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亨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1 21:37:54 作文素材

篇一:亨利的困惑

亨利的困惑

亨利已经在数据系统公司工作了5个年头。在这期间,他从普通编程员升到了资深的程序编制分析员。他对自己所服务的这家公司相当满意,很为工作中的创造性要求所激励。

一个周末的下午,亨利和他的朋友及同事迪安一起打高尔夫球。他了解到他所在的部门新雇了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程序编制分析员。尽管亨利是个好脾气的人,但当他听说这新来者的起薪仅比他现在的工资少30美元时,不禁发火了。亨利迷惑不解,他感到这里一定有问题。

下周一的早上,亨利找到了人事部主任埃德华,问他自己听说的事是不是真的?埃德华带有歉意地说,确有这么回事。但他试图解释公司的处境:“亨利,编程分析员的市场相当紧俏,为使公司能吸引到合格的人员,我们不得不提供较高的起薪。我们非常需要增加1名编程分析员,因此我们只能这么做。”

亨利问能否相应调高他的工资。埃德华回答说:“你的工资需按照正常的绩效评估时间评定后再调。你干得非常不错!我相信老板到时会给你提薪的。”亨利在向埃德华道了声“打扰了!”后,便离开了他的办公室,边走边不停地摇头,很对自己在公司的前途感到疑虑。

思考题:

1.本案例描述的事件对亨利的工作动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哪一种激励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亨利的困惑?为什么?

2.你觉得埃德华的解释会让亨利感到满意吗?请说明理由。

3.你认为公司应当对亨利采取些什么措施来消除他的困惑?

(作为公司,应当如何处理新雇员工与老员工在报酬上的标准问题?)

1答:由于亨利对公司的政策产生了怀疑和不满,这将直接影响到亨利对工作的积极性,很容易对工作产生怠慢的心理。更严重的是会动摇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和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由此影响了他的办事效率,进而也会影响公司的相关事务。同时亨利的不满情绪也会通过公司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影响到其他员工,对公司造成极大地不良影响。

可以用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加以解释。在亨利知道这件事前,他对公司是相当满意的,也就说亨利在对自己进行纵向比较的过程中是满意的。造成他的困惑的是他与其他员工之间的横向比较。这使他产生了极大的不满。然而人也会使用横向比较多一些。人们往往会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投入,而低估自己所得报酬。而对别人正好相反。这也是造成亨利困惑的主要原因。

2答:我认为爱德华的解释并不会让亨利使满意。因为爱德华只强调公司要以高薪招纳新人,但是忽略的旧员工的感受。这样强调只能让已有员工觉得公司不在重视他们,公司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使他们有了强烈的心理落差,且缺少一种原有的存在感!这样在公司就会笼罩一种不公平的气氛。

亨利

当亨利询问他能否加薪的时候,爱德华的回答无疑又是雪上加霜。亨利的工资需按照正常的绩效评估时间评定后再调。这就让亨利更觉得不公平。爱德华虽然对亨利有了肯定,但是在亨利已觉得公司不公平的心理阴影中,这句肯定无疑也成了一句敷衍的话,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

3答:

面对员工因为横向比较而产生的不满、质疑的情绪,作为公司领导应当做到一下几点。

首先,是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是违背亚当斯的“公平理

论”。 尽管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实际运用中很难把握。因此公司的管理者应当由此出发来制定政策,协调公司气氛,缓解员工由此产生的浮躁心理。

其次,因为个人的主观判断对此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管理者在运用该理论时应当更多地注意实际工作绩效与报酬之间的合理性,同时应帮助当事人正确认识自己与别人的投入和报酬。

再者,依据公平理论,为了避免职工产生不公平感,公司管理者可以采取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或采用秘密的单独工资的办法,使职工相互不了解彼此的收支比率,以免职工互相比较而产生不公平感。

以及,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表明,一个人所得的相对值比绝对值更能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所以管理者需更多地注意实际工作结果与个人所得之间的公平合理性。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付出,而过低估计自己的所得,对别人的付出与所得的估计则正好相反。所以管理者除了制定公平的奖酬体系外,还要及时体察员工的不公平心理,并认真分析、教育员工正确认识、对待自己和他人。

篇二:约瑟夫亨利

最新历史版本 :约瑟夫·亨利 返回词条

?

?

? 编辑时间:02-20 08:12 历史版本编辑者:高兴 历史版本

内容长度:41636 图片数:3目录数:7 修改原因:新增内容

Joseph Henry (1797~1878)

美国物理学家。国际单位制中电感的单位亨(利)即为纪念他而命名。1797年12月17日生于纽约州,1878年5月13日卒于华盛顿。 幼年就读于农村小学。15岁进钟表店当学徒。后来,进奥尔巴尼学院深造,1826年成为该学院的数学、物理学教授。1829年研究电磁体时,在设计上作了重要改进。他用纱包铜线代替裸铜线,就可以在铁心上绕很多圈电线,从而大大加强了磁力,制成了当时世界上吸力达9279牛的最大电磁铁。法拉第在1831年宣布磁电的发现,但亨利早在1年前就观察到了电磁可逆性的现象。1831年他在 1.6公里的距离上建立并成功地操作了自己设计的电报。1832~1846年他任新泽西学院(即后来的普林斯顿大学)自然哲学教授时,首先注意到自感应原理,后设计制造了一台电动机(1835)。发现通过电磁感应可以升高电压。1836年通过实验发现一定的距离外可以感应出电流,即发现电波的存在及传播。亨利在1838年进行了高次感应电流的研究。他使用温差电流测温计测出太阳黑子辐射的热比太阳表面其他处小。1846年任美国史密森学会的第一任主席。1867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的第二任主席直至逝世。

目录

?

?

?

? ? 简介 ? 学术经历 ? 约瑟夫·亨利 ? 约瑟夫·亨利的哲学思想与科学观

[显示全部]

简介回目录

约瑟夫·亨利 (Henry Joseph 1797-1878),美国科学家。他是以电感单位“亨利”留名的大物理学家。在电学上有杰出的贡献。他发明了继电器(电报的雏形),比法拉第更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却没有及时去申请专利。1830年8月,亨利在实验中已经观察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早一年。但是当时亨利正在集中精力制作更大的电磁铁,没有及时发表这一实验成果,失去了发明权。亨利的电磁铁为电报机的发明做出了贡献,实用电报的发明者莫尔斯和惠斯通都采用了亨利发明的继电器。 亨利把电磁铁改换成使用绝缘导线的强力电磁铁,用继电器把每个备有电池的电路串联起来,把文字信号中继转发出去,电路中的一条导线可用地线代替,而不需要两条往返导线。

亨利出生在纽约州奥尔巴尼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13岁失学,后来在钟表铺当学徒。他刻苦自学,掌握了中学应学的各科知识,22岁才入大学深造。1832年,35岁的亨利受聘为新泽西学院物理学教授,1846年任华盛顿史密森研究院首任院长,1867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

亨利最大的贡献是在1832年发现了自感现象。1827年他用纱包铜线在一铁芯上绕了两层,然后在铜线中通电,发现仅重3公斤的铁芯竟然吸起了300公斤重的铁块,远远超过一般天然磁铁的吸引力。电转变为磁产生如此大的力量,立即深深地吸引了享利继续对这些电磁现象进行探讨。1832年,他在研制有更强大吸引力的电磁铁时发现,绕有铁芯的通电线圈在断开电路时有电火花产生,这就是自感现象。他反复试验,搞清楚了产生这种现象的规律,于1835年又发表了解释自感现象的论文。

1837年,亨利在电磁铁两极中间,放了一根绕有导线的条形铁棒,并把导线两端接到检流计上。他观察到,在激励电磁铁的磁化电流接通或断开的瞬间,检流计指针就发生偏转。其实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亨利最早发现了它。但是,当时世界科学的中心在欧洲,享利的这些成果又没有发表,因此,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功劳就归属于及时发表了成果的法拉第。1837年,亨利访问了欧洲,与法拉第共同愉快地度过了许多日子。法拉第当时想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使温差电偶产生火花。他把电偶的一端置于炽热的火炉上,另一端埋在冰块里,并将两根引线的线头相碰,但并未产生预想的结果。这时亨利把一根导线绕成线圈套在一根铁棒上,并把这个线圈接至到温差电偶的一根引线上,再使两根线头相碰,顿时爆出了耀眼的电火花。法拉第对此实验大加赞赏,大声问道:“你到底是怎么成功的?”于是亨利不得不向这位因发表电磁感应规律而闻名于世的科学家解释自感的道理,显然当时还没有一个欧洲人读过亨利几年前就发表的那些论文。

1842年,亨利在实验室里安装了一个火花隙装置,在30多英尺远处放了一个线圈来接收能量,线圈和检流计相接,形成回路。当火花隙闪过电火花的时候,和线圈相接的检流计就发生了偏转。这个实际上实现了无线电波传播的实验虽然比赫兹的实验早了四十多年,但是当时的人们,包括亨利自己在内,还认识不到这个实验的重要意义。 亨利的贡献很大,只是有的没有立即发表,因而失去了许多发明的专利权和发现的优先权。但人们没有忘记这些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亨利,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单位,简称“亨”。

学术经历回目录

1826 –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nd Natural Philosophy at The Albany Academy, New York.

1832 – Professor at Princeton.

1835 – Invented the electromechanical relay.

1846 – First secretary of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until 1878

1848 – Edited Ephraim G. Squier and Edwin H. Davis' Ancient Monuments of the Mississippi Valley, the Institution's first publication.

1852 – Appointed to the Lighthouse Board

1871 – Appointed chairman of the Lighthouse Board

约瑟夫·亨利回目录

在学习《电磁振荡》这一部分内容时,常常要用到电磁振荡周期公式。将这个公式与以前学过的振动周期公式相比较,。振荡周期公式中L的单位为亨利,C的单位为法拉。法拉这个单位为纪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电感的单位则是为了纪念美国物理学家亨利。

亨利与法拉第的身世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他们都出身于普通家庭,因生活所迫,少年时期都去做学徒工,只不过亨利是在一家钟表店工作。一次在乡间玩耍时,他发现了一只野兔,就拼命去追,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洞口。他大胆地顺着这个洞口爬了进去。象《天方夜谭》中的神话一样,亨利找到了一座“宝库”。原来这个洞口直通一座教堂的藏书室。这是他有生以来头一次看到这么多的书。于是,他从中抽出一本,好奇地翻看起来。这本书的书名《实验哲学讲义》,尽管有许多词他并不懂,但中间的插图,以及提到的一些饶有趣味的实验,强烈地吸引住他。他津津有味地翻看着,不知过了多少时间。至于那只野兔,他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一个愿望在他的心中萌生出:“我要读书。”通过勤工俭学,他一直读到大学毕业,毕业后从事教学和电磁学研究工作。

1825年英国工程师做出第一个蹄形电磁铁其吸引力超过了自身的重量。了解到这一成果后,亨利想制做更强的电磁铁。在研究中他发现,若要提高吸引力,就必须提高单位长度上的匝数,因此需要解决导线的绝缘问题。丝绸具有极为良好的绝缘性。他趁妻子外出的时候,把她的一条漂亮的丝绸长裙,撕成长长的绸条后缠在导线外。1831年他制作的电磁铁

可以吸起一吨的重物。

在改进电磁铁时,他想到通过电流的通断,使磁性时有时无,如果事先做出一些约定,就可以利用电磁铁,把一些信息传递送出去。实际上这就是电报的雏形。1831年在1.6 km的距离上,建起并成功地操作了他自己设计的电报装置。当发明家莫尔斯在研制电报时,了解到亨利的工作,而登门讨教时,亨利把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原原本本向莫尔斯做了介绍。 1831年暑假期间进行电磁感应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工作没有完成,因开学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公布了研究成果。1832年他发现了自感现象。

他还远见卓识,提倡采用发明不久的电报传送各地的气象资料,以便能够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

相似的经历,相同的志趣,在电磁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同样的名标青史,因此亨利和法拉第“手拉手”出现在同一个公式中就毫不足怪了。

约瑟夫·亨利的哲学思想与科学观回目录

解道华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美国19世纪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对科学研究活动本身、科学和宗教的关系、科学的社会作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许多独到见解,特别是关于“抽象研究”与“实用研究”关系的一系列论述。他的一些观点是当今流行的“研究”与“发展”关系理论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科学观/宗教/实验物理学/研究与发展

【正文】

约瑟夫·亨利(1797-1878)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和卓越的科学领导人。他终生献身于科学事业,历时半个多世纪。亨利最早发现了电流的自感现象,和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差不多同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电感的国际制单位就是用他的姓氏命名的。亨利曾担任过美国史密森学社的第一任社长和国家科学院院长。作为美国第一代科学领导人,他的科学组织工作为美国科学事业在20世纪的腾飞奠定了基础。亨利在科学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与进步的科学观不无关系。通过对亨利的哲学思想和科学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美国科学技术在20世纪飞速发展的原因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亨利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虔诚的宗教徒,基督教所宣扬的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说和克己为人的道德观影响着他的整个一生。近代自然科学脱胎于宗教神学,近代科学史上绝大多数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是虔诚的宗教徒,这是很自然的。

作为宗教徒,亨利对上帝的存在坚信不疑。他“坦率地承认有关无生命物质的规律同样能很好地应用于所有有生命的机体,但是,我们又不得不相信有超然其上的某种神秘的东西存在。”([1],p.109)他认为,物质的基本属性是“惰”性,即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它的状态不发生变化。物质世界之所以千变万化,是因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亨利看来就是“神”的力量。他觉得:“术语‘自然规律’更重要的含义是一种流行的概念,神的意志不断地按照这种概念起作用,从而产生自然现象。”([2],p.48)在亨利五十多年的科学生涯中,他的这一信念似乎始终未曾改变,直到他去世的前几天,他还在给他的朋友帕特森(Patterson)的信中谈到他终生对这一问题思考的结果:“我们在充分地思索之后发现,试图解决整个宇宙问题(对现象和它们之间联系的解释)的最简单的概念是‘神圣的上帝’存在的概念。”([3],pp.154-155)

亨利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包括生命体的运动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不遵循规律的运动是不可想像的。上帝不仅创造了自然界、创造了人类,还创造了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并按照这种规律来指挥万物的运动。他指出:“没有规律的宇宙??是没有科学的可能性和智力控制者、创造者表现形式的宇宙。”([2],p.48)上帝本身的活动也不能例外,同样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个上帝是不可变化的,条件相同,他的活动总是遵循同一规律。一千年前发生

篇三:部分气体亨利系数

某些气体水溶液的亨利系数

篇四:氨亨利系数

篇五:欧亨利写作特色

论欧亨利与其小说的结尾

欧·亨利,美国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少年时曾一心想当画家,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认真写作,并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百度)

本文将从其的结尾设置,分析欧·亨利的艺术创作特点。“欧?亨利手法”是一个艺术宝库,聚集了作家许多得心应手的法宝。其中的“欧?亨利结尾”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这是欧?亨利的拿手好戏,是欧?亨利的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它在“欧?亨利手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了一种象征、一种标志。“当我们提起欧?亨利小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出人意料的结尾,这似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却实在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审美反应”(阮温陵,1998)。通观欧?亨利小说,其引人入胜之情节,犹如山涧泉水,奔腾向前。当读者被山泉的流程带到小说的目的地——结尾时,泉流却朝不同方向急速一转,来个突然拐弯,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这种意外结局,我们往往会被搞的莫名其妙,瞠目结舌。但在惊奇之余,它马上就会使我们对前面情节所发生的一切恍然大悟,发觉这种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令读者洞察主题的奥秘。 如此,我们便在其几篇小说中分析他的写作特色。

小说名篇《麦琪的礼物》即是一篇典型的代表作。圣诞节就要来到了,按照基督教的风俗习惯,人们之间总要互相赠送礼物。这篇小说描述一对贫困的年轻夫妻赠送礼物的故事。这对年轻的夫妻是互敬互爱的,尽管生活贫困,他们之间却存在着纯洁,忠贞的爱情。为了对方的快乐,他们都乐意自己做出重大的牺牲。小说一开始,就着意渲染了主人公德拉在圣诞节前夕产生的烦恼,从而突出了构成全篇情节基础的矛盾:想买礼物而经济拮据。作者有意强调了“一块八角七分钱”的钱数之少和来得不易,这使德拉购买圣诞礼物的希望很难实现。她为圣诞节的赠礼,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已经好几个月了。而面对这一块八毛七分钱,她真是一筹莫展了。然而,德拉从镜子中望见她自己的头发时,“她的眼睛闪耀着”,她显然是在打头发的主意了。“但是20秒钟她的面色却黯淡了”,表明她对出卖自己的头发仍然是有些舍不得的。但她终于做出了卖头发的决断,并把自己的头发卖了二十块钱。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德拉,终于为杰姆买到了一条白金表链。可当杰姆见到德拉的样子时,却表现出一种令人不能理解、不能预料的神情。显而易见,杰姆是被德拉剪掉头发后的样子搞懵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德拉从来没有见过的奇特的深情。当德拉向杰姆解释完自己的头发为何变短之后,杰姆激动的掏出了为德拉准备的礼物——梳子。但是,直到这时,杰姆还没有看见德拉为他准备的礼物。小说里是这样描写了这个戏剧性的高潮场面的:

“你不用找啦,”德拉说。“我告诉你,已经卖了——卖了,没有了。今天是圣诞前夜,亲爱的。好好地对待我,我剪掉头发为的是你呀。我的头发也许数得清,”她突然非常温柔地接下去说,“但我对你的情爱谁也数不清。我把肉排煎上好吗,吉姆?”

此时,我们才明白杰姆看到德拉时为何表情奇特。作者有意让德拉手中的表链迟至最后才让杰姆看见,这时读者清醒的意识到,有了表链,没了金表,女主人公的厚礼实际上落了空,但他们领会了人间的真情所在。夫妻二人在明暗两线中买和卖,合在一起成为结尾,使贵重的礼物各自失去了可以附着之处,这就形成了结尾的奇妙之处,其审美韵味是极其深长的。

“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并不一定只出现在小说结尾处也会在文章情节中。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有这样两个情节;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相信读者在读到这个情节时都感到不可理解,但细细想来这样的“伪君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处处存在。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都是衣冠楚楚、文雅高贵?可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也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因而表里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欧·亨利式结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每况愈下的世风。

文章是人写的那就逃脱不了环境对作者的影响,欧·亨利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又曾为避免麻烦流亡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潦Χ既险嫘醋鳌?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因此深知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所以他的文章才喜欢用朴实、诙谐的语言描绘人世间的故事,又用迂回路转的结尾来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欧·亨利式结尾” 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我的这篇论文就是简单的通过他的几篇著名作品探讨一下“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在他自己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