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弟弟不在家骑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48:41 体裁作文
弟弟不在家骑兵体裁作文

篇一:中日骑兵决死之战

中日骑兵决死之战 让新中国少了一位开国将军

中日骑兵决死之战:让新中国少了一位开国将军!

其实抗战中和日军骑兵的对决,还真是发生过几次。马家骑兵曾在淮泗和日军骑兵碰过一 次,那一仗在内战中堪称FD透顶的马家军打得十分惨烈顽强。虽然给日军造成了较大损失,但马背上长大的马家精骑,竟然干不过日军的枪骑兵,的确有点儿让人 奇怪。最后发现问题出在马刀上 - 马家军的马刀比日军短一截,质量上也有差距,打起来吃了不少亏。

为了这个原因,西北工匠精心改 进,用河州刀工艺为抗日骑兵重新打造战刀。因为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马家军骑兵抗战后期的军刀现在都被作为工艺品收藏。

不过,此时马家军也改进战术了,与日军作战从乘马冲锋改为乘马接近,下马 作战。这样缩小了目标,在作战中大大减少了伤亡。只是,这个战术指导下,骑兵对杀也就没有了机会。

真正骑兵对杀击败日军的经典战 斗,是新四军打的,新四军四师彭雪枫部骑兵1942年曾在沙山集和日军骑兵拼过一次马刀,那一仗日军一个骑兵联队被砍得落花流水。打这一仗的,就是曾玉良 的老搭档周纯麟。这位同样是哥萨克训练出来的骑兵专家到了新四军四师,给该师也训练出一个骑兵团来。

能打赢这一仗,究其根本,除了 技战术水平以外,新四军骑兵使用了被称作雪枫刀的新式军刀是一个重要原因。

雪枫刀,钢精刀长,重心稳定,堪称世界军刀的极致

前 些天,西疆不稳,西北各级官员参观演习,准备应对最恶态势。演习中,甘南骑兵铁骑出阵,几百口雪枫刀刀锋映雪,果然人如虎马如龙。

观 礼台上众人赞叹,曰:西北多马背上民族,果然名不虚传。

意 犹未已,唤一双手挽刀壮士,问曰:你老家哪里?

壮士马上行军礼,朗声道:报告首长,河北衡水!

声震四野,一 军皆闻。

有首长赞曰:此真燕赵男儿!

今日中国骑兵

跑题了。回到129师骑兵团和日军 骑兵第26联队的大辛庄之战。

八路军的 骑兵部队,经过曾玉良团长1940年10月开始的正规化训练,虽然在战斗素养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具备和日军骑兵对面一战的能力。但是,这个骑兵第四旅 团是日军的王牌骑兵部队,1901年在丰桥编成,曾参加过日俄战争,有正面击败哥萨克骑兵的战例。从1931年起,该部一直在我国作战,曾与马占山,吉鸿 昌,傅作义等部交手,马上战斗经验丰富。其使用马匹均为经过改良的高头大马,即所谓东洋马,八路军使用马匹则较为驳杂,由于我国古代培育马种的技术存在缺 陷,这些马匹质量并不好,先天上有所不足。骑兵团最好的马匹是缴获的战马。

在不断的敌后奔袭征战中,八路军骑兵团的补给远不如日 军,无论人还是马的营养,休整都难以保证。特别是129师骑兵团是当时在敌后坚持的唯一一支团级建制骑兵部队,对日军威胁很大,已经形成一种象征意义。在 这种情况下,就算和日军拼一个一比一,也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而且,在大辛庄之战前,骑兵团刚刚经过在王行杖村的血战,为军区机关在 敌军封锁线上硬砍出一道口子,兵力损失很大。王外马甲书中主人公大刘的战马在战斗中重伤而死。(著名的gcd员集合,就发生在这一战)

当 时骑兵团共有四个连到达大辛庄,但经过几个小时激战的部队已经兵力锐减,人困马乏。

与之相对,日军骑兵第26联队是新锐之师,以逸 代劳。这个联队共辖三个骑兵中队,一个机关枪中队和若干联队直辖单位,定员950人,齐装满员。大辛庄之战时该联队还附一个迫击炮中队(使用缴获的迫击炮 装备)。从实际作战来看,日军参战骑兵四五百人,除

去机动性不够好可能没跟上的迫击炮中队和机关枪中队以及留守人员,可能这个骑兵联队的主力都上阵了。

这 种情况下与敌作硬拼显然不是很好的选择。

据 马甲从档案中找到的材料,这时曾玉良团长做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战术决定 - 他下令两个连的骑兵列队,做出要向日军冲锋的架势。

日 军骑兵第26联队的指挥官立即就相信了。

这是因为日军很熟悉129师骑兵团,知道这是一个轻骑兵团,是以骑乘作战为主的,曾玉良这 个阵式,完全符合轻骑兵团的典型攻击战术。

他不知道曾玉良团长把其它的两个连和配合作战的二十一团部队全部埋伏在了战场侧面和后 方,而且下了那个战斗一开始就把子弹打光的死命令。

篇二:世界名曲(管乐)介绍

星条旗永不落

又名《星条旗永远飘扬》,是“进行曲之王”苏萨最著名的代表作,创作于1897年(另一说1896年),管乐合奏曲。这首进行曲充分发挥铜管乐队的表现功能,以磅礴的气势和热烈的情绪歌颂自己的国家和军队。就音乐而言,是颇有鼓动力的。

音乐在降E大调、2/2拍子快速的引子之后,出现了雄壮奋进的旋律。随后出现舒展明快的第一主题,先由木管声部弱奏,并立即由以长号为主的铜管乐器强奏而出。随后,音乐进入降A大调,第二主题流畅欢快,由木管乐器主奏。在长号的雄壮的过渡之后,音乐第二次进入第二主题,并有短笛作装饰性的演奏。当音乐第三次进入第二主题时,情绪饱满而高涨,低音声部响起长号的对位旋律,同第一主题和短笛演奏的曲调相重叠,进入高潮,在异常热烈的情绪中结尾。

《轻骑兵》序曲

苏佩《轻骑兵》序曲 奥地利作曲家苏佩所作的轻歌剧《轻骑兵》于1866年3月21日首演。时至今日,虽然歌剧本身已极少演出了,但本曲和《诗人与农夫序曲》却成为作者流传广泛的代表性作品。 《轻骑兵》序曲更是轻歌剧序曲中最为人们喜爱的作品之一,并被改编为管乐合奏曲。 音乐一开始,由小号和圆号以高亢嘹亮的号角性音调奏出轻骑兵主题,使人仿佛看到了一支英武潇洒、精神焕发的轻骑兵队伍。紧接着,长号用合奏与这一主题相呼应,形成了浓厚的军营气氛。随后,小提琴以极快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型奏出一个轻捷明快的主题,表现了轻骑兵机敏欢悦的形象。由小号为主奏的进行曲主题紧接着就出现了,这一主题不仅充分发挥了加洛泼舞曲欢快的特点,而且还运用了模仿马蹄声的描写性表现手法,生动逼真地表现了轻骑兵队伍的行进,这是这部作品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旋律。 乐曲的中间部转为小调,小提琴奏出匈牙利吉普赛调式的主题,如歌的旋律宁静而忧郁,带有悲歌的色彩,表现了歌剧中骑兵队长回忆往事时百感交集的心情。

乐曲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骑兵进行曲经过反复和发展,再次形成欢乐的高潮。最后,以乐队强而有力的全奏终曲。

天堂与地狱序曲

《芬巴赫天堂与地狱序曲》, 原名《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管弦乐曲,为奥芬巴赫所作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的序曲,作于1858年,同年在巴黎首演。

奥菲欧是希腊神话中有名的诗人和歌手,其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他在去地狱寻找死去的妻子欧律狄刻时一路歌唱,感动了冥王、冥后,答应让欧律狄刻返回人间。但奥菲欧在将近地面时忘记冥王的叮嘱,回顾其妻,导致她重回阴间。奥菲欧悲痛之极,决心终身不娶。

在奥芬巴赫之前,蒙特威尔地曾和德国作曲家格鲁克曾就同一题材先后创作过正歌剧《奥菲欧》和《奥菲欧与欧律狄刻》,这两部作品都是西洋歌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奥芬巴赫则把正歌剧改为轻歌剧,把悲剧改为喜剧,剧情改编为:音乐学院院长奥菲欧不务正业,偷偷至郊外与牧羊少女纠缠;其妻欧律狄刻美丽而骄傲,视丈夫为平庸之辈,也常去郊外与牧羊少年幽会。不巧,两人在郊外相遇,大吵一场之后决定分手。化身牧羊少年的冥王得知此情,喜出望外,立即施展催眠术将欧律狄刻带入地狱。奥菲欧刚因获得自由而沾沾自喜时,神的化身出面干预,命令奥菲欧前去恳求主神朱庇特准予领回妻子。奥菲欧无奈,只好乘气球去天堂拜见朱庇特。在临别时,众学生合唱《老师,再见》为奥菲欧送行。在冥府中的情节与原悲剧大致相同,但最后,奥菲欧对再次失去妻子毫不悲伤,而是独自兴冲冲地回到人间。在结尾中,作者还借用希腊神话中众神的种种言行影射讽剌了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国政界人物的腐败无能。这部歌剧本身并不太出名,但这首序曲却成为世人十分喜闻乐见的作品,经常单独演出,还常常被引用到影视作品中。 序曲自始至终贯穿着欢乐的喜剧气氛,节奏明快、流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整个歌剧作品的调侃色彩。

歌剧《威廉·退尔》序曲

《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罗西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

第四乐章,号角的合奏响起,这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为听众所普遍钟爱。乐章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

军队进行曲

《军队进行曲》, 作品作于1822年前后,是钢琴联弹曲《军队进行曲》中的第一首。舒伯特所作的许多钢琴联弹曲中,包括三个进行曲集,即《三首英雄进行曲》,《二首性格进行曲》和《军队进行曲》,全都是深受喜爱的家庭音乐。其中以《军队进行曲》最为著名,尤其是这首第一号作品更为流行。据说此曲是作者为奥地利皇家卫队所作,也有人说这首曲子是为儿童而作。这首作品后来曾被改编成为钢琴独奏曲、管弦乐曲和管弦乐合奏曲,这里选用的是被改编的管弦乐合奏曲。这首作品除了具有一般进行曲的典型节奏,更富于引人入胜的优美旋律,清新自然的和声织体和色彩斑斓的转调手法,"舒伯特风格"十分明显,这一切使得它成为通俗钢琴曲中出类拔萃的不朽之作。

作品为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音乐以军鼓的节奏和全乐队合奏的号角式音调开始,气势雄壮。接着,轻快的主部主题由小提琴奏出,并逐步发展成生气勃勃、威武雄壮的进行曲,使人联想到雄赳赳、气昂昂的行进队列。音乐的第二段是一个与第一主题对比鲜明的抒情性主题,被称为是舒伯特创作的最优美的旋律之一。后面这个主题经过作者巧夺天工的多次转调,充分体现了舒伯特在旋律发展方面的天才与技巧,历来为世人所赞叹

歌剧《卡门》

歌剧《卡门》 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 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 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博基上校进行曲

作于1914年,铜管乐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作者奥尔福德擅长写作进行曲,所作的进行曲发表时常以弗雷德里克·约瑟夫·里基茨为笔名。他一生作有大量进行曲,唯有本曲最为流行,曾被获1957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桂河大桥》用为插曲,因而广为流传,故又名《桂河进行曲》。影片《桂河大桥》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奉命被迫投降的英国军队在日本俘虏营守军的淫威下维护英国民族和军队尊严的故事。影片中英国军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入俘虏营广场时,士兵们用口哨吹响了这首充满活力的乐曲,向日本守军显示了不屈的斗志。因电影《桂河大桥》采用口哨吹奏主旋律,故在此后演奏时,大都在管弦乐基础上加以口哨声。

乐曲一开始呈示的主旋律,常用口哨吹出,C大调,2/4拍。开头的切分节奏和六度跳进具有很强的跳跃感,使乐曲充满了活泼而诙谐的气氛。接着,乐曲转为小调色彩,再现开头部分的主旋律,然后在轻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演奏时间约为2分钟。

这里选用的是管弦乐改编曲,回旋曲式,以原曲主旋律为回旋主题,生动活泼的插部主题与回旋主题相互辉映,进一步加强了原曲的动感和活力,使这首幽默的进行曲更具有迷人的魅力

号手的节日

小号三重奏曲,管乐队伴奏。安德森曾经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轻音乐曲,这首《号手的节日》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作品充分体现了小号的特色,将这种铜管乐器的华丽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部作品速度很快,轻松而活泼,就象几名愉快的小号演奏员假日里在街头的即兴表演,充满了节日欢乐的气氛。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小号的双吐乃至三吐的技巧,热情奔放,听来令人振奋不已。小号和乐队的伴奏结合得天衣无缝,尤其是长笛等木管乐器如狂风一般的华彩伴奏,大号强劲有力的推动式低音,以及以长号为主的中低音铜管乐器充满男性魅力的答句,都为这部轻松愉快的作品增色不少。

歌剧《阿伊达》

歌剧《阿伊达》 四幕歌剧《阿伊达》作于1871年,同年12月在开罗剧场演出,是埃及总督帕哈为庆祝1869年峻工的苏伊士运河工程而邀请威尔第所作。剧情大致是:埃塞俄比亚国王阿莫那斯罗为救被俘虏的女儿阿伊达而发兵埃及,而此时阿伊达隐姓埋名作了埃及公主安娜丽斯的女仆。阿伊达的恋人青年侍卫长拉达梅斯奉命迎击入侵者,并俘获阿莫那斯罗为人质凯旋归来。阿莫那斯罗利用女儿刺探埃及军情,拉达梅斯在与阿伊达幽会时无意泄露机密,被阿伊达的情敌公主安娜丽斯听见。拉达梅斯被判死刑,后阿伊达为之殉情。

本剧中最著名的是第二幕第二场拉达梅斯凯旋归来时的音乐,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和管乐合奏曲,称为《大进行曲》或《阿伊达进行曲》,经常单独演出,是进行曲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作品之一。

音乐中最为著名的是那段由小号演奏的威武雄壮、高亢明亮的大进行曲主题,表现了凯旋而归的士兵英武洒脱的姿态。

婚礼进行曲

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之《婚礼进行曲》 《罗恩格林》是瓦格纳所作的三幕歌剧,1850年初演。剧情取自古代史诗,并由作者自撰脚本。

故事讲述了来自天国的圣杯武士罗恩格林帮助一位无辜受人诽谤和陷害的公主爱尔莎,不但把企图抢夺爱尔莎继承权的仇人杀死,又使爱尔莎的弟弟摆脱魔法恢复了人形,同时他也准备娶爱尔莎为妻。做为一个圣杯武士,只有当他的来历不为俗人所知时,才会有除邪扶正的力量。为此,他要求爱尔莎永远不要问起他的姓名和来历。可是爱尔莎因受仇人的蛊惑对罗恩格林起了疑心,忘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誓言。结果罗恩格林只好离开爱尔莎回到圣杯王国,爱尔莎最后为此而死去。

瓦格纳在这部歌剧中把罗恩格林和爱尔莎的命运看做是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命运,他对人们诉说正义和理想。因此,歌剧《罗恩格林》也可以说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体作品。第三幕中的混声四部合唱《婚礼大合唱》是当贵妇人们引导着爱尔莎,国王和贵族们引导着罗恩格林进入新房时所唱,音乐庄严而抒情,乐队重复着合唱的声部。这就是欧美各国几乎家喻户晓,因常用做婚礼音乐而得名的《婚礼进行曲》。

闲聊波尔卡

作于1858年,管弦乐舞曲。又译为《叽叽喳喳波尔卡》或《叽叽嘎嘎波尔卡》。全曲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妇女们嚷着、笑着和愉快地闲聊时的情景,是作者的波尔卡舞曲中较为流行的一首。

曲采用复三部曲式,降A大调,快板,2/4拍。在三小节引子之后,用顿音奏法呈示出跳跃的主题。 这

一用倚音构成的主题旋律轻巧而略带诙谐,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形象。之后乐曲以这一主题为基调,频繁地采用了倚音、波音、颤音等装饰音技巧,维妙维肖地描绘了妇女们快活的说笑声。最后,乐曲在欢快而幽默的气氛中结束。

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但实质上拉德斯基是一个铁腕人物,曾残酷镇压了邻国的人民起义,可以说是一个反动军阀。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轻快的走过大街。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篇三:孟德斯鸠家系图

孟德斯鸠家系图

祖先

第一代:古朗家中的末房

第二代:勃鲁瓦伯爵和尚帕涅伯爵

正式的色贡达家族

第一代:皮埃尔(住在佩里戈地区)

1451年9月11日向查理七世国王宣誓效忠

儿子让和孙子雅克在阿让附近的富莱隆纳建造了一所古堡

色贡达家族从此在阿让这个地方扎根成为了大地主

把自己的命运与纳瓦尔国王的事业连在一起

选择了国王信奉的新教

第二代:让-德-色贡达(继承其父财政总监的官职)

得宠于瓦纳尔女王冉娜-德-阿尔布莱

1561年10月2日得赐孟德斯鸠地方

与艾莱奥诺尔-德-布莱尼欧结婚

第三代:皮埃尔(1573——1638在其父死后分得了孟德斯鸠地方的土地并于1604年 10月15日把它卖给朗斯先生)

曾任亨利四世的宫廷总管和御前会议成员

还担任过轻骑兵的上尉军官

是色贡达家族家族在波尔多定居的第一人

曾当选为波尔多的市政官员

1600年娶安娜-德-蓬塔克(是巴札斯主教的亲属家中有人在波尔多高等法院 任职)

雅克-德-色贡达(1576——1619)

1605年2月17日其母运用家族回收权赎回了孟德斯鸠地方土地

并传给她的次子雅克-德-色贡达(1576——1619)

1606年2月雅克被封为孟德斯鸠男爵,成为孟德斯鸠家族的真正创始人 在亨利四世改宗天主教时也皈依天主教

在其34岁时同安娜-玛格丽特-德-塞梵结婚(安娜-德-塞梵在32岁时成了寡妇46岁时改嫁波尔多高等法院院长约瑟夫-迪贝尔内)

第四代:让- 巴普蒂斯特-加斯东-德-色贡达

是孟德斯鸠男爵和卡斯特努维尔的领主

于1634年2月6日与安娜-冉娜-迪贝尔内结婚(这位小姐的父亲便是波尔

多高等法院院长约瑟夫-迪贝尔内,她是父亲的继承人,而她的后母则是她丈夫的生母) 其受到波尔多高等法院院长蓬塔克先生之请,被任命为该院庭长

其与德-艾斯特拉德元帅是表兄的(元帅的母亲苏珊娜-德-色贡达是雅克-德-色贡达的姐姐)

第五代:四子:雅克(孟德斯鸠的父亲)

1686年9月25日与玛丽-弗朗索瓦丝-德-佩奈尔在吉耶纳结婚

长子:让- 巴普蒂斯特-德-孟德斯鸠(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孟德斯鸠男爵和莱蒙、塔朗斯、卡斯通努维尔三个庄园的主人)

担任了波尔多高等法院的庭长

1699年5月26日与玛格丽特-德-戈博结婚(岳父让-德-戈博既是拉卡诺男爵,又是比斯卡洛斯子爵新娘带来了130000利弗尔的嫁资。这桩婚姻提高了让- 巴普蒂斯特的社会地位。他的独子不幸夭折,他遂将财产和职位传给了他的侄子查理-路易,即孟德斯鸠)

伊尼亚斯-德-色贡达(巴札斯教区封吉莱姆修道院院长1726年7月去世) 约瑟夫-德-色贡达(生于1635年9月9日)

1648年7月被任命为萨尔拉教区卡杜因圣母院的修道院院长,这年其13岁 1652年10月1日正式任命书才发表

1662年约瑟夫被任命为波尔多教区费兹的西都修会的修道院院长享有教皇授予的产业用益权。于1666年12月31日上任,1724年卸任,让位于他的侄子(孟德斯鸠的弟弟约瑟夫-德-色贡达)

阿尔芒-德-孟德斯鸠(1637年9月5日生于波尔多)

1663年8月29日进入耶稣会学校当见习教士两年初修期满

1669年到1671年先后在克莱蒙和巴黎的教会学校进修神学

1677年2月2日许愿终身从教,此后在奥尔良和亚眠的教会学校教授逻辑学和物理学

1679年和1680年调往穆斯林教会学校

1680年重返亚眠,担任决疑者即神学教授

1688年至1691年间,他在迪埃普负责教堂和忏悔事务接着在奥尔良负责同类工作,长达8年

1699年后转到拉弗莱什担任该地教会学校中的教堂忏悔师

1714年2月去世,葬在教堂中

孟德斯鸠对本家族的看法:”较好家族”:即最值得称道的是那些在不知不觉中摆脱了贫贱,而创业者又从不炫耀的较好家族。

孟德斯鸠原名:夏尔-路易-德-色贡达(1689——1755)

童年

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鸠出生,并受洗于 乞丐夏尔-路易

孟德斯鸠3岁之前在拉布莱德村奶娘的布尔磨坊过着简朴而艰苦的农民生活(和艾青相似《大堰河——我的母亲》)

篇四:天下第一家

孔祥林

《天下第一家(上)》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与国咸休,同天并老”,这就是孔子的嫡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的一个真实写照。

一、天下第一家的来历

汉高祖刘邦是第一个到曲阜来祭祀孔子的皇帝。汉高祖刘邦要是按照这个《史记》的记载,他基本上就是一个无赖子弟,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他在平时是看不起这些儒生们的,他甚至摘下人家儒生的帽子,向里面撒尿。但是他夺取天下以后,陆贾就经常在他面前谈论诗书,惹得他很生气。他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他说你老子是在马上取得的天下,我学什么诗书啊!陆贾对他也是毫不相让,他说呢,“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说你能在马上取得天下,你能在马上来治理天下吗?这一次可能让汉高祖刘邦就很受启发,从此以后他就改变了对儒生,当然也改变了对儒家的这个态度。所以在公元前195年,他到南方去征伐的途中,在回京城的路上,他专门绕了一个弯,绕到曲阜亲自祭祀孔子,这后代的人对汉高祖到曲阜来祭祀孔子评价都非常高,他们说汉家四百年的基业全在于此。所以后代的一些皇帝也都仿效这个汉高祖刘邦,到曲阜来祭祀孔子。

据历史记载,到曲阜来祭祀孔子的皇帝一共有12位,19次。其中就有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曾经八次到曲阜祭祀孔子。也许是受汉高祖刘邦亲自祭祀孔子的影响,所以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就是公元前一百多年,公元前二世纪的时候,这个汉武帝刘彻他就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用儒家的思想,用孔子思想来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1.对孔子的追谥加封

历代用孔子思想,所以对孔子也是要一再地给他追加一些封号,一开始是褒成宣尼公,这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的,以后就是文宣王、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并把孔子奉作是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从这个三国时候,国家就在学校里面作为思想文化的代表的祭祀的对象就是孔子。所以孔子是从三国的时候就开始“朝位”,曹操的儿子曹丕的时候,就开始在国家的学校里面,最高的学府里面祭祀孔子,把孔子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一个代表。所以到了这个唐朝的时候,孔子的祭祀就更多了,所有的学校都要建造孔子庙来祭祀孔子,因为那时候的学校和咱们现在的学校不一样,学校都是政府官吏的,只有在这个州府县它的驻地才有一所学校,这个学校就是要祭祀孔子的。所以从唐朝开始,中国就在天下能够都祭祀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社稷,一个就是孔子。

2.对孔子后代的封官加爵

历代皇帝除了对孔子追谥加封,还很优待孔子的后代,也不断地给他们加上一些官爵封号。最早的封号是在公元前43年开始的,孔子的第十三代孙孔霸,他做过太子的老师,这个太子后来就当了皇帝,就是汉元帝。汉元帝对他老师很尊崇的,封他为褒成君,而且汉元帝还想让孔霸做宰相。但是孔霸再三地推辞,他坚决不做,他对皇帝提出个要求,就是让他用自己的封地,因为他作为奉祀君,他有一块封地,他用他的封地来祭祀孔子。这个汉元帝就同意了他的要求,这个孔子的后代就开始有了一个专门祭祀孔子的封地。封位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的,封孔子的第十六代孙孔均做褒成侯,是一个侯爵,就是最高的一等了,第二十等的彻侯的这一等,就是这个褒成侯,褒成侯这个称号是“侯”的这个封号是沿袭在西汉和东汉。到汉以后,这个封号有所变,以后封为宗圣侯、奉圣侯、恭圣侯、绍圣侯、褒圣侯。他的这个级别都是侯。

到了开元27年,唐开元27年,公元739年,这个唐玄宗李隆基就封孔子的第三十五代孙孔璲之为文宣公,将他的封号提高到公爵,由侯爵提高到公爵。这个封号延续到了1055年,就是到了北宋致和二年的时候,这个宋仁宗认为这个封号不合适。因为孔子当时他的封号就是至圣文宣王。“至圣”就是最高的圣人;“王”是周天子那个王, “文宣”两个字是孔子的谥号,这个谥号就在封建社会当中就是说皇帝或者是大官死了以后,人们就根据他这个生前的事迹和他的功绩就给他加一个称号。

但是孔子的后代的这个封号叫做“文宣公”,他用了孔子的这个谥号,这个宋仁宗认为这个不好,所以他就把孔子后代的封号改成“衍圣公”,当然他的希望这个衍圣公意思就是说希望他们能够延续、接续孔子的血脉,当然也希望他们能够传承孔子的思想,他有这么一个寓意。“衍圣公”这个封号就成了孔子嫡长孙使用时间最长的封号,它是从1055年开始的,一直延续到1935年。这中间使用了八百多年,历经了宋、金、元、明、清,一直到民国初年,都是叫这个封号。

到了民国以后已经是实行共和制度了,他们到了1935年,已经是民国24年了。共和制度24年了,再保留这么一个封建的爵位就不合适,所以他就改成了“奉祀官”,全称就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奉祀官”。第一代奉祀官就是孔子的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先生,他现在在台湾。这个奉祀官待遇是特任官,因为在国民政府那个时候,官阶分为四等,一等就是特任官,第二等是简任官,第三等官是荐任官,第四等官是委任官。基本上就是部长以上才能叫“特任”;后来这个国民政府的文官体系改了,又有了一个等,就是第一次等到第十四次等,最高的就是第十四次等,这。而孔德成就是最高一等,第十四次等,是文官的第一等。孔子的嫡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延续时间最久的一个贵族世家,所以说孔府是天下第一家那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绝对也是没有先例的。

二、衍圣公的承袭制度

孔家的继承是按照严格的宗法制度,和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制度是一致的,是严格执行的嫡长子承袭制,只有大老婆生的大儿子才有资格。当然没有嫡长子就在小老婆当中选,哪一个年龄最大就是哪一个来做衍圣公。

1. 无嗣的情况

历史上衍圣公是严格地按照就是传嫡这个惯例来延续下来的。但是也有过例外,一个就是无嗣,就是衍圣公没有后代;第二个就是罢封,衍圣公给罢免了。这个情况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无嗣就发生过几次,最近的一次就是第七十二代衍圣公,七十二代衍圣公他没有儿子,他兄弟五个,到这个选继承人的时候,就得选老二的大老婆生的第一个儿子来做他的继承人,来入籍,来入籍做他的继承人。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衍圣公还活着,他儿子应该是法定的继承人,但他儿子死了。那还是得传长孙,传嫡长孙,也不能够传其他的儿子。所以他执行的这个宗法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2. 罢封的情况

衍圣公罢封的情况在历史上发生的不多。第一次是在北宋的时候,四十七代衍圣公,因为那个时候国家拨钱来修孔庙,修孔庙的时候就由衍圣公来主管,大概他在经济账目方面不清楚,就被罢免了。

还有一个就是第六十一代衍圣公,他当衍圣公的时候还很小,那个时候正好孔府是大扩建,他扩建的时候这个房子改大了,超过了制度。因为国家在封建社会当中,就是包括你的住宅、包括你的什么都要受到严格的礼制的规定。你比方咱们现在去看孔府,都是灰瓦房,而且连正屋的斗拱都没有,只有那种就是一斗二升的斗拱,那都不是正规斗拱,正规斗拱是不能用的,因为它是严格按照一品官的府第来建的,这是非常严格的。在封建社会当中,这些礼制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在清朝的时候,黄瓴绿瓦那只能是谁能用呢?皇帝可以用。国家大祀的庙宇,就是国家最高祭祀规格的庙宇才可以用。而且《大清律》当中写得很清楚,如果用了黄瓦的话,仗一百,徒三年。打你一百棍还得要判三年的徒刑。这些礼制都是非常严格的。结果六十一代衍圣公在扩建他的府第的时候就超过了制度,他就被罢免了。

3. “中兴祖”

但是在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两?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馔猓爸行俗妗奔啊澳媳弊凇薄V行俗嬲饧虑椋⑸谖宕褪翘瞥院笾泄炻业氖逼冢濉⒘昃突涣宋甯龀?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shehui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社会是非常动荡。这个时候战争当然也就很多,孔子的这些后代有的就死了,战死了,有的就逃难到了外地去了。所以在曲阜的孔子的后代就很少了。在这个时候,孔家的一个仆人叫做孔末,他就把孔子的第四十二代长孙孔光嗣杀了。孔末把孔光嗣杀了以后,他就成了孔家的继承人了,主持孔子的祭祀,也做了泗水的知县。但是他还要斩草除根,要把这个嫡长孙的后代全部杀光。当时这个孔光嗣有一个九个月的儿子叫孔仁玉,他(孔末)杀了孔光嗣以后,孔仁玉的母亲就抱着他逃到外祖母家去了,他就追杀到他的外祖父、外祖母家,这个时候他的外祖父叫做张温,为了保护他的外孙,就把自己的孙子送出来了,因为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多,都是几个月大,追杀的人他一

看——等到赶到的时候差不多也是傍晚了,也看不清楚。反正一看到人家送出来的话,也不会有错,就杀了以后回去交差去了。

这样孔家的四十三代孙才躲过这一灾难,能够使孔家的血脉延续下来。孔仁玉长到十九岁的时候,就是唐明宗的时候,孔氏的族人就给皇帝上书,说这个孔末不是孔子的后代,孔子的长孙现在是孔仁玉。这个唐明宗调查以后,确实是属实,确实是对的,就杀掉了孔末,就封孔仁玉来做孔家的继承人,来主持孔子的祭祀。到了后周的时候才给他又加了这个文宣公的封号,才能够把孔家的这个才继续下来,因为这个孔仁玉就是在孔家这么危难的时候能够延续下来,孔氏从此以后又中兴了,所以他被称作中兴祖。

4.“南北宗”

后来那个蒙古骑兵占领曲阜了,占领曲阜以后,他们也需要尊崇孔子的思想,当时中国的社会的精英是封建的士大夫,实际上都是儒家思想影响的这批知识分子。所以他们需要尊崇孔子的思想,也需要一个衍圣公,所以蒙古人也封了一个衍圣公,这个衍圣公是孔元用,也是五十一代孙。是孔元措临走以后,他不是到开封去嘛,他临走以前让他本家的一个弟弟来做代理他的职务,就是说来主持孔子庙的祭祀,所以蒙古人就把他封成了衍圣公了。封成衍圣公以后,他就传给了他的儿子孔之。在这个时候,就是蒙古人就消灭了金朝,消灭金朝以后也就把金朝的这个衍圣公孔元措也就拿到了。拿到以后,他还仍然承认孔元措是正宗,仍然封孔元措为衍圣公,把孔之的衍圣公的封号给他就免了。补偿给他做世袭曲阜县尹,就是曲阜知县,把这个蒙古的和金朝的问题就解决了。

又隔了四十多年以后,他就又灭亡了南宋,他就把南宋的衍圣公,五十三代孔洙就拿到了。据文献记载,是南宗是让位给北宗的,就是说这个元世祖忽必烈就召见这个南宗,五十三代的孔洙,就让他来说,让他回曲阜做衍圣公,这个孔洙说他现在已经到了这个衢州,他们已经是五代人了,先人的坟墓都已经在这儿,这儿也有孔子庙,他说不能离开,他得要守护他主人的坟墓,他不能到曲阜去。说曲阜的这些孔子的后代们保护了孔子庙,也是有功的,让他们来做北方的衍圣公吧。这个忽必烈对他是非常地赞赏,他说是“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说宁愿不要荣华富贵,也不能违背亲情,说你这才是真正的圣人的后代。所以就封他做这个国子监的祭酒,就是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国子监的祭酒,同时提举浙东的学校事,就是管浙江东道的,浙东道那一块的学校。官给的也不小,但是取消了他衍圣公的封号,从此以后南宗就消沉下去了。

三、孔氏家族的鼎盛期

1.赐土地

在这个衍圣公到明代的时候,孔子的嫡孙就进入了他的鼎盛期,当然这个要算功劳的话,还应该推到明太祖朱元璋。明洪武元年,就是1368年的时候,朱元璋登基当了皇帝,那时候他就派徐达往北去消灭这个蒙古的势力,这时候就占领了济宁。占领了济宁以后他就要衍圣公到

南京去见他,这个时候孔家长孙是五十五代孔克坚,但是他在元朝的时候他就辞了衍圣公了,让他儿子做。实际上当时衍圣公是五十六代衍圣公孔希学,在当时孔克坚就派他的儿子去了,派他的儿子去了,因为他儿子是衍圣公嘛,就派他儿子去见朱元璋,朱元璋很恼火,认为应该孔克坚来见他。因为虽然他是衍圣公,但是你是他的老子,你应该来见我。所以他就亲手写了一个手谕,就派人送过来。对这个衍圣公孔克坚说,他说你不要看不起我是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汉高祖也是平民出身的皇帝,他就拿着汉高祖来比。他说听说你有病,说是不能来见我,不知是真是假?如果说你没有病来装病的话,那你这是故意地怠慢我这个国家。那这是不行的。“谕至思之”,说我的手谕到了以后你要好好考虑考虑。

接到这个朱元璋的手谕以后,这个孔克坚就害怕了,赶快就跑到南京去见朱元璋,朱元璋对他倒是挺优待的,现在你到孔府的时候在二门的那个东边后面,这个门的北边后面有一块碑,在东屋山上有一块碑,那块碑就记载了朱元璋和孔克坚的谈话。那个谈话就是大白话,就是那个元明时期的白话。这皇帝就问这孔克坚,“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那孔克坚说呢,“臣五十三岁也。”他说我五十三岁了。这个皇帝就说,皇帝对他说,“我看你是资质温厚的人?”“我看你是有福的人,有福快活的人,资质也温厚。”是个温厚的人,“你常常写书育你的孩儿,与我朝代你家再出一个好人好不好?”跟他都是商量的口气说话,对这个衍圣公非常优待。而且到了衍圣公临走的时候,朱元璋还跟他说,“道与他,多读书,少吃酒者。”像这个孔克坚到了南京以后,朱元璋对他是非常礼遇的,就是刚才谈话是一个方面,从文献记载当中,就是说到了南京以后,就是皇帝亲自过问,就是要安排好他的生活,给他田地、给他房屋,就是连来跟随他的那些仆从也都要安排好生活,而且皇帝祭天、祭太庙,祭祀以后把那个祭品,就是那个“番肉”也得要送给他。对他是非常得优待,这个时候因为五十六代衍圣公孔希学早就去了,所以他就封孔希学还是做衍圣公,因为孔克坚年龄大了,不想再做了,由他的儿子孔希学来做衍圣公。这一次就赏给了孔府60万亩土地。

到清朝中后期,孔府土地大概是108万亩,其中这60万亩就是朱元璋一次赏给的。这个土地叫祭田,也叫祀田。它的收入是做孔庙的祭祀用。孔庙因为祭祀的时候也得要买祭品啊,还得要其他的一些费用,所以这些都是问它要。剩下的就是衍圣公的俸禄,国家不再单给你薪水。而且同时这个时候还给孔府设置了一些官员,给了孔府115户附近的居民,到孔庙、到孔林去当差。就是孔庙是8户、沂山7户、孔林是100户,因为孔林大嘛,还得要打扫卫生、要看管。所以这一次就给了他115户,同时这个衍圣公还向皇帝写报告,要求修孔庙。

2. 修孔庙、建孔府

修孔庙的时候,皇帝一开始,因为那个时候国家是刚刚建立嘛,建立以后也都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就是说国家少动一些工程,让农民集中精力来发展生产。所以当时就修孔庙的时候,就调了一些罪犯到孔庙来修,后来朱元璋说那不行,修孔庙不能让罪犯去作践,他认为他们是罪犯,修孔庙那不是作践孔庙。还是叫地方官派老百姓当差,派平民当差来修孔庙。而且这个衍圣公还给皇帝写报告,要求给他建造衍圣公府。所以本来在那儿以前,孔庙和孔府是连在一起的。在洪武十年,1377年的时候,孔府和孔庙分开独立了,孔府就独立出来,所以现在

篇五:浅论贞观时期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浅论贞观时期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摘要: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的时期。而正是由于贞观时期唐朝对突厥的一系列战争和对它施行的一系列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期的许多少数民族才与唐朝建立了

友好交往。本文主要通过唐太宗对突厥由防御到征战,再到实行羁縻政策,简要分析唐朝与突厥间交往对双方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唐朝 东突厥 民族政策 影响

唐朝初期,由于国家百废待兴,国家也无法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与突厥抗衡,于是唐高祖李渊臣服于东突厥,且对突厥和亲的政策来保证社会稳定,赢得对国内的反抗势力的征服。在李世民即位

后,开始考虑对突厥的反击。

突厥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匈奴的别支,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手工业为重要部门,以擅长铸铁著称。6世纪以后,突厥势力逐渐强大。552年,阿史拿土门率领其部下打败了柔然

,摆脱了柔然的控制,自称伊利可汗,建立起了突厥汗国。在木杆可汗时期,突厥势力达到顶峰。《周书·突厥传》“东自辽海(辽河)以西,西至西海(里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贝加

尔湖)五六千里。”突厥汗国统一了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各国,版图辽阔。木杆建牙定都于都斤山(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隋文帝采用了长孙晟的“远交近攻”策略,突厥并入了隋朝版

图。

李渊在太原起兵后,由于无法与突厥骑兵相对抗,曾向突厥上表称臣,始毕可汗还送给他一千匹马,帮助他争夺中原。唐初东突厥依仗武力强大,连年向唐朝勒索人口财物。620年,颉利可汗即位,开

始破坏与唐朝订立的盟约,屡次协同铁勒、薛延陀南下,袭击北方边城,严重威胁唐朝的稳定和北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武德七年(624年),颉利可汗亲率骑兵进攻并州,侵扰关中,掳获唐朝男女

5000余口,并率骑兵10余万大锊朔州,进袭太原”。詹子庆《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12月地1版 李渊迫于形势,打算迁都避难,多亏李世民坚决反对才罢休。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

即位(624—649)。颉利、突利二可汗率领十多万杀到泾州,推进到了离长安东北70里的高陵(今陕西高陵),发起进攻。唐朝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在长安以北7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截击,活

捉突厥俟斤一人,杀敌一千余人。但是突厥颉利可汗认为大唐王朝政局不稳,继续前进。很快到了渭水便桥以北(今陕西咸阳西南)。颉利派心腹大将执失思力入朝,夸大海口威胁唐

朝君臣。唐太宗对

颉利的做法非常生气,当场扣押了执失思力。并带着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将军周范等六人骑马到渭河岸上,大声指责颉利背信弃义,违反盟约,破坏协定。此时,唐太宗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君

主的谋略与胆气:他临危不乱,召集城内可用的青年,让他们守在每个城门前,自己独自率领小部分骑兵沿着渭水朝敌人的后背插去,打败守军。当突厥诸首领见唐朝君主是李世民,急忙下马便拜。颉

利见唐军气势很盛,自己的侧翼被袭击,而且自己背弃盟约,理亏在先。第二日与李世民在便桥上歃白马为盟,便退兵了。这就是著名的“便桥之盟”。 便桥之盟后,唐太宗就下定决心,要洗雪高

祖向突厥臣服的耻辱,加之突厥的猖獗,采取备战方针。唐太宗实行“文治”方针,下决心反击突厥。努力发展经济,恢复生产,“每日引数百人于殿前教射,帝亲自临试,中者随赏弓、刀、布帛”。

“自是后,士卒皆为精锐”。《旧唐书》卷二《太宗纪》上 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国力逐渐强大,反击突厥的条件有了。

为了不落人口舌,显示唐朝的正义性,需要一个契机来进行战争的发动。突厥进犯河西,成为了唐朝与东突厥战争的导火线。之后,经过一年多的争战,东突厥灭亡。

颉利可汗听从中原人赵德言的建议,设立了一些与突厥的传统习俗不合的制度,并连年征战,使国内民怨四起;信任经商的西域胡商,疏远突厥贵族首领;又加上天灾,雪深数尺,牛羊冻死的很多,

人民忍饥挨饿;颉利于此时又增加了对各部落的盘剥。所有着一切使许多部落反抗。颉利曾派突利征讨奚、契丹等的反叛,失败;后镇压薛延陀部,又没有成功,突利因此被囚禁十余日,突利以由此不

满颉利,密谋归唐。突厥的实力渐渐削弱。

唐朝对突厥的战争经历了两个阶段。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效仿隋文帝的策略,支持薛延陀部的反叛,并册封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使突厥北边出现了一个强敌。大唐贞观三年(629年),中原关中地区获得大丰收。十一月,

东突厥进犯河西,被唐守将打退。代州都督张公瑾上书唐太宗,列举了六条出兵的理由。 唐太宗于二十三日命令以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李世绩为通漠道行军总管,柴绍、王道宗、卫孝节等分六路出征,领兵十余万,都受李靖节制,向突厥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李道宗首先在灵州打败了突厥的一支军队,俘虏人畜上万。十二月,突利可汗和一些贵族酋长率部下投降唐朝。630年正月,李靖率3000精锐到达恶阳岭(今山西干鲁西北),连夜占领了襄城(今内蒙

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颉利没想到唐军来得如此突然,慌忙将牙帐撤到碛口(今内蒙古

善丁呼拉尔)。李靖又用离间计,大将康苏密带着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降唐。颉利在逃往阴山的途中

被柴绍和李世绩所领的军队阻拦,大败逃离。颉利一直逃到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一带)。拥有的军队仅数万,无力与唐朝强大的军队抗衡,变想假装投降以换取恢复的时机,俟图他日东山再起。派

心腹执失思力到长安向唐太宗假装请罪求和,愿意举国内附。唐太宗派唐俭和安修仁等人前往安抚,同时,又派李靖派兵去察看动静。

李靖与李世绩两军汇合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后,认为如果放任颉利,那么,如果他带着他手下的兵马逃到漠北去,与回纥等部结盟,想追他就不容易了。可以趁着他因为唐朝使者的到来

,而放松戒备的机会,一举把他擒获,斩除后患。下令李世绩率大军随后赶到,李靖自己单独带着精锐骑兵万人,各备20天口粮,连夜向铁山疾驰。李靖冒雪到阴山,为防消息败露,把路上遇到的一千

多牧民俘虏了。又派苏定方将军为先锋,率领二百骑兵在大雾掩护下飞速前进。颉利见到唐朝使者的到来,以为唐军不会再追击了,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有严加防范,唐军在距突厥营帐七里才被发现。

唐军攻下突厥营帐,而颉利乘千里马逃走了。“李靖军杀敌上万,俘虏十几万,缴获各种牲畜几十万;捕杀了隋代嫁到突厥的义成公主,活捉了他的儿子叠罗施”。《唐朝对突厥的战争王小甫》华夏出

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颉利率领的一万多人在逃跑时,遭到李世绩军队的阻拦,大批酋长降唐。跟随颉利逃走的兵士不久只剩下数十骑,颉利可汗希望逃到青海的吐谷浑或高昌国王。唐朝行军副总管张宝

相抓住颉利,并押解回长安。就在这一年三月,唐朝完全控制了大漠以南的地区,东突厥灭亡。唐朝收降突厥十余万人。由于东突厥已经灭亡,原来臣服于突厥的伊吾(今新疆哈密)绿洲的城主向唐献

城七座,唐朝在此设置了西伊州,后改称伊州。唐朝的疆域扩展到了大漠以南阴山以北600里,达到贝加尔湖。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主要是由于双方实力对比来决定统治关系。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和匈奴之间的战和关系就是一个明证。汉朝前期,主要是用和亲和防御的方式来维持双方的交往;

但中央王朝强大时,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又发生了变化。汉武帝把被俘虏的匈奴族人安置在当时的山西、陕西、甘肃这些富饶之地。唐太宗继承了汉朝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充分尊重突厥的社会组织和习

惯风俗。采用了温彦博的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资

治通鉴》卷193《唐纪》贞观四年四月

唐太宗按照东汉光武帝安置匈奴降部的做法,把东突厥的余部安置在河套以南地区,从幽州到灵州,设置顺州(幽州境内)、佑州(甘肃旧宁夏府境)、化州、长州(甘肃旧庆阳府境)四州都督府,

颉利故地设置宁襄和云中都督府,以突厥贵族担任都督。此外,对于归降唐朝的上层分子,任命为禁卫军中的将军、中郎将等职。“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带于殆与朝士相半”。《旧唐书·突厥

传》列传144《突厥》上 颉利被押到长安后,判罪赦免,归还了他的家眷,并赐给他良田美宅,授左卫大将军。几年后,在长安病逝,按突厥风俗安葬。以后数十年间,唐朝获得了北部边疆的稳定。

唐太宗与东突厥的关系由开始的防御转入征服,再到设置行政机构管理该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它是由于唐朝实力的强大,李世民的怀柔政策而造成的结果,也和突厥内部内乱影响的结果。唐太宗的

这些民族政策不同于唐玄宗以后的保守民族政策,它体现了当时唐朝的博大胸怀和积极迎接挑战的勇气。

639年四月,突利的弟弟利用担任禁卫军的优势,联络40多人行刺唐太宗,虽然这次行动失败了,它也使唐太宗看到了之前制度的弊端。七月,唐太宗把突厥降众迁到了黄河以北地区,并册立阿史那思

弟弟不在家骑兵

摩为可汗,赐姓李,任建牙于突厥可汗旧地,统治突厥人。

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部趁机南迁至漠南,并经常派兵破坏北方生产,进行掠夺。正值薛延陀部内乱,唐太宗派李道宗、阿史那社尔、薛万彻等进攻薛延陀部。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李世绩等灭

薛延陀部,回纥等部也归附唐朝。647年正月,唐朝在漠北设置了“六府七州”,以各部落酋长任都督、刺史。

唐朝灭东突厥后,开始解决西域的问题。

隋末唐初,西突厥占据了西域,控制天山以南的西域各国,堵塞了西域之路。(西域之路主要经河西走廊,过塔里木盆地,越葱岭,到达中亚甚至西亚)为了维护对西域的统治,加强与中亚各国的联

系,保持东西商路的畅通,从贞观十三年到显庆二年即639至657年将近20年的战争,击败了西突厥,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路地区。

东突厥既亡,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与唐朝建立起了政治联系,西域各国也纷纷来唐。隋朝末年,中原到西域的道路被占领,只有改道高昌。高昌王对过往的使节、商旅进行勒索,大肆攫取,以此渔

利。632年,焉耆王派使者入唐,请求重开大碛路(白龙堆路,今新疆罗布泊北岸一带),以方便往来,唐太宗同意了。高昌王听说后,非常生气,派兵对焉耆进行掠夺,后又联合了两个部落攻打焉耆。

占领了5座城池,掳走男女1500人。而且,高昌王还阻止西域其他国家对唐朝的友好关系。面对如此恶劣的行径,唐太宗于639年十二月,派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薛万彻为副总管,联合

突厥等部,共数万人。一起讨伐高昌。高昌王认为凭借路途遥远,行军艰难,他能够应付,因此未做充分的军事准备。640年五月,唐军到达碛口(今新疆鄯善七克台),高昌王麴文泰突然闻听唐军兵临

城下,被活活吓死了,之后智盛即位,在唐军的攻打下,高昌王智盛投降。唐军分兵占领了高昌全境,合计3郡,5县,户口8046,37700人,4300匹马,高昌灭亡。唐太宗在此设立了西昌州,高昌成为唐

朝的疆域。

贞观元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自负强大,向唐请婚唐太宗应允了。但由于迎亲需要经过东突厥境内,颉利可汗不允且由于不久统叶护可汗去世。和亲失败。630年,唐朝策动突厥葛逻禄部反叛,西突厥

分裂为葛逻禄部和咄陆部两部分。他们互相混战,使西突厥的实力严重削弱。637年,唐太宗派李靖率军袭击吐谷浑,唐朝与西域之间再无阻碍。高昌之战后,咄陆可汗被部下废除,继立的是乙毗射匮可

汗,他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为了将唐朝在西突厥的影响清除出西域,与唐发生了焉耆之战和处月处密之战,向唐挑衅。贞观十八年(644),焉耆王室发生内乱,唐朝以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征

讨焉耆,对焉耆发动了突然袭击,并派并进攻处月、密二部。“经过一系列战斗,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等国内附。唐朝在此设立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安西四镇”。张兴胜《论唐朝与西突厥的关

系》西北史地1996年第3期 后将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646年,乙毗射匮可汗向唐朝求公主和亲。唐太宗同意,但命令他以西突厥附庸的五个国家:龟兹、于阗(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

朱俱波(今新疆叶城)和葱岭(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作为嫁妆,但和亲没有达成。642年9月,乙毗咄陆可汗派兵围攻西州天山县(今新疆托克逊),被郭孝恪击退,并在今天的乌鲁木齐附近的博格达

拉山击退了咄陆,逼?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油癜⒏缓挂淮?/p>

公元648年闰十二月,唐征服龟兹,太宗任命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给他旗鼓等物,授权他招讨剩余的西突厥部落。当一个人权力越大时,他的野心有时也会同步增长,阿史那贺鲁即如是。

649年,贺鲁利用自己职务的便利,招集原来的部众,准备谋反。649年,唐太宗去世,阿史那贺鲁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开始策划夺取瑶池(今新疆阜康天池 )附近的西州和庭州。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