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序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15:38 体裁作文
篇一:2010-2015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五、(18分)(2010年湖北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烟花三月下扬州
熊召政
①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
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②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的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
④ 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了。
⑤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因.......
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木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
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荡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月..............
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
⑦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 ⑧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
(选自《中国小说》,有删节)
16.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
B.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的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
C.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
D.作者以古衬今,满怀深情地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作者写扬州是追寻诗意的梦境,表现了对扬州的“风流不再”的怅然若失。
17. 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结构上总结第一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
秋尽江南草木凋: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意在引出下文对扬州三月时节的景色描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结构上照应全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
注:任选两处作答,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考察名句的结构的作用。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易错提醒】注意题目“结构”一词。。
【备考提示】结构作用要注意本身在文中的位置,与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主题的作用。注意回答结构时的术语:总结、起领、承上启下、揭示中心、照应、铺垫、伏笔、悬念、突转等。
18. 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④段和第⑤段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1)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
(2)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
【试题分析】切入角度:最向往的地方和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
语言运用:音、词、句、语言风格。
【高考考点】分析文章的结构,鉴赏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易错提醒】段落限制,具体分析,硬顶要举出例子。
【备考提示】语言特色要从语言的形式考虑,即在音、词、短语、句子、篇章特色中体现出的特点。
19. 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2)“唐代的风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扬州已难觅踪迹。(3)它的消逝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感受。
【试题分析】理解“繁华”、“唐代的风流”、“不再”的含义和句子表达的情感。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易错提醒】笼统答题,如“唐代的风流”看不出借代,分析不具体。
【备考提示】理解句子从本质上说是理解句子中形象、抽象的词,兼顾句子的情感、在文中的作用。
五、(18分)(2011年湖北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 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也是揸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口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了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ks5u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
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16.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赵树理喜爱民间戏曲,唱念做打样样都会,一个人能演活一台戏。
B.赵树理的字写得好,是欧体字的底子,结体也很有个性。
C.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稿,考虑成熟,一气呵成,稿子非常干净。
D.赵树理文学眼光独到,有时能使被弃置的好搞起死回生。 ①②
【参考答案】C由原文中的句子“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知C错。
【解题思路】原文是猜测的语气选项中是肯定的语气。
17.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1)句子短小、简单、紧凑,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 (2)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解题思路】本题所选两个句子的特点句子简单短小,(1)句运用外貌描写(2)句使用动词刻画人物,两句都是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形象。
18.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6分)
【参考答案】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从,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显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意趣横生。这个细节描写体现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身后感情。
【解题思路】细节描写在人物描写中的作用是凸显人物某一个方面的性格特点,答题时应侧重人物独特性格的分析。
19.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①最后一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②反映出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子情怀,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解题思路】文段的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模式:概括内容+中心+结构上的作用。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2012年湖北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耳边杜鹃啼
罗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
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得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想愁绪。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答案】B C
【解析】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与原文不符;C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作者是为
篇二:白洋潮阅读答案翻译
【原文】
故事,三江看潮,实(4)无潮看。午后喧传(5)曰:“今年暗涨潮。”岁岁(28)如之(29)。庚辰(6)八月,吊朱恒岳少师(7)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8)同席。海塘(9)上呼看潮,余遄(10)往,章侯、世培踵至(11)。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12)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13)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14)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15)之,万首镞镞(16),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32)逼之,势(17)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18),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19),水击射,溅起数丈,著(20)面皆湿。旋(21)卷而右,龟山(22)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23),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24)始定。[1]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25)两山漱激(26)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27)?
【注释】
1)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人。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其著作有《石匮书》、《琅嬛文集》、《西湖梦寻》等。白洋,山名,在绍兴西北,滨海。
2) 故事:旧例,旧俗。
3) 三江:俗名三江口,在绍兴市东北40里浮山北麓。
4)实:实际上。
5)喧传:喧闹流传。
6) 庚辰:明崇祯十三年(1640)。
7)吊朱恒岳少师:朱恒岳即朱燮元(1566-1638),字衡岳(一作恒岳),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大理评事、四川左布政使、兵部尚书等,因有功,加少保。崇祯中进少师。死在官任上,谥号襄毅。吊,祭奠死者。
8)陈章侯、祁世培: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晚号悔迟。浙江诸暨人。明清之际著名画家。祁世培,字海槎。两人均是作者的朋友。
9) 海塘:堤岸。
10)遄(chuán):急速。
11)踵(zhǒng)至:接踵而至,跟着到。踵,脚后跟。
12)海宁:浙江属县,南临杭州湾,是观潮胜地。
13)擘(bò)翼:张开翅膀。
14)蹴(cù)起:蹦跳。
15)鞭:用鞭子打。
16)镞镞(zú):同“簇簇”,攒(cuán)聚之貌。形容浪头聚集涌动的样子。
17)辟(pì):同“避”,躲避(文中读bì)。辟易:惊退。
18)势:水势。
19)礴:通“薄”,逼迫。这里有撞击的意思。
20)著:同“着”,穿着(读zhuó)。
21)旋:立刻,马上。
22)龟山:即白洋山,又名乌风山,在绍兴西北50里,滨海。
23)炮碎龙湫:瀑布上下翻滚。龙湫(qiū):雁荡山瀑布。
24)颜:脸色,面色。
25)龛(kān)、赭(zhě):龛山在萧山东南,赭山在海宁西南,二山对峙,扼钱塘江入海口。
26)非常:不同寻常。
27)漱激:冲刷激荡。
28)何耶:为什么呢。何,疑问代词“为什么”,耶,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呢”。
29)岁岁:年年。
30)之:这样暗涨潮的现象。
31)溅:飞溅,溅起。
32)飓风:像飓风。
33)碎:击碎。
【翻译】
旧例,在三江镇看潮,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盛传道:“今天是暗涨潮!”年年像这样。 明崇祯十三年八月,(我) 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一起前往。海塘上有人呼喊着看潮,我迅速前往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站在海塘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腾而来,直奔岸上。稍稍靠近了一点,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如同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惊吓飞走。渐渐又靠近了一点,喷出水沫溅起水花,蹦跳起来像百万头雪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没有一个落下。又靠近了一点,像飓风一样逼来,气势将要拍打着岸而上。看的人惊慌后退,跑着躲避到岸下。潮到岸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几丈高,喷到的地方都被打湿了。快速向右翻滚,被龟山全挡住了,潮水的声音不寻常,好像大炮把雁荡山瀑布打碎了,水像漫天大雪在半空中飞舞。看到这样情景的人目瞪口呆,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 先辈说:“浙江的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一、文学常识
《白洋潮》选自__明末清初(朝代)文学家张岱__(人名)所著《陶庵梦忆_》一书。
二、词语解释
1、颜始定( 才 ) 2、世陪踵只至( 脚后跟 )
3、尽力一礴 (撞击) 4、岁岁如之(年 )
5、故事,三江看潮 ( 旧例,旧俗 ) 6、公问其故 ( 原因 )
7、余遄往( 急速 ) 8、蹴起如百万雪狮(蹦跳 )
9、看者辟易(惊退 ) 10、擘翼(张开翅膀拍水飞迸)
11、镞镞(同“簇簇”,攒聚之貌 ) 12、漱激(冲刷激荡 )
13、喧传(哄传 ) 14、旋卷而右(很快)( 连词 )
三、指出“之”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1、看之惊眩 (代词,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2、岁岁如之 (指示代词,这样,这里指代暗涨潮的现象: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3、怒雷鞭之 (代词,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百万雪狮)
4、则飓风逼之 (代词,这里指代涌起的潮水:白洋潮)
四、课文理解
1、 概括本文主旨:
本文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在白洋上看到涨潮时得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 。
2、 本文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描写白洋潮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正面描潮水的特点,逐步推进,从远及近,用墨越来越浓,形容越来越密。
侧面描写观潮者的反应:坐立不安、心惊胆战。
作者这样写,衬托了白洋潮的声势巨大,让人恐惧,突出潮水的威力无比,颇有刺激。
3、找出本文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① 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② 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
③ 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4、“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句中的“雪狮”为什么不能改作“雄师”?
因为“雪狮”不仅写出潮水的声威气势,还显示其洁白如雪的色彩。而“雄师”只能写出潮水的声势,但无法显示其色彩。
5、如何理解“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的作用?
以疑问句结尾语气比较强烈,内容与开头的“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形成对比,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白洋潮的壮美的赞叹之情,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探索原因。
6《白洋潮》篇幅短小,章法严谨。
文章的主体描写白洋潮的壮观景象,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写得次第井然。文中先以“立塘上”作观察点,以一“见”字统领下文描写的内容,然后启开镜头,调整焦距,分摄了以下六个画面:“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是远景;“稍近,则稳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是一组中景;“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是第二组中景;“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是近景;“潮至塘,尽力—礴,才击射溅数丈,著面皆湿”是一组特写;“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是第二组特写。 这样从远到近的六个画面,完整细致地刻画出白洋潮汹涌奔腾的壮丽形象。
7、作家于庚辰八月来到白洋,与朋友“同席海塘”,有人“呼看潮”,于是作家“遄往”,朋友“踵至”。“遄往”、“踵至”两个词语显现出观赏者急于看潮的迫切心情,为下文描写白洋潮的壮观景象烘染出紧张欢快的气氛,
7、文章两次写到观赏者的情态感受分别是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和“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前者从人们慌忙逃避的动态烘托潮头逼近海塘时的来势凶猛;后者则从惊惧不安的神态中进—步突出了白洋潮排山倒海的气势。
8、文章开篇,不开门见山直接写白洋潮,而是先写无潮看的“失望”之情,然后再写看潮的奇观,作者运用欲扬先抑(反衬、对比)的手法,使读者形成一种心理“反差”,后文的“余遄往”才顺乎自然;也正是因了这个“反差”,白洋潮的壮现才越发引人注目。
9、“如驱千百只小鹅擘翼惊飞”兼用比喻、夸张,逼真地摹写出潮头“稍近”时的色彩和动态,“千百群”极写画面之壮阔,“惊飞”写出奔进速度之快。
10、“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则兼用比喻、夸张、拟人三种辞格,将潮头“渐近”时的状、色、声融为—体。
(二)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1.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多处运用了比喻,请选择一句,说说秒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蹦跳
2、鞭打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西湖梦寻序阅读答案)3、修饰,表伴随状态
4、脸色
海水稍稍接近岸边,隐隐露出白色,向驱赶着千百只小鹅扑打翅膀受到惊吓飞起
说明看白杨潮的起因,第二段些潮水不同状态的景致
“蹴起如百万雪狮”,说明潮水声势之大,气势之壮
篇三:大一语文期末答案
一、填空题:
1.孔子,名( ),字( ),( )鲁国人,是我国( )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而这个爱体现为孝、弟(悌)、忠、信的道德礼教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秩序上,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因此历代统治阶级都利用它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2.( )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最重要的儒学大师, 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提倡“法先王”、“行仁政”,主张“性善”论,被后世尊称为( )。
3.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 )。
4.“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 》、《 》、《 》和《 》;“五经”是指 《 》、《 》、《 》、《 》、《 》。
5.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 )散文和( )散文两大类。
6.“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出自《 》,冠者指( )。
7.《兰亭集序》的作者为( )朝的( ),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出身于掌权的大世族,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 )。
8.全面论述文学及文章学的道理,极大成又颇有独到创见,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的是( )的《 》。
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出自( )的《 》。
10.“老庄”指的是( )的代表人物( )、( )。
11.文学史上并称“风骚”的是《 》、( )。
12.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楚辞形式创作了《九章》、《 》等作品,其代表作《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13.《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 )的小品文集。
14.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 ),分为( )、( )、( )、( )、( )。班固撰写的《汉书》是一部( )史书。
15.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的是唐代的( )、( )。
16.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称为婉约之宗的词人是( )。
17.苏轼,字(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亲( )、弟弟(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18.汉末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是《 》,被誉为( )。
19.“苏门四学士”是指( ) 、( )、张耒、晁补之四人。
20.“思斋居士”指( );“香山居士”指( );“东坡居士”指( );“仓山居士”指( );“芦川居士”指( );“易安居士”指( );“清真居士”指( )。
21.《珠玉词》是( )的作品集;《漱玉词》是( )的作品集;《片玉词》是( )的作品集。
22.《金缕曲·赠梁汾》的作者是清朝大词家( ),其词婉约与豪放并举,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金缕曲·赠梁汾》是一首豪放之作,素有“友谊之歌”的誉称。
23.先秦时期,我国古典文学产生了辉煌的篇章,它的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的出现。该集又称《 》或 《 》,收录诗歌( )篇,按照音乐分类,分为( )、( )、( )三部分。该诗集灵活运用( )、( )、( )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形成民歌创作的艺术传统,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24.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出自《 》,“独乐乐”中,前一“乐”解释为( ),后一“乐”解释为( )。
25.《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 )。
26. 清代小说中尊定了我国古典讽剌小说基础的是《 》,代表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是《 》,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是《 》。
27. 探春最初并不引人注目,但在《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显露志趣抱负,又在( )中表现出精明才干,使凤姐对她刮目相看。
28.《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 )的( )和( )的( ),“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 )和( )的“还泪之说”。
29.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 )( )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是( )的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 )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是( )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是( )的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做笑谈”是( )的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是( )的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是( )的判词;“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清灯古佛旁。”是( )的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是( )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是( )的判词。
30.《西北有高楼》中“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中“知音”一词最早出自《 》,解释为( )。
31.《论语》一书的作者是( ),全书共( )篇,体例主要
有语录体、对话体、叙述体三种。
32.周作人原名( ),字 ( )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散文家、学者 ,课文《我学国文的经验》选自( ) 。
33.《梵·高的坟茔》的作者是( ),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梵·高,荷兰画家,( )的代表人物。
34.《秦腔》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 ),其长篇小说《 》获美国飞马文学奖;《 》获法国女评委外国文学奖。
35.《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是( ),他的《 》、《 》、《 》三部长篇小说集合称《时代三部曲》。
36.《女孩子的花》的作者是( )。
37.台湾作家( )的诗《乡愁》,曾被总理引用,“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仇!”
38.《下棋》的作者是( )。
39.“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颗敏感的灵魂,一种精致的生态风韵犹存”。是余秋雨对( )的评论。
40.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女性作家之一,其成名作品是《 》,代表作品是《 》。
41.作品以边地湘西为题材,建构起特异的“湘西世界”的作家是( ),代表作品《边城》塑造了充满自然美和人性美的人物形象。
42.《萧红墓畔口占》是我国现代杰出诗人(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 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出自其诗歌《 》。萧红,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 》 “给上海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与惊动”(许广平《忆萧红》),从此登上文坛。
43.《北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杰出诗人( ),其成名作品是《 》。
44. 《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的作者是英国著名政治家、演说家、文学家( ),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45.《给青年的忠告》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 )。
46.《我有一个梦想》的作者是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47.《在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演说》的作者是美国前总统( )。
48. 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是( ),他是北宋( )词派的早期代表。他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他的词多从生活汲取素材,在当时( )阶层中传唱最盛,有作品集《 》传世。
49.白居易字( ),与同年( )并称,谓“元白”;与( )酬咏,称“刘白”。
50.“临川四梦”指的是( )。 51. “南唐二主”指的是( )父子二人,其中“中主”是指( ),“后主”是指( )。
52.( )既是李煜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二、填句.(并将作者与篇名填入括号内)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
2.路漫漫其修远兮,( )。( )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 )
4.采菊东篱下,( ) 。( )
5.云无心以出岫,( )。( )
6.愁因薄暮起,( )。 ( )
7.年年岁岁花相似,( )。( )
8.人生代代无穷已,( ) 。( )
9.( ) ,独怆然而涕下。 ( )
10.晴川历历汉阳树,( ) 。 ( )
11.黄沙百战穿金甲,( )。 ( )
12.大漠孤烟直,( ) 。 ( )
13.劝君更进一杯酒,( ) 。 ( )
14.( ) ,美人帐下犹歌舞。 ( )
15.( ),千树万树梨花开。 ( )
16.(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
17.人世几回伤往事,( ) 。 ( )
18.会当凌绝顶,( ) 。 ( )
19.出师未捷身先死,( ) 。 ( )
20.同是天涯沦落人,( ) 。 ( )
21.刘郎已恨蓬山远,( )。( )
22.庄生晓梦迷蝴蝶,( ) 。 ( )
23.小楼昨夜又东风,( ) 。 ( )
24.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
25.独立小桥风满袖,( )。( )
26.渐霜风凄紧,( , )。( )
27.(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
28.莫道不消魂,( , ) 。 ( ) )
29.新来瘦,( , )。 ( )
30.山重水复疑无路,( ) 。 ( )
31.小楼一夜听春雨,( )。( )
32.咫尺长门闭阿娇,( )。 ( )
33. 良辰美景奈何天,( )。( )
三、选择题
1.《序二篇》中陈省身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新的春秋时代”,这个时代是指( )。
A.国家与国家的新式战争 B.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C.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 D.东方与西方的新式战争
2.《我学国文的经验》的文风是( )。
A. 冷峻深刻 B. 飘逸潇洒 C. 平淡自然 D. 阴柔妩媚
3.王小波的散文代表作有( )。
A. 黄金时代 B. 白银时代 C. 青铜时代 D. 我的精神家园
4.王小波思想随笔的最突出特点是( )。
A. 幽默诙谐 B. 大气高亢 C. 盛气为文 D. 从容朴素
5.下列属于张爱玲的作品有( )。
A.《倾城之恋》 B.《半生缘》 C.《镜花缘》 D.《沉香屑 第一炉香》
6.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属于( )。
A. 长篇小说 B. 短篇小说 C. 散文 D. 文学评论
7.“白流苏和范柳原”是张爱玲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沉香屑·第一炉香》 B.《倾城之恋》 C.《心经》 D.《半生缘》
8.姜季泽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
A.《春桃》 B.《生死场》 C.《金锁记》 D.《围城》
9.下面对于光中《乡愁》理解正确的是( )。
A.抒发了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乡愁”的不同感受。
B.表达了离乡、漂泊、诀别和望归而不能归的离愁别恨。
C.诗中有四个鲜明的意向:邮票、坟墓、海峡、母亲。
D.“诗眼”定位在对祖国大陆的深情。
10.汪曾祺写金岳霖接受毛主席的意见去接触社会,“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在这里,“有趣”是指( )。
A. 批评金岳霖的行为不端 B. 金岳霖的质朴率真;
C. 金岳霖本来就很滑稽 D. 对金岳霖的做事方式表达隐约的不满
11.下列作品不属于沈从文的是( )。
A.《长河》 B.《湘行散记》 C.《故事新编》 D.《边城》
篇四: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期中考试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 0分)
1. 下列诗歌中属于七古的是( )。
A.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c. 曹操《蒿里行? D. 黄庭坚《登快阁》
2.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庄子》的是( )。
A.? 逍遥游? B.? 齐物论》
c.?盗跖? D. ?五蠹》
3.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苏轼的是( )。
A.?荔校叹? B.?日喻》
c.?江城子〃密州出猎? D.?游山西村》
4. 今本《诗经》是汉代四家诗中的( )。
A.毛诗 B.齐诗
c.鲁诗 D.韩诗
5. 宋代词人( )的词以小令为主,风格委婉含蓄又雍容华贵,如《洗溪沙?。
A.晏几道 B.晏殊
c.欧阳修 D.秦观
6. 为律诗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的诗体是( )
A.永明体 B.台阁体
c.西昆体 D.正始体
7. 唐代诗人( )擅长创作七言绝句,?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其代表作之一。
A.王昌龄 B.刘禹锡
c.王之涣 D.杜牧
8. 著名的咏梅词《暗香? ( 旧时月色) 、《疏影? ( 苔校缀玉) 是南宋词人( )作品。
A.吴文英 B.张炎
c.姜菱 D.辛弃疾
9.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是( )的散曲小令作品,其中的"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显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切体悟。
A.张可久 B.张养浩
c.白朴 D.关汉卿
10. 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律诗规则的句子是( )。
A.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元由见旧题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 0分)
11. 著名的叙事诗《陌上桑》中用行人、少年、耕者等的反应渲染了采桑女 是乐府诗中烘托手法运用最成功的诗篇。
12. 著名的抒情小赋《归田赋》的作者是 , 他还擅长散体大赋, ? 二京赋》即是代表。
13. 宋代诗人 晚年所作绝句被称为" 王荆公体" , 风格雅丽精绝, ? 书湖阴先生壁》可为代表。
14. 著名作家 的骄文著名一时,?哀江南赋》前的序即是其骄文代表作之一。
15. 宋代词人 的慢词在章法结构上回环往复、跌右多姿,著名的《兰陵王〃
柳》可为代表。
16.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著名散曲作家 《天净沙〃秋忠、》中的句子。
17.? 秋兴八首》是诗人最著名的七律代表作品o
18. 唐代诗人 的七古多以乐府古题抒写自己的情怀, 如《将进酒?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就借饮酒放歌的旧题写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
19. 诗人 描写山水田园、隐居生活的绝句多为五绝, 如《鹿柴》、《鸟鸣涧》等。
20.? 陶庵梦亿》和《西湖梦寻》是作家 追忆早年经历, 寄托故国之思的作品。
三、简答题(每题1 0 分, 共3 0 分)
21. 以温庭药和李煌为例, 简析花间词和南唐词的不同。
22. 举例说明辛弃疾的词是如何运用比兴手法的?
23. 韩愈的古文创作是如何实践他的古文理论的?
四、论述题(每题2 5 分, 共5 0 分)
24. 杜甫新题乐府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5. 司马迁《史记》的叙事成就表现在那些方面? 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 0分)
1. A 2. D 3. D 4. A 5. B
6. A 7. A 8. C 9. B 10. C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 0分)
11. 罗敷 12. 张衡; 13. 王安石 14. 庚信 15. 周邦彦
16. 马致远 17. 杜甫 18. 李白 19. 王维 20. 张岱
三、简答题(每题1 0分,共3 0分)
21. 以温庭绪和李:应为例, 简析花问词和南唐词的不同o
(1) 花间词以女性情感为题材, 语言香艳绚丽, 不脱" 伶工之词" 的身份。( 2 ) 南边说则在词中注入士大夫的忧患之感和生命意识,语言比较清新雅丽,成为士大夫词的先驱。
22. 举例说明辛弃疾词是如何运用比兴手法的?
( 1 )辛弃疾继承了传统香革美人的比兴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感。( 2 ) 代表作品《青玉案〃元夕》、《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等。
23. 韩愈的古文创作是如何实践他的古文理论的?
(1) 韩愈的古文理论: 在内容上强调文章当以载道为目的, 形式上反对拼俑文 风,提倡学习先秦两汉的散体文,主张"词必己出" 。 (2) 韩愈的古文创作: 注重载道, 议论文宣导儒家思想、批判社会现实,碑志、传记借人物事迹发表议论,借以明道;形式上多为散体文语言平易。
四、论述题(每题2 5分,共5 0分)
24. 杜甫新题乐府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O
( 1 )善于通过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展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 (2) 叙事手段丰富, 增加了叙事的多面性。(3 )化用汉乐府的神理,极大地创新了乐府诗的表现手法。
25. 司马迁《史记》的叙事成就表现在那些方面? 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o
(1)有"事核"的特点,也就是叙事有坚实的依据。( 2 )精心剪裁,叙事缤密有序。(3) 擅长运用" 互见法" 。
篇五:《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
备课:李端清
学习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
1、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
1、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学习难点 】
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知识链接】
1、白描。 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定都于金陵),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 )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陶庵?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洹泛汀段骱窝啊芳葱从谒魍鋈肷揭院螅橹忻寤惩舴缭路被芬淝俺居笆拢掷镄屑淞髀冻錾畛恋墓使己筒咨V小K难Т醋饕孕∑肺募ぁN谋是逍律挠星?趣,风格独特。
特别提示:张岱乃异乡之客;亡国之人。
【预习导学】 1、给画线字注音: 更定( ) 拏( ) 毳衣 ( ) 雾凇沆砀( )( )( ) 一芥( ) 更有此人( ) 喃喃( )长堤( )
2、解释句中画线词:
(1)人鸟声俱绝( ) (2)是日 ( )
(3)更定( ) (4)余拏一小舟( )
(5)拥毳衣炉火( )(6)上下一白( )
(
7)1 雾凇沆
砀
) (
(8)焉得更有此人( )(9)强饮三大白( )( )
10莫说相公痴( )(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3、解释多义词:
(1)白:上下一白( ) 三大白( )
(2)余:余住西湖( ) 上下十余里( )
(3)大:大喜( )三大白( )
(4)是:是日更定( ) 是金陵人( )
(5)绝:人鸟声俱绝( )绝巘多生怪柏( )
(6)更:时日更定(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 有痴似相公者( )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在文中画出)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在文中画出)
5、结合文意写诗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痛饮。
【合作探究】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天气环境中去看雪的?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
2、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
3、令“相公”和湖中人痴情不已的西湖雪景究竟如何?(画在书上)
4、“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这一句是从什么角度写雪的?如何体会句中的“绝”字?
6、“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7、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8、文章结尾舟子的话有什么含义?
9、对“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中几个“一”,结合文章内容,怎样理解? 3
10、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11、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为何不提及姓名?
12、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拓展延伸】
关于西湖的诗你还知道哪些,请写出至少一首。
【达标检测】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拥毳衣炉火( )
(3)与余舟一芥(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2、(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 。这一部分采用了 和 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 4
3、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本文“ ”有异曲同工之妙。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痴行”----清高孤傲
“痴景”----痴迷自然
“痴遇”----思恋故国
【教(学)后记】
《湖心亭看雪》参考答案
1、gēng ná cuì sōng hàng dàng jia gang nán dī
2、(1)消失 (2)这 (3)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更定:大约是凌晨六点的时候。 (4)撑,划 (5)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6)全,都(7)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冰花一片弥漫。 (8)焉得:哪能。更:还 (9)强饮:痛饮。白:酒杯。大白:大酒杯。 (10)痴迷 (11)是:判断动词。 客:客居,名词用作动词
3、(1)白色 酒杯 (2)我 整数后的零数 (3)表程度,十分,非常 跟“小”相对 (4)这,代词 表判断,与今义相同 (5)断绝 非常,极 (6)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还 还
4、(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合作探究】
1、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地点是“西湖”,天气环境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是在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气中去赏雪的,反映出作者此时的心态是孤独的、伤感的。
2、他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
3、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②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5
体裁作文