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为什么写红楼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25:02 字数作文
篇一:曹雪芹为什么要写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红楼梦》总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典型人物,对当时现存正统的封建社会秩序都表示反对,因而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在曹雪芹的笔下,象征着封建社会的荣国府和宁国府,就是腐败不堪的两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作者借用柳湘莲的话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这是作者对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总抹一笔,是最尖锐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读者可以看到,这两个封建官僚家庭里的大大小小的主子们,除了享乐,除了做那些见不得人的肮脏事外,没有一件正经的事干,而且他们勾结官府,草菅人命。在曹雪芹的笔下,连当时的封建朝廷都不过是“见不得人的去处”。贾妃回府,只是“满眼垂泪”,“呜咽对泣”,其他的人也都是“垂泪无言”。作者笔下的这幅省亲图,除了虚有其表的空排场外,动到真情实感的就是这一副哭泣的场面。
作者通过贾宝玉,反对“文死谏、武死战”,说“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骂那些官僚是“国贼禄鬼”。说孔孟的经典之作,也不过是“杜撰”的。作者还通过探春之口,说:“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说理学大师朱熹的话,也不过是“虚比浮词,哪里都真有的?”大家知道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在清代是封建法规的准绳,是治国之大纲,人人违反不得的,而曹雪芹却用这些亦庄亦谐的话,来加以轻蔑和否定。
贾宝玉特别反对“仕途经济”,即让他走读书做官的道路。这“仕途经济”,是历来封建政权得以世世延续的根本制度,也即是众所周知的科举制度。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反对“仕途经济”,无异是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政权的基础。
《红楼梦》里作者着力描写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及其悲剧。这个爱情故事具有深刻的内涵,与以往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有所不同。首先,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不是一见倾心式的爱情而是在长期相处共同生活中产生的爱情。这样,这种爱情也就有了生活和思想的基础。其次,他们的爱情是以共同的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为基础的,这就是共同的反封建的思想。这是他们爱情牢固的基础。薛宝钗就是因为缺少这一点,贾宝玉终于选择了林黛玉。第三是他们的个性气质相投,贾宝玉崇尚自然天真,喜欢自由,摆脱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法的束缚,摆脱世间一切俗套,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这恰好符合林黛玉的个性和脾气。而这正好说明他俩所共同追求的是个性解放!
在中国的婚姻史上,以以上三个原则作为婚姻选择标准,这在古代是绝无可能的。实际上曹雪芹在这里已经提出了一个现代婚姻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到今天在全世界也还没有真正能实现。因为这一原则是具有超前性的,是人类自身的文明和发展的一个进步。
以往我们研究《红楼梦》,较多地注重《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揭露,很少注意它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现在看来这未免有点片面。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无疑是深刻的,但他同时又提出了新的生活的理想。在曹雪芹笔下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描写,实际上就是曹雪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曹雪芹的批判是属于他自己的现实社会的,而他的理想却是属于未来社会的。
曹雪芹通过贾宝玉还提出了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主张自由和平等的要求。特别是曹雪芹通过贾宝玉提出了重女轻男的主张,甚至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男人“浊臭逼人”。孤立地看这句话,似乎不可理解,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是男权社会,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贾宝玉的这句话,无疑是对男权社会的一个否定,是对男女平等的一种矫枉过正的呼吁。
贾宝玉的这种反封建思想,究竟是什么性质呢?有人认为是封建的民主思想,我认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对封建统治有利的思想,贾宝玉的思想是对封建社会的叛逆,是与贾政所代表的思想对立的,所以贾政说贾宝玉弄到后来要“弑君杀父”,因而要趁早打死他。这一情节,把贾宝玉和贾政所代表的两种思想的对抗性交代得十分明确。何况在乾隆时代,中国从明代开始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已经有较大的进展了,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思想家在明代后期已经出现,这就是激进的初期民主主义思想家李卓吾。而《红楼梦》的思想显然是受他的影响的。所以从《红楼梦》所反映的反封建的内容来看;从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内涵来看;从贾宝玉与贾政的思想冲突的实质来看;再从《红楼梦》的思想渊源来看,我认为《红楼梦》的民主思想,已是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民主思想。这种思想是与封建正统思想对立的,是具有历史的进步性的。只不过,它是借用一个特殊的典型形象并用特殊的语言方式来表现的,与哲学语言的直观性不同罢了。
《红楼梦》共写了七百多个人物,其中称得上典型的也有数十人。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袭人、史湘云、妙玉、贾母、刘姥姥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小说是凭借它所创造的典型形象以传世的,《红楼梦》拥有这么多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这在中外古典小说中,也是非常突出的。
曹雪芹留下来的《红楼梦》只有八十回的抄本,八十回以后也写了一些,但未流传下来。今传的后四十回是高鹗和程伟元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用木活字排印《红楼梦》时加上去的。其稿本的来源据程伟元的序言里说是从“鼓担”上买来的,也有人说是高鹗续写的,但以前一说较为可信。
乾隆末年到嘉庆年间,《红楼梦》的续书很多,但仍以程、高印续的较好,故程、高续本能流传至今,然与雪芹原作比较,其差距还是很大的。
《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和深邃的,所以研究《红楼梦》的学问被称为“红学”。
《红楼梦》在世界现实主义小说史上,是具有领先地位的。它比欧洲最早的现实主义大师法国的司汤达(1783—1842)、福楼拜(1821—1880)要早出整整一个多世纪;比巴尔扎克(1799—1850)早出80多年;比俄国的现实主义大师果戈里(1809—1852)和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也要早出一个世纪左右。因此,在世界文学史上,由作家创作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强烈光芒,是由曹雪芹的《红楼梦》首先放射出来的。
曹雪芹的《红楼梦》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理想主义的。他对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是现实主义的,而他对宝黛爱情深刻动人的描写、他们至死不渝的追求和对美好的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则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理想主义的,而这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正是曹雪芹对未来世纪的奉献!
曹雪芹的祖父是康熙的近臣,后来雍正称帝,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因此贫困不堪。据说,他有个远房表妹,从小青梅竹马,但是在曹雪芹成年之际,表妹病死。曹雪芹因此联想到自己的家境,社会和皇权的黑暗,心爱表妹离世。。。然后就开始写了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应该也有一部分是以曹雪芹和他表妹的故事为原型的。
对曹雪芹为何要写《红楼梦》?
曹雪芹的祖上一直可以追溯到汉朝之开国元勋曹参,途经“三国”之曹操,宋朝之曹彬等人,至明初时迁到辽东铁岭落户。后金(满清前身)崛起后,曹雪芹祖上成为皇室家奴,隶属正白旗。曹雪芹的太祖母孙夫人曾为清顺治帝三子玄烨的“教引嬷嬷”(保母)。康熙帝登基后大力提拔他的“嬷嬷”爹,委派曹家任江南织造达四世。雍正登基后,严厉整肃当初曾与他争夺皇位的几位弟兄及其党羽,波及到曹家。雍正五年(1727年)曹府被抄,这给曹雪芹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抹灭的记忆。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曹雪芹出身官宦,天资聪慧,却自小不喜读“四书”“五经”之类的正书,而尤好读“杂学旁取”之类的野史闲书,并身杂优伶,客串登场。他从小就表现出极强的反叛意识。这在《红楼梦》的一首《西江月》中有精彩的描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似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曹雪芹的家人训斥他不求上进,放荡胡为,行为不检,辱没家风,甚至动用“圈禁”大法来惩处他,但这些都没有能压制住曹雪芹的反叛心理。而作为一个待罪之家,曹家只能住在北京城外,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各类三教九流的人物。曹雪芹深受金圣叹之“六才子论”的影响,他兴趣广泛,诗、文、曲、小说并重,并很好戏,迷上了某些名角小旦。曹雪芹从不卑视这些“优伶”人物,曾向他们学唱戏,最后竟“粉墨登场”。此外,曹雪芹还练得一手好画,他尤擅长画妇人,并专受当代的佳人美女。
雍正死后,乾隆皇帝虽然撤销了对曹家当初的指控,却未能将原来的官职和家产发还给曹家。所以,曹雪芹十八岁后不得不像一般旗人那样去到指定的地方当差服役。他在内务府当了一段时间的差,日子过得也很平庸,后来竟因言行不检而被罢官。其间,曹雪芹先后寄居过自己的姑母家、岳丈家,也曾住过庙院、马棚、“水窝子”等杂地。
曹雪芹出身富贵,早年过惯了被人伺候的日子,现在正当壮年,却要过寄人篱下,遭人白眼的日子,其内心之凄凉可想而知。后来,曹雪芹曾一度在某显宦人家做馆师,结果也因“有文无行”而被人辞掉。曹雪芹的余生是在北京西山度过的。他在那里有一间“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小房子,以卖画与当村塾教师为生,过着“日望西山餐暮霞”,“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
穷困与贫窘一直追随着曹雪芹,却也使他的头脑一直保持清醒。他对这个社会有太多太多的感触了,他在乾隆盛世之时已经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末世感”。他要把这一切都写下来,来唤醒人们对这所谓盛世的麻木。而且他要写一本与世人之世俗观念大相径庭的书。于是写《红楼梦》便由原来的“闲来偷笔”的事情变成了终身的事业。
反叛人格 曹雪芹的心理分析
篇二:曹雪芹著《红楼梦》的原因
曹雪芹著《红楼梦》的原因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位石头谜,他画过石头画,写过石头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石头记》中的主人翁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幻化成的,“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的“通灵宝玉”,据考证就是雨花石。雨花石在南京产于“聚宝山”,在六合产于“灵岩山”,所以,曹雪芹把它神化为“通灵宝玉”。
在乾隆年间,曹雪芹住在正白旗写《石头记》。香山的老人爱说《石头“
记》记石头”。曹雪芹写的这本书,从一开始说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被丢弃在青埂峰下,后来随着下界的神瑛侍者身入红尘,经历了悲欢离合,炎凉世态,一直到顽石归天,全书结束,就是写的一块顽石的故事。
曹雪芹祖上明末前居住在今辽宁铁岭西南郊腰堡大汛河村一带。在努尔哈赤的后金兵掠地时,曹雪芹的远祖曹锡远被后金的军队俘虏,给多尔衮当家奴,属正白旗包衣(“包衣”即满语“家奴”一词译音“包衣阿哈”的简称)。清朝建立以后,设立“内务府”,负责为皇帝管理财产、饮食、器用等各种生活琐事和宫廷杂物,曹家成为“内务府”的成员。曹锡远的儿子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从曹振彦的儿子曹玺和曹玺的长子曹寅,曹寅的长子曹颙和侄儿曹頫,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一职。织造的职务,主要为皇帝管理制造和采办宫廷用品,但除此之外,还同时担任替皇帝搜集情报的工作,曹寅就经常向康熙密奏南方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治安、民情等等。曹家几代人担任这一职务,表明他们跟皇帝有一种特殊亲密的关系。曹玺的妻子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康熙南巡时还在江宁织造府内接见过孙氏,称她为“吾家老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小时候曾做过康熙的伴读,以后又担任御前侍卫。曹寅在给康熙的奏折中自称“臣系包衣下贱”,说明曹家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对于皇帝来说是奴才,但对一般人来说,则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大官僚,是属于最高统治层中的成员。雍正继位后,曹家遭受冷落,曹頫时受斥责。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篇三:《红楼梦》作者为什么叫曹雪芹?意为操有血海仇情!
红楼梦猜谜之二
《红楼梦》作者为什么叫曹雪芹?意为操有血海仇情!
《红楼梦》(癸酉版)108回末有警幻情榜,主要人物都上榜,贾宝玉为情不情,林黛玉为情情,薛宝钗为无情……,估计作者也暗含有情,为血情;意为与清兵有血海仇情!作者是操有血海仇情写成《红楼梦》的,所以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作者为明末大才子吴梅村,历经了明朝灭亡,见证了清军的对汉人的残酷屠杀,饱含了对清廷的满腔悲愤!
篇四:曹雪芹著《红楼梦》的原因
曹雪芹著《红楼梦》的原因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位石头谜,他画过石头画,写过石头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石头记》中的主人翁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幻化成的,“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的“通灵宝玉”,据考证就是雨花石。雨花石在南京产于“聚宝山”,在六合产于“灵岩山”,所以,曹雪芹把它神化为“通灵宝玉”。
在乾隆年间,曹雪芹住在正白旗写《石头记》。香山的老人爱说“《石头记》记石头”。曹雪芹写的这本书,从一开始说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被丢弃在青埂峰下,后来随着下界的神瑛侍者身入红尘,经历了悲欢离合,炎凉世态,一直到顽石归天,全书结束,就是写的一块顽石的故事。
曹雪芹祖上明末前居住在今辽宁铁岭西南郊腰堡大汛河村一带。在努尔哈赤的后金兵掠地时,曹雪芹的远祖曹锡远被后金的军队俘虏,给多尔衮当家奴,属正白旗包衣(“包衣”即满语“家奴”一词译音“包衣阿哈”的简称)。清朝建立以后,设立“内务府”,负责为皇帝管理财产、饮食、器用等各种生活琐事和宫廷杂物,曹家成为“内务府”的成员。曹锡远的儿子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从曹振彦的儿子曹玺和曹玺的长子曹寅,曹寅的长子曹颙和侄儿曹頫,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一职。织造的职务,主要为皇帝管理制造和采办宫廷用品,但除此之外,还同时担任替皇帝搜集情报的工作,曹寅就经常向康熙密奏南方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治安、民情等等。曹家几代人担任这一职务,表明他们跟皇帝有一种特殊亲密的关系。曹玺的妻子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康熙南巡时还在江宁织造府内接见过孙氏,称她为“吾家老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小时候曾做过康熙的伴读,以后又担任御前侍卫。曹寅在给康熙的奏折中自称“臣系包衣下贱”,说明曹家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对于皇帝来说是奴才,但对一般人来说,则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大官僚,是属于最高统治层中的成员。雍正继位后,曹家遭受冷落,曹頫时受斥责。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篇五:《红楼梦》写完了吗?
《红楼梦》写完了吗? 《红楼梦》写完了吗?
这个问题咋听有点傻,只要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绝代文豪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现在通行本中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可惜笔力不逮。张爱玲曾感叹“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可曹雪芹真的没写完吗?
对此学术界有很多观点,我个人认为:《红楼梦》一书曹雪芹是写完了的。此次只提几点论据:第一,首章提到《风月宝鉴》为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就是说作者有充足的时间完本。如果他想把《红楼梦》一书写得全须全尾的话,完全可以做到,而不必只写八十回戛然而止,留下这么一个不符常规的“半拉子工程”。“增删五次”,增加了哪些,又删除了哪些?这些具体细节需要后人研究,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八十回本的《红楼梦》就是曹雪芹最后的定本!或者说,这样的“残缺”结构就是曹雪芹所有意设定的。
第二,曹雪芹最初写的《红楼梦》,所著篇章不论110章还是120回,全或不全,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的大致命运也是定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红楼梦》这部小说对曹雪芹来说,自传性很强,其中人物多有原型。而且在很多人物的命运在前面的诗词中已经有明确交代,比如宝玉出家,黛玉自悬,熙凤被休,袭人嫁人等等。只是不清楚曹雪芹具体出于什么考虑,决然只保留了前八十回。这一点,从“脂砚斋”的评语可以推断。“脂砚斋”此人与作者关系非常亲密,曾阅读过后面的章节。
第三,八十回本的《红楼梦》中,有很多内容应该是从曹雪芹所写后几十回中的内容。例如《芙蓉诔》,按照通行本表面看,是宝玉写给晴雯的悼词,但是细看就感觉突兀:首先是二人的关系,他们主要还是公子和丫鬟,没有多少所谓的爱情成分,像晴雯的嫂子“多儿姑娘”所言,只是戴了虚名。而悼词中的“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垅中,卿何薄命 ”则显为情人之语,而且“茜纱窗”一处参看前文,乃为是黛玉的潇湘馆!况且悼词中,对逝者的哀悼渲染,不仅有容貌的褒扬,也有才情品行的赞美,而晴雯只是容貌和性情上还说的过,“才华若比仙”就谈不上了。综合来看,《芙蓉诔》应该是后面章节中,黛玉死后宝玉所写的悼文。这说明什么呢?曹雪芹有意将后面的精华章节压缩进前八十回。
将一本全须全尾的《石头记》“增删五次”,转成只有八十回的“残缺”结构,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具体情形谁也难以结论,或许因为牵扯原型人物不愿写,或许因为后半部太过凄惨不忍心写,也或者后半部分的情节发展太过庞杂让其难以裁夺,不太满意??但从客观效果看,“残缺”结构的“开放性”,让《红楼梦》引发了读者更多的理解和猜想,我甚至怀疑后人的续写都在曹雪芹的设计当中!此外,为了引导读者不至于“跑偏”,曲解自己的意图,曹雪芹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这个诗歌很多都是对故事情节的提示,人物命运的“预言”,已经具备叙事功能。
有人称“中国小说,到了《红楼梦》才算有了结构”,曹雪芹是经营小说结构的大家,他将《红楼梦》作如此处理,实为苦心积虑后的设计,并非“天不假年”。更重要的是,《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方向已经在前八十回中交代清楚,人物的性格和音容也已走进读者的心中,那个美丽而凄美的世界已经清晰完整!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