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民国瓷公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5 09:21:06 体裁作文
民国瓷公鸡体裁作文

篇一:晚清民国瓷绘名家一览表

晚清民国瓷绘名家一览表

三 画

广国华 生卒年不祥,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 泰 光绪年间

万 兴 光绪年间

万云岩 约1910-1950年

万子铭 光绪年间

万辅廷 光绪年间

子 云 光绪年间

子 珍 光绪年间

子 环 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 良 民国年间

义 茂 光绪年间

义 隆 光绪年间

义 兴 光绪年间

义太和 光绪年间

马庆云 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咸丰-同治年间。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件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

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 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 民国年间

四 画

少 山 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画花鸟画见长。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 1862-1908,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多以浅降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王歧山 光绪年间

王恩怀

王声怀 1930-1992 王宗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 1932-1982 王宗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 民国末

王 琦 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匋匋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 珠山八友成员。

王大凡 888-1961年,以人物侍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大成,画风工细逸丽.

创“落地粉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王 震 字一亭,号白龙山人。1867生,1938年卒 王 步 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1896生,1968年卒。丰城县长湖竹溪人。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

王炳荣 生卒年不祥,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雕瓷家陈国治齐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此有所记载,“雕瓷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神似。

王锡良 1922年生,原籍安徽夥县,出生于景德镇。室名:陶源山人、五尺园。十二岁随叔父王大凡学绘画,197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王凤池 光绪年间

王子卿 光绪年间

王荣顺 民国时期

王 品 民国时期

王羡阳 民国时期,擅长人物瓷画。

王一枝 民国时期,善画猴。

王顺发 生卒年不祥,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王顺发笔下的鸟雀,多作欢鸣跃动状。

王大屏 民国时期

王一亭 1916-1993年,擅长粉彩仕女瓷画。

王云泉 1913年生,1939年毕业于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以粉彩山水瓷画见长。1961年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

王 璞 民国时期

王倚之 民国时期

王东石 清末曾与任伯年合作制“瓢壶”。

元泰主人 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擅长人物瓷画。元泰主人的确笔下的瓷画妇女,大头,细颈,高额,肥颊。

文 晃 民国时期

方绍武 民国时期

方云峰 号“佩霞”,别号“惜花轩主”。1897年生,1957年卒。江西浮梁县人,早在浙江龙泉瓷业工场任绘瓷技师。擅长粉彩仕女,用笔纤丽。中年喜绘猫和牡丹。曾与珠山八友配瓷板画。

方家珍 光绪年间

方少溪 光绪-民国年间

方廷辉 生卒年不祥,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年间,以鱼藻瓷画见长。方廷辉画金鱼,尾翼宽阔,作锯齿状。 方伯卿 民国时期,擅长图案装饰。

毛龙极 建国初期

毛子荣 民国前期

孔 圭 民国前期

长庚氏 光绪年间

邓碧珊 字辟寰,号铁肩子,江西余干县人,珠山八友成员。擅长粉彩鱼藻瓷画,构图虚实相生黑白相应,用湿笔染墨,充实鱼的体积感和质感,善于表现鱼的翻波掉尾的动态,画风洗练雅致,行书题名兼有草情绿意

邓锡龄 邓碧珊之子,擅长人物.

邓碧孙 民国时期,邓碧珊之子,以粉彩鱼藻瓷画见长,成就不及其父。

邓必诏 民国时期,善画人物,王琦之徒。 邓重明 民国时期

邓 奎 瞿子冶之友,常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设计、监制,自撰铭文。活跃于道光-同治年间。 邓肖禹 邓碧珊之孙,名云耕,擅长花鸟。 邓必洁 擅长雪景,山水,民国。

篇二:民国瓷器制作名家一览表

一、瓷雕派

1.陈国治:道光--同治间瓷雕艺师,长山水人物,用刻款“陈国治作”(楷书阴文)

2.王炳荣:同治--光绪间瓷雕艺师,长山水,花鸟,人物,用方形刻款“王炳荣作”(篆书阳文)

3.李裕成:同治--光绪间瓷雕艺师,长花鸟,用方形刻款“李裕成作”(篆书阳文)

4.李裕元:同治--光绪间瓷雕艺师,长雕反瓷.

5.蔡寿生:民国--建国初.

6.蔡金台:民国--建国初.

7.李山东:民国.

8.游泽长:蔡金台之师.

9.曾龙昇:民国雕塑大师.(1900--1964)

10.曾山东:曾龙日升之子.

11.李盛春:建国初.

12.李永兴:建国初.

13.杨海生:建国初.

二、清末浅绛派

1.程门:又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道人,道光至同治间作品较多.(?--1908)长山水.

2.程言:程门长子,号次笠,长花鸟人物.

3.程荣:又名程盈,程门次子,字小松,长仕女.

4.程声和:长花鸟.

5.程士芬:长山水.

6.汪友棠:名汪棣,字柳村,山水、花鸟、人物俱佳.

7.汪藩:字介眉,长山水花鸟,字佳.

8.张云:字子英,长山水.

9.金品卿:名诰,号寒峰山人,长山水,人物,清末供职御厂.

10.王凤池:字丹臣,常与金品卿合作.

11.王少维:名廷佐.长山水,动物,清末供职御厂.

12.任焕章:长人物,山水.

13.周子善:长人物.

14.周小松:名周鼎,长人物.

三、刻瓷派

黎勉亭:民国,多有名家画稿为本.

四、民国新粉彩派

一、珠山八友及其师承传人

1.王琦:号碧珍,又号陶迷散人,擅草书,写意人物,号称“西法头子”,斋名:陶陶斋,用印:西昌王琦.(1884--1937)

2.王大凡: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长工笔人物,创落地粉彩,斋名希平草庐.(1888--1961)

3.汪野亭:名平,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创青绿山水,斋名平山草堂,(1884--1942)

4.程意亭:又名程甫,字体孚,号“翥山樵子”又号“洎山山民”,长花鸟,斋名“佩古”(1895--1948)

5.田鹤仙:又名田青,号荒园老梅,长梅花山水,斋名:古石.(1894--1952)

6.徐仲南:名徐陔,号竹里老人,长松竹山水,斋名:棲碧山馆.(1872--1952)

7.邓碧珊:字辟宇,号铁肩子,长鱼藻,斋名:晴窗读书楼.(1874--1930)

8.刘雨岑:名玉成,雨城,号澹湖鱼,又号巧翁,长花鸟,创水点桃花,斋名:饮冰斋,觉庵.(1904--1969)

9.毕伯涛:名达,号黄山樵子,长花鸟.(1885--1961)

10.何许人:又名何处,字德建,长雪景山水,用印:许人出品.(1882--1940)

11.汪晓棠:又名汪棣,王琦之师,长人物,斋名:彤云山房.(1885--1924)

12.潘陶宇:字鼎钧,号淡湖外史,王大凡之师,斋名:古欢.(1887--1926)

13.张晓根:王琦,程意亭之师.

14.张浩:字犀侯,汪野亭之师.

15.邓必诏:王琦之徒,长花鸟人物.

16.王晓帆:王大凡之子.

17.王锡良:王大凡之侄,号桃源山人.(1922--)

18.王筱兰:王大凡之女.

19.汪小亭:又名汪松,汪野亭长子,长山水,号平山草堂主人.(?--1970)

20.汪少平:又名汪少亭,汪野亭次子,长山水,号传芳居士.

21.汪桂英:汪野亭之女,长山水.

22.章鉴:汪野亭之徒,长画像.

23.邹国钧:汪野亭之徒,长山水.

24.李子祥:汪野亭之徒.

25.张景寿:程意亭之徒,号称“花鸟大王”.

26.陈耕生:田鹤仙之徒.

27.徐天梅:又名徐年,徐仲南之子.

28.邓锡龄:邓碧珊之子,长人物.

29.邓碧孙:邓碧珊之子,长鱼藻.

30.邓肖禹:邓碧珊之孙,名云耕,长花鸟.

31.刘平:刘雨岑之子.

32.张德生:刘雨岑之徒.

33.张松涛:张德生之子,长花鸟.号“芝山友竹”.

34.张松茂:张德生次子,长人物、花鸟.号“芝山松茂”.

35.毕渊明:毕伯涛之子,长动物,善画虎.

36.余文襄:又名恂松,号华舜,何许人之徒,“雪景大王”.

37.潘庸秉:潘陶宇之侄.

民国瓷器鉴定应注意:

一、把握时代风格。如民国时期瓷器胎骨较粗。

二、掌握共性。如光绪、民国仿康熙青花较成功,只是胎质相对而言显得松软,青花呈色缺乏层次。

三、纵横比较。如粉彩百鹿尊始见于乾隆年间,但光绪、民国仿品较多,只有对各时期特征熟知后,方可对具体生产年代判断准确。又如粉彩冬瓜罐上限为道光,民国一直生产不断。 另外,鉴定还要从六个方面着手:

一、看造型。因为器物的造型最具时代特征。

二、看装饰。民国时期的装饰图案多为绘画与书法相结合。光绪末期直至民国出现水彩不含粉质。

三、看胎质。民国的胎质多数欠坚致,少数则较细腻。

四、看釉色。民国瓷器釉质洁白稀薄,胎釉结合欠佳。

五、看款识。民国青花款识呈色浅淡,似浮于釉面。

六、看工艺。清早期器物内壁有旋坯痕及接胎痕,到民国则几乎不见

篇三:晚清民国瓷绘名家一览表

晚清民国瓷绘名家一览表

三 画

广国华 生卒年不祥,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 泰 光绪年间

万 兴 光绪年间

万云岩 约1910-1950年

万子铭 光绪年间

万辅廷 光绪年间

子 云 光绪年间

子 珍 光绪年间

子 环 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 良 民国年间

义 茂 光绪年间

义 隆 光绪年间

义 兴 光绪年间

义太和 光绪年间

马庆云 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咸丰-同治年间。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件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 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 民国年间

四 画

少 山 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画花鸟画见长。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 1862-1908,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多以浅降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王歧山 光绪年间

王恩怀

王声怀 1930-1992 王宗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 1932-1982 王宗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 民国末

王 琦 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匋匋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 珠山八友成员。

王大凡 888-1961年,以人物侍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大成,画风工细逸丽.创“落地粉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王 震 字一亭,号白龙山人。1867生,1938年卒

王 步 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1896生,1968年卒。丰城县长湖竹溪人。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 王炳荣 生卒年不祥,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雕瓷家陈国治齐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此有所记载,“雕瓷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神似。

王锡良 1922年生,原籍安徽夥县,出生于景德镇。室名:陶源山人、五尺园。十二岁随叔父王大凡学绘画,197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王凤池 光绪年间

王子卿 光绪年间

王荣顺 民国时期

王 品 民国时期

王羡阳 民国时期,擅长人物瓷画。

王一枝 民国时期,善画猴。

王顺发 生卒年不祥,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王顺发笔下的鸟雀,多作欢鸣跃动状。

王大屏 民国时期

王一亭 1916-1993年,擅长粉彩仕女瓷画。

王云泉 1913年生,1939年毕业于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以粉彩山水瓷画见长。1961年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

王 璞 民国时期

王倚之 民国时期

王东石 清末曾与任伯年合作制“瓢壶”。

元泰主人 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擅长人物瓷画。元泰主人的确笔下的瓷画妇女,大头,细颈,高额,肥颊。

文 晃 民国时期

方绍武 民国时期

方云峰 号“佩霞”,别号“惜花轩主”。1897年生,1957年卒。江西浮梁县人,早在浙江龙泉瓷业工场任绘瓷技师。擅长粉彩仕女,用笔纤丽。中年喜绘猫和牡丹。曾与珠山八友配瓷板画。

方家珍 光绪年间

方少溪 光绪-民国年间

方廷辉 生卒年不祥,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年间,以鱼藻瓷画见长。方廷辉画金鱼,尾翼宽阔,作锯齿状。

方伯卿 民国时期,擅长图案装饰。

毛龙极 建国初期

毛子荣 民国前期

孔 圭 民国前期

长庚氏 光绪年间

邓碧珊 字辟寰,号铁肩子,江西余干县人,珠山八友成员。擅长粉彩鱼藻瓷画,构图虚实相生黑白相应,用湿笔染墨,充实鱼的体积感和质感,善于表现鱼的翻波掉尾的动态,画风洗练雅致,行书题名兼有草情绿意

邓锡龄 邓碧珊之子,擅长人物.

邓碧孙 民国时期,邓碧珊之子,以粉彩鱼藻瓷画见长,成就不及其父。

邓必诏 民国时期,善画人物,王琦之徒。

邓重明 民国时期

邓 奎 瞿子冶之友,常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设计、监制,自撰铭文。活跃于道光-同治年间。

邓肖禹 邓碧珊之孙,名云耕,擅长花鸟。

邓必洁 擅长雪景,山水,民国。

五 画

冯桂林 1907-1945年,宜兴宜城人,其师为程寿珍、范大生。后受雇于“江裕泰茶庄”制壶,以“卷翁”作印章款。

冯启顺 光绪年间

冯大陀 室名“陶然轩”民国晚期瓷画家,擅长人物瓷画。笔下的人物比例合度,神态较为生动。

田鹤仙 珠山八友成员。深得元人王冕笔意,写繁花,千绪万簇,强健有力。

田 暄 民国时期,烧制釉下五彩名家。

叶巽斋 光绪年间

叶怀清 光绪年间

叶振嘉 民国时期,善画人物。

仙 搓 绪-民国时期,底款多署"映莲轩造.画路较宽,山水,人物,花鸟瓷画都有青花,后期都为粉彩。

卉 园 民国时期

半园主人 光绪-民国年间

玉 庭 同治年间

石奇峰 民国时期

石宇初 擅长画花鸟瓷画,活跃于民国时期,建国后曾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实习教师。

六 画

刘芳谷 光绪年间

刘仲卿 1889-1969年,擅长粉彩花卉、蛱蝶瓷画,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景德镇绘瓷 刘雨岑 珠山八友成员。擅长粉彩翎毛花卉,布局简洁,用笔纤秀,设色清雅,柔美见长。所创作的粉彩雄鸡,为世所重。后创粉彩水点桃花技法,点花头时,先打层玻璃白底子,再用红材去点,粉在下,红在上,以水洗开,发色鲜艳。

刘 平 刘雨岑之子。

刘希任 擅长粉彩人物、花鸟和雪景1906-1967年,江西南昌县人,室名;再思轩。永华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南昌开“中南瓷庄”。

刘少轩 宣统年间

刘顺泰

刘森泰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年间。刘森泰的博古瓷画,以瓶花为主体。 刘吾展 民国年间,善画瓷画动物,以画猴见长。

刘胜记 民国时期,石湾陶塑艺人。

刘佐韩 刘胜记之子,民国晚期石湾陶塑艺人。

江栖梧 光绪年间

江福昌 民国时期

江永源 光绪年间

江潮宗 光绪年间

江 春 光绪年间

江祥发 光绪年间

江和丰 民国时期

江金白 民国时期

江重镇 民国时期

江源茂 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许达生 光绪年间

许发生 王步之师

许进勇 字友义,号云麟,其得意之作的背面盖有“许裕源制”和“许云麟制”四字方形阴文篆体印记。

许世华 许进勇之长子,光绪年间。

许尚礼 民国时期,擅长花卉、翎毛瓷画。

许子成 光绪年间

许品衡 光绪-民国年间

汤有光 字成卿,1877年生,1970年卒。曾任江西省立乙种窑业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校长。
闵丹臣 活跃于民国时期,以山水瓷画见长,闵丹臣画山水,以留白的釉面来象征江河,旨在造成水天一色的艺术效果

朱少泉 光绪年间

朱荣记 朱荣记是店号还是人名,以及朱荣记在世的具体时间,相关史料均无记载。晚清和民国前期的瓷塑精品都往往钤陶艺家的印记。

朱磊清 民国时期

朱受之 民国时期

朱 明 民国时期

朱秋霞 民国时期,刘雨岑之妻,善画鹿。

全 廷 光绪年间

任焕章 光绪-民国年间

任逢端 民国时期

达 山 光绪年间

安少山 光绪-民国年间

孙福昌 民国时期

孙玉卿 光绪年间

孙月轩 民国时期,擅长花鸟绘画。

孙朗泉 光绪年间

孙茂盛 光绪年间

行吾素 民国时期

同和氏 光绪年间

尧臣氏 光绪年间

毕伯涛 1885-1960年,名达,别号“黄山樵子”,与珠山八友齐名,擅长粉彩花翎毛瓷画。其子毕渊明也系著名瓷花家,善画虎。

毕渊明 著名瓷花家,善画虎。

伍义顺 民国时期

吕尚文 光绪年间

吉 人 光绪年间

七 画

宋谦成 民国时期

汪小初 同治年间

汪东荣 民国时期,擅长古彩工笔人物和花鸟瓷画

汪以俊 以花鸟瓷画见长

汪友棠 名汪棣,字柳村,安徽黟县人,室名“修竹轩”,主要活跃于光绪-民国前期,属高产瓷画家,画路较宽,既画人物,山水,也画花鸟。

汪晓棠 名棣,号“龙山樵子”,1885-1924年,江西婺源人,擅长人物,画风秀丽轻盈,民国前

期曾担任研究社副社长。

汪 章 光绪-民国初期

汪照藜 光绪年间

汪永泰 光绪-宣统年间

汪野亭 采用粉彩青绿山水技法,用纯钴绘山水,以大绿、水绿或雪白罩填,落笔奔放,烟云满幅,有类泼墨,风格深厚苍劲。

汪小亭 汪野亭次子,1970年卒,擅长粉彩山水瓷画,步平山草堂主人。

汪少平 汪野亭长子,擅长粉彩山水瓷画。

汪家珍 民国时期,擅长人物瓷画。

汪 潘 同治-光绪年间,字介眉。擅长山水花鸟。

汪样发 民国时期

汪昆荣 民国时期

汪云章 民国时期

汪以俊 擅长山水花鸟,民国末。

汪廷至 光绪年间

汪绰章 光绪年间

汪淦昌 民国时期,以人物瓷画见长。

汪义顺 光绪-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汪 洋 民国时期

汪太沧 号“一粟”,别号“桃圆老农”,1901-1953年,安徽黟县人,与汪友棠是同县人,早年毕业于浮梁乙种工业窑业学校,并于粉彩山水,用笔简练沉着,妙到毫巅,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享有盛名。

汪云山 民国时期

汪释兴 民国时期

汪新平 民国时期

汪乃斌 民国时期

汪宝根 民国时期,宜兴蜀山人,与旭斋。民国时期在“吴德胜陶器公司”和上海“铁画轩公司”当技师。

李新生 长红梅

李铨昌 咸丰年间

李友梅 光绪-民国年间

李盛春 光绪-民国年间

李蕴辉 光绪年间

李荏辉 民国时期

李维翰 光绪年间

李裕元 擅长素胎雕瓷,光绪年间。

李裕成 同治光绪雕瓷家,擅长花鸟,款篆书阴文。

李山东 民国雕瓷师。

李明亮 民国时期,擅长粉彩草虫瓷画。

李友松 光绪年间

李松如 光绪年间

李子齐 民国时期

李之衡 民国时期

李梦丹 光绪年间

篇四:民国瓷器的鉴定

民国时期(19Il-l949)瓷器生产,不论从数量和质量都不如从前了。总的看来,1840年(道光二十年)雅片战争以后,由于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陶瓷工艺也同其它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同国势之日衰,而逐渐走向下坡。所以在瓷业生产方面,不但没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反而日益萧条。在民国初期,袁世凯称帝,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世五监督窑务,他本人是古代传统瓷器爱好者,但因为时间短,烧制数量不多。这个时期,由于选料精细,资器胎骨很薄。当时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有的落“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兰料或红料款。

民国时期,除了生产日用陶瓷外,还出现了大量仿古怪器。当时仿古瓷器,风行全国。这个时期仿古瓷器的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不仅有仿制历代名窑陶瓷,还有民国后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资,仿隋唐五代白资;仿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仿明、清瓷器及民国后期仿前期瓷器。

民国时期瓷器造型有: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陈设品有:瓷像(人像、佛像、飞禽走兽、三星人(福、禄、寿)、大肚人、和合二仙等。生活用品有:盘、碗、杯、碟、胆瓶、缸、小瓶、皂盒、烟壶、扣盒、节盒、水仙盘、水洗、帽筒、花盆、笔筒、水孟、笔架、茶壶、鱼缸、粥罐、药瓶、花瓶、将军罐等。

民国时期,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如与历代瓷器相比较,差距很大。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青花瓷器颜色晕暗发兰,俗称洋兰。洋兰是光绪末期出现并延续到民国,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兰。绘画精细的渐少,草率的增多。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玻璃质釉的特征。如民窑生产的日用陶瓷,帽筒、壶、碗、杯、罐等。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多数为江西景德镇、天津、唐山等瓷厂烧制。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全彩(双面彩绘的)较好。

民国时期,瓷器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缠枝花卉、壮丹、喜字、寿字、福字、云龙、云凤、松鹤、松鹿、五伦图、柳树黄鹰、喜鹊登梅、石头记、婴戏图、梅、兰、竹、菊、八宝、八仙、蝴蝶、二十四孝、吉祥如意、凤凰壮丹、耕织图、渔樵耕读、三国故事、竹林七贤等。

这时期出现了贴花瓷器,有的瓷器全部是贴花的,有的是贴花与水彩相间的瓷器,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是贴花,有一部分绘画水彩,两者融为一体的。

仿古瓷器的鉴别:

仿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

①仿青资,冷看起来很象真品,但细看其施釉和胎质结合不够紧密。②仿品不采用支烧法。③仿品器物,拿起来手感轻,不如真品手头重。④胎质密度差,不够坚硬。

仿隋唐五代白瓷

①隋瓷特点是胎土细腻、洁白,胎土坚硬,釉润白色、带一点乳白色。仿品胎骨过于洁白。②仿品釉光较亮。③仿品多数仿邢窑和赵窑瓷器。

仿宋元时期名窑瓷器

①仿品粗糙,颜色不正,釉泡较多,轴质粗,如仿钧窑的彩斑不像,施釉较薄。②汝窑釉料多凝于器物上部,其形状类似蜡泪痕的堆脂。仿品胎质较细,不够坚硬。③哥资釉面有网状开片,俗称“金丝铁线”。仿品虽能仿制开片,但仿制不出“金丝铁线”的效果。

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弘治瓷器

①仿永乐时期的甜白和青花。②仿宣德时期的青花和祭红。③仿成化时期的黄釉器。明代瓷器特征是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庄重,胎体也较民国时期厚重。永乐、宣德隆器的里子很规矩,俗称“净里”仿品则无此种效果。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口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到嘉靖、隆庆、万历及明未各朝,胎体接痕显露,民窑器物尤甚。仿品器物一般无接痕。明代瓷器底足露胎处,多有火石红斑。到清代已逐渐消失,到民国时期瓷器底足大多数挂釉,砂底的很少,仿火石红斑不像真品那样明显。细致观察即可看出破绽。

明代瓷器釉质肥厚、滋润,大件器物底部多为不挂釉砂底。仿品多为挂釉底。仿青花瓷器,因为用料不同,出现不了凝重、古雅、绚丽鲜艳的效果。圆器中的口沿,有锋利感,而仿品口沿多圆润,不见棱角。明代绘画题材,写意的多,画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头部较大,不合比例,头部约占正体二分之一。画龙比较窄瘦,龙咀较长,一般都称为猪咂龙。仿品往往不注意上述特点。

仿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

由于时代不同,用的青花料也不同,因此,民国时期的仿制品,表现青花层次不像,显得死板、呆滞,没有青翠、艳丽之感。

康熙青花资器,绘画层次较多。仿品层次少。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瓷器,口沿有“灯草口”仿品在釉色上不如真品柔和协调。康熙五彩中里彩上面有一层亮釉。仿品黑彩不黑有些发乌不亮。图案装饰也不如康熙制品。

仿雍正粉彩、珐琅彩瓷器雍正时期,瓷器造型,隽秀尔雅,小巧玲珑,器型比例适度协调,有“曲线美”的特点。仿品则达不到上述效果。

雍正粉彩柔和而不艳,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雍正以后各朝代都有仿制,但民国时期的仿品,施铅粉较多,彩料浓厚,就象涂上一层油漆一样,表现非常死板,分不出层次,立体感不强。雍正时法琅彩(俗称古月轩),胎质细腻、洁白,彩色艳丽华美,层次清晰,类似西方油画的立体效果,表现极为生动形象。清末民初,竟相仿制,有的仿品,甚至比真品还要精细。署“古月轩”款的器物和鼻烟壶等,多系仿口 雍正时开始出现窑变红釉,是由红和兰交织在一起,多数是兰多于红。仿品则红与黑交织在一起。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民国瓷公鸡)

仿乾隆青花、古铜彩瓷器

乾隆时期,瓷器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不及雍正时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以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尚能恪守乾隆旧制外,余者各朝皆为依次递减,到民国时期就是每况愈下了。

乾隆时青花瓷器,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兰居多,色调沉着,纹饰清晰。仿品由于用料不同,青花的颜色不够纯正。古铜彩是用粉彩及全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来模仿古代青铜上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创新的,也是它成就之一。

以后也有所仿制,民国时期所仿制的古铜彩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色泽等方面,都有相像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

乾隆时,制器工艺水平极高,一般仿品都达不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乾隆时瓷器装饰图案,时代感较强,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风严谨、细腻。仿品一般都表现不出它的风格。

民国时期,对乾隆以后各朝瓷器也有仿制,但数量不算太多,当时以仿制清前三代瓷器为主。

综上所述,各个朝代生产的瓷器,从其造型、颜色、花纹装饰及工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凡是一朝所烧制的瓷器的样式皆如一人所创,颜色皆同一窑所烧,款识皆如一人所书正图案装饰皆如同一风格。如拿出两个朝代的实物样品进行比较,即可看出各朝的风格和特点。转载自:张雄艺术网

篇五:民国瓷

陶瓷史上的重大转型期 ——浅谈民国瓷器

09美术理论 徐倩 B090103044

2012/5/11

陶瓷史上的重大转型期

——浅谈民国瓷器

内容摘要:通过对民国瓷器历史背景的认知,来全面的了解民国瓷器的品种,特别是民国时期成就比较突出的浅绛彩瓷、新粉彩瓷等,以及对民国瓷的纹饰、款识的介绍,来分析民国瓷的“转型”。并且对现如今民国瓷的市场价值的稍加评估。通过以上来全方位的了解民国瓷。

关键词:民国瓷 历史 转型期 价值

众所周知,我国是瓷器大国,作为瓷器的故乡,人们多少对瓷器都略知一二。而一提到瓷器,多数人想到的是瓷器的鼎盛时期—唐宋,特别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以至后来到清三代。但与我们距离最近的民国瓷却不为人所知。民国距今不到百年,其传世品存世量很大,种种原因使得民国瓷器不为当今人所重视,多数陶瓷学者甚至对民国瓷争议纷纷。从整个中国古瓷器史上看民国瓷器显然不像宋代五大名窑瓷器那样辉煌,而是显得比较暗淡,在清代中后期中国的传统古瓷器烧造业急剧衰退,民国瓷器与清代中后期又有差距。可能这就是民国瓷的最大的软肋。但是我在我看来,民国瓷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是在中国陶瓷的历史中的重大转型期。

在那个烽火连天,饿殍满地的38年岁月里,正如民国时期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等其他艺术一样,民国瓷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中国数千年的陶瓷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民国瓷器依然承接并延续着中国几千年来不熄的窑火,青花瓷、青瓷、白瓷、黑釉瓷器、红釉、浅绛彩、粉彩、粉青、豆青、冬青、仿哥、仿汝等瓷器依然在生产,它们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亡。与以往历代瓷器铸造不同,从一些传世的民国瓷器背景来看,有很多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如仿哥釉、仿康熙、仿乾隆、仿历代瓷器等,都是形神兼备,精美绝伦。民国瓷器在品种的创新和开发方面、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方面,成绩可观,充分体现出古今相交、中西相融、天人合一、雅俗共赏的时代文化特色。民国瓷客观上已成为现代与古代连接的纽带,许多民国瓷器成为中国古代瓷器的活化石。民国瓷器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民国虽然只经历了短短38年,但是与中国数千年的陶瓷史相比之下,民国瓷可算是劫难重重,社会遭遇是很不幸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造成的不利环境制约着瓷器生产,也阻碍着瓷器工艺的提高。但正是因为处于这样不幸的历史遭遇中,民国瓷尤其是艺术瓷还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就更加值得重视和珍惜了。

清三代以后,景德镇瓷业生产从巅峰滑下,产量、质量、品种、造型等都出现明显衰弱和萎缩的状态。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战乱不断,政局动荡,洋货冲击,市场缩小,杂税挟制,在加上景德镇瓷器在产品形势上仍然沿袭旧法,无法形式创建,亦无生产规模,因此陷于困境。民国时期战争不止,成为中国历史上

典型的乱世。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直接影响了制瓷业的发展。

清末民初,随着封建王朝的衰竭和崩溃,宫廷瓷器四处流散。清朝的皇家收藏极为丰富,发展到中国历史的极致。但由于政局的变化,宫廷遭劫掠,宫藏被盗运,古董转入天津租界的军阀和江南各地的买办新贵手中,以及东洋和西洋的古董商手中。外流的大量瓷器都精美绝伦,很适合洋人的口味,很快就在市场上流通起来。同时宫廷的瓷器的典雅品味也影响了全社会,人们对于古瓷的好求之心引来了一些人对利益的驱使。再加上官窑落败后,窑工流散到民间。仿官窑的制式已经不再被阻止,以前民间不能制造的御器,现在变可以随便制造。市场的需要,利益的驱使,因此民国时期仿古成风,各个时期各种名瓷没有不仿的,而且数量庞大。

这时候北京一些店铺就是靠贩卖清宫文物而发达起来的(图1)八国联军侵

华,在慈禧太后西逃的一年多时间里

面,宫里的文物丢失很多,慈禧回京

之后下令查抄京城。有此可见,民国

时期古董瓷器市场十分混乱:本来应

由政府专门接管的故宫珍贵瓷器,却

大量流失到社会上,很多国宝级瓷器

也通过各种方式运到国外。那些流散

在社会上的历代精品瓷器,成为仿古

瓷的直接仿制样本,助长了造假之风,

使得市场鱼龙混杂。其实这些仿瓷的

图1,民国时期的瓷器店铺 大量制造,是表现这个时期瓷器制作水平和规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起到保持和发扬传统产品特色的作用。

正如之前所说,民国的瓷器所经历的社会遭遇很不幸。不过,尽管如此,但是还是有好的一面的。比如,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瓷器出口收到了很大的影响,但其精品仍然为全世界所重视和喜爱。清末民初,景德镇瓷器先后在1910年的比利时万国博览会、1911年法国世博会、1914年的日本大正博览会和1915年的美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大金牌奖。

同样,有很多有识之士在民国期间在景德镇成立陶业学校、瓷业美术研究社,努力重振瓷业,做出了很多贡献。其中有留学日本学习窑业的张浩,他在1906年所创建的“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是景德镇最早的陶瓷教育机构。1912年由王琦和汪野亭等人组织的瓷业美术研究社,开展陶瓷技术研究活动,直到1926年北洋军阀军队路过景德镇,美术研究社被抢劫一空,才被迫停止。

正是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使得民国瓷器别具一格,与历代瓷器特别是清代瓷器相比,民国瓷器在器形、釉色、彩绘、纹饰、款识等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些品种因工艺的失传或市场的冷淡而不再生产了,而一些适应现代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品种又被创造出来。总体来说,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改进,瓷绘名家艺术个性的释放和发挥,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影响,现代绘画形势的感染,社会风气民主化、平民化、人本化程度的提高,现代城市住宅装饰的需求,新兴市民阶层审美的需求,现代商业文化的需求,现代日常生活和交际的需求,

以及

上流社会的各种特殊需求,民国瓷器在品种和创新和开发方面、内容和形势的丰富性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充分体现出时代特色。

民国瓷器造型异常丰富,各式各样的器物造型层出不穷。常见造型主要有碗、盘、碟、杯、罐、尊、瓷板、笔筒、盒、盆、仙鹤、鸡、马、牛、壶、盂、洗、盏、缸、砚、瓶、炉等等。由此可见,民国瓷器在造型种类上也异彩纷呈,异常繁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主要造型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日用生活器皿,二是陈设器,三是仿古器。

由于仿古较多,所以也造成民国瓷的品种繁多,青花瓷、青瓷、白瓷、黑釉瓷器、红釉、浅绛彩、粉彩等等都有大量出现。不过民国时期成就比较突出的浅绛彩瓷、新粉彩瓷、以“珠山八友”作品为代表的艺术瓷、官窑“御瓷”、纪念瓷等。明清时期是彩瓷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斗彩、粉彩、珐琅彩等争奇斗艳,而在众多的彩瓷中,浅绛彩瓷以雅致、疏淡的风格脱颖而出,风靡一时。虽然它的流行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同昙花一现,但是它对民国瓷器产生的影响巨大。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这种画法、画风起源于元代,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期流行的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以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如图2)。浅绛彩瓷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景德镇釉上彩新品种。它一洗当时繁冗的

装饰纹样,开创了瓷画装饰从师法元人空灵

雅淡的风格。受景德镇浅绛彩法的影响,民

国时期广东潮州枫溪也生产出一批优秀的具

有地方特色的浅绛彩瓷器,给潮州彩瓷带来

了新的生机。

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景德镇所产浅

绛彩瓷在中国风靡半个世纪之后,最终还是

走上了衰落之路。随着御窑厂的停烧,一批

知名艺人流入民间。以文人潘匋宇、汪晓棠

以及“珠山八友”等代表的绘瓷名家,以瓷

当纸,将宋元以来的工笔或兼工带写的绘画

风格在瓷器上加以变化,由此产生了民国新图2,浅绛彩山水人物图笔筒 粉彩瓷画。

与传统粉彩相比,新粉彩更接近于绘画形式。在造型、线条、光线、色彩等方面,新粉彩瓷画都吸收了近代绘画的营养,艺术上完全可以与画家画在纸上、绢上的作品相比。与浅绛彩瓷相比,新粉彩的画师都是出身艺匠,常常以工见长。与清代彩瓷相比,新粉彩画在形势上更加偏重于色彩,设色更为浓艳,追求一种明快、夺目的效果,画面形象更为俏丽,更注重瓷画的实用功能,把瓷器艺术品从以往贵人雅士特有的馆阁中引向阳春白雪与乡里巴人相融合的广阔市场,符合新兴的广大市民阶层的欣赏习惯,因此能够风行一时,在20时间二三十年代成为景德镇瓷器彩绘的主流。

民国新粉彩,新就新在彩上。新粉彩瓷器很

注重施彩变化,用彩方面比清代更为大胆,具有

明显的创新意识。如有一个粉彩山水双瓶,就采

用了多种颜色,颈部用蓝料彩满绘缠枝牵牛花,

蓝料彩将绘工精细的纹饰表现得富有立体感。器

身天空留有大量空白,显得山川寂寥。构图采用

了传统方式,远山近水,一水两岸,远山用浅蓝

浅赭涂染,而近处的山和岸则用墨绿皴染,表现

出层次的丰富。近景树林中掩映着阁楼,树木色

彩缤纷,红黄绿交相辉映。而水则以级淡的绿色

平涂,平静而宽阔。画面采用环绘形式,任何一

面都可以当做主面陈设。虽然此瓶风格和用色上图3,新粉彩人物图笔筒

仍受清代乾隆粉彩山水纹饰的影响,但是在造型

上却充分展示民国时期的装饰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双耳的处理上,隆起若桥的枝干上饰有桃,寓意寿;红色丝带下有玉磬,谐音庆。整个双耳的装饰为乾隆时所未见,颜色显得格外鲜艳醒目。再如《新粉彩人物图笔筒》(如图3)外壁绘通景粉彩山水人物图,远山施以淡墨,中景山势起伏,茂密的林木布满山头,山腰间的小径直达山顶,近景桃红柳绿房舍成片,二高士相对长谈,远处一高士在林中长啸。远处江面平缓,白帆点点。色彩以青绿为主,点缀红彩、白粉、层次丰富清晰,房舍屋脊极具赣地风格。

同样的,民国时期雕塑瓷的成就和影响也是比较突

出的。清末民初,随着新彩的广泛应用,景德镇瓷塑装

饰技法有了新的发展。由于新彩非常适宜雕塑头像的装

饰,使景德镇瓷塑彩绘装饰形成了多种技法融于一体的

表现样式。瓷塑与彩绘的有机结合,使圆塑、捏雕、浮

雕、镂雕等多种工艺制作的景德镇雕塑瓷千姿百态,异

彩纷呈。民国时期,景德镇雕塑瓷远销海外,特别得到

东南亚人的喜爱(如图4)。

除了品种各异之外,民国瓷器纹饰或承袭传统,或

追求创新,题材仍然为人物、动物、花鸟、花卉、植物

等几大类。人物是民国瓷器上表现最为广泛的题材之一,

见有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戏曲小说人物、仕女婴戏等。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战军兴,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

如苏轼牧羊、励志发奋的岳母刺字、闻鸡起舞的刘琨、图4,粉彩镂空婴戏图灯 报国杀敌的木兰从军等人物大量出现,对瓷器传统纹

饰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而另一独有新意的人物纹饰是民国初期大量出现的时装仕女及具有时代风格的婴戏图,前者多着新式时装,上身为高领窄袖锦衣,下身为长裙或八分裤(如图5)。后者多手执民国时的五色旗帜。此类纹饰的出现不仅拓宽了传统瓷器人物题材,

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对彩瓷艺人的影响及市民阶层的审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