东阳市,21-23,8分)
汉明帝尊师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2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 ) 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③拥经而前( ) ④抚荣垂涕( )
22.翻译句子(2分)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2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答案】 21 这 全部 走上前 眼泪
22 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23 围绕“尊师”回答即可。
8. (2010·浙江省宁波市,22-25,8分)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
篇四: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题目: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
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字的意思。(4分)
(1)其舍近墓 ( ) (2)遂迁居市旁 ( )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3分)
3.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2分)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近:靠近; 遂:于是,就
2.孟母三迁
3.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4.孩子的教育应该注重环境的选择;环境对人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选自《韩非子·说难》
1、解释下列划线字
的意思。邻人之父亦云 ( ) 果大亡其财 ( )
甚智其子 ( ) 而疑邻人之父 ( )
2、翻译下面句子。
不筑,必将有盗。
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云:说; 亡:丢失; 甚:非常; 智:认为??聪明 而:表转折,却
2、不(赶紧)修补它的话,一定会有盗贼进来(偷东西)的。
3、启示:从富人身上得到的启示:对待别人的劝告和意见,不能因为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异,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
从老人身上得到的的启示:当你说话时,不要只考虑自己的话对不对,还要想一下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合适。
(答出第一个启示即可)
【5月27日 · 2016小升初每日一练】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缘箩山人集》) 注释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并壳入口 ( ) 或曰 ( )自护其短 ( )
2、翻译下面句子。
(1)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并:连同,一起。或:有的人。护:掩饰
2、(1)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同壳一起吃是想要用来清热解毒。
(2)这是因为他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是知道的。
3、启示 :不懂装懂难免会露馅出丑,人应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6月4日·长沙小升初·每日一练】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天雨,解素衣。 .
岂能无怪哉? .
(2)翻译下列句子。
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
迎而吠之 (3)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道理?
答案:
1、素:白色的。怪:以??为怪,感到奇怪。
2、(杨布)换上黑色的衣服返回家中他家的狗没有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杨布)大叫。
3、从杨布的角度: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头脑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并理解别人。凡遇是非,务必先内求诸己,切莫忙于责人!
从狗的角度:.以短浅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是不对的.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要想正确地认识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6月17日·长沙小升初·每日一练】
狐假虎威 (长麓真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②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长:管理 ②遂:就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无: 使: 信:______________
2.请选择“兽见之皆走”的原因。( )
A.兽畏虎也 B.兽畏狐也 C.兽畏天帝也
3.你认为《狐假虎威》比喻了生活中的哪一种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不。 使:派,让。 信:真实,可靠。
2、A
3、比喻那些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讽刺了依仗别人的威势,招摇撞骗的人)
【6月27日·2016长沙小升初·每日一练】
终身食鱼
1. 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嗜鱼,何故不受?
2. 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昔:从前 馈:赠送 嗜:喜欢,爱好
2、子嗜鱼,何故不受?
你喜爱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何:什么。故:原因,缘故)
3、因为接受别人馈赠的鱼,会丢掉官职,导致没有鱼可以吃。而不接受别人馈赠的鱼,可以用俸禄一辈子吃鱼。
解题:
翻译: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没有接受.有人问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因为我喜欢鱼,所以不接受鱼。如果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当时的人都赞扬郑国的宰相。
道理: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不应该贪图小利,不要因小失大,丢了西瓜捡芝麻,眼光要长远。
篇五: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汇总
【一年级上册】
山村咏怀 宋 邵康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鸡 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画 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三年级上册】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年级下册】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四年级上册】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