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秋天的心,林清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8 00:34:29 体裁作文
秋天的心,林清玄体裁作文

篇一:秋天的心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

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

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

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

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

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

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

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

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

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

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

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

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

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

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

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

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

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

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

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

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

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

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

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

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

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

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

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

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

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

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

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

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

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

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

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

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

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5、本文在第①段和第⑧段两处都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

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6、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3分)

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

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答:

17、文章以“秋天的心”为题,“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3

分)

答:

18、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

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参考答案:

15、(4分)第①段引用两句诗,引出话题,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2分)第⑧段引用韦应物的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2分)

16、(3分)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

17、(3分)“秋天的心”体现在: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3分,写出一点给0.5分)

18、(4分)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让人们不断地远离甚至脱离自然,(2分)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使人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2分)

篇二:读林清玄散文

在美妙而清新的文字中沉醉

读林清玄散文

之前,并不喜欢读林清玄,总认为他的文章有着过于华美的词藻,太虚伪,太浮夸,似乎是在卖弄着他的文笔。假期无事,随手翻阅他的散文集后,我的想法便改变了,这本书是林先生用毕生情感酿就的精华。是春日里一阵拂面酥心的风,是夏日午后一朵缱绻的云,也是秋天树上那一片片自由落下的枫叶,更是那冬日里田野上的那一铺暖雪。

林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怡然自得的,它的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那是默默地潜行着的芬芳,又如细水长流,纵然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强大的身躯,但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如果把林先生的文章比作一幅画的话,那肯定就是素描了,就像它的色彩,虽然只有黑白,但那黑,那白,有深有浅,和谐交融,更像它的风格,用纤细的笔头细心的描绘,描绘出一个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

说到情感,我觉的林先生的文章已经达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境界:读似如迷雾般扑朔迷离的梦境,却在梦醒时分大彻大悟,懂得人生,命运,事途,明白现实中自己存在的目的。这种使人们清醒的深刻教诲,是远离喧器与污浊的,使人读了以后,仿佛置身于清野仙居,飘然成仙,回到过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仿佛身处小小温馨的咖啡厅,让一杯醇而不浓的咖啡滋润心间,让香气久久弥漫萦绕。

最令我感到钦佩的是林清玄先生的那种与大自然的亲和力和热

爱光明的心,在他的《走向光明的所在》中写道:“每天,起床的时刻,我都满怀感恩地与朝阳道早安,与晨光一起点燃内心的光明。内心一旦有了光亮,就想欢笑,想去爱,想手舞足蹈地唱歌,然后我轻轻唱着我内心的愿望。每天,我都与早上相遇的人道早安,因为我珍惜每一次相遇的因缘,在我心里,总有这样的盼望,和大家一起打开心内的门窗”。就是这样一颗热爱光明,平和友善的心令我改变初衷,内心的浮躁也烟消云散。

这就是林先生的人生,淡然却不颓然,自得却不自满,浪漫却不失真实。让我浸泡在美妙新清的文字里,陶醉着人性的美丽,品尝着那一丝丝感慨,那一丝丝婉转柔和的甜香。

篇三:清澈的清,玄妙的玄:林清玄散文特色赏析

清澈的清,玄妙的玄:林清玄散文特色赏析 作者:陈玉驹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4年第01期

林清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他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一、由此及彼,声东击西

林清玄的散文,一般从比较细小的事物切入,娓娓而谈,体贴人生,关注人事;用细微的禅理智慧,唤醒每个人内心的觉悟。他非常善于运用隐喻性符号,大多选择具体的人、事、物,“构成一种隐喻情境”,引发主体通过想象和情感体验,巧妙地将言外之意传达出来,水到渠成而又妙不可言。

比如在《可以预约的雪》中,可以预约的不是雪,而是如雪一样的菅芒花,然而文章真正谈的又不是菅芒花,而是现实人生。

冬天的雪可以预约,秋天的菅芒花可以预约,然而人生却是无法预约的。两年间的物是人非,朋友和自己的人生遭遇,无不告诉我们人生中的“常与变”,正是这些偶然的因素,导致我们的人生难以预约。

我们习惯于生活的安逸不变,向往着生命的“常”;但生命的“变”却无时不在地侵扰着我们,生活并不按人的意愿前进,人就陷入了困局,这几乎就是人的宿命。为了摆脱这种宿命,林清玄强调:对“常”,要有祝福之念;对“变”,要有宽容之心,不悔不忧,无怨无尤。这样一来,由花及人,人与花交相辉映;可预约与不可预约,对应着人生中的“常和变”;未来预约的理想,对应着现实里的遭遇;前文的伤感,对应着后文释然之后的乐观。整个文章逻辑清晰,针脚绵密。完成了林清玄式文章的出其不意,指东打西。

此类文章常常曲径通幽,匠心独运,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原文]

可以预约的雪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秋天的心,林清玄)

文∕林清玄

(1)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菅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2)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3)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4)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菅芒花。

(5)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6)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7)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8)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9)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10)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11)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12)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13)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14)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我们逐渐地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15)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16)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17)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那是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18)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19)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20)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忧,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21)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菅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二、巧用意象,意在象外

美国著名诗人庞德认为:“真正的天才是处于这样一种幸福的关系之中,他能够把某一概念转变成审美的意象,并把审美的意象准确地表现出来。”林清玄就是这样一位擅于创造散文意象的天才艺术家。

在世俗的生活中,宇宙、天堂、永恒、无限、神圣、天使……都是那么遥远,可是当一个人深深融入一粒沙、一朵花、一只百灵鸟,也就进入了生之秘境。如果一个人内心的爱还不够

充满,但只要有一点关怀、一点善意、一点温柔,试着把那一点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内心的情感也会因为清晰而深刻,因深刻而充沛了。

林清玄的散文,就常常借助“花、水、佛”三大意象,来透视其心灵深处开启的精神之花,融合了他对禅理与现实人生的思考。

比如他以水的包容万物来比喻母爱的伟大。

“妈妈是最怕下雨了,她爱叮咛我撑伞,我瞒着她将伞丢在家里,跑到澳畔去玩水,看一条水涨成一片水,我们舞成许多水花。回家又喜欢撒谎,说是忘了带,说是出来时刚好没有下雨,甚至抱怨那把纸伞已经那么破旧了,因此屁股上常是一片红云。每下雨被淋到,就想到那把破旧的油纸伞,在没有人通知撑伞时,才深切觉得妈妈的爱。”

童年无知,偏偏要和母亲对着干,瞒着母亲丢掉伞,然后冒雨疯,母亲则反复叮嘱,母爱的宽容博大,孩子的顽皮粗疏,经过作家的细心点染,跃然纸上。水与母亲都是生命的母体,母爱像水一样泽惠人间,深沉,绵远,永无止尽。

在《心田里的百合花开》中,作者这样写到: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努力,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就是野百合的信念。

但这仅仅是野百合的信念吗?如果仅仅是百合花的信念,那么,这个信念与我们何干呢?其实,百合花这里明显是一种意象。百合谷所处的环境,就是艰辛社会的缩影,花开,就是生命的打开和绽放。野百合的遭遇充满着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就是“以花来证明”。

野百合是我们整个人类的隐喻,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我们每个人本质上都是野百合,但只要有一颗开花的心,经历艰难生长的丛林法则,刻苦磨练的生命法则,我们才能认识自我,看清自我,坚定自我,才能一花独放,以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原文]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文/林清玄

(1)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

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2)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3)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4)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5)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6)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7)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三、佛光普洒,精神高贵

林清玄是佛门弟子,禅理是林清玄散文的“精神家园”。但林清玄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禅理作为一种背景,一种价值底座,以宗教的平和之心,来看待俗世生活中的精神惨淡和颓废,并且用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来净化我们的心灵。

林清玄说:“禅不是要离开生活,而是为了醒着生活。”出家并不等于“出世”,而是为了更好地“入世”。而要入世,而要醒着生活,就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用乐观的态度包容人生所遭遇的一切困难和挫折。

面对纷纭的大千世界,唯有冷静处之,内心超脱,才能真正把握社会的底蕴。林清玄说:“我常常想,浩如瀚海的佛教经典,其实是在讲心灵的种种尘垢和种种磨洗的方法,它只有一

篇四:九月:秋天的样子,秋天的心

九月:秋天的样子,秋天的心

九月:秋天的样子,秋天的心

天猫超市的快递是可以到的,阿婆田里的小白菜亦是可以偶尔买到的,豪华的宝马奔驰常会呼啸而过,一摇一晃的三轮亦会鱼贯而出。身处这个不城不镇,不村不落之地,在很多时候,让我感到些许的迷惑与茫然。

你瞧,节令都快秋分了,可是这一上午的太阳,依旧这般毒辣,烤得柏油路冒着青烟,烤得那依旧碧绿的树叶打着蔫儿。来来往往的人群,一个个无精打采地样子,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我只是从马路此边的大楼回到马路彼边的宿舍,身上的短袖衬衫便像是被泼了水一样,全身湿透了。可是,这哪里有泼水的清凉,这分明是一身的汗珠子扑簌簌地往下淌啊。

我在食堂里胡乱地吃了一口,然后回到宿舍小憩了一会,前后大约不过一个小时。就在我打着哈欠,才到办公室不一会儿功夫,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起来。看这阵势,一场倾盆大雨就要来了。隔着厚厚的玻璃窗,我似乎听见那脱缰野马一般的风在外边咆哮着。就在我视线不远方的乌黑的天际里,突然一道金光闪烁,如同蛟龙般的闪电横跨天际;又像一把锋利的剑径直劈向大地。那阵势,似乎要将这被乌云压抑着的天空撕开一道口子,杀出一个出气儿的地方来。而紧接着,一声霹雳就在我的头上砰然炸开。那一刻,我感觉地动山摇,窗户以及整幢楼宇都被震得轰轰作响。就这样,一场暴风骤雨哗啦啦地粉墨登场。

我站在高楼上望着,那瓢泼一样的大雨中,犹如蚂蚁一般穿梭的车辆,也似乎在和这场雷雨较着劲儿,发疯地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奔驰着。我想,他们一定是为了去见某个紧要的客户,去面谈一笔重要的生意吧?要不然,怎么这般急切?是的,人生的路上,就是这样不停地赶路。我们随时随地都要准备着出发,无时不刻都要面临着这风驰雷掣

的挑战。可是,在这样的途中,我们何时也能能随时赶往自己的故乡呢?就像我,一人漂泊在外,有多长时间,没有看见我那日渐老去的父母了?多长时间没有看见自己那快要认不出来了的女儿呢?只是,你们这些赶路的人啊,为何要这般急呢?如此大的雨,万一出点事故如何是好?我们的生命可不像这雷雨啊,它下了一场,还可以再下一场;它今年下了,明年还可以在下,他在唐诗里下了,在宋词里也下了,至今,还在我们这枯燥的日子里下着。而我们的生命呢?只有唯一的这一次啊。

不是么?小时候,这样的雨啊,我在老家也见过。那时,我吓得躲在屋里的桌子底下,用两只颤抖着的手死死地捂着耳朵,裤裆里似乎在滴滴答答地响着,我一边捂着耳朵,一边在心底里飞快地念着:雷公啊雷公,我错了,饶了我吧,昨天,放牛回来的路上,肚子饿的呱呱叫,我偷吃了人家地里的一根黄瓜,那三狗也一起吃了,要霹一起霹吧。三狗是和我一起放牛的,那家伙,比我的手快,一条黄瓜被他抢了一大半去。我正忏悔着,雷声停了。我一骨碌从桌子底下爬了出来,端着一把小椅子,跑到门口,看那一阵接一阵的雷雨。那雨简直就像是一块又一块的幕布,一块一块地从山那头移到山这头。那绿油油的山,那山上被风吹动的树,还有那些雨中的白墙黑瓦,似乎就在这一块块的幕布里,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乡村话剧。而当我正沉醉在这美妙的话剧里时,突然看见那该死的三狗也坐在大门口,流着鼻滴,傻乎乎地笑着,笑得那么开心。这家伙,偷吃的黄瓜比我还多,今天,没被雷公劈着,正高兴着呢!

这样的雨啊,我的本家苏轼也经历过。不是么,你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他当时正谪居杭州。我早就听说西湖有杨柳,有断桥,有白塔,还有美人。只是可惜,到今天交通如此发达,从我这儿到杭州顶多也就三个小时,可是,却总未能抽出时间去一次。相比之下,我的先人尽管一生不得志,但也算是个有福之人,谪居也被安排到这么一个好地方,遇上了这么好的一场雨。而且,仅仅时隔一年后,他再次与一场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雨相遇。你看,"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遇上这一场淋漓极致的雨,该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只是,从时间上看,苏轼遇上的雨应该是在夏季或者至少是初秋吧?我记忆里的那场大雨,不也是在流火的七月么?而今天我眼前的这场雷雨,是谁延误了你的行程?你竟然一拖拖到了现在,农历该快九月了吧?

九月总应该有九月的景,该有九月的情,该有九月的事儿啊。你看,文征明道:"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 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 别有池塘一种幽。";你再看,王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还有,杜牧有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不是么?九月的花事,九月的秋风,九月的兄弟,九月的女人,这些该是九月的风情啊?

我小时候的九月,该穿上厚厚的秋衣了吧?我记得,父亲和母亲带着我,拿起磨得锋利无比的镰刀下田,那已经带着丝丝寒意的泥田里,金黄的稻子弯着它那从春天到夏天,然后再一直在秋风寒露里挺着的腰身,它多像我如今的父母啊,他们年轻时是那样的魁梧和伟岸,我踮着脚尖也到不了他们的肩膀。可是,为了我们读书、我们的工作,为了我们成家立业,他们一生操劳忙碌,一生含辛茹苦,而如今,他们曾经那样挺拔的腰身渐渐弯下去,弯下得如同那低着头的稻子。是什么时候,我的个头超过了他们,而且超过了一大截儿呢?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是,我却一直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是如此的桀骜,看着我的父母年复一年地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日出日做,日落而息,笑他们是个死脑筋,笑他们不开窍,笑他们一辈子固守着这荒凉的村庄和苍茫的大地。而我的父亲和母亲,就像那弯着腰的稻子,默默不语,一声不响地用它们的金黄,用它们雪白的米粒填饱着我们瘪瘪的肚子,然后在那无尽的田野上,留下一茬茬被镰刀割得渗着白色血液的稻桩。我想,多年后,在那杂草丛生的山坡上,不正是那一个个隆起的坟头里面埋葬着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么?

我还记得,我偷偷地跑到屋后的山上,采来一朵朵金黄的菊花,我机器人真地将它插在邻家姑娘那乌黑如瀑的发间,她那粉扑扑的脸上像红苹果一样的微笑,是那么的香甜。我还记得,她打猪草回来时,总会在那花布衫的衣兜里给我采来一把野葡萄,一捧红山楂。我们偷偷地坐在小河边,清凌凌的河水,映着蓝蓝的天,也映着我们被那野果酸得变形却又如此好看的脸儿。只是如今的我,早就变成一个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我儿时的姑娘,你现在又在何方呢?你还记得那条小溪么?你还记得你头上插满菊花的样子么?你的容颜是否还如当初那般娇艳?你的衣袂是否还如当初那般飘飘?

可是,可是我眼前的秋天呢?我现在所处的九月呢?那远处的群山还是像往常一样青黛,那所剩无几的稻田里依旧如昨日般墨青,那些忙碌的人们依旧裸着他们肥硕渗油发着臭味儿的身子,那些浓妆艳抹的女人依旧露着那雪白却并不怎么好看的大腿。而我也开始满脸皱纹,依旧像在那些苦夏里一样沉闷和苦恼着。这哪里是我儿时的秋天啊?这又如何是那些唐诗宋词里的九月呢?

我想啊,秋天,总该有些秋天的样子吧?可是,为什么我们如今的秋天,没有一丝的诗意,没有一点的静谧,没有那一派曾经的金黄呢?一年四季,除夏天炎热,冬天寒冷之外,那温暖的春天和那童话般的秋天又给我们还留下了什么呢?

可是,那些日历上的秋天,那些我们生命里的秋天,却并不因为这些便稍作停留啊。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渐渐忘却了秋天该收获那累累硕果;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慢慢淡忘了秋天该登高望远遍插茱萸。我们一年到头便这样茫然地奔波和忙碌着,我们一次又一次走在那些风雨飘摇的路上,我们一回又一回徘徊在那些异乡寒冷的夜晚。而我们,仅仅只是为了那些飘渺虚幻的身外之物,为那颗不太安分的心,而消耗着我们疲倦的身躯和枯竭的灵魂啊。

那日,看见天边一抹夕阳,想起许巍的那首《故乡》,"这是什么地方,依然是如此的荒凉,那无尽的旅程如此漫长"。不知不觉,我无助的双眼里,早已泪流两行。

是的,秋天来了,秋天或许还有它该有的样子。只是,我已经没有一颗感受秋天的心......

篇五:江苏省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惆怅(chànɡ) 百舸(ɡě) 斑斓(làn) 失其所与(yǔ) B.颓圮(pǐ) 漫溯(sù) 浣溪沙(huàn) 变徵之声(zhǐ)

C.浙江(Zhé) 冰屑(xiè) 几束(shù) 数目项王(shuò )

D.创伤(chuānɡ ) 瞋目(zhēn) 戮力(lù ) 和而歌(hè)

2.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一组是( )(3分)

A.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矫厉:造作勉强

B.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止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霁:雨后初晴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贫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项是 ( )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无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的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夸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走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4.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5.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6.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6分)

(1)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3分)

答: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3分) 答:

7.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贡问:“师与商①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②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③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②愈:胜过,强些。③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④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试分别概括孔子立身行事的原则和公孙丑、孟子求“道”的观点。(4分)

(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中道而立”。(5分)

四、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9. ,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10.倩何人唤取,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 《论语·为政》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2.分析诗中“逾”“燃”二字的表达效果(4分)

13.作者在表达情感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整首诗具体分析。(4分)

六、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说的是亲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说的是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是爱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④

因祸福避趋之?”说的是爱国情。喜怒哀乐都是情。情,是一个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请你写一篇以“情”为话题的文章,把你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表达出来。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1.B

参考答案

2.D

3.C

4.开篇引用《唐于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写出了通过观察自然,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结尾引用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是为了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这两处的引用,都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4分)(意思相近即可)

5.“秋天的心”体现在:气派悠闲之意;感知自然之心;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谦卑的心情;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6分)(意思相近即可)

6.(1)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3分)(意思相近即可)

(2)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岁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3分)

7.我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6分)认为这句话没有道理也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8.(1)(4分)孔子认为应该不偏不倚,做得恰到好处。(1分)公孙丑认为,“道”应该可望也可及,才能令人勤勉地追求。(1分)孟子则认为真理不能降格以求。(1分)同时认为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做到“中道而立”(1分)

(2)(5分)示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确立好行事的标准,并努力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如在教学中,教师既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激活学生思维,注重传授的方法;又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要给学生留有消化、理解、自我体验、自主探究的余地。(5分)

9.鹿门月照开烟树 惟有幽人自来去

10.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1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12.(1)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一个“逾”字,写出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愈显其翎毛之白,碧白相映生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一个“燃”字,写出鲜花的红艳简直就象燃烧着 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4分)

13.此诗的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亦可),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殷切之情。春

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 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 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14. 心弦上不逝的风景

去县中补习那年,父亲病重,母亲脱不了身,叫妹妹送我。

那天,山风很大,羸弱的小妹肩挑两筐沉沉的行李,在沟沟洼洼里晃荡,瘦小的身子像根离地的芨芨草,颤颤地颠簸在荒凉里。

我默无言语地随在后面,静静地听风声里绿竹扁担的肩压声。满山是血色的夕阳,浸赤了草尖林梢,染红了隐隐的村居,小妹蜡黄的脸映得红山茶一样。

“哥,前面就是状元泉,四爷爷说,叫了状元泉,明年准能考中。”小妹一脸灿然,凌乱的刘海儿下,是一双充满渴盼的眼睛。

小妹放下扁担,理了理乱发说:“哥,我帮你叫,我声尖。”小妹像山里的妞赶集子似的掩不住喜色。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