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相交线与平行线视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2 16:26:44 字数作文
相交线与平行线视频字数作文

篇一:2013年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之相交线与平行线

2013年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之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选择题

3.(2013义乌)如图,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1=55°,则∠2=( )

A.55° B.35° C.125° D.6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3,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2的度数.

解答:解:∵a∥b,

∴∠1=∠3,

∵∠1=55°,

∴∠3=55°,

∴∠2=55°,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2013丽水)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20°,∠COD=100°,则∠C的度数是( )

A.80° B.70° C.60° D.5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C=180°﹣∠D﹣∠COD,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AB∥CD,

∴∠D=∠A=20°,

∵∠COD=100°,

∴∠C=180°﹣∠D﹣∠COD=6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D的度数和得出∠C=180°﹣∠D﹣∠COD.

4.(2013湖州)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60°,则∠2的度数为( )

A.30° B.60° C.120° D.15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3,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解答.

解答:解:∵a∥b,∠1=60°,

∴∠3=∠1=60°,

∴∠2=180°﹣∠1=180°﹣60°=12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2013南平)如图,在△ABC中,AB=AC,DE∥BC,∠ADE=48°,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B=48° B.∠AED=66° C.∠A=84° D.∠B+∠C=96°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分别求出各角的度数即可进行选择. 解答:解:A.∵DE∥BC,∠ADE=48°,

∴∠B=∠ADE=48°正确,不符合题意;

B.∵AB=AC,

∴∠C=∠B=48°,

∵DE∥BC,

∴∠AED=∠C=48°,符合题意;

C.∠A=180°﹣∠B﹣∠C=180°﹣48°﹣48°=84°正确,不符合题意;

D.∠B+∠C=48°+48°=96°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2013晋江市)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c与a、b分别交点于A、B,∠1=50°,则∠2=( ) )

A.40° B.50° C.100° D.13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2,进而得到∠2=50°.

解答:解:∵a∥b,

∴∠1=∠2,

∵∠1=50°,

∴∠2=50°,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2013昭通)如图,AB∥CD,DB⊥BC,∠2=50°,则∠1的度数是( )

A.40° B.50° C.60° D.14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3,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解答.

解答:解:∵DB⊥BC,∠2=50°,

∴∠3=90°﹣∠2=90°﹣50°=40°,

∵AB∥CD,

∴∠1=∠3=4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2013昆明)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50°,∠ADE=60°,则∠C的度数为( )

A.50° B.60° C.70° D.80°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在△ADE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出∠AED,然后判断DE∥B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C. 解答:解:由题意得,∠AED=180°﹣∠A﹣∠ADE=70°,

∵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BC,

∴∠C=∠AED=7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6.(2013红河州)如图,AB∥CD,∠D=∠E=35°,则∠B的度数为( )

A.60° B.65° C.70° D.7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根据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1,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解答.

解答:解:∵∠D=∠E=35°,

∴∠1=∠D+∠E=35°+35°=70°,

∵AB∥CD,

∴∠B=∠1=7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5.(2013德宏州)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若CO⊥AB,∠1=56°,则∠2等于( )

A.30° B.34° C.45° D.56°

考点:垂线.

分析:根据垂线的定义求出∠3,然后利用对顶角相等解答.

解答:解:∵CO⊥AB,∠1=56°,

∴∠3=90°﹣∠1=90°﹣56°=34°,

∴∠2=∠3=34°.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线的定义,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是基础题.

5.(2013白银)如图,把一块含有45°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

A.15° B.20° C.25° D.3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3,再求解即可.

解答:解:∵直尺的两边平行,∠1=20°,

∴∠3=∠1=20°,

∴∠2=45°﹣20°=2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2013重庆市)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则∠2等于( )

A.60° B.50° C.40° D.30°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3,然后判断a∥b,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2的度数.

解答:解:∵∠1和∠3是对顶角,

∴∠1=∠3=50°,

∵c⊥a,c⊥b,

∴a∥b,

∵∠2=∠3=50°.

故选B.

篇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一节 相交线

一:相交线

垂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二节 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平行线

二: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性质定理

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1) 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

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

(2)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时,一定要弄清题设和结论,切莫混淆.

(3)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性质由形到数,用于推导角的关系并计算;判定由数到形,用于判定两直线平行.

联系:性质与判定的已知和结论正好相反,都是角的关系与平行线相关.

(4)辅助线规律,经常作出两平行线平行的直线或作出联系两直线的截线,构造出三类角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从一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叫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第四节 平移

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1、 平移的概念

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的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平移是指图形的平行移动,平移时图形中所有点移动的方向一致,并且移动的距离相等.

3、确定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只需确定其中一个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作图----平移变换

篇三:【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复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提高

【知识树】要点归纳,理清知识脉络!

【方法规律聚焦】掌握学习方法,可以让你学习事半功倍哦!

? 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例题1:如图所示,已知CB⊥AB,CE平分∠BCD,DE平分∠CDA,∠1+∠2=90°.

A试说明:DA⊥AB.

E

B

【举一反三】如图所示,∠1和∠2互为补角,∠A=∠D,求证:AB∥CD.

A

H

C

D

1

2

C

F

2

1E

D

B

? 类型二:折纸问题中的叠合法

例题2:如图所示,是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的形状,如果∠1=105°,求∠2的度数。

F A

2 1

BD

【举一反三】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点,D、C分别

E落在D’,C’的位置,若∠EFG=55°,求∠1和∠2的度数。 A

4 13 2

B

FD'

D'

E

C'

DC

【数学思想方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

图形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 邻补角 ∠1+∠2=180°

对顶角 ?∠1=∠3 a⊥b ?∠1=∠2=90°

∠1=∠2 a∥b ∠3=∠4 ?

∠2+∠4=180°

?

例:如图,DE⊥AC,∠AGF=∠ABC,∠1与∠2互补。试说明BF⊥AC。

练习:如图,AB∥CD,AE、DF分别平分∠BAD和∠ADC。 试说明∠E与∠F的关系。

二、转化思想

例:请按下列要求操作图形并解答(本题中四个长方形的水平方向的边长均为a,竖直方向的边长均为b):

在图1中,将线段A1A2向右平移1个单位到B1B2,得到图形A1A2B2B1(即阴影部分);

(1) (2) (3) (4)

在图2中,将折线A1A2A3向右平移1个单位到B1B2B3,得到封闭图形A1A2A3B3B2B1(即阴影部分).

(1)在图3中,请你类似地画一条有两个折点的折线,同样向右平移一个单位,?从而得到一个封闭图形,并用斜线画出阴影.

(2)请你分别写出上述三个图形中除去阴影部分后剩余部分的面积: S1= ,S2= ,S3= ; (3)联想与探索:

如图4,在一块长方形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柏油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1个单位),请你猜想空白部分表示的草地面积是多少,并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练习:

1、一块长方形平地的长和宽分别为10米和6米,垂直 于地边的两条道路的宽分别是2米和3米。求余下土地的面积。

2、如右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周长为5米, 求四个小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之和。

三、分类讨论思想

例:已知,AB∥CD,点M、N分别在AB、CD上,点P是一个动点,连接MP、NP。请探讨∠P与∠AMP、∠CNP之间的关系。

图1 图2 图3 图4

(1)预备知识:如图,∠1的一条边是△ABC的一条边,另一边是△ABC的另一边的延

长线,则∠1就是△ABC的一个外角。

因为∠1与∠2互补,∠A+∠B与∠2也互补,从而∠1与∠A+∠B

相等。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2)指出图1中∠P与∠AMP、∠CNP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上述结论在后三个图中还成立吗?若不成立,请分别指出其关系,并选择一种情况加以证明。

变式练习: 变式(1):如图,AB∥CD, 计算:

变式(2):如图,AB∥CD, 计算

变式(3):如图,AB∥CD,

探讨并证明∠1+∠3与∠2+∠4的关系。

篇四: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如图2所示,已知DE∥BC,CD是∠ACB的平分线,∠B=72°,∠ACB=40°,?那么∠BDC等于

( )

A.78° B.90° C.88° D.92°

AD

2.如图4所示,AB∥CD,则∠A+∠E+∠F+∠C等于( )

A.180° B.360° C.540° D.720°

EF

B

3.如图5所示,AB∥EF∥CD,EG∥B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DE

F

G

B、两个锐角之和为锐角 D、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 C、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5、如图,以下条件能判定GE∥CH的是( )

A、∠FEB=∠ECD B、∠AEG=∠DCH C、∠GEC=∠HCF D、∠HCE=∠AEG

F

A

E

H B

C

D

6、如图所示,已知直线BF、CD相交于点O,∠D=40°,下面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正确的是( )

A、当∠C=40°时,AB∥CD B、当∠A=40°时,AC∥DE C、当∠E=120°时,CD∥EF D、当∠BOC=140°时,BF∥DE

D

二.填空题

CO

F

7.如图7所示,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若第一

次拐角是150°,则第二次拐角为

________.

8、如图6,AB∥CD,∠EGD=50°,∠AEM=30°,则∠1=_________°

AC

EDB

三.作图题

9.根据下列要求画图.

(1)如图(1)所示,过点A画MN∥BC;

(2)如图(2)所示,过点P画PE∥OA,交OB于点E,过点P画PH∥OB,交OA于点H;

(3)如图(3)所示,过点C画CE∥DA,与AB交于点E,过点C画CF∥DB,与AB?的延长线交于

点F.

A

DC

C

四.解答题

10、分别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a∥b,b∥c,那么a∥c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分别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等角的补角相等; (3)内错角相等。

12.如图,某工厂P旁边有一条河流,在河岸AB 的什么地方建泵站抽水供工厂使用,才能尽量节约铺设的管道?请试着说出其中的理由?

P

A

B

13、已知,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1=∠2,∠3=∠4。 求证:AD∥BE。

D

证明:∵AB∥CD(已知) ∴∠4=∠ ( ) ∵∠3=∠4(已知)

4

∴∠3=∠ ( ) ∵∠1=∠2(已知) C

∴∠1+∠CAF=∠2+∠CAF( ) 即∠ =∠ ∴∠3=∠ ( ) ∴AD∥BE( )

E

14、如图,∠1与∠3互余,∠2与∠3的余角互补,判断直线l1、l2是否平行。

l4

215、如图,点B在DC上,BE平分∠ABD,∠DBE=∠A,则BE∥AC,请说明理由。

l3l2l1

16如图所示,已知直线EF和AB,CD分别相交于K,H,且EG⊥AB,∠CHF=60,∠E=?30°,试说明AB∥CD.

E

AC

17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e,且∠1=∠2,∠3+∠4=180°,则a与c平行吗??为什么?

K

H

BD

de

2

abc

18、如图,已知DE∥BC,CD是∠ACB的平分线,∠B=70°,∠ACB=50°,求∠EDC和∠BDC的度数.

ADB

29、已知,如图,AB∥CD,∠1=∠B,∠2=∠D。 求证:BE⊥DE。

C

2 B

D

篇五: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共12份)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总第一课时)5.1.1相交线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

生:欣赏美丽的跨海大桥图片,观察思考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师: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们就是我们本章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第五章 相交线、平行线

5.1 相交线、对顶角

【设计意图】在欣赏美丽的图画中寻找出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师:取两根木条a、b,用钉子将它们钉在一起,并且能随意张开. 生:画出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所画的图形. 师:思考所画的图形中有几个小于平角的角? 生:四个.

师: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用::∠1、∠2、∠3、∠4来表示这四个角,如果把这四个角中任意两个角组成一对,一共可以组成几对呢?

生:(互相补充)∠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

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六对角按位置特点来分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

1

生1:一类是相邻的∠1和∠2,∠2和∠3,∠3和∠4,∠1和∠4,一类是相对的∠1和∠3,∠2和∠4.

生2:一类是有公共边的∠1和∠2,∠2和∠3,∠3和∠4,∠1和∠4,另一类是无公共边的

??

师:把这六对角分成两类,一类是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2,∠2和∠3,∠3和∠4,∠1和∠4);另一类是没有公共边,两边都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3,∠2和∠4),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板书】:两条直线相交得到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师:强调“相交直线”的前提条件.

对顶角:有公共顶点无公共边.邻补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公共边. ......... “互为”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生:互为是针对两个角而言,如∠1是∠3的对顶角,反过来∠3也是∠1的对顶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并针对分类的原因进行探索和交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在探索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1、下列各图中,∠l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2

2

2 2

(2)

(1) (3) (4)

【设计意图】本组题目是巩固对顶角概念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的要领,同时又用反例印证概念,使学生加深印象. 2. 下列各图中,∠l和∠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2 2

2

(1) (2) 师:图(1)中的邻补角可以看成是怎样形成的?邻补角为什么互补? 生: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相交形成,邻补角构成一个平角. 3、请分别画出图中的∠l对顶角和∠2的邻补角.

2

A

2

C

E

D

4、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AOE的对顶角是 , ∠EOD的邻补角是 .

【设计意图】通过辨、画、找,及时反馈学生思维上的一些偏差,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在画邻补角和找邻补角中让学领会分类思想.

四、师生互动,再探性质

师:在刚才的练习中,我们知道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度,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呢?(演示相交线模型) 生:相等. 师:为什么? 生:(讨论交流)

生1:∵∠1= 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生2:∵∠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很好,根据上一章补角的性质“同角的补角相等”说明了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 【板书】:对顶角相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推理,得到本节课的重点——对顶角相等,让学生深刻理解性质,训练学生的说理能力,树立学好几何图形的信心.

五、变式训练,提升能力

1.已知直线a、b相交,∠l=40°,求∠2、∠3、∠4的度数.

变为∠l=90°2. 变式1:把∠l=40°,求∠2、∠3、∠4的度数.

变式2:把∠l=40°变为∠l=n°,求∠2、∠3、∠4的度数.

变式3:把∠l=40°改为∠2是∠l的3倍,求∠1、∠2∠3、∠4的度数.

变式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OE平分∠AOD, 若∠1=20°,那么∠2=______.

a b

3

A C

O

2

E

D B

3

变式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AOE=90°,若 ∠1=20°,那么∠2=____,∠3=____,∠4=____.

3.右图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角的原理吗?

4.如图,要测量两堵围墙所形成的角AOB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 5. 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

A C

E

D 变式:图中共有几对邻补角?

师: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善于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对顶角、邻补角的基本图形是两条直线相交,则三条直线相交的图形应分解为三个两条直线交于一点的图形.如:

为此,对顶角有 2×3=6个,邻补角的对数为 4×3=12个.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由易到难,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成功,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建立几何模型的能力,思考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

六:回顾梳理,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理解的怎样?你有哪些方面的感悟?还有什么疑惑? 生:??

七:布置作业,分层发散

1.课本:P7-91,2,8,9;

2.探究(选做)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n条直线呢?

【教学反思】:

相交线与平行线视频

4

(总第二课时)5.1.2垂线(第1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5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