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嫦娥奔月的神话电视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3:34 字数作文
嫦娥奔月的神话电视剧字数作文

篇一: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

有个叫羿的英雄力大无比,他用宝弓神箭,射下九个太阳。最后那个太阳一看大势不妙,连忙认罪求饶,后羿才息怒收弓,命令这个太阳今后按时起落,好好儿为老百姓造福。

后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丽贤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王母娘娘十分钦佩羿的神力和为人,赠他一包长生不老药,吃了可以升天,长生不老。羿舍不得心爱的妻子和乡亲,就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收藏起来。 后羿有个徒弟叫蓬蒙,一心想偷吃羿的长生不老药,好自己升天成仙。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带着徒弟们出门打猎去了。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猎的蓬蒙闯进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长生不老药。

嫦娥把药全部吞下肚里。马上,她便身轻如燕,飘出窗口,直上云霄。由于嫦娥深爱自己的丈夫,最后她就在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来。

听到消息,羿心如刀绞,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进月亮也进,他退月亮也退,永远也追不上。羿思念嫦娥,只能望着月亮出神。此时月亮也格外圆格外亮,就像心爱的妻子在望着自己。

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嫦娥走出月宫,默默地遥望下界,思念丈夫和乡亲们。她那美丽的面孔,使得月亮也变得格外圆格外亮。

后羿和乡亲们都在月光下祭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从此年年如此,代代相传。由于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为中秋节。

篇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

有个叫羿的英雄力大无比,他用宝弓神箭,射下九个太阳。最后那个太阳一看大势不妙,连忙认罪求饶,后羿才息怒收弓,命令这个太阳今后按时起落,好好儿为老百姓造福。

后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丽贤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一个老道人十分钦佩羿的神力和为人,赠他一包长生不老药,吃了可以升天,长生不老。羿舍不得心爱的妻子和乡亲,不愿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收藏起来。

后羿有个徒弟叫蓬蒙,是个奸诈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长生不老药,好自己升天成仙。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带着徒弟们出门打猎去了。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猎的蓬蒙闯进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长生不老药。

嫦娥迫不得已,仓促间把药全部吞下肚里。马上,她便身轻如燕,飘出窗口,直上云霄。由于嫦娥深爱自己的丈夫,最后她就在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来。

听到消息,羿心如刀绞,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进月亮也进,他退月亮也退,永远也追不上。羿思念嫦娥,只能望着月亮出神。此时月亮也格外圆格外亮,就像心爱的妻子在望着自己。

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嫦娥走出月宫,默默地遥望下界,思念丈夫和乡亲们。她那美丽的面孔,使得月亮也变得格外圆格外亮。

后羿和乡亲们都在月光下祭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从此年年如此,代代相传。由于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为中秋节。

篇三:浅谈中国神话

浅谈中国神话

内容提要:本文先概述下中国神话,给出了它的定义,然后再寻求它的来源,探寻它的发展,再对一些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做了简单解析,最后在对比分析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

关键词:中国神话定义、产生、发展,神话人物,女娲、盘古,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

中国神话概述

提起中国神话,不自觉地,我最先想到的是我看到过的很多有关中国神话的电视剧,再后来想到的是一些动画片。什么《精卫填海》啊,《欢天喜地七仙女》什么的,还有《西游记》、《哪咤》等等。确实,这些影视作品确实让古老的中国神话变得耳闻目阅起来,虽然大多有或多或少的改编,而且有的改编的还十分离谱。当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么做也无可厚非,而且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能流传下去已属不易,不能像端午节那样被人家申请了去。本来神话传说就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而口耳相传本来就会有很大的偏差。

百度了下神话传说,说中国神话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根据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的分类,可分为“神话、传说、仙话”三种,而在晋代起,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志怪小说、神魔小说”的类别。

茅盾先生也曾下过一个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简单说来,就是一种艺术性的幻想故事吧。这么想的话,我不禁要问,幻想出来的神话传说也要有一定基本依据吧,我们的老祖宗肯定也不能凭空就想出这样的神话传说吧。

中国神话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于是借助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于是,看着日月星辰,我们的老祖宗幻想出了神话传说,并广为流传。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国神话一般指的是关于上古传说、历史、宗教和仪式的集合体,通常它会通过口述、寓言、小说、仪式、舞蹈或戏曲等各种方式在上古社会中流传。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份,关于中国

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山海经》、《水经注》、《尚书》、《史记》、《礼记》、《楚辞》、《吕氏春秋》、《国语》、《左传》、《淮南子》等古老典籍中发现,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简单说来,中国上古神话是源自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试图通过推理和想象的方式对各种自然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但是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较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话产生在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都十分低下的原始时代,那时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原始人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以及人类自身无法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解释,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因而认为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这样,就在原始人头脑中形成了自然神的观念。如人们要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就幻想出一位开辟大神女娲,女娲不仅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是人类万物的始祖。人们要解释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就幻想出“共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故事,以此说 明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从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对周围世界及其自身的幼稚的认识和虚妄的想象,当然,也可以理解这正是原始人对其周围世界和他们自身的奥秘的某些探索。不言而喻,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神以及各种神的威力,只不过是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各种自然威力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幼稚的幻想而已,是原始人通过幻想把各种各样的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产物。

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些描写英雄神的故事,这些英雄神的产生同样也是原始人幻想的产物。当时,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无法战胜强大的自然力给人们带来的各种灾害,于是人们就幻想创造出具有超人能力的英雄神,这些英雄神既是率领他们去战胜自然和征服自然的领袖,也是他们的保护者和朋友。事实上,这些在人们想象和幻想中产生的英雄神往往就是本部族中出现过的某些智慧和才能出众的曾率领本部族人创造过英雄业绩的一些人物。由此可见,这类神话故事的产生一方面是人类某些劳动经验和智慧的概括与集中,表现了原始人对自己所积累的劳动经验和智慧的歌颂;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信心。

神话传说的简要解析

在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相当一部分的神话是有关人与自然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等。就拿盘古开天辟地来说吧,我们的老祖宗生活在这一片大地上,整天看着蓝天白云与厚实的土地,肯定会纳闷,这一片天地是怎么诞生的啊,于是就有了书中的记载:在太古

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盘古也越高大,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也就是说老祖宗们幻想着是“人”创造了天和地,突出了“人”的伟大。至于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老祖宗每天都能看到天上有个散发着光和热的“圆盘”,东升西落,看起来很小又距离很远应该很大。但是,他们也想着征服,于是就想着能不能拿弓箭像鸟一样射下来,或者能不能比太阳东升西落的速度还快,赶上它,也是老祖宗想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一种体现。至于嫦娥奔月(这个神话传说版本比较多),我想,应该是他们对天上的月亮的一种美好遐想,认为月亮上应该会有嫦娥一样的美丽善良女子,这体现了老祖宗他们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一种赞美吧。

说到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可以说是杂得很、怪得很,大多有神力,属于神仙那种的,也有有“妖力”的,属于妖魔那种的。他们大多性情怪异,形象比较鲜明吧。这些神话人物中,女性形象相对较少,比较知名的就数女娲、观音、嫦娥吧。女娲用五彩石补天和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传说,为他们塑造了那种救民众于水火中的那种形象,体现了先人们在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艰苦条件下,渴望庇护、解救的一种心理。而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侧面体现了先人们对自身由来的一种困扰,还有一种对诞生自己生命的感激,一种对母性力量的一种爱,给我们这些后人们一种女娲娘娘是“万民之母”的那种感觉。

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

虽然我对西方神话了解的并不多,不过感觉差距其实还是蛮大的。有人说,影视作品里要想表现出一个人物在飞,在东方就会在这个人下面画一朵云彩,而在西方就会赐予他一双翅膀。这里面除了思维习惯的差距外,感觉最主要的还是东西方神话传说里描述“怎么飞行”的一种差距吧。这也侧面反映出了东西方神话的差距。

中国神话很零散,而西方神话(希腊神话)有严密的体系。中国古代神话篇幅都很短小,对神的事迹记载非常简略,故事性不强,没有古希腊神话那样的长篇巨制和曲折生动的情节。十二大神:主神宙斯、天后赫拉、火神赫菲斯托斯、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耳忒弥斯、战神阿瑞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爱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农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亚,总之,十二大神几乎代表了自然界的所有属性(中国主神:天地开辟神——盘古;人类起源神——女娲;三皇五帝:伏羲、女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相比西方神话,中国上古神话有着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这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主要大神们神格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的很多经史典籍中,中国上古的主要大神们,诸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等,都是崇高和圣洁的。他们不苟言笑,从不戏谑人类,更不会嫉妒和残害人类。在个人的私生活上,他们从来都是十分规矩和检点

的,十分注重小节、注重品行和德操的修养,并且尊贤重能。几乎每一位神王都没有“红杏出墙”或“乱播爱情种子”的现象。在他们的身上,只有神圣的光环、纯洁的品性和高尚的情操。当人类向他们看过去的时候,只会仰面向上,顶礼膜拜,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恭不敬。相反,在古希腊神话中,我们所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天神都是世俗的,是满身人间烟火味的形象:众神之王宙斯狂放不羁,拈花惹草,在神界与人间留下了一大串风流债,更严重的是他任意行事,不讲原则,充满嫉妒和个人爱好;神后赫拉,本是众神的表率和人间的神母,但她却经常为嫉妒和仇恨而迷失了本性,做出一些残酷和无神格的蠢事来,没有丝毫让人类敬重的地方。可见,在希腊神话中,神与人除了力量上的差别外,在情感上却是相同的。当神们脱掉神的外衣之后,个个就都成了世俗的凡人。

“对神的献身精神的崇尚和礼赞”,是中国上古神话尚德精神的另一重要体现。这种牺牲精神首先表现在古老的创世神话当中。中国的创世神话,是以牺牲创世神的肉体来完成天地开辟和万物创造的。所以,中国古代的开辟大神盘古在完成了天地开辟任务之后,就将自己的双眼化成了日月,将四肢与头颅化成了五岳,将血脉化成了长江与黄河,将毛发化成了山林与草木,将肌肉化成了泥土,将筋骨化成了金石,而他身体上的寄生物则变成了人类。

感觉上来说,中国的神更像神,不光有神力,还有神的那种超凡脱俗的性格,而西方的神更想是有了神力的人。当然这也可能是先入为主的中国神话里神的印象所造成的感觉。

篇四:嫦娥奔月神话故事

浅析嫦娥奔月神话故事

摘 要:嫦娥奔月的原因说法众多,多集中在“失望窃药”和“智

斗逢蒙”两种。本文试对这两种说法加以对比分析,挖掘当中的女

性反叛意识。

关键词:嫦娥;故事

中图分类号:i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

32-0274-02

中秋节总免不了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月亮里住着美丽

哀愁的嫦娥,一只可爱的玉兔捣药,吴刚辛勤的砍桂花树,这样的

场景无数次的被老人们提及。

嫦娥奔月故事中主要有嫦娥、玉兔、药、吴刚、桂树五个元素,

它们各自代表了月亮的不同面。从这个神话形成的年代来看,上述

六元素很可能是逐渐添加到月亮的象征体系中来的,因此出现了叠

加、复合的状况。中国的神话体系向来以破碎、杂乱著称,往往同

一神话有着各种说法,如龚鹏程所言,其中难有系统,“这些歧异,

根本是不可定之是非。学者各执一词,各定谱系,而矛盾缺误,皆

在所难免”。嫦娥奔月已是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但是,嫦娥为什

么要奔月?传说她是吃了仙药后飞升上月的,这仙药何来?关于嫦

娥奔月的故事,有两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一种是“失望窃药说”,

另一种是“智斗逢蒙说”。我们对这两种说法加以分析。

一、故事人物来源

据考证,后羿这个神话人物,有两个人物原型,一是上古时期的

射九日的大羿,一个是夏朝有穷国的国君后羿,部分学者认为传说

中的后羿是抽取了后羿、大羿的特征而融合成的神话人物。《山海

经·海内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

下地之百艰。”羿是帝俊派下来为民造福消除祸患的天神,但他射

十日,而这十个太阳恰是帝俊之子。帝俊无法接受羿射杀自己儿子

的行为,对他极为不满,“冯珧利玦,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

后帝不若?”帝俊的不满,连屈原也对此表示疑惑不解。《随巢子》:

“幽厉之时,奚禄山坏,天赐玉玦于羿,遂以残其身,以此为福而

祸”,羿被贬为凡人。夏朝太康时代,夏太康是大禹的后代,是个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嫦娥奔月的神话电视剧)

昏君。后羿因射九日、平三怪,为百姓消除了灾难,百姓奉他为王,

他领导推翻了太康的统治,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有穷,统治着南到

长江、东起辽东、西迄陇西的广大地区,成为国家首领。天下太平

后,他渐渐地骄傲自满起来,不问国政,经常到山中打猎为乐,把

国家事务都委托给了宰相寒浞。成为凡人的羿,为逃避死亡的威胁,

于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他其实是盗取

了西王母的不死药。

嫦娥奔月神话汉代形成于汉代。嫦娥形象的生成,经历了从蛙神

——女娲——娥皇、羲和、常羲——嫦娥这样一个过程,她同后羿

没有任何联系。但到了汉初《淮南子》等文献中,他们就变成夫妇

关系了,并流传至今。

二、流传的两种说法

(一)失望窃药说

不死药是怎么到嫦娥手里的呢?根据“窃药说”,后羿拿回不死药

后,并没有交给嫦娥保管,这可以从李商隐最有名的那句诗里看出

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凭什么这么说嫦

娥是“偷”的呢?《淮南子·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之药於西王

母,嫦娥窃以奔月,倡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

由生也。”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

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盗”即“窃”,不

死药是嫦娥偷来的。这么来看,嫦娥是无法忍受后羿成为国君后不

务正业的变化,加之后羿有不死药还对其隐瞒,失望之极,才偷药

独自奔月的。

嫦娥偷药还有一个原因,据《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

民,故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王逸注:“雒嫔,水神,谓宓妃也。”

宓妃似与羿有感情的纠葛。因后羿射日受到牵连,嫦娥被贬下凡,

失去永生的权利,本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不满情绪,加之失望和失恋,

嫦娥窃药独自奔月,也就情有可原了。

民间也有关于嫦娥奔月后夜夜思念后羿,命吴刚砍桂花树、玉兔

捣药,早日制成不死药,夫妻团圆的版本。如果嫦娥当年是对后羿

失望之极独自偷食不死药飞升的故事成立的话,她应该不会再去后

悔,即使是后悔,也不会再去造不死药以期夫妻团圆。她偷不死药

的时候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回头。这就令我们想到,她应该不是因

为失望而窃药的,另一个版本由此产生。

(二)智斗逢蒙说

后羿射十日称王后,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淮南子·外八

篇》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嫦娥。逢蒙往而窃之,

窃之不成,欲加害嫦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这则故

事中是后羿把药“托”与嫦娥,即存放在她处,不是嫦娥窃药。嫦

娥吞吃不死药,是因为一个反面角色:逢蒙,正因为他要窃取不死

药,还要加害于嫦娥,嫦娥是迫不得已独自吃了。在鲁迅的小说《奔

月》中,逢蒙是以一个背叛老师的形象出现,他忘恩负义,把后羿

当年除掉“封豨修蛇”的功绩都揽到自己头上,到处宣扬,还在路

上截杀后羿。

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奔月之后的嫦娥,

依然反叛着自己不信的命运,她不甘留在寂寥的广寒宫,于是就催

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

与羿团聚。后羿听说嫦娥奔月之后,痛不欲生。月母为二人的真诚

所感动,于是允许嫦娥每年在月圆之日下界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

三、两种说法的比较

对比民间流传的“失望窃药说”和“智斗逢蒙说”,我们可以发现,

前者把嫦娥奔月归因为内因——两人情感出现裂痕,嫦娥对后羿的

不满加剧,不死药是导火索,导致嫦娥离去。这个版本更符合普通

夫妻真实的生活状态,也更近情理。后者把这个原因归结为忽然出

现的逢蒙,正是因为逢蒙的出现才导致嫦娥迫不得已吞药奔月,逢

蒙的出现完全是个外因。嫦娥与后羿的情感故事的发展,是靠逢蒙

这个外力改变的。后羿这个男主人公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却缺席了。

这就可以看出“智斗逢蒙说”这个版本的漏洞所在。研究发现,最

早记载嫦娥奔月故事的几部典籍里,都没有提到逢蒙这个人。只有

抛开逢蒙这个人,嫦娥与后羿的情爱纠葛,我们才能看得更透彻些。

黑格尔说:“爱情确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情欲上,

而是显示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

敢牺牲和另一人达到统一。”当婚姻不美满,家庭不和谐之时,嫦

娥选择了反抗。反抗不完美的婚姻,对不忠的那一方予以报复,这

样的文学形象在古今中外文学中都有体现,如古希腊悲剧《美狄亚》

中的弃妇美狄亚、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前者为惩

罚背叛的丈夫伊阿宋,在设计杀死情敌之后,不惜忍痛杀死自己的

两个孩子,让他同时失去爱情和亲情,永远的痛苦下去;后者为惩

罚负心爱财的夫君李甲,当着他的面,把自己存着的珍宝一件件丢

入水里,声泪控诉,最后投水自尽,以死殉情。西方的女性采取激

烈的报复对方的方式,中国的采取毁灭自我的形式,都是对女性自

我权利的争取,争取爱情,争取自由,这样的反叛意识,延续到后

代的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形象。

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的版本还有不少,随着时间的演变,每个

篇五:有关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有关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前340年)《天问》的记载,说后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暖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极大的不满,便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

嫦娥飞升月宫后,住在凄清冷漠的广寒宫内,思念著后羿,她的心境和生活令不少文人骚客感慨,遐想。其中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诗深刻表现了她的寂寞和悔恨: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大意是:『云母制成的屏风染上一层幽深黯淡的烛影,银河逐渐低斜下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广寒宫的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落得独处於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唐明皇游月宫

唐明皇非常喜欢赏月,据说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唐明皇邀请申天师和鸿都道人一起赏月,就在三人望着月亮把酒言欢之际,他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到月亮上游历一番,申天师马上做起法术,带着唐明皇、鸿都道人到月亮上。

在那里,唐明皇看到一座写着“广寒宫”的巍峨宫殿前,有一群婀娜多姿的仙女,

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令他们看得如痴如醉,回到人间后,唐明皇便凭着记忆,把在月宫听到的音乐,谱成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就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舞曲”。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