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崇尚崇高的师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2:49 小学作文
崇尚崇高的师德小学作文

篇一:论文教师的师德良心

教师应当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

洲头中小 叶靖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系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则师德为本,要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当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良心,教师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作为一个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扎实、良好的初始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其后的发展。而教师的灵魂职业良心、在于是师德,强烈的危机感在鞭策着我,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已刻不容缓。

一、崇尚崇高的师德

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师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已注入了新内涵:即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崇高的师德已提高到很高位置。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以德治身,培养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以满腔热情投入教育事业中。

1.提高认识 ,爱岗敬业

所谓师德认识,就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要从“德”中体会到献身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11年,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经过各种学习,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爱岗敬业有了具体内容和明确目标,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小学教育开始,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中学及大学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2.情系孩子,像母亲一般爱每个孩子

小学教育的对象都是6-12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芽,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在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做到情系学生,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因此,每当学生身体健康,学习和素质有所提高,你就会喜悦,那么就可以消除所有的劳累感。 关爱每个孩子,其一,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是教育区别其他工作的特殊点。孩子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活力。当孩子身体感到不适时,教师更要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体贴、照顾好;其二,熟悉孩子们的基本情况,如家庭人员,孩子的性格、脾气、生活环境,这样,在教育时,就可根据每位孩子的不同特点,寻找相应的方法,因人而宜,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其三,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管是顽皮的,还是文静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也不管他们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样,孩子们就会感到在老师面前表现都同样有机会得到肯定。

二、塑造师德风范,潜心练功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此话很有道理。在教育中,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赖的人,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

1.重视学习和实践

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自己言行准则,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幼儿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

2.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3.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天生丽质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更重要的是塑造幼儿的内在修养,这样教师本人的学识和内在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1)注重积累、陶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祖国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2)为了调动各种教学要素及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系统,教师必须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使用方法,并适用于教学,由此,可拓宽学生的视野。

总之,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让爱的温暖在孩子面前处处体现。

教师工作与众不同,辛苦与快乐相伴,繁琐与充实相随,烦恼与幸福相生。在教师管理的事务中,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教师工作倾注了真情,展现了智慧。

由于工作调动,我来到了西口小学并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刚到时就有老师对我说:“这班底子差,班上还有几个孩子很调皮,尤其是?捣蛋王?杨展更叫人头疼,几乎是每天都有事要处理!”当时我就很留心他的情况,发现他整天吊儿郎当的,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经常与别的同学打架;作业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从其他同学口中,我了解到他们有状都不敢告. 我并没有急着批评他,首先进行了家访,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他的父亲在外打工(做泥瓦匠),只有母亲在身边,他不肯听从母亲的教导,做事我行我素,经常受到妈妈的批评,甚至挨打,同时,我从他母亲的口中了解到杨展是一个十分倔强的孩子,强迫、威胁他,是不会有丝毫作用的.我当时在心里就打起了鼓,我该怎么办?回来后,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我决不能放弃,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孩子形成这些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是:1没人了解他,也许是对父母的逆反心理造成了一些极端.2孩子缺少关爱,需要温暖. 在第一堂班会上,我就对他们说:"我很愿意和你们做朋友,我就是你们的亲人,希望今后大家多和我聊天,也希望你们多向我提建议."说完后我还故意冲他笑了笑,当时,我看到了他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后来,第一周的周记他居然完成了,在周记本上写着:"你很特别,今后你是我的老大了!"当天下午,我找他来聊天,问他有些什么爱好?他说:"我喜欢体育,特别喜欢打乒乓球."我说:"我也喜欢打乒乓球,不过我的技术不高,我想多向你学学."他腼腆地笑了,我趁机拿出周记本,说:"我们是朋友,对吗?"他点了点头,我说:"既然我们是朋友,我们不用老大这个称呼,你觉得用什么称呼好些呢?"他说:"朋友或哥哥!"此时我觉得眼前的这个孩子是多么的可爱!每天中午放学后,他都很早来学校找我打乒乓球,我们的感情越来越融洽,他真的把我当成了好朋友.有天下午他居然在家里的菜园里摘了些蔬菜给我(由于我在学校寄宿,都是买菜),我愉快地接受了,和他痛快的打了场球,我看到他回去时是满心的喜悦!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他也有很多优点,比如:他热爱劳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此为契机,我经常表扬他.后来,他的兴趣越来越高,在学习和纪律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有了进步我就及时鼓励,并且买了几本作文和资料给他,使他处处感觉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有天晨读时我找到他,对他说:"你进步很大,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和你妈妈一起分享好吗?"他很兴奋,笑着点点头,我用手机打通了他家的电话,他的妈妈听说孩子有进步,立刻就来到了学校,在交谈中,我发现他们母子之间变得更亲密了!他母亲走后,我和他继续聊天,让他感觉到父母都是 为了他,而且父亲在外吃了很多苦,多么不容易!他流下了心酸的泪水,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要做个孝顺的孩子!

经过半个学期的共处,我们的感情更深了,虽然他也偶尔犯过错误,但是事后我能看到他发自内心的后悔(半学期里,与同学发生过两次争吵),并及时向同学道歉,赢得了同学的原谅,现在,大家都说杨展变了个人,去年洲头中小召开的冬季运动会他也积极的参加了,现在,他更成了西口小学红领巾检查小组的组长,工作负责.被评为优秀检查员!他学习认真,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去年期末检测中,语数都是优,但他还是很谦虚地说:"我仍需努力!"春节期间,他父亲打工回来,亲自登门感谢,我当时感觉到无比激动,感到了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

总而言之,通过教师应当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的探讨,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既充满了信心,又增添了危机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追求,才能名符其实地对得起教师的称号,勤奋踏实地去工作,坚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

1、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修养。我们常说:满腹诗书气自华。可见人的修养是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的。在此种情况之下,作为教师就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一个人的思想变得高尚的了,而他的行为也会变得高尚。

2、拥有一颗甘为人梯的平常心。换句话说也就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要能静下心来,不要去过多的追逐利益、无谓的消磨时光。要把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要把学生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时刻想到自己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关乎孩子的一生,潜下心来为孩子的明天铺路。

3、有一颗耐心育人的公平心。每个孩子的习性、生活环境、背景、家庭情况、接受能力等都会有所不同。作为老师我们当然都喜欢反应快的学生,如若这样,你的教育就失去了公平。所以不管对任何一个学生我们都要做到耐心,学会等待。在教育中“等待”也是一种美。

4、有强烈的责任心。教师的职业就是育人工程,而育人是需要用心来做的。我们说育人最害怕的就是得过且过,而注重的是要把工作做实、做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容易倦怠,往往会自我安慰、不能坚持下去。因此,教师要把传授知识和育人作为自己的追求,要日日坚持、始终如一。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负责!

总之,教师要想修养好自己的职业良心,就需要全方位的去塑造自己、提高自己。且这一追求是没有终点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师德的健康。

师德修养的培养方法

1、解剖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师德修养实质上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克服自己头脑中旧的错误的道德观、教育观,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道德观、教育观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解剖自己,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当前教师要以新世纪的师德原则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社会、学校中的模范典型、优秀教师为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实践表明,进行不断而认真的

2、慎独。“慎独”是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把教师师德修养推上更高程度极的重要方法。“慎独”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顺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教师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行动,警惕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没有听到。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仍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动,小心谨慎的不做任何坏事,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慎独”与以前的以封建道德为标准的“慎独”含义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慎独是以科学的道德为标准,他是教师师德修养的一条原则和方法。 “慎独”是教师良好的思想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的地方也能做到,在无人知道的时间和空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意志是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保证,而“慎独”是锻炼意志的有效途径,教师自觉地纠正不良行为,不懈地同私心杂念作斗争,在自我批评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独处时依然保持良好的品质。教师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勿以恶小而为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人能进行自省,面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自白,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

3、心理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主要靠意识导向。心理失调正是人的意识趋向极端化的表现。心理调节就是要调动自己的理智去遏制自己意识中某些不健康因素的极端化,从而恢复它的正常的导向作用,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心理调节的主要方法有自振法、自警法和自宽法等。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由于刺激源的丰富多彩,教师的师德问题日趋复杂,作为当代必须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解剖自己、调节自己,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动立于不败之地。

大海航行靠舵手,事业成功靠坚定的信念,成就光辉的教育事业需要靠崇高的师德。 教育事业是按一定的要求培养人的事业。而教师是这一事业的具体操作者.人们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

崇尚崇高的师德

师德又是教师的灵魂,是能让学生健康成长获得知识,让教师收获幸福,体验成功的保证。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呢?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师德修养的方向。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师德知识,连起码的道德善恶是非也分不请,那么要使他产生师德情感,具有坚忍不拔的师德意志,不可动摇的师德信念,那是绝不可能的。要想提高自己的师德认识,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明确师德修养的方向。

加强理论学习就像诸葛亮熟读《兵法阵图》等书籍一样,做到胸中有墨,才能指挥千军万马。作为教师只有掌握理论知识,用它们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章可依,有理可循。

二、投身教育实践,积累情感体验

教育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师德好坏的唯一标准,教师只有献身于教育实践中,积累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才能进行自我教育。

自从读了《中国师德手册》,其中的内容、那些话语、那些事,似曾相识,就像发生在昨天。结合内容思考自己的有些做法,却有不妥之处。使自己认识到不能多年来只管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使自己深受启发,使自己在处理教学事务上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3月2日下午第三节是我的数学课,我准备讲错题多的地方。在讲之前,我先将作业情况向大家作了汇报。其中,刘杰同学作业没有写完,我批评了他,话刚说完,刘杰的眼泪夺眶而出。我意识到可能是我没问清原委而委屈了他。果真,他生病了还坚持写作业,只是没写完,所以听了老师的话,委屈的泪水顿时流了下来。知道情况后,同学们也“埋怨”我不问清理由原因。看到这种情况,我连忙请刘杰原谅,并许诺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问清原委再做决定,大家脸上这时才有了笑容,气氛也缓和下来。我认为事情就要到此为止了,突然,郑婕说:“我们平时犯错误、作业有问题、不遵守纪律??,你给我们画“○”,表现好时给我们画小红旗,老师你今天也犯了一个错误,也应该画“○”,大部分同学马上回应。他们在下面议论纷纷,然后齐声说:“老师画圈,老师画圈??”并用眼光来征求我的答复。我果断地说:“行。”刘杰这时已雨过天晴。他又接着说:“我们够五个圈老师罚我们写作业。如果有一天老师够五个圈了,不要给我们布置作业行不行?”大家大笑起来,齐声赞同。“行。”大家高兴地跳了起来。我又说:“看来老师以后讲题、处理事都要小心了,免得祸从口出。”又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下课了,同学们还在兴高采烈地议论这件事。

虽然这件事占了一节课时间,但“五个圈的故事”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学生内心是多么希望自己和老师是平等的,老师敢于承认错误,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师生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作为教师,无论学习了哪一种新的教育理论,都要密切注意,使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实践来验证理论,充实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服务于教育教学。

3、及时反思,及时总结。

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敬业精神,就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积极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并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前进计划,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化,总是能够用事实来解释一切。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4、慎独、 慎行,不断升华。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积小善而成大德”进行师德修养。要从小处起步,防微杜渐,“勿因小善而不为,勿因小恶而为之。”优秀的师德品行需要从小事上开始培养起来。 作为教师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一定的道德规范去行动,不做任何坏事,树立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坚定信念??

总之,作为一名青年的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学习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高尚品德,在教育实践中自觉进行师德修养,向师德的高境界升华。

篇二:崇高师德成就青春梦想

崇高师德成就青春梦想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我宣讲的题目是:《崇高师德成就青春梦想》。

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他们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架设金桥,在现实和理想之间铺设跑道。

梦想是一种期待和向往,更是一种信念和追求。因为梦想,连着未来,是我们坚持理想的勇气和执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早在儿时,梦想的种子已在“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等待着青春时代去成就梦想,实现梦想。

从小到大,许多的梦想:画家、演员、科学家……一直以来支撑着我,让我有奋斗的目标和向上的动力。而如今,青春的我,有了更有意义的青春梦想,那便是一份从一而终的守望——坚守讲台,给我的学生希望,努力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在这伟大的时代描绘更绚烂的梦想,也将让自己的“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以“青春梦”托起“中国梦”。

我常听人说,人的一生中能遇上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那我一定是个幸福的人,因为我在学生时代就遇到了许

多好老师。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抚爱使我早早就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后做一个像我的老师那样的好老师,让我的学生也能像我一样幸福。

现在我终于圆了教师梦。当我满怀着喜悦和激动第一次踏上讲台时,我就知道,我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我魂牵梦绕的事业--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

初为人师时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然而“醉酒方知酒味浓,为师才知师难为”啊!才几天功夫先前良好的自我感觉就一扫而空。有时因为课上得糟糕而沮丧、受到家长误解而委屈、学生的淘气而气馁,特别是学生不肯学、学不好时,我常常会手足无措,失去信心。我才真正意识到教师工作是何等的繁琐和艰辛。三尺讲台,站上去容易,要站好可真难啊!每天不是备课就是上课,脑海里除了学生,就是作业。工作辛劳、枯燥生,活简单、无趣,这难道就是我要为之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事业吗?我开始有点儿茫然。迷茫时一位老教师看破了我的心事,对我说:“教师的工作是细微的、繁琐的,有时甚至很苦、很累,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师干的是良心的活呀!”听了这语重心长的话我感觉脸红心跳,也豁然开朗:“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啊,既然选择了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每当回顾自己成长的经历,我都会深深地感到,是我青春的梦想鞭策着我,让我由懵懂走向成熟,让我在奋进中去实现梦想,

让它华丽绽放。

做为一名英语老师,我勇敢面对教育教学上的困难。为了上好每节课,我总是提前认真备课,写教案,精心准备。在课堂上,力求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学法指导,作业批改认真、及时。

由于地区差异,我们蒙语地区的学生要学习自己的母语——蒙语外,还要学习汉语,这已经是一个难度了,再来学习“第二外语”——英语就是难上加难了。为了解决英语没有语言环境、应用范围小等难题,我也积极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为了“逼”着学生学英语,我上课时尽量采用全英授课的方式,使用简单的语言、举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为了不让学生养成只听汉语的习惯,我会在变换角度解释语句之后,对学生确实很难理解的部分用汉语“点”出某个词,帮助他们理解。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还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选派一个英语能力较强的组长,这个组长全权负责组内成员的英语学习,从背单词、背课文、课前预习、课后练习,时间长了,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提高,而且组长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都有所提升,更有意外的收获,就是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也逐渐显露出来,如果哪个组的同学落后了其他组员都会积极地帮助他,做到了共同进步。光靠学生们间的互相帮助

和竞争,是达不到真正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的,还需要教师做好高效的课后辅导。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个叫塔娜的女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理想,她在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打工,以这些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后来家里的情况有些好转后,她又萌生了重新走进教室学习的念头,于是她在离开学校两年后又走进了教室。经历了在社会上打拼的艰难后,她深深体会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掌握技能才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在校学习的三年期间,她刻苦学习,克服了重重困难,由于在初中的英语课基础不好,再加上有两年时间的“学习空白”期,她的英语成绩不好,成了给总成绩“托后腿”的科目,我找她谈话,得知她也正在为英语成绩而苦恼。我提出要帮助她提高英语成绩,她显得很高兴,于是我们决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补习英语。我们的家离得很近,我们就一起去学校一些回家,在路上,我检查她单词的背诵情况,她给我背诵课文;在休息时间她就到办公室或家里来找我,随时反馈她的学习成果;我们还约定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10套的《希望英语》节目,然后互相沟通学习心得,我们成了英语学习中的好伙伴。在刻苦的学习之后,她终于以579分的总成绩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保送到蒙古国继续攻读研究生。这是一个学生的经历,更是我们这些老师的骄傲!

教师是平凡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工作。生活中没有香车豪宅、美味佳肴,没有鲜花掌声、美光聚焦,没有与日俱增的存款,没有一步一个台阶的升迁。很多年青教师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选择教师这一行,我“吃亏”了!

但是,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吃亏是福”已成为一种习惯。这是中国哲人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

“吃亏”大多是指物质上的损失,倘使一个人能用外在的吃亏换来心灵的平和与宁静,那无疑获得了人生的幸福。

盛大网络前任总裁唐骏在卡拉OK盛行的时候,研发了一个专门用于卡拉OK设备上的打分机,这一设备增加了卖点。三星公司以8万美元的价格买断唐骏该项专利后,其卡拉OK设备的整个市场所占的份额一下子从百分之十几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多。三星的竞争对手日本先锋公司向三星购买专利使用权,花了150万美元。三星依靠该专利成为大赢家,很多朋友都觉得唐骏特别亏。

这位IT行业的风云人物,在谈到早年的的吃亏经历时,却没有一丝遗憾,相反,对当年的吃亏心怀感激。唐骏说,应该感谢三星公司,如果没有三星来买这项专利,就没有我创业之初的8万美元启动资金,也许后来的事业不会有现在这么顺利。同时,唐骏也认为,这件事也教会他如何将专利变成商品,使他从一个学者型的人变成一个事业型的人。

篇三:高尚师德之浅谈

高尚师德之浅谈

翻开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册,有一个分外耀眼的词叫师德,她有着丰富的内涵,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庆祝教师节,我们应当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同时,在教师队伍中进一步弘扬师德风范。

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教育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被视为社会的典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职业就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把高尚师德作为其职业的灵魂。

师德是教师素质之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决定教育质量,教师水平决定教育水平。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其中最重要的表现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思想道德素养。古人云:“人之情,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民教师,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心。师爱,就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把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献给教育事业;师爱,就是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危难时刻舍生忘死保护学生。在汶川大地震的生死关头,广大教师坚守岗位、忠于职守,无私无畏、义无反顾,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谭千秋、吴忠红、张家春、汤鸿??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们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张米亚、瞿万容、杜正香、向倩??他们被压在废墟之下,仍然张开臂膀,护卫着自己的学生,护卫着未来的生存;刘亚春、张定文??他们藏一己之苦难,当万家之伤痛,以更加坚定的身姿传递着生生不息的教育圣火,使灾难过后的大地上,国旗迎风飘扬,书声琅琅回响。正是他们,用壮丽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用鲜血和生命向世人诠释了崇高的师爱和伟大的师魂。

创新,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教师肩负着传播人类文化、启迪人类智慧、开发人类资源、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必须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为学,要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始终不渝地追踪学科前沿,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为教,要遵循规律,创新教学,不断研究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在创新教育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为师,要“仰望天空”,潜心育人。我们的人民教师,应当成为“仰望天空”的人,开阔胸襟、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坚守杏坛,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永葆心灵的自由

和宁静。

篇四:师德体会

师德修养体会

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向全国传递了党中央大力倡导尊师重

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决心;也向全国教师提出了自尊

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殷切期望。而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铸

就高尚师德,无疑是贯穿于胡锦涛总书记四点希望中的核心思想。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

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的。师德作为教师的职

业道德,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

的特殊性。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广大教师

只有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

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

德的人才。

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爱岗敬业不仅

体现了诚信、尽职、图强、服务社会的崇高师德,而且体现了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

念,刻苦拼搏、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和“勤

学、多能、踏实、求真”的学风。概言之,“爱岗敬业”正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奉献社

会的崇高境界。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理应把爱心倾注于整个职业生涯中。切

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

要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

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

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是“师爱”。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履行传播和创新知识的重要职责,决定了教师专业

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世界已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

理论和学科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追踪学科前沿,不断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不断进

行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创新,才能站在学科前沿,引导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崇尚科学

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

人本领,是对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

对教师而言,高尚的师德也体现在严谨的教风之中。教师必须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

律的治学态度,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发扬严谨的教风。严谨的教风由严谨的教学态度、严

谨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教学方法三方面组成。严谨的教学态度,指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以身作

则的风范,它体现的是一种人格的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关系到教

师讲课的效果。严谨的教学内容要以严谨的科学研究为铺垫。要倡导博学精神,恪守学术道

德。面向新世纪,为适应创新教育,应倡导全新的教学方法,如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

调查研究相结合,开发和超越原有知识范围,强调能力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学,在思想碰撞中学,在主动钻研中学,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让教与

学都有声有色,让师生共筑良好的学习氛围。

勇于创新、奋发进取,铸就高尚师德。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

手段,首先教学观念要更新。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

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现代学生观”。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学

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与社会和自然关系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需

求的能力;同时,评定学生质量的标准也在于学生应用和拓宽知识的能力,在于学生的创新

能力。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教师肩负着育人的神圣使命。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

应是学生学习的模范,也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模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

世范”,正是要求我们要有高超的教书育人的水平与高洁的为人师表的品行。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

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师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

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

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

建设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

时期发展的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学习重任。有了师德修养,自然教学水平就得到很大的提

高,这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师风师德的学习,我又一次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

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

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位

教师的自我修养!“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

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

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

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

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那么,提升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的重要一点是什么呢?就是要富有一颗爱心。教师的人

生就应该是一部爱的经典,爱教育,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只有倾

注了全部的爱,师德修养才能在爱的奉献中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学习,并就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学

习与讨论,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

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

族的未来。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

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

高的要求。我们教师的素质和师德水平,与社会和人民大从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整

个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师德

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国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

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穷国办大教育,而且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目前,教育面

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广大人民群

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成为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

时期的基本矛盾。教育工作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教育整体

比较薄弱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教育为农村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亟待加

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

时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

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

力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法造就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

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难以

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正因为这样,中央

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

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

快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

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

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

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

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

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育

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毛泽东同志说,教师是人

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

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

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

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温和学习我们党几代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新时期师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高尚的师德来自于坚定的教育信念,这种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具体体现在对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乐于奉献、为人师表。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决不会做到爱岗敬业;一个仅仅将教书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教师,决不会成为一名好教师,更谈不上有高尚的师德。

诚然,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只要有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热爱,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民族和未来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会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就会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勤奋求实,兢兢业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格的升华,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是教育教学的前提。书中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才富有实效,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书中还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

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并努力去实践。具备了这样的师爱,就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满腔热忱,真正与学生交流、交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有力地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育的目标。同时,在这爱的交流互动中,教师的师德修养也会得到提升小学教师师德修养。

教育需要爱。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教师师德的重要内容。 师德修养小结高尔基说:“只有热爱孩子的人,才能配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成为师德高尚的教师。因为,为了学生,教师必然注重和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会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职业道德标准,会自觉地做到为人师表,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爱岗敬业的要求有很多、很大的不同。每个教师都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做到爱职业,乐奉献,真正成为新时期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杨睿

2013年7月

篇五:我国师德崇高化的成因、问题与调适

我国师德崇高化的成因、问题与调适

作者:夏佳儿 王凯

来源:《教育观察·上旬》2013年第02期

[摘 要]长期以来,由于传统道德中的圣人预设、传递圣人伦理的教师价值、强调身教和树立师德典型等原因,我国师德建设一直存在崇高化的倾向,导致了师德重负、师德泛化问题。我国师德需要分层建设,具体来说,师德理想要避免病态的“崇高”;师德原则需区分于师德理想层次,具有明确性,同时还需重视底线师德建设。

[关键词]师德崇高化;成因;问题;调适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传统师德是一种圣贤伦理,强调把崇高的、意识形态化的价值观念加诸于每一位教师,并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时至今日,人们依旧追求高标师德,认为教师是道德家,追求卓越的道德是理所应当的事。把教师比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等,对于教师的发展也起过促进作用。但是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也演变成了教师应该是十全十美的完人的要求,教师被迫背负起道德代表的重任。2011年央视《走进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栏目所评选出来的十大最美教师中有七位教师身患疾病,他们即使身患重病仍然坚守在教师岗位上,无怨无悔地为学生们奉献。为什么我们要如此推崇崇高化的师德?

一、师德崇高化的成因

(一)传统道德中的圣人预设

儒家道德观念的崇高性源于其圣人预设——“人人皆可为尧舜”,即只要是人就有能力成为圣人。该假设认为每个人均有成为圣贤的能力,那么,社会理应遵循这一规律,以最崇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并衡量社会成员,促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达到最高标准的道德。再者,此假设是建立在每个人的道德能力相似的基础之上。在借助于社会教育的作用之下,处于同一道德起跑线的每一位社会成员必然能够发挥其能力,达到统一的道德要求。在此假设中,每一位社会成员所具备的道德基础是相似的,教育对其作用也是相似的,在外界因素与个体内部因素都固化的前提下,道德要求也就无所谓高低了。每个人都应朝着达到道德最高要求的方向来努力,也就相当合理了。然而,德育过程是包括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学校、家庭、社会等,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其他一些潜在的影响因素。学生或者是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无法用简单化的、固化的思维来解释。

首先,该假设存在的合理性是有失偏颇的。虽然每个人都有成贤成圣的能力,但是因此以最高道德标准来要求与衡量每个人的品德,似乎不是很合理。这就好比,我们拿帕瓦罗蒂的音

乐成就来衡量一个音乐系的学生,拿朗朗的钢琴水平来衡量一个钢琴学习者或者爱好者。同理,以圣人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或者是社会成员都会倍感压力。

其次,每个人在道德上的能力是否相似?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各种能力是有高低之分的。每个人在语言上的能力,在音乐上的能力,在运动上的能力等都是有所差异的,唯独在道德能力上是相似的,这恐怕难以令人信服。台湾学者但昭伟提出人的道德能力与道德机遇、道德秉赋和道德资本有关,“以儒家为基调的日常道德要求相当高远,而有许多人在道德上的机遇可能不够好,他们在道德秉赋和道德资本的累积不足以让他们来符应高规格的道德要求,所以儒家道德观不能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及思维准则”。但昭伟为道德能力的实现提出了比较新颖的观点,也证实了每个人的道德能力不是相似的,一个人能否有较高的道德能力应该看他是否拥有较好的道德秉赋和道德资本,在适当的道德机遇中实现其道德能力。[1]

再次,道德秉赋和道德资本除了先天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后天外在因素的影响。人具有社会性,即使道德秉赋相似,道德能力也会因人生存的环境不一样而有所不同。外界因素中,家庭环境是相当重要的。家长秉持积极的教育观念,鼓励孩子积极践行道德行为,为孩子营造崇尚道德的氛围,那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其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就比其他孩子相对要高。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道德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促进学生道德能力再提高的另一途径。但是,我们必须关注到,学校教育在塑造学生道德能力过程中起作用是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实现的,如果学生不关心教师所灌输的德育知识,那么即使学校花再多的精力教育也是无济于事的。通过学校教育,每个人的道德能力想要达到同等水平的可能性是极小的。类比其他知识,学校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清华生”“北大生”,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同理,学生的道德能力也很难达到一致的水平。随着个体身心发展,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个体之间道德能力的差距会越来越大。[1]

(二)传递圣人伦理的教师价值

韩愈在论述教师的任务时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教师的职责便是传道、授业、解惑。由于古代教育轻术重道,提倡以伦理为本位,授业、解惑本就离不开道,因此,道也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传授内容。而且,古代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均是为了传播伦理之道。这就奠定了教师的角色是教诸事并喻道德者,教师存在的意义便是为了传道。

何为“道”?“道”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昌黎集》卷十一《原道》)的“古圣人之道”。儒家传统观点对于师德的要求向来遵循“取乎其上”的道德高标。“师者,人之模范也”(扬雄),教师是道德楷模,需要行为示范;人们自然普遍认为,“古道”的内涵颇为高深与崇高,作为圣人之道的传播者,倘若教师自身不具备崇高的道德就无法传播其道。这便是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历来对教师提出较高的道德要求,是师德逐渐崇高化的原因之一。

(三)作为最佳传道方式的身教

我国道德教育中,将身教视为最佳的传道方式。教师不但要认同“道”的价值,同时还应身体力行,实践“道”的价值并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这也是导致师德崇高化的原因所在。我国强调身教的原因主要源于教育施效的观念。一方面,教育施效强调上施下效的教的观念。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指出:“教者,上所施,下所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教的解释为:“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育是通过以身示范的方式以资“效仿”。相比现代教育,古代教育更加强调通过模仿来学习,所以,以身示教的方式一直被视为最佳方式。教师自然是被模仿的对象。

另一方面,教育施效中存在着这样的观念,即“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唐太宗《帝范》卷四)。这种价值观念已渗透到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定崇高的目标所能达到的也仅仅是中等水平,因此,目标只有尽量定得高,才能获得相对好的结果。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一样,只有师德的要求尽可能的高,教师本身的师德才会相对高一些,那么学生“仿效”所得的伦理道德自然也相对高尚一些。

“身教”的方法并没有错,从教育的观点来看,教师若是纯粹只是口头传授一些道德观,但自己却不身体力行,学生自然不会信服教师所宣传的道德观念,那么德育的目的就很难达到。那为什么要质疑“身教”的方法呢?这就需要从教师需身教的道德观念的性质来论。在我国,教师要身体力行的儒家道德观念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观念,教师很难通过“身教”来实现。那么如果坚持使用“身教”方式进行德育的话,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降低道德标准,出台一套适合教师“身教”且能达到德育目标的道德观念体系。

那么,进行道德教育是否必须采用“身教”的方式呢?“身教”是唯一的德育方法吗?笔者认为,在如今倡导多元价值文化的社会中,“身教”并不是唯一的德育方法。在多元价值观念的背景下,儒家道德观念已不是作为唯一的价值观念,而是一种主流价值观,学生有权利了解各种价值观念。这就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按照目前的传统观念来看,教师不仅要了解并精通多种价值观念,而且还要“身教”多种价值观念。显然,教师很难达到如此高的要求。既要让学生接受多种价值观念,又要保障德育的教育目的,“身教”作为唯一的方式已经不合适,这将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及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既然“身教”很难实现儒家高远的道德观念,而且在多元价值观念的社会中更难实现多元价值观念,那么,我们应该适当降低对教师的要求,转变并创新德育方式,教师能做的是让学生了解儒家价值观和其他的一些价值观,并不要求教师必须“身教”。[1]

(四)以树立典型为主的师德建设模式

我国师德的宣传和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树立典型来实现,习惯于选择一些优秀教师为模范,通过经验式传授,让其他教师效仿,以达到提升师德的目的。“劳动模范”“骨干教师”“学习标兵”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典型”称号。树立典型的观念源于儒家道德观念,“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

而》)孔子相当重视树立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如管仲、尧舜等都是孔子认为具有理想人格的榜样。由此可见,树立典型来达到师德的宣传与教育是一种古而有之的方法。

通过典型的感召力,往往更加形象,师德的宣传与教育效果通常比单纯的书面教育要好得多。但是,目前我国在教育、宣传师德时以树立师德典型为主要方法或唯一方法,缺乏对合格师德的教育与宣传。况且,树立师德典型存在“唯人”“拔高”“护短”等问题。(1)在培养师德典型上存在“唯人”的问题,现在的典型往往只是领导者在某次视察中个人所观察到、偶然所发现的,而并非公众所认可的。这样的典型,缺乏群众基础和公认度,想要发挥预期的榜样效应是很难的。(2)在宣传师德典型上存在“拔高”的现象,典型往往是一好百好完美形象,容不得人们指出任何缺点。在这样的氛围下,不仅使所谓的典型失去了客观性,而且使这些模范教师顶着“榜样光环”却承受巨大的压力,影响他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3)在保护师德典型上存在着“护短”的问题,多数人认为模范教师不应该甚至是不能犯错误,保护典型就是保住典型,对于他们的错误尽力掩盖,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法。其实,这种“捂”缺点的“护短”法,反而破坏了典型的精神,模范教师代表的是某一时期内人们所推崇的一种道德精神,而非模范教师本身所带有的所有道德观念。况且,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时期内的模范教师不可能是永恒的,我们需要做到的是继承与发展模范教师所代表的道德精神,保持精神的先进性。[2]

二、师德崇高化的问题

(一)师德重负

师德崇高化在整体上拔高了师德的评价标准,使许多原本无关道德判断的行为、超道德的行为被冠上“不道德”的罪名,从而使广大的教师长期面对“道德压迫”。教师们是否普遍难以认同过于强调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调查显示,分别有80.8%和74.4%的最为反感树立“牺牲自己的家人家庭,一心扑在事业上”和“不顾个人身体情况,带病坚持工作”。又有38.8%的教师反感树立“长期拿出自己的钱物补贴困难学生”的师德形象,这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3] 崇高的教师专业道德要求,使教师不得不付出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代价。我们看到,许多无私奉献型的教师,在接受公众的赞美时,他们的个人幸福生活却难以实现。“道德压迫”使他们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心理压力与日俱增。而且,经常需要牺牲与家人、朋友的相聚时间来实现崇高的师德要求,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合理的要求。试问,以牺牲个人幸福来实现崇高师德的教师能有多少?如此崇高性能维持多久?[1]

除了教师身心方面的压力,高标准的道德使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也处在不对等的状态。崇高性的师德是不具备现实可行性的,从现代法制角度来说,师德崇高化违背了义务与权利对等的现代法制精神。无私奉献型的教师是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只要求教师无限付出,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教师不仅要履行师德规范中对教师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义务,还要对学生、同事、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业家长以及公众负责。负责对象的多样化导致教师伦理职责范围的模糊化,使得教师的专业职责变得不清晰,促使教师的义务范围扩大化。能够遵守这样

的道德规范的教师毕竟是少部分的,想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不断付出而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型教师,这样的道德规范只能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愿望。

(二)师德泛化

师德崇高化也导致了师德的“泛化问题”。[4]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德边界尚不清晰,与教师活动中的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和语言这些非道德规范有所混淆。例如,政治规范方面,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而这些实际上属于政治教育规范;法律规范方面,教师需依法从教,教师的确应依法从教,但是,这应该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范围,新《规范》这样划分,其实是在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性上犯了逻辑和认识上的错误。实际上,这些均属于非道德规范。[5]二是师德没有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特征,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和起码的专业性。比如,依法执教和爱岗敬业,只要将“依法执教”改成“依法执X”就适用于另一个职业;爱岗敬业更是适用于任何职业,当然并不是否定各个职业规范所存在的普遍性,然而,我们所需要的是教师职业规范的“不可替代性”,仅以各行业的普遍性规范来指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缺乏了应有的职业特性。这个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国师德规范建设尚没有触及到师德规范的本质,与师德规范专业化建设的距离还很遥远。

三、师德崇高化的调适

师德分层已经成为国内外师德建设的一种趋势,即将师德划分为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层次。[4]师德崇高化问题的存在体现出我国建设过于注重师德理想层次,而忽略了师德原则层次和师德规则层次,依然坚持片面地追求高道德只能是无济于事,彻底走向底线师德,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只是一种底线道德”[6],也是成问题的。师德建设仍然需要理想层次来引导师德规则,仅有规则是无法涵盖所有专业行为的。因此,这三个层次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握各个层次的不同要求和分寸,坚持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的统一,来解决我国师德崇高化所带来的问题。

(一)坚守师德理想

师德理想是一种不可能真正达到的要求,它是教育专业至善至极的道德境界。它虽然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但是却给教师树立了一个不断追求的终级目标,激励着做出高尚的专业行为。[4] 首先,我们需要崇高的师德,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教师相比其他社会成员需要更高层次的道德水平。其次,崇高的道德要求并不意味着要把一种崇高的价值观念加诸每个教师的灵魂深处并使之外现于教学行为当中。尽管师德规范需要理想化与崇高性的理念为指导,但却不能以此作为衡量所有教师的尺度。师德理想层次的建设,我们需要摒弃“病态”的崇高师德,恰当地发挥师德理想的激励功能。

(二)突显师德原则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