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朱良志生命的态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20:36 作文素材
朱良志生命的态度作文素材

篇一: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

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 (2011-09-30 23:29:26) 转载

标签: 分类: 美学

文化

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 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 ①。

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功利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 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时间的年轮引起人如何的联想,等等,而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 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 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就像元代画家倪云林的《幽涧寒松图》,画中的古松,是这个空灵悠远世界的活的存在,而不是具有形式美感的审美对 象。

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 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 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里的“态度”,又可以说是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式,没有情感的倾向性,或者说是“不 爱不嗔”,爱有差等,嗔有弃取,都没有摆脱控物的方式。第四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顿心灵。就像元虞堪评倪云林的长松之作《惠麓图》所 说:“天末远风生掩冉,涧流石间绝寒清。因君写出三棵树,忽起孤云野鹤情。”长松等所构成的活的生命世界,震撼着人的灵魂,和人的心灵进行对话。

人是世界的一份子,但在知识系统中,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科学的)、消费的客体(功利的),或者是被 我欣赏的对象(审美的),人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好像不在这世界中,人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中国美学要建立的“生命的态度”,是要还归于“性”, 还归于“天”,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回到共成一“天”的生命天地中。在

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人就像庄子所描绘的那条“相忘于江湖”的鱼。不是把握美的知识,而是体验生命的愉悦,这“生命的态度”反映了中国美学不同于西方美学的发展方向,是重体证、重天人相合的中国哲学在审美生活中的反映。

一、是造境,不是比喻、象征

在朱光潜第三种态度(审美态度)的论述中,古松成了表现人特殊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无论是“意象”或者“形象”,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一些符号, 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其意义在于隐喻或表现人的某种情感,是浸染着人的情感倾向的物象。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改变意象(或形象)的符号特性。构成意象的符号本 质是“物”,是为“情”所支配的“物”,符号的意义是被给予的,本身只具有指谓功能,并不是意义实体。这种情景交融的观点,无法解释很多中国艺术创造现 象。

我们可以人们熟悉的王维小诗来进入这方面的讨论。王维的一些描写自然的山水小诗,被称为“山水诗”,就像我们很难以“花鸟画”来称呼八大山人的花鸟之作一样,这样的称谓其实并不恰当。

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幽深的山林中,泉水淙淙流淌,溪涧边芙蓉花自在地开放,没有人知道它 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落,这是一片寂静幽深的世界。又如王维《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飒飒的秋雨之中,白鹭自 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就像老子所说的“为腹不为目”,不是“目”(外在的感官)所接触之对象,而是“腹”(整体的生命)所融会之世界。

如果我们把它当做“山水诗”,或者“写景诗”,那么可以说这样的诗了无足观。描写是这样的简单,内容是这样的单调,单调到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它的内 容:山间有一些芙蓉花开了,又落了;秋雨中有一只白鹭飞来。这样的诗会有什么魅力?这样的诗还算诗吗?读惯了西方写景诗的读者实在无法对这些单调的描写产 生兴趣。人们熟悉的西方写景诗人,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是这样描述外在景色的。如他的名作《水仙》写道:“我宛若孤飞的流云,闲飘过峡谷山岗,蓦然见成簇 的水仙,遍染出满地金黄:或栖身树下,或绽放湖旁,摇曳的花枝随风飘荡??”(辜正坤译)华兹华斯这首诗细腻而丰富的景物描写和情感呈露远不是王维的小诗 所可比的。其实,王维的诗与他的前辈也无法相比,如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之一谢灵运的《登永嘉绿嶂山诗》其描写也非常细腻。 然而,奇怪的是,王维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小诗”,并不因为“小”而被人们漠视,而且千古传诵,倒是像谢灵运这样的写景诗却很少有人提及。王维的小 诗自有其独特的魅力。王维的类似小诗还有很多,如著名的《竹里馆》、《鸟鸣涧》等。中国诗歌史类似的作品极多,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若耶 溪》等等。

其实,这些小诗根本就不是“山水诗”、“写景诗”,它的主旨根本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没有被观的“景”,没有观照的主体, 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将其称为“境”。

王维这些小诗绝不是偶然的表现,它是中国美学观念将要发生重要变化的征兆。晚唐五代以后,不是“情”的直接抒发,也不是“景”的具体描绘,而是“境”的创造,成为中国艺术的主流观念。王维在道禅哲学影响下,通过他的独特的诗和画,为这一美学风气转变注入了活力。

南宋画家马远有一幅《寒江独钓图》,今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这幅作品和王维的小诗一样,构成画面的内容也很简单,空阔的江面,一条钓鱼的小船,描 写平常之极,看起来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从图写外在景物来看,这幅画也不值一提。但细细把玩即可发现,它不是摹写外在物象的,而是立意于“境”的创 造。作品通过夜晚江面发生的一个简单故事,呈现艺术家对生命的独特体验。静谧的夜晚,淡淡的月色,空空荡荡的江面,为“境”的创造提供了绝妙的背景。在这 样的背景下,有一叶孤舟静横,小舟上一人把竿,身体略略前倾,凝神专注于水面。小舟的尾部微翘,旁边则是几丝柔痕,将小舟随波闲荡的意味传出。画家通过这 样的生命之境表达的内容很丰富:夜深人静,冷月高悬,寂寞的秋江上悄无声息,气氛凄冷,一切喧嚣都远去,一切争斗都荡尽,一切人世的苦恼都在冷夜的屏障抵 制下退出。一弯冷月,虽然孤独,却是与渔父相依为命的精灵,冷月的清辉,对这孤独的人来说不啻是一种安慰;迷蒙的夜色,为这寂寞的人提供柔和的保护。我们 从寒冷的气氛中读出的是幽闲的意味,似乎有一抹光影从画中传到了人的心中。

这是一个被心灵浸被的世界,这些凡常的景色,在艺术家的生命体验中,都“一时明亮起来”。艺术体验的过程就是“明亮万物”,境界的创造,使得生命互相 映发,世界自在澄鲜。画面中的一切似乎都活了,一切都流动起来了,由画面流向更广远的世界,由具体的空间流向虚灵不昧的宇宙??

自中唐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不仅是水墨画异军突起,更重要的是,境界的创造一跃成为绘画艺术追逐的对象。好的画家作画,不是画外在之景,而是画一种心 灵体验的境界。六朝以来中国画强调以形写神,由“形”到“神”的转变,是要画得有神韵,生动活泼。两宋以来却又出现由“神”到“性”的转变,不但要画得生 动,还要“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画出本然之“性”来。如李日华说:“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性 者,物自然之天。”②“性”是“自然之天”,是一片生机鼓吹的世界。在这里,人与世界毫无滞碍地交融,万类之间交相映发。这个“性”,就是画家纯粹体验的 世界。元代倪云林说,他作画,是聊抒心中之“逸气”,这里的“逸气”不是什么愤愤不平之气、超然不群之情,而是真实的生命体验。像倪云林《秋林亭子图》、 《幽涧寒松图》、吴镇的《渔父图》等,都不是描写自然山水的风景画,而是呈露生命体验的境界。

这种绘画不仅与西方绘画传统迥然不同——我们在这样的绘画中看不出与拉菲尔、提香甚至是莫奈、梵高的共同点,同时也与中国唐代之前的绘画传统不

同。中 唐之前是中国绘画的形式完备阶段,中唐五代以来,则是超越形似的阶段,绘画表现体验境界的创作倾向,正是这一阶段的典型表征。

在顾恺之前后,气韵生动、以形传神的理论基本成熟,但是,境界的传达尚没有达到自觉的地步,顾恺之画谢幼舆,将其“置于丘壑中”,也只是给人物一个背 景,但这仍然停留在“记述”阶段,绘画不是画我的生命体验,所画的内容与艺术家的当下体验关系不大。当时的绘画题材多为历史画、宗教画,或者是神话画,山 水画还没有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绘画还没有摆脱被明清画家称为“画史”的表现方式,不是自我的“发现”,而是具体场景的“记述”,只不过这样的记述要求生 动传神而已——如“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强调灵动的眼神。生动传神是“境”的创造的前提,但绝不是“境”的创造的根本内容。 中国绘画在两宋以后渐渐重视表现自我体验的境界,我们说元代山水画是“书斋山水”——像倪云林那样的山水,有心灵化、文人化的倾向,其实根本就是境界 化。花鸟创作中也如此。以花鸟为形式来表现人内在的体验,成为一种重要的审美现象,我们在南宋马的花鸟形式中就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一朵花儿都被浸染在诗 意的氛围中。而元初钱选的画表现更突出,他的一幅梨花图卷,画得凄冷幽绝,极有韵致。自题诗云:“寂寞阑干泪满枝,洗妆犹带旧风姿。闭门夜雨空愁思,不似 金波欲暗时。”后人吴仲庄有跋诗说得好:“一枝香雪画阑东,淡白丰姿夜月中。得与梅花同岁暮,肯随红紫媚春风。”③淡淡的哀愁,迷离的寂寞,再加上清洁的 精神,构成此画独特的境界。

境的创造,是中国宋元以来艺术追求的重要目标。清邵梅臣有一则画跋谈到他的创作体会:“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此境可以作画。”④其意并 不在古松流水,而在瞬间发现的生命境界。他画的是他怡然的生命体验。他在《为应未堂先生画横幅山水跋》中说:“烟波浩淼,欸乃数声,枫叶芦花,忽闻水调, 此境在我浙东西,二十年来梦魂萦绕。”他的用意在“境”的创造,而不是景的摹写。

我们要问,像“木末芙蓉花”之类的小诗或者“寒江独钓”之类的绘画,是不是一种比喻?比喻既是西方艺术的重要方式,在中国艺术中也有极高的位置,《周 易》的比物取象和《诗经》的比兴传统,都强调比喻,比物取类,称名也小,取类也大,通过比喻的形式,表达丰富的内容,比物取象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传统。但 中国艺术在中唐以来所形成的重视境界呈现的方式,与比喻有根本的差异。在比喻的意义结构中,有喻体和喻旨两部分,喻体是用以比况的形式,喻旨是所比之内 容。在这二者之间,喻旨是起决定意义的,而喻体只是用以比况的形式,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它是指月之指,登岸之筏,人们见月而忘指,舍筏而登岸。如果用这样 的理论来看王维《辛夷坞》这首小诗,就觉得无法相合。这里的芙蓉花不是用以比喻意义的喻体,它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是构成一个生命世界的活灵灵的组成部分, 是这个“境”的中心。在中国艺术中,一切存在于境界中的物象,都是一个活的存在,一个具有意义的生命单元,它就是发光体,而不是有待于其他光芒来照耀。境 界中所存在的物,正如王国维所说的,是“须臾之物”,是被人的生命体验所发现的新的世界,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喻体。

像“木末芙蓉花”之类的境界性呈现如果不是比喻,那是不是象征呢?象征与比喻意相近,但又不同。与比喻一样,都是以具体形象代表意念,在比喻中这样的 形象是一般的、临时的,在象征中则是相对固定的并具有实质的内涵。如中国人所说的梅花有高洁的意涵,这是象征,而不是比喻。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荒原》,暗 写失去意义和信仰的现代社会,这是象征。象征的形象和象征的内涵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系,在象征作品中出现的物只是指称某种特殊意念的符号。这与中国艺术中利 用物象创造一个独特境界的方式完全不同。“木末芙蓉花”之类的描写,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世界,而不是借用来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象征符号。西方有学者认为, 倪云林等的绘画,表现的是一种象征主义传统,这是错误的判断。中国艺术创造的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是中国哲学和审美方式所孕育的特殊形式,我们应该 从西方的概念系统中走出来,还它以应有的位置。

二、“生命态度”之特点

中国艺术要创造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境”,有一些基本特点,一是它的体验性,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境是体验的真实;二是它的浑全性,人 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的圆满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外在,也没有内在,就像禅宗所说的,既不在心内,也不在心外,因为无心物之相对; 三是它的相互关联的特征,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

1.当下的体验。像王维《辛夷坞》、《鸟鸣涧》、《过香积寺》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 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它不是人的眼睛(或其他感觉器官)看出的,而是人的心灵映照出的。米友仁《云山图》有玉山老人跋:“《首楞 严经》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心中之物。由是则知画工以毫端三昧写出自己江山耳。”⑤一切境界都是“妙明心中之物”,是一个很好的概 括。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心外无法,心外无境。这个心,不是控制对象、认识对 象的主体,主体已经淡出,而是孤迥特立的心。诗人、画家所写的不是山水,不是景物,而是一片心灵的境界,是出境,而不是写物。“昨夜前山春雨过,小桥流水 落花香”,不是简单的景物描写,而是“妙明”心中的体验。

中国宋元以来绘画史上,人们对一种“画史”、“画工”之类的方式一般持批评的态度⑥。所谓“画史”,就是以写实为根本之法。但中国艺术认为,即使画得 再像,那也只是一个表面的真实,这样的创作者只是世界的描画者,而不是世界的发现者。而生命体验,则是自我的,当下的,直觉的。

说它是自我的,不是“依他起”,而是由生命直接转出的。说它是当下的,就是强调它的现成性,它是当下呈现的。说它是直觉的,那是一种不关乎功利不关乎 知识的直接认识活动。体验的根本不是“记述”,而是“发现”。所谓“发现”,就意味着这个境界是我创造的,独特的,唯一的,无法重复的,是一个新

篇二: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

2015.5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I卷(共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

朱良志生命的态度

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

某些审美趣味发生契(qiè)合,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

竹自诩(xǔ),那些落魄荒野的书生和待价而估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fè..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 乙 (范畴/范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

到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一批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为逃避现实,遁隐竹林,借竹之清姿佐.

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 丙 (振动/震动)。可以说,敬竹崇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山青水秀的江南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wǎng)中解脱出..

来。他们纵情山水,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_______________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qiè)合 待价而估 ..

C.氛(fèn)围 始作俑者 ..B.自诩(xǔ) .D.迷惘(wǎng) .意气消沉 .山青水秀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 n)围中,封建士大夫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 甲 (习气/风气)。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习气 范畴 振动 B.习气 范围 震动

C.风气 范畴 震动 D.风气 范围 振动

3.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 ②一时间,闻好竹即远涉造访者有之 ③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诞生的 ④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赞竹赋竹,蔚然成风 ⑤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 ⑥王徽之甚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

A.④②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⑥④③

C.②①⑤⑥③④ D.④③②⑤①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给人精神以洗礼的,不是快餐式的心灵鸡汤,而是深邃如夜空的经典名著;不是浮光掠影....的快速阅读,而是对经典的慢读细品。

B.美国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也许没有想到,他的子女竟因为遗产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诉诸法律,分庭抗礼。 ....

C.报告会上,模范共产党员吴亚琴的一段段朴实的话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回肠荡气,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

D.很多科技发明看似信手拈来,运气与灵气占了大半,其实都是发明者潜心钻研、反复试验才完成的,是韬光养晦的结果。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们要围绕建设“纯美田园小镇”为目标,坚持“高效、生态、绿色”的发展方向,打造自己的农业品牌,力求把农业资源扩展为旅游资源。

B.近日,我国一唐姓医生在美国旅游时,抢救了一位心跳骤停的当地妇女,此事在网上传播后,一天内被网友点赞四万多次,被称为“中国好游客”。

C.能够保护购销双方权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独创了担保式的电子支付模式,突破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奇迹。

D.今年四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敬一丹在与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交流时透露,退休后,将帮助女儿投身公益事业,做支教志愿者。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命的态度

朱良志

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其意义在于隐喻或表现人的某种情感,是浸染着人的情感倾向的物象,成了表现人的感情的意象或者形象。

其实,在中国的美学和艺术观念中,还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

生命的态度,它的观照方式是要去除“态度”。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被我欣赏的对象。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人好像不在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生命的态度”,则是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王维《栾家濑》诗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飒飒的秋雨之中,白鹭自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没有被观的“景”,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称之为“境”。

中国艺术创遣的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点。一是它的体验性,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境”是体验的真实。像王维《辛夷坞》《过香积寺》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二是它的浑金性,人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的圆满世界。像昊历“一带远山衔落日,革亭秋影淡无人”诗中所呈现的那样,无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浑然一体,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三是它的相互关联的特征,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

是彼此相关的存在。“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凡常的小院,紧闭的院门,阴沉沉的天气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满目的苍苔。在这里,苍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诗人的对话者,是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存在者,由这样的存在者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 (摘自《生命的态度》,有删改)

6.下列对于“生命的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的态度是要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境界,还世界以生命的本然意义。

B.生命的态度是回到世界中看世界,不是以世界的控制者和决定者的身份看世界。

C.以生命的态度看世界,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其目的是去除态度。

D.生命的态度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人与外在世界共成一个生命宇宙。

7.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论“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

A.陈设于展览馆内的屏风,通常用红木制作,起到点缀环境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B.“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以马的萧萧长鸣表现自己与友人的依依不舍。

C.《爱莲说》通过歌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人创造了一个与自己彼此往来、密切相关的境界。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能以生命的态度观照世界,就不会创造出“境”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

B.境界是艺术家在当下体验中发现的,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没有体验就没有境界。

C.人与外在世界共同构成意义世界,其中的存在者彼此间体现了相互关联的特征。

D.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将深奥的美学观点阐述得通俗易懂。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9~12题。

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罗睺年十五,善骑射,好鹰狗,任侠放荡,收聚亡命,阴习兵书。陈宣帝时,以军功授开远将军。后从大都督吴明彻与齐师战于江阳,□流矢中其左目。齐师围明彻于宿预也,诸军相顾,莫有斗心。罗睺跃马突进,莫不披靡。太仆卿萧摩诃□副之,斩获不可胜计。进师徐州,与粱士彦战于彭城,摩诃临阵坠马,罗睺进救,拔摩诃于重围之内,勇冠.

三军。 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江州司马吴世兴密奏罗睺甚得人心,拥众岭表,意在难测,陈主惑焉。萧摩诃、鲁广达等保之。外有知者,或劝其反,罗睺拒绝之。军还,除太子左卫率,信任逾重。时参宴席,自是益见亲礼。

晋王广之伐陈也,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之,军不得渡,相持逾月。遇丹阳陷。陈主被擒。上江犹不下,广遣陈主手书命之,罗睺与诸将大临三日,放兵士散,然后乃降。高祖(隋文帝)慰谕之,许以富贵。罗睺垂泣而对曰:“臣荷陈氏厚遇,本朝沦亡,无节可纪。陛下所赐,获全.

为幸,富贵荣禄,非臣所望。”高祖甚器之。先是,陈裨将单翔归降于我。使为乡导,位至上开府,班在罗睺上。韩擒于朝堂戏之曰:“不知机变,立在羊翔之下。能无愧□?”罗喉答曰:“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吉,殊匪诚臣之论。”擒有愧色。

十八年,起辽东之役,征为水军总管。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遭风,船多飘没,无功而还。.

十九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从杨素击之。虏众甚盛,罗睺白素曰。“贼阵未整,请击之。”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炀帝即位,授右武候大将军。汉王谅注反,诏副杨素讨平之。其年冬,帝幸洛阳。陈主卒,罗睺请一临哭,帝许之。缞绖送至墓所,葬还,释服而后入朝。帝甚嘉尚,世论称其有礼。时谅余党据晋、绛等三州未下,诏罗睺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之。中流矢,卒于师,时年六十四。送枢还京,行数里,无故舆马自止,策之不动,有飘风旋绕焉。绛州长史郭雅稽颡咒日:“公恨小寇未平邪?寻即除殄,无为恋恨。”于是风静马.

行,见者莫不悲叹。赠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曰壮。 (选自《隋书》,有删节)

[注]谅,指杨谅,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文帝杨坚之少子,封汉王。因不满其兄杨广即位,于是起兵造反,不久被杨素率兵击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摩诃于重围之内 .

B.臣荷陈氏厚遇 . 拔:解救 荷:承担

殄:消灭 C.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 趣:奔赴 .D.寻即除殄,无为恋恨 .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流矢中其左目 ②太仆卿萧摩诃□副之 ③能无愧□

A.①以 ②且 ③乎 B.①以 ②因 ③焉

C.①为 ②因 ③乎 D.①为 ②且 ③焉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B.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C.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D.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罗睺不仅作战勇猛,亲自冲锋陷阵;还善于抓时机,抗击突厥部队时,趁强大的敌军立足未稳,出奇制胜。

B.周罗睺对陈后主忠心耿耿,心念旧恩,在陈后主离世后,极尽悼念之情,由此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评价。

C.陈主被擒后,杨广让陈主写信命周罗睺归顺隋朝,周罗睺和众位将领在聚哭告哀三天后,遣散士兵,然后才投降。

D.在协助杨素讨伐杨谅余党的战役中,周罗睺不幸遭遇流箭而亡。其灵柩在还乡途中出现的怪异现象,表现出他的报国之情。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5分)

(2)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5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次韵夏日

陈师道①

江上双峰一草堂,门闲心静自清凉。

诗书发冢②功名薄,麋鹿同群岁月长。

句里江山随指顾,舌端幽眇致张皇③。

莫欺④九尺须眉白,解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陈师道:绍圣元年被罢职后,每天讨论图书,专心文学,以期不负余生。②发冢:古人为博得功名,不惜掘墓取书。③幽眇致张皇:阐发文章的幽深微妙处。④莫欺:莫负。

(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3)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借描写“云”和“鸟”来表明自己无意出仕和厌倦官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水龙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秋季楚地辽远空阔的壮观景象。

五、(12分)

16.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电梯站位效应”。(不超过50字)(4分)

电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公共场所”,人们一旦进入就会有一种本能的排列意识而站成像骰点般的队列。如果只有一个人在电梯里时,他会随心所欲地站在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桓鑫恢茫蝗绻缣堇镉辛礁龌ゲ幌嗍兜娜耍峭ǔ;嵴驹诹礁鲂倍悦娴慕锹淅铮坏钡谌龀丝徒词保蠡锒嵯乱馐兜卣驹谌鼋锹淅铮坏谒娜私春螅咳嘶嵴疽桓鼋锹洌坏谖迦私春螅突嵴驹谥屑淞恕V笕嗽嚼丛蕉啵吧酥浠嶙畲笙薅鹊乇3志嗬耄境筛髦中巫础3鱿终庵窒窒笫且蛭邢薜目占浠?/p>

让人感到焦虑。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

篇三:潍坊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

2015.5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发生契(qiè)合,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不仅春风得意.

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自诩(xǔ),那些落魄荒野的书生和待价而估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fèn)围中,封建士大夫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习气.

/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 乙 (范畴/范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到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一批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为逃避现实,遁隐竹.

林,借竹之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 丙 (振动/震动)。可以说,敬竹崇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

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山青水秀的江南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wǎng)..

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_______________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qiè)合 待价而估 B.自诩(xǔ) 意气消沉 ....

C.氛(fèn)围 始作俑者 ..D.迷惘(wǎng) .山青水秀 .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习气 范畴 振动 B.习气 范围 震动

C.风气 范畴 震动 D.风气 范围 振动

3.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 ②一时间,闻好竹即远涉造访者有之 ③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诞生的 ④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赞竹赋竹,蔚然成风 ⑤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 ⑥王徽之甚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

A.④②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⑥④③

C.②①⑤⑥③④ D.④③②⑤①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给人精神以洗礼的,不是快餐式的心灵鸡汤,而是深邃如夜空的经典名著;不是

浮光掠影的快速阅读,而是对经典的慢读细品。 ....

B.美国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也许没有想到,他的子女竟因为遗产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诉诸法律,分庭抗礼。 ....

C.报告会上,模范共产党员吴亚琴的一段段朴实的话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回肠荡气,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

D.很多科技发明看似信手拈来,运气与灵气占了大半,其实都是发明者潜心钻研、反复试验才完成的,是韬光养晦的结果。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们要围绕建设“纯美田园小镇”为目标,坚持“高效、生态、绿色”的发展方向,打造自己的农业品牌,力求把农业资源扩展为旅游资源。

B.近日,我国一唐姓医生在美国旅游时,抢救了一位心跳骤停的当地妇女,此事在网上传播后,一天内被网友点赞四万多次,被称为“中国好游客”。

C.能够保护购销双方权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独创了担保式的电子支付模式,突破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奇迹。

D.今年四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敬一丹在与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交流时透露,退休后,将帮助女儿投身公益事业,做支教志愿者。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命的态度

朱良志

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其意义在于隐喻或表现人的某种情感,是浸染着人的情感倾向的物象,成了表现人的感情的意象或者形象。

其实,在中国的美学和艺术观念中,还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

生命的态度,它的观照方式是要去除“态度”。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被我欣赏的对象。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人好像不在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生命的态度”,则是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王维《栾家濑》诗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飒飒的秋雨之中,白鹭自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没有被观的“景”,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称之为“境”。

中国艺术创遣的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点。一是它的体验性,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境”是体验的真实。像王维《辛夷坞》《过香积寺》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

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二是它的浑金性,人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的圆满世界。像昊历“一带远山衔落日,革亭秋影淡无人”诗中所呈现的那样,无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浑然一体,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三是它的相互关联的特征,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凡常的小院,紧闭的院门,阴沉沉的天气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满目的苍苔。在这里,苍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诗人的对话者,是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存在者,由这样的存在者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

(摘自《生命的态度》,有删改)

6.下列对于“生命的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的态度是要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境界,还世界以生命的本然意义。

B.生命的态度是回到世界中看世界,不是以世界的控制者和决定者的身份看世界。

C.以生命的态度看世界,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其目的是去除态度。

D.生命的态度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人与外在世界共成一个生命宇宙。

7.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论“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

A.陈设于展览馆内的屏风,通常用红木制作,起到点缀环境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B.“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以马的萧萧长鸣表现自己与友人的依依不舍。

C.《爱莲说》通过歌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人创造了一个与自己彼此往来、密切相关的境界。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能以生命的态度观照世界,就不会创造出“境”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

B.境界是艺术家在当下体验中发现的,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没有体验就没有境界。

C.人与外在世界共同构成意义世界,其中的存在者彼此间体现了相互关联的特征。

D.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将深奥的美学观点阐述得通俗易懂。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9~12题。

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罗睺年十五,善骑射,好鹰狗,任侠放荡,收聚亡命,阴习兵书。陈宣帝时,以军功授开远将军。后从大都督吴明彻与齐师战于江阳,□流矢中其左目。齐师围明彻于宿预也,诸军相顾,莫有斗心。罗睺跃马突进,莫不披靡。太仆卿萧摩诃□副之,斩获不可胜计。进师徐州,与粱士彦战于彭城,摩诃临阵坠马,罗睺进救,拔摩诃于重围之内,勇冠三军。 .

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江州司马吴世兴密奏罗睺甚得人心,拥众岭表,意在难测,陈主惑焉。萧摩诃、鲁广达等保之。外有知者,或劝其反,罗睺拒绝之。军还,除太子左卫率,信任逾重。时参宴席,自是益见亲礼。

晋王广之伐陈也,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之,军不得渡,相持逾月。遇丹阳陷。陈主被擒。上江犹不下,广遣陈主手书命之,罗睺与诸将大临三日,放兵士散,然后乃降。高祖(隋文帝)慰谕之,许以富贵。罗睺垂泣而对曰:“臣荷陈氏厚遇,本朝沦亡,.

无节可纪。陛下所赐,获全为幸,富贵荣禄,非臣所望。”高祖甚器之。先是,陈裨将单翔归降于我。使为乡导,位至上开府,班在罗睺上。韩擒于朝堂戏之曰:“不知机变,立

在羊翔之下。能无愧□?”罗喉答曰:“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吉,殊匪诚臣之论。”擒有愧色。

十八年,起辽东之役,征为水军总管。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遭风,船多飘没,.

无功而还。十九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从杨素击之。虏众甚盛,罗睺白素曰。“贼阵未整,请击之。”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炀帝即位,授右武候大将军。汉王谅注反,诏副杨素讨平之。其年冬,帝幸洛阳。陈主卒,罗睺请一临哭,帝许之。缞绖送至墓所,葬还,释服而后入朝。帝甚嘉尚,世论称其有礼。时谅余党据晋、绛等三州未下,诏罗睺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之。中流矢,卒于师,时年六十四。送枢还京,行数里,无故舆马自止,策之不动,有飘风旋绕焉。绛州长史郭雅稽颡咒日:“公恨小寇未平邪?寻即除殄,无为恋恨。”于是风静马行,见者莫不悲叹。.

赠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曰壮。

(选自《隋书》,有删节)

[注]谅,指杨谅,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文帝杨坚之少子,封汉王。因不满其兄杨广即位,于是起兵造反,不久被杨素率兵击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摩诃于重围之内 拔:解救 .

B.臣荷陈氏厚遇 . 荷:承担

C.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 趣:奔赴 .

D.寻即除殄,无为恋恨 .殄:消灭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流矢中其左目 ②太仆卿萧摩诃□副之 ③能无愧□

A.①以 ②且 ③乎 B.①以 ②因 ③焉

C.①为 ②因 ③乎 D.①为 ②且 ③焉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B.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C.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D.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罗睺不仅作战勇猛,亲自冲锋陷阵;还善于抓时机,抗击突厥部队时,趁强大的敌军立足未稳,出奇制胜。

B.周罗睺对陈后主忠心耿耿,心念旧恩,在陈后主离世后,极尽悼念之情,由此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评价。

C.陈主被擒后,杨广让陈主写信命周罗睺归顺隋朝,周罗睺和众位将领在聚哭告哀三天后,遣散士兵,然后才投降。

D.在协助杨素讨伐杨谅余党的战役中,周罗睺不幸遭遇流箭而亡。其灵柩在还乡途中出现的怪异现象,表现出他的报国之情。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5分)

(2)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5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次韵夏日

陈师道

②① 江上双峰一草堂,门闲心静自清凉。 诗书发冢功名薄,麋鹿同群岁月长。

句里江山随指顾,舌端幽眇致张皇。

莫欺九尺须眉白,解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陈师道:绍圣元年被罢职后,每天讨论图书,专心文学,以期不负余生。②发冢:古人为博得功名,不惜掘墓取书。③幽眇致张皇:阐发文章的幽深微妙处。④莫欺:莫负。

(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3)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借描写“云”和“鸟”来表明自己无意出仕和厌倦官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水龙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秋季楚地辽远空阔的壮观景象。

五、(12分)

16.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电梯站位效应”。(不超过50字)(4分)

电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公共场所”,人们一旦进入就会有一种本能的排列意识而站④③

篇四: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潍坊三模)

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15.5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发生契(qiè)合,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不仅春风得意.

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自诩(xǔ),那些落魄荒野的书生和待价而估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fèn)围中,封建士大夫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习气.

/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 乙 (范畴/范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到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一批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为逃避现实,遁隐竹.

林,借竹之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 丙 (振动/震动)。可以说,敬竹崇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

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山青水秀的江南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wǎng)..

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_______________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qiè)合 待价而估 B.自诩(xǔ) 意气消沉 ....

C.氛(fèn)围 始作俑者 ..D.迷惘(wǎng) .山青水秀 .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习气 范畴 振动 B.习气 范围 震动

C.风气 范畴 震动 D.风气 范围 振动

3.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 ②一时间,闻好竹即远涉造访者有之 ③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诞生的 ④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赞竹赋竹,蔚然成风 ⑤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 ⑥王徽之甚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

A.④②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⑥④③

C.②①⑤⑥③④ D.④③②⑤①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给人精神以洗礼的,不是快餐式的心灵鸡汤,而是深邃如夜空的经典名著;不是浮光掠影的快速阅读,而是对经典的慢读细品。 ....

B.美国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也许没有想到,他的子女竟因为遗产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诉诸法律,分庭抗礼。 ....

C.报告会上,模范共产党员吴亚琴的一段段朴实的话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回肠荡气,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

D.很多科技发明看似信手拈来,运气与灵气占了大半,其实都是发明者潜心钻研、反复试验才完成的,是韬光养晦的结果。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们要围绕建设“纯美田园小镇”为目标,坚持“高效、生态、绿色”的发展方向,打造自己的农业品牌,力求把农业资源扩展为旅游资源。

B.近日,我国一唐姓医生在美国旅游时,抢救了一位心跳骤停的当地妇女,此事在网上传播后,一天内被网友点赞四万多次,被称为“中国好游客”。

C.能够保护购销双方权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独创了担保式的电子支付模式,突破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奇迹。

D.今年四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敬一丹在与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交流时透露,退休后,将帮助女儿投身公益事业,做支教志愿者。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命的态度

朱良志

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其意义在于隐喻或表现人的某种情感,是浸染着人的情感倾向的物象,成了表现人的感情的意象或者形象。

其实,在中国的美学和艺术观念中,还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

生命的态度,它的观照方式是要去除“态度”。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被我欣赏的对象。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人好像不在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生命的态度”,则是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王维《栾家濑》诗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飒飒的秋雨之中,白鹭自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没有被观的“景”,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称之为“境”。

中国艺术创遣的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点。一是它的体验性,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境”是体验的真实。像王维《辛夷坞》《过香积寺》

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二是它的浑金性,人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的圆满世界。像昊历“一带远山衔落日,革亭秋影淡无人”诗中所呈现的那样,无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浑然一体,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三是它的相互关联的特征,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凡常的小院,紧闭的院门,阴沉沉的天气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满目的苍苔。在这里,苍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诗人的对话者,是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存在者,由这样的存在者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

(摘自《生命的态度》,有删改)

6.下列对于“生命的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的态度是要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境界,还世界以生命的本然意义。

B.生命的态度是回到世界中看世界,不是以世界的控制者和决定者的身份看世界。

C.以生命的态度看世界,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其目的是去除态度。

D.生命的态度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人与外在世界共成一个生命宇宙。

7.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论“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

A.陈设于展览馆内的屏风,通常用红木制作,起到点缀环境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B.“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以马的萧萧长鸣表现自己与友人的依依不舍。

C.《爱莲说》通过歌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人创造了一个与自己彼此往来、密切相关的境界。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能以生命的态度观照世界,就不会创造出“境”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

B.境界是艺术家在当下体验中发现的,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没有体验就没有境界。

C.人与外在世界共同构成意义世界,其中的存在者彼此间体现了相互关联的特征。

D.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将深奥的美学观点阐述得通俗易懂。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9~12题。

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罗睺年十五,善骑射,好鹰狗,任侠放荡,收聚亡命,阴习兵书。陈宣帝时,以军功授开远将军。后从大都督吴明彻与齐师战于江阳,□流矢中其左目。齐师围明彻于宿预也,诸军相顾,莫有斗心。罗睺跃马突进,莫不披靡。太仆卿萧摩诃□副之,斩获不可胜计。进师徐州,与粱士彦战于彭城,摩诃临阵坠马,罗睺进救,拔摩诃于重围之内,勇冠三军。 .

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江州司马吴世兴密奏罗睺甚得人心,拥众岭表,意在难测,陈主惑焉。萧摩诃、鲁广达等保之。外有知者,或劝其反,罗睺拒绝之。军还,除太子左卫率,信任逾重。时参宴席,自是益见亲礼。

晋王广之伐陈也,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之,军不得渡,相持逾月。遇丹阳陷。陈主被擒。上江犹不下,广遣陈主手书命之,罗睺与诸将大临三日,放兵士散,然后乃降。高祖(隋文帝)慰谕之,许以富贵。罗睺垂泣而对曰:“臣荷陈氏厚遇,本朝沦亡,.

无节可纪。陛下所赐,获全为幸,富贵荣禄,非臣所望。”高祖甚器之。先是,陈裨将单

翔归降于我。使为乡导,位至上开府,班在罗睺上。韩擒于朝堂戏之曰:“不知机变,立在羊翔之下。能无愧□?”罗喉答曰:“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吉,殊匪诚臣之论。”擒有愧色。

十八年,起辽东之役,征为水军总管。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遭风,船多飘没,.

无功而还。十九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从杨素击之。虏众甚盛,罗睺白素曰。“贼阵未整,请击之。”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炀帝即位,授右武候大将军。汉王谅注反,诏副杨素讨平之。其年冬,帝幸洛阳。陈主卒,罗睺请一临哭,帝许之。缞绖送至墓所,葬还,释服而后入朝。帝甚嘉尚,世论称其有礼。时谅余党据晋、绛等三州未下,诏罗睺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之。中流矢,卒于师,时年六十四。送枢还京,行数里,无故舆马自止,策之不动,有飘风旋绕焉。绛州长史郭雅稽颡咒日:“公恨小寇未平邪?寻即除殄,无为恋恨。”于是风静马行,见者莫不悲叹。.

赠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曰壮。

(选自《隋书》,有删节)

[注]谅,指杨谅,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文帝杨坚之少子,封汉王。因不满其兄杨广即位,于是起兵造反,不久被杨素率兵击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摩诃于重围之内 拔:解救 .

B.臣荷陈氏厚遇 . 荷:承担

C.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 趣:奔赴 .

D.寻即除殄,无为恋恨 .殄:消灭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流矢中其左目 ②太仆卿萧摩诃□副之 ③能无愧□

A.①以 ②且 ③乎 B.①以 ②因 ③焉

C.①为 ②因 ③乎 D.①为 ②且 ③焉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B.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C.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D.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罗睺不仅作战勇猛,亲自冲锋陷阵;还善于抓时机,抗击突厥部队时,趁强大的敌军立足未稳,出奇制胜。

B.周罗睺对陈后主忠心耿耿,心念旧恩,在陈后主离世后,极尽悼念之情,由此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评价。

C.陈主被擒后,杨广让陈主写信命周罗睺归顺隋朝,周罗睺和众位将领在聚哭告哀三天后,遣散士兵,然后才投降。

D.在协助杨素讨伐杨谅余党的战役中,周罗睺不幸遭遇流箭而亡。其灵柩在还乡途中出现的怪异现象,表现出他的报国之情。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5分)

(2)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5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次韵夏日

陈师道

②① 江上双峰一草堂,门闲心静自清凉。 诗书发冢功名薄,麋鹿同群岁月长。

句里江山随指顾,舌端幽眇致张皇。

莫欺九尺须眉白,解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陈师道:绍圣元年被罢职后,每天讨论图书,专心文学,以期不负余生。②发冢:古人为博得功名,不惜掘墓取书。③幽眇致张皇:阐发文章的幽深微妙处。④莫欺:莫负。

(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3)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借描写“云”和“鸟”来表明自己无意出仕和厌倦官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水龙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秋季楚地辽远空阔的壮观景象。

五、(12分)

16.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电梯站位效应”。(不超过50字)(4分)

电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公共场所”,人们一旦进入就会有一种本能的排列意识而站成像骰点般的队列。如果只有一个人在电梯里时,他会随心所欲地站在任何一个位置;④③

篇五:潍坊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

2015.5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发生契(qiè)合,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不仅春风得意.

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自诩(xǔ),那些落魄荒野的书生和待价而估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fèn)围中,封建士大夫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习气.

/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 乙 (范畴/范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到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一批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为逃避现实,遁隐竹.

林,借竹之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 丙 (振动/震动)。可以说,敬竹崇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

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山青水秀的江南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wǎng)..

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_______________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qiè)合 待价而估 B.自诩(xǔ) 意气消沉 ....

C.氛(fèn)围 始作俑者 ..D.迷惘(wǎng) .山青水秀 .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习气 范畴 振动 B.习气 范围 震动

C.风气 范畴 震动 D.风气 范围 振动

3.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 ②一时间,闻好竹即远涉造访者有之 ③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诞生的 ④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赞竹赋竹,蔚然成风 ⑤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 ⑥王徽之甚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

A.④②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⑥④③

C.②①⑤⑥③④ D.④③②⑤①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给人精神以洗礼的,不是快餐式的心灵鸡汤,而是深邃如夜空的经典名著;不是

浮光掠影的快速阅读,而是对经典的慢读细品。 ....

B.美国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也许没有想到,他的子女竟因为遗产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诉诸法律,分庭抗礼。 ....

C.报告会上,模范共产党员吴亚琴的一段段朴实的话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回肠荡气,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

D.很多科技发明看似信手拈来,运气与灵气占了大半,其实都是发明者潜心钻研、反复试验才完成的,是韬光养晦的结果。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们要围绕建设“纯美田园小镇”为目标,坚持“高效、生态、绿色”的发展方向,打造自己的农业品牌,力求把农业资源扩展为旅游资源。

B.近日,我国一唐姓医生在美国旅游时,抢救了一位心跳骤停的当地妇女,此事在网上传播后,一天内被网友点赞四万多次,被称为“中国好游客”。

C.能够保护购销双方权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独创了担保式的电子支付模式,突破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奇迹。

D.今年四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敬一丹在与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交流时透露,退休后,将帮助女儿投身公益事业,做支教志愿者。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命的态度

朱良志

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其意义在于隐喻或表现人的某种情感,是浸染着人的情感倾向的物象,成了表现人的感情的意象或者形象。

其实,在中国的美学和艺术观念中,还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

生命的态度,它的观照方式是要去除“态度”。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被我欣赏的对象。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人好像不在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生命的态度”,则是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王维《栾家濑》诗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飒飒的秋雨之中,白鹭自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没有被观的“景”,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称之为“境”。

中国艺术创遣的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点。一是它的体验性,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境”是体验的真实。像王维《辛夷坞》《过香积寺》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

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二是它的浑金性,人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的圆满世界。像昊历“一带远山衔落日,革亭秋影淡无人”诗中所呈现的那样,无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浑然一体,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三是它的相互关联的特征,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凡常的小院,紧闭的院门,阴沉沉的天气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满目的苍苔。在这里,苍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诗人的对话者,是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存在者,由这样的存在者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

(摘自《生命的态度》,有删改)

6.下列对于“生命的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的态度是要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境界,还世界以生命的本然意义。

B.生命的态度是回到世界中看世界,不是以世界的控制者和决定者的身份看世界。

C.以生命的态度看世界,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其目的是去除态度。

D.生命的态度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人与外在世界共成一个生命宇宙。

7.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论“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

A.陈设于展览馆内的屏风,通常用红木制作,起到点缀环境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B.“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以马的萧萧长鸣表现自己与友人的依依不舍。

C.《爱莲说》通过歌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人创造了一个与自己彼此往来、密切相关的境界。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能以生命的态度观照世界,就不会创造出“境”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

B.境界是艺术家在当下体验中发现的,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没有体验就没有境界。

C.人与外在世界共同构成意义世界,其中的存在者彼此间体现了相互关联的特征。

D.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将深奥的美学观点阐述得通俗易懂。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9~12题。

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罗睺年十五,善骑射,好鹰狗,任侠放荡,收聚亡命,阴习兵书。陈宣帝时,以军功授开远将军。后从大都督吴明彻与齐师战于江阳,□流矢中其左目。齐师围明彻于宿预也,诸军相顾,莫有斗心。罗睺跃马突进,莫不披靡。太仆卿萧摩诃□副之,斩获不可胜计。进师徐州,与粱士彦战于彭城,摩诃临阵坠马,罗睺进救,拔摩诃于重围之内,勇冠三军。 .

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江州司马吴世兴密奏罗睺甚得人心,拥众岭表,意在难测,陈主惑焉。萧摩诃、鲁广达等保之。外有知者,或劝其反,罗睺拒绝之。军还,除太子左卫率,信任逾重。时参宴席,自是益见亲礼。

晋王广之伐陈也,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之,军不得渡,相持逾月。遇丹阳陷。陈主被擒。上江犹不下,广遣陈主手书命之,罗睺与诸将大临三日,放兵士散,然后乃降。高祖(隋文帝)慰谕之,许以富贵。罗睺垂泣而对曰:“臣荷陈氏厚遇,本朝沦亡,.

无节可纪。陛下所赐,获全为幸,富贵荣禄,非臣所望。”高祖甚器之。先是,陈裨将单翔归降于我。使为乡导,位至上开府,班在罗睺上。韩擒于朝堂戏之曰:“不知机变,立

在羊翔之下。能无愧□?”罗喉答曰:“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吉,殊匪诚臣之论。”擒有愧色。

十八年,起辽东之役,征为水军总管。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遭风,船多飘没,.

无功而还。十九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从杨素击之。虏众甚盛,罗睺白素曰。“贼阵未整,请击之。”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炀帝即位,授右武候大将军。汉王谅注反,诏副杨素讨平之。其年冬,帝幸洛阳。陈主卒,罗睺请一临哭,帝许之。缞绖送至墓所,葬还,释服而后入朝。帝甚嘉尚,世论称其有礼。时谅余党据晋、绛等三州未下,诏罗睺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之。中流矢,卒于师,时年六十四。送枢还京,行数里,无故舆马自止,策之不动,有飘风旋绕焉。绛州长史郭雅稽颡咒日:“公恨小寇未平邪?寻即除殄,无为恋恨。”于是风静马行,见者莫不悲叹。.

赠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曰壮。

(选自《隋书》,有删节)

[注]谅,指杨谅,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文帝杨坚之少子,封汉王。因不满其兄杨广即位,于是起兵造反,不久被杨素率兵击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摩诃于重围之内 拔:解救 .

B.臣荷陈氏厚遇 . 荷:承担

C.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 趣:奔赴 .

D.寻即除殄,无为恋恨 .殄:消灭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流矢中其左目 ②太仆卿萧摩诃□副之 ③能无愧□

A.①以 ②且 ③乎 B.①以 ②因 ③焉

C.①为 ②因 ③乎 D.①为 ②且 ③焉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B.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C.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D.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罗睺不仅作战勇猛,亲自冲锋陷阵;还善于抓时机,抗击突厥部队时,趁强大的敌军立足未稳,出奇制胜。

B.周罗睺对陈后主忠心耿耿,心念旧恩,在陈后主离世后,极尽悼念之情,由此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评价。

C.陈主被擒后,杨广让陈主写信命周罗睺归顺隋朝,周罗睺和众位将领在聚哭告哀三天后,遣散士兵,然后才投降。

D.在协助杨素讨伐杨谅余党的战役中,周罗睺不幸遭遇流箭而亡。其灵柩在还乡途中出现的怪异现象,表现出他的报国之情。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为晋陵太守,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5分)

(2)昔在江南,久承令闻,谓公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5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次韵夏日

陈师道

②① 江上双峰一草堂,门闲心静自清凉。 诗书发冢功名薄,麋鹿同群岁月长。

句里江山随指顾,舌端幽眇致张皇。

莫欺九尺须眉白,解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陈师道:绍圣元年被罢职后,每天讨论图书,专心文学,以期不负余生。②发冢:古人为博得功名,不惜掘墓取书。③幽眇致张皇:阐发文章的幽深微妙处。④莫欺:莫负。

(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3)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借描写“云”和“鸟”来表明自己无意出仕和厌倦官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水龙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秋季楚地辽远空阔的壮观景象。

五、(12分)

16.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电梯站位效应”。(不超过50字)(4分)

电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公共场所”,人们一旦进入就会有一种本能的排列意识而站④③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