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当母亲年少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23:57 作文素材
当母亲年少时作文素材

篇一:《母 亲》阅读试题

母 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 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 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 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 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

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7.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18.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19.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21.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不超过100个字)(6分)

17.①陶醉 ②妈妈炖海带排骨给我吃 ③心痛(痛苦)④自责(懊悔)

18.示例一:不能(1分);用台湾美食家蔡澜对妈妈做的菜的评价能够衬托出“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1分);这种共性促使“我”探究出其中的三个原因(1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了母爱的细致入微,表达了作者在痛失母爱后的懊悔、自责之情(1分)。

示例二:能(1分);台湾美食家蔡澜对他的妈妈做的菜的评价与“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在情节上的关联不大(1分);去掉后,行文思路更简洁,衔接更顺畅(1分);去掉后,文章的主旨仍能得到充分表达(1分)。

19.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和心理的细节描写,只答细节描写不给分。)(2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和心理特点(1分);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1分)。

2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的特点(1分);作者意识到: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一定要珍惜(1分)。

21.写法2分;后三点中,答出其中的任两点即可给满分。

示例一: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2分);母爱凝聚在荠菜上(2分);母爱浓缩在排骨海带汤中(2分);母爱呈现在我离家时母亲吃的催眠药上(2分)。

示例二:作者通过具体详尽地叙事来刻画母爱(2分);跟母亲去紫金山挖荠菜时,母亲的夸赞和奖赏,令“我”陶醉(2分);母亲给“我”炖排骨海带汤,这道融化着母爱的家常菜,让“我” 感受到幸福(2分);“我”每次离家,母亲靠吃催眠药入睡,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不舍之情(2分)。

篇二:青浦区2015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附答案)

青浦区2015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8分)

崔永元会赢得反转基因的战斗吗?

①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这个原来属于小众的话题,在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自费拍摄反转基因纪录片之后变成了大众话题,无论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还是朋友微信群里,挺转派和反转派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参与舌战的有科学家而更多是不涉及科学的普通人。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应该信谁:科学家还是主持人? ②就转基因问题,全球很多科学家已经相继工作了几十年,很多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对转基因食品上市前的安全性测试也有明确要求。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来自科学界的证据显示,已被政府容许上市鱼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已知的危害有些国家,如美国,已经在逐渐开放转基因食品的市场。

③中国政府还未就此明确表态。与世界其他地区类似,相关行业的中国科学家大多是挺转基因的。一些研究转基因食品的科学家们面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迟迟不能商业化,显示出一种焦虑的情绪。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教授,在“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期间说:“推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反过来对科研影响也非常大。”据报道,相关行业的61名院士还于2013年联名上书中央,支持转基因食物品种的商业化推广。

④而以小崔为代表的民间反转基因人士,却对转基因的推广疑虑重重。他们的疑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转基因不仅是科学问题,转基因产品的推广有巨大的商业利益。那么,科学研究是否被商业利益诱惑而失去其客观性?第二,转基因产品到目前为止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即使目前的研究显示没有明显害处,但对子孙后代就一定无害吗?第三,推广转基因的过程,应该如何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大家自己做选择,而不是让转基因产品无管制地涌入市场。

⑤我微信群里的朋友们,无论是“反转”还是“挺转”,基本属于理性派。其共同点是不否认科学家和主要大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严谨和认真,不轻信那些在微信里流传的转基因有害的言论,对诸多与转基因有关的“阴谋论。故事也大多一笑置之。如往常一样,最近这场小崔与柯校长的辩论,并没有改变任何人的立场,反而让彼此阵营的人们立场更坚定。

⑥马克·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有韵律”。回望科技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曾经占..

据科技庙堂的显赫科学结论被一次又一次推翻。远的来说,16世纪科学革命就是以哥白尼提出日心理论体系为起点的。当时,地心说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科学结论,而日心说出现后则受到了除了小部分科学家以外的全社会的抵制。最终,更多的科学观测逐步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让占据科学庙堂一千多年的地心说退出了科学舞台。近的来说,1939年瑞士科学家穆勒发现DDT具有杀虫功能,随即被大量用来杀虫,很好地控制了疟疾和斑疹伤寒的传播,穆勒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DDT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危害,1972年,美国宣布禁止农业使用DDT,1995年联合国环保组织出台了一个倡议,禁止在全球使用包括DDT在内的污染性农药。

⑦科学是一个发现真相和接近真理的过程,阶段性科学结论不是终极真理。转基因是人类的一项重大创新,如果无害,它将造福子孙千万年,因此社会多投资数年,进行更充分的研究,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而这种投资有限而收益无穷的非对称效应是极为明显的。另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对称性就足转基因消费者是

普通百姓,万一转基因有害,那么受害者就是他们,而受益者却是把转基因商业化的企业和个人。由于这些明显而又极端的非对称性,政府更应该秉持中立、甚至采用保护消费者的立场,为转基因的商业化设立更高的门槛。

⑧从另方面来说,人们对重大创新的抵触情绪类似一种生理反应,犹如外来物侵袭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立刻紧张起来,调动大量的能量阻击入侵者。对于社会来说,像转基因这样的重大创新也是一种“外来物”的入侵,社会的“免疫系统”会调集力量群起而攻之,这种反应的源头是每一个个人对新事物的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恐惧的自然反应。人和社会的“免疫系统”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虽然有时会过度反应,成为对创新的阻碍力量,但很多时候它对人们是有益的。“新”并不意味着“好”,即使是“好”的创新,也不能让所有人都受益,而是在取代“旧”的过程中伤害部分人的利益。

⑨在这场辩论中,短期小崔不会赢也不会输,已经持有反转立场的人会坚定地跟他走下去。问题在于下一代,当携带旧观念的老一代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新一代将以崭新的目光来审视和接受新科技。那时,如果科研结果没有戏剧性的变化,小崔和追随者们的胜算并不大。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人类发展是个单向旅程,科技创新一旦降临人间,就收不回去了。所有怀古的感慨、呼吁和争斗,都只是人类送别过去的浪漫挽歌。正如微信群里的一个朋友所说:“科技制造的问题,也只能用更新的科技来解决。” ⑩然而,科学家阵营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科研在继续,结果不能预设。因此,科学家和政府方面的精英阵营必须正视创新推广中的不对称性,对时间和历史有敬畏之心。即使科研结果一直支持转基因无害的结论,在这场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辩论中,掌握了前沿知识的科学精英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向“愚昧大众”单向“启蒙”,这是一场科学家和大众在科研过程中双向互动和对话,科学家需要聆听普通民众的顾虑并从那里得到更多的研究问题而进行迭代研究,然后将研究结果向公众报告,毕竟他们既是科研结果的承受者,也是支付科研经费的纳税人。

(文章选自《赛先生》)2014-08-09,有删改。)

1..第⑥加点词“韵律”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第⑥段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 (3分)

3.第⑤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语序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3分)

(1)转基因产品和杂交农产品没有本质区别,厚此薄彼完全是非理性的

(2)而坚持反转基因立场的朋友认为这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

(3)当年照相机刚进入中国时,还有传言说这物件会把人的魂魄偷走呢

(4)不同的是,支持转基因的朋方则认为科学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愿轻信有限的科学研究结论

A.(2)(5)(4)(1)(3) B.(3)(2)(5)(4)(1)

C.(4)(1)(3)(2)(5) D.(3)(4)(1)(2)(5)

4.请概括第⑧段的段意。(3分)

5.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场辩论电短期小崔不会赢也不会输,但小崔和追随者们的胜算并不大。

B.支持转基因的科学家认为科技创新一旦降临人间,就收不回去了。

C.就目前的研究显示己经政府同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似乎没有对人类已知的危害。

D.民众反对转基因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转基因这个外来物的侵袭。

6.面对民间强烈的反转基因情绪,科学家和政府肩负的责任分别是什么?(4分)

科学家: 政府: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白发与脐带

林文月

害怕整理梳妆台的抽屉,大概是出于一种逃避心理。 ....

在那些瓶瓶罐罐琐物杂陈的后段隐蔽处,有两样心爱的东西,每回见了,都令我十分心痛。

这些年以来,我已经深切体会,悲伤不是抽象的心理感受,并且更是极具体实在的生理痛苦。那种感受会从懵懂不明的意识变为十分明显的疼痛,直袭胸口。

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身心痛苦感受,所以不敢轻易清理这个抽屉。早晚打开抽屉的时候,总是让它停留在半开状态,最多也不超过三分之二,因为在那隐蔽的三分之一后段,藏着母亲遗留的白发,与曾经联系着母亲和她胎内的我的脐带。

白发用一张淡色的信纸包着,脐带安放在素色小纸盒内。每回重见这两样东西,都不得不教我回忆那个悲伤的黄昏。

办完丧事后的黄昏,我们都回到母亲的卧室,凄楚地清理她的遗物。“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洒”。那个黄昏,夕阳冉冉,犹有些许懊热,但失去母亲的子女,心中只有一片冰寒。我们衔悲默默,分头清理,没有费多少时间就做完了工作。

唉,人的一生中所拥有的身外物看似不少,其实真是有限。

白发与脐带,便是在那个黄昏觅得的。

那一团白发,与一些梳具同放在梳妆台右上方的小抽屉里。母亲终身未曾剪发。记得她从前丰饶的黑发几乎与身高等长,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转白,也逐渐脱落变稀。她总是把梳栉之际脱落的发丝缠盘成团,兴致高的时候,偶尔也会用布缝制成实用而美观的插针包。

是我在那个小抽屉内发现母亲遗下的落发。那上面还残留着属于母亲的独特香泽。摩娑着,嗅闻着,想到母亲的躯体已遵嘱火化,而那团白发乃是她躯体仅留的部分,便有心碎的怀念与哀痛,眼泪遂纷纷落下。即将于次日返归异国居地的大妹看见,悲苦地央求分与她一些发丝。我便将那一团白发分成五份,让弟妹们带回去珍藏。心想:这样子,母亲就可以跟着她所疼爱的五个子女分散各地而无处不在了。 属于我的一络白发与装着脐带的小盒,三年多来一直深藏在我自己的卧室内梳妆台的抽屉里。

纸盒内垫着一些棉花。原先应该是纯白的棉花,如今已年久发黄。那一条枯干如草的脐带便弯弯地搁在棉花上面,较粗的一头还打了两个小小的结。

初时,我有点害怕,不敢正视它,也不敢去碰触它,但想到那是曾经将自己和母亲牢牢联系的东西,便有一种温暖亲热的感觉漾荡心上。我轻轻将它拾起,放在右手食指上端详。

多么奇妙啊,这一段萎缩成寸许长的细带,竟是生命的随道,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甚至另一端已经烬灭了,它仍然完整地叙说着薪火传递的故事。我想象自己浑沌无知时安全地隐藏在母亲的胎内,与她的脉搏共同起伏,通过这条细带,一点一滴吮吸滋养与爱情。最温馨甜美,莫过于此。

自从产婆把脐带剪断打结之后,我便在形体上与母亲分离,开始独立生长。双亲赋与我们生命和躯体,而生活与命运却必须由我们自己去经营维护:虽则如此,这一条有形的脐带所启示的正是她无限的爱情。 其实,脐带的剪断,甚至干落,并没有使我与母亲完全分离,因为随着年岁增加,我越长越像母亲。造化的美妙运作之一,是把父母亲的形貌气质移植在子女身上,使得生命的泉脉永不流渴。

二十岁那年夏天,我把披散于肩头的发丝拢合到后,去参加亲戚的宴会。几乎所有的长辈都异口同声

惊叹,说我简直是母亲年少时的再现。我记得那时在羞报的氛围中瞥见母亲满足的眼色。大概通过脐带,母亲所给予我的,不仅是滋养与爱情,另有她身上各种有形无形相貌与脾性吧。

经过这样漫长的岁月,这许多痛苦的经验,我终于体悟《孝经》上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道理;于今,我方始明了十余年前不慎灼伤自己肌肤时,母亲何以举声悲泣的原因。她一定是在我的身上看到自己,我的疼痛乃遂直接移袭到她的身上。我们的躯体原来是二而一的,然则母亲虽已离去,她的生命却仍然借着我的躯体延续下去,因此我若是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亲,我若能发扬光大生命的力量,便是发扬光大母亲生命的力量。

母亲那略泛金黄色的白发,不盈一握在我掌心。我用指尖细腻梳通,一如母亲晚年病中我为她沐浴时那样温柔,那样亲密,然后,重新用另一张素色的信纸包妥。

我彻底清理过梳妆台的抽屉,仍然将白发与脐带放回原处。现在,我不再逃避、害怕,也不再激越、伤悲了,我的心似有一种通过苦痛经验的澄明平静。

(有删节)

7.文章首段中“逃避心理”是指 (2分)

8.请体会文中第一处划线句“唉??其实真是有限”的丰富含义。(3分)

9.文中引用《孝经》上的话的作用是__ 。(3分)

10.“白发”和“脐带”两个物象在文中各有怎样深刻的寓意?(4分)

白发: 脐带:____

11.以下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在描写上具有抒情性与记叙性交融、今昔交错、时空互换的特色。

B.作者以平淡而又细腻淡雅的语言娓娓地诉说母爱的至真至纯。

C.本文是怀念文却悲而不伤,凄而不惨,害怕中有温馨,泪水里有喜悦。

D.作者“摩掌”、“嗅闻”母亲遗落的白发,意在突出母亲的白发香泽独特。

12.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最后一段。(6分)

内容: 形式:

(三)默写(6分)

【任选六空,超过六空,按前六空评分】

(1)昔我往矣, 。(《诗经采薇》)

(2) ,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3)何时依虚幌, 。(杜甫《月夜》)

(4)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5)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6)项庄舞剑, 。 (司马迁《鸿门宴》)

(7)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8)云无心以出山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四)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4-16题((8分)

【南吕】金字经 梅边

吴镇

雪冷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

巡、小檐芳树春。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注释】①翠禽:即翠鸟,一种水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称翠鸟。

14.从诗歌的样式看,这是_ (1分)

15.下面有关本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用极工整简练的文字描写了一幅冬天乡野雪景图。

B.第三句描写了梨花如梦似幻的朦胧之景,写出了人物对前路的迷茫。

C.最后两句写梅花传递春的信息,翠鸟对着人们欢快地啼鸣,景象和美温馨。

D.作品整体的情感基调积极乐观。一个“春”字消解了雪冷月寒。

16.“巡”,独字成句,具有独特的意味。请对此作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4分)

伶官传序 欧阳修

(1)鸣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类。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雕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钦?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1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1)函梁君臣之首( ) (2)君臣相顾( ) ..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盛衰之理 B.以三矢赐庄宗 ..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而皆背晋以归梁 ..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与其所以失之者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0.本文是一篇史论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 ; (2分) ①

篇三:青浦区2015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附答案)

青浦区2015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一6题(18分)

崔永元会赢得反转基因的战斗吗?

①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这个原来属于小众的话题,在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自费拍摄反转基

因纪录片之后变成了大众话题,无论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还是朋友微信群里,挺转派和反

转派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参与舌战的有科学家而更多是不涉及科学的普通人。作为一个普通

人,你应该信谁:科学家还是主持人?

②就转基因问题,全球很多科学家已经相继工作T几十年,很多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

对转基因食品上市前的安全性测试也有明确要求。到目前为止‘冬乎没有来自科学界的证据

显示,已被政府容许上市鱼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已知的危害有些国家,如美国,已经在逐渐

开放转基因食品的市场。

③中国政府还未就此明确表态。与世界其他地区类似,相关行业的中国科学家大多是挺

转基因的。一些研究转基因食品的科学家们面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迟迟不能商业化,显示出一

种焦虑的情绪。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教授,在“全

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期间说:“推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

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反过来对科研影响也非常大”。据报道,相关

行业的61名院士还于2013年联名上书中央,支持转基因食物品种的商业化推广。

④而以小崔为代表的民间反转基因人士,却对转基因的推广疑虑重重。他们的疑虑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转基因不仅是科学问题,转基因产品的推广有巨大的商业利益。那

么,科学研究是否被商业利益诱惑而失去其客观性?第二,转基因产品到目前为止只有短短

的几十年,即使目前的研究显示没有明显害处,但对子孙后代就一定无害吗?第三,推广转

基因的过程,应该如何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大家自己做选择,而不是让转基因

产品无管制地涌入市场。

⑤我微信群里的朋友们,无论是“反转”还是“挺转”,基本属于理性派。其共同点是

不否认科学家和主要大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严谨和认真,不轻信那些在微信里流传的转基

因有害的言论,对诸多与转基因有关的“阴谋论。故事也大多一笑臵之。

如往常一样,最近这场小崔与柯校长的辩论,并没有改变任何人的立场,人们立场更坚定。

⑥马克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有韵律”。回望科技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

很多曾经占据科技庙堂的显赫科学结论被一次又一次推翻。远的来说,16世纪科学革命就

是以哥白尼提出日心理论体系为起点的。当时,地心说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科学结论,而印

V说出现后则受到了除了小部分科学家以外的全社会的抵制。最终,更多的科学观测逐步证

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让占据科学庙堂一千多年的地心说退出了科学舞台。近的来说,1939

年瑞士科学家穆勒发现DDT具有杀虫功能,随即被大量用来杀虫,很好地控制了疟疾和斑疹

伤寒的传播,穆勒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DD丁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危害,1972

年,美国宣布禁止农业使用DDT,1995年联合国环保组织出台了一个倡议,禁止在全球使用

包括DD丁在内的污染性农药。

⑦科学是一个发现真相和接近真理的过程,阶段性科学结论不是终极真理。转基因是人

类的一项重大创新,如果无害,它将造福子孙千万年,因此社会多投资数年,进行更充分的

研究,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而这种投资有限而收益无穷的非对称效应是极为明显的。另一

个非常明显的不对称性就足转基因消费者是普通百姓,万一转基因有害,那么受害者就是他

们,而受益者却是把转基因商业化的企业和个人。由于这些明显而又极端的非对称性,政府

更应该秉持中立、甚至采用保护消费者的立场,为转基因的商业化设立更高的门槛。

⑧从另方面来说,人们对重大创新的抵触情绪类似一种生理反应,犹如外来物侵袭人体

时,人体免疫系统会立刻紧张起来,调动大量的能量阻击入侵者。对于社会来说,像转基因

这样的重大创新也是一种“外来物”的入侵,社会的“免疫系统”会调集力量群起而攻之,

这种反应的源头是每一个个人对新事物的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恐惧的自然反应。人和社会

的“免疫系统”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虽然有时会过度反应,成为对创新的阻碍力量,

但很多时候它对人们是有益的。“新”并不意味着“好”,即使是“好”的创新,也不能让

所有人都受益,而是在取代“旧”的过程中伤害部分人的利益。

⑨在这场辩论中,短期小崔不会赢也不会输,已经持有反转立场的人会坚定地跟他走下

去。问题在于下一代,当携带旧观念的老一代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新一代将以崭新的目光来

审视和接受新科技。那时,如果科研结果没有戏剧性的变化,小崔和追随者们的胜算并不大。

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人类发展是个单向旅程,科技创新一旦降临人间,就收不回去了。

所有怀古的感慨、呼吁和争斗,都只是人类送别过去的浪漫挽歌。正如微信群里的一个朋友

所说:“科技制造的问题,也只能用更新的科技来解决”。

⑩然而,科学家阵营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科研在继续,结果不能预设。因此,科学

家和政府方面的精英阵营必须正视创新推广中的不对称性,对时间和历史有敬畏之心。即使

科研结果一直支持转基因无害的结论,在这场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辩论中,掌握了前

沿知识的科学精英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向“愚昧大众”单向“启蒙”,这是一场科学家

和大众在科研过程中双向互动和对话,科学家需要"rt普通民众的顾虑并从刀。里得至。更

多的研究问题而进行迭代研究,然后将研究结果向公众报告,毕竟他们既是科研结果的承受

者,也是支付科研经费的纳税人。

(文章选自《赛先生》)2014-08-09,有删改。)

1..第⑥加点词“韵律”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2..第⑥段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3分)

3..第⑤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语序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3分)

(1)转基因产品和杂交农产品没有本质区别,厚此薄彼完全是非理性的

(2)而坚持反转基因立场的朋友认为这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

(3)当年照相机刚进入中国时,还有传言说这物件会把人的魂魄偷走呢

(4)不同的是,支持转基因的朋方则认为科学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愿轻信有限的科学研究结论

A. (2) (5) (4) (1) (3) B. (3) (2) (5) (4) (1)

C。(4)(1)(3)(2)(5) D。(3)(4)(1)(2)(5)

4.请概括第⑧段的段意。(3分)

5.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场辩论电短期小崔不会赢也不会输,但小崔和追随者们的胜算并不大。

B.支持转基因的科学家认为科技创新一旦降临人间,就收不回去了。

C.就目前的研究显示己经政府同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似乎没肴对人类已知的危害。

D.民众反对转基因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转基因这个外来物的侵

袭。

6.面对民间强烈的反转基因情绪,科学家和政府肩负的责任分别是什么?(4分)

科学家:

政府: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白发与脐带

林文月

害怕整理梳妆台的抽屉,大概是出于一种逃避心理。 ....

在那些瓶瓶罐罐琐物杂陈的后段隐蔽处,有两样心爱的东西,每回见了,都令我十分心

痛。

这些年以来,我已经深切体会,悲伤不是抽象的心理感受,并且更是极具体实在的生理

痛苦。那种感受会从惜懂不明的意识变为十分明显的疼痛,直袭胸口。

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身心痛苦感受,所以不敢轻易清理这个抽屉。早晚打开抽屉的时候,

总是让它停留在半开状态,最多也不超过三分之二,因为在那隐蔽的三分之一后段,藏着母

亲遗留的白发,与曾经联系着母亲和她胎内的我的脐带。

白发用一张淡色的信纸包着,脐带安放在素色小纸盒内。每回重见这两样东西,都不得

不教我回忆那个悲伤的黄昏。

办完丧事后的黄昏,我们都回到母亲的卧室,凄楚地清理她的遗物。“但余平生物,举

目情凄洒”。那个黄昏,夕阳冉冉,犹有些许懊热,但失去母亲的子女,心中只有一片冰寒。

我们衔悲默默,分头清理,没有费多少时间就做完了工作。

唉,人的一生中所拥有的身外物看似不少,其实真是有限。

白发与脐带,便是在那个黄昏觅得的。

那一团白发,与一些梳具同放在杭妆台右上方的小抽屉里。母亲终身未曾剪发。记得她

从前丰饶的黑发几乎与身高等长,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转白,也逐渐脱落变稀。她总是把梳

栉之际脱落的发丝缠盘成团,兴致高的时候,偶尔也会用布缝制成实用而美观的插针包。

是我在那个小抽屉内发现母亲遗下的落发。那上面还残留着属于母亲的独特香泽。摩攀

着,嗅闻着,想到母亲的躯体已遵嘱火化,而那团白发乃是她躯体仅留的部分,便有心碎的

怀念与哀痛,眼泪遂纷纷落下。即将于次日返归异国居地的大妹看见,悲苦地央求分与她一

些发丝。我便将那一团白发分成五份,让弟妹们带回去珍藏。心想:这样子,母亲就可以跟

着她所疼爱的五个子女分散各地而无处不在了。

属于我的一络白发与装着脐带的小盒,三年多来一直深藏在我自己的卧室内梳妆台的抽

屉里。

纸盒内垫着一些棉花。原先应该是纯白的棉花,如今已年久发黄。那一条枯干如草的脐

带便弯弯地搁在棉花上面,较粗的一头还打了两个小小的结。

初时,我有点害怕,不敢正视它,也不敢去碰触它,但想到那是曾经将自己和母亲牢牢

联系的东西,便有一种温暖亲热的感觉漾荡心上。我轻轻将它拾起,放在右手食指上端详。

多么奇妙啊,这一段萎缩成寸许长的细带,竟是生命的随道,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甚

至另一端已经烬灭了,它仍然完整地叙说着薪火传递的故事。我想象自己浑沌无知时安全地

隐藏在母亲的胎内,与她的脉博共同起伏,通过这条细带,一点一滴吮吸滋养与爱情。最温

馨甜美,莫过于此。

自从产婆把脐带剪断打结之后,我便在形体上与母亲分离,开始独立生长。双亲赋与我

们生命和躯体,而生活与命运却必须由我们自己去经营维护:虽则如此,这一条有形的脐带

所启示的正是她无限的爱情。

其实,脐带的剪断,甚至干落,并没有使我与母亲完全分离,因为随着年岁增加,我越

长越像母亲。造化的美妙运作之一,是把父母亲的形貌气质移植在子女身上,使得生命的泉

脉永不流渴。

二十岁那年夏天,我把披散于肩头的发丝拢合到后,去参加亲戚的宴会。.几乎所有的

长辈都异口同声惊叹,说我简直是母亲年少时的再现。我记得那时在羞报的氛围中瞥见母亲

满足的眼色。大概通过脐带,母亲所给予我的,不仅是滋养与爱情,另有她身上各种有形无

形像貌与脾性吧。

经过这样漫长的岁月,这许多痛苦的经验,我终于体悟《孝经》上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道理;于今,我方始明了十余年前不慎灼伤自己肌肤时,母亲何以

举声悲泣的原因。她一定是在我的身上看到自己,我的疼痛乃遂直接移袭到她的身上。我们

的躯体原来是二而一的,然则母亲虽已离去,她的生命却仍然借着我的躯体延续下去,因此

我若是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亲,我若能发扬光大生命的力量,便是发扬光大母亲生命的力

量。

母亲那略泛金黄色的白发,不盈一握在我掌心。我用指尖细腻梳通,一如母亲晚年病中

我为她沐浴时那样温柔,那样亲密,然后,重新用另一张素色的信纸包妥。

我彻底清理过梳妆台的抽屉,仍然将白发与脐带放回原处。现在,我不再逃避、害怕,

也不再激越、伤悲了,我的心似有一种通过苦痛经验的澄明平静。

(有删节)

7.文章首段中“逃避心理”是指(2分)

8.请体会文中第一处划线句“唉??其实真是有限”的丰富含义。(3分)

9.文中引用《孝经》上的话的作用是(3分)

10.“白发”和“脐带”两个物象在文中各有怎样深刻的寓意?(4分)

白发:

脐带:____

11.以下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在描写上具有抒情性与记叙性交融、今昔交错、时空互换的特色。

B.作者以平淡而又细腻淡雅的语言娓娓地诉说母爱的至真至纯。

C.本文是怀念文却悲而不伤,凄而不惨,害怕中有温馨,泪水里有喜悦。

D.作者“摩掌”、“嗅闻”母亲遗落的白发,意在突出母亲的白发香泽独特。

12.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最后一段。(6分)

内容: 形式:

(三)默写(6分)

【任选六空,超过六空,按前六空评分】

(1)昔我往矣, (《诗经采薇》)

,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3) (杜甫《月夜》)

(4)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6)项庄舞剑, (司马迁《鸿门宴》)

(7)载载孑立, (李密《陈情表》)

(8)云无心以出山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四)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4-16题((8分)

【南吕】金字经 梅边

吴镇

雪冷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

① 巡,小檐芳树春。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注释】①翠禽:即翠鸟,一种水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称翠鸟。

14.从诗歌的样式看,这是(1分)

15.下面有关本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用极工整简练的文字描写了一幅冬天乡野雪景图。

B.第三句描写了梨花如梦似幻的朦胧之景,写出了人物对前路的迷茫。

C.最后两句写梅花传递春的信息,翠鸟对着人们欢快地啼鸣,景象和美温馨。

D.作品整体的情感基调积极乐观。一个“春”字消解了雪冷月寒。

16.“巡”,独字成句,具有独特的意味。请对此作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4分)

伶官传序 欧阳修

(1)鸣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类。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

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

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

而纳之。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及仇雕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

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钦?抑

当母亲年少时

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亡身,自然之理也。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1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1)函梁君臣之首( ) (2)君臣相顾( ) ..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盛衰之理 B。以三矢赐庄宗 ..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而皆背晋以归梁 ..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与其所以失之者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0.本文是一篇史论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2分)

篇四:青浦区2015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附答案)

青浦区2015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一6题(18分)

崔永元会赢得反转基因的战斗吗?

①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这个原来属于小众的话题,在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自费拍摄反转基

因纪录片之后变成了大众话题,无论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还是朋友微信群里,挺转派和反

转派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参与舌战的有科学家而更多是不涉及科学的普通人。作为一个普通

人,你应该信谁:科学家还是主持人?

②就转基因问题,全球很多科学家已经相继工作T几十年,很多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

对转基因食品上市前的安全性测试也有明确要求。到目前为止‘冬乎没有来自科学界的证据

显示,已被政府容许上市鱼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已知的危害有些国家,如美国,已经在逐渐

开放转基因食品的市场。

③中国政府还未就此明确表态。与世界其他地区类似,相关行业的中国科学家大多是挺

转基因的。一些研究转基因食品的科学家们面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迟迟不能商业化,显示出一

种焦虑的情绪。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教授,在“全

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期间说:“推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

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反过来对科研影响也非常大”。据报道,相关

行业的61名院士还于2013年联名上书中央,支持转基因食物品种的商业化推广。

④而以小崔为代表的民间反转基因人士,却对转基因的推广疑虑重重。他们的疑虑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转基因不仅是科学问题,转基因产品的推广有巨大的商业利益。那

么,科学研究是否被商业利益诱惑而失去其客观性?第二,转基因产品到目前为止只有短短

的几十年,即使目前的研究显示没有明显害处,但对子孙后代就一定无害吗?第三,推广转

基因的过程,应该如何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大家自己做选择,而不是让转基因

产品无管制地涌入市场。

⑤我微信群里的朋友们,无论是“反转”还是“挺转”,基本属于理性派。其共同点是

不否认科学家和主要大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严谨和认真,不轻信那些在微信里流传的转基

如往常一样,最近这场小崔与柯校长的辩论,并没有改变任何人的立场,反而让彼此阵营的

人们立场更坚定。

⑥马克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有韵律”。回望科技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

很多曾经占据科技庙堂的显赫科学结论被一次又一次推翻。远的来说,16世纪科学革命就

是以哥白尼提出日心理论体系为起点的。当时,地心说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科学结论,而印

V说出现后则受到了除了小部分科学家以外的全社会的抵制。最终,更多的科学观测逐步证

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让占据科学庙堂一千多年的地心说退出了科学舞台。近的来说,1939

年瑞士科学家穆勒发现DDT具有杀虫功能,随即被大量用来杀虫,很好地控制了疟疾和斑疹

伤寒的传播,穆勒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DD丁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危害,1972

年,美国宣布禁止农业使用DDT,1995年联合国环保组织出台了一个倡议,禁止在全球使用

包括DD丁在内的污染性农药。

⑦科学是一个发现真相和接近真理的过程,阶段性科学结论不是终极真理。转基因是人

类的一项重大创新,如果无害,它将造福子孙千万年,因此社会多投资数年,进行更充分的

研究,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而这种投资有限而收益无穷的非对称效应是极为明显的。另一

个非常明显的不对称性就足转基因消费者是普通百姓,万一转基因有害,那么受害者就是他

们,而受益者却是把转基因商业化的企业和个人。由于这些明显而又极端的非对称性,政府

更应该秉持中立、甚至采用保护消费者的立场,为转基因的商业化设立更高的门槛。

⑧从另方面来说,人们对重大创新的抵触情绪类似一种生理反应,犹如外来物侵袭人体

时,人体免疫系统会立刻紧张起来,调动大量的能量阻击入侵者。对于社会来说,像转基因

这样的重大创新也是一种“外来物”的入侵,社会的“免疫系统”会调集力量群起而攻之,

这种反应的源头是每一个个人对新事物的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恐惧的自然反应。人和社会

的“免疫系统”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虽然有时会过度反应,成为对创新的阻碍力量,

但很多时候它对人们是有益的。“新”并不意味着“好”,即使是“好”的创新,也不能让

所有人都受益,而是在取代“旧”的过程中伤害部分人的利益。

⑨在这场辩论中,短期小崔不会赢也不会输,已经持有反转立场的人会坚定地跟他走下

去。问题在于下一代,当携带旧观念的老一代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新一代将以崭新的目光来

审视和接受新科技。那时,如果科研结果没有戏剧性的变化,小崔和追随者们的胜算并不大。

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人类发展是个单向旅程,科技创新一旦降临人间,就收不回去了。

所有怀古的感慨、呼吁和争斗,都只是人类送别过去的浪漫挽歌。正如微信群里的一个朋友

所说:“科技制造的问题,也只能用更新的科技来解决”。

⑩然而,科学家阵营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科研在继续,结果不能预设。因此,科学

家和政府方面的精英阵营必须正视创新推广中的不对称性,对时间和历史有敬畏之心。即使

科研结果一直支持转基因无害的结论,在这场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辩论中,掌握了前

沿知识的科学精英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向“愚昧大众”单向“启蒙”,这是一场科学家

和大众在科研过程中双向互动和对话,科学家需要"rt普通民众的顾虑并从刀。里得至。更

多的研究问题而进行迭代研究,然后将研究结果向公众报告,毕竟他们既是科研结果的承受

者,也是支付科研经费的纳税人。

(文章选自《赛先生》)2014-08-09,有删改。)

1..第⑥加点词“韵律”2分)

2..第⑥段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 (3分)

3..第⑤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语序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3分)

(1)转基因产品和杂交农产品没有本质区别,厚此薄彼完全是非理性的

(2)而坚持反转基因立场的朋友认为这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

(3)当年照相机刚进入中国时,还有传言说这物件会把人的魂魄偷走呢

(4)不同的是,支持转基因的朋方则认为科学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愿轻信有限的科学研究结论

A. (2) (5) (4) (1) (3) B. (3) (2) (5) (4) (1)

C。(4)(1)(3)(2)(5) D。(3)(4)(1)(2)(5)

4.请概括第⑧段的段意。(3分)

5.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场辩论电短期小崔不会赢也不会输,但小崔和追随者们的胜算并不大。

B.支持转基因的科学家认为科技创新一旦降临人间,就收不回去了。

C.就目前的研究显示己经政府同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似乎没肴对人类已知的危害。

D.民众反对转基因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转基因这个外来物的侵

袭。

6.面对民间强烈的反转基因情绪,科学家和政府肩负的责任分别是什么?(4分)

科学家:

政府: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白发与脐带

林文月

害怕整理梳妆台的抽屉,大概是出于一种逃避心理。 ....

在那些瓶瓶罐罐琐物杂陈的后段隐蔽处,有两样心爱的东西,每回见了,都令我十分心

痛。

这些年以来,我已经深切体会,悲伤不是抽象的心理感受,并且更是极具体实在的生理

痛苦。那种感受会从惜懂不明的意识变为十分明显的疼痛,直袭胸口。

我害怕面对那样的身心痛苦感受,所以不敢轻易清理这个抽屉。早晚打开抽屉的时候,

总是让它停留在半开状态,最多也不超过三分之二,因为在那隐蔽的三分之一后段,藏着母

亲遗留的白发,与曾经联系着母亲和她胎内的我的脐带。

白发用一张淡色的信纸包着,脐带安放在素色小纸盒内。每回重见这两样东西,都不得

不教我回忆那个悲伤的黄昏。

办完丧事后的黄昏,我们都回到母亲的卧室,凄楚地清理她的遗物。“但余平生物,举

目情凄洒”。那个黄昏,夕阳冉冉,犹有些许懊热,但失去母亲的子女,心中只有一片冰寒。

我们衔悲默默,分头清理,没有费多少时间就做完了工作。

唉,人的一生中所拥有的身外物看似不少,其实真是有限。

白发与脐带,便是在那个黄昏觅得的。

那一团白发,与一些梳具同放在杭妆台右上方的小抽屉里。母亲终身未曾剪发。记得她

从前丰饶的黑发几乎与身高等长,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转白,也逐渐脱落变稀。她总是把梳

栉之际脱落的发丝缠盘成团,兴致高的时候,偶尔也会用布缝制成实用而美观的插针包。

是我在那个小抽屉内发现母亲遗下的落发。那上面还残留着属于母亲的独特香泽。摩攀

着,嗅闻着,想到母亲的躯体已遵嘱火化,而那团白发乃是她躯体仅留的部分,便有心碎的

怀念与哀痛,眼泪遂纷纷落下。即将于次日返归异国居地的大妹看见,悲苦地央求分与她一

些发丝。我便将那一团白发分成五份,让弟妹们带回去珍藏。心想:这样子,母亲就可以跟

着她所疼爱的五个子女分散各地而无处不在了。

属于我的一络白发与装着脐带的小盒,三年多来一直深藏在我自己的卧室内梳妆台的抽

屉里。

纸盒内垫着一些棉花。原先应该是纯白的棉花,如今已年久发黄。那一条枯干如草的脐

带便弯弯地搁在棉花上面,较粗的一头还打了两个小小的结。

初时,我有点害怕,不敢正视它,也不敢去碰触它,但想到那是曾经将自己和母亲牢牢

联系的东西,便有一种温暖亲热的感觉漾荡心上。我轻轻将它拾起,放在右手食指上端详。

多么奇妙啊,这一段萎缩成寸许长的细带,竟是生命的随道,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甚

至另一端已经烬灭了,它仍然完整地叙说着薪火传递的故事。我想象自己浑沌无知时安全地

隐藏在母亲的胎内,与她的脉博共同起伏,通过这条细带,一点一滴吮吸滋养与爱情。最温

馨甜美,莫过于此。

自从产婆把脐带剪断打结之后,我便在形体上与母亲分离,开始独立生长。双亲赋与我

们生命和躯体,而生活与命运却必须由我们自己去经营维护:虽则如此,这一条有形的脐带

所启示的正是她无限的爱情。

其实,脐带的剪断,甚至干落,并没有使我与母亲完全分离,因为随着年岁增加,我越

长越像母亲。造化的美妙运作之一,是把父母亲的形貌气质移植在子女身上,使得生命的泉

脉永不流渴。

二十岁那年夏天,我把披散于肩头的发丝拢合到后,去参加亲戚的宴会。.几乎所有的

长辈都异口同声惊叹,说我简直是母亲年少时的再现。我记得那时在羞报的氛围中瞥见母亲

满足的眼色。大概通过脐带,母亲所给予我的,不仅是滋养与爱情,另有她身上各种有形无

形像貌与脾性吧。

经过这样漫长的岁月,这许多痛苦的经验,我终于体悟《孝经》上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道理;于今,我方始明了十余年前不慎灼伤自己肌肤时,母亲何以

举声悲泣的原因。她一定是在我的身上看到自己,我的疼痛乃遂直接移袭到她的身上。我们

的躯体原来是二而一的,然则母亲虽已离去,她的生命却仍然借着我的躯体延续下去,因此

我若是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亲,我若能发扬光大生命的力量,便是发扬光大母亲生命的力

量。

母亲那略泛金黄色的白发,不盈一握在我掌心。我用指尖细腻梳通,一如母亲晚年病中

我为她沐浴时那样温柔,那样亲密,然后,重新用另一张素色的信纸包妥。

我彻底清理过梳妆台的抽屉,仍然将白发与脐带放回原处。现在,我不再逃避、害怕,

也不再激越、伤悲了,我的心似有一种通过苦痛经验的澄明平静。

(有删节)

7.文章首段中“逃避心理”是指(2分)

8.请体会文中第一处划线句“唉??其实真是有限”的丰富含义。(3分)

9.文中引用《孝经》上的话的作用是(3分)

10.“白发”和“脐带”两个物象在文中各有怎样深刻的寓意?(4分)

白发:

脐带:____

11.以下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在描写上具有抒情性与记叙性交融、今昔交错、时空互换的特色。

B.作者以平淡而又细腻淡雅的语言娓娓地诉说母爱的至真至纯。

C.本文是怀念文却悲而不伤,凄而不惨,害怕中有温馨,泪水里有喜悦。

D.作者“摩掌”、“嗅闻”母亲遗落的白发,意在突出母亲的白发香泽独特。

12.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最后一段。(6分)

内容: 形式:

(三)默写(6分)

【任选六空,超过六空,按前六空评分】

(1)昔我往矣, (《诗经采薇》)

(2) ,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3) (杜甫《月夜》)

(4) (李商隐《夜雨寄北》)

(5)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6) (司马迁《鸿门宴》)

(7) (李密《陈情表》)

(8)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四)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4-16题((8分)

【南吕】金字经 梅边

吴镇

雪冷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

巡,小檐芳树春。江梅信,翠禽①啼向人。

【注释】①翠禽:即翠鸟,一种水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称翠鸟。

14.从诗歌的样式看,这是(1分)

15.下面有关本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用极工整简练的文字描写了一幅冬天乡野雪景图。

B.第三句描写了梨花如梦似幻的朦胧之景,写出了人物对前路的迷茫。

C.最后两句写梅花传递春的信息,翠鸟对着人们欢快地啼鸣,景象和美温馨。

D.作品整体的情感基调积极乐观。一个“春”字消解了雪冷月寒。

16.“巡”,独字成句,具有独特的意味。请对此作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4分)

伶官传序 欧阳修

(1)鸣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类。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

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

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

而纳之。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及仇雕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

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钦?抑

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亡身,自然之理也。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1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1)函梁君臣之首( ) (2)君臣相顾( ) ..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盛衰之理 B。以三矢赐庄宗 ..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而皆背晋以归梁 ..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与其所以失之者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篇五:母亲阅读题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 ③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

18.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19.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21.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不超过100个字)(6分)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

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

20、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21、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22、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40字)(3分)

2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

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是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

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 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10.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11.第三段写道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这是为什么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十一段的主要内容

13.阅读第十二段,联系全文.分析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的原因

14.本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文末说世上有一部书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面对母亲这部永远写不完的书.请将要谈谈你的看法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