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这也是一种爱作文审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10 23:17:52 体裁作文
这也是一种爱作文审题体裁作文

篇一:这也是一种爱作文教案

作文训练 《这也是一种爱》

教学目的:

1.细致审题,能够理解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

2.紧扣题目,选择恰当的材料。

3.做到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教学重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创设情景。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爱”,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爱”如春风轻吻大地,“爱”如甘泉沁人心脾,爱有多种多样,有爱子深沉,催人泪下的爱;有知恩图报,表现出那种质朴,纯真的爱??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无时无刻都感受到爱的温暖。今天,我们就以《这也是一种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细致审题,抓住关键。

学生用一分钟的时间审题,找出题目中关键的字,然后起来回答。题目中“爱”这个关键字,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到,但是,同样非常关键的“也”字,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忽视掉,需要老师提醒和强调,并让同学们去理解这个字。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也”说明,“这种爱”会在生活中被忽视,或者被事情的表象所掩盖。但经过一些事情,或者经历了一段时间后,才会忽然意识到,这,原来也是一种爱。

三.确立写作对象

理解了题目,学生就会明白,这是一篇记人叙事抒情的文章。 那么,在写前,首先要确立写作对象。学生自由回答,老师进行板书并整理。我们会发现,写作对象非常多,有写父母的,有写老师的,有写朋友的,有写邻居的,有写兄弟姐妹的,有写陌生人的等等。在学生说的这么多写作对象里,陌生人虽然也可以写,但初中生由于受到写作水平的局限,很难写出陌生人的真情实感,所以要提醒学生要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感情,尽量不要写陌生的人和事。

四.选材合适的材料。

写作对象确定以后,要求学生拿出练习本,根据自己心中的写作对象,想一些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关于“爱”的事情,一件事情用一句话总结,并写出来,写的越多越好。

写完后,师生共同以“父母”为写作对象,分析材料的选择。让学生说能表现父母爱的事例,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因为这些事例会很多,所以要提醒学生在说时,有重复的事例就不要再说。这样,我们会写下很多能表现父母爱的事例。如:父母背子女看病;母亲深夜陪我做作业;母亲深夜织毛衣;父亲辛勤种地;我出门时母亲的唠叨嘱咐;父亲的严厉批评??在这些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写事例时,很多学生已经忽视了题目中的“也”字。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材料和题目结合起来看,把不符合题目的材料,尤其是不符合题目中的“也”的材料删掉。这样,母亲的唠叨,父亲严厉的批评,这些被表现所掩盖的好材料,就凸显出来。学生通过这个材料筛选的讲解,明

白了哪些材料才真正适合这篇作文,这时,再让学生筛选自己总结的事例,留下最适合这次作文的材料,进行写作准备。

五.文章立意

本篇作文的立意很明确,就是要表现浓浓的爱意。但老师不要忘掉强调学生,“爱”,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尤其是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出来的。

片段朗读(我的外婆年已七旬。一头短发像罩上一层白霜,一双大眼已深深陷进眼窝,嘴里的牙几乎全脱落了,一双粗糙削瘦的手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纵横交错,刻记着七十年来的千辛万苦。但她仍然精神瞿铄,满脸红光。)

六.构思

文章构思,要让学生明白,这应该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为了更好的表现题目中的“也是”,要在文章的最后突然明白,醒悟,哦,原来,平常最容易忽视的,或者刚开始被自己误会的,原来也是一种爱。同时,也要强调学生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要用我们平常经常训练的三四种开头方式。然后学生开始打草稿。

布置作业:

学生写完后,要拿起文章,读出声音读一遍,这样,文章中明显的病句,不通顺的地方就能读出来,自己先进行修改。最后,同桌进行互改。

篇二:初中作文教学指导——这也是一种爱

这也是一种爱(作文辅导)

【辅导】

导言:同学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爱”,一个多么温馨而神圣的字眼——如春风轻吻大地,如甘泉沁人心脾……爱有多种多样:有骨肉情深——催人泪下的爱;有相濡以沫——刻骨铭心的爱;有义结金兰——感天动地的爱……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爱的温暖。

“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我们蓦然发现:这也是一种爱。那就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吧。

审题:题目中“爱”这个关键字,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到,但是,同样非常关键的“也”字,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忽视掉,这里特别提醒并强调。“也”说明这种爱会在生活中被忽视,或者被事情的表象所掩盖。但经过一些事情,或者经历一段时间后,才会忽然意识到:“这,原来也是一种爱。”

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一是“这”属于近指,暗示你所写的事就发生在你身边,因此文中要有你自己最真切的感受。作为代词,“这”可以代替材料中所表现的某一种爱,由此及彼,以此类推:A是爱,B是爱,则 C也是爱。二是“也”字承接上文表示频度,即同样的事情再度出现。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的表象和实质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经过个体不断的感悟、认识和升华,最终才会把握其精神实质。因此,这个“也”字提醒作者,要有写自己认识的转变,要有思辨性,即这个

事件换一个角度思考,它就是一种爱的诠释。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之笔。

立意:本篇作文的立意很明确,就是要表现浓浓的爱意,但“爱”,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尤其是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出来的。

学生在作文时,可反其道而行之,例如从舍弃、磨难、严厉、放手等角度来把握“这也是一种爱”,使文章立意新颖且高屋建瓴。

选材:写前首先要确立写作对象。就本题而言,可以作为写作对象的资源非常多,可以写父母、老师、朋友、邻居、兄弟姐妹等等,甚至可以写陌生人。在众多写作对象里,陌生人虽然可以写,但鉴于初中生写作水平的局限,很难写出真情实感,所以提醒同学们最好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对象确立后,根据自己心中的写作对象,想一些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关于“爱”的事情,尝试一件事情用一句话总结,越多越好。

表达:(略)

【例文】

昏暗的灯火下一对父子正在吃饭,安静的饭桌上父亲面无表情,静静地吃着碗里的饭。儿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自己的父亲,不远处的书包里静静地躺着这次测验的卷子。79分的卷子既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是对一向成绩优秀的儿子来说,就有点失水准了。

“这次考得怎么样了?”良久,沉默是金的父亲终于发话了。

“7……79分。”无法从父亲的语气中感受到任何感情的儿子小心回答了父亲的提问,并紧紧盯着父亲那张好像磐石般坚毅的脸。 没有表情!即使是听到儿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那张熟悉的脸庞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波澜不惊。看到这里,儿子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默默吃着碗里的饭。

曾几何时,父亲会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会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可惜,父子俩一起高兴一起伤心,可是现在的父亲……脸上麻木的表情 ,没有丝毫的感情,儿子的成败仿佛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多少次儿子拿着第一的成绩在父亲面前炫耀,父亲也仅仅只有一声简简单单的回应。同学们所说的进步的奖励、成功的庆祝,这一切儿子都不曾拥有。同时,同学们所说的父母对成绩下降的怒火、严厉的呵责,到了父亲这里连一个简单的表情也换不到。想到这里,儿子不禁有些神伤。

又是一阵无言的沉默,只有咀嚼下咽的声音。

忽然父亲放下碗筷,儿子有些惊喜地抬头。“你想吃些什么?我明天去买。”父亲没头没尾的话语让儿子有些惊讶,木然的回答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

儿子低头细想父亲刚才的话:这是在关心我吗?如此简单的话语让儿子难以抓住其中的意义。

望着父亲起身离去的背影,儿子有些茫然。看着洗碗池前父亲忙碌的背影,儿子忽然觉得有种想哭的冲动,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也许吧,这就是父亲关心人的方式!虽然很简单,也很容易伤人,但这

也是一种爱吧!儿子忽然觉得父亲的表情不再木讷了,像死水一样的父亲仿佛又增添了新的活力。儿子赶紧上前与父亲并肩站在一起,帮他洗碗。忽然儿子好像看到父亲笑了,笑得像铁树开花一样灿烂。 这也是一种爱,饭桌上无言的爱。

【点评】

文章通过父子共进晚餐的一个场景,不仅成功地塑造了父亲和儿子的形象,而且将父子之间那种内敛、沉默的爱渲染得富有张力。书包里静静躺地着的79分的卷子,使得儿子面对父亲时先是小心翼翼地观察,再是小心回答父亲的疑问,面无表情、水波不兴的父亲着实让儿子有些失望、神伤。此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插叙”进行对比,但是点到为止,耐人寻味;接着文章又兴波澜,父亲忽然放下碗筷的细微动作被儿子敏感地捕捉到了,可惜,惊喜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茫然的儿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也终于顿悟、理解:这也是一种爱!

贯穿全文的语言、心理、动作、环境描写将儿子内心深处的渴望表现得张力十足,波澜起伏。

篇三:初中作文教学指导——这也是一种爱

这也是一种爱(作文辅导)

【辅导】

导言:同学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爱”,一个多么温馨而神圣的字眼——如春风轻吻大地,如甘泉沁人心脾……爱有多种多样:有骨肉情深——催人泪下的爱;有相濡以沫——刻骨铭心的爱;有义结金兰——感天动地的爱……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爱的温暖。

“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我们蓦然发现:这也是一种爱。那就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吧。

审题:题目中“爱”这个关键字,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到,但是,同样非常关键的“也”字,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忽视掉,这里特别提醒并强调。“也”说明这种爱会在生活中被忽视,或者被事情的表象所掩盖。但经过一些事情,或者经历一段时间后,才会忽然意识到:“这,原来也是一种爱。”

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的表象和实质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经过个体不断的感悟、认识和升华,最终才会把握其精神实质。因此,这个“也”字提醒作者,要有写自己认识的转变,要有思辨性,即这个事件换一个角度思考,它就是一种爱的诠释。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之笔。

立意:本篇作文的立意很明确,就是要表现浓浓的爱意,但“爱”,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是要(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出来的。

学生在作文时,可反其道而行之,例如从舍弃、磨难、严厉、放手等角度来把握“这也是一种爱”,使文章立意新颖且高屋建瓴。 选材:写前首先要确立写作对象。就本题而言,可以作为写作对象的资源非常多,可以写父母、老师、朋友、邻居、兄弟姐妹等等,甚至可以写陌生人。在众多写作对象里,陌生人虽然可以写,但鉴于初中生写作水平的局限,很难写出真情实感,所以提醒同学们最好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对象确立后,根据自己心中的写作对象,想一些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关于“爱”的事情,尝试一件事情用一句话总结,越多越好.父母背子女看病;母亲深夜陪我做作业;母亲深夜织毛衣;父亲辛勤种地;我出门时母亲的唠叨嘱咐;父亲的严厉批评等

【例文1】

昏暗的灯火下一对父子正在吃饭,安静的饭桌上父亲面无表情,静静地吃着碗里的饭。儿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自己的父亲,不远处的书包里静静地躺着这次测验的卷子。79分的卷子既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是对一向成绩优秀的儿子来说,就有点失水准了。 “这次考得怎么样了?”良久,沉默是金的父亲终于发话了。 “7……79分。”无法从父亲的语气中感受到任何感情的儿子小心回答了父亲的提问,并紧紧盯着父亲那张好像磐石般坚毅的脸。

没有表情!即使是听到儿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那张熟悉的脸庞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波澜不惊。看到这里,儿子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默默吃着碗里的饭。

曾几何时,父亲会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会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可惜,父子俩一起高兴一起伤心,可是现在的父亲……脸上麻木的表情 ,没有丝毫的感情,儿子的成败仿佛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多少次儿子拿着第一的成绩在父亲面前炫耀,父亲也仅仅只有一声简简单单的回应。同学们所说的进步的奖励、成功的庆祝,这一切儿子都不曾拥有。同时,同学们所说的父母对成绩下降的怒火、严厉的呵责,到了父亲这里连一个简单的表情也换不到。想到这里,儿子不禁有些神伤。

又是一阵无言的沉默,只有咀嚼下咽的声音。

忽然父亲放下碗筷,儿子有些惊喜地抬头。“你想吃些什么?我明天去买。”父亲没头没尾的话语让儿子有些惊讶,木然的回答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

儿子低头细想父亲刚才的话:这是在关心我吗?如此简单的话语让儿子难以抓住其中的意义。

望着父亲起身离去的背影,儿子有些茫然。看着洗碗池前父亲忙碌的背影,儿子忽然觉得有种想哭的冲动,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也许吧,这就是父亲关心人的方式!虽然很简单,也很容易伤人,但这也是一种爱吧!儿子忽然觉得父亲的表情不再木讷了,像死水一样的

父亲仿佛又增添了新的活力。儿子赶紧上前与父亲并肩站在一起,帮他洗碗。忽然儿子好像看到父亲笑了,笑得像铁树开花一样灿烂。 这也是一种爱,饭桌上无言的爱。

【点评】

文章通过父子共进晚餐的一个场景,不仅成功地塑造了父亲和儿子的形象,而且将父子之间那种内敛、沉默的爱渲染得富有张力。书包里静静躺地着的79分的卷子,使得儿子面对父亲时先是小心翼翼地观察,再是小心回答父亲的疑问,面无表情、水波不兴的父亲着实让儿子有些失望、神伤。此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插叙”进行对比,但是点到为止,耐人寻味;接着文章又兴波澜,父亲忽然放下碗筷的细微动作被儿子敏感地捕捉到了,可惜,惊喜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茫然的儿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也终于顿悟、理解:这也是一种爱!

贯穿全文的语言、心理、动作、环境描写将儿子内心深处的渴望表现得张力十足,波澜起伏。

【例文2】

爱的形式有很多种:安抚、宠溺、呵护……几乎每一种爱的形式都是温暖轻柔的。而我,却感受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爱。

手拿着一张红色的成绩单,我踌躇在家门口久久不敢进门。毕竟成绩单上的那个“76”“78”太刺眼了,刺得我心里很不舒服。要是被妈妈知道,她会有什么反应呢

“看现在都几点了,怎么还不回来啊?要不我还是去学校看看吧!”门里传来妈妈那熟悉的声音。随着门的突然打开,我“倏”地把成绩单塞进口袋里,呆呆地看着妈妈。妈妈先是愣了一下,笑着说:“回来啦!快进来!没带钥匙吧!”“哦……哦。”我心不在焉地应和着。 “成绩单发了没啊?”妈妈接过我的书包就迫不及待地发问,“考得怎么样?”“哦,没,还没发呢!还不知道!”我不敢直视妈妈的眼睛。“你口袋里什么东西啊?”眼尖的妈妈还是发现了露出一角的成绩单,而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抽了出来。我拦都拦不住,屏住呼吸等着妈妈的河东狮吼,心里像提着十五个吊桶一样七上八下的。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考得这么差?你还撒谎啊你,看我怎么收拾你!”果不其然,妈妈明显是真的生气了,抄出了“杀人法宝”_衣架,吓得我直往爸爸身后躲。爸爸本来就义愤填膺,加上接收到妈妈的“杀人目光”后,弃我而去了。就这样,妈妈毫不客气地赏了我一顿“竹笋炒肉丝”。

我可气可恨妈妈了,在日记本里大大发泄了一阵子才忍着疼痛上床睡觉。朦胧中,我看见有一个人走进我的房间,略显粗糙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然后,一滴滚烫的液体落在我的手臂上,是妈妈的泪。!

篇四: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扣题

高考作文审题技法

【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2005重庆】《自嘲》,【2006辽宁】《肩膀》,【2007福建】《季节》,【2008江苏】《好奇心》,【2009山东】《见证》,【2009四川】《熟悉》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7江苏】《怀想天空》,【2008浙江】《触摸都市》,【2009江苏】《品味时尚》,

【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

【2006江苏】《人与路》,【2007四川】《一步与一生》,【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2007天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2007辽宁】《我能》,【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还有2009年两个半命题作文题也属于句子式命题,【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2009湖北】《站在的门口》。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007安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

2、不完全命题作文

只给出题目的一半,要求考生补全后再作文。

【2009湖北】23、请以《站在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

3、材料式命题作文

先给出一段材料,也可以说是理解题目的导语,然后再让考生以什么为题写一篇作文。

【2009北京】23、作文(60分)

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十个外,题材不限。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7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等。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

【2005北京】《说“安”》,【2006湖南】《谈意气》,【2008江苏】《好奇心》,【2008天津】《人之常情》,【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等。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多的是指其中的比喻、象征等隐含意义,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6江苏】《人与路》,【2007福建】《季节》,【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8浙江】《触摸都市》,【2009湖南】《踮起脚尖》,【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2006江苏】《人与路》,【2007四川】《一步与一生》,【2008山东】《春来草自青》,【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审题策略】

1、从标志性词语中辨明体裁。

议论文:题目中有“谈”、“说”、“读”、“论”、“议”、“批”、“斥”、“驳”、“反对”、“评”、“感”等字眼,或涉及的是抽象的概念、道理、问题、主张等,大多适合写成议论文,如【2005

北京】《说“安”》,【2006湖南】《谈意气》;【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2009江苏】《品味时尚》等。

记叙文:题目中有“记”、“传”、“忆”“赞”、“颂”、“怀念”、“难忘”等字眼,或涉及到的是人、物、事、景、(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这也是一种爱作文审题)地点、时间或场面等,一般适合写记叙文,如【2008天津】《人之常情》,

【2009山东】《见证》,【2009重庆】《我与故事》等。

抒情散文:还有一些题目,往往使用比喻、象征等方法,情感性比较浓郁,很适合写成抒情散文。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2007江苏】《怀想天空》,【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江西】《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08浙江】《触摸都市》等。

2、从语法结构中明确重点。

(1)如果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要搞清它的含义及所涉及的范围。

如《说“安”》,“说”,说明要求写成议论文,“安”的范围很广,可以用增补法化大为小,选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词语作为作文内容。如安静、安分、安宁、平安、安逸、安乐、安全、安心、安于本分、安定团结、安享晚年、心安理得、安于现状、小富则安、国泰民安等等。在立意时要注意的是切勿面面俱到,囫囵吞枣;只需侧重一二,深入挖掘即可。

(2)如果题目是几个词构成的,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明确题目的中心所在。 如【2009重庆】《我与故事》,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语,它要求我们写出故事给“我”的感动或启迪,写出“我”在故事中的思考或成长。

又如【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是一个偏正关系的词语,重心在限制性词语上,即“在自然中”,包括自然界、不经干预的状态、闲适惬意的心境等。

再如【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一个主谓关系的句子,重心在宾语,即“隐形的翅膀”,所以必须弄明白“隐形的翅膀”是什么,有助于你的什么。

还如【2005天津】《留给明天》,是一个动宾关系的短语,重心在动词“留”,即把什么留给明天,是崇高的精神、美好的传统,是丰富的物质、充裕的资源,还是发达的科学、优良的环境?再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是一个动补结构,重心在谓语“胜”字,因此,必定要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3)如果题目是一个不完整结构(半命题),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这种不完整的命题,其中心就在于考生补充齐全的部分;如《这也是一种高尚》、《这也是一种进步》、《这也是一种爱》……,它们的审题重心就在“高尚”“进步”“爱”。当然限制性词语“也是”也很重要,注意它的言下之意。

又如【2009湖北】《站在的门口》,所需补充的可以使具体的地点,如考场、商场、家、书店……,也可以使抽象的话题,如诱惑、成功、责任、爱、抉择、机遇、理想、诚信……,如果是后者,审题的重心就在于如何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

3、从关键字眼中把握题目的指向性。

如【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必须扣住关键字眼“不要轻易说”,也就是说生活中可以说“不”,但不能“轻易说”,因为有时候说“不”也许是一种坚守、勇敢、执着、抗争,而有时候说“不”则是一种退缩、懦弱、蛮干、无谓的牺牲。所以该说时就说,不该说时决不说——理智、智慧地说“不”,即“不要轻易说?不?”。

有如【2009福建】《这也是一种》,其重心在于补全部分,但关键字眼还是限制性词语“也是”,它隐含着一种“新解”或“别解”,它的言下之意是立意构思成败的基础。如果写《这也是一种爱》,那么你得考虑“也是”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所写得那种“爱”与我们常见的或通常理解的“爱”表现不一样,例如鲁迅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那种“痛心的爱”,父母对小孩跌倒大哭而不理不睬、任其自己爬起来的那种“狠心的爱”,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而冷言讽语地刺激的那种“苦心的爱”,等等。

4、从修辞手法中挖掘深层含义。

如【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挖掘题目中“这道坎”的深层含义,只有把它的含义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审题清楚;我们可以将其寓意(比喻义)理解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甚至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考生既可以从小处(个人或家庭)入手,也可以从大处(社会或国家民族)着眼,同时可联系古圣先贤的人生经历,如屈原的放逐、司马迁的宫刑、陈子昂的怀才不遇、苏轼的屡遭贬谪、文天祥的逃亡、蒲松林的落第、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汶川地震灾难、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受阻、666农药发明的665次失败、诺贝尔实验炸药导致实验室爆炸等等;明确之后,选择其一,即可成文。

又如【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也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的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挖掘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的深层含义:一是“春光”,二是“妈妈”,三是“看妈妈”,三点缺一不可。首先,“春光”可实可虚,实指春天的美好事物(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虚指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顽强的拼搏、美好的情感等;其次,“妈妈”也是可实可虚,实指赐予生命的妈妈、谆谆教诲的良师、临危济困的路人,虚指山水灵动的

自然、亲情弥漫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祖国;第三就是“看妈妈”,关键是如何理解“看”字,题目中的“看”有“回报、感恩、反哺、报效”之意,而不仅仅是“看望”。因此,只有将整个题目的深层含义都发掘出来,才能够全面准确地审清题意。

再如【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道题中的“隐形的翅膀”就是一个比喻或象征,先必须弄清楚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来。根据题目给出的歌词材料:“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隐形的翅膀”可以比喻为“理想、信念、梦想、自信、执着、坚守、勇敢、无畏、毅力、恒心、智慧……”,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关爱、良师的教导、朋友的警醒、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宽容、国家的强盛……”,也可以是“真善美的力量、偶像的榜样作用、曾经许下的诺言……”,还可以实指个人的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运动技能……”,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引领我“飞翔”的“翅膀”,助推我前行成长的力量。

【审题技巧】

(一)添加语素,化大为小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立意范围过于宽泛,并可能造成写作时的“东一榔头西一斧”的现象;因此,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化大为小”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2006北京】《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再如【2008天津】《人之常情》:

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将一个宽泛无边的“人之常情”具体化、精确化:第一个是“哪些情感属于人之常情?”如亲情、友情、恋情、师生情、思乡情、爱国情、忧乐情、同情之心、趋利之心、护短之心、向亲之心等等,都是人之常情;但这道作文题决不仅仅是要你告诉阅卷老师“人之常情有哪些”就可以得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一些所谓的?人之常情??”,这就是第二点,如:中学生想穿好一点时尚一点,是人之常情;想上网聊聊天,或玩玩电子游戏等,是人之常情;对异性有些好感,想谈情说爱,是人之常情。还有人都不想得罪他人、愿做好好先生,这是人之常情;面对金钱,面对权力,人都有趋利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亲朋好友或乱了纪,或犯了罪,你有庇护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有了弱点短处,不太愿意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面对这些“人之常情”,我们应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知晓利弊,坚持原则,决不因为是“人之常情”而扭曲了对事物的认知,甚至走入歧路。 又如【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

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添加语素法”,增补新的信息,将这个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二)虚实结合,化实为虚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2006辽宁】《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参照朱自清的《背影》)

如果“肩膀”虚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联想,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如我们平时说“借你的肩膀靠一靠”,这里指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对象,从这个角度向友情、亲情挖掘也未尝不可。

②基础,外力,前人的成就。我们平时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在他人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由此可联想到荀子的名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说,要实现“志”,除了有“志”与“力”以外,还必须借助外力。还有《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都体现了借助外在客观条件、充分发挥内在优势的智慧。

还可从“并肩作战”(团结协作)、“身肩重任”(承担责任)等角度进行联想与想象。 再如【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

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着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三)审清题眼,化暗为明

如【2007天津】《有句话常挂嘴边》:

“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又如【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

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又如【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

如何解读?题眼在“自然”一词,可以联想当今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而“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点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生活”等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的主题范围。

再如【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

写作时,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其一,为什么而感动?其二,带着感动去干什么?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去哪里、去干什么。其三,感动在你出发前往的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所以,作文的具体落脚点,也就是“题眼”,应该盯在“感动”上,据此展开叙述或者议论。

(四)把握内涵,化繁为简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如:【2006江苏】《人与路》:

“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抓住

第一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筚路蓝缕,以开荒荆;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抓住第二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人与路的关系还有另外几个“版本”: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也还是没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这两个推理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说来伟大的道路大都需要人的合力开拓,单打独斗力量毕竟有限,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学会通力合作,使路越走越宽,路上的人越来越多。

拟虚想象是抓住“路”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

“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给自己退路,失意时给自己出路”;智慧的考生会发现“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比如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与人沟通,才有生机。

(五)由表及里,化隐为显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如【2009湖南】《踮起脚尖》:

这是近几年来最富有挑战性的作文题,审题较难,写好更难。先看这个短语的明示意义,就是说“把脚尖踮起来”,踮起来干什么?无非是为了看得更远、更高,得到本来得不到的东西。比如露天看演出,比如树下摘果子,比如矮个测量身高,比如雨后过烂泥路,比如留守儿童盼归……。以此来类推出它的隐含意义,“踮起脚尖”,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实现目标。实质上就是超越自我、投稿自我,超常发挥自身的潜能。

例如“踮起脚尖,登高远望”。踮起脚尖,就能站的高,看的远,看的准确、细致、全面,就能少出差错或不出差错。古人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就是这个道理。

“踮起脚尖,走向辉煌”;“踮起脚尖,冲破困境”; “踮起脚尖,高瞻远瞩”; “踮起脚尖,春暖花开”。

二、探讨2012高考题目

篇五:这也是一种爱

这也是一种爱(作文辅导)

【辅导】

导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爱”,一个多么温馨而神圣的字眼——如春风轻吻大地,如甘泉沁人心脾……爱有多种多样:有骨肉情深——催人泪下的爱;有相濡以沫——刻骨铭心的爱;有义结金兰——质朴,纯真的爱……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爱的温暖。

审题:题目中“爱”这个关键字,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到,但是,同样非常关键的“也”字,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忽视掉,这里特别提醒并强调。“也”说明这种爱会在生活中被忽视,或者被事情的表象所掩盖。但经过一些事情,或者经历一段时间后,才会忽然意识到:“这,原来也是一种爱。”

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一是“这”属于近指,暗示你所写的事就发生在你身边,因此文中要有你自己最真切的感受。作为代词,“这”可以代替材料中所表现的某一种爱,由此及彼,以此类推:A是爱,B是爱,则 C也是爱。二是“也”字承接上文表示频度,即同样的事情再度出现。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的表象和实质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经过个体不断的感悟、认识和升华,最终才会把握其精神实质。因此,这个“也”字提醒作者,要有写自己认识的转变,要有思辨性,即这个事件换一个角度思考,它就是一种爱的诠释。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之笔。

立意:本篇作文的立意很明确,就是要表现浓浓的爱意,但“爱”,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尤其是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出来的。

学生在作文时,可反其道而行之,例如从舍弃、磨难、严厉、放手等角度来把握“这也是一种爱”,使文章有较高的立意。

选材:写前首先要确立写作对象。就本题而言,可以作为写作对象的资源非常多,可以写父母、老师、朋友、邻居、兄弟姐妹等等,甚至可以写陌生人。在众多写作对象里,陌生人虽然可以写,但鉴于初中生写作水平的局限,很难写出真情实感,所以提醒同学们最好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对象确立后,根据自己心中的写作对象,想一些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关于“爱”的事情,尝试一件事情用一句话总结,越多越好。

表达:(略)

【例文】

昏暗的灯火下一对父子正在吃饭,安静的饭桌上父亲面无表情,静静地吃着碗里的饭。儿子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自己的父亲,不远处的书包里静静地躺着这次测验的卷子。79分的卷子既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是对一向成绩优秀的儿子来说,就有点失水准了。

“这次考得怎么样了?”良久,沉默是金的父亲终于发话了。

“7……79分。”无法从父亲的语气中感受到任何感情的儿子小心回答了父亲的提问,并紧紧盯着父亲那张好像磐石般坚毅的脸。

没有表情!即使是听到儿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那张熟悉的脸庞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波澜不惊。看到这里,儿子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默默吃着碗里的饭。

曾几何时,父亲会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会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可惜,父子俩一起高兴一起伤心,可是现在的父亲……脸上麻木的表情 ,没有丝毫的感情,儿子的成败仿佛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多少次儿子拿着第一的成绩在父亲面前炫耀,父亲也仅仅只有一声简简单单的回应。同学们所说的进步的奖励、成功的庆祝,这一切儿子都不曾拥有。同时,同学们所说的父母对成绩下降的怒火、严厉的呵责,到了父亲这里连一个简单的表情也换不到。想到这里,儿子不禁有些神伤。

又是一阵无言的沉默,只有咀嚼下咽的声音。

忽然父亲放下碗筷,儿子有些惊喜地抬头。“你想吃些什么?我明天去买。”父亲没头没尾的话语让儿子有些惊讶,木然的回答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

儿子低头细想父亲刚才的话:这是在关心我吗?如此简单的话语让儿子难以抓住其中的意义。

望着父亲起身离去的背影,儿子有些茫然。看着洗碗池前父亲忙碌的背影,儿子忽然觉得有种想哭的冲动,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也许吧,这就是父亲关心人的方式!虽然很简单,也很容易伤人,但这也是一种爱吧!儿子忽然觉得父亲的表情不再木讷了,像死水一样的

父亲仿佛又增添了新的活力。儿子赶紧上前与父亲并肩站在一起,帮他洗碗。忽然儿子好像看到父亲笑了,笑得像铁树开花一样灿烂。 这也是一种爱,饭桌上无言的爱。

【点评】

文章通过父子共进晚餐的一个场景,不仅成功地塑造了父亲和儿子的形象,而且将父子之间那种内敛、沉默的爱渲染得富有张力。书包里静静躺地着的79分的卷子,使得儿子面对父亲时先是小心翼翼地观察,再是小心回答父亲的疑问,面无表情、水波不兴的父亲着实让儿子有些失望、神伤。此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插叙”进行对比,但是点到为止,耐人寻味;接着文章又兴波澜,父亲忽然放下碗筷的细微动作被儿子敏感地捕捉到了,可惜,惊喜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茫然的儿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也终于顿悟、理解:这也是一种爱!

贯穿全文的语言、心理、动作、环境描写将儿子内心深处的渴望表现得张力十足,波澜起伏。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