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天下奇观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17:52 字数作文
关于天下奇观的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小学作文:天下第一奇观

天下第一奇观

自古以来,石林一直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奇观。凡到过石林的人,都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奇不已。今天,我终于领略到了这奇观。

石林的石头千姿百态。当我一踏进这神奇的地方,就禁不住发出阵阵感慨。首先,你看到的就是块大而高耸的石头上刻着石林二字。再走远些,你就可以看到许多名人书写的字,有的刚劲有力,有的柔情脉脉,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再远些,一块块石头直入云天。远处三块石头,屹立在路边,它们都有个不太好听的名字:狼心狗肺、小鸡肚肠、缺心眼。

在路上你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比如:“双鸟渡食”、“千年灵芝”、“猫和老鼠”、“良心石”。。。。。。等等等等一些石头。

对了,其中以“阿诗玛”最为有名。阿诗玛讲述了个这样的故事,阿诗玛和男人相爱了,恶毒的财主不肯,于是放水企图淹死他们。最后阿诗玛就变成了石头。

离开了石林,我还沉浸在这美妙绝伦景色中。我不由得为石林而暗暗喝彩!

1

篇二:天下奇观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 钱塘潮成因 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 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故事传说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他只要轻轻呼一口气,就把一群人全部吹倒、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扁担的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真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

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好像闷雷滚动。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天下奇观

世界上奇异的景象和景物。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吉林雾凇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雾凇”的奇观。

雾凇通称“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分为粒状和晶状两种。粒状雾凇结构紧密,形成一粒粒很小的冰块,而晶状雾凇结构比较松散,呈较大的片状。吉林的雾凇就属于晶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从吉林市区溯松花江而上15公里是丰满水电站,冬季江水通过水轮机组,水温升高变暖,每到数九隆冬从水轮机组流出的水仍有4℃,江水载着具大的热能,形成了松花江几十里缓缓流经市区不冻的奇境。从水面源源不断地蒸发出水气,整个江面白雾腾腾,久不消散。沿江长堤,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在一定气压、温度、风向等条件作用下江面上蒸腾的雾气遇冷凝成了雾凇。 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江上出现的雾景。大约在夜里十点多钟,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两岸飘流。

“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

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传说很早以前,松花江边有一位老妈妈,丈夫死得早,她抚养三个女儿,过日子含辛茹苦,没黑没白的苦干,挣钱养活子,光阴流逝,三个女儿渐渐长大,纷纷嫁出家门,三个女儿出嫁后,孤苦冷清,年弱体迈的老妈妈干不动活,只好轮流到三个女儿家生活,可是三个女儿不孝,象推皮球一样把老妈妈推来推去,且没好招待,一天在大女儿,二女儿赶往三女儿家的路上,寒风呼啸,天黑地冻的老妈妈愈想愈伤心,白发和眼泪随着风飘扬,挂在树上凝结成冰,形成一条条树挂,人们望着一片片银枝条,不禁想起老妈妈的满头银发,更增加对不孝女儿的恨。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二 :桂林山水

桂林,最早是在儿时的课本“桂林山水”一文中得知的.至今还隐约记得书中的描述——“桂林山水甲天下” 、“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而今,在我亲临桂林之际,桂林以其旖旎的风光向我证明了这一切,书中所述实不为过.

桂林处处皆胜景,漓江山水堪称其中的典范.听闻“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的佳话,我们选择了从阳朔到桂林的路线,逆流畅游漓江.船驶出不久,远远地见到一座峰顶悬挂着一轮初日,缕缕阳光从云中穿过,江中波光粼粼,与群山倒影交相辉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幺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云鬓;望夫崖凝神远眺,深情守候;赶考的书童,跳龙门的鲤鱼,盘旋的田螺,绿洲的骆驼,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令游人目不暇接.“画山”的九匹马,在导游的引导与娓娓讲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极点,使游人真切地领略到了桂林山色的神奇、秀美.

如果说桂林的山是“鸟呜山更幽”,那幺,桂林的水则是清澈透明、绿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着细细的涟漪,玉塔微澜,水色晶莹剔透,加之两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幺看都是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凝重中透露着灵动之气,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站在船头,凭栏望去,漓江上烟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间,在历史的轮回中,我仿佛看到了刘三姐当年对歌的地方,几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渔舟在水中欢快地游走,人们在田间辛勤地耕种,播撒着收获的希望.往近处一瞧,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也来踏青,言语中满含惊羡,欢声笑语不断……这一切不正是一道道更加亮丽的风景线吗?虽然欣赏不到“万户炊烟暮霭浓”的田园风光,但我却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桂林正在茁壮成长. 游完漓江,我们忙着去感受桂林的洞奇石美.提起岩洞,当数芦笛岩、七星岩,它们都是开发较早的景点.怀着探险的心理,我们前往荔浦县的丰鱼岩寻幽.整个岩洞横跨九重山,景致甚是特别.入了洞口,小心地追寻着历史的足迹,我们亦步亦趋,隐隐地听到了溶岩的滴水声,开始是一滴一滴的,逐渐地,变成了哗啦啦地一片,似有无数个顽童在游戏嬉闹,又如风中的密林枝叶在相互碰撞.偶尔,有的水珠滴入了地下河,便传来一阵悠远而空蒙的古乐声.我们继续往前走,时而是流水潺潺,时而是飞瀑扑面,在水的“轰轰”声中,体会到李白“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心潮不禁跟着澎湃起来.不知经过多少曲折,我们来到了金碧辉煌的水晶宫,古老的溶洞经过了人工改造后,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象是到了异彩纷呈的蓬莱仙境,亦如到了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处处浮光掠影、五彩缤纷----紫的诡秘莫测,红的热情奔放,蓝的沉静温柔?有了色彩,岩石的形态便栩栩如生了:擎天的金箍棒,似乎在诉说着西天取经的坎坷历程;杨贵妃缓缓撩开石幔,观看群芳共舞,娇媚多姿,不禁令人联想起昔日的盛唐繁华;恐龙国里,恐龙“嗷嗷”怪叫,神态怪异,昭示着它们的威武.看着这些鬼斧神工般的杰作,我们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伟大.正是这一滴一滴的水珠,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岁月,尝尽了亘古的沧桑,雕琢出如此神奇的景观,这是怎样的博大与精深啊!而这些岩石,经受了千万年的磨砺,封存了长久的渴望,今日终被世人所熟知,这是怎样的坚忍啊!与此相比,“滴水穿石”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而已. 追溯历史的源头,桂林的山水在向我们每一位游客阐述着一个哲理:持续将造就永恒.是的,世间万物又何

尝不是经历了千万年的洗礼方成就今日的光彩与辉煌的呢?坚持不懈是击败任何挑战的宝剑.游过桂林,我们没有理由再轻言放弃.朋友,有空,不妨去桂林看看!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思想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 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踏来,流连忘返。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三 :长江三峡全景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中国著名峡谷和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的巴东、秭归、宜昌5县之间,西起奉节白帝城,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208公里,其中属峡谷段的约为97公里,是世界较长的峡谷之一。以峡长壁陡、谷窄滩多、水急浪大和峰奇洞多为特征。三峡中瞿塘峡居于西,又称夔峡,包括风箱峡、错门峡两小峡,从白帝城到巫山大溪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最窄而又最雄伟的峡谷,有“瞿塘天下雄”之称。向东为巫峡,又称大峡,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两峡谷,西起巫山大宁河口,东抵巴东官渡口,东西绵延46公里,是三峡中最长、最整齐的峡谷。再向东为西陵峡,西从秭归的香溪口,东止宜昌的南津关,全长75公里。其中,西有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共长18公里;东有崆岭峡(黄猫峡,长24公里)和灯影峡

长江三峡两岸高差500~1000米,谷坡陡达50~70度。长江流经三峡时,江面紧束,一般宽250~350米,最窄处100~150米,船只航行于三峡之中常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窖行”之感。三峡河段险滩林立,暗礁密布,有“三里一湾,五里一滩”之说,航路艰险。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峡航道经过不断整治,清除了险滩,设置了航标, 航运条件显著改善。三峡河段最大流速每秒7~8米,水力资源丰富,中国目前最大的葛洲坝水电站即建于此。1300万千瓦的三峡巨型电站也正在设计建设中。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四 :云南石林

天造奇观的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500m—1900m之间,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6度,距省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成为中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占地总面积4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岩溶地质地貌,是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公园。石林形态类型主要有剑状、塔状、蘑菇状及不规则柱状等。特别是这里连片出现的石柱群,远望如树林,人们望物生意称之为“石林”,石林术语即源于此地。石林地貌造型优美,似人似物,在美学上达到极高的境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园区内彝族风情浓厚,环境宜人,与石林地貌相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景。云南石林把当地文化、地质形成、生态保护和完善管理有机融为一体,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云南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有石林风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

飞龙瀑(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月湖风景区、芝云洞风景区、奇风洞风景区、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其中已开发为游览区的是:石林风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飞龙瀑(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 2亿7千万年前,石林大地上崛起了千余平方公里的石头“森林”,是石头铸就的大海,是岩石雕塑的森林。

石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由于石灰岩的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侵蚀,无数的石峰、石柱、石笋、石芽、形成了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峰丛和丘陵于一身而显得千姿百态的石林。云南石林喀斯特无论是类型分布的多样性、溶岩发育的独特性、地质演化的复杂性、岩石机理的美学性还是人文风情的融合性、入内观赏的通达性等等方面,在世界同类型喀斯特地区都名列前茅,尤其是石林有部分区域是石灰岩与玄武岩交叠覆盖演化成的地质地貌,更是世界罕见。

地质科学曾将他命名为喀斯特岩溶地貌,并说这是三亿年地质变迁与风雨剥蚀留下的足迹。云南石林以其特有的地质科学价值享誉世界,是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在世界各地发现的为数有限的石林中,云南石林不但以其面积广袤、类型多样、形态奇特、成因复杂、发育历史久远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惟一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价值,是世界惟一能以石林发育遗迹和石林景观系列展现地球演化历史的喀斯特地貌区。

石林,山石冠天下。

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分布范围广袤,气势恢弘,类型多样,构景丰富,面积达1100多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50平方公里,以其极高的美学价值令人心驰神往。在石林广袤的土地上,有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天造奇观,美不胜收。形态奇特的剑状、蘑菇状、塔状、柱状、城堡状、石芽、原野等,拟人似物,栩栩如生的石林,或隐于洼地,或漫布盆地、山坡、旷野,或奇悬幽险,亭亭玉立,集中体现了世界能给予人类的最大惊奇。

石林,风情醉国人。

云南石林,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陶醉。在石林多彩的红土地上,生活着世界上最幸福、最欢乐的群体--彝族撒尼人。他们在奇峰异石间和彩云深处创造了阿诗玛文化和欢乐的歌舞,他们祭祀、劳作、相爱、狂欢,每时每刻都创造着与石林一样众人惊奇、感动的艺术和诗意。

石林地区不仅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被列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区,还是云南距今80万年前旧石器和新石器遗迹遗址最丰富的地点之一。景区内李子园箐的石林崖画、石刻反映着彝族撒尼人古老的祭祀烟火及舞蹈、狩猎、战斗等场面;长湖独石山、大小石林内的赵倌扎营、步哨山等留存着清代咸丰年间赵发义军的历史痕迹。

石林既是自然的风景,也是人文的风景,与石林相伴的彝族撒尼人的生活风情,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以“阿诗玛”(彝语金子般美丽的姑娘的意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艺术,其独特的语言文字、内涵丰富的诗文传说、斑斓绚丽的民族服饰、火热豪放的民族歌舞、古朴粗犷的摔跤竞技、风格奇特的婚丧嫁娶,无不体现出古老民族的文化韵味和地域特征。长诗《阿诗玛》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经典,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电影《阿诗玛》享誉海内外

2001年04月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天造奇观的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500m—1900m之间,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6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惟一位于亚热

篇三:作文

第一单元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

展语言。

四、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五、教学准备

课件 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景物图片 生字卡片 背景资料

“同伴合作式”备课教案

六、教学设想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3、实际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七、教学时间安排:

《观潮》 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

《鸟的天堂》 2课时

《火烧云》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合计: 10课时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由于学生年纪偏小,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往往对事物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不能细心观察到事物的主要特点。因此,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奥秘,从而在观察事物中得到启示,培养良好的认知习惯。

二、教学目标

在本组文章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他作了长期的观察,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这一些,所以品析语言、体会文章里的重点词语是非

常重要的学习活动。为了完成本组的训练任务、达到训练目的,教材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内容必须和每课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3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2、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四、教学难点

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来支持,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同时还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

篇四: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红海滩

红海滩旅游区位于盘锦的最南端,绵延于双台子河口

防洪大堤百余里的沿海滩涂上。它以全球保存的最完好、规

模最大的湿地资源为依托,以举世罕见的全国最大的芦苇荡

为背景,构成一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

态旅游区。

放眼望去,一望无垠的红色海滩宛若一幅如霞似火、

巨型红色的地毯覆盖于渤海之滨,期间有弯弯的小溪、片片

芦苇,或翠绿色或金黄色,呈现出一派鸥翔鹤鸣的湿地风光,

不愧为世界罕见的自然景观。

红海滩是我国东部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所以每年都有

大量候鸟在此处休憩、停歇。据有关部门统计,这里约栖息

236种鸟类。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主要有丹顶鹤、黑嘴鸥、

大天鹅、白鹅雁、苍鹰等。成群结队的鸟类,时而展翅翱翔,

时而驻足嘻嘻,使静态的海滩充溢着动态的张力。

在众多候鸟中,最为著名的是“湿地之神”——丹顶鹤。

它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

是福寿与吉祥的象征,人们又称它为

仙鹤。关于丹顶鹤还有一段美丽的传

说:

丹顶鹤原来是一位美丽、善良

的渔家姑娘,她的丈夫每天出海捕鱼

维持生计,她每天傍晚都要站在海边

等待她心爱的渔郎回家。突然有一天,海上刮起了大风

暴,从此渔郎就再也没有回来。她悲痛欲绝想纵身跳进

大海,被家人拦住了并安慰她说渔郎也许还会回来。于

是她开始期盼渔郎的归来,每天她祈求佛祖,在佛祖面

前磕头,边磕边哭,头磕破了,血迹盖住了额头,嗓子

也哭哑了。她祈求佛祖把她变成一只鸟,能飞上空中去

寻找她的渔郎。最后,她终于感动了佛祖,变成一只鸟

腾空而起,从此开始了寻夫的历程。它名字中的“丹”就是红色的意思。

红海滩地上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从大门开始一直到码头全部是木制的,它是全国唯一一处在泥滩上建起的木结构、木桩基础、承台式仿古建筑群及纯木质旅游景点。红海滩码头坐落在辽河三角洲的入海口处,距游客接待中心18公里。到码头所经过的桥叫做“九曲廊桥”,全长680米,由591根木桩支撑,自岸边逶迤延伸,直探入海中。木质平台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由1988根木桩在

滩地上傲然拔起,舒展地卧在波涛之上,餐厅、游廊、清吧、茶座错落其间,潮

起潮落时,呈现出一派罕见的海上风光。

这种神奇的草叫做“碱蓬草”,因为它呈翅膀状,学名

叫“翅蓬草”,不过当地的老百姓习惯叫它“红碱蓬”。它是

一种覆盖在滩涂盐碱地上的特有植物,一种可以在盐碱土质

中倔强生长的野草。每年四、五月份长出地面,慢慢变红,

开始还很淡,到了九、十月份便红的十分浓烈。红海滩规模

最大时,宽1500米,长45000米,绵延整个海滩,蔚为壮

观。

红海滩的形成并非神话,而是辽河移山填海的自然工

程产物。辽河从上游带来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入海处形成咸

淡相容的大量物质在这里沉积,形成了退海之地——滩涂。

由于滩涂含有大量的沉积物质,所以适合碱蓬草生长。碱蓬草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到逐渐变红,一簇簇,一蓬蓬,平平整整,一片锦红,形成红海滩。因此,可以说海的涤荡与滩的沉积,时红海滩得以存在的前提;碱的渗透与盐的浸润,是红海滩得以红似朝霞的条件。

那么红海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红海滩出现的时间已无法考证,有学者称有了地球有了海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红海滩。人们为温饱而奔波的时候,叫它“红草滩”;人们需要用它休憩心灵的时候,叫它“红地毯”。无论叫它什么,它总是一如既往的燃烧,火、红,就是它生命的形式和内容。

有人说红海滩是活的,它始终追赶着海浪的踪迹。滩涂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红海滩也就踩着它的足迹,一步步地走向大海。

篇五:作文

小学生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

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结构,即文章的“骨架”。包括文章的开头、结尾、分段、过渡、线索五个方面。

一、文章怎样开头:文章的开头,就是文章怎样“提笔”。文章的开头应该新颖别致、引人注目,不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章的开头有以下几种方式:1、总冒式,2、开门见山式,3、介绍式,4、提问式,5、描写式,6、倒叙式。

1、总冒式:文章一下笔就开宗明义点出全文的中心思想,使读者对全文中心思想有个概括了解;然后,全文围绕这一中心思想进行记叙。如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语文《观潮》开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文章一下笔就点明地点“钱塘江”,叙事“大潮”,点明中心“被称为奇观”。然后,作者围绕这个中心记叙:“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江面壮观情景。又如第八册语文《桂林山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来观赏桂林的山水。”然后记叙漓江的水:静、清、绿三大特点;桂林的山:奇、秀、险三大特点,来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思想。这种开头方式就叫“总冒式”。

2、开门见山式

文章一下笔就先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然后再叙述主要内容。特点是下笔扣题,点出题目,揭示文章主题,直截了当,既可清楚地展开记叙、又可节省篇幅、全文内容顺势而下。但开头要注意语言简洁。

例段,1、《太阳和云》:“今天早晨,我们想去看日出。可是太阳总是不肯出来。我们只好看云。”2、《卖绿豆》开头:“秋天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拎着绿豆上街去卖。”3、《我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教师节就要来到了,在这愉快而有意义的日子里,我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和亲爱的老师说呀!”这三篇文章开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开头采用“开门见山式”,下笔点题,点明全文中心思想,清楚地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人物、时间或地点,又和人教版第八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6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作者下笔扣题,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介绍式

这种开头方式是对所叙述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先作一些概括、简单的介绍,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然后引入正文,再作具体的介绍。如第八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4、提问式

文章开头就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急切关注或兴趣,促使读者读下去,而问题的答案,就是正文要叙述的内容。如第八册语文《生命 生命》开头:“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文章作者引起读者关注:生命是什么?接着叙述飞蛾

挣扎求生,生命值得珍惜,然后又写香瓜子在夹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使读者明白生命是顽强的,又写“我”用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使读者懂得生命是严肃的,是有规律的。最后写生命是短暂的,使读者明白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是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5、描写式

这种格式的开头,从写景状物下笔,抓住景、物的特征,起到渲染环境氛围,烘托文章中心的作用,引出即将出现的人物。如《去年暑假里的一天》:“太阳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我坐在家里,虽然拿着扇子猛扇,可黄豆般的汗珠子直往外冒。”这篇文章一下笔就采用比喻句,“太阳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我......拿着扇子猛扇,可......汗珠直往外冒”来描写,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闷热难熬的动作、神态。正文作了铺垫,自然就引出“我”在闷热难熬时该做些什么事呢?

6、倒叙式

“倒叙式”开头与“开门见山式”开头恰恰相反,先写出事情的一些结果,再回过头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其目的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如人教版第十二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第二自然段:“那年春天······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大火炉里去。”作者一下笔就介绍父亲被难的时间,父亲怎样被捕,为什么被捕,作者在后面正文一一叙述。

二、文章怎样结尾

文章的结尾,就是到此收笔,结束全文。好的收尾,有深化主题、突出中心或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文章结尾与文章的开头一样,方式很多。我只介绍三种容易掌握的方式:收尾照应式、总结点题式、画龙点睛式。

1、收尾照应式:即结尾照应开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首尾圆和,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给读者留下余味。这种结尾的特点,是在开头段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作必要的暗示,而在结尾时,对首段留下的伏笔作必要的回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结尾段:“......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与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相照应。

2、总结点题式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尤其是层次多、内容多的文章里。在结尾处,往往要对人和事做出评价,即点明全文的中心思想。它的作用起到归纳,总结全文,点明事情的意义。如人教版第十二册语文《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结尾:“宋庆龄和她的关系,像是她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中许许多多动人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又如第八册语文《花的勇气》:“......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勇气!”

3画龙点睛式:这种结尾是主要内容写完后,作者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常常采用含义深刻的话结尾,即点明题意,突出中心思想,又使读者受到启发,得到教育。如人教版第五册《矛和盾的集合》结尾:“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又如《科里亚的木匣》的结尾:“......今天我不光找到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三、怎样分段:段落分明、层次清楚,是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写文章除注意开头、结尾,还要着力把文章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要分段。段落和层次是文章的骨架。先写什么、次写什么。再写什么,要考虑清楚,然后再动笔写。文章分段方法很多,这里我要介绍常见的三种:时间式、地点式、内容式。

1、时间式:有些文章时间性强,采用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优点是段落线索清楚,安排段落时,可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或采用顺叙,或采用倒叙。如小学语文第八册《中彩那天》开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天放学回家......”,“第二天......”,“成年以后......”。文中有十个自然段,分段简单明了,根据以上四个不同时间来划分,来叙事。

2、地点式:地点式分段法,就是以地点【空间、方位】的变化来安排文章的段落结构,就像话剧那样一幕一个布景,一目了然。一般的报道文章和游击文章都是按照这种方式分段。如写一件随着内容的变化的事情,常常会发生在不同地点。如小学语文第八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路上见闻,在洞口抬头望,在外洞,由孔隙进入内洞,在内洞,出洞。又如第八册语文《七月的天山》,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地点变化都是一目了然。

3、内容式:依据不同内容分段是一种重要的分段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把意思相近、联系密切的话或事放在一起,就是一段。若是第一层意思或另一件事,就再另起一段。

这种分段的好处是:内容集中,段意明白清楚,段落层次不凌乱。如: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桂林山水》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组织材料。先总述“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述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为一段,接着又写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最后总结:“······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又如第五册教材《富饶的西沙群岛》,先总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接着写“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突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这一特点。然后以四个自然段分别写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最后总结全文。

四、段与段之间怎样过渡

过渡段是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方法。在记叙文中,要把不同的事件、地点、时间等内容衔接起来,也就是把两个或几个段落衔接起来,这种方法就叫过渡。一般常用的过渡方法有三种:1、隔行过渡;2、关联词过渡;3、过渡段过渡。

1、隔行过渡:这种方法就是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不用任何文字或符号表示,段与段之间空一行就行了。如小学教材第八册语文《小英雄雨来》全文分为六大段,每大段之间都空隔一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 关联词过渡。这种过渡方法简单易行,只要一词一语来表示,如“现在”、“至于”、“不过”、“总而言之”、“虽然······但是······”、“因为”等词语即可。如小学教材第七册语文《火烧云》后几个自然段中的开头,都用了一些关联词,如第四自然段:“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第五自然段开头:“忽然又来了一条狗······”,第六自然段:“接着又来了一头狮子······”

3、 用过渡段过渡。过渡段一般是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小段。如小学教材第七册语文《白鹅》第二自然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自然段结尾“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第二自然段承上“鹅的高傲”,启下“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后来的内容分别写了鹅的叫声、鹅的步态和鹅的吃相。

五、怎样组织线索

线索是贯穿在记叙性文章里,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脉络。它像一条线,把

文章中所记叙的各种人物、事件和场面串联起来,才能组成一篇完整的文

章。如果没有一条线索,文章内容就会杂乱无头绪。所以线索是结构的组

成部分。文章中常用的线索有四种:1、以“人”为线索;2、以“物”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

1. 以人为线索,就是把人物作为全文的贯穿线,就是以某人的性格、行为活动

作为线索,穿起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及各种环境中的生活片断,组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如小学教材第七册语文《小木偶的故事》和第八册教材《小英雄雨来》,都是以“人”为线索。

2. 以物为线索:本线索就是用一种物品贯穿全文。具体方法是:以某一物品在

所记叙的事件中的各个段落、层次中反复出现,并用各种描写手段加强它的形象,所以,物既是文章线索又是全文记叙的重点。如《小台灯》:“小台灯是我的好伙伴。它的样子很好看。灯座、灯柱、灯罩显得十分精致。每天,我在灯下写作业。我真喜欢它。”这一小段文章采用比喻手法,把台灯比作自己的“好伙伴”,却也恰当,每晚离不开它,接着叙述台灯的现状“精致”,用“我真喜欢它”来点明中心。小台灯便是线索。

3. 以事件为线索:事件线索就是所记叙的事件为主线贯穿全文,所记叙的事件

必须有头有尾,有发展过程,做到首尾一致、一线串联。如小学教材《玩出了名堂》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又如《找骆驼》以“找”为线索,文章有头有尾,有发展过程。

4. 以时间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就是以时间顺序为全文的主线,把人或事串联

起来。有的文章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即“空间线索”,总称时空线索。如小学教材《高大的皂荚树》,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线索。又如小学教

材第七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也是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线索。又如第七册教材中的附读文章《做风车的故事》用了“有一天······”;“每天放学回家”;“第二天上学······”,也是以时间为线索。

老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渗透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小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有条不紊。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段的结构形式:

1.总分结构:这种结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先总叙再分述,或者先分述再总叙,或者先总,后分,再总。

例一《翠鸟》中的第一段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

关于天下奇观的作文

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第一句是总的叙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第二、三、四句是围绕总叙的意思,分述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的颜色“非常艳鲜”。

例二《松鼠》中的一段

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毛笔,皮可以做?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K墒笳媸且恢钟杏玫男《铩?/p>

这一段话是先分说,后总说。先分别说明松鼠的用途:“肉可以吃”、“毛可以制笔”、“皮可以做衣”,然后总说,“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例三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有石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