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荷花砚台出淤泥而不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24:55 字数作文
荷花砚台出淤泥而不染字数作文

篇一:荷花之谜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

荷花之谜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2分) 答:荷花效应: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却能不受污染。

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分)

答:前一句:莲子中有一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后一句:表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3.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一概括回答。(3分)

答:三个特点: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A、D )(4分)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位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篇二: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

荷花 . 出淤泥而不染

沿河第四中学七(3)班 赵家玲

荷 ,出淤泥而不染。

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和妈妈在荷花池一旁的小路上散步。荷花池里的荷花开得是那样美,可到了晚上,它们就羞答答地闭拢了。

我们走到荷花池中间的亭子里去,在月光的反照下,把荷花显得更加若隐若现,让人捉摸不透,扑朔迷离。

“你看这荷花,你看到了什么?”妈妈一边看着盛洁的荷花,一边对我说。 “它们很漂亮,而且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那种感觉就像??”我说不出来,不知道怎样用语言去表达,只是单单觉得它很美。

“你再往下面看看。”妈妈的眼里闪耀着充满期待的光芒。我往荷花池下面看了看,只看见一些淤泥,我没有回答妈妈,因为我怕我说看见了泥巴会让她失望。

我们坐了很久,一直有说有笑地交谈着,也没注意到荷花。突然一只青蛙蹦到了我的腿上,又跳回到荷叶上,我们才把话题放到荷花身上。

“妈妈,其实我刚刚没有回答你的那个问题我知道一个答案,只是我怕我说出来,你会觉得失望??”我低着头,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别怕,你把你看到的东西告诉我,好吗?”“我看到了一些泥巴,好像还是烂泥。”我支支吾吾地,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对了!”妈妈兴喜地看着我,我却还不清醒我哪一点对了。

“你看这荷花,生长在烂泥里,却能长出这样盛洁的花儿,那样美丽,那样清廉,虽说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到了荷花这里,那可就变了,也有一句话‘荷,出淤泥而不染’呀!孩子,做人可就得像那荷花一样:在不好的环境里也要长出美丽的花朵,而且还得当个清廉、正直的人啊!”妈妈拉住我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嘱我。还一边抚摸我的头。

对呀!人生不亦是如此吗?——出淤泥而不染,简短的一句话,蕴藏着这么一个深刻的道理,我的心为之一怔!

篇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四年级(二)班 陈奕慧

我喜欢荷花,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美丽的外表,更因为它有着高洁的品质。荷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此在人们的心中,荷花是高洁质朴精神的象征。

去年的一天,我和妈妈去柳州园博园游览。园里树木郁郁葱葱,百花齐放,但我却被一株散发着幽香的纯白荷花吸引住了,它扎根于泥泞中,却素雅清新,卓尔不群,晶莹剔透,纤尘不染,我不禁驻足啧啧称奇。

每年盛夏时节,荷花盛放,我都会回外婆家观赏院前小荷塘里的那一片荷花。抬眼我去,高出田田的荷叶上面的是一株株洁白纯净、亭亭玉立的荷花,微风吹来,能闻到缕缕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有一次我忍不住下水去采一朵荷花,不慎掉入了水中,幸好水浅,但我爬上岸时,浑身都是泥。那时,一个疑问就在我幼小的脑子里产生了:“荷花从污浊的泥中长出来,为什么却不沾上一丁点儿泥呢?”后来,我便问饱读诗书又当语文老师的妈妈。妈妈不愧当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老师,她立刻告诉了我答案。

原来,在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就写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什么它具有这样的特质?科学解释是这样的:荷花的外表层布满了蜡质,而且有许多乳头状的突起,突起之间充满了空气,可以挡住污泥浊水的渗入。当它们的叶芽和花芽从污泥中抽出来的时候,由于表层有蜡质保护着,污泥浊水很难黏附上去。即使有少量的污泥浊水黏附在叶芽或花芽上,也被动荡的水波冲洗干净了,待挺出水面时,自然是光洁可爱的花叶了。

在傍晚夕阳下观赏荷花也很美丽,就像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所写的一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看来,生活中的确需要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需要一个爱问“十万个为什么”的脑子,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篇四:荷花之谜阅读答案

荷花之谜阅读答案

荷花之谜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荷花砚台出淤泥而不染)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一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位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答】:( )

答案:

荷花效应: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却能不受污染。

前一句:莲子中有一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后一句:表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个特点: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 18、A、D。

篇五:从砚台看中国传统文士的审美

从砚台看宋代传统文士的审美

田朝伟

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 江苏常州

摘 要: 在中国传统文士的文房生活中,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而众所周知笔墨纸砚其中砚台的地位最高,一方好的砚台完全可以表达出文士的审美和个人的情操。宋代时,由于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文士的自由得到最大的释放,文房生活在文士日常生活中也变得举足轻重,由此宋代文人对砚台的追求达到了一个顶峰,制砚的材料,工艺,砚台的装饰以及砚台的日常维护,无一不透露出宋代文士的审美。借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宋时期的砚台来一窥宋代传统文士的审美。 关键字:砚台;起源;宋代文士;审美;砚式;纹饰;铭文

引言

砚,为磨器者,汉代的刘熙着《降名·释书契》中说:“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由此可见,砚在中华的传统文化中早就出现,而且先祖也一直在使用它当做研墨工具。由于记录文字和绘画的需要,砚台也由此作为一种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载体登上历史舞台。人们对砚台的追求在宋代时达到了一个顶峰,由此常常可以在一个文士的砚台上窥见文人的审美,通过对宋代不同类型的砚台的研究和分析,就可以大致的了解到宋代文人的审美。 1 砚台的起源和历史

汉代许慎着《说文解字》中记:“砚,石滑也。”“滑”在此也作“利”的意思,指研墨。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吧砚解释为研磨工具,砚台的起源最早是从研磨器具开始的。远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研磨器具用以磨制工具或研磨粮食作物了,之后由于记录文字和绘画时需要将墨色和矿物质颜料研磨致细,砚台随之出现。砚台也由此作为一种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载体登上历史舞台。

砚台萌于史前,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卓于宋元,精于明清。

“砚与文字同兴,予黄帝之代也。”《文房四谱》上说:“昔黄帝得玉一钮,制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这也许就是最早的砚和它的铭。在春秋战国时期,砚台似乎就已经成为文化领域不可缺少的物品了。从出土的那时期的墓葬中经常发现石砚,由此可见,该时期用于研磨颜料以供书写和绘画的砚台,已经沿承前代久远的历史而广泛地流行于世。 到了秦汉时期,砚台已经被广泛使用,数量也增加了很多。秦汉时期的砚台多以石为材料,但多了纹饰,或兽型雕刻,线条亦较为流畅。汉代时期,砚台的制作已经十分的多样,大多以石制成,也有陶制的。在这一时期,砚台的砚足开始出现,并且逐渐增多,一般为五足。可见古砚在该时期飞速发展,并且完成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转型,也出现了古砚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中国的砚台经秦汉,越魏晋,到了隋唐,出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砚台发展的第二次高峰。唐代国力强盛,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带动文化的全面繁荣,诗歌书法绘画的巨大成就,促进了砚台的同步发展,在制砚方面也开创了一个新时期。各种形制和材质的砚台走进了砚台的大家族中。

隋唐时期砚台的形制上,石砚,陶砚和瓷砚多为箕形,后部有两足。砚面呈箕形,与米芾《砚史》所说:“有如风字两足者”正相合。

隋唐时期,开始了使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的歙石制作砚台,并产生了著名的端砚和歙砚。五代南唐时宫廷对制砚十分重视,命人采掘歙州石,用以制作南唐官砚。还专在歙州设置制砚官,提高了制砚的地位。自此,歙砚名扬天下。

宋代砚台的制作出现新的突破,朝着艺术化方向发展。从宋代开始,人民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开始使用较高的桌椅。所以唐以前的砚一般有足,使得蘸墨更容易。宋以后的砚

台则少见带足的了。宋代的砚台讲究造型美观,雕刻精细,图案丰富,而且盛行在砚上镌诗题铭的风气,使砚台超出一般文具的实用性,成为供人玩赏的艺术品。当时的文人们往往对砚台进行艺术处理和加工,成为写字和绘画之余欣赏把玩的文玩器具。元代的砚台还多少延续着宋代的风格,大气,文人气颇浓。由于受元代蒙古族草原文化的影响,砚形又展现出游牧民族那种粗犷的风格。但由于元代重武轻文,读书人进身无阶,作为与读书人“终身与共”的砚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不如宋代。

明代的砚台风格简洁流畅,极具自然之美,并且在砚上雕刻诗句和铭文成了风气。这些砚台的制作逐渐脱离了实用功能,变为工艺美术品。由此,砚台分为了实用砚和观赏砚。清代制砚业空前发达,制法极重雕刻,方法,题材同石雕,牙雕,玉雕类似。制砚工艺更为发达,砚材的品种,雕刻的技术,形式的精巧,以及砚匣的装潢,都有许多讲究。但清代砚和明代砚一样,有重美观而不问实用的倾向,成了供欣赏的装饰品。

2 宋代中国传统文士的文房生活 唐宋元时期文房清玩进入了逐渐兴盛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文房清玩的总量在这一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已较为全面地登上历史舞台。而文房清玩的大量出现同文人阶层的产生有关。文人阶层的兴起源于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而盛于唐,是由朝廷统一主持的全国性考试制度,用于选拔官员。但科举考试每年全国只录取30人左右,使得大批文人闲置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人阶层。退隐山林或闲居都市的文人墨客无望于仕途,遂开始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其中,遣兴于笔墨文章是多数文人的一生寄托。如此,与笔墨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清玩带着文人的情怀大量出现。而唐宋元时期书画艺术的兴盛,也大大促进了辅助书写、绘画的文房清玩的发展。这是唐宋元文房清玩逐渐兴盛的历史背景。

文房清玩与中国文人长相厮守,创造出精致、儒雅的书斋文化。由于中国文人长久以来浸淫于儒、道、释哲学思想与文化理念,理想的生活情调和精神境界是臻于“闲、静、幽、雅、逸”之人生意境,追求离尘脱俗,雅致高远。文人世界的古物遗珍便是他们的心灵物语,反映了淡泊清远的人文气质,表现了文人高雅的艺术情趣和古代匠师绝妙的工艺水准,由此诠释出文人世界中的文化和精神。

自古以来,文人雅集总是依托于诗文书画的闲适氛圈,无论纵情山水之间,还是畅怀居室一隅,三五知交,十数友朋,或焚香,或吹弹。或饮酒。或品茗,人间清旷之乐,莫不如此。特别是北宋元枯年间以苏东坡为首的西园雅集,作为一种风雅的生活范式与文化观象,值得后代文人一再地追慕、效仿和研究。那些琴瑟鼓吹,那些诗画歌赋,仿佛远去的背影:凝固了从容的岁月。在红尘滚滚、避情纷扰的当下,这种干净的友情与优雅的心境,如此淡泊宁静而令人缅怀。

3 从砚台的砚式看文人审美

中国传统文士士中华文化的最主要代表,是文化精英和卓越的传承者。而一方好砚虽不足一尺之地,却是最能将他们的审美完全表达出来的寄托。他们志趣高雅,体现在砚台中既表现为讲求砚之品格,追求砚之境界。在制砚上,他们考虑文化内涵,在继承传统的精致外,

将“文人画”引入砚的制作,将绘画,书法,诗词和金石等艺术融入其中,创作出了“文人砚。”

宋代的文士们爱砚就更是成为一种风气。东坡曾说:“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最相亲傍。”宋代文豪苏东坡,一生嗜砚成癖,其在《端砚铭》有“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一嘘而泫,岁久愈新。谁其似之?我怀斯人。”前四句写采砚石的艰险,第五局写端砚之名贵,最后两句是主题意境,是说端砚这么好的品质,谁能够拥有呢?由此就可以看见当时文人们对砚台的追求和审美上,就意境远远不是实用性的要求了,而是升华到了材质和品质之美。宋代文人好砚,这是个既定事实,如唐恂,欧阳修,王安石,蔡襄等或参与制砚,或参与为砚作铭,留下丰富的砚文,砚诗和重要的著作,为后人传颂。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宋代文人常用的集中砚式来对宋代文人的审美加以诠释。

首先是琴式砚。琴式砚是文人们常用的一种砚式,在许多宋代的砚谱中都可以见到。琴棋书画,琴居四艺之首,表达了宋代文人对儒家文化的追求和四艺的爱好,同时更重要的是有着深远的意义。古代弹奏琴称作操琴,到今日的情操就是由这个转化而来,表明那时候的文士很注重个人的情操休养。

唐刘长卿有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令人多不弹。”高雅的琴声,就好比清泉击石般引人入胜,松下清风更能让人神思百转千回,进而生出悠悠之感。可以设想一下,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放置好书法名画,案头琴式砚稳重安放,蘸墨,不疾不徐的挥毫,是怎样的一种享受。清代纪昀在《题端石琴砚铭》中写到:“濡笔激吟,入队素琴,弦外有音,净说余心。”“无弦琴,不在音。仿琢砚,置墨林。浸太清,练余心。”更是将琴式砚直接当做了素琴,将挥毫当做了操琴,原本劳累的事经他这么一说,反倒乐趣无限了。

文分雅俗,而砚台是文人雅士的爱物。从经典中材,追求“得象之外”,体现“清雅飘逸”的情怀和意境之美,没有一定的审美功力,是无法如此巧妙的表达出来的。可见,品德所呈现的一种超脱物象的情操即是宋代文士的一种审美标准。

下面呢就来说说兰亭砚,兰亭砚可以说是文人砚最高水平的代表作。米芾亲自制作的这方砚记录在《西清砚谱》中有记载:长八寸,宽五寸四分,厚三寸一分。砚台正面边缘刻有卧蚕纹,左方侧面连下方侧面是“兰亭修鍥图”,右边是临摹的王羲之《兰亭序集》笔迹。这方砚取材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表明了当时文人对东晋时期文人自由和随性淡然生活态度的向往,同时也是宋代文士对日常生活的热爱。从这里可以得出宋代文士的审美大多是传承与传统文化,并且和日常的生活大有渊源,甚至可以说这种审美,来源于世俗,却又可以从刻在砚台上得到升华,骚人墨客,看似脱俗,却是用另一方法追求起了自己的审美乐趣。

最后一种常用琴式则是荷花砚。说到荷花,中国人都会想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荷花砚突出的地方就是这种“清”。莲代表圣洁,是历代文人骚客喜欢表达的形式。文人借其表达情感,赞美节操。在砚的作品中多以莲叶为题材,有的更是将砚台制成荷叶状或点缀荷叶纹饰,所以荷花砚多是宋代文人借莲花洁身,特立独行,永葆贞洁的品格以自勉。

由点及面,从荷花砚中我们看见的是宋代文人如同屈原的香车美人手法,追求好的节操和品质的追求。

总结一下,从宋代较为常见的三大砚式之中大致的给宋代文人的审美如下概括:得象之外,清雅飘逸,特立独行,注重节操操守,源于生活,托物言志。

当然仅从这里分析宋代温室的审美必定是缺失的,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

由于宋代重文轻武,所以大部分官员都是文士出身,所以从官员用砚来研究宋代文人的审美,也是很好的一个途径。

“士人犹重端样,以平直斗样为贵,得美石无暇必先此样。”官员追求品行端正,尊崇气节。清代文人陈介亭就有“端石八德”之说,“端石八德”与完美人格有神似的特征。故古人常以砚来“比德”,砚常与人的品德联系起来。由此得见,从砚台上望见的还有宋代文人对自己精益求精的品德追求。以商砚的态度来审自身的美,审的是自身的人性之美。

4 从砚台的纹饰看宋代文士的审美

砚台的形制颇多,有简洁大方的素面矩形砚,也有巧夺天工的纹饰雕刻砚。其中素面的矩形砚不雕刻任何花纹图案,但求边线平直,交角过度流畅,大都选择三种样式。

一,普通边:砚台的表面顺滑平坦,没有一点尖锐的棱角或倒刺。

二,指甲边:砚台的中间稍稍拱起成弧形,整体看起来像人的指甲盖,均匀饱满。 三,卷叶边:砚台两侧上挑,中间呈弧形下凹,似菜叶,自然挺秀。

这三种蕴含的是宋代文人的气节方正,处事圆润,做人自然,更是另一种别有味道的审美选择。

至于纹饰雕刻砚,有的单独以个体存在,有的与砚台整体结合,有的便仅仅是做简单装饰了。

一,单独纹样:是可以和四周纹样分离,能够独立存在的纹样,一般安排在砚池和砚堂的交界处。常使用吉祥图案,如竹节,荷花,瑞兽,灵芝等。

二,融合纹样:将图案纹样在砚面特定的形状内组合,是单独纹样的一种组合形式,将砚堂和砚池融合在图案内,既保持实用性,又增加了观赏性。最常见的有圆形,长方形,月牙形等。具体纹样多为回纹(寓意好事连绵),水波纹(寓意奋发进取),祥云纹(寓意吉祥高升),宝相花纹(寓意富贵安康)和缠枝纹(寓意延年益寿)等。

从这些纹饰看出的则是宋代文士审美中对富贵安康,奋发和对长寿的喜好。

5 从砚台的铭文看宋代文人的审美

但凡文士都喜欢到处题咏,用来抒发心志。砚台由于其本身可以琢磨的特性,且又可长久保存,成为文房四宝之寿者,所以在砚台上镌刻铭文就成了宋代文士很普遍的爱好。砚铭的流行,不仅丰富了古砚的艺术内涵,也进一步增益了期间令人品味考索的宋代传统文士的审美。

古砚铭文的雕刻,有诗词歌赋,内容有记述砚台的真实属性者,有书法人文情怀者,也有揭示人生哲理者。其中抒发人文情怀和揭示人生哲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宋代文士的审美。 抒发文人情怀的铭文在砚铭中最为常见,大都是借砚台的石品和形制等发挥想象力所刻。其表现的是宋代文人顺其自然的审美态度,不喜过多矫饰。

至于揭示人生哲理的砚铭则比比皆是,可以充分看出宋代文人雅士“日三省吾身”的戒惕情怀。

宋代的砚铭,璀璨多彩,实属古代文学林园中别具一格的奇葩。历代文人创制砚铭均极为慎重。表现了宋代文人审美中的厚重感。好的砚台,不光要有好的雕刻,好的铭文,往往起到的是画龙点睛之作用,唯有如此,才可以使砚台超脱其本身的使用价值,达到艺术价值,乃至文学价值!

6 结语

从砚台看宋代传统文士的审美,总结一下,宋代文人的审美课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其一,孤高忌俗的精神追求。孤高忌俗的精神追求可以从宋代三种主要的砚式看出,琴,荷花,和兰亭无一不是凡夫俗子爱好或把玩的,只有文士才有那种情操和追求去以之为立传吟诗,清雅飘逸的风格则是宋代传统文士审美的风格所在。

其二,寓意于物的审美态度。荷花砚和琴式砚的流行,从砚台纹饰中多以自然物事为比拟的物象,既自然清新,有富有灵活性,可以给宋代文士的审美给予不尽的美好源泉,古人崇尚自然,审美自然更多的着眼于自然。

其三,尚健好古的审美趣味。兰亭砚表现的是宋代文人对先文人那种自然的纯粹的文士生活的向往,审美之情趣在于对往事的追思,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或者是对逝去失去的尊敬。这种审美态度使得宋代文士的审美变得凝重,撑住了骨架。

其四,心存目想的观照方式。审美的方式,更多的时候是依靠文士的想象力而得到表现的。砚的铭文和简约的纹饰雕刻,更多的在士人的想象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现,士人的审美方式,由点及面,更多的着重在想象,一种美得想象。

从砚台看宋代传统文士的审美,我看见的更多的是宋代文士对审美的精细和慎重,以及那种绵绵不绝的美的追求。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