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8:02 体裁作文
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体裁作文

篇一:解读安徽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

华汉旅:创新“安徽模式”,再造乡村奇迹 2012年10月30日14:29 东方今报

——写在安徽美好乡村建设启动之际

30年前,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从安徽农村开始,它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史,纵观30年来,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让中国农村踏上了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了国家战略主导下的新阶段。2007年十七大又提出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进入纵深阶段。 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开始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规划工作作为先导性的基础工作和实验工作,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例如,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曾经参与过的云南省覆盖每个村寨的以“村镇上山、农民进城”为基本理念的村庄规划,重庆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北京市以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等。2012年9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的安徽省掀起了全面建设安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为中国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即“安徽模式”,这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对新时期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战略意义、安徽村庄规划工作的主要挑战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的重点解读等三个方面的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挑战和战略,以便在具体的规划工作中提高认识,明晰思路,改进方法。

一、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看村庄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

从全局角度看,全国各地广泛地开展村庄建设规划,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即土地问题、城镇化问题和农村发展问题。

第一,贯彻“严控建设用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方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土地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耕地问题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同时,我国又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调整一些耕地,耕地保护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另一方面,在大力推进农村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村庄规划也肩负着重要使命。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人口进城务工,农村建设用地的缩小、减少,是符合规律的,但是这些年出现的“双增加”问题,即农村建设用地在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也在增加,则表明土地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很大, 重新规划、重新利用刻不容缓。

村庄是乡村的基本单元,也是落实土地管理制度最为基础的层级,在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下,村庄建设规划将对土地进行进一步规划和整理,通过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拆村并点、整治空心村、建设中心村等手段,有效落实集约农村建设用地,保护耕地的基本方针。这些基础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虽然具有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70-80%的城镇化率相比较,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效利用城镇化的潜力和空间,是未来二十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所在。

城乡发展一体化,其目标是城镇与乡村居民生活质量趋于一致,具有同等的生活待遇和发展机会,城镇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通过村庄建设规划,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促进农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其产生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将向非农产业就业转化,加速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并逐步成为城镇常住人口,从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所以说,由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所产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推进城镇化的直接导因和动力,村庄规划助力其发展。

第三, 推进兴业富民,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一体化战略,一部分农村人口通过城镇化予以实现,留在农村的另一部分人口就需要走兴业富民、安居乐业的乡村发展道路。村庄建设规划是一项系统、综合性的规划,既有对农村土地的整治,也有对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的规划,更包含了兴业富民、管理创新等系列举措。通过村庄建设规划,对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生活环境、村容村貌等进行规划,能够起到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村庄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的发展条件,突出专业化,立足比较优势,选择最适合当地发展、最能为群众所接受的产业进行规划引导,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升级;通过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壮大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通过乡村富裕逐步和城镇缩小差距,努力跨越城乡二元结构的剥离。

《华汉旅小结》:2008年起实施的《城乡规划法》,首次把村庄规划纳入整体规划的体系之中,这在当时被称作“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规划格局、进入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并强调:“村庄规划能够决定城镇化是否健康有序发展,决定在城镇化过程中,资源能否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城乡空间能否合理分配等问题”。由此可见村庄规划在村庄发展和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二、安徽村庄规划的主要挑战

安徽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曾经引领了农村发展的潮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安徽理应再立潮头,探索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我们认为,安徽的美好乡村规划面临着土地、观念、发展不平衡等诸多挑战,认清现状,抓住核心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将为科学、顺利、快速地推进乡村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第一,土地利用程度高,后备耕地资源少

安徽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非常高,达到90%以上,未利用土地面积小,后备土地资源缺乏。另一方面,安徽正在凭借自身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担负着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任,现代工业产业加快发展,发展用地非常紧张,耕地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对此,安徽正在走国有土地二次开发、盘活低效利用建设用地、集约和节约土地的新路子,即将开展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是安徽深入探索和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最佳契机,能否把握和解决土地问题,在此一举。

第二,空心村问题严重,土地整理难度大

“空心村”现象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广泛存在,安徽就是典型代表之一。“空心村”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村庄缺乏规划和严格完善的宅基地管理制度,农民乱占、超占宅基地严重。第二,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进城务工造成了大量宅基地和农村房屋闲置。“空心村”不仅破坏了乡村人居环境的和谐,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很大困难,也极大浪费了农村土地资源。

村庄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空心村”进行土地整理,但在整理过程中必须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所谓的城市化,实质上处于一种准城市化状态,当城市生活条件发生变化,进城务工的人员可能一夜之间被迫返乡,情况发展逆转。

整理土地,整治“空心村”,必须明确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源和面临的情况,才能准确应对,科学规划。 第三,地区发展不平衡,模式探索任务重

由于安徽不同地区的地域特征、发展条件和动力来源各异,城镇化基础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

从地形上来说,有平原村庄、山区村庄等,各类村庄的用地条件、建筑形式与布局,甚至村民的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在村庄规划和建设中,人均用地指标、布局结构、公共设施配套、防洪防涝等都需要分别考虑,区别对待;同时,各村庄的经济实力、与城镇的空间距离也需要考虑在内。

村庄规划和建设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必须考虑不同地区的地域特征,尊重当地的乡土文化,识别不同地域城乡关系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并根据各地不同特点选择不同发展路径,才能使规划真正符合村庄建设发展的实际。安徽地域广阔,情况复杂,不同的非农化实现形式反映在空间上就决定了不同的城镇化道路,所以说,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是一项艰巨任务。

第四,传统观念影响大,拆村并点落实难

安徽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古村落,部分村民受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邻里和睦关系及祖居保留、看风水建房等观念的影响,对拆村并点举措在短期内不能欣然接受。在拆村并点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受到来自村民方面的阻力,如由于新建房屋面积小于现有住房占地面积造成村民不愿聚集建房;由于外出劳作距离远使村民不愿搬迁;由于不了解相关法律政策,甚至提出“造新房、赎旧居”,一户享受两处宅基地等不符合法律政策的要求等。以上旧观念将直接制约中心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除以上问题外,安徽也存在诸如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或经商,留守人员难以胜任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设新农村缺少强有力的主体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困难,安徽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本地现状,既高瞻远瞩、又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美好乡村建设文件,现对文件予以初步解读。

三、解读《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

《决定》以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理念为指导,既从全局和战略角度深入考虑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又结合安徽实际情况,创新方式、凸显特色地去解决问题,是一项指引安徽新农村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决定》的前沿思想和高瞻远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以民为本,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它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党的十七大曾把我国今后的文明发展阶段确定为生态文明阶段。

《决定》中首先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等基本原则。这充分体现了这一行动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坚持“从人本角度出发”,把以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核心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科学地解决土地问题、实现有序城镇化和兴业富民。

《决定》以民生为本,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农民最关心、最需要的生活质量提高、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升等重大问题展开讨论。

《决定》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内涵,以生态文明为理念指导,通过走内涵型发展道路,去努力构建安徽农村健康有序的生态发展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坚持城乡一体,跳出“农村”发展“农村”

农村发展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多年经验表明,就农村谈农村、就农业谈农业难以解决农村根本问题,解决农村问题要靠加速工业化,靠城乡一体化,靠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决定》提出的“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等一系列举措,高度展现了安徽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视野,即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不止在农村,必须跳出“农村”看“农村”,根据农村发展基础不同,探索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并且同时依靠城市和农村、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共同完成农村改革发展的跨越之路。

《决定》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把“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作为农村发展的推动力,这一战略将使安徽农村发展之路更加系统和可行。

第三,定位三“美”,软硬结合,立体构建美好生活

《决定》提出:“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这三个“美”涵盖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或各方面的内容,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将工作立足点定位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举措,确保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突显软件建设的重要性,形象生动,又切实可行。

第四,严控指标,改革体制,实施土地综合整治

根据发展现状和综合发展目标,科学制定科学完善的土地利用指标,并因地制宜地落实到每个地区每一类、每一个村庄的规划当中,确保总体控制、有据可依。《决定》做出了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总体部署,在指标的引导下,打出一套组合拳,确保为农业、城镇、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留足空间。同时,《决定》倡导对土地利用制度进行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出尊重农民权益又符合发展要求的市场化的创新性路径。反映了安徽省委省政府既大胆创新,又谨慎务实,以民为本,面向未来的科学发展理念。 第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村一案,科学推进

《决定》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作为基本原则,针对各地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反映了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制定总体政策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差异化、精细化指导,避免一刀切、简单粗暴行政,让每个乡村都延续自己的生长脉络,在土地、产业、文化、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让新的乡村生活真正“美好”起来。

综上,华汉旅李亚丽院长表示,《决定》明确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通过这一重大的历史性、战略性举措,全面带动安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中国城乡经济发展再次贡献出安徽人的智慧,探索出载入史册的“安徽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华汉旅:创新“安徽模式”,再造乡村奇迹)

省政府与住建部签署合作协议

推进安徽美好乡村建设

张宝顺、李斌会见姜伟新并出席签字仪式

时间:2012/7/27 8:38:40 稿源:安徽日报

7月26日上午,省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合肥签署共同推进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合作协议。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李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唐承沛及省政府秘书长韩先聪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签字仪式。副省长倪发科主持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前,张宝顺、李斌亲切会见了姜伟新一行。张宝顺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姜伟新来皖表示欢迎,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长期以来给予安徽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情况。他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着力培育壮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力度逐渐加大,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

篇二:美丽乡村意义类

主题:美丽乡村

意义类

题目: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崭新面貌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村庄整治、新社区建设、农房改造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认为,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丰富的物质生活,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富裕需求、保障需求、文化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美丽乡村,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二)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两富”浙江的重要内容。

回顾浙江的发展历程,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始终贯穿着“富民强省”这一条主线。这也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新的重要的战略决策。只有物质富裕不是真正的富,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了,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口袋和脑袋都富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富”浙江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一大批“两富”城市的支撑和带动,也离不开一大批美丽乡村的支撑和依托。从全省范围来讲,美丽乡村就好比是“两富”浙江的一个细胞工程,是“两富”浙江建设的重要基础。我认为只有做好这个细胞工程,做好这个基础,“两富”浙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我们要遵循更高标准规划、更高品位建设、更高水平管理、更加健康发展、更加全面惠及的原则,把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入,全面构筑美丽乡村建设这个基础,为“两富”浙江奠定基础,把浙江建设得更具活力、更具魅力。

(三)加强非遗保护,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软实力,同样也是一个区域、一个村落的魅力所在。中央就《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明确指出,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要“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些年,我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一直强调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发展先进现代文化,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一大批具有浓厚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得到快速培育和建设。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乡村文化保护和创造还远远不能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一些文化遗产在村庄整治和迁建中销声匿迹,一些人文典故、地域风情、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文化创造活力培育滞后,文化教化功能发挥不足,农民文化生活仍比较单调,农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如果一个乡村没有注重挖掘自身特色,美丽乡村就失去了文化底蕴,成为没有魂魄的躯壳。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加强非遗保护工作,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选择,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四)保护村落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浙江是一块文化厚重、历史厚重的文化热土,特别是古村落文化资源很丰富。表面看起来,村落是以建筑的风格为代表性,但村落的结构、走向,又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存习俗和自然状况有着深厚的关联。

加强传统村落以及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可以使人民群众形成认同感、归属感。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民俗活动等村落文化,为当地百姓所喜闻乐见,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其蕴含的教化作用,也更容易为当地百姓所接受。

总之,就如材料中提到得那样(引用原材料几句话,此处省略若干字)

建设美丽乡村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实事,是利在当代、功在后代的好事。我们要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更加自觉地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强化组织领导、要素投入、宣传引导、管理服务,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

篇三: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思考

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思考

[提要]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来“美好中国”,安徽省紧紧围绕这一新理念,倾力打造“美好乡村建设”。本文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并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美好乡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伟大构想,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安徽省紧紧围绕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理念,倾力打造“美好乡村建设”。而如今,全省大力进行美好乡村建设,蓝图绘就、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把美好乡村建设成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大好局面。

一、美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一)美好乡村建设的内涵。美好乡村建设包括两层意思:硬件设施的建设,以改变村容村貌为主;精神层面的建设,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用全新的生活理念占领农村市场,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满幸福。但有一点我们要明白,建设“美好乡村”,是让乡民过上好日子,对于条件并不是太好的村民,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就有些强人所难了。还有一些村民新建的房屋虽然不符合“美好乡村”的要求,扒掉重新进行改造,这可能有悖于建设“美好乡村”的初衷,建设美好乡村也要量力而行,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否则并有“形象工程”的嫌疑,让人们感觉到并不舒心。

(二)美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区别。第一,内涵范围有差别,一个内涵广泛一些,一个内涵具体一些。新农村建设是长期历史任务,美好乡村建设是现实着眼点。可将美好乡村建设看作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项工程;第二,针对性有差别,一个针对三农全面问题,一个针对城乡巨大差别。在各地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之后,乡村建设过于滞后的局面已经难于为继了;第三,操作主体有差别,一个由中央主导,一个由地方主导。

(三)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

第一,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省委提出要坚持生态立省,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安徽,建设生态安徽必然离不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安徽省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美好乡村。只有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协调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好乡村,生态安徽才能在全省真正实现。

第二,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建设美好乡村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实质是在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

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在农村的确立。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加上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安徽省农村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恶化问题突显,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日益加大。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因此我们应把加快建设美好乡村作为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第三,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目标任务,其中蕴含着生产集约高效、生活低碳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等生态文明要素。只有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把生态文明建设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产业导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融入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等各方面,才能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第四,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是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任务。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培育建设一大批美好乡村,江淮大地山更青、水更绿,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基地和创新创业高地。

第五,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同步”的战略举措。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出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环境和生态为代价,是事关安徽省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总体上看,安徽省农村建设尚处于由点上探索向面上推进的阶段,迫切需要针对突出问题,结合新形势,在更高层面上谋划新举措。农业比重高,农村人口多,城乡差距大,这是安徽的基本省情。我们知道,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美好乡村对于建设美好安徽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同时也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造福千万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

二、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资金供给之间缺口大。在美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省文件规定每个县政府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投入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但即使这样,对于美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其次就是项目启动资金不足,而项目一旦启动,就需要资金投入。而在村一级,资金严重不足,多数村没有或很少有集体经济来源,为了建设美好乡村,多为农村集体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社会和私人集资及项目的先期财政拨付。这种先借钱建设,后拿到财政补助后偿还的现象在大部分农村已经普遍存在。

(二)缺少全面而可行的规划引领。规划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居于龙头地位。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很多村干部觉得无所适从,反映规划的引领作用不能在具

体实施中得到贯彻落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规划没有走在前面,比较仓促,规划人员不能充分了解当地情况,考虑问题欠周全,而参与审定的人员或是不够专业或是为了应付走过场,造成规划脱离实际、起点不高或不够全面。二是反映上级领导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观念不同,要求不一样,在检查工作中会提出不同的指导意见。造成的结果是规划与施工脱节,在具体实施中七改八调,既浪费了资金又影响了进度。(三)个别地方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体现。美好乡村建设首先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要从符合农民意愿、得到农民拥护的实事入手,渗透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美好乡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农民心中一杆秤。而现实呢?我们发现少数地方或个别领导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盯着村容村貌作表面文章,结果劳民伤财,有了面子失了里子,有了外形没了精神,引起农民的反感。

(四)土地流转困难和用地指标紧张问题亟待解决。村庄整治规划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土地流转。一方面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等法律规定缺乏政策措施配套,两大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即现行宅基地无偿使用政策与集体供不出宅基地之间的供需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老宅基地无偿收归集体的规定与农户实际有偿取得新宅基地之间的退补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村集体资金匮乏,缺少有效的宅基地置换、流转调控手段。在走访中,我们经常听到基层干部诉苦拆迁难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不能及时供给拆迁户宅基地。

(五)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观念的落后。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主体意识模糊,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工作较被动。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一些行政村集体经济匮乏,无力出资开展公益事业。村里一事一议,一大部分农民态度消极,认为是集体的事,与个人无关。二是科技培训意识淡薄。部分农民觉得种了多年的地,养了多年的畜禽,有了一定的种植和养殖经验。一些部门进村送科技、送技术,农民参加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发展意识淡薄。部分农民受“小富既满”思想所困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致使发展步伐不快,落后于美好乡村建设的要求。四是环境观念淡薄。一些农民陋俗不改,图省事,乱倒垃圾,不爱护花草,破坏了环境。五是文明新风观念淡薄。部分农民农闲时节不去考虑通过其他途径赚钱,而是去打麻将、看小牌,(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混日子;不讲文明用语,满口污言秽语。

三、进一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定位美好乡村发展方向。美好乡村发展的定位,关系建设的主攻方向。在实施中,一是美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城乡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绝不能把建设美好乡村理解为建设“世外桃源”。我们要在以前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农村宅基地置换和农民住房改建,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镇集聚,引导农业向规模化经营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覆盖,使乡土文明融入现代文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二是美好乡村建设必须注重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品质。与城市相比,乡村的优势在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美好乡村建设必须尊重这种自然之美,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因此,美好乡村建设在逐步渗入现代文明元素的同时,要通过生态修复、改良和

保护等措施,使乡村重现优美的自然景观。

(二)注重统筹规划,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步伐。要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为准则,坚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规划建设中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建设规划设计不到位、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不符合,不得建设,杜绝“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把美好乡村发展规划与当地乡村建设规划、休闲旅游规划等体系融合,将美好乡村、企业、景点等优势资源串点成线、连网成片,扩大规模,发挥集聚效应,形成发展品牌。在规划建设中要注重建管并举。美好乡村建设,一半靠建设,一半靠管理和维护。因此,美好乡村建设中注重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三)注重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美好乡村经济。产业支撑是美好乡村发展的生命线,没有产业,就可能“空壳化”。美好乡村建设要落实在经济发展上,立足资源条件、环境优势和人文特色,把特色放大。要围绕以经营乡村为目标,以产业转型为途径,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村和特色产业。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一批与品牌发展相适应的产业项目;在规范土地使用制度的基础上,要及时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对现有与品牌建设不相适应的企业或产业,采取帮助异地搬迁、促使同类集聚发展的方式,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实现建设和产业培育的有机结合、互为促进。

(四)注重群众受益,放大美好乡村建设实际效应。美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群众受益。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意志,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要为群众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群众享受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发展条件,最终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镇域经济发展。另外,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聪明才智。

(五)注重政府引导,凝聚美好乡村建设合力。政府引导是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注重政府引导,避免政府包办:一是要大力宣传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二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引导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美好乡村的开发建设;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建设项目;四是要整合要素资源,形成一盘棋关心、支持、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五是要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和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

全省的美好乡村建设尚属于初始阶段,一些理念还不够成熟,部分实践也处于摸索阶段,力争在今后的实践当中进一步丰富完善。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和新起点,认真汲取全国各地美好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总结经验、拓展思路、创新举措,将美好乡村建设得更加富饶美好。

主要参考文献:

[1]http://www.ningguo.gov.cn/xxgk/

xilan.jsp?article_id=63182.

[2]充分认识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J].今日浙江,2010.16.

[3]黄克亮,罗丽云.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广州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探求,2012.5.

篇四:美好乡村建设研究.doc[1]

美好乡村建设研究

——以安徽省凤台县为例

内容摘要: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安徽省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三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潜力和优势正逐步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农民收入构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村改革由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转变,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加快迈进,这些都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农村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相比较确实是慢了,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要建设美丽中国,并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安徽省提出的美好乡村建设是对美丽中国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是对十八大生态文明的贯彻和落实。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把美好乡村建设成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大好局面。

通过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进行进行简要的介绍,了解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基本背景、基本情况、基本内涵进行必要的分析,同时介绍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美好乡村的重大意义,重点对凤台县美好乡村建设进行理论分析,指出美好乡村建设对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也总结了凤台县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措施: 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稳定坚实的基层党组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筹措资金及进行文化建设。分析了美好乡村建设的一些规律,指出了凤台县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思路: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产业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探索管理创新。

关键词:美好乡村, 建设 ,研究 , 凤台县

Research on rural construction better

-- Taking Anhui County of Fengt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bstract:Anhui province i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Xiaogangcun is the birthplace of China rural reform,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Anhui Province, after thirty years of hard work, three agricultural work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the potential and the advantage is gradually emerging,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capacity continues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constitute the transition from single to multiple, changing the rural reform from single reforms to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forward modern agriculture accelerate forward, all of these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good rural construction in Anhui province. However, we are also the undeniable fact is, development and the city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compared to is really slow, and further expand the trend. Eighteen big reports of the party for the first time stressed the need to build the beautiful China,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ut in a more prominent position. Anhui province put forward the good r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beautiful Chinese further deepened and enhanced, eightee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o carry out and implement the. In accordance with "eco livable village beauty, beauty of life,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industrial Fu Min Xiang wind beauty" of the construction goal, the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nto a good situation of blue, green, green hills, clear water.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good rural construction in Anhui Province, understand the basic background, good rural construction in Anhui Province, the basic situati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necessary analysis, and also introduce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Anhui province good rural construction beautiful country, focus on Fengtai county good rural construction was analyzed in theor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th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build the well-off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lso summarized the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measures to promote Fengtai County: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able solid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multi-channel financing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analysis of some rules of good rural construction, points out the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deas to promote Fengtai County: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crease capital investment, strengthen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utilities construction, explore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Key Words: Beautiful country Construction Research Fengtai County

目 录

1 美好乡村提出的背景和战略意义

1.1美好乡村提出的背景??????????????????????? 6

1.1.1 城乡发展不平衡????????????????????????6

1.1.2 我国进入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6

1.1.3 农民对幸福生活有新期盼????????????????????7

1.1.4 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 ????????????????????? 7

1.2 美好乡村基本内涵 ??????????????????????? 7

1.3 美好乡村建设的战略意义???????????????????? 8 2 凤台县美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介绍

2.1 凤台县基本县情简介 ????????????????????? 9

2.1.1 凤台县基本县情??????????????????????? 9

2.1.2凤台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9

2.1.3凤台县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9

2.1.4凤台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 10

2.2 凤台县美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11

2.2.1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11

2.2.2美好乡村建设重在规划引领?????????????????? 12

2.2.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2

2.2.4做好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家园????????????????? 13 3 凤台县美好乡村建设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3.1 凤台县美好乡村建设的优势 ???????????????????14

3.1.1沉陷区居民集中搬迁安置 ???????????????????14

3.2凤台县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3.2.1建设涉及面广,资金相对不足??????????????????16

3.2.2基础设施整合利用不够合理 ????????????????? 17

3.2.3特色产业不突出,农民增收比较困难 ??????????????17

3.2.4农民主体作用体现不够明显 ?????????????????? 18

3.2.5 美好乡村建设缺乏公平性 ??????????????????? 19

3.2.6规划相对滞后,一些村庄建设无序 ????????????????19

3.2.7缺乏深层次创新精神??????????????????????20 4 对凤台县美好乡村建设的基本建议

4.1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0

4.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1

4.3要着眼兴业富民,增加农民收入 ????????????????? 22

4.4坚持群众路线,发挥农民主体地位作用 ??????????????22

4.5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土地流转 ????????????????? 23

4.6 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23

4.7要创新社会治理,营造和谐乡风 ????????????????? 24

参考文献

后 记

????????????????????????????26 ????????????????????????????27

36年前,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发画卷从安徽农村发端,它逐渐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经济凋敝的状况,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30多年来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让中国农村迈上了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了国家战略主导下的新阶段。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随后,地方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2007年十七大又提出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2012年9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安徽省掀起了全面建设更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高潮,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更加积极自主的探索,即“安徽模式”,这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安徽省政府在《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中指出,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建成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因此,建设美丽中国,使农村更文明富裕,既是十八大提出的战略决策,也是中央农村工作的重心。

美好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在安徽的探索与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相关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战略举措,更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民心工程。

篇五:美好乡村建设

深化认识??主动作为,?完善机制??狠抓落实??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感想

建设美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基于我省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安徽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重大部署。?

作为皖北平原的农业大市,宿州市农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村庄规模大,分布密度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是省里规划的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片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我市应当高起点、高站位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科学谋划,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一、吃透政策,深化认识?

个别同志认为,美好乡村建设与以前的新农村建设是一回事,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步骤开展工作就行了。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种认识是对政策的片面误解。从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9月10日做出的《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我们可以看到省里对美好乡村建设不仅在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从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管理创新等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细致的安排,可操作性很强;在保障措施方面,不仅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改为美好乡村建设资金,而且从每年2.65亿元增加到10亿元,并逐年增加,资金支持力度大幅提高;在组织

领导方面,省里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省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我们要看到,省里已经将美好乡村建设提升到“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高度,而且对我省农村现存的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意见。因此,我们必须读懂吃透省里的政策精神,进一步深化建设美好乡村的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抢抓机遇,主动作为

我市应当依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两区”建设,紧紧抓住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政策机遇,不等不靠,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地开展美好乡村建设。

首先,应当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工业,提升兴业富民能力;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数量不减少,明确建新拆旧制度,规范农民建设用地使用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和水利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通过土地资源规模效益的发挥和乡村工业发展的带动,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美好乡村建设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在对各行政村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梳理出一批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分等级分批次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治理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基础设施好、社会服务完善、乡风文

明的示范村。目前我市桃园镇光明村、夹沟镇夏刘寨村等中心村在土地流转和村庄建设方面均已初具规模,应当鼓励人口、资金、生产要素、社会服务业向此类中心村有序流动,形成资源集聚整合态势。同时,对在中心村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好经验要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大力推广。及时组织各村进行交流和学习,相互借鉴好的做法,坚持以点带线推面,达到点、线、面协同推进、整体联动的效果,充分发挥中心村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再次,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目前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办法,乱扔乱堆现象严重,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和土壤质量带来巨大危害。农村道路和河道树木砍伐严重,绿色长廊已遭到严重破坏。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对农村生活和生产中所造成污染进行有力的治理,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涵养功能。

最后,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全面实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以健全村民自治为突破口,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依法保障村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健全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在校大学生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乡镇综合文

化站、农家书屋、村文体活动室等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引导村民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三、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良好的工作机制对于推动工作,落实党委、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及时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机制,对口支持、共同建设美好乡村。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选派干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美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施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分配到人。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制度,激发广大干部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对在美好乡村建设总成绩突出的同志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拖拉懒散,涉农违法违纪的同志予以严肃查处。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乡村,发挥农民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干部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和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实效。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团结协作,扎实奋进,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饱满

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我市美好乡村和“两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朱仙庄镇党政办 寿春雷

2012年11月17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