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甘肃麦积山石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18:00 字数作文
甘肃麦积山石窟字数作文

篇一:麦积山石窟

绝壁上的佛国——天水麦积山石窟

各位游客,大家好!

丝绸路漫漫,求索不停息。在圆满结束“丝绸之旅”陕西段的行程后,我们踏上了甘肃这片神奇多彩的土地,将要感受悠悠丝路中的另一种风情、另一种文化。

今天,我们将开始甘肃之行的第一站,观光著名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在座的各位游客你们以前来过天水吗?天水可是一个好地方啊!在甘肃有句俗话,叫“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天水位于甘肃的最东南,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是大西北不可多得的秀丽之地,自古就有“陇右门户”和“陇上江南”的美称。

天水得名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天河注水”。这里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八千年以前,是伏羲和女娲的故里。从西汉开始,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天水便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魏晋时期,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佛教文化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全国处处建塔立寺,开龛造佛。当然了,天水也不例外,紧跟时代潮流嘛。麦积山石窟便是当年历史的一个见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旅游大巴已经出了天水市区,向东南方向的麦积区使去,四十五千米的旅程,也就是说,再有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能到达目的地了。为了便于大家的参观游览,在到达之前,我先把麦积山石窟的一些情况给大家最一个简单的介绍。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态如农家麦垛而得名,高出山麓平地仅142米,但其海拔高度达2000米左右,山上林木苍翠,云雾飘渺,洞

窟上下堆叠,栈桥傍崖飞架,其景色之秀丽,布局之巧妙,恍如“仙山琼阁”。

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十六国后秦(公元384-417年)时期,开始修凿石窟,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1500多年的开凿重修,麦积山石窟便“千龛万室”,一派兴盛。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 现在,麦积山的东西崖共有佛龛194个,密密匝匝的,就像蜂房一样,形成了“有龛便是佛,无壁不飞天”的壮观石窟景象,有泥塑和石刻造像7200余身,壁画1300多平方米,尤以泥塑艺术见长,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馆"。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诸多石窟寺庙中风景最为秀丽的一座,以七佛阁、万佛洞、牛儿堂、寂陵等最为著名。在艺术造型和特点上,泥塑生动优美,石刻技艺精湛,壁画古朴素雅,不论是北朝的“秀骨清像”,还是北朝的“丰满圆润”,都刻画的栩栩如生,温婉可亲,极富生活气息,与中华文化一脉相称。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名石窟之一,于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和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一起于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请大家下车,带好随身物品,注意安全。大家跟紧我哦。

5号洞窟

穿过了石洞我们现在来到是编号为5号的洞窟牛儿堂。这座洞窟开凿于隋末唐初,为三间四柱仿宫殿式洞窟。三个大龛前面原来有四根方柱,但是在唐代开元22年的地震中塌毁。仅剩下靠近右上侧山体的半根石柱。

三个佛龛中,中间的规模最大。里面的塑像为一佛八菩萨,均为隋代原作、明代重新彩妆。主佛神情庄重、稳健肃穆,有一种从内向外的张力,气度不凡。两旁佛龛内的造像为一佛二菩萨,是唐代作品。佛像微微下视、面带微笑有很强的亲和力。

牛儿堂的雕塑中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佛龛外面的这尊天王像,天王名为鸠摩首罗天,因为脚下踩一头神牛所以民间又称它为“踏牛天王”。鸠摩首罗天高鼻深目、上身着铠甲、下身者战裙、双拳紧握,显示出威武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宛如驰骋沙场统领万军的将军。将军应该去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可他为什么却在这里千百年始终如一的执著的踩着一头牛犊呢?

这还要从天水历史上频发的地震说起,天水地处于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宁夏—龙门山地震亚区、昆仓——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和南北地震带的交汇地区,天水地区从公元193年到公元2006年天水地区共发生破坏性地震130余次。古时候的人们自然科普知识水平有限,认为地震是怪兽在捣乱,为了趋吉避祸人们总希望能用神灵来镇住制造地震的怪兽,这项重任便交给了鸠摩首罗天,而他所降伏的地震祸首便是脚下的这只牛犊。传说,这只牛犊只要从睡梦中醒来便会挺身而起,给人间带来房倒屋塌的灾难,所以鸠摩首罗天王丝毫不敢懈怠,日夜紧盯着这头牛犊。一天夜里,月黑风高。小牛睁开了双眼四下观瞧,见周围漆黑一片,除了呼呼作响的山风外再无他人,便要奋蹄而起。眼看着人间就要发生一幕惨剧。说时迟那时快,鸠摩首罗天王早在一旁看个分明,还没等牛犊站起来便纵身一跃,踩在了它的背脊之上,千钧的重量牢牢的镇住了牛犊,喘了几口粗气后便老实了下来。为了不再让人间发生惨剧,鸠摩首罗天王从那一天开始再也没有放松警惕,双脚一直踩在牛犊的身上,直到今天。

现在我们看到的塑像便是反映了那一夜的惊心动魄。天王脚下的牛犊极为生动,牛头昂起、牛眼圆睁注视前方,鼻翼张开、脖颈上的青筋暴起仿佛是喘着粗气还不肯罢休,依然使出蛮劲想站起身来。怎奈何天王岿然不动,面带自信、双脚稳立。整个塑像寓动于静,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在五代的文献资料中,成这头牛犊为“金角银蹄的犊儿”由此可见,这头神牛在古时候犄角和蹄子是镏金饰银的非常漂亮。在主龛左侧踏牛天王相对的位置上原有一尊孔雀天王,可惜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坏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座牛儿堂地势险要,还被人们冠以“鹞子翻身”来形容。“鹞子翻身”从何而来呢?刚才我们从散花楼穿过“小有洞天”的石洞来到这边非常容易。而石洞开凿于明代,在这之前人们想要从散花楼到达牛儿堂。必须要借助固定在两座洞窟间崖壁木桩上的铁索链。双手紧抓铁索挺身一荡,借助巧劲儿,荡足过去。在落地的一瞬间还要翻身挺腰站稳身形。此举惊心动魄非胆略过人者不敢为之。数百年间敢于此飞身激荡者寥寥无几。后来石洞是怎样开凿的呢?这里面又有一个故事。

相传在明朝,有一年的农历四月初八的这一天,秦州有个州官,游性正浓来到麦积山逛庙会。沿栈道层层攀援,被精美的佛像和壁画所打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散花楼,听了属下衙役所讲得“鹞子翻身”后一时兴起,想从七佛阁的摇渡铁链上,用纵跃姿势,游荡到牛儿堂去,中人鼓劲儿,州官居然成功了。可是当他站稳在牛儿堂,定睛向下观看,只见悬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蚂蚁,顿时头晕目眩,腿软抖战,说什么也不敢迈步了。没有办法,众衙役只得火速请来一群石匠连夜开工,用了三天三夜的时凿开了一个小洞,已吓得半死的州官才从洞里爬了过来。后来的工匠在小洞的基础上逐年开凿,才形成了今天这般规模。

离开牛儿堂我们继续前行,前边这段栈道便是麦积山最先要的地段——天桥,在今天混凝土栈道的上方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代木制栈道的桩孔。从历代维修的题记上看,“天桥”这个名字在宋代就被叫开了。这里高出地面80多米如行虚空之中,原望群山逶迤,下看苍生如蚁。惊险程度是他处难以比拟的。

再次强调:“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手上抓牢、脚下踩稳、眼睛放亮我们依旧鱼贯而行!”

147号洞窟

下了栈道高度已有所降低,我们现在要去看的是第147号洞窟。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147号洞窟。洞窟始凿于北魏,原为平定方形窟,现在仅存一佛。佛像的面部清秀,眉弯与鼻相通,细细的双眼微微下视。显得庄重而又亲切,身上的袈裟在台座前分为两个部分自然展开,特别是右腿上的袈裟衣褶顺其自然的塑做成莲花花瓣,新颖别致、美不胜收。佛龛边缘两个花瓣状的装饰和龛内的色彩、造型相互协调,把整个佛龛装饰的清雅不俗。佛像的手部已有残损,露出铁丝。我们由此可以得知,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中就已经使用

铁丝了。佛像眉间白毫处原有一枚水晶珠,后来被好事之徒抠去只剩下今天这点残迹。

98号洞窟

回过头来我们继续下行,站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麦积山石窟另一组石胎泥塑的摩崖大佛塑像。它的编号是98号,为了和我们已经看过的13号东崖大佛相区别,我们把它称为西崖大佛。西崖大佛是凿于北魏,北宋时期进行过大规模的重修。三尊造像为西方三圣,主尊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高约13米。两侧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高约9米。与东崖大佛相比虽然高度略低,但开凿年代却要早近百年时间。佛脚踩如意云头,屹立于石壁之。上俯视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在东崖大佛没有开凿之前,这尊大佛是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观。有一种佛既是山、山既是佛的雄浑之感。虔诚的善男信女在很远的地方便可看见这尊导引他们去极乐世界的大佛。尊敬和欢喜之心会自心地升起。

主尊右侧的菩萨像已经风化,只能看到内部的石胎。石胎之上的木桩是北宋的时候工匠们重塑大佛时留下的。其目的是为了减轻泥层的重量、加快塑造工程的进度。为了展现佛像塑造的工艺过程在1982年修复大佛时文管部门刻意将原貌保留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主佛的袖子在1982年时,曾经按照古代泥塑工艺重新修补过,但是仅仅过了20多年就产生了严重的风化,这不得不让我们感慨高科技的无奈和古代工匠技术的高超。在当年修复大佛的工作中还在大佛的胸部发现了一件珍贵的文物——宋代的“钱币璎珞”。璎珞通常指佛像上的装饰物。《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中对这个词的音译又作吉由罗、枳由罗,意思是由珠玉或花等物编缀而成的装饰物,相传最早源自于古印度富贵人家佩戴的装饰物。这件璎珞由288枚钱币串缀而成。钱币有汉代的五铢、宋代的雍熙通宝、元丰通宝。用钱币串成璎珞在其他地区尚未发现。是一件较为独特的佛教文物。对研究麦积山地区宋代的经济和佛教的发展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165号洞窟

看完大佛我们沿着栈道继续下行去参观一座后秦时期开凿的最为雅致、朴实的洞窟。

篇二:麦积山石窟社会考察报告

麦积山石窟社会实践考察报告

学校:

学院:

班级:

姓名:

考察时间:

[摘要]为全面了解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情况,掌握文物保护基本知识,我们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尤其对麦积山石窟开展认真调查,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合理建议。

一、考察基本情况

1、 麦积山石窟基本情况。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南30公里的麦积镇上河村。地处山区,崖壁下东南缓坡上有瑞应寺古建筑群和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办公用房;麦积山东面隔山梁与小陇山植物园为邻。南面为香积山,其山脚下的坡地为甘肃省林业学校实习基地。西面缓坡下为旅游商店、停车场及派出所和工商所等单位的办公用房。远处为豆积山和罗汉崖,在豆积山上有现代新修的豆积寺。北面沿公路下行约l 5公里处为天水市风景管理局麦积管理所检票处及办公用房。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北魏、西魏、北

剧、隋、唐、宋、明、清各代均有建造、重绘或改塑。窟龛开凿在东西长约200米、高50多米的峭壁上,以栈道相连。现存大小窟龛209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 .54平方米。

2、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历史

麦积山石窟自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正式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开始,就做了大量的文物保护工作,对部分长期以来裸露在在外的壁画塑像进行了抢救性保护。进入70年代后,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组织人力物力对石窟开展了大量保护修复工作。延续至今,研究所对石窟塑像壁画的保护工作从未停止,并且在保护修复工作中,不拘泥于现状,边修复、边总结、边提高,保护修复工艺、保护理念、保护人员力量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本次社会实践考察经过。

麦积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能够到麦积山石窟实践、考察、学习,是我最大的荣幸。当初刚定下来到麦积山石窟实践,我激动万分,为了在实践期间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我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看了《麦积山石窟研究论文集》、《麦积山石窟志》以及《文物保护法》等相关书籍和法律法规。到麦积山石窟以后,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职工对我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很是关照,我也学到了很多自己缺乏的工作精神、工作态度以及能够在石窟

保护修复过程中所要忍耐的那种苦寂,总之,麦积山石窟实践之行,使我将大学里面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很多工作方面宝贵的知识,对我来说获益匪浅。

二、考察中的几点感受

1、对麦积山石窟的认识。

初到麦积山给人的感觉是景色雄壮、秀丽、独特,山体耸立,颜色赤丹,洞窟密布,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随着栈道的升高,临近洞窟里面的塑像和壁画,一尊尊庄严、肃穆的造像,生动的壁画,给人以艺术的熏陶,不禁为古人的聪明才智而深深叹服。在短短时间内,就让我彻底喜欢上了这个精美的雕塑、丰富的内涵以及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石窟。

2、对麦积山石窟文物价值的认识

在考察过程中,主要是对麦积山石窟一些重点洞窟进行了考察,在麦研所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对麦积山文物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麦积山石窟造像主要以泥塑为主,时代延续强、特色鲜明。塑像制作技法多样,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化风格,极富生活情趣;壁画中保存有数幅北魏晚期的经变故事画和北周时期的“薄肉塑”伎乐飞天,极具价值;石窟形制以平面方形平项窟为主,兼有大型的殿堂窟和众多的小型龛窟。,除此之外还保留有各类崖阁式建筑11座。当然这只是一个轮廓的认识,麦积山石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仅靠一个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甘肃麦积山石窟)

社会时间考察认识难免有偏颇,以后还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学习认识。

3、对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情况的认识

在我的认识里,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工作,这是由文物自身的特点和潜质决定的,在以往从书本上、电视上看到的一些考古知识和考古场面,总让人感觉很振奋,这也是刚开始将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工作相混淆产生的一种朦胧认识。鉴于此,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相关知识,对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工作有以下一些认识:

其一,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严谨而有序、规范而有标准的工作,实践期间,亲自看到了麦积山石窟第163窟、127窟文物保护工作,无论是在前期的方案制定,还是在开工后的每日工作计划、工作记录、管理记录、实验方案等,都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其二,文物保护工作要求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不能有任何马虎和含糊,比如在处理部分脱落壁画和起甲壁画时,如果不能全神贯注,不小心碰落,结果将会不可逆转,这就要求在工作的过程中,认真仔细,轻手轻脚,万万不可当作儿戏。

其三,文物保护工作一般是任务重、时间紧。从宏观上讲,我所实践的127窟文物保护工作是抢救性文物保护工作,霉菌需要尽快清除,脱落壁画需要尽快加固,否则霉菌会侵

蚀壁画,脱落壁画将可能掉落摔碎,要求我们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工作。从微观上讲,某一项具体的工作的时间性要求也很高,比如壁画回贴支顶加固就要求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打眼、清理、挂麻、填泥(或灌浆)、支顶等工作,如果分段完成,则会造成壁画承受力加大,造成文物损害。总之,文物保护工作任务重、实践紧,一旦开工则必须紧张有序完成。

其四,文物保护工作对一个人的工作精神要求严格。我在实践中对这一点体会颇深,文物保护工作对一个人来讲是一项投入很大,但是回报较小的工作,要求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任劳任怨的吃苦精神,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苦苦探索的创新精神,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精神,也正是因为具备了以上的精神,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工作才能够在过去这些年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给了我无比的震撼,这在我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将起到无可替代的精神鼓励。

三、考察工作中心得体会

在查询了相关资料和工作人员交流后,我对麦积山文物保护工作有了初步认识,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1、文保基础工作成效显著

麦积山石窟的文物保护工作,在长期以来的积累沉淀和历代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成果是显著的,是富有成效的。一

篇三: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重要景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因此人们称之为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1张)

麦积山石窟风景照(16张)

麦积山[1]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中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编辑本段景区概述“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它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火车站东南约35公里的秦岭山脉之中。周围?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麦积山石窟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山奇林郁,溪石联映,风景优美,有小江南之称,素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之岩洞。它的海拔

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现存佛教窟龛194个,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2]

东崖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地处西秦岭主脉的麦积山风景区既是中国两大构造带的交叉点,同时也处于中国南北生物区系的过渡带,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为生物多样性南北交会、东西过渡、古今共存的地区,生物 麦积山石窟物种十分丰富,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基因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这里气候宜人,降水丰沛,植被良好,在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属于独特的温凉区和半湿润气候区,这种生态环境的过渡性导致了生物区系的过渡性,承担这一课题研究的兰州大学教授刘乃发认为,与同纬度地区相比,麦积山景区生物多样性非常突出,有各类植物280科,1088属,2696种;林业昆虫13目、132科、1359种;脊椎动物27目、70科、285种。这里生物变异性高,共有82个动植物亚种是中国所特有,此外这一地区的生物区系相当古老,有孑遗植物50余种,景区古老动物有与大熊猫、剑齿象同时生活的兽类14种,有较恐龙更为古老的大鲵、龟、鳖等,是目前世界上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动、植物资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在麦积山景区基础研究方面,我市还开展了景区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景区气候资源分析、景区微小生物及地衣研究等子课题。其中由西北师范大学承担的景区微小生物及地衣研究课题,被认为是全国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遗产的首例。这次调查,他们在景区采集地衣标本230余号,初步鉴定为86种一个变种,隶属22科34属,其中有甘肃分布新纪录23种。 编辑本段开凿年代它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编辑本段景区特点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编辑本段石窟艺术石窟照(15张)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市东南,为一座孤峰山,是南北朝初期西北地区佛教中心。麦积山石窟的修建最早始于后秦 ,并经北魏以后各代陆续修造,成为规模宏大的石窟群。麦积山因石质疏松,多为彩绘泥塑,并且多为北朝作品。在西魏时,麦积山兴造了一批中国传统式建筑式样的崖阁式石窟,规模极大。西魏以来的造像风格渐渐变化,佛像肉譬低平,颈短肩宽,面相方圆丰满,体态硕壮,为隋唐的塑像 “雍荣大度” 之风打下基础。麦积山石窟艺术有独到的成功之处,在北魏末期的造像中,一部分薄衣透体的佛像和菩萨雕塑十分引人注目,衣榴是划出的凹线,颇能体现体魄之美。在 127 窟正壁的佛像,飞天围绕坐佛而飞翔,结合极其巧妙紧密,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创造成功的又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麦积山石窟中第123 窟的童男童女像,孩子伶俐可爱,生动传神,朴实平淡,有人情味,是中国古代早期描绘儿童作品的精品。在第 121 窟左右两壁的转角处的弟子与菩萨,似在啊唱耳语,相互联系 、富有表情的神态,达到了艺术上的神妙境界。此像最大的待点就是形体修长,秀骨清相,衣纹简炼流畅,采用浮雕与线刻 窒 然相结合约手法,是典型的西魏造像叉格。麦积山北周雕塑共有 7 幅,四周飞天的身体外露部分的页部、 手部、 足邻都是浅浮雕,其它部分,如 : 衣物 、 飘带都是彩绘的,表现得妙趣横生。

[3]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

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即沉积岩),其山势陡然、独峰耸立,最初有许多天然岩洞。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编辑本段崖阁一景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中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78窟 、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篇四:麦积山石窟与龙门石窟艺术价值

考察报告

------麦积山石窟与龙门石窟艺术价值

这次组织外出考察,主要目的是能更了解民族文化,对艺术修养和艺术的认识有所提高。对我们的毕业创做有很大的帮助。主要考察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儒教文化。无论是那种文化,都有很艺术价值,无论从绘画,书法,历史和人文等等,都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就像有人问永乐宫壁画和清明上河图有什么区别。我个人认为其实很简单,永乐宫壁画绘画艺术价值高,因为它的造型,和色彩和人物的神态都达到了及至,而清明上河图它的历史价值高,因为它反映的是真实社会生活,不像永乐宫的壁画反映的只是神话不是现实。由此麦积山石窟与龙门石窟也是如此,不过有不同与永乐宫的壁画和清明上河图。它门有着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是佛教文化的留传,但在表现方式上却不相同,一个是泥塑艺术,一个是石雕艺术。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分布广泛,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城东南45公里处,秦岭山脉西端,因其外观“如民间积麦之状”而得名。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公元384——417年),以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唐、宋、元乃至明、清等十几个朝代,都在这里进行了营建。麦积山现存大小窟龛194个,54个位于南崖,140个分布在西崖,除少数窟龛内已

空外,共保存了从公元四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约1500年 间的泥塑、石雕7200多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洞窟窟内的艺术内容,及其所反映的思想主题并社会历史背景之后,作为一点补充,也是合理的逻辑推理:麦积山第127窟作为当时在特殊情形下为乙弗后所建的洞窟,特殊的题材与来源,还有特殊的画工成份等,这些必将对麦积山同时代及其后的石窟艺术产生深刻之影响,也就是说与乙弗后有关的社会历史在麦积山的活动,无疑会对麦积山石窟艺术活动带来一些新的现象和因素,也是学者们所较为共同一致的认识,而这些新内容的源头又是与中原洛阳长安等地密不可分,特别是对这些地区的现存石窟等佛教造像艺术的全面考察,以及相关文献画史资料等的记载,和对于一些当时著名画家的考察,联系到麦积山西魏及其以后石窟艺术的发展特征,或许为我们研究麦积山石窟的发展变化及其在佛教石窟艺术研究中的地位等相关课题意义重大。 无论从那个角度去欣赏,都有他伟大文化,就雕塑而言也是有很高的价值,造型和色彩的结合,比例与形体结合,都代表着不同时期人们欣赏观念。同时也留漏出古人内心对神的美化。其次我们也知道,佛教艺术,特别是佛教壁画或绘画艺术,发展到西魏时期,仍处在初期阶段,并没有完全成熟。特别是在表现大型经变画方面,基本上仍停留在探索偿试阶段。如在较早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以及麦积山,基本上西魏及其之前的题材以本生、佛传、因缘故事,千佛、说法图、

尊像画主为,且均表现得较为原始而简单,同时又有一部分仍与西域中亚一带的佛教造像风格有相承之关系。即使在以壁画著称的敦煌莫高窟,大型成熟的经变画也是晚到初唐时期才大量表现于洞窟,隋代的经变画均为小幅或并不完全成熟。在绘画风格上,窟壁画的技法十分成熟,经营得当,无论是在整体还是局部的表现,均处理得和谐而统一。在着色上也显得丰富多彩又不失相互照应之美。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历时400余年雕凿不绝。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龙门石窟还有宾阳洞、古阳洞、药方洞等著名洞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堪称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石窟中佛教造像要遵从教义的规范,使形象与人间保持距

离,具有一定的神性。诸如”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使人望而起敬,但又不能冷若冰霜,需有人间气息才觉得可亲可信,介于人神之间最有魅力。”神”气太足使人觉得可敬不可亲,难以引起共鸣。”人”间气太浓,又会冲淡佛教的严肃性,使人一望便觉得似曾相识,无遐想的余地。南北朝及唐代大多数成功之作,恰在神与人之间,所以颇具魅力。如龙门奉先寺,凿建于唐高宗时代,是龙门石窟造像中规模最大,整体设计最为严密,艺术水平最高的一处造像。 这精美的石雕艺术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唐代的艺术水平,然而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外敌入侵内部军阀混战,这伟大的艺术宝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横祸,看那被盗一空的石洞、被残忍地砍掉脑袋胳膊的哭泣的石像,每一个游人是不是心中都在流血?龙门石窟艺术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特别是雕刻、绘画、书法、建筑、服饰、乐舞、图案纹样以及时代社会风尚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就历史而言麦积山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就绘画而言也可以堪称一决。我们假想如果没有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很难想象这写艺术宝贝还能流传给我们吗?因此佛教文化的传播才使我们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流传给我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他们流传了下来,试想象还有多少艺术珍品被破坏,而这些珍品也面邻这威胁完好的,永远的保护将是我们面临的重点。如今这些都失去了它们本身的宗教价值,但却留下了带有很深时代烙印的丰富的艺术形象,使我们以致于子孙后代都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通过我们的这次外出考察

课,对我们古代伟大的艺术珍品观光和欣赏,对我们的艺术欣赏观和审美观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对石窟艺术更加的了解,不仅仅从中学习到,雕刻美,书法美,绘画美,图案美等等。以后的创作中也回有所感悟,将明间艺术与我们的作品相结合,这样我们的作品才有品位。

篇五: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

曲溪人工湖

石门夜月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