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写塞北江南美景的诗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7 12:20:30 作文素材
写塞北江南美景的诗文作文素材

篇一:尔雅中华诗词之美

1

《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民间的且大多是无名诗人的作品。(√) 2

古人所说的“志”,是泛指人内心的一切情志(×)。 3

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的著作是(B)。

? A、《诗经》

? B、《大学》

? C、《礼记》

? D、《春秋》

4

《诗经》中祭祀歌颂祖先的歌诗是指(D)。

? A、国风

? B、雅

? C、正声

? D、颂

5

“诗言志”出自古书(C)。

? A、《诗经·毛诗序》

? B、《诗言志辨》

? C、《尚书》

? D、《论语》 1

诗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

2

《尚书》在西方被翻译为(D)。

? A、Book of Songs

? B、Book of Rites

? C、Book of Documents

? D、Book of Change

3

关于词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D)。

? A、是一种微妙的文学体式

? B、产生背景是歌台舞榭

? C、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

? D、来源于现实生活

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B)。

? A、雅乐

? B、清乐

? C、宴乐

? D、胡乐 5

“词”的本意是指配乐的歌词。(√)

1

关于市井俗曲,描述不正确的是(C)。

? A、被人忽视,无人整理

? B、言辞低俗,错字百出

? C、当时传唱度低

? D、无人刊刻流传 2

《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 3

小词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

《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D)。 ? A、田园生活

? B、志向、理想

? C、山河美景

? D、美女、爱情 5

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B)。 ? A、清乐

? B、雅乐

? C、胡乐

? D、法曲 1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王国维的观点是(D)。 ? A、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 B、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 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 D、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手把齐纨相诀绝”一句中“齐纨”是指(D)。 ? A、丝绸

? B、手绢

? C、簪子

? D、扇子 3

关于《花间集》,描述不准确的是(C)。 ? A、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词集 ? B、收录了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作品 ? C、南唐词收录其中

? D、由后蜀人编辑 4

温庭筠被称为“花间鼻祖”。(√) 5

“花落春犹在”这句话出自俞平伯。(×) 1

“衣锦尚褧”出自古书(D)。

篇二:描写江南的诗词

【年代】:汉

【作者】:两汉乐府

【作品】: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年代】:南北朝

【作者】:柳恽

【作品】:江南曲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年代】:南北朝

【作者】:萧衍

【作品】:子夜四时歌

【内容】:夏歌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年代】:唐五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江南春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前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消不得。

【年代】:唐五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忆江南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写塞北江南美景的诗文)

能不忆江南?

【年代】:唐五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甫

【作品】: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牧

【作品】: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送人游吴》──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杜牧

【作品】: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年代】:唐五代

【作者】:冯延巳

【作品】:菩萨蛮

沉沉朱户横金锁,

纱窗月影随花过。

烛泪欲阑干,

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

千里香屏梦。

云雨已荒凉,

江南春草长。

【年代】:唐五代

【作者】:冯延巳

【作品】:忆江南

今日相逢花未发,

正是去年,别离时节。

东风次第有花开,

恁时须约却重来。

重来不怕花堪折,

只怕明年,花发人离别。

别离若向百花时,

东风弹泪有谁知。

【年代】:唐五代

【作者】:冯延巳

【作品】:忆江南

云岁迎春楼上月,

正是西窗,夜凉时节。

玉人贪睡坠钗云,

粉消香薄风天真。

人非风月长依旧,

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

今宵帘幕扬花阴,

空馀枕泪独伤心。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贺

【作品】:江南弄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润巘红嵯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青玉案

【内容】:山林积雪

梵宫百尺同云护,

渐白满苍苔路。

破腊梅花□早露。

银涛无际,玉山万里,

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

海月纤痕映烟雾。

修竹低垂孤鹤舞。

杨花风弄,鹅毛天剪,

总是诗人误。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

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年代】:唐五代

【作者】:刘禹锡

【作品】:踏歌词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年代】:唐五代

【作者】:王建

【作品】:江南三台

树头花落花开,道上人去人来。 朝愁暮愁即老,百年几度三台。

【年代】:唐五代

【作者】:韦应物

【作品】:调笑

河汉,河汉,

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

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

河汉虽同路绝。

【年代】:唐五代

【作者】:韦庄

【作品】:古别离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年代】:北宋

【作者】:韦庄

【作品】: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欲断肠。

篇三:第四单元:塞北江南

学段:小学 授课年级:三年级 学科:语文 单元:第四单元 课题:葡萄沟 课型:新授课 主备学校:内官营中心小学 主备人:张淑惠 初审人: 冯玉红 白彦斌

终审人:王玲 合作团队:王玲 李红丽 赵爱玲 张淑慧 杨海鹏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茂密、展开、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3、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中的词句,并感悟蕴含其中的情感。

4、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难点】

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中的词句,并感悟蕴含其中的情感。

【导学方法】 自主探究、交流展示、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茂密、展开、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3、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

解决字词、读通、读顺课文。

学 案

【预习案】

1、解决字词:用自己最有效的方式写会一类生字,认会二类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词语的意思,并写在预习本。

2、资料搜集:查找葡萄沟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初步练习有感情朗读。

【训练案】

练习册17页第二、三题。

导 案

【导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音乐《咱们新疆好地方》。

2、让我们随着刚才轻盈、欢快的歌曲走进新疆的葡萄沟,出示课题:葡萄沟。齐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三、检查预习

1、让学生展示课前查找关于葡萄沟的资料进行交流。

要求:组员给组长讲,组长补充、纠正。如果不完整,教师适时播放课件进一步补充。

2、各组3号成员上台板写一类词语,小组长上台批阅、纠错,教师对易错易混字进行再次强调。

3、小黑板出示词语“葡萄、茂密、展开、五光十色、热情好客” 等词语。

【方法】 你读我听,同桌互相评一评,看谁读得准。1、2号成员解释词意。

4、2号同学读一自然段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其他同学评价。

四、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

1、二人小组公用一本书读课文。

2、四人小组展示成果,或齐读、或轮读,形式自选,达到“正确、流利”的台阶可加4分, 达到“有感情”的台阶可加6分。

五、当堂检测

独立完成练习册17页第二、三题,轮流批阅。

六、谈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中的词句,并感悟蕴含其中的情感。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难点】

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中的词句,并感悟蕴含其中的情感。

学 案

【预习案】

1、朗读课文,了解葡萄沟盛产那些水果。

2、想一想晾房是什么样的?

【探究案】

探究一:

【问题导读一】你从哪几个方面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如果你去葡萄沟,想做什么?

探究二:

【问题导读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悟其蕴含的情感。

【训练案】

完成练习册18页“含英咀华”。

导 案

【导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导语:上节课我们通过观看葡萄沟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我们初步感受到葡萄沟怎么样?这节课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继续到葡萄沟去做客。

二、呈现目标

三、预习检测

出示预习检测题,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在学生展示有困难时,教师结合课文引导点拨。

四、精读探究

探究一:你从哪几个方面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如果你去葡萄沟,想做什么?

学习策略:带问题自读勾画,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探究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悟其蕴含的情感。

1、自读勾画批注,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的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五、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18页“含英咀华”。

六、布置作业及出示下节课预习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小镇的早晨》,要求见预习案。

课后反思:

学段:小学 授课年级:三年级 学科:语文 单元:第四单元 题目:《小镇的早晨》 课型:新授课 主备学校:内官营中心小学 主备人:张淑惠 初审人:冯玉红 白彦斌

终审人: 王玲 合作团队:王玲 李红丽 赵爱玲 张淑慧 杨海鹏

【导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学习新部首“四”字头,学习多音字“着”,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继续练习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并进行理解“遥遥相对”、“目不暇接”、“荡漾”、“欢闹”、“热情”“忙碌”等词语。

3、体会先总后分、由分而总的描写顺序,练习找段落的中心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5、背诵喜欢的段落。

【导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继续练习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并进行理解“遥遥相对”、“目不暇接”、“荡漾”、“欢闹”、“热情”“忙碌”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导学难点】

体会课文先总后分、由分而总的描写顺序,练习找段落的中心句。

【导学方法】

自主探究、交流展示、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学习新部首“四”字头,学习多音字“着”,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继续练习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并进行理解“遥遥相对”、“目不暇接”、“荡漾”、“欢闹”、“热情”“忙碌”等词语。

3、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导学重点】

解决字词,读通读顺课文。

学 案

【预习案】

解决字词:用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写会一类生字,认会二类生字。借助工具书查找不懂词语的意思,并写在预习本上。

【训练案】

完成练习册19页一、二、三题。

导 案

【导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大约3分钟)

篇四:江南应该感谢塞北

江南应该感谢塞北

撰文/单之蔷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10期

人类最大的不平等,是出生地的不平等。

前年4月,我去杭州,住到了西湖柳浪闻莺的一家饭店。早起看西湖,薄雾似纱,堤柳如烟,正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季节。虽然不是“西湖七月半”,但已能领略西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的美丽了,此时,徒发“恨不生江南”的慨叹。

接着“五一”节,我去了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可可西里。虽已是春去夏来的季节,这里却是冰天雪地,晚上,寒风砭人,风吹倒了我们的帐篷,但没有人愿意起来重新支起,任它压在身上。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人昏昏欲睡,一举手一投足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然而这个所谓的无人区,却生活着一些牧人。在去长江源——姜根迪如冰川的路上,两个牧羊姑娘,见到我们的到来,以为遇到强盗立刻弃羊逃走。望着她们在寒风中远去的背影,我在想:她们非得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吗?

我刚刚从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回来,那里一个个高大的沙山间,藏着一个个小小的海子(湖泊),围绕湖岸是绿色的草地。因为这草地能牧羊,因此这些沙漠中的海子旁,有牧民生存。我们去了其中一个海子(海子的水是咸的),见到一户人家,他们面临的问题是水,他们需要用骆驼去有淡水的地方驮水。还有交通,他们要见另一户人家,都要翻越一个个沙山。家里只有老人,年轻人出去,就不再回来了。

我说了我曾经去过的三个地方,为什么说它们?因为这三个地方的人命运差别太大,命运的差别,则主要是由各自出生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对此有人认为是“天经地义”。

这三个地方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我们直观的印象是它们之间的对比强烈,仿佛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三个极端:一个是江南,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江南;一个是塞北,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塞北;一个是青藏高原, 是号称“世界屋脊”的又高又寒的青藏高原。

塞北和江南,真正的对比是干与湿的对比,是风与雨的对比。要揭示两者之间的深刻联系,不得不说说中国地理上的三大自然区。

如果把塞北(长城以北)加上西域(也就是新疆),就构成了中国的西北干旱区;把江南扩大到东北和南海,就覆盖了中国被季风吹拂的东部湿润地区。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寒的青藏高原与这两个区域一起,并称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找一张世界土壤分布图来看,在纬度23度到35度之间,环绕地球,无论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也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大都是荒漠分布的地方。可以说南北纬度30度附近是荒漠带。但是中国是一个例外。沙漠到了中国终止了脚步,不但终止了脚步,还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变,由炎热干旱的荒漠变成了细雨如丝的江南。可以说中国的上海

广东、广西这些地方是全球副热带荒漠中的一片绿洲。

这全有赖于青藏高原。

假如没有青藏高原的崛起,我国的气候带将按照太阳辐射的角度和热量的分布,现在的东部湿润地带有可能会是干旱的荒漠地带,而现在的西北干旱区,则有可能是温暖湿润的地区。青藏高原的寒,西北干旱区的旱,换来了江浙、福建、广东、广西的雨,这就是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因果链条。

中国分为三大自然区,这三大自然区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一个更大的自然区。也就是说中国不仅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还是、江浙、福建、

一个自然的概念。中国不仅是一个文化区域、政治区域,还是一个自然区域,这三者的边界是重合的。

这真是一个奇迹: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机的自然整体!

青藏高原为何会使西北与东部地区气候倒置,敬请关注《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10期《江南曾经是塞北?》全文

2007年09月29日 中国国家地理

怒评善之蔷的《江南应该感谢塞北》

最近新浪博客首页里“揭密”一栏的核心文章是善之蔷的《江南应该感谢塞北》一文,并且该文节选于《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0期。我今天看完后,发现该文里有几处严重知识性错误。

该文里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找一张世界土壤分布图来看,在纬度23度到35度之间,环绕地球,无论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也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大都是荒漠分布的地方。可以说南北纬度30度附近是荒漠带。但是中国是一个例外。沙漠在中国终止了脚步,不但终止了脚步,还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变,由炎热干旱的荒漠变成了细雨如丝的江南。可以说中国的上海、江浙、福建、广东、广西这些地方是全球副热带荒漠中的一片绿洲。

这全有赖于青藏高原。

假如没有青藏高原,我国的气候带将按照太阳辐射的角度和热量的分布,现在的东部湿润地带有可能会是干旱的荒漠地带,而现在的西北干旱区,则有可能是温暖湿润的地区。青藏高原的寒,西北干旱区的旱,换来了江浙、福建、广东、广西的雨,这就是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因果链条。”

第一段话作者的意图很明显,“即地球上在南北纬30度附近是荒漠带,但中国不是。”那这是为什么?

在南北纬30度附近,地球上主要盛行的是副热带高压带(以下简称副高),在其高压的控制下,气流为下沉气流,所控地区为炎热干燥气候。(向北非地区的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就是它的杰作!)但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是会移动的,大至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例如意大利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的影响,天气炎热干燥: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地中海地区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

当然,沙漠的形成也不完全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在非洲的西北部大西洋洋面上有加那利寒流的经过,进一步减温、减湿,从而加剧了撒哈拉沙漠的干燥。(如澳大利亚的西岸

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其西岸为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而东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反而是亚热带湿润气候)

这样,我们就大体明白了一个地方的气候不仅仅是依据纬度而判断气压所能得出结论的。

那中国东部为什么在北纬30度附近不是沙漠?

首先,我们要明白气候的形成因子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洋流等。而我们国家东部地区的气候与下垫面是分不开的。

我国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面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世界上北纬15度——30度地区大都是干旱的沙漠或荒漠,我国的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也在这个范围,也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但是由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海陆热力差异显著,使副热带高压在这里发生了变化:

7月,由于海洋比陆地降温快,所以太平洋海洋上形成的是高压,而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是低压,于是副热带高压被分割开来如下:

北大西洋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亚速尔高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由于气压梯度力是由高压指向低压,故我国东部夏季由太平洋源源不断的吹来暖湿的东南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并且雨热同期:

1月,由于海洋比陆地降温慢,所以副热带高压只能停留在大陆上,而与此同时位于北纬60度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带就被分割在海洋上,如下:

北大西洋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冰岛低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同样,由于气压梯度力是由高压指向低压,故我国东部冬季吹的是寒冷干燥的西北风。 这实际上就是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真不知道善之蔷怎么能够想当然的仅依靠副热带高压,就得出一个可以改写地理教学知识的结论!这和青藏高原有没有隆起,没有任何关系。

善之蔷还想当然的认为“假如没有青藏高原,我国的气候带将按照太阳辐射的角度和热量的分布,现在的东部湿润地带有可能会是干旱的荒漠地带,而现在的西北干旱区,则有可能是温暖湿润的地区。”

我国温度带从南到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以及一个高原气候区。(注意。西北地区并没有单独例出,而是包括在里面的)

我国的干湿地区是按照降水量来划分的:湿润(800毫米以上)、半湿润(400—800)、半干旱(400—200)、干旱(200毫米以下)以上数据均指年均降水量。

其中,800毫米大体经过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大体经过大兴安岭西麓——兰州——拉萨——喜玛拉雅山东部。

我国的气候东部为季风气候,从南到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为高原气候。

那么,至于为什么西北内陆气候比较干燥,主要是夏季暖湿气流无法吹到那些地方,中间除了有高大山脉阻挡外,还有就是路程太遥远!

综上所述,善之蔷的理论几乎完全错误,除了这句““假如没有青藏高原,现在的西北干旱区,则有可能是温暖湿润的地区。”事实上,关于这一点,考古工作者早以证明了。

善之蔷还是回家去好好看看地理书吧!回家去吧!

(2007-10-07)

篇五: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三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共12分,每小题2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拂晓(f?) 箱箧(qiè) 胚胎(pēi) 日薄西山(b?) ....

B. 推崇(ch?ng) 藩篱(fān) 荒僻(pì) 大庭广众(tíng) ....

C. 褶皱(zhě) 镂空(l?u) 惶急(huáng) 风雪载途(zǎi) ....

D. 琐屑(xiè) 呵斥(hè) 荒谬(miù) 锐不可当(dāng)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峦叠嶂 转弯抹角 天衣无缝 物竞天择

B. 荡然无存 因地治宜 长途跋涉 巧妙绝轮

C. 草长鹰飞 相安无事 穷愁缭倒 微不足道

D. 雅俗之别 五彩斑澜 气息奄奄 哀草连天

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B.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的十分精妙逼真。

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

销声匿迹: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D.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 ....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芦花荡》的作者孙犁是现当代作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B.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清代作家张潮。

C. 《蜡烛》的作者西蒙诺夫是苏联作家。

D.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作者老舍为我们展示了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圆明园的历史。

B. 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C. 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

D. 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6.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黄沙,黄沙,漫漫的黄沙,无垠的黄沙,让人寸步难行。干渴,干渴,身在干渴,心在干渴,灵魂在干渴!突然,大漠深处,天际升起一轮新月,闪现宝石般的蓝光。——呀!月牙泉!绮丽的月牙泉,你是一朵烂漫的花,点染千古荒野。沙鸣是你的歌,云飞是你的舞。你澄澈的胸怀里,一半蓝天,一半黄沙。芳草、繁花、驼影、亭阁,你把塞北江南的美景,绘成一幅无与伦比的流淌着生命韵律的画!

A. 文段开头运用反复,强调了黄沙的无边无垠,给人们的行走带来了无比的困难。

B. 文段中“身在干渴,心在干渴,灵魂在干渴”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人们干渴至极。

C. 文段中“你是一朵烂漫的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牙泉对荒野的装点作用。

D. 文段结尾用“绘成”一词赋予亭阁以人的行为,运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塞北江南富有生机的独特美景。

二、填空(共10分)

7. 默写(8分)

①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②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③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④______________,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⑥__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⑦《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2分)

人民网10月7日电本网综合消息,国庆长假今日将结束,受探亲、旅游和学生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高速公路今天将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多地高速或再现拥堵。

据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预测,7日全国公路返程高峰将从10时开始,有可能持续到晚上21时。6日路网运行压力较大的路段还将迎来新一轮的车流高峰,特别是一些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相交汇和连接线的交通流量将持续高位运行,交管部门采取有效的疏通措施,将是道路通畅的关键。

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9-11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意思。(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 但:________________ ..

③即使夜乘小船就之 就:________________ ④造门不前而返 造:________________ ..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

阅读《看自行车的女人》,完成第15-17题。(共11分)

看自行车的女人

梁晓声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她40多岁的样子,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显出莫大的无助和惊恐。

③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④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不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是那样委屈、无助、伤心??

⑤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

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⑥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⑦这年寒冬的一天,北风呼啸着席卷着这北方的城市,纷纷扬扬的大雪在风中肆意飞舞。那个雪后的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⑧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⑨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有删改)

15. 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一个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四件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

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分析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结合第④段和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生动描写出“看自行车的女人”这一人物形象

的。(字数不超过10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第18-20题。(共9分)

①北京市环保局从2012年1月21日开始通过监测中心网站等实时发布PM2.5研究性监测小时浓度数据。一时间,专业术语“PM2. 5”成了媒体和百姓谈论的话题。那么,PM2.5究竟指的什么?它对人类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②首先要了解的一个词是“PM”。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被称为粗颗粒物;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也被称为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③在现代城市里的众多污染物来源中,颗粒污染物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一般而言,粒径2. 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而PM2.5产生的主要

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有数据表明,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能迅速提高空气中pm2.5的含量。也有专家指出下午2点至4点,属于PM2.5浓度最低的时段。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④现代医学证明,含有高浓度超细颗粒(PM2.5)和大颗粒(PM10)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健康伤害。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因为我们的呼吸器官可以对它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它们只会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潜在威胁。粒径在2. 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PM2.5除了【甲】,它还能【乙】。因为粒径在2. 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 PM2. 5),不易被阻挡,并且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达细支气管壁,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世界卫生组织在《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⑤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更大影响。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