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通辽西辽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11 20:28:18 体裁作文
通辽西辽河体裁作文

篇一:通辽市西辽河流域水质监测结果表

*1、监测时只有大兴南、苏家堡、大瓦房、金宝屯和二道河子有水,其它断面均断流。

通辽西辽河

2、五日生化需氧量9月份开始由以前的无汞压力法改为微生物质感器快速测定法。

篇二:通辽西辽河特大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通辽西辽河特大桥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建设项目名称:

项 目 地 址:

施 工 单 位:

建 设 单 位:

主 编 部 门 :

主 编 人:

审 核 人:

审 定 人:

目录:

一 工程概况

二 施工勘查

三 现场临时用电计划安排

四 负荷检算

五 电气设备选定

六 临时用电图

1.

2.

3.

七 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1.

2.

3.

4. 专业人员施工 现场施工 保护装置 电气设备 现场施工用电平面图 接线图 接地平面系统图

一.工程概况

西辽河特大桥工程位于通辽北至建国线路所间增建联络线工程,大桥中心里程为通霍线k10+538.9处。新建西辽河特大桥为18孔32m预应力砼梁桥,下部基础及墩台按照双线预留,上部为单线架梁的设计方案。新桥位于原桥上游,与既有桥按正交对孔设计,新建桥桥上线路与既有线路中心距为15m。预留线在新线外侧,线间距为4m。 大桥墩台的下部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桩径为1.25m,桩深为30—41.5m不等,每个墩台有6根桩,合计为114根钻孔桩,延长米为3900多米,上部墩台与下部基础均为C20钢筋砼。上部梁体全部采用外购的厂制梁,预制后运至通北站,利用新建的联络线采用便线法架梁。

大桥墩台上建建围栏、吊篮、检查梯与防落梁设施,隔墩设置避车台,桥台与梁部设置双侧砼人行道板钢栏杆。桥台处采用石笼护底来防止河水的斜冲刷,两侧路堤边坡采用M7.5浆砌片石防护。桥上线路轨道铺设50kg-25m标准钢轨,弹条工型扣件,桥上铺设预应力钢筋砼桥枕。

西辽河大桥主要工程数量见附表

二.前期施工准备:

根据西辽河特大桥设计图纸及有关设计文件说明,中国建设部编制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线路二公司编制的《通辽西辽河大桥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结合实际的现场用电要求,由公司项目有关部门编制了西辽河特大桥临时用电施工组织

设计。

针对西辽河特大桥现场的实际,现场临时用电以桥下钻孔桩施工、钢筋加工、砼搅拌与现场照明为主,其中钻孔桩施工用电量最大,且为控制工期的关建工程。由于西辽河大桥位于通辽市郊,周围无较近的村落,而且大桥的工期仅为5个多月。为保证工期,桥下钻孔桩施工应增加钻机数量,正常施工时为6—7台,并保持4台同时施工。因而保证桥桩基施工的用电是现场临时用电的关建,并以优先采用系统电源为主。通过现场的调查,既有铁路桥的东侧有一条10kv的铁路电力干线,为通辽抠纽及通霍线,集通线行车运营用电的主力干线,其用电能力已趋近于饱合,而且无备用的电力干线,因而使用铁路内部电力干线的方法不可实行。在西辽河大桥北侧河堤外侧200m处有一地方农电10kv电力干线与铁路交叉通过,经与通辽市农电局、通辽市水务局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该电力干线的电力负荷能力能够满足现场总用电的需求,可以接入现场做为系统电源考虑使用。

西辽河特大桥的主河道位于西辽河左岸,因而施工宿营地,主要机具与施工现场只能设置在西辽河右岸河漫地内,所用的10kv地方电力干线需跨河引入。由于西辽河长年无水,跨河引入的高压电力线仅在雨季时做好有关的防护准备,以保证电力干线的安全。

三.现场电气设备的布置与安排

根据工程实际施工的需要,本工程结合桥下桩基施工线长、

点多的实际,在施工便道的外侧埋设电源,并分级设置配电箱,以保证桥下多台钻机的施工需要。在施工驻地附近设置简易1立方的砼搅拌站与钢筋弯制、加工现场,施工驻地的生活用电与照明用电等。为此,利用架设的高压电力干线,将地方10kv电力干线引至施工驻地附近,通过变压器变压降为220-380v 的施工正常电压,通过配电室、各分部配电箱将施工用电引至施工处所,其中的高压电力干线能过架空引入,低压电力干线全部埋设的电缆,合计约为1.87km

1. 配电室与变压器的设置:

结合西辽河大桥的实际地形,考虑到夏季雨水的影响,配电室与变压器设置在西辽河右侧对应西辽河大桥桥台处的二阶河床上,同时与施工驻地保持一定的距离。配电室内设置电工房与控制柜室,现场施工所有用电均由配电室引出,变压器由计算后确定,并引入配电室,现场同时考虑桥下与驻地公开供电方式。

2. 配电箱的布设:

考虑到现场施工用电的实际,根据施工临时用电技术规程,现场临时用电在钢筋场地设配电箱1,主要供应钢筋场地内6-8台电焊机,1台切筋机的施工运行;在桩基施工场地,考虑到钻机的沿线布设,沿桥长方向设置配电箱2,配电箱3与配电箱4;在施工驻地设照明总箱;搅拌站的施工用电直接由配电室引出,不再设配电箱。具体见现场施工临时用电平面图

四、 电气负荷的检算:

篇三:通辽市基本情况简介

通辽市基本情况简介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欢迎来到美丽的通辽市。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东连吉林省,南邻辽宁省。全市辖5旗1县1市1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土地面积6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19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52万人,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03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6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02元。

通辽市地形地貌复杂。处于蒙古高原递降辽河平原的斜坡,地形趋势是南北高翘,中间低平,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高寒山区和浅山区,属大兴安岭余脉;西部与南部为沙沼黄土丘陵和浅山区,是辽西山地的边缘地带;东部与中部为西辽河、新开河和教来河冲积平原,其边缘分布着固定、半固定沙沼。全市境内较大的山有罕山、阿其玛山、老道山和青龙山。

通辽是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涌现出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爱国名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等历史名人。科尔沁文化享誉全国,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和“中国版画艺术之乡”。

通辽在区位上属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距北京725公里、距沈阳250公里、距长春290公里。通辽市交通便捷,4条国道、三条高速公路、一条省际大通道贯通全境。京通、集通、通让、通霍、大郑、平齐6条铁路线汇集于此,是全国38个铁路枢纽大站和14个编组大站之一。民航机场可起降大中型客机,能够直飞北京、呼市、上海、鄂尔多斯、西安、沈阳、大连等城市。

通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内蒙古粮仓”、“中国黄牛之乡”和“中国红干椒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在1650万亩耕地中有效灌溉

面积936万亩,盛产玉米、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05亿斤,占自治区四分之一以上;牧业年度大、小牲畜存栏1532.42万头(只)。全市草原总面积为5122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4706万亩。全年肉类总产量51万吨,牛奶产量40万吨。肉产量占全区五分之一以上。

通辽市矿产资源富集。境内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41种,矿床和矿点260多处,总潜在价值1.3万亿元。拥有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和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霍林河煤矿。石油远景储量为8亿吨左右,铁、锌、钨、铜等金属矿藏10多处。“801”稀土矿是特大型保护性矿床,总储量680万吨。天然硅砂储量550亿吨,居全国之首。

通辽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湿地、山峰等原生态资源特色鲜明,以草原风光、森林奇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为主体的草原文化旅游已经成为都市消费群体“回归自然、休闲草原、品味蒙古族风情”的首选之地。神秘的草原大峡谷—大青沟,蒙古族的家园—珠日河,草原深处的世外桃源—阿古拉,绿色天堂—扎鲁特山地草原、霍林河原始草原,清朝国母故里—孝庄园。科尔沁〃蒙疆印象—科尔沁牧民人家,民族宗教之旅—库伦兴源寺、福缘寺,中国东部第一大漠—塔敏查干沙漠等特色浓郁的精品旅游区如珍珠般洒落在科尔沁草原上。独具特色的蒙古民族风情与天然秀色水乳交融,形成一幅幅美丽草原、田园牧歌式的生动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1989年农业综合开发的春风吹遍科尔沁大地,至今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在这22年间,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4.48亿元,改造中低产田523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44.5万亩,草场建设32万亩,新增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215万亩,项目区粮食产量达到42亿斤,占全市粮食产量总产的40%,为促进我市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真正可以称之为效益显著、业绩辉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通辽市农业综合开发的良好局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主要的是得益于国家和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的强力投入,来源于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依靠于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其次是广大开发系统人员的不懈努力取得的,农业综合开发已经深入人心,得到广泛赞誉,她必将在通辽这片沃土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篇四:通辽市总规说明书11.10

目 录

1现状概况 ......................................................... 2 2规划背景 ......................................................... 4 3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规划期限 ..................................... 7 4发展条件分析 ..................................................... 8 5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 10 6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23 7城市性质规模 .................................................... 45 8城市总体布局 .................................................... 50 9主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 58 10主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61 11主城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 66 12主城区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 69 13主城区西辽河岸线和整治规划 ..................................... 75 14主城区旧城改造规划 ............................................. 80 15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 84 16主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 93 17主城区防灾规划 ................................................ 104 18主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 107 19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 110 20木里图组团建设用地布局和专项系统规划 .......................... 116 21、城市“四线”划定和规划控制要求 .............................. 126 22、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 127 23、规划区用地和设施规划 ........................................ 129 24、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 132

通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1.1区位交通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科尔沁草原,东与吉林省白城市、四平市接壤,南与辽宁省铁岭市、阜新市毗邻,西和西北与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交界,北与兴安盟相连,全地区辖地5.95万平方公里。通辽市处于东北工业区、环渤海经济圈和我国西部地区的接合部,是沿海发达地区辐射内蒙古的重要转节点。2004年全市人口310.9人。

通辽市境内有111、303、304、203四条国道,101、302、305、306四条省道,京通、大郑、集通、通霍、通让、平齐六条铁路线,是全国40大枢纽站和14大货物编组站之一。通辽市内现有一座4C级民航机场,呼和浩特-北京-通辽-海拉尔航线途经此地,霍林郭勒也正在计划建设一个3C级的民航机场。省级大通道(G5511集阿高速公路)正在修建。

1.2历史沿革

通辽市历史悠久,先后为东胡、鲜卑、契丹、蒙古等部族的游牧地;明代中期为蒙古科尔沁部所据,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成立哲里木盟,辖4部10旗(科尔沁部6旗、郭尔罗斯部2旗、杜尔伯特及扎赉特部各1旗),辖区包括今通辽市东南部、兴安盟以及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的地区,面积37.7平方公里。1800年以来,随弛禁招垦,东部地区先后设置3府1厅 12县,并入东北三省,并将扎鲁特旗和奈曼旗划归哲里木盟。1949年哲里木盟归内蒙古自治政府管辖,1969-1979年曾一度划归吉林省。1999年撤盟建通辽地级市。

通辽城区原为科尔沁左翼中旗辖地,名巴林爱新荒。1903年形成村落。1914年设立通辽镇,属辽源县。1918年设通辽县。1946年成立通辽市,通辽属辽吉省哲里木盟管辖,1986年通辽县、市合并,成立通辽县级市。1999年,随撤盟建通辽市,通辽城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

1.3自然条件

1.3.1地质地貌

通辽市的地质构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北部的松花江区大兴安岭分区乌兰浩特小区属于大兴安岭一级隆起带的南段,岩浆活动从晚古生代直至第三纪都有不同程度的侵入和喷发;中部的松花江区松辽平原分区开鲁小区为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的一部分,侵入岩的分布面积比较广泛,岩性比较复杂;南部的松花江区内蒙古草原分区位于松辽平原西南隅,为松辽平原一级沉降的次一级盆地,岩浆岩不发育。

通辽市域地貌大致分为北部的大兴安岭余脉、中部和东南部的西辽河平原区以及南部和西南部的辽西山脉边缘区3个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32.4%、21%和46.6%。

通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通辽城市地处西辽河中下游,位于松辽沉降带的西南部,是一个近东西向分布的新生代沉降盆地,沉积200余米的第三纪沙泥、砾石层和200余米的第四纪粉细砂、中砂地质层。城市及其周围大部分地区为冲积洪积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坡度小于6度,地面略有起伏。城市南有西拉木伦河断裂切过,北有双泡子东北向活动断裂,处于两组活动断裂的锐角区,为全国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

1.3.2气候条件

通辽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升温快,气温日较差大,干燥多大风;夏季湿热,雨水集中;秋季短暂而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通辽市夏季平均气温为23.3C,冬季平均气温为-14.5C。全市年平均日照数一般都在3000小时左右,

日照百分率约为68%,无霜期日数一般在140天左右,平均冻土深度一般在130~180厘米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50~450毫米之间,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8%,春秋季占31%,冬季只占1%。全盟冬季多偏西北风,夏季多偏南风。通辽市各地全年平均风速超过4米/秒,大风的天数一半以上都集中在春季。

1.3.3水文条件

通辽市境内河流主要分为西辽河、东辽河、嫩江和大凌河四个水系,多年平均径流29.4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6.85亿立方米,各河流以降水为主要水源补给,约占年径流量的70%左右。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但各河流的水质较好,大部分适宜人类生活使用。通辽市境内有自然湖泊609个,湖泊总集水面积为292.9平方公里,总蓄水能力为3.46亿立方米。辽市现有蓄水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5座,蓄水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11座,蓄水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型水库45座,合计总库容量为10.08亿立方米。

通辽市的地下水大致分为北部大兴安岭余脉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南部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和中部东部西辽河平原水文地质区3个区域。全市地下水年综合补给量为36.8亿立方米,年可采量26.1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平均埋深为0.5-4米,年平均水位变化幅度为0.5-1.5米。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较好,含盐量多小于1g/L,溶解质盐类大多都是重碳酸盐。

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6.8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为36.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部

分,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42.6亿立方米。如加上客水资源的50%,则市域可利用水资源为:地表水19.8亿立方米,地下水26.1亿立方米,总计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45.9亿立方米。通辽市的地下水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科左中旗东北部、库伦旗中南部以及奈曼旗中偏南部地下水的含氟量很高;库伦旗养畜牧河以南和奈曼旗新镇的山丘地带由于地质问题普遍缺水;通辽市区由于过渡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已经在其东部工业区地区出现了“下降漏斗”。

1.3.4植被土壤

通辽市处于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区,作为农耕区和游牧区分界的400mm(15英寸)等降水线自市域中部穿过。市域植被由寒温带针叶林植被、温带夏绿阔叶林植被、温带草原植被和温带荒漠植被组成,这些

植被交错生长,成为地带性植被和隐域性植被。按地理特征分为草原植物群落、沼泽植物群落、丘陵植物群落、山地植物群落、坨甸植物群落和黄土沟坡植物群落等6种植物群落。

通辽市的土壤总面积为0.907亿亩,一共分为十五个种类,其中比例在5%以上的土类有:风沙土(42.0%)、灰色草甸土(21.28%)、栗钙土(10.04%)、暗棕土(7.51%)和黑钙土(5.23%)。

1.4资源条件

1.4.1土地资源

通辽市总土地面积为595.4万公顷,其中耕地96.7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6.2%;林地和宜林地11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9.75%,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571万立方米;草牧场178.6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30%,大致分为山地草原、低山丘陵草原、坨沼甸子草原、沿河平原草原和黄土沟壑草原等五种主要类型。

1.4.2水资源

通辽市水资源总量约为4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约为19.8亿立方米,地下水约为26.1亿立方米。水资源大多数分布于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平原,库伦旗和奈曼旗的南部山区以及扎鲁特旗次之。

1.4.3矿产资源

通辽市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各类矿产59中,其中探明储量者37种,有12个矿种储量居自治区首位,20个居自治区前5位。矿产地335处,其中特大型矿床一处,大型矿床14处,中型矿床17处,小型矿床59处。其中以煤炭、矽砂、石灰岩、稀土最为重要,煤炭保有储量为124.96亿吨,矽砂储量丰富,其中铸型砂保有储量7183.6万吨,玻璃硅质材料保有储量54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保有资源储量2.46亿吨,稀有金属资源是通辽极具优势的特色资源,稀土氧化物保有资源储量30.9万吨,居全国第二位,铌、钽矿为自治区的唯一分布区。金属矿产多分布于南部山区,种类较多,主要包括铜、铅、锌、钨,但储量小,开采价值不大。石油和铀矿潜在储量较大,主要分布于开鲁盆地。

1.4.4农副产品和生物资源

通辽市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荞麦、绿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蓖麻、甜菜、葵花籽等。畜牧业是蒙古族为主的各族牧民经营的主要经济,畜牧业产品非常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较高,有林木200多种,具有丰富的森林和林产品资源。虽然通辽市地处内陆,但众多的湖泊、水库也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资源。

1.4.5旅游资源

通辽市地处西辽河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介于大兴安岭山脉和燕山山脉的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造就了门类齐全,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草原、沙漠、山峰、森林、湖泊、泉水分布广泛。同时通辽市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大的蒙古族聚居地,多样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

通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构成了通辽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2、规划背景

2.1上轮规划回顾

2.1.1 规划编制

通辽市上轮规划为 “九三学社”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共同修编的《通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1~2005年。

2.1.2 规划内容

规划目标:努力使规划符合通辽市的特点,适合今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为推动通辽地区的社会经

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城市性质:通辽市发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中心城市,是通辽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以

发展绿色产业为基础的草原城市。

城市功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绿色产业城市

绿色农畜业产品科研、生产和集散中心 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铁路和公路交通中心 煤电为主体的能源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民族文化教育中心

城市规模:规划近期人口为27万人,远期为54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26.6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8.65平方米;远期72.6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48.2平方米。

城市规划区:包括原辽河镇、红星镇、建国镇、清河镇、河西镇、丰田镇、孔家镇等七个镇以及通辽

发电厂,面积417.49平方公里。

发展方向:确定城市东部以及西辽河北岸用地为建设用地的主要发展方向。城市西南通奈、通甘公路

作为通辽公路交通联系的主要方向,由于受到多条铁路线的分隔,不作为城市用地拓展的主要发展区,本次规划以控制为主。

规划布局:近期主要完善利用现状建成区内存量土地,尤其是西南部的通奈、通甘公路和东北部通郑

公路一带用地。

远期市区进一步北跨西辽河发展,通过规划用地的拓展、现状布局结构的完善发展,形成

通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一城两片”的结构形态。

2.1.3 规划评述和实施状况

上轮规划在城市性质和布局结构方面基本合理,对城市总体布局也把握得比较准确,提出了“一城两片”的城市布局结构,奠定了通辽发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由于当时不可预测的原因和此后发展情况的变化,从规划的实施效果看,该规划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城市规模发展考虑不足

2000年通辽城市的人口达到了27万人,已经达到上轮规划近期(2005年)的规模(27万人),2003

年通辽市城市人口为3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6.9平方公里,人口和用地已经远超过上轮规划近期的规模,因此需要根据城市规模发展的状况重新考虑。

(2)规划布局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的规划存在的问题已经逐步显现出来,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原有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需要根据人口规模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次,原有规划是在南北两片独立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缺乏对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所进行的考虑,由此也影响了城市布局的合理性。

2.2上位规划

2.2.1 编制状况

上位规划指在规划范围上涵盖通辽市的大区域规划,对于通辽市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编制的上位规划仅有内蒙古自治区的城镇体系规划,跨省区行政范围的规划基本尚未编制。

2.2.2规划内容

区域发展定位

“一线三区”,“一线”指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防线,“三区”指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开发区、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开发区以及稀土科研生产开发区。

确立两个优先:优先发展中心城市、设市城市、发展条件较好的旗县驻地,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重点工矿区、对外开放的口岸城镇;优先发展呼包鄂、赤峰-通辽-锡林浩特、满洲里-海拉尔-伊敏河和乌海-乌斯太-棋盘井4个城镇地区。

区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56%,远期(2020)66%。 城镇建制规划

近期设市城市由20个(2000年)增加到25个,远期(2020)达到35个,适当增设建制镇。 空间网络结构

规划分为三大城镇经济区和八个亚区。东部城市经济区包括呼伦贝尔、兴安、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五个亚区,中部城镇经济区包括呼包鄂、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三个亚区,西部城镇经济区不分亚区。

市域空间结构形成“一带八轴三群一组”的格局。一带以省级大通道为依托,是自治区发展的主轴;八轴依托省级大通道向两侧延伸,自西至东依次为酒(泉)策(克)铁路、包(头)茂(名)公路-包(头)西(安)铁路、208国道-京包铁路-集二铁路、207国道-锡(林浩特)张(家口)铁路、赤(峰)珠(恩嘎达布齐)铁路-306国道-204省道、304国道、齐(齐哈尔)根(河)铁路-111国道-301省道和201省道-202省道-两伊铁路(伊尔施-伊敏河)-白(城)阿(尔山)铁路;三群即呼包鄂、赤通锡、海满阿城镇群;一组乌海乌斯太棋盘井。

等级规模结构

一级城市:包括呼和浩特和包头2个城市。

二级城市:一类二级城市包括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乌海、锡林浩特市、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乌兰浩特市及巴彦浩特镇等12个城市;二类二级城市包括其他县级市。

三级城市:一类三级城市为重点发展的旗县所在地城镇,二类三级城市为其他旗县所在地和重点工矿区、口岸、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城镇。

2.2.3关于通辽市的规划内容

区域发展定位

通辽市与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共同组成的赤锡通城镇组群,是自治区优先发展的三群一组的三群之一。规划交通、区位、煤炭和水土资源优势,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积极发展生物制药、电力、建材、石油化工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名优特产品和绿色产品的企业集团,形成规模经营,建立科工贸型产业发展基地。但需加强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矿区复垦等生态问题治理。

城市性质

通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以轻工业、电力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自治区东部综合性工业城市。

城市等级规模

是自治区体系规划的12个一类二级城市之一。 市域其他城镇规划状况

霍林郭勒市:是自治区规划中的二类二级城市,重要的片区中心城市,是我国东北重要的能源基地,

通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规划2005和2010年人口分别为7万人和9万人。

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开鲁镇和保康镇规划为片区中心,2010年人口为10万人。其余4个县城为旗县中心,其中大沁塔拉和甘旗卡人口为12万人,鲁北10万人,库伦6万人。规划确定的重点镇有宝龙山、舍伯吐、金宝屯和双泡子(辽河)4个建制镇,其中宝龙山为规划2010年人口为2.5~5万人,其余城镇人口规模为2.5万人以下。

2.2.4 规划评述

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在规划指导思想、城镇体系规划结构等方面基本符合自治区的实际情况。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规划虽然认识到自治区城镇体系不能构成完整的整体,与周边地区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但在规划中并没有考虑与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

(2)虽然规划期限为2000-2020年,但对多数城镇的规模预测仅到2010年,弱化了体系规划对城市总

体规划的指导作用。

(3)对通辽市域内工业发展对城镇的促进作用估计不足,规划人口规模偏小,如霍林郭勒市人口已经接近7万人,宝龙山人口规模接近3万人,接近甚至突破2010年的规划目标。

2.3本轮规划背景

2.3.1 宏观背景

(1)东北振兴和环渤海经济圈

全球化发展使城市直面全球的竞争,由此也作促使各国家、地区为加强城市的竞争力而强化对区域——城市发展的整合,以拓宽城市经济活动的空间,加强城市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因此规划需要加强区域合作的观念。通辽市虽然在行政上隶属西部地区的内蒙古,但在经济联系上与东北和京津的联系更为密切,除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以及以京津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为通辽市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东北振兴规划》中确定的东北地区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通辽、赤峰、呼伦贝尔、兴安、锡林浩特五盟市,明确提出加强东北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东北地区振兴对通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促进东北三省产业的升级以及向通辽的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东北南部城市质量的提高从而为通辽的发展提供资金、人才、技术支持,一体化的交通有利于通辽对南部出海港口的利用从而加强通辽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门户地位。

环渤海经济圈指由京津冀、胶东半岛、辽东半岛为主的经济圈,是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发展第三极,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技术人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优势,是通辽以至东蒙地区未来发展的主要辐射中心和对外联系门户,日渐成熟的环渤海地区一体化进程也为通辽的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篇五:通辽市地形地貌

通辽市地形地貌

通辽市地势南部和北部高,中部低平,呈马鞍形。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22.8%,海拔高度400-1300m;南部为辽西山地边缘的浅山、黄土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7.0%,海拔高度550-730m;中部为西辽河流域沙质冲积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70.7%,海拔高度120-320m,其中在西辽河流域冲积平原与山地、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分布着起伏不平的沙丘和沙地,海拔高度200-400m.

气候特征

通辽市属典型的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0-6℃,年平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10℃积温3000-3200℃,无霜期140-160天,年平均降水量350-40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倍左右,年平均风速3-4.4m/s,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20-30天.

土壤概况

通辽市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其余土壤主要有风沙土,灰色草甸土等十个种类,以风沙土为主,占总面积的43.5%。

植被覆盖

通辽市地处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原始景观为榆树疏林

草原,以草原植被为主,森林植被居其次。植被类型主要由干旱草原类型及旱生草本植物构成。天然的乔灌木树种有榆、蒙古栎、黑桦、叶底珠、胡枝子、锦鸡儿、山杏、沙柳等;天然草地植物有112科、446属、1169种。在1169种植物中,有饲用价值的578种,主要饲用植物185种,包括羊草、针茅、隐子草、野谷草、碱草、花苜蓿和差巴嘎篙等;山地和沙地适宜杨、柳、榆、樟子松、山杏、锦鸡儿和黄柳等乔灌木生长。

水文情况

全市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7条,自然湖泊600多个,有大中小型水库121座。水系以西辽河水系为主,分布在其支流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以及新开河,还有东辽河下游和辽河干流的一部分支流、大凌河和霍林河的一部分。由于连年干旱,全市境内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常年断流,70多座中小型水库干涸,局部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匮乏。

生态状况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面积4086万亩,分别占总土地面积和科尔沁沙地面积的45.4%和52.7%,是科尔沁沙地的主体地区。在沙地面积中,流动沙地面积295万亩,固定、半固定沙地面积3211万亩,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580万亩。全市草原总面积5129万亩,可利用面积4682万亩。其中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面积4217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2%,占草原可利用面积的90%。全市森林总面积205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602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623.7%。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