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光荣工人伟大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43:38 作文素材
篇一:工人伟大 劳动光荣
工人伟大 劳动光荣
五月是花的季节,五月的劳动者格外美丽。在这个属于
劳动者的节日里,很多人为了一份责任、一份坚守,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依然坚持在生产一线,用辛勤与汗水,诠释着劳动光荣的内涵,展现着创造伟大的真谛。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人类文明进步依靠劳动的积累,依靠知识生产劳动的催化,依靠各种类型和层次人才劳动的贡献,依靠创造性劳动的提升。所以全社会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弘扬时代新风与弘扬劳模精神是统一的。劳模精神包含着热爱劳动、追求知识、渴望成才、努力创造的价值取向,劳动模范都是这些时代新风的承载者和实践者;时代新风是对以劳模群体为代表的时代先锋的风尚概括,是凝结劳模精神的价值导向。弘扬这种时代新风就要依托劳模精神,弘扬劳模精神本身就是在弘扬这种时代新风。一个民族的时尚是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这个民族就具有了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就会形成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必将傲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有如今打工主力已经是80末期和90后了,他们对社会期许很高,但对自己认识不足,总想找个好工作,回家光宗耀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000来块的工资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他们没有基本生存压力,家里随时能拿个1、2百的,大部分好高骛远,有的青年体力活不愿意干,技术活不愿学,重活脏活更不愿意干。有位青年话更直白。“我是独生子,家里不需要我给钱,也更希望我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他们体面工作是指的能当一官半职的白领。同时,从这里说明社会上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大有人在,认为干力气活没出息,
再说干粗活、脏力、力气活的工作又累又苦,又争不到大钱,太没面子。只有座办公室的白领或人人羡慕的公务员,才是有面子的人。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早就说过:“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当官的和老百姓分工不同,人人平等。”其实,不管是是城市清洁工,还是在政府大楼的公务员,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岗位有差别,事业无贵贱,社会上任何事总有人做,没有清洁工,城市脏、乱、嗅、我们的城市不堪设想,离开了农民工城市也就乱了套。从古至今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就是因为不断地通过“劳动”这种方式而获取“食”,创造维持人的生命的唯一物质条件,造就了生命不断延续的奇迹。总之,我们要大力宣传“劳动致富成为光荣,让人民群众活得更有尊严”。
劳动价值有大小,劳动分工无贵贱。劳模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不管是在什么行业、属于哪个阶层,都自尊自爱、自敬自重,践行各自的职业操守,维护自己的劳动尊严。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把劳动的内涵发挥至近乎完美;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把劳动的潜能开发到近乎极致。表彰劳模、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让这些劳动都能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公正的对待,让这些领域的劳动者都能得到同样的社会尊重和人格尊严,让各行各业都纳入多样化职业爱好和选择的视野之内。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对待所有劳动者的共同敬意,更体系当代社会倡导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内涵。
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
我们工人中的主力军农民工,还有许多问题期待解决。“户口、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看似距农民工一步之遥,但不知被什么力气操控着,我们怎样努力也难以到达。”农民工遇到合同、扣薪、伤残等问题,公平维权难之又难。既不愿重新返回乡村,又无法享用和城里人同等的待遇。这个缺乏归属感的重生代农民工群体,成为一个疏离于城市和乡村的“民工问题”。“但事实上,城市的建立和运转早已离不开这群人。”让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就是要给劳动者更多的利益,让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让劳动者居有房子,干有票子,社会上受人尊重,子女受教育没有后顾之忧。改革开放的主力军是劳动者,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由劳动者创造。我们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制度。理论上,我们早就解决了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命题,实践中,我们还需要推波助澜、呼吁呐喊,用现代理念,用先进的价值观,用民主和法治制度,把一切落后的、霸道的东西统统挡在身后,让中国的所有劳动者可以昂首挺胸地对世界说:“我们是体面的主人!”
“通过正当劳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具有特殊意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取应有的报酬,走上富裕的道路,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们所倡导的。
劳动光荣,特别是普通劳动光荣;尊重劳动者,特别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劳动者当家作主,把好的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劳动不分贵贱,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既平凡又伟大!
篇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
学习宣传实践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发展道路网络征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会发展的强劲内力
——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工会的建设与发展。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任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遵照宪法的基本原则,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了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时代特点。
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工会组织的健康良好发展能够有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工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群、工人阶级主力军力量。
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能够鼓舞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开拓创新、建功立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揭示了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并明确指出正是广大劳模的高尚作为和突出贡献,铸就了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
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工人阶级伟大品格。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为支柱,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不断前进。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是广大产业工人和劳动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和劳动创造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的,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时代发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
劳模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劳模精神是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劳模精神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劳模精神是一种起于平凡的不平凡精神。劳模精神是一种滴水石穿的坚韧精神。劳模精神是一种热爱献身、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能够让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让人爱岗敬业,不断追求一流,感触一流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率。认真领会劳模精神的实质,并用于生活实践中,始终坚持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凝结着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都铭刻着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既要靠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物质财富的创造,也要靠先进思想的引领,崇高精神的激励,伟大品格的感召。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在十二五开始之年,要凝聚广大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力量,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结合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必须推动形成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浓厚氛围,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不光是喊口号,不光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而是学习劳模表现出来的一种无华的忠诚、一种朴实的敬业、一种与日俱增的进取精神,更是一股指导我们永争一流的强大力量。我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决定了他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和国家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切实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为广大劳动者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营造更好的环境,创造更
好的条件。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工作者要怀着深厚感情,做好劳模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做他们的贴心人,将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职能统一,保障工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保护、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要倍加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再创辉煌。
篇三:劳动光荣 创造伟大
劳动光荣 创造伟大
今年“五一”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五年一次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 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劳动孕育历史创造。随着时代变迁,劳模精神代代相传,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充实。20世纪50年代的“掏粪工人”时传祥,60年代的“铁人”王进喜,70年代的数学家陈景润,80年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年代的公交售票员李素丽,直到新世纪的技术工人许振超、邓建军,还有私营企业主、农民工、体育明星--他们所处时代虽然不同,但都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高尚的价值观。他们不愧为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劳模所体现出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体现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首先要学习劳
动模范立足平凡岗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劳动意识和学习精神。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劳动。对于广大普通劳动者来说,知识和能力暂时不足不要紧,但关键是能不能树立劳动光荣、知识崇高的观念,能不能保持勇于学习、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武装自己,不断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更亮丽的人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就是要学习劳动模范立足实际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模范人物的意义在于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正推动着中国社会转型,并引发了各个领域的加速变革。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劳动者的知识化趋向日益明显。从知识型、技能型工人许振超到邓建军的创新“绝活”,无一不立足于社会变革的需要,
无一不紧扣企业的发展。新时代劳模的成才之路告诉我们,个人的需要必须融入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才能产生持久的进取动力,个人价值才能在自我超越中实现。 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就是要学习劳动模范立足团结协作,淡泊名利、共同发展的奉献意识和团队精神。企业要发展,社会要繁荣,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幸福,一个王进喜、一个李素丽、一个许振超、一个邓建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亿万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各阶层的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始终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可靠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广大劳动者的集体力量和历史作用,通过先进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把广大劳动者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心同德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还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爱护劳模、关心劳模的良好环境,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劳动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先进模范人物是亿万人民的杰出代表,各级党和政府都要增强对劳动群众的感情,关心劳模的生活和工作,倾听他们呼声、关心他们疾苦,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广大劳动模范也要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创业,这是新时代对劳动者的召唤。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追求价值实现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从传统型劳动者向学习型劳动者转变、从体力型劳动者向知识型劳动者转变,这是时代精神赋予劳动者的新境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以“五个牢记”警示自己,以先进模范人物激励自己,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
篇四:劳动光荣 创造伟大
劳动光荣 创造伟大
包心鉴 陈文通
2013-2-20 5:44:08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2月20日 07 版) 幸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生活状态;追求幸福,是每个人天经地义的权利。如何追求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劳动创造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还是靠劳动。本期“大家论道”刊发一组文章,对靠什么创造幸福生活、今天为何重申“劳动光荣”、如何认识不劳而获等问题进行探讨。——编 者 用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包心鉴
“你幸福吗?”一个时期以来,这一问语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其实,这一问语并不完全,还应当加上一句:“你用什么创造幸福?”
幸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生活状态;追求幸福,是每个人天经地义的权利。然而,什么是幸福?如何谋求幸福?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理解、采取不同的手段。有的人把锦衣玉食当成一种幸福,满足于个人财富的积累和物质生活的富有;有的人把不劳而获当成一种幸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把个人幸福建立在他人劳动与奉献的基础之上;有的人为了谋求所谓幸福生活,不惜坑蒙拐骗、巧取豪夺,以侵犯他人利益乃至生命作为代价;有的人把幸福等同于权力+金钱,依仗手中权力谋求私利、经营幸福,以至陷入腐败泥淖不能自拔。如此种种行为,折射出狭隘的、腐朽的幸福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与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背道而驰,而且与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深蕴的幸福含义和幸福要求根本相悖。
劳动创造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最根本内涵。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唯物史观洞察人类进化过程和人类社会的本质,明确指出,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就是“劳动”。恩格斯指出:劳动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而且“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劳动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创造丰裕富足的物质生活和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从而使人自身得以不断发展和全面提升,这是人类社会的最本质特征和最伟大之处。正是在这一基点上,马克思明确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人的观点,不仅为人类社会变革与进步提供了根本思想武器,而且为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理论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认清劳动的本质与意义,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建立在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这是作为“人”的起码的品质与准则。
劳动创造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基本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路径。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造福人民的美好事业,也是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智慧和力量的艰辛事业。”此话寓意深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行动指南和根本保障。方向既明、目标既定,关键就在于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和集体的智慧去努力奋斗与实现。辛勤劳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首先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为宏伟目标的崇高事业。这样一种崇高事业,是以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奋斗为根本支撑的。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与智慧,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
产力,不断增加物质财富;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与智慧,也才能真正缩小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差距,不断朝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目标迈进。辛勤劳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还突出表现在,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社会财富还不够充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依靠全体社会成员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奋斗。
劳动创造幸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怀揣“中国梦”的中国公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中华民族是勤劳纯朴的民族。经过五千多年的奋斗与磨练,我们的民族铸成了许多优秀品质,其中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莫过于热爱劳动、勤奋劳动,以勤劳俭朴为荣、以不劳而获为耻。“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等等,绵绵不断、经久不衰、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人的鲜明内在素质,更成为今天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优秀品德。我们应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汗水与智慧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广大党员干部更应做靠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模范与表率,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今天我们的伟大梦想。把“中国梦”变为现实,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能靠我们勤奋劳动、实干兴邦,在扎实工作与奋斗中逐步实现。
(作者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幸福生活不能走“捷径”
陈文通
“劳动光荣”、“劳动致富”、“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是耳熟能详的道理。现在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在当前现实生活中对这个道理的认识和实践出现了一定偏差。集中起来就是,一些人不再是通过辛勤劳动创造财富和过上幸福生活,而是力图通过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的方式和种种“捷径”实现这个目标。
市场经济,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生机活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有自身缺点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问题起初主要发生在商业流通领域,一些小商小贩通过缺斤短两、掺假使杂、以次充好等手段欺骗顾客,获取不义之财。后来,问题逐渐出现在生产领域、建筑领域等,有毒食品、假冒伪劣制品等就是典型案例。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切都可以“商品化”的倾向,一切稀缺的或者求大于供的物品都成为一些人“投资”的对象。这样一来,力图通过损人利己、不劳而获方式获得财富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不仅出现在经济领域,也出现在非经济领域。近年来,金融领域的诈骗、科学研究领域的剽窃、干部提升背后的交易等现象屡见不鲜。
以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的方式获取财富的行为,不仅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容,而且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相容。我国古人把做人的基本要求归结为“仁义礼智信”。如果作出合乎时代要求的解读,它对现代人也是适用的。追求不劳而获、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行为,是不义的、不诚信的。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社会的严厉谴责和有效遏制,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示范效果,对社会造成严重的道德污染。随着这类不合理、不合法收入和财富的增加及其比例的提高,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将产生诱导经济犯罪的效应。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足够警觉。
这种行为的产生和扩散有多层原因。首先,贫穷落后是物质根源。但这一点只作为一般规律发挥作用。不少人虽然贫穷,但不“志短”;有些人已经富裕,却还贪得无厌。其次,教育的片面性是基础性社会原因。有的学校的教育存在片面性,道德素质教育有被边缘化的倾向。有关“做人”的教育为一些学校和教师所忽视。第三,问题的发生也有体制机制因素。一方面,在法律、制度、规范方面有不完善的地方,使人有机可乘;另一方面,政府职能机构监管缺失,一些干部的品行存在一定问题。可见,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在整个社会“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强化崇尚劳动的教育和宣传。劳动是人利用劳动资料加工劳动对象以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过程,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不仅生产和创造了人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而且创造了人本身;只有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才能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人只有在劳动中和由劳动创造的自由时间中才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无论对个人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幸福生活只能通过劳动来创造。社会必要劳动有着各种形式。首先是不同形式的物质劳动——直接生产过程的各种劳动,流通过程的各种劳动、各种服务等;还有同生产力发展和现实基础相适应的精神劳动;有些劳动形式并不直接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却是实现这些价值所不可缺少的。而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损人利己等行为,不仅不会增加任何财富,而且占有他人财富、损害他人利益,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这种行为即使不构成违法犯罪,也是不道德的。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篇五:热电车间(赞美工人的文章)
忠于职守 克己奉公
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岁月如梭,一眨眼,我已经在热电车间工作一年啦,一年里车间每位员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了企业发展壮大默默地奉献着。他们忠于职守、克己奉公品质深深地感动着我 ,也激励着我。
热电车间员工包括锅炉人员、发电人员、燃运人员和维修人员四大块,其中锅炉和发电是热电车间的核心岗位,岗位人员多数是企业的老工人,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操作技能过硬,数十年如一日,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他们是热电车间的“脊梁”。为贯彻企业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的方针,他们在工作中精心操作、勤于调整,努力降低煤炭单耗;勤调度,坚持做到“峰、平期少下网,让用电集中在谷期”。平时勤巡视查隐患,争取“早发现、早处理”保证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其中,燃运岗位的工作是最辛苦。有人可能觉得燃料运行是电厂最容易干的工作,不就是看个皮带上上煤嘛,多简单。其实不然,燃运粉尘重,如果煤炭颗粒度低水分含量少的话,燃运工作就是“充满硝烟的战场”,有时候输完煤,打扫卫生都要一个小时。有几次,我遇到他们打扫卫生下来,就像凯旋归来的“战士”,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我的心顿时颤动了一下。那时我才明白,原来奉献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它会给予我们快乐!
维修组是车间的“120”,哪里设备出问题,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就像车间的守护神,冲锋陷阵,为车间生产工作的展开保驾护航。
他们忠于职守、克己奉公,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企业因为他们的奉献泛发生机,他们也在奉献中获得了快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企业在壮大,他们也在成长,相信未来企业一定会越来越好,越做越强!
东区热电车间 梁华金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