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逻辑思维的误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5:27:28 小学作文
逻辑思维的误区小学作文

篇一:走出思维误区

走出思维误区

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使大家认清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及走入思维误区的原因,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育重点:

走入思维误区的表现及原因。

教育方法:

1、课堂讲授:30'

2、分组讨论:30'

讨论题:

怎样走出思维误区。

教育内容:

思维方式是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坚定政治信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跟上时代步伐;有助于我们振奋精神,平衡心理,塑造健康人格。因此,必须重视思维方式的训练,避免走入思维的误区。

一、思维的涵义及类型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从广义上说,思维等同于意识、 精神等概念,它是相对于客观存在的物质而言的;从狭义上讲,思维是指人们的高级活动,即人的理性认识。人类按一定标准可把思维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人们经常运用的则可分为直觉思维、经验思维、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四种类型。不同的思维从一定的侧面和层次上表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1、直觉思维的特点

对于“直觉”这一概念,哲学家们有不同的解释。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直觉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信息的加工活动,是在潜意识中酝酿问题,然后与显意识突然沟通,于是一下子得到了问题的答案,而对加工的具体过程,我们则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说,直觉是一种未经有意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潜意识直接把握对象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它是一种潜意识的思维活动;它不是自觉地按照严格的逻辑规则进行的,而是跃过逻辑程序的飞跃;它是突然爆发的闪光,一下子把握了事物的实质。我们不难看出,直觉思维可以突破种种束缚,从思维的起点一下子达到思维的终点,取得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这种突发性的思维活动虽然是建立在知识和实践的长期积累基础之上,但由于人们的直觉能力差异性很大,因而直觉的判断和决定难免出现失误。因此,我们既要重视直觉思维的作用,又不能随意夸大它的作用。

2、经验思维的特点

这种思维是指我们运用生活的亲身经历、感受和实践等直接知识,或是靠传统的习惯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经验思维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体性。由于经验知识是从具体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它总是同具体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二是可靠性。由于经验知识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因而它是可靠可信的。三是习惯性。人们运用以往的经验进行思考时,这些经验就会遵照心理活动的规律被激活,一个接一个地自动涌现出来,构成一种习惯的连续的思维活动。这种习惯因人而异,经验越深厚,经验思维活动的指导作用也就越强烈。经验思维的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同类性质的实际问题,并且可以迅速地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缺点是该种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只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起作用,当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后,如果还凭“老经验”,必然造成失误。所以正确的态度应是,既要尊重经验,注意积累经验,又不能只局限于经验,仅仅停留在经验思维的水平上,而应该使经验思维不断上升到理论思维。

3、形象思维的特点

是指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主体把外界的色彩、线条和形状等形象信息 输入大脑,通过联想、想象、象征和典型化的手法,创造出某

一 独特而完整的形象,并用它去揭示生活及周围事物的本质和状态。 形象思维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体性。它主要是通过具 体的人物和事件,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去概括人们对现实生活 的认识。二是直观可感性。它可通过人们的感官,像电影一样浮 现出来。三是思想性。形象思维虽直观可感,但不等同感性认识, 它是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升华,是通过故事情节、典型人物、艺术形 象等手法来打动人的。过去我们把形象思维仅仅看作是作家、艺术家的事,其实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善于理论思维的人都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形象思维,而善于形象思维的人也都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理论思维,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效率。

4、理论思维的特点

理论思维,是以揭示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根本目的,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并遵循特有的逻辑程序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它是建立在经验思维基础上的一种高级思维类型,有着比经验思维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理论思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自觉性。只有人们自觉地意识到要把问题 的思考推向深入,才会去把握和运用理论思维。二是抽象性。由于理论思维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把握,这就必然失 去了感性具体的特点。因为理论思维所揭示的内容是人们的感官所感觉不到的,且思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三是逻辑性。无论是进行抽象以形成概念,还是进 行判断和推理,都有一系列的规定和法则,保证理论思维有序展开,从而形成理论思维的规范化、模式化特点。我们说理论思维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事物,而且还具有预见未来的功 能,这就决定了它比经验和直觉思维更有效、更普遍地 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但由于理论思维与实践活动和客观对 象在联系上具有间接性,因而就有发生脱离实际、脱离客观、脱 离群众的可能。所以,在强调理论思维重要性的同时,还要防止和反对片面夸大理论思维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人们的实践情况,我们在处理上述不同类型思维方式的关系时,应坚持辩证统一的原则,即以理论思维为主导,以经验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为辅助。

二、走入思维误区的表现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官兵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在理性思维方面有明显进步。但有的同志被旧的思维习惯所困扰,思维方式不十分正确,甚至走入思维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1、偏重于横向思维,忽视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结合纲

我们有些同志认识问题习惯于截取某一横断面,只注重在同左邻右舍的相互关系中找结论。一是选不准“参照系”,表面化地简单对比。如有的同志在待遇上总喜欢与职业好的比;在职务上总喜欢与高的比;在业余文化生活上总喜欢与地方比等。这样比来比去就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付出的与得到的不成正比,从而在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方面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割断历史看问题,不喜欢回忆过去,甚至否定纵向对比。认为那是过去的事,没有必要总是回头看,把过去的一些好传统和作风,一概斥之为“老一套”而不屑一顾。 存在这种思维误区,原因是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要么唯书或唯上,要么凭个人的感情或想当然下结论,观察事物、研究问题不看整体、不看历史、不想未来。就拿比较来说,它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外形比较、结构比较、功能比较、数量比较、质量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系统比较、历史比较等。可见,偏重横向思维的对比是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都属于比较思维,偏重于横向思维的人要多了解一些历史,懂得过去和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习惯于纵向思维的人要多了解一些外部世界,开阔视野,看到差距。只有把两

者结合起来,才能走出误区,减少片面性。

2、注重于单向思维,忽视单向思维和多向思维相结合

有的同志在思考问题、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往往表现为从一个指向、一个角度、一种可能去看,视野比较狭窄,因而得出的结论带有很大片面性。如一谈到计划经济的优点时,往往归结为社会主义优越性,认为一切都好;一讲到经济体制改革,自然地与社会性质联系在一起,不是姓“社”就是姓“资”;一谈到发扬优良传统,就把过去的经验做法看成完美无缺,而且 要原封不动地继承等。单向思维是一种片面性的思维活动,它不利于人们辩证地、多角度地认识世界。如果把它绝对化起来,就会走向形而上学。而多向型思维方式,是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来思考问题的,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单向思维和多向思维是对立的统一,它反映了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过程。但我们必须看到,任何思维都有它的局限性。单向思维要向多向思维转化和发展才能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多向思维也要用单向思维来限制自己,不然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比较分散,尤如蜻蜒点水。因为单向思维在发展过程中表现的一种收敛性和集中性,是多向思维中不可缺少的。

3、习惯于顺向思维,忽视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

这里所讲的“逆向思维”不同于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从一个共同问题出发,使思维沿着四面八方扩散开来,而逆向思维则是从相反的方向来思考某一特定问题。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两个鞋厂各派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某个岛上去开辟市场,上岛后他们看到当地人不穿鞋子,于是两个人分别向鞋厂发了一份电报。甲说:“岛上的人不穿鞋子,没有销路,拟明日乘飞机返回。”而乙却在电报中说:“棒极了,这个岛上的人都没有鞋穿,潜力很大,我拟常驻此岛。”同一事实,得出两种结论,如果把甲的思维方式当作顺向思维,那么乙就是逆向思维。顺向思维一般都表现为从正面到反面,从理论到实际,从现在到过去的思维过程,具有严谨性的特点。而逆向思维则是从反面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即从反面到正面,从实际到理论,从未来到现在,这种思维方式有时会产生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具有突出的创造性功能。军人由于职业的特点,处事说话一般比较谨慎,组织纪律性比较强,习惯于顺向思维。这样就容易忽视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甚至会排斥其它的思维方式,进而束缚了认识的发展。因此,只有把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三、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走出思维误区,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学习。因为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人脑固有的,它必须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1、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和统一我们思想认识的理论基础。在当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间,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引发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用什么来统一人们的认识呢?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而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反映了新时代的要求,离我们最近。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才能有效地锻炼提高思维能力。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要从总体上和科学体系上领会掌握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并从中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思维。概括起来有这样几条:在思维原则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思维重心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利益价值和社会作用的结合;在思维趋向上,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在思维方式上,力戒单向思维和片面性,注重多向思维和辩证性;在思维品格上,不囿于传统,反对保守,注重变革、创新和开拓。 恩格斯说过:“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必须仰仗于学习。”我们

一定要从肩负的历史责任出发,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把对学习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要在拓宽信息渠道,收集和掌握信息上下功夫

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其掌握的信息量关系密切。经历多,见识广,掌握信息量大的人,对问题的认识一般比较深刻,也较为准确,尤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信息。但就我们军人来说,由于职业特点,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因此,要注重拓宽信息渠道,尽可能地占有更多的信息。大家在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过程中,有两个问题要引起注意:一个是直接信息,也就是自己所见所闻、亲身感受的信息。如通过参观、探亲等渠道,直接了解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发展变化,因为是耳闻目睹,可信度比较大,甚至与自身利益直接有关,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个人的经历、理论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这些信息要防止片面性。另一个是间接信息,也就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或领导作报告、传达文件等活动掌握的信息。尽管它不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但一般情况下,不要怀疑其可靠程度,尤其是这种间接的信息数量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而应高度重视,充分进行加工和利用。总之,占有信息也好,加工和利用信息也好,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防止一些不正确、不真实的信息对个人思维方式产生误导。

3、要注重提高理性认识的能力

我们有些同志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就事论事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只注意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对其深层次问题缺乏窥视,深入不到事物的本质中,上升不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去分析问题、把握问题。提高理性认识能力,说白了就是要学会具体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必须探索思维本身的运动、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应遵循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思维是从个别——特殊——一般的辩证过程,明确思维必然经历的感性——知性——理性的三个阶段,不断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摒弃陈旧的思维方式,把思维的稳定性和科学的变动性统一起来,确立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向。要善于冲破旧习惯、旧传统的阻力,从超越自我的新视角、新途径去考虑问题,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前进。二是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确立科学的现代思维,与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必须进行“继续教育”和“更新教育”,不断吸取新知识。当今时代,知识发展和知识“老化”速度很快,每隔七至十年,世界知识总量就要翻一番。美国一学者说,一个社会的经济和技术巳发生急剧变化,而一些成员的知识和价值体系仍然保留着传统模式,这就会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话是很有见地的,就拿军事理论来讲,过去马汉的“海权”理论,杜黑的“制空权”理论,富勒的“机械化战争”理论,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理论,等等,无疑都已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的信息战了。知识是构成思维方式的基础,更新知识才能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篇二:《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 作 者:(美)布鲁克?诺埃尔?摩尔 (Brooke Noel Moore) 理查德?帕克 (Richard Parker) 著

朱素梅 译

批判性思维源于西方文化传统,中国文化虽有批判,却没有将其理性化,因此我们的批判往往是泛伦理的,经常不考虑范畴与背景,这就让批判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徒增烦恼与误解。正是源于对批判的误用,导致我们一直以来认为批判就是制造矛盾,就不是解决问题的路径,因此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他人的批判和对自己的纵容,也进入了一个怪圈。

但事实上,科学始于怀疑,怀疑始于批判,批判有着严格的方法与规范,这不仅需要理性训练,也需要良好的心理建设。比如,将批判放在正确的氛围与框架中,保持批判问题的清晰,对批判抱有宽容的态度,乃至培养我们的理性批判精神,这其实都是异常严肃的话题。

在我们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从器物到制度,从制度到心理,这是一个由浅及深的过程,事实证明,拥有现代心理的国民,是走向未来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看,批判与怀疑特别需要融入我们的文化中,特别值得我们重视。

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传统,在对经验丰富性的理解与把握上,东方文明有着自己的优势,但在理性思维的深入上,西方文明成果更丰硕。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技能;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心理学需要批判性思维,生活更需要批判性思维。”接受批判性思维的洗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读一些改变思维方式的启迪性读物。

大众传媒误导了心理学?解剖学是主主宰命运的力量吗?眼见真的为实吗?催眠能帮助我们唤回记忆吗?条件反射和广告效应如我们所想吗?记忆可靠吗?智商永不改变吗?你真正理解自己的动机吗?...... 生活中遍布成见的陷阱,被缚的当代人须锤炼批判思维战胜成见、强大内心,方能跳出陷阱、获得自由。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旨在加强批判性思维技巧,帮助我们挑战成见,同时提供了锤炼这种思维的行之有效的练习,是最受欢迎的思维训练教科书,连续九次再版。本书语言通俗、生动,直观地阐述了批判性思维、正确推理和合理论证的基本问题、观点、方法和技巧,“十大思维谬误”教你如何正确思考与决策,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就如何进行正确地思维和清晰地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学的论证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指出了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例子,读者对象为逻辑学、哲学、管理学专业师生及从业人员。

? 像小说一样有趣的思维训练书。当人们展示不同嗜好的时候,无需展开批判性思维;但是就严肃的道德话题展开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人们用修辞装饰言论,其实修辞并不加强逻辑的力量,却对人们有心理上的影响力。

? 思维能力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即通过挖掘事件本身的隐含信息,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对事件的最终判断,思维能力也是这本《批判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围绕演绎这种思维方式,结合各种生活中的事例分析思维批判的正确与否,一遍又一遍地推演各种有效性推理和谬误性、欺骗性迷局,令我们在见识推理的魅力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 这本书强调一个人要成为有创造性的人要具备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本书用妙趣横生的例子,用说故事的方式把这种方法教给我们。我可以说,谁先看到,谁将先受益。

? 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不要陷入惯性思维的僵局,而是学会逆向,甚至交叉的多方向思考,不要给思考留一处多余的死角,因为事情往往有多种可能性。我们要从别人对“断言”的修辞、可信度等切口入手,与自己已知与需要的知识关联起来,用正确的逻辑去演绎论证,不要被它放出的烟雾蒙蔽开了双眼。

? 这本书的奇妙所在是:看了这本书后,每一个人都能明白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了。

全球最受欢迎的思维训练读本;10天改变你的思考方式;“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的最佳解读。高票当选美国高校必读图书。连续再版,本为第九版。——当批判被允许自由进行的时候,谬误也就没什么可怕了。(托马斯〃杰弗逊)

多年以来,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 Noel Moore)和理查德〃帕克 (Richard Parker)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奇科分校从事哲学教学。他们一直讲授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课程。摩尔另外还讲授认识论和分析哲学,他曾任哲学系主任,也曾被评为学校的杰出教授。

摩尔本科于安提俄克学院学音乐,他于辛辛那提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排球水平是业余的顶尖高手。

篇三:逻辑题常见误区

逻辑题常见误区

【例1】一起盗窃案发生,经调查共有二人合伙作案。警方逮捕了甲。乙。丁四名嫌 疑人,罪犯必是其中二人。经询问,甲说:“丁是罪犯”乙说:“甲是罪犯”丙说:“我不是罪 犯”丁说:“我也不是罪犯”。 经调查四人中二人说了假话,二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A.甲、丁二人合伙作案

B.丙、丁二人合伙作案

C.甲、丙二人合伙作案

D.甲、乙二人合伙作案

【例2】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者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会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可以推出,在一定时期内:

A.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说明改过经济在稳定增长

B.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涨幅过大,对该国经济必然有负面影响

C.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不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

D.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下降,该国的大多数商品价格也

【例3】张老师将文房四宝装在一个有四层抽屉的柜子里,让学猜笔、墨、纸、砚分别在哪一层。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小李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二、三、四层,小王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第

三、第四和第二层,小赵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三、第一和第二层,而小杨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二、第三和第一层。张老师说,小赵一个都没有猜对,小 李和小王各猜对了一个,而小杨猜对了两个。 由此可以推测:

A.第一层抽屉里装的是墨

B.第二层抽屉里装的是纸

C.第三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笔

D.第四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砚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答案为C。 根据甲说:“丁是罪犯”丁说:“我也不是罪犯”可知,甲丁是矛盾关 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鉴于四人中二人说了假话,二人说了真话,因此乙丙也是必有一真必有 一假。 假设乙真丙假, 可推理出甲和丙作案, 假设乙假丙真可推出乙和丁作案。 所以选择C选项。

真假题目,需要掌握的是矛盾和反对关系,题目难度设置上,从一真一假延伸到两真两假,当我们发现一对,那么怎么往下推导成为难点,提醒大家别忘了假设,假设后推导发现矛盾,说明假设错误, 这样找到答案。此题就是如此,而且我们可以推出两种答案,这也就是可能性推理。可见,考场上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已掌握的技巧,才对于未遇到过的题型也能应变。

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题干的逻辑关系为: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②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A项根据条件①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误;B项根据条件②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C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正确;D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

这个题目,如果你准确熟练的掌握了充分条件及其逆否命题,那么题目读完就可以非常准确的做出来,当然,我们观察这几年的推理题目,也总结出常常设置的错误选项,即否前和肯后的错误,如B和D。这种题目,在现在所有考试中依靠感觉来做是非常不明智的,还需要广大考生真正的掌握。

3、【答案】D。

【解析】:小赵全部猜错了,所以笔不在第四层,小杨猜笔的位置错,故小杨猜 墨、纸、砚中有两个正确,一个错。小李与小杨猜测的墨、纸的位置相同,小李猜对一个,故小 杨猜砚的位置正确,即第一盒是砚;即小王猜砚的位置错,笔的位置错,墨的位置错,故第四盒 是纸,即小杨猜墨的位置正确,第二盒是墨,故第三盒是笔。D。

这个题目是个分析推理,其实题目本身不是绝对难,不过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来实属难得,题 目读清楚需要至少两遍,画简单图表,思考时还要用到假设思维,带入选项等步骤,这些困难都 克服,至少需要2分钟。总之,如果你的分析能力不是超强,不值得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这。所谓 “舍得”,考生更应该把精力时间花在更擅长的题目上。

篇四:走出思维的误区

《走出思维的误区》笔记

这是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就买的一本书了,也曾读过一遍,近几天有空又翻了出来看了一遍,看完后不禁悲从心生,我以前竟然还看过这么好的书,可脑中却没有一点印象。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我把书中的主要内容做一下摘要,一来加深印象,二来以便将来再重温。

第一章 恰当提问的

在一个面临信息猛轰滥炸的社会里,我们必须确定自己接受什么观点,拒绝什么观点,对什么观点则不置可否。在面对信息时,我们通常有两种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海绵式思维跟海绵遇到水时的情形类似,把面前的信息一古脑吸收进去,它瞩目于对知识的获取。淘金式的思维则着重在与其所获得的知识进行积极的互动。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批判性思维。学会新的批判性思维技巧,可以提高我们思维的能力和质量,并从而提高写作技能。因为,只有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

第二章 怎样找到问题和结论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两类问题,一类问题要求的答案试图讲述世界现在怎么样,过去是怎样,以及未来将是怎样的。如:爱滋病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回答说:“爱滋病的原因是一种特殊的病毒”。这类问题我们把它归为描述性问题。另一类问题我们称之为规范性问题,这类问题要求的答案,涉及世界应该如何,它们询问的是对错,好坏,存亡等问题。如:死刑是否应该废除?我们可以回答:“死刑应该被废除”。

当我们对所阅读、接触的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价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一件很简单但很必要的事是:寻找、归纳、概括信息所论述的问题及其结论。在找到结论之前,切勿擅做批判性评价。

怎样找到结论?

1、 询问问题是什么?

2、 寻找标志词。如:因此、我认为、表明、证明等。

3、 到可能出现的位置寻找——开头和结尾。

4、 记住哪些内容不是结论。如:实例、统计数字、定义、论据。

第三章 怎样找到理由

理由是信念、证据、譬喻、类比,以及其它支持及辩解结论的陈述,它构成了表明结论真实或者“正确”的坚固基石。只有在弄清理由之后,才能够确定结论的价值。

如果争论特别复杂,在试图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批判性评价时,你便会感到结构复杂,手足无措。有鉴于此,不妨先让你自己的思路条理分明,再来使理由和结论条分缕析,合乎逻辑,下面是一些卓有成效的建议。

1、不断注意标志词。

2、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理由和结论。

3、在空白处把理由和结论标注出来。

4、若是段落较长,可在文章末尾列出理由的一览表。

5、若是推理特别复杂,可做出结构图,用数字代表每一个理由和结论,用箭头表示其间的关系取向。如果把所有的理由和结论在空白处归纳整理,编号排列,则尤其有效。

第四章 怎样找到含糊的词语

我们的语言复杂精细,且大部分词语歧义杂多,这使我们常常对读到的东西横生误解,我们妄自推断那些词语的意义都是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要确定词语是否模糊不清,首先必须澄清问题中的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这样的词语。它们在使用环境中含义杂多,又都貌似正确。要决定对作者的观点赞成与否,必须对他心目中这些词语的含义洞若观火。

理解的头一个障碍是,妄自假定,自己与作者的意思不谋而合。因此,在研求之初,应该避免“测心法术”。要养成习惯不断询问:“你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不是沾沾自喜道:“我与你正是一拍即合”。第二个障碍是,妄自假定某个词只有一种显而易见的定义,许多关键词恰恰绝非如此。因此,请永远追问:“这个词是否还有其它的意义”。

举例:

1、幸运牌香烟味道纯正,焦油含量只有3毫克。(味道纯正是何意?它是指烟味柔和如水,还是指烟味强烈似火?)

2、目前,采取积极步骤减少电视中暴力镜头的工作已势在必行。(这里,什么叫做“采取积极步骤减少电视中暴力镜头的工作”?是意味着把禁止展示任何人身暴力行为的法律强加于社会?还是指向电视网施加公开的压力,以使得反映暴力的节目仅限于半夜播出?)

3、近几年,大学的教育质量有所下降。(这里的教育质量是指学生考试的平均分,还是指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亦或指通常需要经过考试的课程总数?)

当我们在连对方到底讲什么都弄不清楚的情况下,冒然接受或拒绝一种观点是相当轻率的。

第五章 怎样发现价值冲突

(针对规范性问题)

当一个人用各种理由来谁他的结论时,他所提出的理由,绝非他用以证明自己意见的全部观念,要理解他的论辩,那些在理由和之间藏而不露的思想观念——即假设——至少同样重要。

举例:政府应该禁止香烟的生产销售。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表明,对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健康,吸烟都将带来极大的危害。

初看起来,理由确实为结论提供了支持,然而也可能,理由虽然正确,却不一定支持结论,或许你会相信,关心一个人的福利,乃是他自己的责任,与政府的集体责任毫不相干。若果如此,理由便不再能支持结论。只有你先承认一个观念:一旦个人的福利遭到威胁,则集体责任一定要高于个人责任,上述的理由才能支持结论。

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在所有论辩中,总有某些观念(假设)已被作者先行承认,它是推理结构中重要的内在联系,是将全部论辩统辖为一的根本线索,除非得到这些联系,否则你绝不能真正对论辩有所理解,而这些假设,要到理由向结论的运动中寻找。

在论辩中,人们常对同一件事做出极为不同的判断,如堕胎,有人指责它等于谋杀,有人却视其为仁慈之举。这种分歧实质是价值冲突的一种表现。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影响他提供的理由,并最终影响他的结论。因此,价值假设——(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逻辑思维的误区)相信何种价值最为重要——乃是论辩之中至为重要的假设。在接受或拒斥一项结论之前,应该惯于发现,其理由之所凭借的价值假设,是否与你的价值假设不谋而合。

举例:

1、政府是否应要求汽车制造商在汽车中装入气囊?

(这一论争涉及到公民的利益是个人责任,还集体责任优先的冲突。)

2、报纸和电视记者拒绝透露秘密消息来源是否合乎法律?

(这一论争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权和公众的知情权、公共安全何者优先的冲突。)

价值冲突通常出现在涉及到世界应该如何的规范性问题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个模式:

理由+价值假设=结论

第六章 怎样发现描述性问题

(针对描述性问题)

在规范性争论中,作者认为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价值假设,对于他的推理至关重要。然而,你尚不知道的是,在作者的眼中,这世界究竟怎样,或者将会变成怎样,这些观念,同样是他推理的基础,同样隐而不露,鲜为人知,它们叫做描述性假设。

举例:从斯塔尔教授那里,你能学到很多东西。他的学生们都对他的授课如醉如痴。

其推理结构如下:

结论:从斯塔尔教授那里,你能学到很多东西。

理由:他的学生们都对他的授课如醉如痴。

我们知道,单靠自身,理由并不能够支持结论,它必须借助某种其它观念与结论联系起来。如果这些隐含其中的观念是描述性的,便可将其称为描述性的联结假设。上述论辩若想成立,起码包含有两个假设。

假设1:学生的评价,是授课质量的指示器。(如果学生们狂热地推崇他的讲课仅仅因为他们追求娱乐的价值,则这一理由便无法真正支持结论。)

假设2:学到很多,便意味着从课堂上吸收知识。(如果把“学到很多”定义为发展思维技能,则对授课如醉如痴便与此毫不相干。)

为了在理由与结论之间填平鸿沟,重建推理,我们必须寻找出为理由和结论所做的联结。我们可以问:“如果此项理由正确,需要何种同样正确的其它观念,才能推出结论?”或者还可以问:“假设这些理由正确,是否有别的途径足以把结论引入歧途?”

举例:

结论:我们需要对爱滋病教育增拔款项。

理由:一旦如此,它将能大量减少爱滋病病例的数量。

要让这一理由得到接受,我们需要假定:

(1)钱款的使用卓有成效,换言之,教育必须普及到迄今尚未普及到的高风险集团成员。

(2)这些成员必须愿意接受教育的内容,并对其做出积极的反应。

在这里,观念(1)和(2)共同决定着理由的可接受性,并从而决定着结论的可支持性。

一般讲来,支持结论的理由总会争辨说,作者的结论一定是成效斐然。一旦达成同一成效的途径不止一种,联结理由和结论的一个重要假定便是:作者的结论,乃是收到成效的最佳途径。所以,我们要承认可能存在着其它获得理由的卓有成效的手段。在上一个例子中,如果通过别的途径也能大量减少爱滋病病例的数量,则作者的结论就不一定站得住脚了。

第七章 怎样评价抽样和衡量标准

几乎所有论辩都含有事实断言——亦即对世界怎样,曾经怎样和将会怎样之类问题的陈述。要对论辩作出评价,首先要确定这些断言(或称之为证据)是否真实可信。

篇五:常见思维误区与逻辑谬误

常见思维误区与逻辑谬误前言:现代社会信息量暴增,常人普遍缺乏 critical thinking 的思维素养与训练,而培养独 立思考的能力至关重要。 如何在形形色色的观点里分辨出正确的思想?如何防止被新闻媒体 中的错误逻辑所欺骗?请读本文。 你能清晰地陈述你的理由么?你能以自己的观点来说服他 人么?你能给予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所要相信的么?当你在报纸上、 电视上或者 在酒吧 里听到一个论点,你是不是很希望自己能信心十足地评价呢? 本文很长并建议精读,定会受益匪浅,如果没兴趣时间细读专门的 critical thinking 逻辑学 书籍,本文即是极为精悍易懂的批判性思维应用指南。目录导引: 目录导引:1 2 3常见人类思维惯性误区 常见逻辑谬误汇总 详细阐释与建议第一部分 常见的十大人类思维误区 人类的思维实在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认知、 行为或是思考的过程都是我们能够快速的处理 大量信息。举个例子吧,我们睁着眼睛的时候,大脑通常都充斥 着各种刺激,也许你在考 虑一个特定的问题,但你的大脑却处理着数以千计的潜在意识。不幸的是,我们的认知能力 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常常容易判断错误,这就是 心理学上说的认知偏差。这种偏差在每个 人身上都会发生,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智力或者其他的因素无关。这些误区中有一些 是很常见的,有些较罕见,但都 很有趣。每个人都会发现犯过其中的错误,现在,你会认 识到在将来的什么时候会犯这些错误。 第十,格兰布勒的错误推断(又称赌徒谬论) 第十,格兰布勒的错误推断(又称赌徒谬论) 格兰布勒的错误推断就是指人们认为未来事情发生的概率会被过去的食物改变, 这里并不是 说特定的不会发生变化的概率,比如说抛硬币时人头朝上的概 率。举个例子。如果我在玩 轮盘赌,前四个转轮都是黑色,那最后一个一定就是红色对不对?当然错了!红色的概率仍 然是47.37%(18/38) 。也许在你 看来这样的错误很明显,但就是这种意识的偏差让很多赌 徒认为概率发生了改变。 第九,应激(又称反应机能) 第九,应激(又称反应机能) 应激是指人们通常会在他人的注视下做出反常的行为或表情。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豪斯王 工厂(一家设备制造工厂)出资进行了一项研究:工人的工作生 产力会不会受灯光亮度的 影响。研究的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灯光亮度的调节使得生产力大大提高!然而不幸的是, 当研究结束后,工人的生产力有下降到的原来的 水平。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变化与灯光无 关而与工人们被监视有关。这也解释应激的一种形

式:当人们觉察到被注视时,就会激发他 们通过改变行为使自己看起来更 自然。应激反应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必须通过盲法对照 来研究。 (盲法就是为了不影响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参与实验的个人被隐瞒试验信息) 第八,空想性错现(又称幻想型错觉) 第八,空想性错现(又称幻想型错觉) 空想性错现是指将偶然的影像或声音当成必然。 看到天上的云会觉得像是恐龙、 耶稣或是在 倒带的时候听到什么声音,着都是常见的空想性错现症状。这种症状的原理是:中立的外在 刺激并没有特殊的内在意义,主要是在于观者的心理。 有趣事例:罗斯查克-因克布罗特测试可以利用空想性错现患者的精神状态。研究者会给参 与测验的人观看一些意义不明的图片, 并让他们描述其所见, 通过这些就可以分析出测验者 的潜在想法。 第七, 第七,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主要是指去确认已存在的看法获得结果的行为。 自我暗示就是一种会让预兆变成现 实的东西。比如说,我觉得我的学习会很差劲,于是,我就会不 努力写功课、不认真学习, 结果我的学业真的很差劲,和我想的一样。另一个常见的例子是与他人的关系,如果我认为 我和对方的关系会恶化,我就会行为反常,变 得情绪化,于是,我们的关系如期恶化。这 种自我暗示的方法是通灵者惯用的伎俩, 他们向你的脑子里灌输一种观点, 最终你会将它实 现。 有趣事例:经济衰退是一种自我暗示。因为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两季度下降才叫做 经济衰退, 也就是说至少要有六个月的时间你才会觉察出正处于 衰退中。 不幸的是, GDP 在 刚刚出现了一点下滑趋势的时候,媒体就报导了,而媒体的报道也引起了人们的恐慌,造成 一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经济真的 衰退了。 第六,光环效应(又称成见效应) 第六,光环效应(又称成见效应) 光环效应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人看法是积极或消极的。 这种效应经常发生在对雇员的评价 上。比如,比弗是我的一名员工,我发现过去的三天他都迟到 了,于是我觉得他是个懒鬼, 对工作不负责任。但其实,有很多原因会导致他的迟到,也许他的车抛锚了,也许帮他照顾 孩子的保姆没上班,有或者是天气缘故。但 是,关键是他的迟到已经给我早长了不好的印 象,于是我理所当然的认为比弗不是个好员工。 有趣事例: 心理吸引模板就是当人们自认为那些吸引人的个体拥有大家公认的品质, 比如快 乐、成功和智慧。当这种认为变成了一种心理暗示时受欢迎的人通常会获得特权,比如得到 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薪水。 第五,从众心理

(羊群心理) 第五,从众心理(羊群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人们会倾向于去采取大多数人认可的观点和行为来寻求安全感, 避免冲突。 也 被称做“大众心理”,也是其最常见的形式。从众心理很好的解 释了为什么时尚会变得那么 流行。衣服、汽车、爱好、风格,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一批人觉得某样东西很酷,于是大 家都去追捧,这就是流行。 有趣事例: 因为从众心理的缘故, 本来不那么受吸引人或者不那么流行的事物现在都有了大 批的追随者,包括降落伞紧身裤,宠物石,胭脂鱼,锥形胸衣,扎染,丰年虾和1980s(顺 便说一下,这是一个位于图片上方的80年代的家伙) 第四, 第四,感应抵抗 感应抵抗指的是你会因为想要获得自由而试图逆着人家的意愿做事。 这在叛逆期的青少年中 很常见, 但是由于所谓的对自由的威胁而做出的任何反抗或选择都属于抗逆。 个人也许并没 有必要做一些特定的行为,然而他们不能做的让他们想去做。 有趣事例:“颠倒心理学”就是一种试图用抵抗来影响他人的行为。让他们(特别是孩子)按 照你相反的意愿去做,他们一定会反抗,那么结果还是随了你的愿。 第三, 第三,双曲贴现 双曲贴现指的是人们相较于延迟和复杂的结局更倾向于简洁及时的。针对人类的决策过程, 人们已将作了许多研究,发现有相当多的因素对其有影响。有意 思的是,在决定要做出什 么样的选择时,拖延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简单来说,大多数人会选择今天拿20美元, 而不是一年后的今天拿到100美元。事实 上,立刻拿到得钱可能比以后拿到的钱数量还多, 因为同样数量的钱,在今天的价值是要比日后高的。假设,利率是9%,那么聪明的人肯定 知道当前拿91.74 美元和一年后拿100美元诗没有多大区别的。然而,我还是很想知道一个 人为了更快的得到利益会愿意牺牲多大,你是愿意一年后拿100美元还是现在就拿50 美元 呢?或者40美元?让步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呢? 第二, 第二,义务的约束 义务的约束指的就是人们会继续努力完成之前失败的事业。 人的一生要做有多决定, 不可避 免的会有人走错路。从正常逻辑看来,如果陷入困境,应该要及 时变通或悬崖勒马,但有 时人们会觉得难以继续坚持之前的决定,并且因为已经有了牺牲,所以难以投资下去。举例 说,如果让你花费半生积蓄去创业,半年之后, 眼看着你的事业就要走下坡路了,按理说 来,就应该减少损失,收手不干了。然而投进了半生积蓄,这让你觉得有责任投资更多的钱 以期能够咸鱼翻身,东山再起。 第一, 第一,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是指

一个没有治疗效果的物质,但如果你相信它有,就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在 药物治疗中很常见,临床观察到,那些治疗中服用了糖丸的病 人,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安慰剂效应还是一个科学难题, 但理论上讲安慰剂是早晨了期待效应 (人在遇到不确定的情 况时,事情多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因为病人希望有疗效,所以他感觉不错。但这还 , 是不足以解释疾病症状减轻的原因。 有趣事例:如果结果是好的我们常用“安慰剂”这个词,但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通常称作“反 安慰剂效应”。第二部分,常见的逻辑错误 第二部分, 当你与别人讨论,尝试获得答案或解释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人犯上逻辑谬误。这样的讨论 是无意义的。 你可能尝试向对手要求证据或提供其他假设, 令你 获得更好或更简单的解释。 如果都失败,可以尝试指出你讨论对手的问题。你可辨认他的逻辑问题以免深究,以及可告 知讨论对手关於他的谬误。 以下简介最常见的谬误: 人身攻击 辩者用人身攻击来攻击对手,而不是在讨论议题。当辩者不能用证据、事实或理由去维护他 的立场,他可能透过标签、稻草人、骂人、挑衅及愤怒的人身攻击方式来攻击对手。 诉诸无知 以诉诸无知作为某些证据。 (例如:我们没有证据说神不存在,所以祂一定存在。又例如: 由於我们没有关於外星人的知识,这表示他们并不存在。 )对某些东西的无知,是与它的存 在与否无关。 全知论据 (例如:所有人都相信某些东西,每个人都知道的。 辩者需要有全知能力以清楚每个人的 ) 信仰、怀疑或他们的知识。小心如「所有」「每个人」「每种东西」「绝对」等词语。 、 、 、 诉诸信心 (例如:如果你不相信,是不能清楚明白的。 )如果辩者倚仗信心作为他论据的根基,那麽 你在以後的讨论所能得到的将不多。根据定义, 「信心」是倚靠相信,并非靠逻辑或证据支 持。信心倚赖非理性的思想,并会产生不妥协。 诉诸传统 (类似主流思想谬误) (例如:占星、宗教、奴隶)只因为人们以此为传统,与它本身的存 活能力无关。 诉诸权威 以「专家」或权威的说话作论据的根基,而不是用逻辑或证据来支持该论据。 (例如:某某 教授相信创造科学。 )只由於某个权威的声称,不足以代表他已令这声称正确。假如辩者展 示某专家的论据,那麽看看它有否伴随着原因,以及它背後证据的来源。 不良后果论据 (例如:我们应判被告有罪,否则其他人会仿效而犯上类似的罪行。 )只因为讨厌的罪行或 行为出现,并不足以代表被告犯了该罪,或代表我们应判他有 罪。

(又例如:灾难的出现是 因为神惩罚不信者,所以我们都应该信神。 )只因灾害或惨剧发生,与神是否存在、或我们 该信甚麽并无关系。 恐吓论据 论据根基於恐惧或威胁。 (例如:如果你不信神,你将会下地狱被火烧。 ) 无知论据 误导性的论据,倚仗於人们的无知。 群众论据 论据诉诸感性的弱点,而非事实和原因,旨在煽动群众的支持。 主流思想谬误 只因为很多人相信或实践,便认为一个思想有价值。 (例如:大多数人相信神,所以它一定 是真的。 )只因为很多人相信某些东西,与那是事实与否并无关系。如很多人在黑死病时期 都相信疫症是由於魔鬼引起,有多少人相信跟疫症的起因全无关系。 窃取论点 (例如:我们必须鼓励年青人去崇拜神,以灌输道德行为。 )可是宗教与崇拜真的产生道德 行为吗? 循环论证 陈述某命题,而其实那正是需要被证实的。 (例如:神存在是因为圣经有记载,圣经存在是 因为神所默示的。 ) 构成谬误 当某论据的结论,是倚靠由某东西从部份至整体、或从整体至部份的错误特性。 (例如:人 类有意识,而人体和人脑都是由原子组成,所以原子都有意识。又例如:文书处理软件由佷 多原位组(byte)组成,所以一个原位组是组成文书处理软件的一部份。 ) 确认性偏见 (类似监视下的选择)这是指一种选择性的思想,集中於支持相信的人已相信的证据,而忽 略反驳他们信念的证据。确认性偏见常见於人们以信心、传统及 成见为根据的信念。例如, 如果有些人相信祈祷的力量,相信的人只会注意到少量「有回应」的祈祷,而忽略大多数无 回应的祈祷。 (这表示祈祷的价值最差只是随 机,最好也只有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 混淆相关及起因 (例如:玩象棋的人男性比女性多,所以男性棋艺也比女性高。又例如:儿童观看电视的暴 力场面,成长后会有暴力倾向。 )但是,那是由于电视节目引致 暴力,还是有暴力倾向的儿 童喜欢观看暴力节目?真正引致暴力的原因可能是完全与电视无关。 Stephen Jay Gould 把 相关引致的无效假设称为「可能是人类推理上两三种最严重和最普遍的错误」 。 错误二分法/ 错误二分法/排中 只考虑极端。很多人用亚理士多德式的「非此即彼」的逻辑去解释上下、黑白、对错、爱恶 等。 (例如:你若非喜欢它,就是不喜欢它。他如不是有罪,就是无罪。 )很多时人们没有看 到在两个极端之间出现的连续,这个宇宙也包含很多「可能」的。 隐藏证据 故意欺骗的陈述,通常隐藏一些事实,而那是构成准确描述所必需的。 暗示/ 暗示/诱导性问题 问题加入假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