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英语作文 > 教育资讯

蒙古那达慕大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6:34 英语作文
蒙古那达慕大会英语作文

篇一:那达慕大会作文

那达慕大会作文

那达慕大会作文(一)

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盛大集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游戏。每年夏、秋季节举行。大会期间,各地农牧民骑着马,赶着车,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成群结队的汇集于大会的广场。并在会场周围的绿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古老而又神圣。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那达慕活动的是年用畏兀儿蒙文(古蒙古文)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在这篇石刻中说:成吉思汗为了庆祝征服花刺子模的胜利,在布哈苏齐海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会上举行了射箭比赛。他的一个侄儿在距离三百三十五度远的地方射中了目标。另后来,凡牧马较多的部落举行那达慕大会时,都要进行赛马。摔跤则更为普遍,一般的那达慕大会,多以摔跤比赛为主元、明两代,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结合一起,从此形成男子三项那达慕大会比赛的固定形式。

举行婚礼或射箭、赛马、摔跤等那达慕开始时,蒙古族长者举起盛满鲜奶的银碗和哈达,朗读祝颂词。祝颂词有那达慕祝颂词、射箭祝颂词等多种。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其规模、形式和内容较前均有发展。

那达慕大会作文(二)

观完日出,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老师决定今天上午来亲手搭建一顶蒙古包。蒙古包在蒙古语中分为四个层次:桃脑、哈那、乌尼干、屋得。桃脑与哈那和屋得是爸爸们与巴特(英雄)的工作,而小朋友们负责把乌尼干插到哈那上。经过我们齐心协力地合作,终于一座蒙古包的雏形呈现在我们眼前。 后来我们又搭建了一顶野营帐蓬,我与两个>小伙伴分在了一组,我们不是忙着竖杆子,就是插杆子,最后我们终于找到了“节奏”,齐心协力,第一个完成了野营帐蓬的搭建,甭提有多高兴了!

下午我们举行了草原“那达慕”大会(娱乐与游戏),这次我们的那达慕,是分为拔河、接力、摔跤,项项都很刺激。在第一项“拔河”的时候,虽然我们饱满着脸去迎接,可是最后去哭丧着脸出来。当时那个场面,太令人激动了,刚开始拔,我就有一种被往前拉的感觉,我奋力,可惜呀,我这一点力,挽不回”经济损失“!我们输了!

第二场接力赛,一开始我以为是赛跑,体育可是偶的弱项,所以偶弃权了,可是没想到是绑腿跑,唉,失败。因为没选上,我就去捉蚂蚱了。没想到我犯下了个天大的错误:没有去给三班加油!就正因为我没有去,三班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失误!

第三场就是男儿们的“摔跤”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一场了,一班的一个外国小男孩子(可能不到6岁的样子)挑战我们三班的“大力士”,一准备好架式就索性使劲踢,那时候他真可爱,结果一下子就被摔了。可是他没有哭,自己站了起来,明白自己还“嫩”了点,嘻嘻。

最后一场是全营都参与的一个游戏,名字叫“护送水球”,规则:由第一个人拿水球,然后抛到另一个人手中,“之”字形传递,一直传到最后一个人那里,如果途中水球破了,就继续下一个水球,只要水球没有破,就拿起来继续传,到最后看哪个班“护送”过来的水球最多。轮到我们班的时候,所有的人员一齐动手,结果还是破了不少,不过我还是非常地高兴,因为我们班护送过关的水球是最多的,争得了第一!

累了一天的我们,晚上用了蒙古族最丰盛的晚餐:烤全羊。烤全羊一只羊要烤24个小时,而这种羊呢,是在小羊还是羊羔的时候,把生殖器切除,到两岁时再烤食。而蒙古族杀羊方法也是特有的(小孩子可能会有些害怕,我偷偷地问的我的孔老师后才知道):用锋利的刀把羊的胸口刮开,伸出食指与拇指,把羊心旁的静脉掐断,羊立刻就死去了。

吃完烤全羊,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躺在床上带着笑容与满足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那达慕大会作文(三)

去年,爸爸带我到大草原蒙古游玩,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达慕的民俗。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10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大会。

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

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那达慕的民俗已经深入我心,真希望下次有机会还能来这里游玩。

篇二:那达慕大会故事梗概

“那达慕”大会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早在1225年成吉思汗战败花刺子模后,就举行过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成吉思汗非常重视培养人的勇敢、机智、顽强,于是就把骑马、摔跤、射箭作为士兵和民众训练的内容,这三项也称为“男儿三艺”,也成为民族体育的主要项目。多少个世纪以来,每逢庆祝战功、祭旗点将、军民欢聚等都举办那达慕活动。

那达慕是蒙古语,意为娱乐或游戏。一般在七、八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壮之时,当地人穿上蒙古袍,配上腰带和头饰。如果你这时来到珠白河草原,首先由身着长袍的牧民马队欢迎你的到来,风姿绰约的蒙古族姑娘献上“哈达”,敬上美酒;充满豪气的蒙古小伙热情的为你表演蒙古式摔跤。

其中,赛马是一项很吸引人的活动,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对马儿有着特殊的情感,赛马不仅需要平日把马驯的十分熟练、得心应手,而且要有娴熟、高超的骑术和顽强勇猛的精神。数十匹马站在起跑线上,令枪一响,如同离弦的箭,赛场顿时沸腾起来。当第一匹马冲到终点,人们立刻唱起优美的歌。

射箭双赛也是蒙古族男子汉的一大荣耀,弓身外用竹片,内衬角片制成。两角儿相接处是坚木做成的把儿。弓的两端用皮筋弦打紧。用于比赛的弓,其强度为25弦或50弦。箭用柳条做杆,鹰羽做尾,长3尺。比赛开始时,选手们从指定距离,用同样数目的箭,像靶射第一轮。优选参加第二、第三轮比赛,以中靶心、内环、外环数折计分数。

今天那达慕大会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大会举行时,方圆数百里的牧民传奇节日的盛装,前来参观。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促进生产。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

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深受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载体。那达慕大会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与智慧的较量、速度与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的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

那达慕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族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发掘、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着重要价值。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传,1206年,蒙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万人欢呼万岁间,

蒙古那达慕大会

荣登大典,完成了草原统一大业。于是蒙古高原普天同庆,一次前所未有的丰富隆重的牧民盛会举行了,以酒当歌,以舞伴醉,蒙古军民一连欢庆热闹了数天。这就是那达慕大会的源头。

多少个世纪以来,每逢庆祝战功、祭旗点将、军民欢聚等都举办那达慕活动。每年的七、八月份水草丰美、牛羊肥壮之时,当地人都会穿上蒙古袍,配上腰带和头饰参加那达慕大会。如果你这时来到珠白河草原,首先由身着长袍的牧民马队欢迎你的到来,风姿绰约的蒙古族姑娘献上“哈达”,敬上美酒;充满豪气的蒙古小伙热情的为你表演蒙古式摔跤。

那达慕大会既是“比赛”又是“游戏”,聚会上有很多比赛项目,摔跤、射箭和赛马是

那达慕必有的3项游戏,俗称“男子三项那达慕” 其中,赛马是一项很吸引人的活动,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对马儿有着特殊的情感,赛马不仅需要平日把马驯的十分熟练、得心应手,而且要有娴熟、高超的骑术和顽强勇猛的精神。数十匹马站在起跑线上,令枪一响,如同离弦的箭,赛场顿时沸腾起来。当第一匹马冲到终点,人们立刻唱起优美的歌。

射箭双赛也是蒙古族男子汉的一大荣耀,弓身外用竹片,内衬角片制成。两角儿相接处是坚木做成的把儿。弓的两端用皮筋弦打紧。用于比赛的弓,其强度为25弦或50弦。箭用柳条做杆,鹰羽做尾,长3尺。比赛开始时,选手们从指定距离,用同样数目的箭,像靶射第一轮。优选参加第二、第三轮比赛,以中靶心、内环、外环数折计分数。

现在的那达慕大会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大会举行时,方圆数百里的牧民传奇节日的盛装,前来参观。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促进生产。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此时,万家灯火齐明时,悠扬的马头琴声划破夜空,在草原上飘荡。各种活动场所不时发出阵阵欢声笑语,在琴声的伴奏下人们欢乐地歌唱,陶醉在美妙的诗情画意之中。

那达慕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族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发掘、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着重要价值。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篇三: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

在我们的居住地有许多蒙古族人,我们也跟着蒙古族人喝奶酒,吃手把肉,在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地方特色:那达慕大会。

在那达慕大会上会有骏马奔驰在草原上,一群群大汉比武摔跤,精炼的射手们拉弓射箭。在蒙古语中,慕是娱乐‘游戏的意思,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我说的摔跤,射箭,赛马是那达慕大会的主要节目,那达慕大会在夏天7月11至13日,少所以人们都穿的比较少,男人们要么穿皮背心,要么穿颜色各异的彩条服,穿一条白色的蒙古袍裤,裤子上印有彩色云朵,很漂亮。腰上也系一条彩丝带。相对来说,女人们的服饰有很多种,但也要穿白色带云朵的袍裤。

在那达慕大会上还要跳舞,必不可少的是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筷子舞和顶碗舞,它们有着蒙古人的热情豪迈,是我们感觉到了蒙古人那豪放的性格。

更少不了得是蒙古族那豪放的歌声,如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玲花(凤凰传奇),斯琴格日乐等等,他们走遍大江南北,唱响整个中国,几乎每次那达慕上都会有它们来捧场。现在蒙古长调也令人叹为观止,所以,那达慕会上的歌声是不会少的。

不久前,我们鄂尔多斯举办过在历史上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那达慕大会,很荣幸我也参加了,并且是给吉祥三宝伴唱伴舞,场面非常庞大,观众席黑压压一片,真是受宠若惊。

那达慕大会不但带给蒙古人民欢乐,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我们鄂尔多斯人的热情,那达慕,我们的珍贵宝物!

篇四:蒙古族 那达慕简介

蒙古族 那达慕简介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大会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

节日活动的中心在拉萨西郊的罗布林卡。这里从前是西藏地方政教首领达赖喇嘛的夏日园林。节日来临,罗布林卡以及周围的树林里,一夜之间便会涌现一座色彩鲜艳的帐篷城市,还形成几条热闹繁华的节日市街,几乎整个拉萨城都搬进了这片绿色天地,所有的人都在歌声舞蹈中过着野外生活,深沉热烈的歌声伴着高原特有的乐器在树影里传播,这是拉萨人最有活力的日子。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1

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为了子孙和与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

节日一大早,人们便在各自的村寨口,栽埋一棵大松树,象征昂姑咪的化身。树上挂满小火把,村中有多少人口,就要在树上挂系与人口数相符的小火把。下午用牲礼祭过“化身”后,由村中年岁最高的一老妇人将“化身”点燃。参加活动者,各从“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也在“化身”上将其点燃。尔后,众人在老妇人的带领下,环“化身”跳起锅庄舞,歌颂昂姑咪献身传火的功绩。礼赞过“化身”后,各人相约成组,手舞火把,穿舞于村寨、田野、山林间放声高歌。祈求火神昂姑咪赐福,庇佑全村人人畜兴旺、五谷丰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舞火唱种黄坪乡是鹤庆县的一个热区,物产富庶。据传,这里的居民是当年孔明和孟获在此屯军留下的后代。这块沃土是当年孔明与孟获结盟时共同开垦出来的。并在6月24日晚点火夜战,首次播下了五谷之种,荒甸从此变成了良田。为了纪念这一日子,每到这一天,后人就要点火把夜战播种小春作物。是时,老人和孩子们手舞火把,环田地歌舞助兴,青年人在田间播种。劳动生产与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另有一番风味。

古往今来,每年的火把节之夜各民族都在同一地域庆祝,从山寨到城镇,从高山到平坝,人人燃起火把,手拉手足跟足围成圈子载歌载舞。老人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吹弹着挂在胸前的口弦,祈望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歌唱美好的生活。在月光下一把把火把,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像一颗颗天上的繁星落到人间,到处是火的世界,到处是歌舞的海洋。人们尽兴地唱,尽兴地跳,火把节之夜的热闹场面历代文人多有描述。

火把节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个晚上吃过晚饭,首先由某一家开始点燃火把,然后就争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们唱起火把歌,歌声随着火把的漫延响彻山谷。随后按约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公共娱乐场地,他们将火把集中起来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游戏。

在改革开放、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的今天,火把节赋予了更新的群众性、娱乐性、多样性的内容。人们不仅继承和发扬光大其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而且溶进了时代的气息,构成新的景象。例如节日期间,国外游客,省内外游客大量涌来,做买卖的人大量涌来,外来者远远超过本地人,火把节成为

2

吸引各方人土前来观光旅游和贸易洽淡的手段和机会。各种群众性的文艺体育表演节目也一年比一年更丰富多彩,民间节日也自然成了地区性的节日,从乡村节日走向了城乡节日,从单一民族节日成为了多民族共同的节日。真正知道和了解彝族的人不多,但一说“火把节”和’阿西跳月”,人们便不会感到陌生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要了解原汁原味的火把节还是在乡村中,特别是远离城区的偏僻的村寨才具备民间地道的习俗风情。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们除了唱歌、跳舞、捉迷藏外还做一种叫“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由一人扮做“老鹰”,其余的人排成一条长龙,依次揪住前一人的后衣摆,长龙的第一人扮做“母鸡”护后面的“小鸡”。“老鹰”拚命抓后面的“小鸡”,后面的“小鸡”看到“老鹰”来抓时,前面的“母鸡”也拼命去抓“老鹰”,如果“老鹰”被“母鸡”抓着,就要来充当母鸡保卫小鸡。后面的小鸡一方面要摆动以躲避老鹰,一方面还要“吱哟”地叫唤。“老鹰抓小鸡”游戏前,母鸡要张开翅膀护小鸡(扮母鸡者伸开双手)并学母鸡叫“咕来!咕来!”老鹰才能开始抓小鸡。

除了“老鹰抓小鸡”外,还有一种规模较小的“狐狸护石子”的游戏。即一人扮做母狐狸,手和脚着地,身下摆上三个石子扮做狐仔,一人扮做老虎去抓“母狐狸”身下的石子,母狐狸用脚踢着老虎,老虎就要来替换母狐狸护卫狐仔。

人们在大敞坝上烧起一堆篝火,做各种游戏时,上下辈之间的拘谨在这节日的气氛中荡然无存。俗话说,火把节是玩的节日,过节三天没玩错的说法。就连那些刚接来婆家过第一个火把节的新媳妇(凉山彝人新婚夫妇成家一般都从火把节开始坐锅。)也用披毡半掩着脸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后看热闹来了。

人们狂欢到一弯弦月升上东山时才回家歇息。姑娘们激动得索性不睡,你帮我我帮你地帮着收拾打扮。准备第二天的穿着打扮,并准备干粮、肉食、水果等东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过节之地。

火把节不仅是每个家庭传统的节日,也是各家各户亲戚朋友交往欢聚的节。 春节的诗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中秋的诗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

篇五:那达慕大会资料

据传,1206年,蒙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万人欢呼万岁间,荣登大典,完成了草原统一大业。于是蒙古高原普天同庆,一次前所未有的丰富隆重的牧民盛会举行了,以酒当歌,以舞伴醉,蒙古军民一连欢庆热闹了数天。这就是那达慕大会的源头。

多少个世纪以来,每逢庆祝战功、祭旗点将、军民欢聚等都举办那达慕活动。每年的七、八月份,当地人都会穿上蒙古袍,配上腰带和头饰参加那达慕大会。如果你这时来到珠白河草原,首先由身着长袍的牧民马队欢迎你的到来,风姿绰约的蒙古族姑娘献上“哈达”,敬上美酒;充满豪气的蒙古小伙热情的为你表演蒙古式摔跤。

那达慕大会既是“比赛”又是“游戏”,聚会上有很多比赛项目,摔跤、射箭和赛马是那达慕必有的3项游戏,俗称“男子三项那达慕” 其中,赛马是一项很吸引人的活动,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对马儿有着特殊的情感,赛马不仅需要平日把马驯的十分熟练、得心应手,而且要有娴熟、高超的骑术和顽强勇猛的精神。射箭双赛也是蒙古族男子汉的一大荣耀.

现在的那达慕大会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大会举行时,方圆数百里的牧民传奇节日的盛装,前来参观。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促进生产。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

那达慕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族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发掘、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着重要价值。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