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我拥有创造力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25:35 体裁作文
我拥有创造力的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作文《我》

我是一个爱笑、爱看书、爱唱、胆子超小的女孩。

我,爱笑。对世界是乐观的。我平时爱笑,所以我不希望看到好朋友愁眉苦脸的样子。我爱笑,肯定很幽默,同学不高兴时,我总会给她们讲笑话或出几个趣味脑筋急转弯,在

思考问题的时候,那忧愁不也就烟消云散了吗?

我,爱看书。拿到一本新书,我会如获至宝,把它们反复读上好几遍。有时在电脑上看一些我爱看的童话故事,别提有多惬意了!

我,爱唱。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唱唱歌,有时还拿妈妈的手机录音呢!

(妈妈不知道。(*^__^*) 嘻嘻……)

我,胆子超小。那天和哥哥看了一部恐怖电影后,晚上一夜没睡觉,半夜老是站起来看看钟表几点了,(想早点天亮,就不用害怕了。)而且还开着灯,趴在床上看书,因为我一闭上眼前就浮现出可怕的情景,不敢往下想

了……

你们瞧,我就是这样一个女孩,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本人叫苏德幸,让我给你一一解释。苏,老爸传下来的;德,道德,拥有高尚的情操;幸,幸福,

幸运。怎么样,我这个名字挺好吧。

文凭:由于社会阅历不足,主要是年纪尚幼,我的学历比较低,连最起码的小学教育还差半年才算“圆满”。

外貌:这大概是我最难以启齿的。倒不是说我长得像一只“丑小鸭”,但至少可贵的自知

篇二:长沙市中考满分作文-创造力

创造力——美术活动的灵魂

创造性是人类个体普遍具有的潜能,幼儿也不例外,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在他们的所有活动之中。美术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充分的感知、表现、想象、创造,才会使幼儿充分的发展,创造来源于现实生活,但不是临摹和完全的模仿,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充满自信、会思考、有创意、勇于表达自己看法与感受的自然儿童,而不是一个又一个没有自我,只会迎合老师、家长的“超级乖乖”。为此就目前美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做了如下的反思与探索。

一、目前美术活动中出现的偏差探析

(一)目标构成上: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的像不像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以近期内幼儿作品效果来判断幼儿的绘画能力。

(二)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按老师意图基本固定,大都是单一的命题画。忽视能够表现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意愿画。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上:是封闭性的框架式注入教学,由教师画好范画,然后让幼儿依葫芦画瓢,从而造成幼儿作品模式化、统一化、概念化的局面。容易使幼儿在活动中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艺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应克服过分强调技巧和标准化的偏向,以免把幼儿创造性的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使其在被动的服从和模仿中丧失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泯灭创造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反思以往美术教学,忽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致命伤,必须加以改革。

二、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思考与实践

(一)理念层面的思考

1、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冲破以

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美术教学价值观的束缚,追求美术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将目标锁定在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价值观上。美术活动不是依样画葫芦,而应该体现智慧的亮点——创造力。要树立“创造力培养在前,技能训练置后”的观念。

2、幼儿美术活动应从学着画逐步转向“画着学”。学着画: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孩子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作画的教学。画着学:指的是孩子在作画、充分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个性,帮助他们形成自信,并学会尊重别人的教学。如:孩子们对自然角的金鱼感兴趣,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孩子们画。不像往常一样出示范画,而是让孩子通过观察作画。为了增强孩子们的画画信心,教师也拿一张纸对幼儿说:“老师也不知道怎么画金鱼,今天我要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画的好”。

3、美术活动中教师不应要求幼儿表达事物的真实,而要特别关注幼儿个性的自由发挥,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语言张扬自己的个性,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设想,要欣赏幼儿的标新立异,赞赏幼儿独到见解和创意。

4、要辨证的处理“教”和“放”的关系。孩子的潜力很大,少示范,孩子才能创造性地进行绘画。指导不等于示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并不意味着只为孩子出示范画,它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为幼儿选择适宜的观察对象,引导他们观察,给予他们技能上适宜的帮助等。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必须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指导的方式,找准介入点。如有的幼儿画鱼时不敢下笔,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摸一摸鱼背上的弧线,再重点示范难点部分,弧线的画法。通过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参与,为孩子提供了尝试的机会,教师支架了幼儿的学习,孩子创造性地画出了自己观察到的鱼。

5、儿童创造的乐趣并不在于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在于创造过程本身,在创造过程中,儿童通过得到自我证实,而在心理上获得乐趣和满足。

(二)实践层面的探索

1、用发现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是创造的前提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观察是进行美术活动的源泉。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为美术活动积累素材。以往我们在引导幼儿观察时,

由教师指着图片和实物,幼儿则依着教师的指示来观察。这种消极被动的观察方法影响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及结果。课题实施中,我们采用发现法来调动幼儿观察的积极性,将幼儿视为活动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看看图片和实物,适时提醒他们:“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你的眼睛真亮、真能干,发现了秘密。”“为×××的发现鼓鼓掌。”用发现法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对观察充满了兴趣,提高了观察的准确性,同时在观察中充满了自信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的不同特点,观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园内及家周围的自然条件引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 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们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情感的手段。幼儿的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是幼儿绘画、表现、创作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他们进行美术活动的主要源泉。所以教师不要急于教他们画什么,而是利用幼儿园内、家周围内的自然条件经常带他们参观,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色彩等。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将观察与想象的东西画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为创作积累经验。

(2)欣赏作品

美术欣赏可使幼儿的美术创作起点更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是艺术活动的两大方面,是不可偏废的。”美术——作为视觉艺术,美术欣赏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提高品味,为美术表现和创造积蓄内在的功力,并能在不知不觉间迁移到他们的美术创作中来。欣赏作品时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作品中有些什么,然后启发幼儿谈谈,看到作品时有些什么感受,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图画表现自己的感受。

(3)观察发现画面不同

幼儿绘画过程中不必强调安静,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自由的边说边画。常能见到幼儿往往缺乏绘画技能,影响其创造力在作品中的充分表现,而说画可以完善幼儿的创作思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每当幼儿作品完成后,可陈列出来,利用幼儿园同伴教育资源,让幼儿互相欣赏、借鉴、发现画面的不

同,找找自己与别人画得不同的地方,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表现的理由,说说别人作品哪里表现的好,为什么好。这样可有效地保持幼儿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

(4)补画某部分特征

让幼儿补画鸭子和小鸡的嘴,长颈鹿的脖子、松鼠的尾巴、袋鼠的口袋、兔子的耳朵、大象的鼻子等,突出观察重点,加深幼儿对事物主要特征的印象。

(5)发现相同点

把猫和老虎、小鸡和小鸭、黄瓜和胡萝卜、苹果和梨子、桔子和西红柿等放在一起画,请幼儿找出它们在外形上的共同之处,以便高效、灵活掌握他们的画法。

2、范画的恰当使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手段

当前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入——出示范画——示范讲解——幼儿临摹,是经常用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虽然能让幼儿较好地学习绘画语言。如构图、色彩、形式、美感等,但也容易陷入僵化的局面,扼杀幼儿绘画的个性特点等。模仿不是创造,如何恰当地使用范画呢?

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大班美术活动目标的核心内容。心理学家把幼儿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模仿不是创造,大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不出示范画,引导幼儿通过回忆再现表象,创造性地进行绘画。如:命题画《狮子大王的故事》,在绘画前,教师组织引导幼儿看图书,去公园看狮子,折剪狮子等多种活动,有目的的丰富积累有关狮子特征的感性经验,再通过看碟片进一步使幼儿了解狮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各种动态,使狮子的形象在幼儿大脑中更具体、生动。然后引发幼儿联想,编狮子大王的故事,最后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在纸上。在这一过程中,虽没有教师任何范例,但幼儿大脑中早已蓄存了大量有关狮子的信息。幼儿大胆、自由、无局限的表现自己想象中的《狮子大王的故事》。幼儿的作品各不相同,风格迥异,画的有“狮子大王带小朋友旅行”、“狮子大王过生日”、“狮子大王在山顶给小动物训话”等。每一幅无声作品都在宣泄着幼儿个性,迸发出无限生机勃勃的创造力。

3、多角度思维训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保障

多角度的思维训练指的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发现新的探索天地,它需要摆脱固有的、单一的思维定势,思维形式为发散思维、横向思维。这种思维训练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是开放的,都是具有创造意义的。

①添笔画:给幼儿一个图形如让幼儿添上几笔,画出一个完整的形象。 ②拼画:给幼儿提供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将它拼合成一个形象。

③变画:给幼儿一个图形,启发幼儿画出各种丰富而新奇的画。如可根据半个西瓜皮变画出:

④图形结构扩散:给幼儿几个图形,让幼儿用它们变化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加以装饰。如这些图形可组合成:

⑤图形逆向:给幼儿一个条件,让幼儿往相反的方向想,并绘画。如要求幼儿画一张没有圆的画,幼儿必须将圆形的东西改画成其它形状。

4、在命题画和意愿画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课题实施中,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整了意愿画与命题画的课时比例,根据大、中、小班的年龄特点,相对增加了意愿画的活动次数。

(2)在命题画教学中,给美术活动好的命题,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恰当的命题是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它能拓展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不恰当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命题时应该考虑幼儿的特点,赋予一定的情节、含义和动感,力求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愉快地、创造性地表现童真与美好,如“春天的颜色”、“大树的衣服”、“睡醒了虫子们”、“和大自然做游戏”、“大树的头发”、“无家可归的动物”、“哭泣的地球”、“跳舞的花”等等。

(3)在意愿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创造的起点,也是创造的核心。幼儿想象力是人生创

篇三:创造能力

谈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创造能力

躬家庄初级中学 梁学斋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

我拥有创造力的作文

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中阅读教学是“重头戏”,耗时最多,费力最大,文本意义的隐喻性、不确定性也为我们留下了创新阅读的空间。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阅读教学中有下面一些体会和尝试。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潜能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具有独创和革新精神,那他就必须承担犯错误的风险。无论是对问题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还是保持一种松驰的沉思态度,这并不意味着他把错误看得无关紧要,而是说他把错误看做一种纠正错误原有假设或结论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同样重要的是,教师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②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是在宽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要营造这一氛围,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处于自由发展、生动活泼之中。对学生的古怪问题或别出心裁的想法,要公开表示支持、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良好的教学氛围,将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二)实行民主、开放的教学手段。我们的阅读教学应把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变为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对象的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爱因斯坦语)。促进学生和谐、全面、迅速的成长。

(三)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因素,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应当努力挖掘语言的情感因素,语言应在准确、生动、鲜明、幽默的教学中做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让学生忘情其中,欲罢不能。其情感与教师融会贯通,使语文教学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爱国斯”

坦语)。令他兴奋,令他回味,令他永远珍藏,以致激发抑之不灭的兴趣,产生神圣的好奇心和惊人的创造力。

二、变换角度,开拓创新思维。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给作品下结论,不能以单一的定向思维的方式把观点灌输给学生。要鼓励学生换角度、多方向、多途径思辨问题,读出自己的理解,拥有自己的看法,避免千人一面,使知识成为僵死的东西。语文学习要尊重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尊重学生的发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有理,有不同的见解又何妨?

“横看成岭侧成峰”,另辟蹊径,才会有独特见解,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学能所得。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中有一段描写私塾中师生读书的场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子书,真是人声鼎沸,学生乱读一气,还有人却做起了游戏??”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学生大都会说出诸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艰深,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换个角度谈谈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有答:读书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答:不同的孩子读不同的书,因材施教。还有的学生答:不加限制的自由读书是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一种手段等等。学生的创新潜能被唤发,理解水平一下提高了,思维得到拓展。

在阅读教学中变换角度提出读写内容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爱莲说》之后,指导学生写作时提出:咏莲?写菊?为什么不选择滋养莲荷的淤泥呢?学生的创新潜能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三、联系比较,培养创新意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阅读教学中联系比较的形式很多。从比较项目的数量和内容的主次来分,有宏观和微观的比较;从题材以及内容和形式来分,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等。现行的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主题篇列单元课文,即便是同一单元的课文或文体、或构思、或题材、或手法都会存在着可比较的相同点、差异点。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正反经验、纵横关系等沟通组织起来,促使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看问题,将认识引向深入,在思维的纵横碰撞中获得深刻的、创造性的阅读体验。

阅读教学中的联系比较主要有两种方法:1、求同阅读法。在阅读探究文本时,将精读文本(即阅读学习的文章材料)和参读文本(即用以比照的文章材料)在形“异”的表面下作相互比较,探究他们在内容、形式上的相同之处,这种异中求同的阅读方法可以扩展阅读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激发创见。2、求异阅读法。这是将精读文本和参读文本比较阅读时,在形“同”的基础上,注重辨析两者之间的不同点,着眼于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异处,这样同中辨异的比较阅读能更具体、更细微地理解文本特点,也极能萌发创新意识。如教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将它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渭城曲》放在一起比较赏析情感特点,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积极思考讨论,得出想法:皆为送别诗,皆抒送别情,皆表达与友人的深厚友谊,但是前一首却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高远的意趣,后两首“惟见长江天际流”“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之中不免流露伤感。这样阅读学习的方式势必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质疑释难,点燃创造之花。

质疑是开启思维的钥匙,也是点燃创造之花的催化剂。著名科学波普尔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从各种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思维的火花,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观察眼下的语文课堂,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合作有序,似乎完全达到或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但冷静地思考不难发现,这些课堂往往是形式上注重“新”,实质上依然“旧”。整个课堂没有学生质疑,学生也不敢质疑。即使有学生质疑也是浮在表面,缺少创新思维。阅读教学还是教文本和学文本,学生依旧成了“知”而不是“智”的贮存器。

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矛盾,创造一种“愤悱”的心理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疑窦丛生;创设问题情境,投石起浪,激起认知冲突。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就经常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字、词、句、段、篇进行质疑问难。有时巧妙设置疑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经历“质疑——议疑——释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激情,锻炼学生的释疑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教师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并引导他们辨析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寻求更正的途径。学生纠错的过程,正是释疑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

五、猜测想象,插上创造翅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思维活动中如果没有想象参加,科学的发现、艺术的创造就难以进行。因此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在阅读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启发学生去猜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特级教师魏书生就主张课堂中用猜测去解决不会的问题。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完全可以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想想,大胆猜猜。许多好作品,其结尾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回味的空间。如在教学《故乡》后引导学生提出一连串的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二十年后的水生宏儿相遇了,会是怎样的情景?改革开放后闰土家发生怎样的变化了?2009年8月8日闰土、迅哥相遇在奥运会场中??学生仿佛插上了创新的翅膀,纷纷大胆提出问题,课堂变成了可以翱翔的天空。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己,在阅读中有独到的见解,在阅读中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从而增强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如鲁迅《故乡》一文中,对杨二嫂形象的分析,有的学生提出不仅要看到她市侩可鄙的一面,也要看到她可怜的一面,杨二嫂变成了人们眼中的一个玩物,一个招牌,丢失的是灵魂与自尊 。这种深入内心的见解虽有点偏颇,但也是学生深思熟虑的结果。这不是一种创造思维吗?

阅读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想象,甚至异想天开,以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六、、读读写写结结合合,,培培养养创创造造能能力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中有感,读中有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阅读理解,寻求答案,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出来,给学生一个“海阔凭鱼跃”的创作海洋。

写作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反映,更是阅读能力的延伸。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摇篮,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学生作文往往因无米之炊而无从下笔,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把阅读的课堂变成创作的天地。教师若能深钻教材,精心设计写作内容,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隆中对》和《出师表》后,设计多个作文训练内容培养学生创作才能:想象文《假如没有诸葛亮》;人物评析《我心中的诸葛亮》;读后感《这是一扇窗户》;改编文《刘备三请诸葛亮》??进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评《三国演义》中最具个性的几个人物,学生对《三国演义》中的颇具个性的几个人物特感兴趣,创造能力一下子爆发出来,学生仿佛走进了“三国”的世界,视野打开,思路拓宽,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样读写结合,从课内到课外,一课多得,学生创造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 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因素、情感因素、创新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在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调动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积极参与,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运用置换、组合、交汇、迁移的创造原理,完成汲取、质疑、发现、验证的创造过程,惟有这样才能真正在阅读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篇四:思维要有创造性 高考作文写作拿高分三招(附范文与点评)

思维要有创造性 高考作文写作拿高分三招(附范文与点评)

基础等级:少失分的保证

基础等级是高考对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以下降项内容: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5、结构完整,语言通顺;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下面就学生作文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着重谈以下三点:

一、准确规范。“准确”是我们要准确把握话题的主旨,要看清度量的解说与要求,话题材料中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有许多深刻的内涵。如2003年作文题中,“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句话有于我们把握题旨。而“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这句话能大大拓展我们的写作思路。“规范”是指书写规范、标点规范、文体规范等。尤其是文体要规范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我们提倡写作典范的记叙文和议论,千万不要出现“四不像”的文章。

二、内容充实。就记叙文而言,“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有惟妙惟肖的描写,有含蓄深沉的抒情。学生作文中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只有长的叙述,没有精彩的细节。就议论文而言,“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议论要素明晰,有鞭辟入里的分析,不能以“论点+论据”的形式结构全篇。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话可说。高三学生应该关注社会,多读书,广泛储备写作素材。多找一些话题来思考:如人才、教育、环境、资源、网络等,平时有积累、有感受,考试时就有话可说。

三、感情真挚。“感情真挚”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合乎实际,合乎整理、合乎自然。第二,感情充沛,格调健康不低沉。第三,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要直抒胸臆,要与文章的主旨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是外加上去的,不是无病呻吟的,不是无限拔高的。大部分得分较低的记叙,除了语言贫乏、结构混乱的文章外,往往是那些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穿靴戴帽的

文章。我们应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有独到的生活体验更好,一般不提倡编写那些缺乏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的故事。所谓写真实,并非单指写真人真事,而是要把笔下的形象写得真实可信,不能想当然地编造情节。

材料:司马迁忍辱活下来,完成了《史记》,受到人们的称赞:“不食嗟来之食”的“饿者”牺牲了生命,至今受到人们称誉。现在的年轻人也总爱谈自己的人生价值。请以“人生价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存在即价值

从儿时的不知天高地厚到现今的谨小慎微,面对新环境时的措手不及和受到挫折时的妄自菲薄,让人迷惑,甚至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怀疑,“我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

看过刘墉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在一次许多国家参加的长跑竞赛中,跑在最后的是一位不知名的小国选手,途中许多运动员因为得奖无望而中途退场只有他努力中完了全程,当然成绩不甚理想。事后许多人问他为什么要坚持跑完,要知道参赛的那几个超级大国的选手都是长跑中的高手,妄想夺得名次简直是人说梦。但那位小国的选手却说,我跑不是为了名次,而是为了向世界证明我们的存在。

我们也许并不出众,没有惊人的天才;也许并不伟大,没有机缘巧合成为英雄;甚至并不怎么完美,仍然拥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我们存在,我们在努力地生活,活出自己的风采。那位小国的运动员虽然没有得奖,却向世人证明了牌子的价值自己的存在,同样我们也可以,就算不出众,不伟大,不完美,仍可以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受到价值。

一切的意义都建立在“存在”二字上,“我思故我在”说的很好,可“我在故我在”我更喜欢——从世间的每一个人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虽然许多人看见的仅仅是存在而没有价值,但那是有的。

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的一刹那,听见鸟儿的歌鸣,看见一缕朝阳洒落在窗前,抬头虽是家里白色的天花板,却依然有着一种感触。我明白今天我还可以在这人世间呼吸,闻闻这里人情的气息。存在,有一种幸运的价值。掺着百味又平平淡淡的价值,却是最朴实又最庄严的价值。

向未来展开灿烂的笑脸,因为我们拥有最多的就是未来;向现在张开自信的双臂,因为我们将写下更好的过去;世界将因我们的存在感到无比自豪,因为存在的价值是巨大的,是比“曾经存在”的历史和“将要存在”的将来更富有价值的“存在”。

点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说:为文以反常合道为趣。本文给人最深的感受是一种现实生活的理趣。作者不选用空洞的理论来居高临下地论述人生价值这个大话题,而是选择竞技中的弱者作为思维的触角,巧妙地引出自己对人生的命题及呼吸在鸟鸣、阳光和天花板的现实世界中的感受,显得真切而新鲜,合理更合情。

发展等级:拿高分有三招

1、立意要深刻:关于“深刻”,2002年《考试说明》中解释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例文]

材料:有位养牛的老大爷,常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人们感到奇怪,就部他原因。老大爷说:“这种草料不好,我要是放在槽里,牛就会不屑一顾;但如果它放在牛勉强够得到的屋檐上,它就会努力去吃,直到把草料吃完。

戒为牛与猴

妇孺皆知朝三暮四的故事,写狙公使用“朝三暮四”的欺骗手法博得“众狙”的欢心,说明狙公的狡诈和猴子的愚蠢。现今我又读到一篇惊人类似的故事。同样的陷阱,同样的虚伪和愚蠢。只不过故事主角有所变化,换成“老大爷能解牛之意,牛亦得老大爷之心。”也许差别在于这个陷阱更巧妙,老大爷更聪明,不再玩弄颠倒数字的小手段,而牛则更为老实勤劳。

我想历代的统治者都是推崇老大爷和狙公的,艳羡他们能愚弄牛和猴子于股掌之间,希望也能轻易治理天下人,而历代的被统治者都应以牛和猴子为警惕,不要老大爷和狙公之流欺骗而不自知,陷于统治者的陷阱,仍沾沾自喜。

古往今来,自觉与不自觉沦为牛与猴者不计其教,圣贤也不能免。韩非子集法家大成,对权术谋略洞若明火,秦始皇叹息:“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韩非终归秦,献统御之术,却死于暴君奸相之手。难怪司马迁感慨:“余独悲韩非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可叹李白汲汲于功名,甘为帝王侍臣,却被视为玩物。虽然最终得以“明朝散发弄扁舟”,但仍有不甘之意,未能脱于这功名造就的陷阱。

但同时,不小心沦为牛和猴子,随即警觉,跳出陷阱的,古往今来也大有人在。屈原在楚虽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却也官至左徒大夫(少年得志),受楚王宠幸文采更被南后和贵族推崇,他也曾经妥协,向楚王奉献自己的绝世才华。但一量他认识到楚国统治阶级的奢淫腐朽、不可挽救,便毅然挣脱禁锢,甘受放逐,终作《离骚》,当牛吃到第一口草料时,就应警觉,不该恋栈,遭人耻笑。同样,当你发现苦苦追求的不过是人为制造的水中月镜中花时,就应该急流勇退,而不是受人愚弄,落人笑柄。

当然,能守住清明,守住人格之独立,越过陷阱,不受表象的蒙骗,执着追求真理者也不乏其人,他们往往是勇敢的坦承者、不屈的抗争者。一如司马迁,一如嵇康,一如李贽,一如鲁迅……

很难指望牛和猴子做一个坦承者和抗争者,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沦为满足温饱的动物,不要被看似高高在上的东西迷惑,坚守住独立的人格,警惕陷阱并随时做好跃出陷阱的准备。 此文与所有戒为牛与猴者共勉。

点评:文章第二自然段是强劲的助推器,完成了从地球(材料)到太空(文意)的飞跃。如何才能完成这个飞跃?也许作者的这句写后感是把金钥匙:我在推崇文人气节的同时也意识到他们自我蒙蔽,甘受他人奴役,无法反省自身境遇,甚至争先恐后跳下陷阱的悲哀??这只是冷静客观地进行一些思考。且思考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消化的。

2、材料要丰富:材料丰富是一篇文章成功的重要方面。

对议论文而言,丰富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以具体可感的事例打动人,以典型翔实的材料说服人,避免空洞的分析,难免泛泛而谈,人云亦云。

[例文] 自然与心灵

城市化和机械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我们习惯用机械征服自然的“成就”来标榜我们的先进与成功,但与此同时,我们却被喧闹的机器声遮住了耳朵被辉煌的成就挡住了眼睛。人本身越来越远离了自然。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的这种悖离是十分危险的。自然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更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最后堡垒。释迦牟尼在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助后觉得极端苦闷和忧郁时,是大自然敞开了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让他在菩提树下参悟自然的奥秘与生命的真谛。卡尔维诺笔下那个极具反叛精神的“树上男爵”在被日常生活中不可名状的压力折磨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竟决定在树上度过自己的一生。他在充满了自然精华的茂密森林之中表达着自己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