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写一篇缘事悟理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51:48 高中作文
写一篇缘事悟理的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作文教学案例: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作文教学案例: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辨析事理的几种方法,懂得如何在文章中写出深刻的思想。

2、通过案例剖析,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挖掘生活中蕴藏着的深刻内涵。

3、围绕话题,进行写作构思,写一篇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文章。

B、过程与方法

围绕训练目的,结合生活现实,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生活的本质内涵,挖掘丰富的生活和生命过程中蕴藏着的深刻事理,初步地理解深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思维过程,认识写作的规律,提高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最后通过话题引领,在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写出具有一定思想水平的文章。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关注社会现象,深入思考生活,培养积极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写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文章。

2、明确思想是否深刻是衡量作文价值的一把尺子,要力所能及地写出有质量有内涵的文章。

二、课时计划:用三课时。第一课时,进行写作铺垫,引领学生明确深刻性的要求,并整合思维认训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生活的本质;第二课时结案例剖析,用具体的文章对深刻性进行阐释和说明,并明确写作的话题,进行一些写作前的指导;第三课时,继续推进对话题的认识,对一般的写作思路进行整合,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具体的写作运思上。在教学分析和评价上,可从学生作文中选出优秀作文进行评述,对话题作文进行总结。

第一课时

师:作文是思想感情与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里所说的艺术性,指得是同学们的语言水平,表达技巧和表现效果。深刻性则指同学们思维的质量,思想的深度,以及反映生活,挖掘生活的能力。同学们文章的深刻性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课堂活动一:分组进行讨论,整合组内成员的意见,上台交流。

讨论成果展示:

生1:我们认为深刻性就是文章要有内容,言之有物。尽管文章写作内容不尽相同,但应该有一定的思想内涵。

生2:所谓的深刻性,就是不要人云亦云,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比如写母爱,一般都可能写成母亲怎样关心和照顾自己,很琐碎,这就是缺乏深刻性的表现。我觉得,写这些很不够,还应刻写母亲生活中所承受的一些重荷,她的期望,和她生活中看似不起眼,实则是很了不起的一些举动。

生3:我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深刻性应刻是说,看问题有一些深度,而且又不很偏颇。能够认识到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并把理解得很深入,很彻底。 ?? ??

师: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定的水平。但从同学们平时的写作来看,我觉得还是缺乏深刻性。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具有深刻内

容的。我们平时的生活是平凡的,但平凡的生活中,又有许多不平凡的东西,有丰富的思想,有深刻的哲理,有沉重的教训,也有值得我们追求并且令人自豪的生活理想和人格魅力,诸如此类,都有深刻性的本质内涵。那么,如何才能写得深刻呢?

课堂活动二、以“明天”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00字以内),阐述你对明天的看法。同学们不必拘泥于一般的看法,可以推陈出新,写出独特的见解。 (学生思考并写作,教师巡视,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课堂交流:

生1:明天是希望的田野。在今天的土壤里我们耕耘,目的是为了在明天的土壤里获得收获。明天是我们生命的腾飞,我们将成为栋梁之才。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明天就是我们展示才华的时候,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历史见证。 师:写得很有自信吗!

生2:记得电视剧《趟过女人河的男人》有这么一句唱词: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明天是什么,明天是生命的延续,是我们逐渐衰老的时候,明天我们会长大,也会象今天一样,一事无成。明天也许是光荣和梦想的摇篮,也许是苦难和坎坷的深渊。

师:有那么悲观吗?

生3:新闻联播上说,再过几十年,我们每个人每月可以创造一千多美元的价值。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家乡就富裕多了。因此我说,明天是幸福的开始,明天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刻,明天虽然和今天一样,有风霜雨雪,有阴晴圆缺,但明天的生活一定比今天精彩,一定是无限美好的。

师:很有前瞻性吗!

?? ??

师:从传统的意义上讲,明天就是今天的延续,今天的故事,明天还会接着上演,我们还会拿着老船票,登上明天的客船。这样说,生活似乎很平淡,其实不然。哲学上不是讲吗,不能把一些东西看死,事物是发展的,用发展的眼光看,明天会有许多新的事物出现,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加丰富多彩。试想,古人能想像我们今天的生活吗?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有的就很有新意,也有一定的深刻性。这是因为,明天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憧憬,是一个梦想,是一个希望。人的生活历程不一样,经历的事情也不一样,思想上有不同的见解这也很正常。但看一个事物,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用比较的方法去看,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我们的思维就不会停止在一般认识的层面上,就会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写文章时,要写出深刻的东西。那么,深刻到底指什么呢?又如何写出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呢?

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深刻,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观点要深入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些文章,都有自己独特而又新颖的东西。高考作文评分十分注重立意。那此立意高远,见解深刻的精警之作总是备受青睐。反之,立意肤浅,人云亦云的平庸之作,常常被打入冷宫。要想写出见解深刻,立意高远的文章,我以为同学们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其一:思相源自于生活。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书》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其实,思想之根、之源,在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写出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就必须关注社会生活,深入地感受生活

在,这样才能不停留在生活的表面,使文章逐渐走向深刻。此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情、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其二、要提高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人的认识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的思维过程也有踪有寻的。一方面,我们要做有心人,勤于观察和思考;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写作思维训练,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那么,在写作运思上,有什么样的方法可循呢?总结一下写作运思的过程,这样几种方法对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上,思维要有穿透力,只有对各种生活现象追因究果,才能抓住生活的本质。认识一个事物时,多想一想,让思维发散,然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由大到小,由此及彼,将事物的认识向纵深开掘了,认识就会深刻得多,丰富得多。如唐《琐忆》就是由小到大的典范。从日常的生活琐事中写出了鲁迅的伟在人格。

(2)善于比较。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是比较。通过比较,很容易看出两种事物的差别,比较是将认识引向深刻的重要思维方法。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写前洞与后洞,就用了比较,正是基于这样的比较,作者才得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深刻论述。

其三、积累一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语言素材。要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经常性地有意搜集这此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用心体会,日久天长,思想上就会有惊人的突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经过深思熟虑的文章,想必定是深刻的吧。

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儿,想必大有对深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光有这些认识还是不能写出具有深刻性的文章,还要经常性地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才能取得效果。

给大家留一个作业,续写一段文字,深入阐述事物的内涵。

要持之以恒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小到挖一口井,大到成就一番事业,没有这种精神,是绝对不能成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如何将文章写得深刻一些。给大家提出了一建议。下课时,让大家写一段文字,对持之以恒这个道理进行深入的论述,同学们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准备,上台交流。)

生1: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劝学》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就是告诉我们,要积少成多,才能形成丰厚的学识。而要积少成多,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绝对做不成的。

师:引用得很好,有说服力。

生2: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灿烂的阳光,也有风雨的洗礼。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挫折。这些挫折,是我们生活和事业中的拦路虎,它往往让我们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但没有风雨,如何见彩虹。成功往往是经受了意志的磨炼,是经过了

一番拼搏和努力才得到的。这样说来,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半途而废,不轻言放弃,只有这样,我们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师:语言形象,逻辑性强。

生3:历史上但凡成就伟业的人,都经历了奋斗的艰辛。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周游列国,一路上舟车劳顿,甚到被陈、蔡两国的士兵围困在效野中,好多天没有食物可吃,随从的弟子有的饿得站不起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试想,没有坚韧不拨的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执着,孔子能成为至圣吗?持之以恒,的确是成就自己的一剂良药。

师:事例典型,有说服力。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思想文化的积累,注意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是能够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特的文章。下面老师就结合高考一篇满分作文的分析,让大家认识一下思想深刻的文章的独特魅力。

高考例文:

放飞孩子 湖南某考生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这人想不出鹰会无缘无故的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去了猎食的能力,腹部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孩子是一群终将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终究是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然而,试看今日之中国,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他们从没有经历历练,他们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上学嘛,有父母接送,帮着穿衣服系鞋带,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足够的食物,足够大的装衣服的袋子?? 试想这样的一群“鹰”飞出笼子,如何生活?他们除了感觉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样?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吃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着,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并非用甘蔗汁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锻练,孩子的成长只有在磨炼中才能形成。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地说:“过分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的茎为何岿然不动?那是由于它从巨石中探出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

可曾见过蹁跹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雄健?那是由于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出双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玉不毁,孰为 璋”。古人虽已远去,但言犹在耳啊!

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从笼中放飞,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让他们去打造雄健的双翅。

?? ?? ?? ?? ?? ??

师:这是2004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作文,围绕着“家庭教育”这个话题,这个考生沉着应考,写出了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

文章由自然界生物中存在的现象,生发出“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的感触,然后针对现实生活中自立能力教育的缺失,从多角度阐述“放飞孩子”的必要性。思路开阔,不乏精警之处。这篇文章的深刻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有益的启发呢?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放飞孩子》,然后进行交流。

生1:文章由小见大,从日常生活中各种普泛的事例,从反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得出深刻的结论,令人沉思。文章最后把对孩子的教育和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却不显得突兀,而是水到渠成。

生2:文章有一个很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用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事理,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这种类比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清晰透彻,省去了不少笔墨。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片言居要,可以引发人们深入地思考,这也是文章深刻的一个原因。

生3:文章分析问题,既有普泛的生活现象,也有典型的事例,这样点面结合,很有说服力。在分析事理的过程中,文章恰当地引用了名人名言,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这些具有深刻内涵的名言警句,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客观真理,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 ??

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经常性地接触这类文章,并很好地去体会,我们思维运行的质量就会逐渐提高。现在,同学们对深刻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就开始动笔写作,用我们的笔墨去圈点人生,激浊扬清,写出富有深刻内涵的文章。 写作实践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空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村东有片低洼地,每到春季,父亲总在那里耕种,把各种各样和种子播下去,但却很少吃那里种和瓜菜。因为瓜果成熟的季节,那片菜地就成了一片汪洋。尽管如此,父亲仍是每年仔仔细细地种齐那里的每一分土地。十九岁的我对父亲说:“别种了,反正收获不了,种也白种。”父亲握着锄头,很平静地对我说:“我知道,但是,我是农民,即使没有收获,我也不能看着自己的土地一片荒芜,留有空白。”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深入地领会材料的内涵,以“空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要写出新意,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升。同学们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随时找老师或同学交流,下节课一起讨论。

?? ?? ?? ?? ?? ?? ?? ?? ?? ?? 第三课时

师:写好这篇文章,关键是要挖掘出“空白”一词的内涵,这个词的生活内涵是很丰富的。就语境义而言,并不难理解,“空白”就是指让土地荒芜。写作中不能就此停步,阻碍思维,因以此为触发思维的契机,扩展思想视野。生活中这样的“空白”,是很多的,同学们能够说说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出几个句子,同学们试着填一填:

?青藏铁路的建成,填补了我国______________的空白。 ?2008年奥运会在北就举办,填补了我国__________的空白。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运行,填补了我国________的空白。

篇二:创新作文教之因事悟理

创新作文教案之因事悟理

【策略提醒】

“因事悟理”就是从亲历的一件或几件事中悟出道理。所谓“亲历”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熟悉的事。因为自己熟悉,有切身感受,又知道其中细节,就容易写得具体、细致、生动感人。所谓“悟出道理”,就是从所叙事中“悟”出人世、人生的意义,这就需要所叙的事情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但必须有意义。

“因事悟理”的基本框架是:叙事——悟理。

【例文赏析】

勒着青藤成长【题目设喻,把青藤喻为成长中的必要规矩和原则。

生动、形象。】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跳跃,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这样茁壮地成长?走近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的被青藤勒出的伤痕。在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入土中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原来是生命的支柱;原以为那是瓜们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引子:首段叙事是引子,叙亲历之事。】

常常会反感于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然而,离开它们,生活真是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果真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所取代。徘徊于人生岔路口时,我们仍然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如果不顾那些规矩和原则,扭曲自己的人生,就不是对自己的善待。【联想:由黄瓜勒着青藤才能茁壮成长联想到人的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如青藤一样的规矩原则。】

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那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能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诱惑时,及时地悬岸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仍然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柱??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道理深刻。】

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不舒服,不自在,有时甚至会感到伤痛,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比较中说理,有问有答,情彰理显。】 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中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照应故事,结构圆合。】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决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结尾点题,中心明确。比喻巧妙,意味深长。】

【例文点评】

这是一篇出色的“因事悟理”的美文。作者抓住夏天黄瓜勒着青藤成长这一现象,慧眼观察,悟出道理。

1、把叙事作为引子,由物及人,由物及理,联想到人的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如青藤一样的规矩原则。

2、通篇运用比喻说理,形象、生动、深刻。

3、叙事语言如行云流水,生动、流畅。

【范文品读】

蝴蝶翅里的感动

一阵大雨过后,天气凉爽了许多。我打开窗户,呼吸着大雨过后的新鲜空气,感到十分惬意。刚立了一会儿朋友打电话过来,邀我一起去雨后的野外散散步。我痛痛快快地应允了。我理了理思绪,推门走了进去。

雨后的路非常泥泞。没走几步满脚是泥,鞋子掉了好几次。我们干脆脱掉鞋子,把它拎在手上,在泥泞的路上跋涉。走着走着,身边的朋友突然“哎哟”了一声,弯下腰看着什么。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蝴蝶的翅膀被朋友的脚踩在泥里。

那是一只纯黑色的蝴蝶,黑黑的触角,黑黑的头部,黑得发亮的翅膀。大雨对蝴蝶是一场灾难,朋友的一脚更是雪上加霜。虽然,一只翅膀在不停地抖动,但怎么也飞不起来。大概是累了吧,蝴蝶忽然不动了。当朋友正要用手帮助它时,蝴蝶又抖动起来,也许是因为刚才的蓄势吧,抖动的频率明显加快了。一点一点的,那只翅膀慢慢地从泥里抽出来。奇迹终于出现了,当翅膀抽出的一刹那,它飞向了高空,飞向了蓝天,飞向了属于它的那片自由的空间。

我的心在那一刹那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弱小的生灵,在它的生命处在危险之时,能够做出如此感人的举动,它的信念是什么呢?它的追求是什么?我想了很久,找不出任何准确的答案。忽然,眼前又出现了蝴蝶那一直抖动的翅膀,难道这不就是最好的答案吗?

这个炎热的夏季里,后来再也没有见过一只蝴蝶。但在我的心灵深处,却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与热情,促我忘我地学习,忘我地工作,使我的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乐趣。我非常清楚,这份执着、热情,全都是来自那只受伤的蝴蝶,来自那蝴蝶翅里永远的感动。

【仿写题例】

话题1、成长的路上

话题2、颜色(或色彩)

创新作文教案(十) 以小见大式

【策略提醒】

这里的“小”指文章的选材,要小角度,要细微。这里的“大”,指文章的主题,或宽大或深刻。

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细心观察生活的微小,往往能悟出大道理。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描写的是位无名战士在生命的最后保护、转交火柴的故事。相对于长征而言,在茫茫的草地里,这件事可谓是小事。但我们通过小事却看出当时红军处境的的艰难,红军战士以生命保全火种,一心向党的伟大精神。这主题可谓是大主题。

我们初中生,视野还不够开阔,认知还浅,对于一些宽深的主题,很难适度把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能帮我们顺利解决这一难题。能达到准确客观,而避免空泛。

但同时要注意,选择事例的角度要准,文尾议论抒情揭示主题时,不可刻意拔高,以致材料与主题脱节。

【例文赏析】

收 获

先前激动的心情渐渐被失望和烦躁所代替。

我无精打采地抛下第八杆,等来的还是被鱼儿吃掉诱饵的空钩在阳光下闪 烁,仿佛在嘲笑我的无知和无能。

而就在此时,在不远处垂钓的老人又有了收获。

我决定窥探老人钓鱼的诀窍。

老人把竿倚在左肩上,用指尖从面粉团上拈下一小团穿在鱼钩上,再用指 头将面团捏扁,裹藏住鱼钩。然后,他站直身子,左手斜举着鱼竿,右手拖着 鱼线末端,绷紧,一弹,鱼钩带着鱼饵在空中画出一道弧线,远远地落在水中。 浮漂静静地躺着,聚集了老人的目光。

忽然,鱼线似乎抖动了两下,老人迅速挥起鱼竿——空钩,弯弯的,像挂 着讥笑的嘴。

哎!我的失望填满了眼前的湖水。而老人却不动声色,又一丝不苟地装上 诱饵,抛出鱼钩。等待——目光聚集,两道敏锐的射线锁定了浮漂;等待—— 纹丝不动,静立如罗丹创作的一尊塑像??

然而,幸运似乎不愿再光临他的鱼钩,空钩再度令我失望不已。 而老人仍是不动声色,一如既往的抛下第三竿。

仍是空钩。

第四竿——空钩。

期望的绿草在失望的沙漠中枯萎,我已失去信心。老人却仍旧淡泊、宁静, 如眼前碧绿的湖水。

无奈和失望让我心神不定。就在我东张西望时,老人双手一扬,一条活蹦 乱跳的鲤鱼便出现在眼前,我禁不住欢呼起来,那老人仍旧不露声色,又抛下 了第六竿。

我赞叹,那一次又一次抛竿的耐心和意志。

我欣赏,不论成功、失败都保持淡泊和宁静。

我才明白,并非每一次抛竿都会打开幸运之门,只有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地 抛好每一竿,才能捕捉到稍纵即逝的幸运。

我重新拿起自己的鱼竿。

【例文点评】

钓鱼是件平凡细小的事,却体现了关于“收获”的大道理,让我们明白收获背后必有艰辛的付出以及对待一次次失败所应有的态度。细读题目“收获”,这是一个比较宽大的话题。但小作者以微小的事件为材料,准确体现了主题。“以小见大”之法,真是妙不可言。

对比手法在文中的得体运用,老人动作与神态的细节描写,处处精妙的比喻,都让文章增色生辉,令我们拍手称赞。

【范文品读】

杏干的故事

总是依稀记得小时候买杏干的事:那时侯,我经常手里捏着几角发湿的零花钱,在寒冷的冬天,不顾已经冻得紫萝卜似的脸,毅然跑到离家几十米远的小商店去买杏干。原因嘛,当然是因为那红红的、酸酸的杏干让我流口水啦!

总是清晰地记得那商店里的老爷爷:穿着破旧的大棉袄,两手插着兜,每当我甜甜地叫声“爷爷”时,他总是乐呵呵地给我称好足够的杏干,然后说声“小姑娘,拿好啊!”我便甜甜地应着,乐颠颠地跑回家。

不知何时,小商店的对面开了一家“时尚百货商店“,那流行歌曲每天吼来吼去,引得无聊的人们总爱往那里跑。一时间,小商店冷清了,但我依旧到那里买杏干,依旧喜欢看老爷爷高高抬起的称杆。

一次,我正在买杏干,进来两位衣着时尚的青年,其中一个不屑一顾地说:“就这点破东西,没什么可买的,快走!”,另一个却偏偏谗上了那红红的杏干。青年甩出五角钱,老爷爷称好杏干,青年却大怒说:“就这么少?”老爷爷急了:“孩子,我做买卖讲的是实在啊,你看,这是??”

儿时的口水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远去了,今天,我刚刚回到家,就见到了“老朋友”——杏干。原来是妈妈特意为我买来的,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杏干。忍不住想去看看那小商店,去看看那可亲的老爷爷。

到了老地方,一家装潢精美的超市出现在我眼前,顾客们面带微笑地进进出出,我推门进去,只见品种齐全,包装精美??咦?那不是老爷爷吗?穿得可真讲究:大皮衣,白手套,脸上仍挂着亲切的笑容正接待顾客:“咱们开店还不是图方便吗?”旁边的小伙子说道:“是呀,大爷,在这里买东西就是舒心,质量好,又实在??”

望着那冷冷清清的“时尚百货商店”,再看着这生意兴隆的超市,我不禁笑了??

望着这可亲的老爷爷,再看着那柜台里红红的杏干,我不禁想:这杏干一定会很甜很甜??

【仿写题例】

话题1、启迪

篇三:事+理作文讲义稿

事+理作文讲稿(2) ? 学习活动一:分析“思路”(10分钟)

1. 导语:我终于见到你们了,很高兴和同学们相识在美丽的南联学校,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奔赴中考考场,非诚勿扰,我就给大家送一份礼物,为你们壮行吧!

2. 什么样的作文能在中考考场上得高分呢?立意高的作文,因为作文立意见高下。今天我教你们写这样的作文,这就是我送给大家的礼物----事+理类作文结构模式。(读题目和目标)

3. 什么是事+理类作文模式呢?我们初一时学过一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先叙述了一件事,我爬到悬崖上下不来,在父亲的指导下终于下来了。后悟出道理: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成功!这种先叙事后由事悟出生活的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之为事+理类的文章。

4. 好,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篇事+理类文章,默读学案的第一篇文章《爱,有时是一种错误》,思考文后的题目,进一步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思路。

5. 小组讨论一下,找人回答(1人)

6. 总结:(1人)由事悟出道理,事是理的基础,理是事的深化。

7. 教师总结(生齐读)

? 学习活动二:示例点拨(10分钟)

1. 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思路,我们就来学习这类事+理作文的写法。写这类文章有三步先叙事,再过渡,最后悟理。叙事是我们的强项,由事到理之间的过渡铺垫转换也还可以,但从事中挖掘出蕴含的道理是难点,

2. 如何写好事+理类作文的“理”这一部分,第一种方法从事中挖掘出理,能够原创的就采用这种方法。今天我再教一种方法-----仿写法。

3. 这种方法最关键的是积累背诵一些哲理句,我搜于网中三日三夜找了九类常见主题的一些哲理句,附在学案的后面,倾情奉献给大家。

4. 我找的这些句子短小精悍,好记,还可以变通使用,如45句、50句和53句可改为 (看我72变,27变,2变)

5. 刚才我们课前读了一些,每天积累一点很好,课外你们再进一步积累背诵。 6.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了米,我们就可以做饭了,现在我们来学习仿写法,请张开你的双眼,排除心中杂念,把这个最关键的内容听好。

7. 先默读第二篇文章《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我们一起来做题,(见课件) 齐答。 8. 归类:融入集体,何必非要自强自立拒人于千里之外,恰恰是老师解救了自己,(要接受别人的帮助,不要拒绝)-----合作类(也可以选理解沟通类、选择类)

【1.归类 (主题)合作类

2.选句 第 37句 我选的句子是:个人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分享收获,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一切的力量。

3.改写 ①划出这一句中与原文表述不一致的内容

②结合标题修改:“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分享收获”换成“我们只有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

③结合内容修改:“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换成“才能救自己于暗无天日的洞穴之中” 或“前方亦困惑,亦恐惧”换成“才能有面对恐惧的勇气和战胜困惑的力量。”

? 于暗无天日的洞穴之中。

? 草。握住它吧!】

9. 原句“就是你的救命稻草”一句,比我们的句子形象一点,但我们的句子也是很好的,这就

告诉我们哲理句还可以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如积累中的12、16、26句等(22、45句).我们齐读一下。

10. 总结仿写法:见课件

①归类 (主题)

② 选句(积累的哲理句)

③ 改写(结合标题,结合文章内容)

11. 有时事所显示的理可能不止 一点,当然可以确立不同的主题(理);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开

掘深的主题(理),考场上会得到更高分数。

● 学习活动三:巩固练习(24分钟)

(一) 3.《必须承受的痛苦》(14分钟)

1. 下面我们运用刚才总结的仿写法做第三篇练习《必须承受的痛苦》,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找几个组展示你们的成果,让我们分享一下。

2. 展示(1.3.5组等五组)(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海水就泛滥,给个机会就谈谈)

3. 教师示例小结,(我也把我写的展示一下)。

【1.归类 (主题)坚强类

2.选句 第19句 我选的句子是:我想,在今后不论遇上多大的困难,我都将勇敢地去面对,并 且在挑战它的同时,为自己鼓劲。

3.改写

①删去这一句中与原文不一致的内容

删除 “我想”和“并且在挑战它的同时,为自己鼓劲。”变成“在今后不论遇上多大的困难,我都将勇敢地去面对”

②结合标题 :“必须承受的痛苦” ③结合文章内容:文中的“有许多事、很多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一句 ? 进一步修改完善后的句子是:

是啊,人生路上,不论有多大的痛苦,我们都要勇敢的面对。因为很多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

(二) 4.《一碗馄饨》(10分钟)

1. 看来同学们很聪明,已经基本掌握了这种写法,我们最后练习一段,做第四篇《一碗馄饨》(独立完成)

2. 展示(5人)

3. 出示答案 (但我们的答案也是很不错的,一篇文章可以多角度挖掘“理”,不过,原文抓住了对比,理发人深思,比我们挖的深一些,它是往祖坟上挖。我们以后积累多了也可以做到挖得深,挖得新)

● 小结(1分钟)

1. 注意,能原创的同学就尽量原创,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加上理,这只是文章的一种写法,你

可以有其他的作文结构模式,会写作文的同学也可以自由创作,不过,我主张作文训练还是要先入格再出格。

2. 今天,我们学习了事+理类作文模式,希望中考助你一臂之力,不知道我的这个礼物大家喜

不喜欢,我喜欢两首歌曲杨幂《爱的供养》和王菲的《传奇》,但愿我今天爱的供养,能成就你中考一段美丽的传奇。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你们今天的表现令我感动,我可以自豪的宣布:我很富有,因为你的世界我曾来过!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下课!同学们再见!

篇四:缘事析理杨红宇

第 12讲

缘事析理 人文情怀

话题导引

你曾经以尊敬生命个体的悲悯心态去感受多样的生命吗?你有过对现世生存意义的探

求和对理想人生价值的追求吗?你能够想象到饥寒者的冻馁之苦,贫贱者的穷困挣扎,即亡

者的求生无奈吗?你能够感受到生命茁壮成长的欢欣,安康顺心的舒适,功成名就的自得

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人文情怀,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

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把眼光投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淳朴、善良人民的生存状态,在细致入微的抒写

与观察中,表现对生命尊严的敬畏之情;在冷静深刻的理性分析中,体现社会良知和责任意

识。这是中学生写作也应该走的一条路。

技能点拨

缘事析理是议论性散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也就是

说从具体的事例出发,从中抽象出普遍意义的过程。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有各自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本质,要深刻理解具体的事物,就

要分析事例,找出规律。具体的就是把事例概括出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

伪存真、由个别到一般。概括的过程是一个深刻认识的过程,可以看到人或事物的区别与其

他人或事物的个性特征、了解人或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等。如果有了深邃的见解做内核,

文章就能产生启人心智的力量。

那么,如何缘事析理,从客观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

首先得具备一些基本能力:细心观察发现的能力,联想比较的能力,理性思辨的能力,

追根究本的能力。运用这些能力以小见大,广泛联想比较,探究其因果,这样就能写出贴近

生活又深刻透彻的文章来。

一、以小见大,细心体悟

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件,不论是人类社会的新闻,还是自然界

的奇闻,它们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善于思考的人往往处处留心,由一物之微,因

事悟理,缘事析理,于是从小事情中看出大道理,小细节中发现真善美,最后触动人世的大

题。

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这种以小见大的思考问题的方

式很考验我们的细心观察,敏感体悟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在感叹作文

素材的匮乏其实,大千世界,万象世态,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纷繁复杂的各种事

情可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些事情琐碎平淡,而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能依据事例

分析出其中蕴涵的道理,写出深刻的文章。

大家都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相邹忌的妻、妾、客出于不同的动机,一致夸大邹

忌的美貌,但邹忌却有自知之明。他冷静地思考,看清了事情的真相,从中悟出了深刻的道

理,于是就拿这件事做类比,劝谏齐王不要在赞美声中自我陶醉,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

批评和建议,并积极主动地加以改正,才能兴利除弊,修明政治。齐王接受了建议,果然收

到了富兵强国的政治效果。邹忌就是从生活小事中悟出了关于人的自我认识的道理:一个人

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王荆公游华山洞半途而回,“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于是悟出了世之奇观“非有

志者不能至”,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道理;看见路边仆碑,又思及“深

思慎取”治学态度。游山玩水本闲情之事,人生、治学却是人文大事,由小见大,文章显示

出其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感悟能力。

事实材料往往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所以大都真实而有生活味道,由此联想到的人

生哲理很自然亲切地就道出来,如:

有一年春天,我去后院竹林挖竹笋,当我挖好竹笋,提篮将走之时,突然发现一块石头

的后面生长着一根很矮但很结实的竹笋。于是我过去搬开石头,竟然发现一根弯弯曲曲的白

茎袒露在眼前,我不禁愕然。

因为适当的弯曲,那竹笋才找到了生存的希望,人生何尝不知如此呢?——适时弯曲,

也是做人之道啊。(学生习作《适时弯曲,也是做人之道》中的开头)

作者讲述亲身的经历,从自然中顿悟人生的道理,然后引出中心论点——适时弯曲,也

是做人之道,足见其思维敏锐,洞察仔细。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作品独具人文情怀,读之细腻感人。作者大都是从日常所见小事

中悟出人生哲理。在《一生从容》一文中他写道:

我最喜欢在(国父纪念馆)入口的地方,看教练教导初学滑轮的人。

教练的开场白是:“溜滑轮最重要的是要先学会跌倒,如果我们懂得跌倒而不受伤,就

不会害怕跌倒,学会溜滑轮就很快了。溜滑轮和骑自行车一样,一定会跌倒,不跌倒是不可

能学会的。”……

每次,看人学跌倒,总使我深有感触,想到在实际的人生中,从来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去

跌倒,也从未有人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你的感情会跌倒!你的学业会跌倒!你的事业会

跌倒!你的人际关系会跌倒!因为人生和溜滑轮一样,一定会跌倒,不跌倒就不叫做人生!”

由于没有学过跌倒,在每一次跌倒时总是伤得很重,甚至个性比较刚烈的、比较追求完

美的人,一跌倒就完了、绝望了,万念俱灰了。

当我们看到有些人为了极轻微的跌倒,就自伤、自残、自戕、自杀,做出比实际跌倒更

严重百倍的自我凌虐时,内心总有深深的同情,在同情的时候又忍不住会问:为什么没有人

教我们跌倒,为什么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学过跌倒?

……

人生里的跌倒与失败,几乎是必然的,跌倒的价值是使人坚强,失败的意义则是让我们

更珍惜人生。一个人如果学会跌倒、学会认识失败,等于是学会人生的一半了。

不怕跌倒、不畏失败,就能生起一些从容。

我们学习过的杂文《剃光头发微》也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这篇文章由理发匠不

肯给“乡下佬”剃平头的生活小事出发,论述了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的人文大事。

由理发这样的小事想到的是社会上权力使用的大问题,这就是以小见大——那么,作者

是如何由“理发”想到“权力”问题的?文中几句话表明了作者思维的转换过程:“当然,

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

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

为?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作者思考理发匠可以任意决定给“乡下佬”剃什

么头的原因,是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这篇文章作者还

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来比较鉴别,如清朝“留发不留头”、旧社会理发

工人社会地位低、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作者这样比较鉴别以

突出相同点,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相关,那么,本文由理发想到权力不至于被读者说是小

题大作,反而显得行文严谨。

二、 由此及彼,广泛联想

如果如果一篇文章只是就事论事,那么思想很容易停留在浅层次上,没有对社会人生更

大的指导意义。若能由一事联想到他事,进而分析这些相互联系的其他事例,比较鉴别,就

能形成较深刻的更具广泛意义的观点。

例如有一篇《感谢你的对手》的文章就由大自然中羚羊有了狼这一天敌而变得强壮的事

情联想到人类社会罗马帝国、秦帝国的灭亡原因,从而得出强者是需要有敌手的这一更具人

文色彩的广泛性结论。文章写到: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

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在相同的地理条件下为何会如此?进过考

察,这位动物学家终于发现,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狼群;西岸的

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了这么一群天敌。

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大自然中的这一悖论

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换个角度讲,真正使罗马帝国灭亡的正是因为没有了强大的对手,

在东方的秦帝国,建立不久就迅速覆灭,可以说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必要憎恨你的敌人。若深入思考一下,你也许会发现,真正

促使你成功、让你坚持到底的,真正激励你、让你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和优裕,不是朋友

和亲人,而是那些常常可以臵人于死地的打击、挫折,甚至是死神的威胁。

现实就是这样,造物主是不会让人处处一帆风顺、事事顺心如意、没有困难、没有厄运、

甚至连愤怒和烦恼都没有的人,成为强者和栋梁的。

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物质宝库,而且给了我们不少精神启迪。日出日落,月圆月缺,乌

鸦反哺,绵羊跪乳??大自然中像这样与人类社会相似的情况很多,它们给我们启发,令我

们联想审视人类自身,悟出生活真谛。正如王安石所说“人之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如: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

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

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

手的东西,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审视一下我们自

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因为放不下到手的职务、待遇,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正当的工作;因为放不下

诱人的钱财,有人费尽心思,利用各种机会去大捞一把,结果常常作茧自缚;固为放不下对

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的尊严,一旦事情败露,

后悔莫及……

作者由猴子的贪导致被捉,联想到人类的物欲和虚荣,以此警醒人们在人生之路上要想

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应该放下的

“坚果”果断地放下。该松手时就松手。

行文中展开广泛的联想,比较鉴别,有利于打造主题的广度与深度。张全民的《敬

畏生命》一文从弘一法师临死前还虑及蚂蚁爬虫可能被“无辜烧死”的这种“对于生

命的深彻的怜悯与敬畏之心”写起,联想到高中时不懂事的“我”对老鼠施行“烫刑”,

与史怀泽非洲行医的悲悯之心形成对比。并用异类生命的自爱自护说明它们同样具有

“生命的神性光辉”:母骆驼跳入深潭为孩子解渴、老羚羊救小羚羊而舍身作“跳板”、

鳝鱼在油锅中弓身“护子”、母狼为小狼的不幸遭遇而悲嗥欲绝等。这些材料令人怦

然心动吗,从而进一步明确每一个生命种类的生存权利都是大自然赋予的,而不是人

类的恩赐。人类应当摆正自己与其他生命伙伴的位置,切不可任意践踏、摧残它们。

正是广泛的联想使“生命的平等和对异类生命的博爱“这一人文主题更为凸显。

广泛的联想会使个别现象的描绘变成普遍规律的认识,从而引发人们格外的关注与警

惕。如《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一文,作者在描述与评论星巴克开进故宫这一事例

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横向展开,扣题“说开去”,并展开对比: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

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

的游客诉说着什么……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

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

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

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

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

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

遮天蔽日。

一家星巴克的开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处处有了外国文化的身影,作者一展开联想,就

充分显示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三、由表及里,挖掘本质

缘事析理的“析理”就是对事情进行理性分析思考,挖掘事物内在的问题,从普通事物

中洞见其本质意义。

如果想写出认识深刻的文章来,就要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但一般人的认识

一般化、不新颖,原因就是大家都那么看,那么想,那么些。然而事物往往不是从表面就可

以认识清楚的。莫泊桑说:“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个

角度看,答案往往并不相同。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从齐王悬赏纳谏的角度看出;

纳谏需要胆识和气度。从邹忌窥镜的角度看出;人贵有自知之明。从邹忌讽谏的角度看出;

提意见要讲方法和技巧。从妻妾客恭维赞美的角度:对讨好恭维的言辞必须警惕??当我们

用搜索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去发现事物的方方面面,追根求源。久而久之,就能透过事物的

表面,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发掘出生活现象(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写一篇缘事悟理的作文)的深刻内涵,从而在写文章时避免认识浅薄、

观点雷同的毛病。

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事情背后的原因,挖掘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如林清玄在

《放生的麻雀》一文中写道:

我和朋友在林间散步,看到林间地上散落一些麻雀的尸体,我感到有些不解,朋友说:

“是放生的人放出来的麻雀,而且是今天早上才放的。”

“何以知道是今天早上放的呢?”

朋友说:“因为放生的人都是清晨放生,这些麻雀的身体都还未完全僵硬呢!”

有些麻雀在温暖的屋子住久了,清晨放到林间,立刻就冻僵了;有些麻雀关在笼子里,

早就忘记怎么飞翔了;有些是失去想飞的心了。朋友述说着。

我们都为放生者的无知而悲哀,也为放生者为了自己的功德,无视鸟雀的死活而感到痛

心。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

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当大家都从放生者的角度看问题时,林清玄却换了一个角度,从鸟儿本身发现了问题。

所以他有了与众不同的人文情怀。

作家梁衡则从新闻披露的假奶粉事件挖出了道德败坏的社会根源,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食品卫生出了一件大事,有人将化学物质三聚氰胺掺入牛奶,只为提高检测指标,卖个好价,却危及到人命。成千上万吃了有毒奶粉的婴幼儿发病,并有死亡。全国为之振动。此事看是质检不严,实为道德崩溃。

民以食为天,人命关天。天都敢欺,命都敢害,还有什么不敢为之?我们说以德治国,如果这样的道德行世,则人将不人,国将不国,社会将不社会,更谈什么和谐、安定。作案人何来此胆?一是利令智昏,只要能满足一点私利,就敢昧良心,敢害人命;二是愚不知法,窃喜于小利之得,不知法网难逃,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总之,是人的思想出了问题,不是奶粉质量,是人的质量,人的道德质量,社会管理质量。……

……无论是政治道德还是商业道德,都要从诚实做起。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德不行则法不立,法不立则国难治。而一个社会道德的教化普及,大莫过于官员勤勉,政风朴实,使上行下效,人人自律,自然河清海晏,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假奶粉拷问真道德》节选)

四、 探究原因,预测结果

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并舍次留主,从“主要原因”切入立意,是缘事析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任何事物产生、发展、消亡都要受其特定条件(原因)的支配。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因果关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关系,事情的前因后果中往往包含最本质的东西,。行文中以问引论,追根求源,就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揭示出来。所以缘事析理就是一个探究事物产生的原因,考查已有结果或预测可能的发展趋势的过程。

例如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

这看起来只是一个十分平常的生活现象,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记不住这个词就有问题了。问题的根子在哪里?追根溯源,是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原因找到了,问题才能从根子上解决;而后果很严重,也能给人以警醒,防微杜渐。 例如有一篇《跳出“盲从”怪圈》(吴宇桢)的学生作文就由一则幽默故事,谈到穿着服装、学习的方法态度,进而由个人谈及国家民族由于盲从带来的深刻教训极其造成的巨大危害。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说理,深刻透彻地阐述了作者的思想:

某公司实行上班签到制度,规定每一个迟到的人要写上原因。某日,一个职员因为妻子早产而迟到,在签到本上写上“我妻生产,故迟到”的字样。……当日经理勃然大怒——后来迟到的人都写的两个字“同上”。

在哑然失笑之余,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从另一个角度想,这其中也隐隐包含着一层盲从呢。

盲从的本质是不独立,无主见,人云亦云。拿服装来说,什么样是好服装?适合自己的衣服才是好衣服。而现实生活中不少爱美的女性则盲目追求潮流,跟在时尚的尾巴后走。潮流年年变,其结果是衣柜里衣服堆成山,却是好看不中用。

衣服的浪费尚且说得过去,学习上的盲从更是要不得。别人的理论不能代表真理,盲目听从会形成不正确的学习观,阻碍自己的发展。……如果说前面的盲从还只是个人意义上的问题,最多造成造成衣服的浪费,学习方法的再摸索,而在重大问题上的盲从则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我们的历史上不乏这类教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盲目照搬苏联的经验,违背了经济规律,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一文是这样分析任由外来文化泛滥的后果的: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

篇五:缘事析理-学习写的深刻

课题: 缘事析理 --- 学习写的深刻

【自研课导学】

晨读课:(40分钟)

目 标:1、自由大声朗读背后所给精彩范文。20 min 2、组内推荐代表选文范读竞比。15 min 检 效: 语文导生评出朗诵最佳组。5 min

预习课(晚自习20分钟)

自读自悟《学习写得深刻》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

【展示课导学】(时段:第一课时 )

资料准备: 收集资料中有关缘事析理的佳作,品读赏析。

自我感悟: 将文章写的深刻的方法哪几种,你怎样理解?

·学习主题(1分钟):1、学习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2、学会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范文: 动力来自学生的一句话

在拥挤的街道上,我和阿姨走着走着,意外地遇见了曾是阿姨学生的小黄。

小黄仍是阿姨印象中的那副模样,清瘦的个子,笨拙的身材,辫子扎得翘翘的,一双眼睛总是滴滴溜溜地转,但里面透露出的内

容丝毫看不出一点聪慧的成分。阿姨任小黄班主任的时候,并不怎么重视她。小黄不仅长得难看,智商也比其他孩子要弱,勉强读到了小学三年级上半学期,她的家人似乎觉得她不是读书的料,就干脆让她回了家。听说小黄不再来学校后,阿姨在心里悄悄地舒了一口气,哎,终于走了一个伤脑筋的包袱!

然而此时,在这热闹的街道上,小黄恰巧也穿梭着。她好像是和家人来镇上买东西吧,两手提得满满的。就在阿姨无意间瞥见了她正准备转移视线的时候,小黄也正好看见了她曾经的班主任,她神情呆板的脸上马上掠过一丝羞涩,同时泛起了一丝喜悦。然后,她像下意识地想起什么,急急忙忙地将一只手里提着的菩提送到阿姨的面前,声音嘹亮地说:“老师,我家里的,你拿去。” 阿姨有点猝不及防,又有些不好意思,支支吾吾地婉拒。这时,旁边紧跟着的一个妇人有点不相信地问小黄:“你认识她吗?”“认识,她是我读书时的班主任啊!”小黄又羞涩又自豪地认真回答。听到小黄这番大大咧咧的话,阿姨的脸上突然发起热来,她像在小黄面前显得无地自容。因为小黄的这句“她是我读书时的班主任啊”,令阿姨十分惭愧,她心里明白,她当时虽然是小黄的班主任,可是她对小黄并没有过一天的“好感”。这句竟从一个曾经让她头疼的学生嘴里说出的充满了真诚和自豪的话,于是成了时时刻刻鞭打阿姨心灵的鞭子。

从此,在阿姨眼里,再也不分好学生与坏学生了,阿姨说,只要是她的学生,她都要认认真真地对待。谁会想到,公平对待学生的那股动力,竟然是来自学生的一句平常的话语。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 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 (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 (析例,以小见大)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

(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 (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 (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

(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 (得出结论)

(比较鉴别) 范文: 差 别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 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仍在原地踏步。对此他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到现在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40袋土豆。“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钱。“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在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 老板让人叫来阿诺德,也叫他到集市看看有什么卖的。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是40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