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湘西剿匪记电视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0:48 初中作文
湘西剿匪记电视剧初中作文

篇一:关于新中国剿匪的影视文学电视剧

关于新中国剿匪的影视文学有许多经典的电视剧,比如《林海雪原》、《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剿匪记》等等。中国电影电视剧“剿匪记”统计如下:1986年电视剧《鸟龙山剿匪记》(18集)、1987年电影《湘西剿匪记》和《湘西剿匪记续集》、2000年电视剧《东北大剿匪》(20集)、2002年电视剧《武陵山剿匪记》(18集)、2004年电视剧《桂北剿匪记》(又名《山村复仇记》)(20集) 、2005年电视剧《桂黔剿匪记》(又名《三江剿匪》)(23集)、2006年电视剧《雪城堡剿匪记》(27集)、2006年电视剧《万山剿匪记》(10集)、2007年电视剧《华东剿匪记》(18集)、2009年电视剧《湘西剿匪记》(又名《战士》)(28集)、2009年电视剧《戈壁剿匪记》(30集)、2009年电视剧《巴岳山剿匪记》(又名《巴岳山风云》)(4集)、2010年电视剧《川西剿匪记》(12集)、2010年电视剧《大西南剿匪记》(原名《最高特赦》)(40集)、电视剧《盘县剿匪记》(摄制中)。反映东北剿匪斗争的有《三江大剿匪》、《东北大剿匪》、《林海雪原》等;反映西北剿匪的有老电影《沙漠追匪记》、电视剧《戈壁剿匪记》、电视剧《贺兰山剿匪记》;反映大西南剿匪的有《英雄虎胆》、《大西南剿匪记》、《桂黔剿匪记》、《桂北剿匪记》、《西线大追剿》、《瑶山大剿匪》(摄制中)、《丁佑君》(拟拍);反映湘西剿匪的有《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大剿匪》。

中国剿匪小说“剿匪记”统计如下:《天山剿匪记》、《浙江剿匪记》、《上海乌龙剿匪记》、《粤北剿匪记》、《大青山剿匪记》、《阆中剿匪记》、《龙潭山剿匪记》、《浙西剿匪记》、《黑水战役剿匪记》、《鄂西剿匪记》、《新疆剿匪记》、《川北剿匪记》、《川中剿匪记》、《船底顶剿匪记》、《金华山剿匪记》、《阜山区剿匪记》、《广西剿匪》、《黄岩剿匪记》、《大垟山剿匪记》、《秦岭剿匪记》、《宁国剿匪记》、《镇北剿匪记》、《祁连山剿匪记》、《蒙山剿匪记》、《七连山剿匪记 》、《秭归剿匪记》、《霍凤梧剿匪记》、《德化剿匪记》、《幕阜山区剿匪记》、《黄平剿匪记》、《祝枝山剿匪记》、《延安南线剿匪记》、《巴县接龙剿匪记》、《鸡足山剿匪记》、《云南剿匪记》、《桐峙山剿匪记》、《五龙山剿匪记》、《秀山剿匪记》、《新平征粮剿匪记》、《王德溥剿匪记》、《勃利县剿匪记》、《黄山剿匪记》、《赣东剿匪记》、《广西藤县剿匪记》、《十万大山剿匪记》、《建宁剿匪记》、《金佛山北坡剿匪记》、《大平头剿匪记》、《马边河剿匪记》、《亭亮·罗勘·莫马剿匪记》、《大岚民兵剿匪记》、《古龙村剿匪记》、《红军敏洞剿匪记》、《大芦寺剿匪记》、《雁荡山剿匪记》、《菌子山剿匪记》、《虹螺山剿匪记》、《桂西剿匪记》、《五雷山剿匪记》。此外,见诸网络的还

有这样的帖子或提法:桂东南剿匪记、西南剿匪记、黔东南“剿匪记”、江山剿匪记、翠屏山大剿匪、新大西北剿匪记、大东南剿匪记等等,不一而云。总之,建国前后的大剿匪运动是蒋家王朝的彻底覆灭,是继建国初期对潜伏敌特的“大镇反”之后,对国民党残余匪帮的大围剿。剿匪文学始终渗透着政治土匪与革命女英烈之间水火不相容的斗争,渗透着烈女的人性的最高升华。

篇二:普通话考级自由说话汇总版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日常沟通的工具.我认为学好普通话很重要,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能给人一种美感,还能给人一种无穷的享受。单位小唐去广州出差,钱用完了,就到银行取钱,为小唐服务的是一个四十出头的女人。小唐隔着玻璃用刚训练了两星期的普通话亲切地喊:“大姐,我取钱。”银行女工作人员立马脸色大变,身体像筛糠一般开始抖动。小唐想,喊声大姐就激动成这样,莫不是我太帅了吧?于是更加嚣张地喊:“大姐,我取钱!”忽然感觉脑袋嗡的一声,小唐被银行保安一棍子打倒在地,昏了过去。在医院,警察问刚醒过来的小唐:“你为什么要抢银行?”小唐傻了:“我抢什么银行?”那个银行的女同志指着病床上的小唐说:“还狡辩,隔着玻璃就喊?打劫,我缺钱?,不是抢劫难道是存款啊?” 如今小唐每天都要提醒我们:“兄弟们,说好普通话,这样才安全!” 可见学好普通话是多么重要。

学普通话的过程,有苦也有乐。一是学好拼音,掌握好发音。每天我都早早的起来听录音,跟着读,不懂的就向其他人请教,有时为了读准一个拼音,经常练到嘴巴发痛,舌头发硬。二是借助一些多媒体软件来学习,听读,自己跟着读。听收音,看电视尽量看普通话主持的节目。三是向字典请教,不懂就查,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我还把自己常常读错的多音字,难读的字注上拼音,并用笔记本记下来。

9’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 11’我的业余生活 15’我的假日生活 26’我喜欢的明星 2’我喜爱的书刊 巴金 我喜欢的书刊(我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小说,在各种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巴金的激流三步曲,即《家》、《春》、《秋》。

看完三步曲,淑英的“春天是属于我们的。”,琴的“秋天过了春天就会来的,并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觉新的“我的上进之心并未失去。”,觉慧“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自己把幸福争过来。”等等的话无不在我的脑海里飘荡(dang),他们都是追求自由、反对封建束缚的人。他们绝对是那个时代的先驱。

然而,我觉得我的心已被觉新的命运吸引住了,这位主人公坎坷波折、屈辱痛苦的命运几乎成了这部书的一大悬念,叫我忍不住急着去探询他接下来的心路历程,急着想知道他是否终于有了反抗。可有时候我却不愿再见到他,再看他受气,流泪,说着口是心非、无可奈何的话。有时我几乎失声冲他喊:“你究竟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要独自难过?!为什么不站起来,说出一个?不?字?!!”我看着他难过、愤怒,有时我甚至觉得巴金对他太残忍、太无情了,这样善良、对一切人好的人,却常常受着最大的屈辱。我多么希望巴金能将这本书改写,从《家》的开头开始改写,让觉新继续搞研究、出国、和他的梅表妹在一起,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化学家……这也是觉新最初、最纯真的梦想。

可我知道如果这么改就不是《激流三部曲》了。书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人物都在告诉我,巴金老先生也是板着脸一字一顿地告诉我:“这都是因为这个制度!这都是因为这吃人的礼教!”是的,这吃人的礼教,觉新的颓废,梅、蕙、淑(shu)贞的死,让我吃惊地发现,仿佛每一个字的背后写着可怕的字:吃人的礼教!这针(zhen)一般的字眼直刺入我的心底,逼着我快发疯,叫我有种摔书离开的冲动,却总也放不下,继续急切地往下读。

这便是巴金的高明!这便是文学的魅力!这也是我喜欢激流三部曲的原因所在。

4’我最喜欢的动物(或植物) 12’我喜欢的季节(或天气) 梅花

有人喜欢红色而又艳丽的玫瑰花,有人喜欢芬芳扑鼻的桂花,而我却喜欢那淡雅的水仙花。

我喜爱水仙花,不仅仅是因为它素雅清新。芳香醉人,而是因为它顽强的生命力。水仙花素来被美名为:“凌波仙子。”它那么动人的身姿使人一见倾心今年春节,爷爷买了几盆水仙花,送给我,我一看好奇地问爷爷:“爷爷这是什么花呀?”我全神贯注的盯着那盆花看。爷爷说:“这是水仙花,它和太阳花一样好服侍,也不娇不雅,十分好种,对环境要求也不高,它和太阳花一样有一种坚强的毅力,不管冬天多么冷,越冷它开得越加热情,越

加茂盛,而且它还可以雕刻成许多形状呢!”没想到原来水仙花也有这种顽强的精神,又长得好看,明年我一定要再买一盆水仙花。 寒冬到初春,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恬静、优美,傲然直立,因为水仙花特别顽强能够经受住寒冷的考验。在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康乃馨花枝扶疏,兰花也馨落英缤纷,连那端庄、淡雅的桃花也失去神采。只有水仙花还是亭亭玉立。

水仙花是多么的美呀!怎能不使我钟爱它。由衷的赞叹它呢! 1’我的愿望(或理想) 3’我尊敬的人 5’童年的记忆 6’我喜爱的职业8’我的朋友 16’我的成长之路 22’我喜欢的节日 24’谈谈社会公德(或职业道德)

花儿因彩色而美丽;孩子因老师而成长。我的小学老师,几经岁月的沧桑,脸上又平添了几道皱纹,头上又多了几许白发。六年来,您给予了我多少的关心与呵护,我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都凝聚着您的心血。

记得刚入学的时候,天真幼稚的我总是惹您生气,而您却保持着您那惯有的灿烂笑容。曾几何时,您那有力的大手握着我这个柔弱的小手,一笔一画地教我写字。即使我写得多难看,您总忘不了面带微笑地说:“真不错,有进步,继续加油哟!”也正是这句平凡而简单的话语,使我对自己信心百倍。

曾记得,那是上三年级的时候,我的奶奶去世了,整天沉默寡言,上课不回答问题了,下课不和同学玩耍了,您发现我的变化,把我叫到办公室,和我进行了倾心长谈,帮我解开心结,让我笑对人生。您说:“没有过不去的坎。”您不仅仅是我的良师,更是我的益友。在您面前,我开始敞开心扉,向您述说着我的一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变得贪玩,我哭着喊着闹着让爸爸给我买了一台电脑。从此,我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在那里,我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我体验到了游戏的魅力。每天听讲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游戏,根本无法进入课堂。有时,我竟然说谎,谎称自己生病而不去学校。我的反常现象也没有逃过您的眼睛。您狠狠地批评了我,从您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了您对我的失望与伤心,当时我被吓坏了。后来在您的提醒下,我学会了合理运用电脑。我的成绩恢复到了从前,我又看到了您那欣慰的笑容。

老师,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请允许我献上深深的祝福: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谢谢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的深恩!

2’我的学习生活 19’我和体育 23’我所在的集体 我所在的集体 我所在的班集体是一个充满活力、团结互助、温暖快乐的大家庭。

我们班同学大多数来自农村,一样的装束,一样的朴素,一样的乡村风俗,使得我们在一起生活、学习相处得很融洽。没有高贵贫贱之分,有的只是平等,互助友爱。

我们的班集体是团结的,学校每学期都分年级开展体育比赛活动。有蓝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等。无论是哪项比赛,只要有我们班参加的,都会看到我们班男女同学在赛场旁观看,做拉拉队,队员们出来休息马上会有同学递给一杯矿泉水。 递上擦汗的毛巾。正因为场外同学的团结一致,鼓舞了赛场里的队员们,每次比赛,我们班的男女队总会获得奖状。男同学还多次得了蓝球赛的冠军。当然,取得比赛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队员们的球技,但如果不能团结一致,赛场内的队员们彼此矛盾,不互相配合,胜利的结果能得到吗?所以,班集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而我们班的团结友好是取得每次胜利的一个保障。

团结、和谐、友爱的班集风气,还让每们同学的心里都感到踏实、温暖,哪位同学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她)首先想到的是班集体,找同学们帮助共同解决。哪位同学有了困难首先向他(她)伸出支持之手的是我们自己班的同学,哪位同学的成绩落后了,班里的同学就组织大家帮他(她)把学习赶上。

总之,我们班是一个充满活力团结、互爱、互助、温暖快乐大家庭。

7’难忘的旅行 18’我知道的风俗 20’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 21‘谈谈美食 29’我向往的地方 凤凰古城

到湘西凤凰古城旅游是我多年的一个愿望,是因为我知道,它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是文学家沈从文的故乡,从他的笔下,了解了小城的古朴和秀丽,当然,从电视剧《湘西剿匪记》中,知道那里曾经是土匪出入的地方。所有这些,更增强了我去那块土地看看的迫切心情。

今天终于成行了,心里有一份激动和向往。美丽而神密的凤凰,我终于来看你了。

踏着石板街,望着眼前一座座奇特的吊脚楼,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真的到了凤凰。这个被新西兰人评价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足以让天下人刮目相看。石头墙边连绵不绝的花和草,绕城而过清莹澄澈的沱江水,江畔岩崖半依半悬的吊脚楼;远山近峦薄雾轻笼,江中小舟荡荡悠悠,一幅诗情画意的湘西水墨画卷,在我的眼前展现开来。 沿着光滑的石板街走进东门,就嗅到一股似甘甜又香辣的味道。原来家家户户都有个“姜糖作坊”,有的铺面正支起的大锅在熬糖,滚滚的姜糖汁在锅里“沽沽”作响,香气就在整条街上弥散开来。有的在铁桌上铲熬好的糖汁的,最吸引我的是拉糖这道工序。把那些微温的凝结在一起的姜糖挂在一个钩子上,双手娴熟的拽拉,同时飞快的把拽长的姜糖再挂回钩上,来回不停的的拉动。我痴痴的看着,直到同行的朋友喊我时才回过神。姜糖是凤凰特产,自然要买些带给亲友一尝。按分量和包装姜糖价格多在2元至18元之间,因高温易溶,各自买了两包姜糖我们继续前行。

小街弯弯曲曲地四通八达,两旁许多苗人在自家厅堂里开的小店,招牌都很具艺术性,有仿古的幌子,有木制的拙朴却大气的横匾,还有用大块蜡染、扎染布做招牌的,从这些不拘一格又脱俗雅致的招牌中,不难看出凤凰的深厚的地域文化和凤凰人的聪慧天赋。 10’谈谈卫生与健康 17’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25’谈谈个人修养 28‘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30’购物(消费)的感受 记得朗读作品中最后一篇讲的是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我非常同意文中作者的观点。我们正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享受着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方便,比如电器,汽车,网络等。

但塑料袋的这一科技发明却的确是最糟糕的。虽然在短时期内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的节奏,让整个社会很快进入了一个便捷的快速的环境中。快餐食物的迅速兴起与发展,大型超市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那些用塑料制成的快餐饭盒、包装纸、餐用杯盘、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一个确确实实存在的,而且难以解决的问题。何况,象书中说的那样,生产塑料袋、塑料餐盒过程中所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极为严重的。

记得去年我到广州玩,我真的一点也不喜欢那车水马龙、人群济济的城市,感觉空气远不如衡阳清新。尤其是当我看到小吃店边那一桶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心情特别沉重。我仿佛看见大片大片的树木被砍伐,削成木条,然后被人们用过一次后就扔掉。这种发明,究竟是科技的进步,还是人类的悲哀呢?

因此,我们强烈呼吁科研人员在搞创造发明,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它对社会生活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环境的破坏。要权衡一下所发明的东西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果是以要破坏环境作为代价的话,那就应该禁止推广了,否则的话最终受损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科技在发展,可是地球也在痛苦地呻吟了。如果我们再这样破坏下去,那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又该如何生存呢?

篇三:抗日电影

据不完全统计,由中国大陆、港、台拍摄的反映中日战争的电影约239部 电视剧约286部

清单如下(注:年份表示其公映年) 描写明代至明国的抗日电影(11部)

1973

战神滩(香港)

1980

密杀令(大陆)

1981

术士神传(台湾)

1984

生死决(香港)

1991

东瀛游侠(香港)

2004

少林武王(大陆)

2005

天军(韩国)

2006

新忠烈图(大陆)

2008

抗倭恩仇录(大陆)

湾)

等2012

1894甲午大海战(大陆

)赛德克巴莱(台

描写1937年后中华儿女抗战电影及记录片 内地抗日战争题材电影及记录片:(202部)

1939

四万万人民(美.中)

1947

松花江上 八千里路云和月 天堂春梦

1949

中华儿女

1950

赵一曼 吕梁英雄

1954

鸡毛信

1955

平原游击队 董存瑞 南岛风云

1956

铁道游击队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7

战斗里成长

1958

永不消逝的电波 狼牙山五壮士 英雄虎胆

1959

回民支队 金玉姬 青春之歌

1961

51号兵站

1962

甲午风云 地雷战 东进序曲

1963

小兵张嘎

1964

白求恩大夫 英雄儿女

1965

三进山城 地道战 苦菜花

1967

烽火万里情

1973

北派功夫

1975

车轮滚滚 烽火少年 难忘的战斗

1977

芦荡小英雄(动画)

1978

两个小八路 特殊任务

1979

归心似箭 古杀钟声

1980

蓝色档案 奸细

1981

西安事变 七月流火 特高课在行动

1982

开枪为他送行

1983

扶我上战马的人 再生之地

1984

闯江湖 将军与孤女

1985

哈尔滨大谋杀

1986

血战台儿庄 破袭战 密令截击

1987

八女投江 红高粱 屠城血证

1988

黑太阳731 晚钟

1989

女子别动队 东方美女 愤怒的孤岛

1990

兵临绝境 国际大营救 剑吼长城东 烽火雁翎 狼烟 佛光侠影

1992

仗义英雄 喋血金兰 落阳 黑色闪电 九死一生 731大溃逃 复仇的女人

1993

三毛从军记 犬王 夺命惊魂上海滩 亲恩国仇

1994

铁血昆仑关 步入辉煌 精武英雄 慰安妇74分队 老爷们打鬼子

1995

巧奔妙逃 生死千里 敌后武工队 悲情布鲁克 飞虎队 双栖间谍 方珍珠

地狱究竟有几层 七七事变 南京1937

1996

白马飞飞 浴血太行 新上海滩

1997

白山黑水

1998

山顶上的钟声

1999

国歌 红河谷

2000

鬼子来了 活着,可要记住

2001

紫日 血性山谷

2002 枪神无畏

危城1938 嘎达海林 五月八月

2003

紫蝴蝶 葵花劫 少年英雄

2004

栖霞寺1937

湘西剿匪记电视剧

增克林出关 押上刑场 王树声征战豫西

2005

举起手来1 黄河绝恋 狩猎者 山啸

2006

东京审判 山林喋血 神秘谷 绝密行动 理发师

2007

小鬼特种兵 彭雪枫纵横江淮 凌河影人 抗日冲锋队之胜利之战 抗日冲锋队之猎狼行动 抗日冲锋队之雪域追踪 抗日冲锋队之秘密图纸 抗日冲锋队之截杀行动 抗日冲锋队之偷梁换柱 抗日冲锋队之冬日烈火 抗日冲锋队之密码使命 抗日冲锋队之殊死 营救 抗日冲锋队之夺宝锄奸 功夫骄子 向我开炮

2008

黄石的孩子 飞虎队谍战 萧锋血战陈庄 盘尼西林1944 小小新四军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2009

风声 拉贝日记 小英雄雨来 杨成武强攻东团堡 赵尚志智取五常堡 白求恩 野茱萸 腾越殇魂 萧华挺进冀鲁边 徐海东喋血町店 西藏往事

2010

喋血孤城 昆仑日记 九月杀 诱杀 精武风云—陈真 谍海风云 东风雨 铁血江桥 昆仑日记 厂窖惨案 追击阿多丸号 浴血雁门关 血染北沙河

2011

岁岁清明 抵抗!抵抗! 果儿满山红 金陵十三钗 夺宝1942

2012

神勇投弹手 粮食 一九四二 危险关系

2013

厨子,戏子,痞子

未知年份

南京梦魇

被遗忘的1987 南京大屠杀 历史的见证 日本鬼子 二战日本彩色纪录片 20世纪战争解密 抗战 罪证 战争警报 车轮碾过的历史 夜与雾 抗日情报战 战国行 靖国神社 日本关东军于731部队 档案 审判 智胜 战争与和平 谍战揭秘 等

香港抗日战争题材电影(21部)

1937

肉搏 焦土抗战 回祖国去 铁血锄奸

1938

最后的关头 游击进行曲

1939

锦绣山河

1972

大军阀

1976

八道楼子

1977

海军突击队

1979

女性之光

1982

迷你特工队

1983

怒拔太阳旗

1988 再见英雄

1997

燃烧的港湾 天若有情三烽火佳人

2005

狼袭草原

2006

天竺山传奇

2007

缴枪不杀

2008

叶问

2009

南京!南京! 等

台湾抗日战争题材电影(5部)

1974

英烈千秋

1976

梅花

1977

八百壮士 笕桥英烈传

1987

旗正飘飘

大陆抗日电视剧(286部)

篇四:评乌龙山剿匪记

在重建历史的名义下

——评新版《乌龙山剿匪记》的叙事策略

刘智跃

内容摘要:新版《乌龙山剿匪记》依循老版的战争框架,但大量篡改了故事内容,重新编排了情节冲突,重新安排了人物关系,呈现出新的叙事面貌,将原版的战争传奇剧改变为情感剧和社会剧。在重建历史的名义下,新版《乌》剧消解了老版《乌》剧的历史总体性叙述逻辑,呈现出消费主义的文本特点和叙事策略。

关键词:乌龙山剿匪记;历史叙述;消费叙事;

20世纪80年代,湖南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横空出世,席卷全国,引发万人空巷,成为湖南电视永远的记忆和经典。正是因为该剧,人们记住了编剧水运宪、导演宋昭、演员申军谊等人的鼎鼎大名,其电视歌曲亦唱彻大江南北,激荡燃情岁月。而今,湖南电视人高调翻拍该剧,并在媒体上展开如潮涌般的宣传攻势,企图借助原剧的社会影响,创造新的市场传奇。

新版《乌龙山剿匪记》强势推出,以其自制剧、翻拍剧和湖南电视剧产品等多重身份,确实制造了很多看点,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那么,新版《乌》剧,价值几何?

分析新版《乌龙山剿匪记》,不妨和老版《乌》剧对照着看。

1987年版的《乌龙山剿匪记》是一部优秀的革命战争传奇剧,总共十八集的电视剧,紧紧围绕着中心事件——剿匪展开,全剧结构紧凑,逻辑严密,情节紧张,故事充满张力,人物性格鲜明,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艺术佳作。全剧故事情节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分队进山剿匪发生激战。刘玉堂带领的解放军小分队与以田大榜为首的乌龙山土匪之间的斗争构成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第二个阶段剿匪遇到挫折,小分队暂时撤到山外,专注于做群众工作,土匪之间为了各自利益互相争夺,引发深刻矛盾。三股土匪田大榜、龙胡子和钻山豹之间的斗争构成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第三个阶段,小分队积极配合大部队进山剿匪,群众甚至土匪家属协助剿匪,军事行动加之政治宣传攻势,最终全部消灭了土匪。 三个阶段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军事清剿——政治瓦解——组织消灭,对应于剿匪工作的基本步骤和过程。剿匪从单纯军事行动的失败到政治思想军事行动结合取得胜利的过程,说明了剿匪仅有军事打击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政治宣传的配合,因此,剿匪工作既是党的军事斗争的胜利,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伟大胜利。老版《乌》剧除了战争剧色彩外,同时又是一部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品。

在第一阶段,剿匪工作主要是军事层面的行动,矛盾集中在小分队和土匪之间。虽然小分队消灭了一些土匪,但是自身也付出了与胜利不相称的巨大牺牲,尤其是没能打开工作局面,消除土匪滋生的土壤,根治匪患。基于这样的严峻形势,刘玉堂实事求是地分析情况,研究问题,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出新的行动方案,于是,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剿匪工作。

第二阶段的剿匪工作主要在政治层面展开。刘玉堂把作战队伍拉到山外,乌龙山里的敌我形势缓和后,土匪之间的矛盾迅速显露,成为主要矛盾。这样表现有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暴露了土匪的罪恶,以钻山豹为代表,最能表现土匪的本质和特征,他枪杀孩子、强抢民女、伤害百姓、冷酷无情、背信弃义、道德败坏??是一名十恶不赦的大恶棍。他与兄弟关

系的龙胡子和甥舅关系的田大榜之间的矛盾,在暴露了土匪之间的矛盾的同时也表现了土匪们的共性。这和第一阶段的剿匪工作构成了因果逻辑关系。二是探索了剿匪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堡垒易从内部攻破,既然土匪之间有消除不了的矛盾,我们大可以利用它们,达到削弱土匪力量的目的。果然,经过土匪之间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龙胡子被消灭,田大榜被削弱,乌龙山的土匪力量聚集到了钻山豹一个人周围,这样便于解放军一举歼灭。第三,土匪的罪恶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是生动的反面教材,为部队教育群众,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打土匪等政治思想工作创造了条件。事实上,刘玉堂们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利用土匪们争斗的空隙,抓紧做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分田地,了解群众家里的困难,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赢得了民心,剿匪工作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在土匪盘踞的年代,老百姓饱受欺凌,甚至被逼良为娼,今天,解放军来了,给他们带来了幸福与和平,他们拥护部队剿匪,并自觉加入剿匪的行列,无形之中孤立了土匪,消除了土匪滋生的土壤,这为做好剿匪工作提供了扎实的思想前提和政治保障。

同时,第二阶段的剿匪工作安排也体现了指挥员刘玉堂的工作智慧,这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正确选择,因为此时,大部队开拔到川东剿匪去了,造成乌龙山地区暂时敌强我弱的态势。刘玉堂以变制变,体现了军事指挥员的军事智慧和政治头脑。军事清剿结合政治瓦解,剿匪工作由单纯的军事战争变成了军民结合的人民战争,这是彻底消灭土匪的必要条件。到

第三阶段,大部队回来,剿匪工作顺理成章取得了胜利。

除了历史过程和细节的真实性之外,老版《乌》剧达到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的高度,全剧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小分队六个人,堪称人人都有性格,如有勇有谋的刘玉堂、嫉恶如仇的田石头、率直吹牛有干劲又幽默的何山,富有牺牲精神的田富贵,温柔能干乐观大方的秀姑,即使是出场不多,较早就牺牲了的神枪手刘喜,以及后来加入小分队的石匠、石魁等人,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敌方如老奸巨滑的田大榜,心狠手辣诡计多端的钻山豹,矫揉做作的四丫头等人,个个形象饱满,立得起来。正是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支撑着全剧,成为老版《乌》剧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美学风格上,老版《乌》剧被处理成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效果。剿匪是解放初期全国性的政治行动和军事行动,从1950年初开始,持续三年多时间,全国“出动了正规部队3个兵团和40个整军,动员了千百万民兵和群众参加。对此,时任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比喻道:‘剿灭土匪,等于新中国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又打了一个规模更大的淮海战役。’”2剿匪是付出了巨大牺牲和沉痛代价的,它为巩固新生政权,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所需的政治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刘玉堂对石魁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活得像个人样,就是为了这个,我们才到乌龙山来剿匪的。”老版《乌》剧正视了这个残酷的历史事实,小分队六个人牺牲了五个,其中既有久经考验的南下优秀干部刘玉堂,又有本地人田石头、田富贵等,同时,群众身份的秀姑、土匪出身的石魁等人,也为剿匪工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新中国剿匪消除了中国大地上绵延数百年的匪患,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但是,全国军民大众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巨大的牺牲显示了胜利的不易,在这部“献给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们”的电视剧中,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的壮美风格。

26年后,水运宪在小说《乌龙山剿匪记》3的“再版感言”里透露自己写作小说的初衷:“二十六年前,我的老领导满怀期望地嘱咐我去写一部叫做《湘西剿匪记》的作品。他是一名部队转业的高级干部,湘西历代匪患就是被他的部队彻底剿除的。他特别感慨那段悲壮辉煌的岁月,多少年来一直梦想着为自己的部队树碑立传。我很尊重这样的领导,便义无反顾

地去了湘西大山。”从采访、体验生活到敲定书名,写作出版,以至电视剧热播,尽管连作家自己都承认,这不像“历史”,但“这位老领导早就把《乌龙山剿匪记》当成了自己的杰作,‘这不是我写的,可这就是我的作品呢。’”经典现实主义认为文学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陈晓明说,这种面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宏伟叙事,“也就是对‘现实’重新规定,也就是作为历史的代言人,讲述‘民族——国家的宏伟叙事’”4。熟知中国当代文学的人都知道,在中国革命胜利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历史叙事长期支配着中国社会的精神生产,“权威意识形态为虚构的历史叙事提供基础,规定方向,也设定限制”,因为,在现实主义文学看来,“虚构文学的本质意义在于重建历史,通过叙事,虚构获得了真实性,建立了‘已然的历史’”5,因此,小说叙事“被看做是真实的还原,看成是历史自在生成的过程”6,总之,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性掩盖了虚构的实质,“为‘真实地’建构历史和阐释现实提供了

7全面的符号象征体系”。

老版《乌》剧企图建立的就是这样一种历史逻辑。首先,它符合剿匪方针和政策的历史真实性。据历史记载,“从新中国成立至1953年底,人民解放军进行了4年剿匪斗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规定了‘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结合’的方针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8前文中对剿匪行动的三个阶段的内容划分,基本上对应中央方针的三个方面。在电视剧中,除了十恶不赦的土匪头子和罪孽深重的骨干分子之外,大部分土匪都是可以宽大争取的对象。在车排垭,迷路的何山摔落石崖,被埋伏的土匪抓住,但他反而凭借口舌之词说服他们投诚。田秀姑主动为小分队带队、石魁的投降、石匠的主动参军等都说明了党的政策深得人心,是剿匪工作胜利的保证。

其次,它真实地再现了党的优良工作作风和革命取得胜利的奥秘。小分队的剿匪行动历经遭受挫折,吸取教训到取得胜利的过程,是党的三大优良工作作风的体现,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依靠三大法宝:“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9,即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是作为革命工作一部分的剿匪工作必需遵循的原则,在电视剧中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再次,它符合中国当代文学对革命历史总体性的叙述逻辑,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叙述要求。小分队剿匪工作的最终胜利,昭示着中国革命的进步性、革命性、建设性和走向胜利的必然性,土匪以其倒退性、反动性、破坏性而必然走向灭亡。在敌我对抗中,正反人物的对照正好体现了这一历史逻辑的合理性,土匪最后全部被消灭,正好符合历史总体性的结论,反映了历史进程的必然结局。

但是,我们看到,改编后的新版《乌》剧,在重建历史的名义下,走的却是消解历史的路子。新版《乌》剧虽然对老版《乌》剧题目没做任何改动,但它并不是忠实于原剧内容的翻拍,它不但在剧情的长度上,由十八集增加到四十六集,而且对原剧故事的宽度和人物的密度等方面都进行了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彻底颠覆了原剧的故事内容、人物关系和美学风格,改变了原剧的面貌。

首先,矛盾冲突的调整和政治意义的淡化。前面说到,老版《乌》剧是战争剧,又是政治剧,敌我双方矛盾冲突紧张激烈,贯穿始终,充分说明了剿匪工作集军事任务和政治意义于一体的双重性质,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追求真实性的特点。

新版《乌》剧通过增加十八寨联防队一方,调整了矛盾冲突的性质,使单纯二元对立的敌我矛盾变成了敌我友之间的三方互动。十八寨联防队是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他们既非革命武装,因为他们还没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也非敌,因为他们和土匪之间也存在深刻矛盾。小分队、土匪和十八寨联防队三方之间敌我友交织的复杂局面建构了新的矛盾关系和冲突模

式。这样,老版《乌》剧那种敌我形势此消彼长的线性剿匪思路消失了。小分队为了争夺中间力量十八寨联防队而与土匪展开的斗智斗勇取代了老版《乌》剧中争取群众的政治工作,在故事情节展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剿匪工作的政治性质和政治色彩淡化了。在政治意义消弭的同时,新版《乌》剧中的剿匪工作变成了单纯的力量对抗和胜负争夺。为了争取苗家山,小分队和陈子贤们费尽心机,刘玉堂是以色相引诱,若即若离,陈子贤则是以利益引诱,封官许愿,分发武器弹药。但由于土匪内讧,不团结,才将阿西苗苗“送”到了共产党一边。力量的此消彼长,注定了土匪的灭亡。

新版《乌》剧还改变了何山的身份,原来的解放军侦察排长变成了土匪出身投诚过来的地方武装,但它并没有政治意义上的明确指向,说明剿匪工作得到了地方武装的支持,而是表现何山由于积习未改和观念差异,和刘玉堂产生了一系列的内部矛盾冲突,这在情节展开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加了很多喜剧效果。

其次,人物关系的改变与美学风格的转换。老版《乌》剧是战争剧,人物关系单纯,非敌即友,敌我双方界限分明。新版《乌》剧成分比较复杂,以情感剧和社会剧为主,兼有偶像剧、青春剧的特点,战争剧的成分比较淡化。在老版《乌》剧中原本没有个人关系的刘玉堂和四丫头成为新版《乌》剧的主要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同学、初恋情人、敌友正邪等多重关系纠结。以刘玉堂为中心,新版剧还增加了阿西苗苗和卫生员张胜男,一男三女的故事,构成典型的情感剧结构模式。又以四丫头为中心,与刘玉堂、钻山豹构成典型的一女两男模式。又以钻山豹为中心,和四丫头、莺莺构成复杂纠结的情感关系。这样,刘玉堂、四丫头、钻山豹既有着各自的情感世界,又互相交叉、纠缠,关系复杂难解。更复杂的是,感情关系中还夹杂着敌我关系、阶级关系,爱恨情仇之外,还有客观的阶级分野,这是新版《乌》剧人物关系的特点。此外,新版《乌》剧增加的人物黑牛和小莲,也以情感戏份为主。还有冷美人莺莺,也是一个情种。在老版《乌》剧中情感表现含蓄朦胧的何山和秀姑之间的关系变得明朗,而且已经由恋情走入婚姻。

情感冲突替代敌我矛盾成为新版《乌》剧的最大看点。情感冲突是偶像剧、青春剧最基本的情节元素和叙述模式。和敌我矛盾二元对立的关系相比,情感矛盾是复杂的、纠结的、个体的、生活化的。因此,新版《乌》剧的题材内容和情节动力也相应地具有了日常生活性质,消弭了战争剧的崇高壮美。

新版《乌》剧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社会剧成分,主要用于刻画剧中男人之间的关系。男人之间的关系,在我方一边集中在刘玉堂和何山之间,以及刘玉堂和其他军政干部之间,在敌方内部集中在三个匪首田大榜、龙胡子、钻山豹和陈子贤之间。刘玉堂来自正规军,他的纪律性、军人作风、政治思想都是非常纯正的,而何山出身土匪,投诚改编后尚未经正规军事训练和政治整训,保留了很多匪气匪习。具体来说,军事上,刘玉堂的正规性和何山的游击性形成对照;思想上,刘玉堂的纯正性和何山的杂合性形成对比;生活上,刘玉堂的认真严肃和何山的散漫随意形成反差;工作上,刘玉堂的原则性生硬性和何山的变通性灵活性形成差异。刘玉堂和何山的关系实际上是两种不同工作方式、生活态度和思维作风的对比和写照,具有很强的现实隐喻性。由于剿匪工作极具地方性,单纯依靠正规部队的军事进攻是不够的,地方武装了解民情风俗,熟悉土匪习性,是剿匪工作不可缺少的支持和依靠。虽然在平时,刘玉堂和何山矛盾不断,但在剿匪斗争中,他们俩又会互相补充、互相依赖,形成合力,完成任务。

刘玉堂和其他军政干部的关系主要源于他和四丫头、阿西苗苗的关系。由于他和她们的复杂关系,他的身份和立场有时候变得十分可疑,自然引起其他干部如陈政委等的怀疑和误解,甚至一度引发十分紧张的局面。

敌方内部的关系首先是国民党和土匪的关系,其次是土匪内部之间的关系。陈子贤和四丫头是国民党的代表,陈子贤自己的实际兵力只有一百多人,而且人地两疏。从力量强弱来

说,他比任何一股土匪都单薄,但他却是总司令职务,各路土匪是其手下,听其调遣,他凭什么做到了这一点呢?主要靠运作。他的关于“打仗就跟做生意一样”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处世之道,其内容包括欺上瞒下、假戏真做、狐假虎威、利益引诱等方法。他向台湾虚报战绩,邀功请赏,是为欺上。他清楚自己是一个外来者,在乌龙山地区没有根基,但他深知要想在乌龙山站住脚跟,就必须依靠深山旮旯里的这些土匪武装。他镇住了乌龙山地区松散的土匪,将他们召集在自己周围,使他们相信他是有背景的,有实力的,能带领他们取得胜利的,让他们自愿臣服自己,是为瞒下。在内心里,他无疑是看不起这些土包子土匪的,但是,现在他又不得不依靠这些人来支撑局面,因此,他调解各方面的矛盾,号召他们,激励他们,策划大家结盟,和他们称兄道弟,假装亲密无间,正如他所说的:“在这个世界上,人跟人的关系,就是一种利用关系。”他对土匪们封官许愿,分发武器物资,关键时候甚至不惜牺牲女儿的色相。陈子贤的运作无疑是有成效的,不管是山阳寨围攻解放军,还是攻打三合镇,或者攻打黄巴县城,这些经他指挥的战事,大都成功了。在陈子贤的运作下,土匪还一度占了上风。但是由于大的政治生存环境的恶劣,也由于土匪们太不争气,陈子贤的最后失败不可挽回。

土匪内部之间的关系是新版《乌》剧表现的重点。一方面,土匪是解放军小分队清剿的对象,敌我矛盾无法调和,在对抗解放军这一点上,他们的立场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多年来土匪帮派斗争的积怨和陋习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一方面,田大榜、龙胡子和钻山豹是亲戚,他们需要维持一种假惺惺的表面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各自有队伍、有地盘、有力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个人的小算盘和小集团利益使得他们的争斗常态化。一方面,陈子贤是他们的总司令,供应他们武器弹药,许诺他们官衔荣誉,甚至挟台湾的命令要求他们执行军事任务,他们得听从总司令的调遣;另一方面,陈子贤终究是个色厉内荏的虚壳,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军事、政治等方面的问题,更多的采取和稀泥的办法,因此,很多问题表面上和解了,实质上并没有解决,而是埋下了更深的隐患。当形势最后进入危急关头,矛盾最后大爆发时,他已经无力回天,除了自我逃匿隐藏别无他法。

老版《乌》剧表现土匪内部矛盾的内容主要放在第二阶段处理,而且采取了漫画化的手法,政治讽喻为主。而新版《乌》剧中的土匪内部矛盾贯穿全剧,甚至形成了和情感冲突、敌我矛盾并列的第三条线索。如第一集中的山阳寨之战,就是坏在土匪自己的内部矛盾之中的,当龙胡子、钻山豹和解放军激战的时候,陈子贤要田大榜支援,田大榜却只是派人去摆摆样子,放放空枪。而当田大榜、钻山豹和解放军的战斗激烈地胶着在一起的时候,龙胡子却擅自撤军走了,丢下不管不顾的战事。如果三方能协同作战,刘玉堂带领的一排人马连同刘玉堂本人,可能都早已经是另外一种结局了。

采石场之战,陈子贤利用田大榜做诱饵,拖住了进攻碉楼的解放军。陈子贤布置的这个口袋阵,本来已经把解放军包了饺子,可以一举消灭的。但在安排龙胡子和钻山豹配合进攻时,两人阳奉阴违,钻山豹认为不能便宜了田大榜,他想利用这次机会,置田大榜于死地。于是,不惜违背了四丫头五点半发起总攻的命令。正是由于时间上的耽搁,让解放军有了突围的机会。

类似这样表现土匪内部矛盾的地方比比皆是。如钻山豹抢夺田大榜的八仙岭,打着榜爷的名义残害村民,既夺了田大榜的地盘,又诋毁了田大榜的形象,加深了两人之间的矛盾。钻山豹的手下要娶小莲,田大榜让部下去向钻山豹要人,钻山豹不给,反而将小莲送给了龙胡子做媳妇,将矛盾转移到田大榜和龙胡子之间。攻打三合镇时,三股土匪都不愿意担任主攻,都想在打仗时保存实力,又希望利用战争机会捞到好处,一场协同作战就变成了互相推

篇五: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 湘西方言运用于影视作品的思考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 湘西方言运用于影视作品的思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语言更是如此,少数民族语言就有几十种,汉语虽有通行于全国的共同语普通话,但各地方言在各自的土地上仍然很活跃。汉语方言包括官话、吴语、湘语、赣语、粤语、闽语、客家话、徽语、晋语和平话,其中数官话人口最多、分布最广。随着我国影视业的发展,各地电视台都有自己的方言节目,且在当地都很受欢迎,方言运用于影视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西方文化观念的引入,各地不起眼的方言开始进入到影视圈中,成为导演和电视节目制作人的新宠,下面就湘西方言在影视剧当中的运用做一些总结和思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那场民族灾难的过去,我国出现了第三次思想 解放运动。中国当代文学经过十年之久的沉寂,在此得到复苏。涌现出大量优秀 的作家、诗人,他们创作出大批优秀的作品。同时影视界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文学 作品改编热,出现了一批优质的以湘西为题材背景的电影和电视剧,引起了广泛 关注。“湘西剧”和它们相应的文学作品就在这个时期以它独特的视角和魅力在 各类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并一直保持着自己高度的被关注率。

电影界,1911年发行的由徐伟杰、黄蜀芹导演的,由集体创作编剧的彩色 故事片《连心坝》可以说是新中国以来第一部以湘西为题材背景的电影,1954年,著名导演谢晋率先把来自湘西的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作品《边城》改编成同名 电影。同年黄蜀芹导演把沈从文1930年所著的另一篇小说《丈夫》改编成名为 《村妓》的电影搬上银幕。1986年,导演谢飞和乌兰把沈从文的小说《萧萧》改 编为《湘女萧萧》搬上银幕。然后,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的播出,在全国范 围内掀起了一股“湘西剧”热,导演邵国民趁这股热于1987年拍摄了根据湘西 剿匪史实改编而成的电影《湘西剿匪记》(上、下),同时推出了同名小说。一 时间“湘西土匪”成了当时多半个国人对湘西人的统称,为“湘西剧”增加了一 个新元素。1995年,导演李劲松又把揉合了沈从文多部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烟 雨长河》带到

电视剧方面,“湘西剧”应该起始于1986年水运宪编剧的电视连续剧《乌 龙山剿匪记》。这部根据湘西剿匪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视剧在全国范围内掀起 了 “湘西剧”的第一个高潮。1989年水运宪又出版了根据电视剧写就的长篇同 名小说。1989年出现了緬怀革命

家滕代远的革命生涯的电视剧《复仇队》。 1995年,根据湘西土家族作家孙健忠的作品《醉乡》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 剧《桃花寨的故事》在吉首首映,它以龙山县的土家山寨为背景,叙述一 个打工仔从沿海带回资金和技术回乡办实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故事。 1996年,反映贺龙元帅的革命生涯的电视剧《两把菜刀》在桑植首映。1997 年,反映湘西人民在贺龙元帅领导下闹革命的电视剧《桑植起义》在北京 永定区首映。2006年,由康健民、王静、陈海萍等集体创作的电视连续剧 《湘西往事》又引发了人们对湘西剿匪题材的关注。2007年,由龚若飞导演, 黄晖编剧的电视连续剧《血色湘西》掀起了新一波“湘西剧”的高潮。2009 年黄晖出版了与电视剧同名的小说。该剧台词中夹杂的粗口台词引起了来 自各方的争议。2009年,刚刚开始公映的电视连续剧《战士》,由赵竣凯 导演,以号称“中国的拯救大兵瑞恩”的姿态杀进电视圈。同时推出了赵 浚凯、张建所著的同名小说。

从以上列出的湘西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和国内的影视剧改编 和创作史一样,湘西题材影视剧也是先是以改编文学名著为主,依靠名著所蕴含 的文化底蕴和影响来提高影视剧的规格。慢慢演变为先推出高质量高人气的影视 剧,然后再推出相应的文本作品。让人感受两种不同艺术样式的诠释魅力。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与湘西题材影视剧相应的文学作品和湘西方言俚语方面 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从民俗学和地域文化方面来探讨小说和电影中蕴含的深意,如:吕爱琦的《论 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民俗描写》;罗宗宇的《生活的自在与生命的自由——〈边城〉 中民俗的审美解读》;包晓玲、姚克波的《论沈从文与湘西地域文化》;漆凌云 的《〈血色湘西〉中的民俗图像》;张掮中的《突出地域特色深掘文化底蕴—— 〈四世同堂〉与〈血色湘西〉对比谈》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从美学和民俗学的角度探 讨了湘西题材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索蕴含的湘西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美学和民 俗学价值,但零零散散并不系统。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解读涉及湘西题材影视剧的文学文本,深深挖掘出它们 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如:廖健春的《人性美观照下的倔强女性—解读沈从 文的短篇小说〈萧萧〉》;黄彩萍的《诗意的消解和人性的沉浮一〈丈夫〉和〈萧 萧〉合读》;张鑫、施军的《人性不灭的神话—析沈从文〈丈夫〉中的原始爱情 命题》;凌宇的《神酣意热话〈醉乡〉—写给孙健忠同志的一封信》;胡用琼的 《时代的歌声民族的足音——浅析土家族作家孙健忠的长篇小说〈醉乡>》;彭继 媛的《共同的忧患不同的构筑——韩少功与孙健忠、蔡测海笔下的湘西世界》 等等。这些研究成果深刻阐述了这些文学作品的文学内蕴,肯定了这些作品在文 学上的价值,但并没有涉及作家们作品中的语言,尤其是方言的运用问题。

有些论文则对各湘西题材电影进行评论和鉴赏,分析了其中电影语言的运 用,如:(韩国)高亚亨的《从〈村妓〉看沈从文小说的电影改编》;毛毛的《人随 湘水东流去——观影片〈烟雨长河〉》;邹培婴的《回首凝望〈烟雨长河〉》;胡素 芳的《〈那山那人那狗〉的叙

述人角度探究》,作者探究了电影以第一人称为叙 事人的摄影视点,丰富了该电影的电影语言。胡克的《〈那山那人那狗〉剧作评析》; 文睁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浅析》;姚国强的《读 解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和那声》;该文从电影声音语言的角度来解析电影带给人 的美的享受。李耀武、吴家明的《山魂的赞歌——电视剧〈血色湘西〉观感》;

傅秀政的《〈血色湘西〉的叙事艺术》等等。这些剧评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湘西题材 影视剧的艺术价值,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性,但是并没有涉及电影中所蕴含的湘 西地域文化。

有些论文从文学语言分析的角度讨论各作品中的的语言审美,阐述自己的观 点或涉及简单的修辞,如:汪凯琼的《〈边城〉的语言特点》,该文从单纯词的使 用、数字的使用、汉字的形体美、连动句式的使用、语言的蝉联、语言的诗化、 排比句的使用几个方面简单讨论了小说《边城》语言的美。董正宇的《沈从文与 湘西方言一兼论沈从文对现代汉语文学的贡献》;刘壮羽中、刘壮韬的《沈从 文作品中湘西方言释义》(一)——(八),罗列并解释了沈从文作品中的湘西 方言词语;龙长顺的《孙健忠作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潘建华的《浅析沈 从文小说的语言艺术》《〈血色湘西〉戏里戏外谈“逮”;陈曼丽的

字》等等。这 些论文对这些湘西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涉及的湘西方言虽有所提及,但也只是浮光 掠影,流于浅显。

也有很多专门研究湘西方言语音和语法及词汇的研究成果,如:鲍厚星、颜 森的《湖南方言的分区》;陈晖、鲍厚星的《湖南省的汉语方言(稿)》;曹志 耘的《湘西方言概述》;黄雪贞的《西南官话的分区(稿)》;李启群的《湖南 湘西自治州汉语方言的演变》;李启群的《永顺方言中的儿化》;李蓝的《六十 年来西南官话的调查与研究》;李霞的《西南官话语音研究》;李启群的《吉首 方言研究》。这些论文和专著都从语音、词汇、语法等等专业的角度仔细研究和 分析了湘西地区的西南官话。但却未能涉及湘西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也没 有对湘西方言在文学作品中表达效果进行分析,过于专业,却没有把方言与实际 应用联系起来。

这些前人的研究为我们欣赏与湘西题材影视剧相应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 的视角,为我们对湘西题材影视剧及相应文学作品的全面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和理论依据。

本文将对湘西题材影视剧与相应的文学作品做一些搜集,对其中包含的 方言俚语和地域文化作出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涉及前人的研究所未涉及的 方面。对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湘西方言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方言在影 视剧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湘西方言中的西南官话语音语调大同小异,各地差别不太大。我们可以湘西 州府——吉首的方言语音为代表来探讨湘西方言的语音特点。湘西方言的声母包括:

[P p‘ b m f t t‘ d 1 ts ts‘ dz s z t? dz n ? k k‘ g り x ? ], 其中[b d g z dz ]发音时 浊音重而明显。零声母在齐齿呼、撮口呼韵母前摩擦明显。”①这些发音特点,都 能显示久居偏远山地的湘西人那强悍野性、爽朗刚直的明快个性。

我们来看湘西方言中的浊音:

(1) 不看到我讨婆[bo]娘生讶崽,把龙家香火传下去,您老闭不得 眼睛!(《血色湘西 )

(2) 是那个土匪垄[bo]子么?那我懒得背。(《乌龙山剿匪记》(上)

(3) 喝酒先敬脚板神,吃饭先让堂[da?]客们。(《乌龙山剿匪记》

第一句是《血色湘西》中龙耀武对自己整天要自己娶妻的爷爷说的话。第二 句和第三句是《乌龙山剿匪记》中十六岁的田石头在称呼假田嫂时说的话。这几句话中,“堂客们”的“堂[da? ]”和“土匪婆子”、“讨 婆娘”、“婆娘”的“婆[bo ]”都是浊声母字。几个吐音浊重的字放在粗犷的 方言词中,湘西男人悍狠粗野的性格特征便跃然纸上。

湘西方言有舌根声母[? ?],普通话中[??]只作韵尾,不作声母。普通话中的 一部分零声母字在湘西方言中被发作特有的舌根声母字,这体现了湘西人简单直 爽的个性特征一一不仅发音的口型化繁为简,而且可以赋予发音绵软模糊的零声 母字一种爆发力,符合湘西人爽直明快的性格特质。如:

(4) 我脱了一粒[?an]珠子,榜爷,哇呀!疼死个人哪!(《乌龙山剿 匪记》(上)。

(5)这两个饿[?o]療鬼,会在那里打翻叉的。(《醉乡》。

(6)龙太爷也板起了面孔:“人家妹盘[?a]许人家没有,是你后生[?a]崽问的吗?没规矩!”(《血色湘西》。

它们在湘西方言中和舌根声母[?]相拼,气势霎时强硬了许多。此时我们不 用区分说话人的身份年龄性别,只单看这些字的发音,就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硬 朗明快的气息。

在旧时湘西,女性土匪称为“土匪婆子”,男性土匪称为“土匪杆子”。以“杆 子”指称人在湘西一带现在还很盛行,常带有贬义,如称街上混黑社会的人为“烂 杆子”,称懒惰的人为“懒杆子”,找不着老婆的人被称为“寡杆子”,被人制服 了叫做“趴杆了”等等。在土匪团伙中身份较高的人其他人通常以姓名、外号、 排行中的一个字加上“爷”尊称之,如:麻爷、榜爷、幺爷、猴爷等等。土匪团 伙中武艺和威望较高的成员通常都会有一个响亮的名号,如:红旗五哥、独眼龙、 钻山豹等等。其余人皆以名号呼之,本来姓名倒很少用了。这些独特的“匪语文 化”形成湘西地域文化的其中一个特色。

事实上文学作品中的“湘西土匪”形象未免太过单一化和程式化了。沈从文 先生在生前就曾表达过自己对湘西土匪的认识。“一般隔靴搔痒者惟以湘西为匪 区,作匪又认为苗人最多,最残忍,这即或不是一种有意诬蔑’还是一种误解。 殊不知一省政治若领导得人,当权者稍有知识和良心,不至于过分勒索苟刻这 类山中平民,他们大多数在现在中国人中,实在还是一种最勤苦、俭朴,能生产 而又奉公守法,极其可爱的善良公民。”沈先生谈到的,其实是历史意义上 更真实的土匪形象。他们的土匪身份也并非无源之水,其实他们是经济欠发达地 区建国前生活困境的一种具体体现:大多数的土匪,其实都是当地的失地农民。 uuu

湘西题材影视剧的文学作品中还出现一类极有特色的湘西方言中带后缀的 名词,指人。有“客”字后缀,如:牛客(做牛生意的人)、吝客(小气的人)、 卖客(叛徒)、过路客(路过的人)、下江客(江下游来的人)、牛皮客(爱吹牛的 人)、啰嗦客(啰嗦的人)、

河南客(河南人)、浙江客(浙江人)等。

“佬”字后缀,多半带有贬义,如:光棍佬(光棍)、丈人佬(岳丈)、财主佬 (财主)、地主佬(地主)、山巴佳、乡巴佬(对乡下人的轻蔑性称呼)、土地佬(土 地神)、鳏公佬(死了老婆的人)、幺佬(家中最小的儿子)等。

“家”字后缀,如:后生家(年轻男子)、婆娘家(己婚妇女)、女儿家(年 轻女性)、男儿家(年轻男子)、伢儿家(小孩子)、妹伢家(未婚女子)、伢崽家 (未婚男子)、女人家(女人),男人家(男人)、主人家(主人)等。

“子”、“婆”字后缀,如:嫩秧子(称呼年轻人)、刁苗子(对苗族人的蔑称)、 小后生子、后生子(年轻男子)、幺妹子(家中最小的女儿)、蛮子(粗鲁的人)、 蛮婆(凶狠的女人)等。

这些后缀词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使用的时候能使文章充满乡土气息。

在湘西题材影视剧的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方言名词还有:

斗壳子(一种木划子小船)、眼口(窟窿)、篾刀、树蔸子、水田、吹火筒、 灶膛、寨落、松毛烟子(炊烟)、背篓、草梢子、黑白罩(晚上的和早上的雾)、 黑罩子(晚上的雾),白罩子(早上的雾)、來名堂(玩花样)、岩板、岩坎、陡 坎、三棒鼓(一种民族鼓舞)、使绊脚(暗中捣鬼)、靠扎(靠山)、皮绊(扯不 清的麻烦)(《乌龙山剿匪记》)

吵嘴(吵架)、泅水(游泳)(《边城》)

口味(味道)、品色(花色品种)、大口岸(大地方)、困觉(睡觉)、夜饭(晚 饭)、园圃(菜园)、硬壳子(硬币)、寿延(寿命)、礼信(礼节)、木瓜(白痴)、 酒癫子(喝醉酒发疯的人)、鬼板眼(鬼主意)、黄花儿(处男)、黄花女(处女)、 毛毛汗(细汗)(《醉乡》)等等。

这些方言名词都可以在普通话中找到类似的词来替代,但肯定比不上这些 方言土语的简练精当、生动形象。更加重要的是,方言是反映地域文化的一个重 要方面,它凝聚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使用方言词语更能够体现作品独特 的地方气息。如湘西方言中的“角色”一词,在普通话中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的 对象叫“角色”,可在湘西话中,角色一词用来指人,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感情色彩:

(7) 这个角色!也来帮榜爷一把?(《乌龙山剿匪记》(上)。

(8) 天九哥,我不算角色,你才算角色,发大财要看你,你是雀儿寨 的首户(《醉乡》。

湘西题材影视剧的文学作品中对具有湘西独特民俗风情的歌谣的引用,生动 地描绘了鲜活而淳朴的湘西风俗画面,为人物性格和思想的塑造提供了真实的生 活背景,另外那些独具地域特色的歌谣语言在作品中的生动展示,增强了作品 语言通俗质朴、鲜活明快的审美品格和鲜明的地域特征。

总之,与湘西题材影视剧相应的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俚语和地域特色在语言中 的反映是全方位的。湘西题材影视剧的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俚语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出于对非方言区受众的接受理解程度考虑,方言俚语不可能大量直接地运用 在影视剧中,因此众多的湘西题材影视剧,只有一部《血色湘西》中使用了极少 的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作为显示地域特色的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