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创世纪战3第2篇章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24:23 写作技巧
创世纪战3第2篇章免写作技巧

篇一: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练习题

1、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

A.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2、公元前15世纪,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古希腊智者学派讨论的重点是( )

A.认识自然 B.认识社会 C.认识自己 D.传统神话

3、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向他求教。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唱新歌呢?”苏格拉底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

A. 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 认识你自己

C. 知识即美德 D.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4、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 )

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C.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D.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

5、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 )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 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 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

A. 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思想 B. 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C. 人文主义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D. 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7、《十日谈》的一则故事说:“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去吧!”文艺复兴文学大师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 )

A. 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 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 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 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8、右图是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

A. 歌颂真实自然的人生 B. 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 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 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9、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一剧中,用抒情诗般的美丽语言讴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莎翁对人性的赞美说明他( )

A. 赞扬了人的自然属性 B. 讴歌了人的理性世界

C. 肯定了人的尊贵 D. 描写了人的潜在力量

10、主教扯着嗓子喊:“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犯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马上进入天堂了啊!”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①材料中的时间应该发生在16世纪 ②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③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因信称义” ④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每个基督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12、《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

13、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常以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思想作为武器攻击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主要说明了( )

A. 中国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反封建的

B. 中法两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根本不同

C. 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D. 伏尔泰对儒家思想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14、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这段话的解释正确的有( )

①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②人民有选举和推翻政府的权利 ③是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背离和否定 ④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5、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共同主张的是( )

A.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 要求建立近代法律制度

C. 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提倡“理性”和自由平等

16、康德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更为智慧的大门,是因为他( )

A.提出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B.对理性做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

C.推动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D.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

17、“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这句话(

)

A.抨击和批判了奴隶制度 B.明确提出人民主权的学说

C.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D.包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18、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

A.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 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C. 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 D. 教会权威已动摇

19、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A. 人文主义 B. 民族主义 C. 天赋人权说 D. 三权分立学说

2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篇二:【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2课)及答案

专题四 第2课

1.以下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人物有(

)

A.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魏源向西方学习只停留在器物层次,张謇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都未涉及政治制度,故①④不正确。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毛泽东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D正确。

2.(2014·雅安中学)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同时还是文学家、艺术家。下列诗句中含有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创世纪战3第2篇章免

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反映的信息中都可以判断应该是秋收起义,因此A项错误;B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的军队进入农村,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进行土地革命,因此C正确;D项是在1934年开始的长征,与材料显然无关。故选C。

3.伟人永垂不朽,伟人的精神永存。让我们一起探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成长历程

( )

①“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答案】 C

B.②④⑤ D.②③⑤ B.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解析】 ①是1927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②是毛泽东在领导湖南农民运动期间提出的;③是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④出自建国后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 )

A.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B.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答案】 A

【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A正确;B、C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的,排除;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出新中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故D错误。

5.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是( )

A.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答案】 C

【解析】 中国共产党创立于1921年,走过24个春秋,即1945年,这一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会议决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群众曾经大大地发动起来过的地方。??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

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B.中共三大 D.中共八大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中国共产党章程》(1945年6月11日

中共七大通过)

材料四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红色政权存在的条件和毛泽东提出的斗争方式。

(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答案】 (1)条件:广泛的群众基础;正式红军的存在。方式:“工农武装割据”。

(2)国民革命失败后: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3)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1.(2014·济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探索成果的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史实B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国民大革命);A项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国共十年对峙);C项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D项是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故选C。

2.(2014·济宁)这篇著作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它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下列关于毛泽东这部著作的分

析正确的是( )

A.这部著作发表于抗战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

B.这部著作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C.这部著作标志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

D.这部著作标志这毛泽东思想的充分成熟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可以看出这是说的《新民主主义论》,这部著作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贡献。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年到1927年,该阶段毛泽东主要理论贡献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分析了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A正确。B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贡献;C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4.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文章,主要论证了(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著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5.毛泽东反对将他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并列起来,认为“如果并列起来一提,就似乎我们自己有了一切,似乎主人就是我,而请马、恩、列、斯来做陪客。我们请他们来不是做陪客的,而是做先生的,我们做学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学说( )

A.全盘吸收他们的思想主张

C.完全超越他们的思想主张

【答案】 B B.与他们的思想主张一脉相承 D.完全囊括了他们的思想主张

【解析】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一脉相承的,故选B项。A、C、D三项说法太过绝对,皆排除。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革命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从而形成全国革命高潮。

——1936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条道路行不通?

(2)材料二中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新思想?这一理论包含哪三方面内容?通过材料二的阐述,如何评价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抉择的革命道路?这对于今天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启示?

【答案】 (1)①革命道路: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

②依据是:认为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革命胜负的力量。

③因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又不具备西方合法罢工的条件,工人阶级力量也不强大,缺乏武装力量,所以在城市靠罢工与起义的这条道路是不合中国国情,根本行不通。

(2)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②三方面内容: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

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④启示: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应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路线、政策来,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篇三:【金版学案】2016届习题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课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2课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1月,法、意签订罗马协定。意大利应允法、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特别是在奥地利问题上采取妥协行动。也就是说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则同意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法国外长赖伐尔承认,“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将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如您所知,我已公开宣布,我们保证各项允诺将这样付诸实现。

——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对意大利做出让步的主要原因。其意图和直接后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认为希特勒“不用等待就会得到”的“东西”是什么?英法两国的相同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分析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答案:(1)主要原因:德国对外扩张对法国构成极大威胁。意图:确保自身安全;加强其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后果: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2)“东西”是指苏台德区。政策:绥靖政策。消极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

——《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在全面地评价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地位新观点综述》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的务实性。

(2)结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史实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1)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中“所有国家”的表述,表明摒弃了意识形态的隔阂,有利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法西斯,推动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2)说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1942年1月,中国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成员国,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太平洋战争期间,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二战后期,中国加强了与盟国间的合作,签署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民主党的威尔逊谋求连任总统,他的竞选口号就是:“他使我们远离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的民意也坚定地站在中立的一方。大多数美国人对世界事务毫无兴趣,支持孤立主义政策??威尔逊知道相当部分美国人并不同情英国——爱尔兰裔的美国人不满英国统治爱尔兰的方式,同时数百万的德裔美国人又希望德国在战争中获胜。此外,流亡到美国的俄国犹太人对沙皇恨之入骨,希望德国击败俄国。据说在战争爆发前,威尔逊总统对德国大使说:“我们必须保持中立,否则,我们这个混合民族的国家将会支持欧洲的不同阵营。”

——《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征服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美国在一战前期实行“中立”政策和二战初期放弃“中立”政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一战“中立”原因: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盛行,不愿意卷入欧洲事务;美国国内民族成分复杂,不同民族对战争的态度不同;美国政府害怕加入战争会危及美国国内的团结和安定。

二战放弃“中立”原因:希特勒在欧洲的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担心希特勒会征服美洲大陆。

(2)认识:美国两次参战都以自身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增强了自身的实力;但美国的参战客观上也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推动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借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

——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请从战败国处置角度分析为什么二战后能维持世界范围内长时间的和平?

答案:(1)核心主张: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

原因: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等。

(2)意义: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

原因:二战后吸取一战的教训,对战败国处置不是惩罚性和掠夺性的,进行了军事占领、正义审判、民主化改造并且帮助战败国恢复经济。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

材料二 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他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转变的原因。

答案:(1)基本特征:以称霸世界为基本目标;遏制共产主义,以苏联、中国为对手(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具有侵略性、扩张性和进攻性。

(2)原因: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苏关系的恶化等。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美]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法国主张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英国担心法国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美国也不同意,法国的建议没有实现……国联正式成立时,会员国只有23个,苏俄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盟约规定的形成决议所需要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

——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做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反对却归于无效。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1965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

——王春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

问题:

(1)结合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亚非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的观点。根据材料二,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相对国联的优势。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战后初期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并列举20世纪70年代能够体现这种变化的典型事例。

答案:(1)史实说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优势:在成员国方面,联合国比国联更具权威性与普遍性(或答:世界大国均加入联合国,且联合国的成员国数量更多);在运行机制方面,联合国采取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在军事力量方面,联合国组建维和部队,开展一系列维和行动。

(2)变化:从被美国操纵转变为第三世界反对霸权、维护正义的舞台。

原因:第三世界的崛起;联合国机构做出有利于第三世界的改革。

事例:1971年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4年联大

篇四: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2课 辛亥革命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1

第2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所谓“新政”和“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阶级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__________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3)组织基础:1894年,________成立兴中会,提出“________”口号;1905年在东京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__。

(4)革命形势成熟:1911年的____________,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________保路运动给武装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准备。

2.经过: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________为主体的政府。

2.革命措施: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3.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__;国民享有一系列的自由和权利;规定实行________的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________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在袁世凯威胁利诱下下诏退位;南京参议院接受孙中山的辞呈并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历史功绩

(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__________的意识。

(3)辛亥革命使__________的观念深入人心。

(4)__________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知识点一 武昌起义

1.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指( )

A.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奋斗目标 B.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开始形成 C.开始以武力反抗清王朝的统治 D.主张建立共和国

2.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 A.它是同盟会成立后,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由孙中山、黄兴领导的

C.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表现出了英勇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进程

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响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已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知识点二 中华民国的建立

4.右图是一幅历史漫画,它所反映和记录的重大 历史事件发生于( )

A.1905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49年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 C.明确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

A.限制袁世凯 B.维护共和制 C.扩大内阁权力 D.反对封建专制

7.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在美国扶植下建立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照搬了美国的政治模式

知识点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8.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了。这里的“失败”是指( ) A.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

B.西方国家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C.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 D.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和混战的局面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这是因为它( )

①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②在法律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③体现了民主派的建国主张 ④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一座丰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10.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对于其中“荒唐可笑”的正确理解是( )

A.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体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C.暗喻资产阶级应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材料三 每逢“五一”和“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遥相面对。

(1)该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他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请你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说出孙中山先生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主要理由。

【答案解析】

第2课 辛亥革命

知识清单

一、1.(2)资本主义 (3)孙中山 振兴中华 中国同盟会 (4)黄花岗起义 四川 二、1.革命派 2.民族资本主义 3.国民全体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三、1.北京 2.(1)君主专制 (2)参政议政 (3)民主共和 (4)辛亥革命 对点训练

1.A [同盟会成立以后,形成了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都集合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明确了资产阶级的奋斗目标。]

2.D

3.B [从材料中“武昌、新军”可以看出。] 4.C 5.A

6.B [参议院拥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从直接目的看是限制袁世凯,防止其独裁,从根本上讲仍是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

7.A [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不能理解为“美国扶植”,更不能理解为“照搬了美国的政治模式”。其实它只是学习借鉴了美国政体模式,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8.C [“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它要求学生通过再现相关的课本知识再认这一“失败”的含义:辛亥革命是一场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只有推翻了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赶走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建立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才能称之为成功,否则即为失败。]

9.D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是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由此排除含①的A、B、C三项。]

10.B [由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佩弗认为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不适合中国国情,即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综合运用

11.(1)不矛盾。这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承认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袁世凯以专制独裁取代民主共和,北洋军阀进行割据混战,因而民国的成立在当时没能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社会进步的革命目的。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辛亥革命又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有人民群众参加,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及

篇五:必修三第2单元练习题

必修三第2单元练习题

1、轴心时代(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和希腊都曾经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能体现这一时期人类精神觉醒的思想是 A.“人伦者,天理也”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因信称义” D.“天赋人权”

2、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普罗泰格拉 3、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4、格拉斯在《再见,西方文化》中写道: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的欧洲需要什么,我会说需要能不依赖他人自己形成想法的人,是能独立思考,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思考的人,是能摆脱惯常的思维轨道,能用新的视角思考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人。与材料中对“人”的认识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卢梭 B.薄伽丘 C.康德 D.马丁·路德 5、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6、在公元前5世纪,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希腊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因为

A.先秦诸子也没有提出这个观点 B.此前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着人类 C.当时东西方都未进入文明时代 D.开始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人 7、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据此可以得出 A.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 B.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的 C.理性主义是康德的核心思想 D.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 8、“智者学派作为职业教师向雅典公民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他们竭力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苏格拉底喜欢在大街上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讨论各类问题,他针对当时民主泛滥、道德沦丧的现象,认为公民应该具备美德。”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最主要区别是

A.智者学派以传授知识作为谋生手段,苏格拉底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 B.智者学派注重辩论演说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注重提问交谈的教学方法 C.智者学派关注个人的自由,苏格拉底关注个人的道德 D.智者学派赞成民主制,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 9、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 A.“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0、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11、19.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的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持续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12、剧烈的革命、频繁的战争、“理性的口号下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令人极度失望”“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及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纷繁的多重力量推动着浪漫主义思潮席卷了欧洲。下列对该思潮理解准确的是

①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 ②对理性主义思潮的反思 ③康德等人哲学思想影响 ④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冲击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 “他们将哲学从上天降至人间,认为专门研究人类就是研究个人;他们见树不见林,见个人不见人类,夸大人类判断的分歧,强调人类认识中的偶然,强调感官的虚幻;他们利用各种思维谬误和诡辩,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如果对这一学派的评说再加上一句话,你会选择

A.他们认为人的产生、存在及一切活动都是鬼使神差的结果 B.关注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是希腊人自主意识觉醒的体现 C.强调人的价值,提倡怀疑精神,具有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D.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努力规定善的含义,为伦理学铺平道路

14、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并提出美德一定要践行,孔子提出“礼”与“仁”的道德规范。 其共同点是

A.重视智慧发展 B.关注理性思考 C.强调道德素养 D.强调等级秩序 15、一天课外活动时,同学王力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转凉了”。而同学刘敏则说“今天 的风好凉爽,真是好天气”。与他们的说法观点相似的是

A.“水是万物的本原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D.“认识你自己” 16、“智者们关心的是如何运用他们精彩美妙的演讲来使他们的听众获得实际的效用,他们的演讲并非真理性的,而是效用性的,在他们光辉伟大的形象背后,却埋藏着深刻的危机。”材料意在说明智者们

A.言辞和结论大胆、惊世骇俗 B.否定绝对权威,敢于创新 C.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D.过分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17、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D.古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 18、亚里士多德多次提到一个人注重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如他曾经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这里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

A.不受法律约束的人与禽兽相同 B.禽兽不需要法律和正义的道德约束 C.有德行的人应遵守法律坚持正义 D.古希腊公民应该具备一定的道德情操 19、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它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更进步,它的根本原因是

A.启蒙运动晚于文艺复兴 B.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更加成熟 C.封建势力更加腐朽 D.宗教改革为启蒙运动发展扫清了障碍 20、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21、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托马斯·杰斐逊指出:“世界上每一个政府中都有人类弱点的痕迹,都有腐败蜕化的苗子??一个政府如果仅仅是委托给人民的统治者,必然会蜕化变质。”他强调了

A.腐败是政府的天性 B.权力制衡的必要性 C.政府主权归属人民 D.实行代议制的局限 22、“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些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

A.“上帝是宇宙主宰,君权来自上帝” B.“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只有君主才有思考、决策的权利” 23、“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上述思想主张的代表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普罗塔格拉 D.卢梭 24、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一观点所依据的理念是 A.君权民授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主权在民”

25、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8世纪,西方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四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四次运动始终贯穿的主题思想是 A.资本主义 B.自由主义 C.人文精神 D.理性主义

26、在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在主要的思想家们看来,人生已不再是为寻求来世归宿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这应归功于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英国革命 D.启蒙运动

27、薄伽丘的作品中既有对教会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讽,又有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这表明其思想

A.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 B.倡导建立民主教会

C.自相矛盾,具有局限性 D.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 28、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被称为“画圣”,这些作品

A.表现了人间亲情和人性之美 B.抨击了基督教会的黑暗腐败 C.歌颂了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 D.显示了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 2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30、哥白尼学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地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

——王成光《论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教育家主张学校教育应让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

——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哲学和历史基础》

材料三 18世纪的法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酝酿,启蒙学者提出了丰富和较为系统的公民教育思想,以抨击封建专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合格公民。启蒙学者强调公民的政治美德,倡导公民对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和法律的爱,并从教育领导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方法途径等方面,构画了公民教育的蓝图。启蒙学者的公民教育思想,为推动封建臣民教育向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奠定了大革命后法国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

——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

材料四 西方文明的一个伟大假设,即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发展。 ——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其对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具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什么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3)据材料三回答法国启蒙学者提出公民教育思想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教育是如何推动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材料二 中国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三 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1)依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精神的大觉醒”的含义,分析“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共同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17、18世纪东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点并分析出现这种共同思想的原因。分别概述这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9分)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