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宁国夏霖风景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5:37:49 字数作文
宁国夏霖风景区字数作文

篇一:宁国模式:亲近自然山水 共享生态文明

亲近自然山水 共享生态文明——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宁国模式”研究报告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突破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和关键举措。探索并总结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成功经验与模式,以供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对于全面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徽宁国地处皖东南,位居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区,处于著名的黄山、九华山旅游区的结合部,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市之一,总面积2487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2010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2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75元。宁国属天目山和黄山余脉交错形成的皖南山地丘陵区,森林覆盖率高,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和“中国前胡之乡”的美誉。宁国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市,被评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和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作为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宁国市因地制宜,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大和谐发展战略,努力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着力建设美丽和谐富裕新农村,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城乡和谐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国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开展“亲近自然山水,共享生态文明——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宁国模式’”研究,探索和总结在宁国这样具有代表性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产

业规模较大的区域,拓展农业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及农村第三产业,推动新农村建设道路的经验和模式,不仅可以获得破解“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怪圈的启示,而且可以探索出在工业先期发展之后,如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实现农业的“接二连三”,最终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宁国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整合各种优势的自然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做法,为山区县(市)提供了借鉴。形成和固化“宁国模式”,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的典范,并积极向全国其他类似地区推广,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美丽和谐乡村建设的“宁国模式”

安徽省宁国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市情民情,确立大生态、大循环、大和谐的科学理念,坚持用大生态的发展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美丽和谐乡村建设为抓手,探索创新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积极实践现代农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形成了经济高效、环境优美、文化开放、政治协同、社会和谐“五位一体”的新农村建设“宁国模式”。该模式可以概括为五大生态体系:

(一)构筑相融的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原则,把加强相融的自然生态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统筹规划城乡布局。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建设由以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为主驱动向以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为主驱动转型,实现工业、农业、乡村与生态相融合、相协调。大力实施

“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工程,强化森林植被“润肺”功能、湿地“强肾”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免疫”功能,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按照“自然山水,宜居、度假的创业之地”城市定位,以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为载体,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不断加强对原生态山林资源的保护,加大治山、治水、治污力度,着力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彰显“山水最美、生态最优、环境最好”城市个性。三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应用新型节能农村住宅和清洁能源,倡导以节能减排和低碳循环为特征的清洁生产、绿色生活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省道和县乡公路沿线集中整治,建立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着力形成风格各异的优美小镇、功能齐全的和谐社区、独具特色的小康庭院。

(二)打造高效的经济生态。按照“一产接二连三”的总体思路,整合资源,多业联动,推动产业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建立具有生态系统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面增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快发展以健康休闲为主的绿色产业。围绕山核桃、竹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583”提升工程及农产品(24.71,-0.07,-0.28%)加工百亿工程,加快建设全国最知名的有机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积极争创“中国有机农业之乡”、“中国红豆杉之乡”。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经济。立足于“生态、高效”目标,把好项目入园关,按照“高科技、无污染、环保型”的要求,对所有入园项目均进行环境评估,主要承接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生态环保型的生态工业产业群。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延伸产业链条,成为“全省汽车橡胶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中国耐磨铸件之都”。积极发展新型太阳能、新型建材、新型房屋“三新”产业,着力引进产业集群和块状实体,打造全省重点的新兴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攀升。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整合农业、林业、旅游业等资源,设计新型的生态化产业,由单一的生产性功能产品向商务度假、休闲养生、观光体验等多功能产品联动发展转变。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恩龙世界木屋村群落、五星级宾馆、东津河漂流、夏霖景区、万家道场坪户外运动等工程建设,努力把宁国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生态胜地、休闲福地和创业旺地。

(三)倡导开放的文化生态。文化是宁国美(微博)丽和谐乡村的灵魂,是真正的魅力所在。宁国新农村建设注重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移民文化,传承、弘扬民间文化,培育、拓展乡土文化,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一是积极整合多元文化元素。针对宁国特有的移民性城市的特征,加快实现文化与经济、不同区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相融合,打造特色鲜明的多元文化生态,塑造新时代“宁国翠竹”精神(也称“宁国精神”),即:勇破勇立的拼搏创新精神、自信自强的艰苦创业精神、竞风竞节的争先创优精神,提升宁国特色文化感召力。二是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充分把握宁国移民特色的历史和现状,注重挖掘和提炼,找准乡村建设与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彰显浓郁的乡土文化色彩。云梯乡是全省唯一畲族乡,该村将挖掘畲族民俗特色和美丽和谐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制定规格高、可

操作性强的旅游总体规划,投资1500万元加快推进畲族民俗风情园项目建设。青龙乡龙阁村是宁国重点移民乡村,该村建成传统饮食坊,展示各种民间传统手工饮食制作工艺,进一步弘扬了传统饮食文化,提升了乡村旅游品味。三是提高广大市民的人文素质。组织开展“感动宁国十佳人物”、“孝敬公婆好儿媳”、“我身边的好人”评选和“家庭美德进万家”等活动,大力培育学习知识型、致富创业型、环境保护型、诚信道德型、家庭和睦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激发农民的创新意识。

(四)强化协同的政治生态。宁国市委、市政府着力营造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以远谋近施的发展愿景鼓舞人,以不拘一格的用人理念吸纳人,以科学发展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人,以协作共事的工作氛围感染人,以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信服人,真正让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决策部署,成为广大农村干部和全体农民的普遍共识,形成共力共为的政治生态和强大合力。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贯彻落实村(居)自治制度,大力推进阳光村务,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实现了阳光村务工程触摸屏查询系统全覆盖,广大群众可实时准确查询各村资金、资产和资源情况。积极推广村民理事会制度,新农村建设工程全部由农民自建、自管、自用,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态。宁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的一个重要亮点是重视民生和社会和谐。立足于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将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紧密结合,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建设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现代新农村。一是以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篇二:美丽的家乡

美丽的家乡——宁国 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邻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大城市仅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

辖16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8.09万。

宁国建县始于东汉建安13年(公元208年),县名意取“邦宁国泰、物阜民安”,1997年3月撤县设市。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东南边缘,黄山山脉由西延伸入境,构成南高北低、峰峦叠嶂的地势形态。面积9万多亩的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与库容9.41亿立方米的青龙湖连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怡人风光。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因其历史悠久,风貌独特,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其中,“山门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的称誉。

自然资源

宁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石灰石、煤炭、石棉、萤石、陶土等矿产远景储量达34亿吨。境内土特名产荟萃,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积和产量居安徽省首位,山核桃粒大壳薄、仁肉饱满,笋干肉厚色美、脆嫩爽口,名优茶绿翠显茸、清雅纯正,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宁国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宁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4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林业经济发展迅速,建立经济林基地88万亩,1998年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科技、文化、卫生、土地、教育等社会事业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全市社会治安稳定,社会风气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最美宁国——风景区

夏霖风景区(九天银瀑),位于安徽省宁国东部群山之中,面积43平方公里,在省道104线上,距黄山220公里,离西湖110公里,距上海290公里车程,离南京220公里车程,系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交汇

带。夏霖风景区西望黄山奇景,南眺西湖秀色。境内奇峰幽洞无数,孤壁绝崖万千;

东津河漂流位于安徽省宁国市梅林镇,东津河漂流这里交通便利,东津河漂流区位优势明显,东津河漂流东与安吉相邻,东津河漂流南与黄山相望,东津河漂流西与九华山相近。东津河漂流全长6公里,游程

大约1小时,置身东津河漂流其中,到处青山隐隐,到处竹海悠悠。正所谓“筏在河上走,人在画中游”。

宁国市恩龙世界木屋村有限公司,位于皖南山区的门首。距合肥仅260公里左右,杭州240公里左右,距黄山120公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公司是在大力发展科技生态产业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集观光旅游、商贸会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三星旅游饭店和国家AAAA级旅游度风景区。2001年对外开放以来,以其温馨自然的园林风光和返朴归真的木屋特色、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专家学者、影视歌星和人文墨客下榻山庄题词作赋、摄...

最美宁国——美食区

舌尖上的宁国之山核桃——宁国市山核桃具有粒大壳薄、核仁肥厚、含油量高、

商品性佳的特点。 目前全市山核桃面积已达9300公顷,最高年产量3249

吨。 而且随着山核桃基地规模扩大,运销、加工业应运而生,初步形成山

核桃加工、销售体系,加工产品有椒盐、五香、奶油、多味山核桃和山核

桃仁、山核桃油等系列产品,已形成超亿元的产业。1996年宁国市被授予

“中国山核桃之乡”的称号。我国山核桃主要分布于皖浙交界的西天目山

脉,属于稀特品。宁国山核桃生产区域为天目山北麓乡村,以南极

乡为最,其次有万家、庄村、胡乐等乡镇,分布范围达20个乡

镇。

舌尖上的宁国之宁国板栗—— 安徽著名特产。产于宣城地区的广德、宁国和泾县。“宣州板栗”历史悠久,品质优良,1602年苏颂著《图经本草》记载:“

栗处处

有之,而兖州、宣州者最佳。”现在该地区集中成片的种植面积约8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0%。主要品种有的“处署红”、“大红袍”、“大油栗”、“小油栗”、“九月寒”和宁国县的“乌早”、“软刺早”、“二新早”等。板栗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0.7%、脂肪7.4%

、糖及淀粉

70.1%、粗纤维2.9%、灰分2.4%以及较多的维生素B等。“宣州板栗”以其甜、香、糯3大特点驰名中外,在国际市场上被统称为“中国

甘栗”。

舌尖上的宁国之宁国粑粑—— 宁国粑粑为“粿”的一种,是宁国特色小吃之一。以香、软、油而不腻而出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外地游客对其也是赞不绝口。

宁国粑粑据说源于徽州,聪明的宁国人在“徽州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于是便形成今日的“宁国粑粑”。

据说清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扬州,与徽客汪某在客栈中相遇,品尝徽州粿。回朝后,与内阁大臣曹文埴谈起徽州地方风味时,称赞此粿为食中佳品。

粑粑馅取材广泛,有老腌菜、豇豆(宁国话说gang dou,普通话为jiang dou)、萝、卜、豆腐干、笋子甚至还有南瓜、韭菜等,另外加伴肉丝,最经典的就是腌菜肉馅。将馅用面粉包好后用擀面杖推擀成圆形。之后使用大平底锅以油煎熟(也可加鸡蛋同煎)。煎成后香味扑鼻,酥香味美。

最美宁国——药材区

前胡,中药名,来源为伞形科前胡属植物白花前胡和当归属紫花前胡的根。分布广泛,于秋末采挖其根作药用。味苦、辛,性微寒,功能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等。

1 简述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紫花前胡,又名:姨妈菜、罗鬼菜(李宗防《黔志》),水前胡(《植物名实图考》),野芹菜、岩风、南石防风,坡地石防风、鸡脚前胡、岩川芎。 白花前胡-原植物性状 白花前胡为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90厘米或稍过之;根粗大,圆锥状,长3—5厘米,有分枝,棕褐色或黄褐色;茎圆柱状,甚粗壮,浅绿色,有纵线纹,基部有多数棕褐色叶鞘纤维。可用于医疗。

2 前胡的功效

性微寒,味苦、辛。归肺;脾;肝经。疏散风热;降气化痰。主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嗳逆食少;胸膈满闷。用于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 [2] ①《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②《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宁国夏霖风景区)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

④《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

⑤《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3 前胡的作用

前胡能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满闷。

1、前胡治肺热咳嗽,痰壅,气喘不安:前胡(去芦头)一两半,贝母(去心)、白前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枳壳(去瓤、麸炒)一两,芍药(赤者)、麻黄(去根节)各一两半,大黄(蒸)一两。上八味,细切,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圣济总录》前胡饮)

2、前胡治咳嗽涕唾稠粘,心胸不利,时有烦热:前胡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半(去心),贝母一两(煨微黄),桑根白皮一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前胡散)

3、前胡治骨蒸热:前胡5克 柴胡10克胡黄连5克 猪脊髓一条猪胆一个.水煎 入猪胆汁服之.(《国医宗旨》)

4、前胡治妊娠伤寒头痛壮热:前胡(去芦头)、黄芩(去黑心)、石膏(碎)、

篇三:秋游夏霖九天银瀑景区

秋游夏霖九天银瀑景区

今天天气晴朗,凉风习习。一路上我们看到高梁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秋天是果实收获的时节。我们的车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夏霖风景区。

导游说,夏霖风景区还没有全部开发,属于原生态景区。对原生态这个词,我感到很新奇,想领略原生态的感受。买了票走进山门,果然,一条凹凸不平的山道出现在我们面前,秋天的山道满地是枯黄的树叶,山顶上的枫叶已染成红红的,一大片一大片。半山腰也有一片片菊花正在开放,有红的、黄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这次,主要来看夏霖九天银瀑,夏霖是地名,九天两字取之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中“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而夏霖瀑布的特点是;三、五一步一瀑布,可想这里的瀑布很多,称得上是皖南第一瀑布群。尤其大龙潭瀑布,从临崖飞泻而下,疑是银河倾泄,注入水潭的一霎那,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腾空而起。当一阵风吹过,把瀑布的下半截吹得高高飘起,溅起阵阵浪花,在阳光照射下,幻出道道彩虹,漂亮极了。

这次我们玩得很兴奋,在下山的路上,再看看夏霖的山石,秀丽奇特,千姿百态。让你惊叹大自然的神奇莫测,鬼斧神工。突然,妈妈指着远处沿着山坡而建的零星小木屋说:“这是供游人晚上休息的地方”。问我有没有兴趣在这里过夜,我说:“我不敢在深山老林里住,何况,这里的环境是原生态的,到了夜晚动物肯定很多,别说睡觉了,坐在房间里都怕。”说得大家哄哄大笑地下山去了。

篇四:宁国千秋畲族风景区导游词

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游客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千秋畲族文化园观光旅游,在此我代表热情好客的畲族人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以及最衷心的感谢! 我姓×,是景区的导游,大家叫我小× 就可以了 。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解说园区内的每个景点,大家在游览中如有不解之处,可随时问我,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你们的满意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最后,衷心祝愿每位朋友在我们畲族文化园度过一段美好而愉快的时光。谢谢!

畲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每当有客人到达我们畲村的时候,我们畲族的姑娘都会用本民族最崇高的礼节来欢迎各位。看,前面就是我们畲族姑娘,她们将伴着山歌,献上香甜的米酒,以表达对朋友们的热情欢迎,(我们姑娘唱的是敬酒歌,手上端的是我们畲民自家酿造的米酒,大家一定要品尝一下)

我们可以看到这边有四根柱子,柱子上面分别雕刻的麒麟和凤凰,因为他们分别是我们畲族的图腾,我们的祖先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像麒麟那样勇猛和凤凰那样漂亮美丽。柱子的顶端还有四个大字,分别是我们畲族的四大姓氏,盘,蓝,雷,钟,关于这四大姓氏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相传,始祖龙麒卫国有功,高辛帝赐自己第三个公主给龙麒,后来生有三男一女,高辛帝看见大儿子是用盘子装的,便赐姓为盘,取名自能,二儿子是用菜篮装的,便赐姓为蓝,取名光辉,高辛帝正准备给第三个儿子取名的时候,天空忽然雷声响,便赐姓为雷,取名巨佑,女儿取名为淑玉,后来招了个女婿姓钟,名志琛,所

以说姓钟的以前是我们畲族的女婿)

这边是我们畲族风情广场,每当有什么重大的节日和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千秋畲族村位于著名景区西天目的脚下,属于宁国市云梯畲族乡,东南面于浙江临安市横路乡接壤,下辖十二个村民组,总人口一千二百人左右,其中畲族人口八百六十人左右,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是我省唯一的畲族村,全村面积九点七平方公里,千秋村气候宜人,地肥物阜,资源丰富,有养分丰富的兰花石,境内的千秋关历史悠久,千秋关,古名千秋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五代时,后梁与吴越曾大战于此,当时,附近尚有铜陵,孔夫,豪堑,白沙等关,千秋关上原有,指探洞,点将台,炮台,战壕,跑马槽等军事设施。1981年,千秋关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1988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畲族是个能歌能歌善舞的民族,下面我们畲族姑娘将为大家带来迎宾舞,大家可以找个合适的位置观看。

我们畲族与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 ,隋唐之际,就已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交界的山区,随后迁徙到浙江,贵州安徽等地,畲族的畲原是火种田的意思,早先用了刀耕火种的耕作之法,这样勤劳的人民,被称为畲民。我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是一个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为媒的民族,崇拜祖宗教总人口在七十一万左右,三月三和九月九分别是我们畲族最重大的节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举行畲族歌会,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捻果充饥而食,而军威大振,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分享雷万兴抗击军官胜利喜悦,

每年三月三都外出踏青,采摘乌捻叶,热乌米饭举办舞会,集体对歌,欢度节日。九月九为畲民庆祝丰收的节日。

这里就是我们畲族酿酒的酒坊,畲族的红酒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酒红,又称美女蛇,口感非常好,但是后劲很足,我们餐饮和客房就是以这红酒命名的。畲民依山而居,常年开山种地,身体劳累,需饮酒解乏,畲民又热情好客,但凡来客,必请客人饮上一杯清香宜人,甘甜可口的美酒,因此畲民先祖总结云梯当地酿红酒的经验,结合畲家传统工艺酿造出了风味独特的红曲酒。[讲解壁画]

我们可以看到这边石碑上面写着三十六间,我们千秋村又称三十六间,相传是古代一位姓许的人士所建造,房屋从入门开始不用出门便可以走完所有的房间,由此可见,当时房屋设计建造水平之精妙,当时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宁国地区逐渐慌败,畲族的祖先先后从浙江迁至到这里,发现了三十六间房,当时这边发瘟疫,因此房子里面都没有人了,畲族人民就在此定居了。这排围墙上绘画的是畲民们劳动生活场景及使用的一些生产工具,从画面上可以感受到畲族人民是多么的勤劳、朴实。

下面我们要去的地方是畲族古民居,是三个不同时期的房子,这里是聚贤堂。第一栋房子是五六十年代的房子,中间这栋是七八十年代的房子,至于最外面这间就是九十年代后的房子。【里面的稻桶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这边就是我们漂流的上码头了,右手边有个瀑布,水都是从水库下来的,我们两边的上都是山核桃树,所以说我们这边的基本收入就

是靠山核桃和早笋。沿着这条路我们可以看到对面的山上都是成梯田状。畲民初到宁国时,人少势弱,好山好田不可得,只能退居环境恶劣的山岭中,他们不畏艰辛,将山坡开辟成美丽的梯田,据说;钟家有梯田几十块,某天终于插秧完毕,收工前他反复数了数梯田,可怎么就是少了一块,无奈只好准备回家,当他拿起放在地上的斗笠时,恍然大悟,原来斗笠帽下面盖住了一块田,这故事说明了梯田的繁华和造田的艰难,也反映了畲族人民惜土如金的概念。【沿途可唱歌】

这里就是太子坑水库了,为什么要叫太子坑呢,因为千秋关和铜铃关是南宋八大抗战关口,当时皇帝派了位太子来镇守千秋关,但是不信的是这位太子后来牺牲了,因为他深得民心,人民为了纪念的便在这里挖了一个水库,当时太子墓就在我们对面的山包上,因为早期盗墓者比较多,所以现在就只剩下遗址了。水库现在是休闲垂钓中心,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在这里钓鱼。

往这边走就是另外一个关口铜铃关,可以看到对面这座山名为汤公山海拔一千一百三十米,山上天然生长百余亩映山红,每年四月起,将持续开放一个多月,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花环戴在汤公山上,相传,由于汤公山上山高风大气温低,一般植物很难生长,生命力极强的映山红顽强的生长在适逢中,虽然生长十分缓慢,但花却异样盛放,此山的映山红已有千年的历史,如今又得树高达三米,树冠四米,是极少的奇观,每年的四月份总有很多游人爬上去观看。

篇五:宁国县志

宁国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宁国

地处皖南山区东北侧,西南属黄山余脉,东南为天目山系,地势向北倾斜。东津、中津、西津三条河流呈扇状北流,在河沥溪附近汇成水阳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400毫米。矿藏有石灰石、陶土、煤。皖赣铁路、104省道、215省道贯穿市境。风景名胜有山门、千秋关等。

242300 中文名称: 宁国市 邮政区码:

外文名称: Ningguo County 地理位置:安徽东南部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面积: 2447平方千米

所属地区: 安徽省直辖,宣城市代管 人口: 38万

南极乡、港口镇、仙霞镇车牌代码:皖P 下辖地区: 等 山核桃、元竹、青梅、银土特产: 电话区号: 0563 杏

宁国市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邮编:242300 代码:341881区号:0563

拼音:Níng Guó Shì 英译:Ningguo County 宁国市[1]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南与浙江省毗邻。总面积2447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2007年末)。全市辖6个街道、8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西津街道、南山街道、河沥街道、汪溪街道、竹峰街道、天湖街道、港口镇、梅林镇、中溪镇、宁墩镇、仙霞镇、甲路镇、胡乐镇、霞西镇、云梯畲族乡、南极乡、万家乡、方塘乡、青龙乡。市政府驻西津街道办事处。

编辑本段宁国概况

宁国

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邻浙江,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和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8.09万。

宁国建县始于东汉建安13年(公元208年),县名意取“邦宁国泰、物阜民安”,隶属于宣城市,1997年3月撤县设市。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东南边缘,黄山山脉由西延伸入境,构成南高北低、峰峦叠嶂的地势形态。面积9万多亩的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与库容9.41亿立方米的青龙湖连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怡人风光。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因其历史悠久,风貌独特,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其中“山门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的称誉。

宁国邮政编码:242300,电话区号:0563。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宁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石灰石、煤炭、石棉、萤石、陶土等矿产远景储量达34亿吨。境内土特名产荟萃,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积和产量居安徽省首位,山核桃粒大壳薄、仁肉饱满,笋干肉厚色美、脆嫩爽口,名优茶绿翠显茸、清雅纯正,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恩龙世界木屋村

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宁国市,距市区8公里,毗邻长三角旅游圈和安徽“两山一

恩龙山庄

湖”旅游区,占地150公顷,始建于1997年,是在生态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1年11月正式对外营业,是一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洽淡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内建有大门景观、千亩银杏园、特色林果园、水上乐园、木屋别墅群、恩龙民俗风情园等主要景点和一四星级旅游饭店,总投入资金为1.2亿元,日接待能力达5000人

本景区起点高,特色鲜明,依山傍水、清幽静谧,负氧离子含量高。开业以来,以优美的园林风光、鲜明的民俗风情,清新的绿色生态和温馨周到的服务,接待了200余万国内外游客。于2005年底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2008年5月,被批准为四星级旅游饭店。

夏林风景区

宁国夏林风景区位于宁国市中溪镇境内,距市区仅29公里,境内多瀑布、怪石、崖洞、奇潭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云集众多瀑布,享有皖南第一大瀑布群的美誉。“Y”形河流两侧瀑布成群,怪石多姿,深林绝壁、云锁幽谷

夏林

最妙景观有:龙潭瀑布落差10余米,如白练悬壁,溅起白莲朵朵,潭面有天然石联成三维桥;两石山并立, 狭缝仅4米,形成“一线天”,浅溪穿峡流过,风和日暖时数百彩蝶翩翩起舞;龙头坎石壁高耸入云,谷底深潭波光粼粼;三级瀑布和连环石鸡凼,如观音洒水终年不枯。景区内有马羚羊、穿山甲、斑狗、娃娃鱼、夹板龟等稀有动物,富产鲜笋、银杏、香菇、薇菜。

特色风景

夏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宁国东部群山之中,系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交汇带。这里西望黄山奇景,南眺西湖秀色。境内奇峰幽洞无数,孤壁绝崖万千;沟壑峡谷险峻,飞瀑流泉密布;野藤古树参天,竹海松涛共鸣。

夏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宁国东部群山之中,系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交汇带。这里西望黄山奇景,南眺西湖秀色。境内奇峰幽洞无数,孤壁绝崖万千;沟壑峡谷险峻,飞瀑流泉密布;野藤古树参天,竹海松涛共鸣。

夏霖以飞瀑、神潭、深涧、怪石、险峡独具特色的景观,被誉为“五绝天下景”;又以星罗棋布,各具千秋的大小瀑布,被誉为“东南第一瀑布群”。

这里有红军遗榻,古刹钟声。民间传说,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置身这原生态的神奇美景之中,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奇景天成,秀甲东南,尽享自然美景。

户外运动,农耕休闲,放飞出尘心灵。

木屋瓦灶,原始生态,感悟人生真谛。

军榻古刹,情系千秋,领略岁月烟云。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覆盖了青龙湖及周边乡镇和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80平方公里,正在整合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宁国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

青龙湾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山景、水景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8%。被专家誉为“一级空气一级水”。青龙湖是国家大型水利工程港口湾水库形成的人工湖泊,蓄水9.41亿立方米。湖面延绵34平方公里,有38个岛屿,湖光山色、绚丽多姿;板桥自然保护区目前保存有5万多亩连片的天然甜槠林,是北亚热带东北部边缘保存最好、林相最完整的唯一一片原始森林。此外境内的石柱山、高峰山更是风景独特,还有近期探明的板桥古溶洞群等,均极具开发价值。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已完成了总体规划和部分景区的详规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已开始启动,开发潜力巨大,适宜建设观光旅游、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影视基地和观光生态农业等项目。

方塘世京果园简介

“世京果园”农家乐地处安徽宁国风景秀丽的港口湾水库上游,国家森林公园-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内,群山环抱,环境优良,气候宜人

编辑本段宁国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宁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4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林业经济发展迅速,建立经济林基地88万亩,1998年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科技、文化、卫生、土地、教育等社会事业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全市社会治安稳定,社会风气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国经济及工业实力增强。

宁国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化程度达88%。一批骨干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橡胶汽车零部件、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电容器、耐磨球、林产品加工四大主导行业扬帆奋进,涌现出“海螺”牌水泥、“鼎湖”牌密封圈、“凤形”牌耐磨球、“双津”牌铝塑复合包装材料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其中,“凤形”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蓬勃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和农产品加工区正在建设之中,新型的现代化工贸城市初具雏形。

编辑本段宁国投资环境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宁国的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境内交通道路建设不断加快,逐步融入苏浙沪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现有1座年发电量3000万千瓦时的火力发电厂,年发电量1.1亿千瓦时的省级重点水利工程港口湾水库已并网发电,由1座220千伏、1座110千伏和16座35千伏变电所构成的独立电网,既可并入省网运行,又可自行对外供电;综合通信能力不断提高,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移动通信覆盖全市各地,网络通讯迅猛发展;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010.10.26《中小城市绿皮书》分别公布了2010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和“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名单。我省宁国、肥西入选科学发展百强县市,其中宁国市从上一年的第97位上升到今年的第92位,肥西首次入榜列98位。霍山、繁昌、南陵、怀宁、肥西5县入列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名单,排名分别是第21、33、49、65、82位。在“中国最具区

域带动力中小城市”名单中,宁国、繁昌、霍山、肥西、肥东入列,宁国市还成为全国首批“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调研基地”。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现辖6个街道,5个乡,8个镇。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置宁国县。取安宁定国之意。1997年3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宁国县,设立宁国市。

古代历史

宁国市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地。秦属鄣郡(治故鄣县,今浙江安吉西北鄣吴镇)。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属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宛陵县。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分宛陵县南部置怀安县和宁国县,隶属丹阳郡。吴景帝时(258—263)改属故鄣郡。西晋太康二年(281),又分丹阳郡置宣城郡,宁国县属之。南北朝沿旧制。隋开皇九年(589),并怀安,宁国县入宣城县。唐武德三年(620)分宣城县复置怀安县、宁国县,属宣州。武德七年又并入宣城县。此后,怀安县再未设置。唐天宝三年(740)以原怀安、宁国二县地置宁国县,属宣城郡。五代十国时属宣州。北宋属宣城郡。南宋乾道二年(1166)属宁国府(治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元至元十四年(1277),世祖忽必烈改府为路,宁国属宁国路,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改路为府,宁国复属宁国府。明、清相沿。

现代沿革

民国元年(1912)废府,宁国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属芜湖道,民国21年属宣城首席且长,同年11月,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23日宁国县解放,5月隶属宣城专区。1952年1月属徽州专区,1956年2月属芜湖专区,1961年3月复属徽州专区,1980年1月改属宣城地区。1997年3月11日撤县设市,宁国县改称为宁国市。

1997年撤县设市后,宁国市辖11个镇、18个乡:河沥溪镇、中溪镇、石口镇、港口镇、梅林镇、狮桥镇、霞西镇、宁墩镇、胡乐镇、山门乡、甲路镇、仙霞镇、姚高乡、汪溪乡、桥头乡、杨山乡、青龙乡、虹龙乡、竹峰乡、平兴乡、畈村乡、万家乡、南极乡、庄村乡、东岸乡、板桥乡、方塘乡、太平乡、云梯畲族乡。

2000年,宁国市辖13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381842人,其中: 河沥溪镇 80079、 港口镇 15487 、中溪镇 11341、 石口镇 10020、 霞西镇 9048、 胡乐镇 12992、 宁墩镇 12502、 狮桥镇 11876 、梅林镇 8828 、山门镇 18989、 甲路镇 9697、 仙霞镇 11300 、天湖镇 4682、 板桥乡 2668、 方塘乡 11665、 姚高乡 8252、 汪溪乡 10574、 畈村乡 15137 、平兴乡 13048 、云梯畲族乡 6142 、杨山乡 8218、 南极乡 11234 、万家乡 14314 、桥头乡 6757、 庄村乡 6575 、虹龙乡 14516、 竹峰乡 13204、

青龙乡 14786、 太平乡 7911。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底,宁国市辖3个街道、10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西津街道、南山街道、河沥街道、港口镇、梅林镇、中溪镇、宁墩镇、仙霞镇、汪溪镇、甲路镇、胡乐镇、霞西镇、天湖镇、云梯畲族乡、南极乡、万家乡、竹峰乡、方塘乡、青龙乡。

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12个享有省辖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县市之一。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历史渊源

“一担箩筐下江南”的故事在安徽宁国民间流传,这个故事说明宁国和广水近代的渊源关系。近年来,有部分祖籍应山的宁国人回到广水寻根问祖,他们通过民间组织、通过新闻媒体表达寻亲意愿,但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记忆模糊,许多人无功而返。

根据访谈对象的口述和《宁国市志》记载:“清咸丰年后,受战乱影响,本地生灵涂炭、十室九空,后大批移民相继迁入,其中以鄂之应山人居多。”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今天的宁国市人口构成中,80%是外来移民的后代,而在这些外来移民中,应山人就占了80%,这些应山籍移民后代中,广水籍(原应山县)就占了一大半,今天宁国38万人口中,广水人约占20万人左右。在今天的宁国市河沥溪办事处,还保留有一条楚风浓郁的湖北街,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几乎全部是应山人的后代。

编辑本段百姓生活

人口增长控制成效突出。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376377人,比上年减少3036人,人口出生率千分之7.45,死亡率千分之5.33,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2.12。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3532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纯收入3348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447元,增长6.7%。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685人,其中:职工11477人,企业离退休人员4615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金2407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4700人,发放失业金382.5万元。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8925人,共征缴医疗保险金1308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敬老院和福利院20个,收养1008人,享受低保救济人员10602人,全年发放保障金556.6万元,已建立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4个,从业人员269人,建立便民、利民服务网点28个。全年安置496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5.2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1.6万人;第二产业6.9万人;第三产业6.7万人。年末全市在岗职工3.1万人,城乡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95万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561个,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8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

编辑本段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事业持续发展。2004年,全市共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6家,全年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8项,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3项,拥有各类人才资源1.23万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2422人。全年财政用于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20万元,增长39.5%,跻身全国首批20个科技进步示范市行列。

科技企业成长迅速。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2家,高新技术产品18项,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5项,拥有民营科技企业61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示范区内科技企业35家全年实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