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又是一年高考时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52:32 作文素材
又是一年高考时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又是一年高考时

又是一年高考时

疯狂的太阳炙烤着无助的大地,一切都开始烦躁起来,由于缺少雨水,只要是还能呼吸着的,皆显得如此无精打采。高考却又在这时如期而至。不知怎么,我总想起我自己高考时的情景,突然间眼前一下少了那么多熟悉的身影,自己蓦然空虚得只剩一具躯壳了,飘去夜里,旷了灵魂。

我喜欢的、讨厌的,突然一下子都逃得远远的了,让我觉得无比的不真实。也就是这时候才发现其实每一个同学都是可爱的,那些耍闹的笑脸却再也无法轮回。这才感知,我所深深埋藏的还有我那一起消逝的青春!记得一位老师说过,他喜欢那种学生从操场回来,因为运动而带来的满脸汗(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又是一年高考时作文)水的感觉,他说这就是活力,这就是张扬,这就是青春。我想作为他们的同学,看着这些因年轻而放肆的生命闪现在自己面前时,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幸福!从中我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和隐隐约约残存在身体里的那一丝狂妄。

自己的狂妄,是属于自己的高考时代。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忧愁,根本不了解什么叫长大。心中有的只有那些所谓的爱恨闲愁,也许是失意的时代,所以就在恍惚中迷糊了自己最美好的岁月!

我所经历的高考,是一个训练自我能力的高考,其中更多了的是学生的自由。由于没有那么多老师的关心,所以我们更自主,更注意自已的行动。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能力才能更强。距离高考的最后几天,基本都是自己照顾自己了,准考证也早早发到了自己的手中,如果拿丢了,那就只能自己无语问苍天了。虽然也有睡过头耽误高考的,可那是绝少数情况。在考场上是没有老师一个个看你的涂写是否正确,万一答题卡涂写的出了问题,那也只能说这年高三你可能又白上了。训练人哪!

一年又一年,每年都在骄阳中开始这种“过桥”活动,现在“桥”早已经宽了,不再是独木桥,可是过了桥后,风景也已经不是那么美好了。人人能过,人人能到,总归成为平庸处。只有险远人所不至处,才是风景绝佳区啊!

今又高考,祝每位学子都能考出自己应有水平,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有一个幸福的未来!

篇二:又是一年高考时众说纷纭话作文

又是一年高考时众说纷纭话作文

——解析2009年部分省市高考作文题目“四宗最"

编前语:2009年高考已落幕,高考作文题仍一如既往地引起社会各界以及网 民热议。结合各方讨论焦点.本版试整理出以下“四宗最”。

最流行——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北京)

题目要求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

支持方观点:新颖独到。亲切平和

今年作文题有三妙

1.翅膀。这显然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学生应把握其基本内涵——支持、鼓励、鞭策、不断前进的动力等。考生在这种模糊的概念下,把握题目要求,有助于激活考生思维。这个题目令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而优秀的考生能够脱颖而出。2.隐形。这个词语决定着“翅膀”必须是“看不见”的,“默默存在”的事物。绝对不是显现的,具体的事物。3.“翅膀”和“隐形”是一个和谐整体,要整体把握来完成这篇作文。(北京四中高级教师连中国) 打击作文“速构派”

这个题目最大好处之一,是给了学生个性化的写作空间,这在以议论文见长的高考作文中,可算是一次难得的好题目。中学生作文一直要求写真话、述真情,但由于这些年高考中议论文很多,教学里对于学生的议论文教学自然成为重点。这使得一些学生喜欢作文“速构”,也就是平时背一些例子,现场根据题目,打个框架,往里“填肉”。“速构”是一种很难出彩的做法,考生真正的思想深度和写作能力往往被掩盖。(北京八中特级教师刘运秀) 这个题目出得

它引导同学们去思考自己身上的潜能、潜力、意志等问题,以及开发这种潜能和潜力,使意志得以张扬的条件和办法。比如说这个“翅膀”,它是一个比喻,可以被理解为很多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这样既可以考查同学们的形像思维能力,也可以考查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大新)

反对方观点:空泛飘渺。有失公平

太飘渺。没内涵

首先,这是一首小女生唱的流行歌曲,对于那些有宏大叙事观的男生来讲,说自己有一双小翅膀,是件很别扭的事。其次,这个题目太飘渺,就如同无题是一个效果,任何事都可以往上扯,这就会让那些考前背过范文的投机分子得利。此外,题目本身看不出内涵,命题者大概想通过流行歌曲体现贴合潮流,但是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潮流,不是内涵上的潮流。在那么飘的题目下,考生很容易把文章写得更飘,最后在文章中传达不出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如果是我来写,要么是写厚重的题材,涉及社会和苍生的,用大气魄去压住飘的题目;要么就是回归简单朴素的生活,去体现真实的情感。但不管怎样,都不适宜再做矫揉造作的抒情。(少年作家蒋方舟)

选题忽视公平

熟悉流行歌曲的考生占考生多大的比例呢?熟悉张韶涵和不熟悉张韶涵的,熟悉流行歌曲的考生占考生多大的比例呢?熟悉张韶涵和不熟悉张韶涵的,熟悉这首歌和不熟悉这首歌的,喜欢流行歌曲的和喜欢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的考生,分别有多大的比例?这样的命题对他们中的一些人公平吗?一些学生可能刚好关注了,因此会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种题目的命题不够稳妥,是应该慎重的。(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

对今年的作文命题有不少遗憾,我从中发现了自己的“愚笨”。比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看后如同坠五里云雾之中,写什么都觉得对。(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最“俗气”——我说九零后(天津)

题目要求以“我说九零后”为话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800字左右。

支持方观点:将“俗”进行到底

贴近生活,有话可说

这个文题虽然仍然延续了几年来的常态——俗,即通俗——体现命题者将“俗”进行到底的决心,但是,“俗”中却洋溢着新鲜浓郁的时代气息。

从命题本意上猜测,命题者试图让学生的作文更加贴近日常生活,贴近个人实际,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引导语文教学和学生们关注现实,关注实际,感悟人生,思考个人。从这个角度上看,文题是相当不错的。古人说:“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学生作文就应该“合为事”、“合为时”而作,写出的文字于世有补,于人有益。“80后”也好,“90后”也好,都是近来社会热议的话题,本届学生是“90后”最年长的一拨儿,他们也常常以“我是‘90后”’相标榜,言外之意,你们都过时了,我行我素,特立独行,你们应该理解、尊重。那么,“90后”们真的对自己的特点有一个清楚了解吗?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优劣吗?他们能够摆正自己和他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吗?因而,该文题确乎有其现实意义。(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特级教师李天嵩)

反对方观点:题目设置过于“城市化”

题目是为城里孩子设计的

我知道,在大城市里所谓“90后”当然是个问题,从中可以生发出无数的感慨。但我也知道,现在所谓“90后”的问题也不过是出在大城市当中,因为大城市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环境,至少有另类一些的资本。我知道的乡下的“90后”们,如果不是想考大学就是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而且由于与大城市录取分数线的差异,真正上学的“90后”们没时间思考关于自己这个数字年代的事情,也未必有这种资讯。老实说,看到这个题目时,连我这个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都有些发蒙,我真的不知道处于穷乡僻壤的考生怎么应付这等题目。(五岳散人)

最有口碑——踮起脚尖(湖南)

题目要求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表述简洁寓意丰富

题目要求短短两句话,二十几个字,便规定了作文的内容、标题、字数和文体,简捷而明确。相对于湖南作文命题的总体风格,显示出另外一种风貌。自2004年自行命题以来,除2007年“诗意地生活”外,湖南的作文题均有较具体的“引导语”或“阐释语”。这些围绕文题而设制的提示性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考生理解题旨,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但“形象大于思想”,这些提示有时会束缚考生的思维,有时则嫌罗嗦繁冗。今年湖南卷作文表述风格的转变,应是命题组在比较辨析基础上自我反思、主动反拨的必然结果。 此外,作文题“踮起脚尖”是一个动词短语,勾勒出一个富于弹性和张力的喻义性动态意象,意蕴丰厚,耐人寻味。

从立意的角度看,文题以“踮起”为标志性词语和思维核心,围绕个体的人的“提升”、“发展”这一中心,至少蕴含“励志”、“认知”和“践行”三个层面的寓意。主观上,可引申提炼“不满现状,争取更高”、“努力进取,追求卓越”、“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等观点;客观上,可引申提炼“升高而致远”、“更高才能更阔”、“挖掘潜力得发展”、“目标要有可行性”等观点。意象鲜活,含义丰富,可引发思想、文化、学习、实践等方面的多极联想和思考,从不同角度提炼中心和观点。(长沙市长郡中学高级教师易小平)

真正的好题

有普适性,有选拔性,有导向性,还融湖南的厚重蕴藉与现代气息的轻快与超越于一体,有人文关怀意识,有人的主动呈现精神!有普适性,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成绩优劣均可动笔;有选拔性,能写,但要写出水平,就非思维能力强、表达能力强,积累丰厚的学生所不能;有导向性,为中学教学如何真抓实干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导了好向!(湖南省中学语文专业学会理事、高级教师陶妙如)

只要一看到这个题目,心里就舒畅

一个动宾式的词组,最具弹性的词语是“踮起”,整个题目闪耀出灵性的光芒。在写作时,可以反向切入,即踮起是一种生活的姿态,踮起脚尖干什么呢?写作者可以任意抒写。还可以顺向切入,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呢?然后描写踮起脚尖的那种翩然的姿态。此题被押中的几率为零,有一定限制,又有足够的自由。很容易激起考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考生的灵感。有人把湖南卷的作文评为第一,我赞同。(网友点评)

最朴实——常识(广东)

题目要求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支持方观点:朴实而具现实意义

社会应当回归常识

中国社会普遍是一个常识比较缺乏的社会,或是把常识变成高大的真理,或是熟视无睹。我猜想出题者的目的是让大家对常识有种平常心,对常识有个尊重的语境,因为在我们以往的教育里面,经常会忽视常识或者是把常识当作一个不可及的真理来宣传,比如说过去教育孩子时,会说扶老奶奶过马路,其实只要是人,就会这样去做的,不分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不分农村还是城市,都应该这样做.这是常识,根本不需要特别指出;官员不应该贪污,这是常识,可是经常见到宣传某个官员很廉洁、不贪污??这恰恰说明这个社会需要回到常识、回到尊重常识。常识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方面,但是我们往往遗忘掉,不注重离自己最近的、当下的事务,反而只注重一些很遥远的事情。我想出题者也有这样的指导思想吧。(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谢有顺)

尊重常识并基于常识地生活

何为常识?常识如何得以建立?具体语境之下,常识的价值又应该和现实世界形成怎样的反馈和互动?常识的力量,

又如何使得社会中每一分子距离具备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和美好道德的现代公民要求更近,距离愚昧盲从、智性德性尚未启蒙的臣民角色更远?常识的普及,又如何推动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坚定而不失方向地前行?可以说,正因为呼应了现实生活中一种普遍而略显焦灼 的社会情绪,“常识”一题才凝聚了当下民意如此集中的言说;反过来又可以这样说,这种集体情绪的炽盛,又一定程度印证了当前社会文化和公共生活中常识感的匮乏和稀缺。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在语文和人文教学层看,还是在社会生活角度论,“常识”以及对于常识的思考,才显得如此宝贵而不普通。(唐彬)

反对派观点:过于宽泛

出题者无常识

我相信,一个带着紧张的心绪刚刚拼搏做完前面所有客观题的考生,乍一面对这样的题目,很可能会如人深山中,“云深不知处”。什么是“常识”?确实,我们生活在常识中,什么都是常识,这样的一个抽象的题目,没有任何具体明确的范围、指向,能唤起学生什么回忆、灵感、妙想,以让他们马上写出一篇八百字的文章?

从常识上讲,一个及格的高考作文题目,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看了一眼,便普遍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即便需要略作主旨的思考、语言的整理,也必须在学生可以接受的

限度之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完成作文写作。而更进一步的要求则是要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普遍情感密切相关,这样,他们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写得入情人理,作文分值的距离才能拉开。

而“常识”这样的题目,恰恰是没有任何常识可言的高考作文题。因为“常识”这个词语包涵的范围太广泛,更重要的是,这个概念没有任何主题的确定性,没有任何明确的指向。题目要求“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这种提示,就像要求你谈谈你与呼吸有关的经历一样莫名其妙。面对这样的题目,任何人都只能挖空心思地去打捞记忆中所有跟这个主题相关的碎片,硬找话说,才可能组织成一篇作文。(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陈壁) 2009年高考作文题

全国卷I、陕西:材料作文,小兔子学游泳,自拟题目

全国卷Ⅱ:材料作文,道尔顿发现色盲症、安腾百福发明方便面、乔利发明干洗剂.自拟题目

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上海:材料作文,“板桥体”,自拟题目

湖南:踮起脚尖

江苏:品味时尚

浙江:材料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自拟题目

湖北:站在 的门口

四川:熟悉

天津:我说90后

山东:见证

江西:材料作文,拍卖兽首,自拟题目

重庆:我与故事

安徽:材料作文,“弯道超越”

广东: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 海南、宁夏:材料作文,诚信善良。自拟题目

福建:这也是一种

辽宁:材料作文,明星代言,自拟题目

(据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腾讯网、搜狐网及部分地方媒体内容综述)

篇三:又是一年高考时

又是一年高考时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又是一年高考时,我终究还是按捺不住自己内心复杂的心情,来还原自己那一年的高考、还怀念那些年一起走过的高中时光。快乐的,在现在看来那些泛滥的浅忧伤,天真幼稚的零零点点,那些离别时的只言碎语,那些道不尽的不舍和迷惘,都在这一刻,在我的脑海中汹涌澎湃着。

记得去食堂打饭的途中,学校广播总是放着那首《昨日重现》,曾经的我们在属于我们的那个年代,听着我们那个时代的歌曲,做着我们那个时代做着的事情,又到了这个改变我们青春舞台的时期,今天又听到了这首熟悉的歌曲,心里感觉到很温暖,就像冬日里坐在家里铺着地暖的地板上,窗外照射进的阳光那般温暖、舒适。

赵薇用她的一部电影,诠释了她的青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成长是一件冗长的事情。我们都有自己别样的情感在那些逝去、还念念不忘的年少轻狂的时光里。

拿什么祭奠我的青春?拿什么来向那些还没来得及告别的人,说出那些没说完的话。《老男孩》唱的那么沙哑,我和你还有他,曾经一度单曲循环的沉迷着。

我们的心也跟着怦怦然的跳动着,那些青涩的爱恋,那些...属于我的青春里的记忆,那些没心没肺、快乐无忧无虑的日子,都全部在这些记忆里…. 我们疼痛着,蜕变、迷茫着,逃避着,直到现实近似血淋淋的逼近,才无力接受。就像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老了,再也不能再一次经历年少轻狂的青春的事实,在这一年一度的高考时期,纪念一下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

篇四:又是一年高考季

文/北方金子

心里或多或少的会跟着孩子们紧张不已,或许是每年这时身边总会有孩子参加高考 又是一年高考季,回想高考前的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余载,可那印记犹

如一点朱砂眉痣依然清晰可见。可以说经历高考就是一场意志和体力的煎熬之战。

不逊于当年范进中举前所受的精神折磨啊!

费苦心倾其所有,什么提神补脑的营养液啊,膏啊之类的,只要对身体有用的都会毫不吝惜的买来。有的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有的花重金把孩子长托在老师家里;有的会在学校附近找一份临时工的活儿陪伴。还有这样的父母,他们紧张到甚至会去烧香拜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超常发挥金榜题名。 按照国际惯例,一般高考前一个月,班主任要开N

次大大小小高考动员会,如出一辙的是他们站在讲台上像竞选国会议员一样,慷慨激昂,滔滔不绝地讲述试

说。说实话,那时候班主任的话或多或少的也会给我们一定的心理暗示,在颠倒时差、没黑没白、题海如山的疲劳战术折磨下,很多人就像被灌输了宗教信仰一样相信“暴风雨之后,天空依然晴朗”。上了大学的人都会明白,有人把高中生活比作牢笼,三年高中生活简直就是一次服刑之旅,除了学习的劳累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自由。

每年高考的三天,也是家长和考生坐卧不安纠结难捱的三天,校内考生紧张答

好想对着高山放声大哭,好想对着天空大声吼叫,终于考完了,可下解脱了,此时不会去关心分数考多少,似乎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既然无法左右分数那就决定心情吧。

填报志愿和等待分数的日子紧张而不知所措。特别担心的是志愿一旦报错会懊悔终生,那份纠结绝不亚于要和结婚生子一样的慎重对待,唯恐考好的分数却因报低了志愿而错失良机,个人觉得其实主要的还是对自己有个清楚的定位,对未来的发展有个大致方向,不能只为了选学校而错失那些冷门专业,否则毕业后还将面临着就业的困惑。

等待通知书的日子,心里总算是落了底儿。在开始上大学之前这段时间绝不会错过放肆的疯狂一把:或宅在家中亲吻久违的电视机、或约好友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和家人一起相伴偿还错失的日暮夕阳、或任性一把喝个醉意朦胧后去通宵K歌。此时面对这样的选择题,每个考生都会一个个攻破,没有复习时的纠结与困惑,每个人都会很快做出属于自己的自由选择。

现在想来,高考不仅仅是考上大学的一块敲门砖、一个通行证 而已。

除此之外,更让我们懂得什么是付出、什么是坚持;让我们永远铭记的是青春无悔;让我们幸运地结识了挚友恩师,并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如今,又到一年高考时。当学子们即将为迈进考场而积极备战之际,我衷心的为他们祈祷:考试超常发挥,祈盼天公作美。但愿我的祝福能给他们带来夏日的凉爽和满满的幸运。

加油,2015年的学子们!

篇五:全面回顾:30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全面回顾:30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30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又是一年高考时,弹指一挥间,中国高考已走过30个春秋。30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岁岁年年各不同”的作文题目正如一面镜子,时代的变迁尽显其中。 文学体现政治化

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正式恢复。据统计,当年报考人数约为570万人,录取约27万人。

中断10年的高考首次恢复,作文题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北京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天津的作文题则是: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此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虽已过去,文学却依然摆脱不了政治化的倾向。

“当时我们写作文总要在结尾喊几句口号,否则就感觉没写完。”经历了1977、1978年两次高考最终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吴先生说道:“从当时的国内形势来看,出这样的作文题也是一种必然。”

社会热点成主流

20世纪80年代后,神州大地吹起改革开放的春风,“知识爆炸”成为80年代的时髦词。“政治味”浓厚的作文题目退出历史舞台,关注社会热点的作文题目成为主流。

高考作文题对准经济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环境污染等方面,强调文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名86级考生回忆道:“当时我们剪贴报纸来搜集、获取知识,教室里挂满了剪贴报纸,内容为‘国事、家事、天下事’,那年的高考作文题正巧是‘树木、森林、气候’,我们能很快切题,就得益于平时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思想解放更明显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题目思想解放的特点更加明显,但在命题上仍有一定局限。 “我参加了1994年高考阅卷,当年作文题是:尝试。很多学生写的内容不是尝试蒸包子就是蒸饺子,这也反映出当时学生思路的闭塞以及命题的局限性。”在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教了30年语文的刘惠新老师说。

创新发挥受鼓励

进入21世纪,高考作文更加鼓励学生写出有创见的文章。2000年要求考生根据三角形等4个几何图形,谈谈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003年的题目是: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这说明人类的感情因素等直接影响到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也带给全社会一种思考。

山东大学04级新闻系鞠同学说:“我们这两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是说看事情应保持理智。这也是全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吧。”

时至今年,一直被高考作文所排斥的诗歌、戏剧体裁终于“解禁”。考生们不但在思维上可天马行空,在文体上也可自由驰骋。这对于考生的创新与发挥又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谈起高考的变化,刘惠新老师说:“30年来,高考作文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现在又回归命题作文,表面是一个轮回,实则是极大的进步。这说明社会更注重学生的理解力,对问题的洞察、分析能力,这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从‘尝试蒸包子蒸饺子’,到2004年北京考生以包容为话题,写出包容东西方文化这样思路开阔的文章,反映了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在更新;题目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这也是社会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 历年高考作文题选登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500至600字。

1979年: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1980年:读《画蛋》有感。

1981年:仔细阅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

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1.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2.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1984年:有的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1985年: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文题《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

1987年:1.根据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2.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

1988年:“习惯”。

1989年: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母各持己见。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给他写封回信。

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描写圆的想像物;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1992年:清理路旁的脏物1.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2.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

1993年:高三某班学生小张因病缺课两个月,请同班好友小王帮他补课。后来,小张的学习成绩跟了上来,小张的母亲很感激小王,尽管家里不富裕,但还是托人给小王捎来200元作为报酬,小王很为难,找班主任谈谈自己的想法,班上的同学知道了这件事后,产生了各种议论,在班会上,大家围绕这件事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的讨论。请你写一篇全面反映这件事和班上同学各种看法的广播稿。题目自拟。

1994年:“尝试”。

1995年: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

1996年:仔细观察《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一、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二、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997年: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1998年:1、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2.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

弱”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善于表现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001年:“诚信”。

2002年:“心灵的选择”。

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2004年: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上海卷)

2005年: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上海卷)

2006年:“我想握住你的手”。(上海卷)

相关链接2007高考各地作文题一览

全国卷I:阅读画图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全国卷Ⅱ:材料作文关于“帮助”。

材料:

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但当他生病后,该厂员工竟无一人探望,其中一名受助者还说:“这让丛飞很没面子”,丛飞很伤心,但他说:“我现在已经无需钱来治疗了。”二、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她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该校师生纷纷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我们要记得李姐姐说的话:“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别人。”

根据以上材料自命题作文,体裁不限。

北京卷:春夜喜雨。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 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

广东卷:传递。

江苏卷:怀想天空。

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辽宁卷: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作文。

“人生如登山,往上即使迈一小步,也是一个新的高度——我能。”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800字。

江西卷:心中的一泓秋水、要说爱你不容易。

福建卷:季节。

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人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湖南卷:诗意的生活浙江卷:话题作文——行走在消逝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

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海南卷:话题作文,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在一次实验中碰落了一个烧瓶,结果发现烧瓶没有碎,他发现这只烧瓶内放着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溶液,这种溶液会在玻璃表面形成一种薄膜,使玻璃不会碎裂,应用非常广泛,如挡风玻璃等。创新不是很神秘的东西,如果你用心发现,自己也会拥有创新的能力。请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800字。

宁夏卷:材料作文,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陕西卷:看图作文

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有三个大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