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朗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52:40 体裁作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朗读体裁作文

篇一:第七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试题及答案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轻松起步

1 我能根据拼音对号入座(同音字填空)。

2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清楚——( )

沉思——( )

困惑——( )

时常——( )

3 汉字双胞胎,比比再组词。

4 词语化妆间(词语搭配)。

风( )日( )

( )武( )威

( )( )褴褛

得意( )( )

( )惑不( )

( )红( )绿

5 我能照样子将句子改个说法。

例:你怎么能失信呢?

(1)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么能逃学呢?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恩来之所以这样回答校长的问话,从小立下这样的志向,是因为他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他又体会到伯父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使他逐渐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

7 周恩来很清楚地告诉自己和所有的人,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呢?我也要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读书,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爸爸妈妈、好伙伴进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提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罗庚小时候家里特别穷,他14岁就失学了,但是什么也没能阻挡他对数学的热爱。早晨,他早早起来研究数学,晚上很晚才睡,翻看那几本珍贵的数学书。他经常一面帮父亲在小杂货店干活、记账,一面研究数学。有时他钻得太入迷了,就把算题的结果当做客人应付的货款写在账单上,往往使客人大吃一惊。因为经常发生这样莫名其妙的事,父亲气极了,要把华罗庚读的数学书烧掉。华罗庚死死抱住书不放,一副誓与书本共存亡的架势。年少的华罗庚就是凭着这样的执著,在数学研究的坎坷道路上不断攀登。

第一站 我能按要求完成填空。

(1)“誓”的音序是_____________,查字典时部首是______________,除去部首还剩__________画。

(2)“特别”有两个意思:①表示程度深;②表示与众不同。“华罗庚小时候家里特别..穷”这句话中,“特别”的意思是( );“他的这种做法很特别”一句中“特别”的意...

思是( )。

答案:① ②

第二站 我能根据短文的意思,为短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标题,并将所选的标题写在文首横线上。

A.华罗庚的故事

B.少年华罗庚

C.“小数学迷”华罗庚

第三站 “年少的华罗庚就是凭着这样的执著,在数学研究的坎坷道路上不断攀登。”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藏夹

周恩来是我国的政治家、外交家,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还有很多,我通过上网、读书等方式查到了一些相关材料,粘贴在下面。

答案

轻松起步

1答案:第 地 帝 繁 烦 凡

2答案:明白 深思 疑惑 经常

3答案:振(振奋) 嚷(吵嚷) 租(租界)

(阻止) 训(教训)

4答案:和 丽 耀 扬 衣 衫 扬 扬 疑 解 灯 酒

5答案:(1)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2)你不能逃学。 镶(镶嵌) 阻

6答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却受到洋人的欺凌 中华不振 要振

兴中华,读书要以此为目标

7答案:略

快乐提升

第一站 答案:S 言 7

第二站 答案:C

第三站 答案:华罗庚凭借着对数学研究的热爱与不懈的追求,在数学研究领域,克服各种

困难,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

篇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演讲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有人问“你为什么要读书?”恐怕你会有很多答案,但我要告诉你们的就是像周总理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历史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不会忘!1932年九月十八日的南京大屠杀,那3000多名同胞痛苦的脸庞,日本人用刺刀划破孕妇的肚子将婴儿挂在刀尖上,自己却哈哈大笑的场景,我不会忘!日本竟使用了连德国法西斯都不敢使用的鼠疫菌,致使我27万无辜的人民死于细菌战,我不会忘!他们甚至拿中国人做各种杀人的手段,这些的这些,我——永远不能忘!

大家看过失去孩子的父母,脸上痛苦的表情吗?大家看过被枪杀的孩子天真稚嫩的脸庞吗?大家又看过被做过实验后的男人萎缩发青的身躯吗?一张又一张残忍的图片,大家看过吗?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无数个的生命就这样没了!如此历史,如此日本,怎叫我不恨。

你们知道吗?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古到今,又有多少文人志士为了报效祖国,写下了一页又一页的辉煌。 在古代,楚国诗人屈原把满腔的热忱溶于《离骚》之中,含恨而逝。宋朝爱国名将岳飞,背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伴随着他走过了多少个戎马春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首《过零丁洋》至今还震撼着我们的爱国之心。当今的我们,该怎样做呢?我们应把强烈的爱国之情投入学习中,知识才是力量,若没有科学文化,你谈何报国?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热爱你的祖国的话,那么,认真读书吧!书籍是全人类的智慧,它可以帮助你跟上时代的步伐,你的祖国母亲正等着你去为她增加力量。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热爱生命的话,那么,认真读书吧!因为个人的前途只有和民族、国家的利益紧紧相联的时候,生命之花才能开得灿烂。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今天努力学习,才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才是真正的炎黄子孙!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让这句不朽的名言不在空谈,不再成为口号。同学们,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

篇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设计

陈沚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12个一类字,认读8个二类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人物形象,揭示课题。

1、出示周恩来的图片,这个人是谁呢?

请学生说说对周恩来的了解。

过渡语:是啊,周恩来是我们开国的第一任总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深受全国各族人民敬重和爱戴的领袖,他卓著的功勋、崇高的品德、光辉的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今天,让我们走近少年周恩来,了解他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

2、周总理从小志气高,在 12 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课题)

3、提问:读课题后谁来说一说课题的意思。(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那是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生答)师板书:周恩来。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主要问题:周恩来为什么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一)、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顺句子。

1、会写字

帝、义、伯、租、振、范、闯、凡、巡、嚷、妇、惩(共8个)

2、会认字

崛(jué)、帝(dì)、范(fàn)、巡(xún)、嚷(ráng)、惩(chéng)、铿(kēng)、锵(qiāng)

(二)、词语解释。

1、焦点: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这里指当时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一个重点地区,是民族危机极其深重的地方。

2、耀武扬威:课文中指巡警凭借帝国主义的势力在租界里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3、得意扬扬:课文中指那个大个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国巡警不给受伤害的中国人撑腰而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

4、铿锵有力:这里指周恩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5、诸生:这里是敬辞,总称教室里的所有学生。“诸”是“众、许多”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诸位”等。

6、胸怀:胸襟。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

(三)、想课文人物及人物身上的事,结合课文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如果学生对内容的概括很啰唆,带有复述课文的性质,教师则应先肯定学生对课文读得熟练,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话可去掉不用说,哪些话必须保留,直至每件事情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如果学生能把几件事情串连起来说则让学生总结概括叙事性课文大意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要结合人物、事件、课题来概括。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共17个自然段)

2、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几件事?

第一件:讲伯父嘱咐周恩来,不要到外国租界地。周恩来对此迷惑不解。

第二件:讲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从而体会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第三件: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告诉大家,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6自然段)写:少年周恩来听到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而感到疑惑。

第二段(第7——9自然段)写:少年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中国人受欺凌,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体会到伯父的话。

第三段(第10——16自然)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大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有关词语。

2、把课文中的三件事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学习,对周恩来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文章的条理和主要内容有初步

的认识,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很好;但我还希望同学们回去很好地读课文,认真学习,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所表体现的人物品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中讲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在这三个阶段中,周恩来的情感变化?生说,师板书:疑惑;气愤;立志。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节)。

(1)读课文,提问:周恩来的内心感到怎样?(很疑惑)。疑惑什么呢?(生答)板书:中华不振。

在文中画出有关产生疑惑的语句。

A、为什么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

B、为什么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

C、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

(3)自由读这些句子,请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4)指名读,评价所读效果。

(5)理解“租界”的意思。结合描写租界特点的句子体会租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繁华、热闹、中国人是不能随便进到租界里去的。)

插入资料: 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2块公共租界。

各国租界的分布(1911年):

英国7处:天津英租界、汉口英租界、广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厦门英租界、镇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

日本5处:天津日租界、汉口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

法国4处: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广州法租界;

德国2处:天津德租界、汉口德租界;

俄国2处:天津俄租界、汉口俄租界;

意大利1处:天津意租界;

奥匈帝国1处:天津奥租界;

比利时1处:天津比租界:(1931年中国收回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2处:

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

鼓浪屿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麦、荷兰、瑞典和挪威。) 天津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设立租界。(天津美租界在1902年合并入英租界。)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7-9节)

(1)仔细阅读这部分。

(2)提问:此时,周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气愤)。是因为什么事感到气愤?(外国人轧死了中国人,没有愧疚之情反得意扬扬。中国巡警没有惩罚洋人,反而训斥受害人。围观

的人见此情况尽管气愤,但没有人敢说。)

(3)想象练习,让学生体会情感。

A、这位妇女的遭遇悲惨吗?这里仅仅只写这位妇女吗?从书上找出描写妇女可怜的语句。 (很悲惨,这里不只是写这位妇女,她是代表中国同胞。)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泣着什么??

B、边读边想象,她怎样哭诉?在哭诉什么?

C、此时周恩来体会到了什么?(“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让他体会到的?(他看到中国人受欺凌。)板书:中国人受欺凌

(4)思考: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这段在这到什么作用? (因为这段主要是一个过渡段,第一句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的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第二句巧妙第把课文引入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这段话在这主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10—15节)

(1)朗读课文。

(2)思考:周恩来沉思什么,你从哪里知道?

(沉思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修身课上。)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分析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这里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是:为明理、为挣钱、为吃饭,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

采用“对比”的方法。在这样的对比中,容易使我们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板书:博大胸怀、远大志向。

(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联系全文,深入思考。

1、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所以他立下了这个远大的志向。

2、课文中的三件事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前面两件事是原因,后面一件事就是结果。)文章是怎样把三件事连一起的?(多处应用“过渡句、过渡段”衔接起来的)。

3、像课文当中所写的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中国时有发生,比如,在租界地里,很多地方的公园都有这样的规定:华人不得入内,狗不得入内,甚至有的公园门口公然立着这样的牌子,上面写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中国人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歧视?中国人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华不振啊!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使周恩来体会到“中华不振”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指课题,生齐读),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他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体现了周恩来与他人不同的“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四、总结。

处于战乱年代的周恩来,少年时代就立下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促使他成就了救国救民

的伟业,使他成为一代伟人,作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21世纪的建设者,我们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我们该立下怎样的读书志向?

五、课后作业。

1、收集十条“爱国格言”,抄写在作业本上。

2、小练笔:现在的我们为什么读书?(300字左右)

篇四: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内阅读二及答案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

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坚定(坚决)(动摇) 清晰(清楚)(模糊) 崛起(兴起)(覆灭) 欺凌(欺负)(扶助)

2、我会用“抱负”造一个句子:

人要有远大的抱负,远大的理想,才能不断向前,功成名就。

3、第1自然段在文在是 的作用。

4、朗读7自然段是,应该这样读( B )。

A、魏校长受到感染,读出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B、魏校长吃惊,要读出惊讶和疑惑的语气。

5、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词语。

(1)“有志者”的意思是_有志向的人,“效”的意思是_仿效,“周生”指_学习周恩来,“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意思是 有志向的人都应该向周恩来学习 。

(2)“静静地”看出周恩来 正在认真思考,不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 。

6、根据意思在文段中找词。

(1)大声叫好。(喝彩)

(2)形容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铿锵有力)

7、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思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什么?

答:他在想为什么而读书。 8、“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抱负和胸怀”是指 心系中华的振兴。

9、周恩来的回答与大家的回答有什么不同?

答: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是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周恩来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

10、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写下来。

答:提高能力,适应将来的生存发展环境。 (增长见识,学会认识处理复杂问题)

(修身养性,培养健康积极的个人品格。)

11、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答: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所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周恩来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爱国少年。

12、辨音组词。

喝hè (喝彩)hē(喝水) 当dāng(当心)dàng(上当)

篇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练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朗读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看拼音,写汉字。

bó f

n jǐn

ɡ ch

bào fù xiōnɡ huáù mó fàn xúɡ chǎo rǎnɡ ch?nǔ

i zhan xīnɡ zhōnɡ hu

á

二、扩词。

租( )( ) 闯( )

( ) 妇( )(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得意( )( ) 左( )

右 盼 ( )武( )威 风( )日( ) 灯( )酒( ) 疑( )不 解

四、照样子,写词语。

得意扬扬(ABCC式) 左顾右盼(含反义词) 一条条(ABB式)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这是中国的土地。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1、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2、这部电影真叫人喜欢。

3、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返。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