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南园十三首其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21:59 优秀作文
南园十三首其六优秀作文

篇一:南园十三首 赏析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一般指利剑。

关山:关塞河山。五十州:当时被藩镇割据占领的州郡。

凌烟阁:在长安,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命阎立本在阁上画开国功臣魏徵(魏征)等二十四人肖像。

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

翻译: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

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

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八年(813)诗人辞官回昌谷后。昌谷有南北二园,南园为李贺读书处。这首诗是南园十三首中的第五首,应是他读书后有感之作。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气焰嚣张。朝廷年年征讨,投身幕府的文人也往往致身显通,因而形成了轻文尚武的风气。面对当时黄河南北五十州中央管制的分裂局面,诗人感到焦虑不安,渴望自己也能参加削藩平叛的战斗,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开篇的设问既是泛问,又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既显出自己急于杀敌立功的志向,又暗示军情紧急。 但是作者又是一介书生,要想披坚执锐谈何容易。回思自己无路请缨的尴尬处境,诗人内心有充满了激愤和忧虑,所以在后两句又发出疑问:“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请你到凌烟阁看看,那些封侯拜相的大人物,哪一个是书生出生的呢?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写出反衬的笔法,又写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此诗直抒胸臆,连用两个问句,既反映了国家之痛,又隐含身世之悲,声情激越,耐人完索。

篇二: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十三)》高考诗歌鉴赏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十三)》鉴赏

古诗鉴赏

0123 1306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 小树开朝径, 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 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 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 烧竹照渔船。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象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蒙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分外苍翠可爱。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然后由此及彼,依次点染。显然,它展示的是诗人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

绿的草,绿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惊定之后,也就尽情欣赏起这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来。

诗人观赏了“雪浦”之后,把视线移向溪水和它两岸的田垅。因为不久前下过一场透雨,溪水上涨了,田里的水也平平满满的。春水丰足是喜人的景象,它预示着将会有一个好的年景。

前四句,都是表现自然景物,只有第三句中的“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把诗歌所展示的各种各样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后四句写夜晚的景色。五、六两句对仗工切,揉磨入细。“古刹疏钟度”写声,“遥岚破月悬”写色,其中“古刹”和“遥岚”一实一虚,迥然不同,然而又都含有“远”的意思。谓之“古刹”,说明建造时间已很久长;称作“遥岚”,表示山与人相距甚为遥远。两两比照、映衬,融入和谐统一的画面之中,便觉自然真切,意境遥深。

末二句写船家夜渔的情景。在山村滩多水浅的小河边,夜间渔人用竹枝扎成火把照明,鱼一见光亮,就慢慢靠近,愣头愣脑地听人摆弄。“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接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尽管并没有直接提到打鱼的事,但字句之间已作了暗示,让读者通过想象予以补充。

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象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正面写人的活动,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两者相搭配,相映衬,情景十分动人。而且诗中的山岚、溪水、古刹、渔船,乃至一草一木都显得寥萧淡泊,有世外之意。想来是诗人的情致渗透到作品的形象里,从而构成这样一种特殊的意蕴,反映了诗人“老去溪头作钓翁”(《南园》其十)的归隐之情。当然,这不过是他仕进绝望的痛苦的另一种表现罢了。(朱世英)

篇三:(二十四)答案

背诵(二十四)答案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南园十三首(其六)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

不见年年辽海上 , 文章何处哭秋风?

1、末句的“文章”指代 文士 。诗人痛苦的原因有二:其一是 国家多难,民不聊生 ;其二是 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 。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

2、《闺意献张水部》中作者以将朱庆馀比作 采菱姑娘 。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长易觉愁。

南园十三首其六

天下三分明月夜 , 二分无赖是扬州。

3、“无赖”一词贬词褒用,请另举一例古诗文中的这种用法?

最喜小儿无赖;春色恼人眠不得;??

篇四:南园十三首

《南园十三首(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熟读《南园十三首(其一)》,结合译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2.了解诗人李贺。

3.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

【教学重难点】

1. 熟读《南园十三首(其一)》,结合译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2. 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

导入语: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像李白、杜甫、李贺等都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今天我们就学习李贺的七言绝句《南园十三首(其一)》。

板书课题《南园十三首(其一)》,学生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熟读《南园十三首(其一)》,结合译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2.了解诗人李贺。

3.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

指生读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二、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南园十三首(其一)》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气。

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桌。

3. 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二)自学检测

指名朗读全文,组织正音。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和语气。

(三)我的疑惑

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环节

合作探究

自由朗读古诗,完成以下问题:

1.借助注释,谈谈你对古诗中每句话的理解。

2.互相介绍诗人李贺,并说一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精讲点拨:

点拨一:南园的春天,百花竞开,艳丽多姿。在一片红花丛中,点缀着朵朵白花,它们都像越地美女那样靓丽,美不胜收。只可惜呀,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其实只因为是花期已过,春风吹过便不由自主地坠落。 点拨二: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

点拨三:借景抒情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训练环节

1.结合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小组展示背诵。

4.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

篇五:南园十三首1

课 题 :南园十三首(其一)

教案序号: 1

授课时间: 2015年9月1日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李贺的有关资料

2、能够理解这首诗

3、能够体会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几首小诗使学生对唐诗以及其几种基本形式有正确的理解;

2. 理解、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以及了解唐朝诗人李贺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1.结合几首小诗使学生对唐诗以及其几种基本形式有正确的理解;

2. 理解、背诵南园十三首(其一)以及了解唐朝诗人李贺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唐诗

第一课:南园十三首(其一)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学习、继承这笔宝贵的财富,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经典驿站》。

一、猜一猜,“诗鬼”是谁?

在唐朝,有一位诗人,人称“诗鬼”,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唐朝诗人李贺写的一首七言南园十三首(其一)。向学生简单介绍李贺(李贺(790—816),唐朝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人称“诗鬼”。家居昌谷,有《昌谷集》传世。)

二、多媒体展示李贺的资料

三、多媒体播放《南园十三首(其一)》,学生感受气氛

四、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五、分组进行朗读比赛

六、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借景抒情的诗

七、成长阶梯

大家再接再厉

八、背诵古诗。 理解并背诵古诗,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