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秦始皇的功过辩论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6 04:13:03 作文素材
秦始皇的功过辩论词作文素材

篇一:秦始皇的功与过的辩论词

秦始皇的功与过的辩论词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而秦始皇的政绩、作为对於后世亦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

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一)秦朝自商鞅变法以来实行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使“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农民很少占有土地,但同时他们还要负担沉重的赋税。

(二)秦国徭役繁重,主要分为兵役与大兴土木。秦始皇一生修建的宫殿、陵墓,其规模之大、建筑之豪华在“世界史上无可比”,是“骇人听闻”的。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所用的石料和木材,都是从北山和巴蜀等千百里之外、经过长途跋涉运到关中的。当时有歌谣云:“望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歌,万人吼,运石堆积如山阜,残酷的徭役剥削和沉重的赋税暴敛,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造成“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

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以及“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的悲惨景象。因此,遭到人民反抗是必然的。

(三)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便纵情享乐,贪恋酒色,“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秦王朝的迅速败亡,不能说是与统治集团的这种沉醉于歌舞升平、纵情享乐无关的。

(四)秦始皇为了显示他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的“功德”,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就开始了在全国各地的巡行。从公元前221 年至前210 年的短短十二年中,他就兴师动众先后在全国巡行五次之多。几次巡游都是劳民伤财之举。

秦始皇暴政篇 过错 1.焚书坑儒,使得很多经典文著被销毁与世。

2.奢华的建筑,耗光了大量的劳力和财力。

3.严刑峻法,残暴无情。导致国家民不聊生。

4.沉重的赋税,(每人要交所收入的2/3上交!)

5.沉重的徭役,(每人每年起码服5、6个月的劳役!)

(还有一个没教育好儿子,秦二世更加残暴。听信赵高小人,甚至发生了指鹿为马的可笑典故!)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大肆统制思想,

禁锢思想自由。 秦始皇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都有他伟大的贡献,但他残暴的个性,却使人民痛苦不堪,或许这是秦朝灭亡的一大因素.

秦始皇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

4. 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功大于过 秦始皇的政绩篇

一、政治

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

二、军事

1.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三、经济

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

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2.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

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

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六、对外

秦始皇於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基础。

1.北伐匈奴: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赵、秦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万里长城』。是为古代中国及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2.经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国南方越族之泛称,在全国统一之前,秦已逐渐征服瓯越、闽越等。

篇二: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在辩论中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一课的案例

【背景说明】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一个功与过都非常突出的历史人物,同时还是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正确认识秦始皇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七年级上册的教材第三单元专门设置了一节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既可以课前准备,课堂辩论;也可以课堂即兴发言式辩论。通常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的老师是把它放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结束时进行简短的辩论,由于是在临下课前进行的,往往由于时间紧张,没有充分的准备,内容局限于照搬教材,缺乏过程,只有结论。导致辩论流于形式。达不到通过辩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为此我专门拿出一节课组织一次正式的辩论赛。这样既能够完成知识层面的要求,又能够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用口头和书面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过程剪辑】

第一 步:课前准备

一、分组

课前在班上自由组合成两大组:A组是正方队, B组是反方队。 正方论题:秦

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 反方观点: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暴君,过大于功。

二、每队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搜集资料,然后再对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做好课堂辩论前准备工作。

三、确定辩论过程和评价标准

1、辩论过程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辩论正反方一辩陈词立论阶段;正反方二辩发言阶段;正反方三辩发言阶段;双方 队员总结点评阶段;教师评析总结阶段、宣布结果阶段。

2、辩论的规则 (1)辩论的正反方队员须在规定时间里用简洁语言完成(每人约3分钟),超过时间将从团队总分中扣去1—5分。 (2)辩论双方讲究辩风,文明用语。 (3)辩论双方按要求轮流发言。 5.评判标准: (1)将聘请学校五位历史教师和班级中由同学们推选出的五位同学担任此次评委,评委将对本次辩论赛进行全程评议和监督。 (2)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团体和个人分别记分,满分均为100分) 要求:①论点正确,审题与立论对本队所持观点要有理有据,多层次,多角度为本队论点服务,论据充分,能做到以理服人,分析到位 ②能迅速抓住对方失误,驳论有力。 ③辩手表达清晰,层次清楚。 ④配合:看队员之间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能否做到统一。 ⑤辩风:要求文明用语。 ⑥ 优秀辩手分别由正方、反方中得分最高同学获得,每组各选出一名优秀辩手。 ⑦违反评分标准和细则中要求的辩手将酌情扣分,扣完设定分值为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始皇是非功过的辩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1、多媒体课件显示:上面是主题: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左边是秦始皇的画像,右边是李白《古风》中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2、把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的形式,在桌上摆上“功大于过”“过大于功”的字样。

3、一位同学扮演秦始皇,自制冕冠,着宽大衣服,腰带佩剑

【活动开始】

秦始皇目光炯炯、威严而傲慢的走来,神采飞扬的自述:我出生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年

代,诸侯割据,强国争雄,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13岁父亲去世,被立为秦王,22岁开始亲政,我以惊人的胆识和气魄,消除政敌,夺得实权;我审时度势,统一中国,经过17年的兼并战争,先后击败了韩、赵、燕、楚、魏、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定都咸阳,成就了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为了巩固统一,我进行了改革,大胆开拓,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政令、文字、货币、度量衡,做到了“车同轨书同文”,修筑长城,北击匈奴,阻挡匈奴南侵,保护生产发展??

自述结束后,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退场。

[主持人]

威风凛凛的秦始皇已经站到了我们的面前。秦始皇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岁月之河静静的流淌着,秦始皇走了,带着一身的功和过,走入历史的苍茫之中,他永远是他,变的只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秦始皇到底是“功大于过的千古一帝”还是“过大于功一代暴君”?你有什么看法,大胆说出来吧!

一、一辩阶段

正方一辩: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方观点是:秦始皇功绩巨大,是一位历史伟人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理由有三:

第一,在政治上,

1.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了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历代基本承袭下来,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的作用。

3.建立秦律: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于全国。 第二、在军事上:

1.北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2.开发南疆: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在经济、文化上

他还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为我国 以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反方一辩: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刚才正方一辩讲到了秦皇的功绩,但是我方认为他的功绩却远远比不上他的暴政,原因有下面五点:

(1)秦始皇是一个骄奢淫逸的国君,修建的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就是其罪证之一;

(2)秦始皇修长城、驰道、每年服劳役的不下三百万人,精壮劳力几乎全部服役,严重破坏农业生产。

(3)赋税重,秦朝赋税是将农民收获2/3以上缴给国家,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4)严刑峻法,秦始皇主张轻罪重罚:就是轻微的犯罪,处以极重的刑罚,希望通过重刑杜绝犯罪。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等刑法,老百姓受到酷刑处治的人很多,是其罪证之四。

(5)在文化上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的方式摧残了文化,箝制了思想造成历史文化典籍的损失。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秦始皇秦始皇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苦难,给国家带来了危机,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暴君,过大于功。

二、二辩阶段

正方二辩:秦始皇虽然很残暴,但是他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树立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其功绩是伟大的,你说不是这样吗?秦始皇役使民力,人民苦不堪言,但是在秦朝时期,建筑基础不发达,要建一个如长城般的军事防线,不动用大量民力行吗?虽然为人民带来痛苦,但却为秦朝建立了坚固的防线,抵御了匈奴的入侵,这不可以说是功吗?

反方二辩:请问正方同学,他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禁锢思想自由。百姓深恶痛绝,使秦朝短暂而亡。请问再大的功绩能掩住他残暴这一面吗?你能说出他不是一位暴君吗?如果不是暴君,秦朝怎么会 短暂灭亡呢?

三、三辩阶段

正方三辩:请问反方同学,夏桀、商纣王等我们都知道吧,这些历史上的暴君只知道自己享乐,不顾百姓的死活。可是秦始皇却不同,秦始皇知人善任,能任用李斯、白起等人帮助他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就证明他具备英明君主的素质,所以后人称他为:千古一帝,中华大帝。

反方三辩:秦始皇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他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史料记载,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你能说他爱民吗?如果真的爱惜老百姓,他应该这样做吗?

[主持人]:刚才的辩论妙语连珠,精彩纷呈,现在请正方和反方代表做中介点评。时间是4分钟,先有请正方代表。

四、总结点评阶段

正方总结点评:综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统一的过程中,为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了长期诸侯混战局面,为巩固政权,又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开发南方,北击匈奴,设立郡县巩固边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虽有过错,但不可不谓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我方再次表明我们观点──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

反方总结点评:各位老师、同学 ,秦始皇虽统一中原,建立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先后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但是他的暴政,却是可以和夏桀、商纣相比,他的这些功绩远远比不上他的残暴过失,摘不掉他是一位暴君的帽子,我方观点是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暴君,过大 于功。

[主持人]

今天的辩论会快要结束了,到底谁是赢家呢?下面由评委同学统计分数,选出 “优胜代表队”和“最佳小辩手”。 在等待最后结果期间,现在请历史老师为本场辩论赛做评析。

五、教师评析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辩论会很激烈也很精彩,双方辩手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你们运用准确、充分的论据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一方面培养了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的精神。虽然比赛的结果有胜有负,但我认为双方辩手的竞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的评价,史学界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第二种意见是过大于功;第三种意见认为秦始皇是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史学家都持第三种看法。

对秦始皇争议最大的,是他的“焚书坑儒”。用毛泽东的话说是:“秦始皇挨了几千年的骂,

骂的主要是两条:杀了460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

对于焚书抗儒,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是为了镇压鼓吹复辟倒退的儒生和儒家思想,具有“厚今薄古”的重要意义,当然也不否认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另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从出发点到立足点,都是彻头彻尾野蛮反动的,它导致万马齐喑,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后果极为恶劣;还有的认为,对“焚书坑儒”应作具体地分析,它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但手段残暴、影响极坏。

秦始皇是一个历史伟人,还是一个暴君,通过讨论,相信大家已经找到答案。我们既要肯定秦始皇创建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重视人才、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同时也要反对他严刑峻法、横征暴敛、役使百姓、冷酷无情、惟我独尊的做法。

[主持人]:好,结果已经出来了,现在我来公布结果

六、公布评分结果

【教学中的反思】

通过秦始皇功与过的辩论,让学生们走上辩论的讲坛,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通过辩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辩论,使学生们懂得并学会与同学交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通过辩论会的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并提取信息。让学生对秦始皇;的功与过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有哪些重大贡献?为什么说他是杰出的帝王?如何看待秦始皇的暴政与决策失误?为什么说秦始皇功大于过?从这一学习体验中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辩论,让学生掌握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即全面、客观、突出重点,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同时还要宏观地进行功过对比。对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评价,我们既要重点突出其伟大功绩,又要指出他的暴政,然后从历史的角度确定他的历史地位。

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具体的、历史的全面考察。如: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融和与团结,等等。这对初一的学生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能力的提升。

姓名:陈芳

性别:女

年龄:35

职称:中教一级

工作单位:谷城县谷伯中学

电子邮箱:467490576@qq.com

篇三:秦始皇功过辩论赛-功

秦始皇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由此可见“六国论”中“六国互丧”、“(齐)终继五国迁灭”、“燕虽小国而后亡”等语,都是以上述史实为依据的。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秦始皇的功过辩论词)。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功大于过 秦始皇的政绩篇

一、政治

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

二、军事

1.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三、经济

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

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2.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

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

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六、对外

秦始皇於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基础。

1.北伐匈奴: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赵、秦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万里长城』。是为古代中国及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2.经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国南方越族之泛称,在全国统一之前,秦已逐渐征服瓯越、闽越等。

篇四:第19课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初 一 科目历史 课时教学设计

篇五: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示范教案一(秦始皇功过的辩论1课时)

活动课三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活动目的

巍巍华夏、历史悠悠,朝代更替频繁,帝王将相如烟。一部皇帝从何开篇?溯根追源自由当秦朝说起。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它第一次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它第一个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它从秦王嬴政开始了皇帝称谓。秦始皇声振宇内!

秦始皇是大名人,必然会有大的争议,誉之者称他“千古一帝”,毁之者视之为“暴君之首”。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的、一分为二地认识秦始皇的功过是非?通过讨论,我们将要达到这个目的。

●活动准备

俗话说: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怎么样让别人对你的观点心服口服,称你为“好汉”,这就需要你有足够的证据去证明论证你观点的正确性。这好比打仗,发现了攻击目标,却弹尽粮绝,再如何优秀的军事家也只能望敌兴叹,服睁睁的看着敌人溜走,却无能为力。那么辩论赛上的枪炮子弹从何而出?你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挥你的自主性喽!赶快行动起来,去图书馆、上因特网、广泛搜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

为了保证对比双方在兵力上的均衡性,我们按平时历史小组的划分方法来一个“沙场秋点兵”,把全班分为两大组,即“暴君组”和“政治家组”。各组再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分组,各负其责,各行其道,分头去搜集关于秦始皇的材料,然后再总汇,组长要让自己组内的各个同学都对本组的论点、论证策略、方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各组选出四名选手。

各组不但要去寻找有利于自己论点的材料,还要去寻找对方的一些材料,或反对对方的一些材料,只有知彼知此,才能百战不殆!

另外,大家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辩论技巧,要学会以古喻今,学会联系,不能把论题局限于秦朝,这样,在疆域拓展的条件下,不论是“暴君组”还是“政治家组”都会左右逢源。

最后,要把收集到的材料在组内经过交流之后,并把它们制成小卡片,以便我们在讨论时应用。

●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一、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上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手画的秦始皇漫画像。也可将课本上秦始皇的画像画在黑板上,旁边把李白《古风》中的诗写上: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二、把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的形式,在桌上摆上“功大于过”“过大于功”的字样。 ●活动开始

[主持人]

经过同学们精心的拷贝,威风凛凛的秦始皇已经站到了我们的面前。大家看他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副威严而傲慢的神态,腰间还佩戴着一柄长剑,流露出了当年他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秦始皇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出生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诸侯割据,强国争雄,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他13岁父亲去世,被立为秦王,22岁开始亲政,他以惊人的胆识和气魄,消除政敌,夺得实权;接着又审时度势,决心统一中国,经过17年的兼并战争,先后击败了韩、赵、燕、楚、魏、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定都咸阳,成就了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为了巩固统一,他勇于改革,大胆开拓,做了不少顺应历史潮流的事情;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政令、文字、货币、度量衡,做到了“车

同轨书同文”,他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尽管修长城在当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它对阻挡匈奴南侵,保护生产发展,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暴君,他钳制思想、焚书坑儒,致使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被“万马齐喑”所代替,为了追求享乐,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阿房宫,筑骊山墓,为了镇压人民反抗,秦始皇疯狂使用残酷刑罚??

岁月之河静静的流淌着,秦始皇走了,带着一身的功和过,走入历史的苍茫之中,他永远是他,变的只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之首”?你有什么看法,大胆说出来吧!

正反两方我们已经分得泾渭分明了,在我左手边的是正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在我右手边的是反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秦始皇是‘过大于功的’”。

好了,万事俱备,就让我宣布本班历史辩论赛现在开始!

双方交替发言,首先让我们用掌声欢迎正方一辩××同学发言,时间是四分钟。 [正方一辩发言]??

[主持人]

谢谢××同学,下面请反方一辩××同学发言,时间是四分钟。

[正反双方交替发言完毕后]

[主持人]

谢谢双方辩手,刚才的你来我往,只是小试身手,接下来是更为精彩的自由辩论,双方将会更露锋芒,自由辩论双方必须交替发言,各方的累计发言时间为五分钟,请正方发言:

[正反双方自由发言]

[主持人]

自由辩论,精彩纷呈,妙语连珠,在言辞的交锋中,秦始皇接受着锤炼,等待着判决。下面我们从热烈跳跃的自由辩论中转入理性的判断中来。现在请正方代表做总结陈词,时间是四分钟。

正方总结陈词完毕。

[主持人]

谢谢正方同学,下面请反方代表做总结陈词,时间是四分钟。

[反方总结陈词完毕]

[主持人]

秦始皇是“暴君”还是“杰出的政治家”,这一论题,正反双方的同学们已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于所有思考这一问题的同学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智慧的盛宴,至于谁是谁非,谁高谁低,则请专家决定,现在请历史老师为本场辩论赛做评析,请。

●教师评析总结

1.肯定学生的成绩

辩论赛毕竟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因此不管辩得如何,论得怎样,都应该肯定学生的这种勇气,为以后类似活动的开展奠定一个信心基础。表扬学生为辩论赛所作的一切努力,尤其要表扬站在双方辩手背后默默无闻的“智囊团”,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在后方的群策群力,团结一致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前方战士英雄无畏、侃侃而谈的潇洒风度。

2.评析辩题

关于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的评价,史学界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第二种意见是过大于功;第三种意见认为秦始皇是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史学家都持第三种看法。

对秦始皇争议最大的,是他的“焚书坑儒”。用毛泽东的话说是:“秦始皇挨了几千年的骂,骂的主要是两条:杀了460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

对于焚书抗儒,史学界有两种说法。

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是为了镇压鼓吹复辟倒退的儒生和儒家思想,具有“厚今薄古”的重要意义,当然也不否认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另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从出发点到立足点,都是彻头彻尾野蛮反动的,它导致万马齐喑,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后果极为恶劣。

还有的认为,对“焚书坑儒”应作具体地分析,它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但手段残暴、影响极坏。

教师在这儿可以帮学生评析,但不要下任何结论,只提一些看法,有争议的问题继续保留,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

至于评选胜负,只要结合准备是否充分,发挥如何,以及各组的整体协作怎样去评分就可以了。

●参考资料

1.秦灭六国前,各国“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2.战国时代的商业活动有很大发展,如北方的骏马、猎狗,南方的鸟羽、象牙,东方的鱼盐、纺织品,西方的皮毛都在中原流通,但在诸侯割据的情况下,各国度量衡货币不一样,给商品交换带来不便。加之各地关卡林立、赋税繁多,还有官吏种种敲诈勒索,更是对商业活动造成极大的危害。

3.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壬,毋以填之。请立诸子,惟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群臣皆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王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4.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壬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这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也,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 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5.焚书之后,儒生们更加不满现实。以挖空秦朝为最终目的的卢生和侯生,在为秦始皇求仙药的名义下骗取了大量的钱财之后,一走了之。在他们逃走之前,抓住焚书一事,大肆散布谣言攻击秦始皇专任狱吏,不尊儒生,刑杀为威,残暴成性,以此进一步煽动儒生对秦王朝的不满,秦始皇听后大怒,下令追查,随株连460名儒生,均被活埋在咸阳。

6.秦始皇时期,仅死刑就有赐死、砍头、绞、戮、坑、定杀(沉水溺死)、腰斩、剖腹、抽肋、体解、砣(割裂肢体)、烹(放到锅里煮死),车裂(五马分尸)、夷三族、具五刑(犯人备受刺面、割鼻、断趾、鞭笞、砍头等各种酷刑),还有残暴的“连坐法”。

7.据历史学家范文澜估计,秦始皇从开发岭南、筑长城、修驰道、到修阿房宫、始皇陵,总计服役人口不下300万,而当时秦朝在全国人口均只有2000万,男女老幼,平均7个人中就有一人服劳役。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